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艾滋病防治现状和挑战

中国艾滋病防治现状和挑战

总书记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
2004 2007
2 0 0 8
2 0 0 9
15
总理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6
第二十一个世界艾滋病日(2008年)前夕,国务院防治艾 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和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关 怀落实到综合防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上,使艾滋病防治 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8
(二)依法科学防治
•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 第一、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 (2001、2006年) • 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 献血法(1997年) • 禁毒法(2008年)
19
(三)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30个部委成员 单位),明确部门职责
问题,执政理念、水平、能力
2
主要内容
一、中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现状
二、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进展
三、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 对策
四、新闻媒体的作用与希望
3
一、中国艾滋病疫情 流行现状
4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网络直报 :
2009年底 累计HIV 32.6万例,AIDS 10.7万例,死亡5.4万
2009年 HIV 4.8万例,AIDS 2.0万例,死亡1.2万。 4000例。以性传播为主,占45% 每月 HIV 疫情估计 2009年,存活HIV/AIDS约74万人,其中: AIDS 10.5万 2009年, 新感染 4.8万,因AIDS死亡 2.6万

艾滋病现状与防控对策

艾滋病现状与防控对策

艾滋病 。二是对艾滋病人和 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进 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 定 期进 行C D 细胞检 测 ,配合疾控 机构艾滋病 防治工作者 的随访 ,合 理 运用 药物治 疗 。三是 把党和 政府 实行 的防治艾 滋病 的 “ 四免一 关 怀 ”政策落实到每一 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和艾滋病人 的家庭 , 他们 让
个人调查显示 ,同性恋打动率高达 1 5 %-%。
机构 ,要严厉 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 ,有效遏制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 3对 重点公 共场 所实 施有效 的艾 滋病预 防性 干预 当前艾 滋病的传播 以卖淫嫖娼 、注射 吸毒 、男男性行为 为主要传 播方式 ,在 重点公共场所 的醒 目位置 张贴艾滋病宣传画 ,房间显著位 置摆放安全 套 ,让广大的 民众对什 么是艾滋病 、怎样才 能传播 艾滋病

近年 来 ,我 国艾滋病 疫情 、发病 和过 世都显现 明分 明爬升倾 向,
播送模式和途径也正发生变化。据公安部门统计,中国注册吸毒人数
逐年递增 ,往年 已经到手9 万人 ,估价举 国天天发生共用注射器 吸毒 0
次数 超脱4万 。依据 艾滋病哨点 监测 ,从 19年N2 o年 5 间,注 5 95 oo 年
4 ・管理 ・ 8 4 教育 ・ 学 ・ 教
D cm e 21,o9N . ee br01V 1, o 5 . 3
艾滋病现状与 防控对 策
孙 建 云
( 山东省诸城市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山东 诸城 2 2 0 ) 6 2 0
【 关键 词 】 艾滋病 ;防控 对 策
中图分类 号 :R 1 .1 52 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14 (0 1 5 0 8— 2 6 1 89 2 1 )3 — 4 4 0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1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地理分布特点,以下哪一个是正确的正确∙ A.中部地区:流动人口∙ B.西南地区:非法采供血∙ C.西北地区:暗娼人群∙ D.东南地区:静脉吸毒人群∙ E.中心城市:母婴传播∙ (2 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是正确∙ A.静脉吸毒者∙ B.采供血人群∙ C.怀孕的HIV阳性母亲∙ D.农民工∙ E.性工作者∙ (3 到今年一季度,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数居全国第一的是哪一个省正确∙ A.河南省∙ B.广西省∙ C.云南省∙ D.新疆省∙ E.广东省∙ (4 中国周边地区中,艾滋病感染率低于中国的国家是正确∙ A.俄罗斯∙ B.缅甸∙ C.蒙古∙ D.泰国∙ E.越南∙ (5 关于我国艾滋病各种传播途径的组成比例哪一项不正确正确∙ A.采供血感染:31.1%∙ B.静脉注射毒品:52%∙ C.性传播:8.1%∙ D.血液/血制品:3.0%∙ E.母婴传播:1.0%∙ (1 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不包括正确∙ A.流行范围广∙ B.发病明显上升∙ C.以性传播为主∙ D.死亡明显上升∙ E.以输血传播为主∙ (2 到2005年为止我国国家级艾滋病的监测哨点有错误∙ A.302个∙ B.400多个∙ C.329个∙ D.395个∙ E.500多个∙ (3 以下对我国流行监测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正确∙ A.艾滋病在中国的监测经历了被动监测阶段、主动监测阶段和行为学监测阶段∙ B.被动监测阶段从86年开始到94年结束C.综合监测阶段包括血清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D.综合监测阶段从1999年开始E.主动监测阶段从95年到99年(4 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正确A.低流行期是指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艾滋病毒感染率均低于5%B.聚集流行期时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续超过5%C.聚集流行期时城市孕产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低于1%D.广泛流行期时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续高于6%E.广泛流行期时在全国水平上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或超过1%(5 哪一类不是造成今天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人群错误A.非法采供血人群B.卖淫嫖娼人群C.母婴传播人群D.静脉吸毒人群E.旅游人群(1 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不包括正确A.流行范围广B.发病明显上升C.以性传播为主D.死亡明显上升E.以输血传播为主(2 到2005年为止我国国家级艾滋病的监测哨点有A.302个B.400多个C.329个D.395个E.500多个(3 以下对我国流行监测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正确A.艾滋病在中国的监测经历了被动监测阶段、主动监测阶段和行为学监测阶段B.被动监测阶段从86年开始到94年结束C.综合监测阶段包括血清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D.综合监测阶段从1999年开始E.主动监测阶段从95年到99年(4 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正确A.低流行期是指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艾滋病毒感染率均低于5%B.聚集流行期时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续超过5%C.聚集流行期时城市孕产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低于1%D.广泛流行期时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续高于6%E.广泛流行期时在全国水平上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或超过1%(5 哪一类不是造成今天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人群正确A.非法采供血人群B.卖淫嫖娼人群C.母婴传播人群D.静脉吸毒人群E.旅游人群。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艾滋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困扰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突出社会问题。

