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

合集下载

15《金色的鱼钩》

15《金色的鱼钩》

这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 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 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 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 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 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 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 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 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 垂不朽。
4.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
金色的鱼钩
JINSEDEYUGOU
小结: “我们”走到草地的 边缘,老班长却牺牲了。
金色的鱼钩
JINSEDEYUGOU
学习第四部分
“擦干了眼泪,我 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 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 兜里。” 我这样做是____,是 想____。(联系课文上下 文,体会小梁的感情。)
这样的地方还很多,同学们找几处试试吧!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 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你从“千斤重”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 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 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 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 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 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 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金色的鱼钩
JINSEDEYUGOU
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 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从老班长的外貌,你可以知道什么?
岁数不大但显得苍老,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 饱经风霜的人。
金色的鱼钩
JINSEDEYUGOU
学习第二部分
先看3自然段: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为 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合不拢眼”指睡不着觉。是因为“饥饿威胁 着我们”,如果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第4自然段中写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他为什么“喜出望外”?老班长的心情怎样? 这是因为在饥饿威胁着我们的生命的时候,老 班长在池塘边发现了鱼,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 三个小病号吃。喝了鱼汤,就可以走出草地了。老 班长高兴地心情是无法形容的。

15金色的鱼钩课件(共34张PPT)

15金色的鱼钩课件(共34张PPT)
“我” 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心里难受
感动之二:耐心劝导小梁
忠于党的事业
语言描写
◇“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老班长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 别人为他担半点忧。
感动之三:夜里钓鱼摸野菜
中心词 “不容易”
◇ 翻了多少草皮 ◇ 一棵一棵地摸
寻找食物极其艰难,非常辛苦
坚强的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志
对党无比忠诚 对同志真挚关怀
笑着说
安慰大家,不让大家 了解钓鱼难
感动之四:命令战士喝鱼汤
收敛了笑容,
战士不肯喝鱼汤,他
☞眉头读拧第成20了~疙2瘩2自然又段心,疼思,考又:着老急班长前后的
表皱情纹有舒什展么开变,化?为战什士么喝有下这鱼样汤的,变他化心?
露出了一丝笑意 满意足
心中只有战士,唯独没有自己
23-33
接受任务——保存鱼钩 子孙瞻仰 (教育)
34
忠于 革命
舍己 为人
读一读,想一想
课文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神态?每次有 何不同?划出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 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 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 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再读课文 并思考
1.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过草地时遇 到了哪些困难? 2.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能走出草地 吗?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的? 3.老班长为什么会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4.为什么“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还说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授课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授课课件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 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 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 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 架飞机、 10 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 翻了, 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 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合不拢眼 收敛了笑容
喜出望外 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从这 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因为没有吃 的感到忧虑而整夜睡不着觉;
老 班 长
“喜出望外”可以看出老班长发现一条鱼时高兴 的样子;

神 “收敛了笑容”是当老班长看到三位小战士都不吃
态 鱼汤时的表现;
生命垂危
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 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
不忘责任
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 党的话永记心头
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 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 老班长:赤胆忠心
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
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 好景不长,就在“我们”快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老 班长去找水塘时昏迷不醒了,“我们”为什么都慌了?
因为过雪山时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 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 说明老班长一直在用病体坚持陪伴着“我们”。他为什么 能这样坚持呢?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2024年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

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嘱托,用一根鱼钩拯救了三个小病员,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字词学习:钩、拯救、长征、炊事、嘱托等。

2. 课文内容理解:了解故事背景,理解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

3. 语法知识:学习并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学习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长征故事,激发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故事背景,分析炊事班长的形象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字词:钩、拯救、长征、炊事、嘱托等。

3. 重点句子:通过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炊事班长的形象特点。

(3)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

2. 答案:(1)略。

(2)炊事班长忠诚可靠,舍己为人,勇敢坚强。

(3)示例:夜幕降临,星光点点,仿佛是天空中的眼睛,注视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15_金色的鱼钩_(五年级课文)解析

15_金色的鱼钩_(五年级课文)解析
金色的鱼钩
——革命回忆录•源自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 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 ,平行着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 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 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 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 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 ,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 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 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 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 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 至10斤,一般的带有 5至6斤,有的只有 3、4斤 。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 生 命 代 价 。
1.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 所发生的故事。 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 的思想感情。 3.注意用口语讲述。
自读课文
• 1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 2 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 • 3 画出与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有关 的语句。
认识生字 检查预习
颧 鬓 稞 搪 熬 唉
敛 疙 瘩 奄 噎 锈
读读下列词语
肠胃病 搪瓷碗 红锈 颧骨 哽咽 两鬓皱纹 青稞 保姆 弥漫 熬过 掣起 收敛
心理描写
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 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 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 鬓都斑白了。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 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 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 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15《金色