大大损害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疫情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地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性接触传播已成为第一传播途径,并且疫情已呈现由城市向农村扩散,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从低学历人员向高学历层次扩散的特点[1],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先后制订了一系列防治艾滋病的法律、策略、措施以及地方法规,以期在科学、合理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指导下构建有效的防治体系。

我们针对目前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流行现状1.1 我县此2006 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病例在逐年增加,从外地打工者和当地居民都有,但经过调查显示:农村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较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2],吸毒,卖淫嫖娼现象依然存在,农民文化素质低, 卫生知识缺乏, 对性病艾滋病知识了解甚少, 再加上农村地区干预措施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 安全套的使用率极低, 推广使用安全套和开展针具交换非常困难, 给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虽然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不断加强, 力度不断提高, 但农村地区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仍令人担忧。

1.2 农村大多数人外出打工,他们的业余文化活动贫乏, 而且处于性活跃期, 非常容易发生高危行为, 再加上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 冬去春来, 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 加重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

1.3 在农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不容忽视, 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消毒不严格, 操作不规范, 因此在注射、输血、手术、分娩、拔牙等过程中存在不安全操作, 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

2 存在的问题2.1 认识不足:一些基层领导对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防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防艾工作是公共卫生的事,与自己的工作很遥远。

公共卫生视野下艾滋病防控现状与解决对策

公共卫生视野下艾滋病防控现状与解决对策

公共卫生视野下艾滋病防控现状与解决对策摘要:本文对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义以及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对公共卫生视野下进行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共卫生;艾滋病;防控现状引言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能够使人丧失免疫功能的疾病。

艾滋病的发生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目前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我国艾滋病防控现状目前,我国的艾滋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2018年上半年艾滋病发病数为27243例,死亡人数7524人,2017年艾滋病发病数为57194例,死亡人数15251人,自2011年至2017年,我国的艾滋病患者增加了36744例,增长率达到了179.68%。

截止2018年3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789617例,报告死亡245498例,男性数量远大于女性。

由此可见,我国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国在艾滋病防控工作方面正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途径多样化。

2017年我国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中,传播途径主要有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毒品传播、母婴传播、血制品传播、采血传播等,其中性传播成为了主要的传播途径,异性性传播比例为69.6%,同性性传播比例为25.5%,其次为毒品传播,新型毒品、共用针具、卖淫嫖娼、不安全性行为等情况仍较为普遍。

且HIV的传播开始呈现出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2)疾病监测力度不足。

由于部分地区在艾滋病防控工作方面的投入不足,能够成立HIV筛查实验室的疾控中心并不多,加之监测率很低,导致我国对于艾滋病人和HIV感染的监测力度较差。

目前在我国的HIV感染者有半数以上不了解自身的感染情况,存在着较高的传播风险。

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

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

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逐渐增加,但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流行趋势仍然令人担忧。

本文将从流行趋势和防控对策两个方面探讨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

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1.青年学生艾滋病患者数量的增加随着青年学生性行为的活跃,艾滋病在这一群体中的感染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性教育缺乏的地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薄弱,易受感染。

2.青年学生感染途径的多样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很多,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感染途径也相对较多,如未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共用针具以及非性传播渠道等,容易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3.艾滋病谣言的传播艾滋病谣言的广泛传播对于青年学生的防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谣言使得青年学生对艾滋病产生错误的认识,不正确的信息可能导致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危害忽视或产生恐慌。

二、青年学生艾滋病的防控对策1.加强性教育与知识普及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性教育,提高他们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应重点强调正确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以及勤洗手、拒绝共用针具等艾滋病感染预防的基本常识。

2.推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与咨询服务学校可以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与咨询服务,鼓励学生及时进行艾滋病的检测,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同时,学校也应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答对艾滋病的疑问,预防艾滋病谣言的传播。

3.建立艾滋病宣传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校园宣传媒体等途径,加大对青年学生的艾滋病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海报、设立宣传展览、开展主题讲座等方式,提高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4.鼓励艾滋病相关自愿者服务在学校成立艾滋病相关的志愿者组织,例如宣传团队、咨询团队等,鼓励青年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志愿者活动向其他学生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5.加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压力和心理问题是青年学生易感染艾滋病的隐患之一。

学校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6篇

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6篇

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6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艾滋病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防治措施与成效1. 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利用多种渠道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社区、学校等场所。

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如青少年、农民工等。

2.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艾滋病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

定期收集、整理、分析艾滋病疫情信息,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科研攻关:加大科研投入,开展艾滋病疫苗、药物等科研攻关。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关怀救助:建立完善艾滋病患者关怀救助机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生活帮助和医疗救助。

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疫情依然严峻:尽管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部分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疫情较为严重。

2. 防控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和人群对艾滋病防控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歧视现象,给防控工作带来困难。

3. 服务体系不完善:艾滋病防治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匮乏,难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4. 科研成果转化不足:尽管科研攻关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成果转化和应用不足,制约了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建议与对策1. 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强化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扩大宣传覆盖面。

3. 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艾滋病监测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监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自被发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一些独特的流行特点。

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上世纪 80 年代,艾滋病传入我国。

最初,艾滋病的感染人数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吸毒者、归国人员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艾滋病的流行态势逐渐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报告病例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已经相当庞大。

而且,艾滋病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局部地区逐渐蔓延至全国各个省份。

在艾滋病感染者中,性传播成为了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其中,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较高,同性性传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此外,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二、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1、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在地区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交活动丰富等因素,艾滋病的感染人数相对较多。

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医疗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艾滋病的防控形势也较为严峻。

2、人群分布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高危人群,如吸毒者、性工作者等,艾滋病的感染人群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青年学生、老年人群体中的感染人数有所增加。

青年学生由于性观念的开放和性知识的缺乏,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而老年人则可能因为缺乏正确的性健康意识,在一些不正规的场所发生高危行为。

3、性别差异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感染者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在异性性传播中,女性更容易受到感染。

4、艾滋病与其他疾病的交叉感染一些艾滋病感染者同时还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如梅毒、乙肝等。

这种交叉感染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给艾滋病的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与对策姓名:学号:专业: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与对策目前,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各地传播。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至2000年底全球约有5 790万感染者,其中已死亡2 180万,每天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约有16 000人,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

非洲国家最为严重,亚洲其次。

据国际组织专家预计,如果亚洲目前不抓紧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将会在本世纪的前10年超过非洲。

由于艾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并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国际上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问题,许多国家把艾滋病问题列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和8国首脑会议均讨论了艾滋病的议题,今年6月联合国召开特别联大会议讨论艾滋病,许多国家派首脑参加了这一重要会议。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

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已经经历了传人期、扩散期和增长期3个阶段,疫情逐渐蔓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到2001年3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3 90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56例,死亡503例,是HIV亚型最多国家之一,艾滋病病毒的3种传播途径均已存在,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一我国艾滋病的现状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

2003年,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涉及范围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现感染者。

二是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渠道,经常性接触、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长。

三是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分布在农村,例如,因非法采供血传播的感染者几乎100%分布在农村,而且大多在贫困地区。

四是局部地区面临发病、死亡高峰。

五是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不安全性行为在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娼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比例,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在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

二、中国艾滋病的发展趋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域广阔,边境口岸众多改革开放加速,国际交往剧增,面临国际艾滋病大流行的态势,稍有疏忽,将有可能控制不住艾滋病的急剧传播,因此,下列情况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国际交往日渐频繁目前国际上巳有1740万人感染了HIV,而我国每年出入境人数又处于逐年增多的态势。

如1988年,我国各口岸出入境者达6883万人次,1994年则1.01亿人之多,其中与美、英、法、日、加拿大、巴西、泰国、缅甸、香港等高发地区往来又很多,他们成为不自觉地艾滋病传播者,如在海关检疫中,1990年发现的HIV病例中,中国人占34%,1991年为69%,1992年为92%,1993年5月公布的1106艾滋病毒感染中,中国人有932例。

所以,近年来对中国人检疫时要特别注意。

(二)开放以来,国内外通婚者逐渐增多近几年来,三资企业增多,国际商业交往频繁,困此涉外婚姻增多,如北京卫生检疫局陈滦阳等报告:涉外婚姻964人中,男642人,女322人,其中以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为多。

女性以国内为多,占62.7%。

有些人往往在婚前检查中巳发现巳感染了HIV。

(三)从国外输入血液制品鉴于国外艾滋病人较多,不少血液制品为HIV所污染,因此我国政府巳明令禁止进口,但有人违法进口或者偷偷地携带。

如浙江进口美国的第VM因子,结果导致4人感染HIV 。

(四)暗娼死灰复燃,性病蔓延,为艾滋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沿海城市及内地一些开放地区,暗娼死灰复燃,椐邵长庚、梁国钧报告:1987年卫生部在全国建立了16个性病监测点,经四年监测,共发现125493个性病患者。

1994年全国26个性病监测点报告:1993年有36818例性病患者,1994年有50034例患者。

又据深圳公安局周理强报告:1985年-1991年在深圳发现性病病人16058人,其中男10606人,女5452人。

1994年罗斌报告,深圳市有性病7270例,发病率为218.2/10万995年5月刘丽花报告:石家庄市9年来共发现5875例性病。

1995年5月蔡济国报告:1989-1994年杭洲上城区人民医院收治11404例性病病人其中淋病占95.7%其次为尖锐湿疣、梅毒。

深圳市周理强报告:1985—1990年该市查获嫖娼卖淫案例497起涉及11498人,这些现象对HIV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五)毒品犯罪增加,静脉吸毒蔓延我国近几年来,毒品犯罪增加,仅1991年就抓捕毒品贩子8050人,其中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866人,1993年1.4万多起毒品案子,缴获各种毒品8700多公斤、其中海洛因4425公斤、鸦片2660公斤、大麻910公斤、甲基安非他明655公斤。

但目前贩毒案件仍有发展,新疆、内蒙、西安、也有新的发展。

现有吸毒者25万之众,其中云南居于全国之冠,其静脉吸毒者巳发现HIV感染者达788例,AIDS病人2例,瑞丽县静脉吸毒者中HIV感染率巳达60%以上,如不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六)同性恋者不断发现,各方必须高度警惕在西方艾滋病患者中,同性恋患病率非常高,其直肠肛门处粘膜极易破溃,HIV病毒通过破溃处进入人体。

近几年来,国内先后报告:上海96例、天津61例、北京50例、哈尔滨50例、武汉33例。

张小金报告在上海,福建等6省、市共调查254例同性恋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1992年南京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从1832例同性恋者中选出临床资料比较齐全的1000例进行研究。

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对同性恋予以约束,因此,比较隐弊不容易发现,所以这种人性病发病率较高,HIV传播性较强,各方必须密切配合,才能进行有效地防治。

综述以上诸点:可以看出我国艾滋病发展趋势,因此说中国防艾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应该立即行动,打一场持久的阻击战。

三、防治艾滋病的对策(一)政府全面负责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艾滋病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民族兴旺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由国务委员分管,卫生部主管,民政、公安、财政、教育、科委等部委积极配合,还成立了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中国性学会等民间学术团体,具体负责咨询、研究、指导。

中国医科院等研究机构负责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

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艾滋病监测管理若干规定》。

1989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从而为全国防艾工作制定了方针,规定了法规,指明了方向,确定了责任。

各省、市政府具体负责当地的全面防治艾滋病的工作,积极组织、协调各方面的防治力量,要向救火那样迅速扑灭“艾滋病的火种”,否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年后,我们将要付出血的代价,那时将愧对子孙后代,终身内疚。

(二)大力开展性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是阻止艾滋病传播的有力措施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教授编写适合各层次人群的宣传材料和教课书;各个层次均要开展性健康教育课,将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防治办法告诉群众,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采取综合措施,开展全方位的防治工作1、加强过境口岸地区艾滋病监测及时处理HIV/AIDS人员,阻止感染者入境,责令外籍HIV 感染者迅速离境。

2、禁止国外血液制品入境,对国内血液及血液制品,供应脏器及人工授精者均要事先检测有无HIV病毒,对血液制品要进行HIV灭活处理。

3、禁止贩毒、阻止吸毒、强迫戒毒,宣传共用针筒、针头是传播HIV的捷径。

4、监测、隔离HIV/AIDS者,告知避孕套在防艾中的作用,防止患者再次传播他人,甚至导致流行。

5、取缔娼妓,打击卖淫嫖娼近年来我国一些边境地区及沿海及内陆开放城市,卖淫屡禁不止,暗娼不断增加,性病再次抬头,为传播艾滋病雪上加霜。

必须采取联合治理公、检、法、医及预防全部出动,坚决打击彻底清除。

6、实行随访制度,搞好全面监督与管理各地应由卫生防疫机构组织,公安部门配合,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防治网、监测站,定期或不定期地对HIV/AIDS患者,艾滋病可疑对象、性乱者、静脉注射吸毒者开展家庭随访,针对发现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教育,使其按照防治要求,给予很好地配合;综合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防治和管理。

(四)建立专科防治中心,培养专业医护和检测人员,因为艾滋病的防治与管理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中国目前防治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医护与检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以适应防治工作的急需。

中国医科院和中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及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均应分别承担专项科研项目,培训医务和检测人员的任务,各省、市设立防治性病艾滋病中心,确立重点收治医院,开展专科门诊和咨询服务。

(五)发挥祖国医药优势,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祖国在传统医学方面积有丰富经验,如上海留学生(美籍华人)潘丰成,用中成药甘草、金银花、山茱萸、熟地、淫羊藿等10多种药制成的冲剂和胶囊,巳在美国加州和纽约治疗500名艾滋现患者和50名免疫功能低下者,取得显著的疗效。

吕维柏教授介绍中国驻坦桑尼亚医疗队专家组5年内运用中医药治疗上万人次,其中对158例HIV病毒者进行治疗,有效率为39.87%,免疫功能改善率为31.01%,有6例血清抗体阴转,有2例作中药“克艾可”3个月后转阴,这种甘草剂,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而且还可以抑制HIV的复制,抑制率可达98%;我国张、杨二氏发现我国有27种清热解毒中药中,11种有抑制HIV的作用,如紫草、夏枯草、紫花地丁等,从天花粉中提取的“化合物”。

(天花粉素)能选择性地清除受HIV感染的巨噬细胞。

日本小野氏等发现小柴胡汤对70-90%艾滋病人的逆转录酶活性抑制作用。

其中不仅黄芩提取物有抑制作用,后来又发现黄芩甙元和黄芩甙有抑制逆制录酶作用。

又据留日学生蒋岩和他的导师一起发现虎杖治疗艾滋病有特效。

希望中医工作者要再接再励,发扬祖国医学传统,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发掘更多的妙方来,为攻克艾滋病作出伟大的贡献。

(六)表彰和奖励在攻艾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者我国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生命安危,尤其对艾滋病的残酷性与危害性早有认识与提防。

因此,领导同志多次表示要重奖有功人员,科委奖励中也有明文规定,凡能在防治艾滋病中作出特殊贡献者,将根据成绩大小予以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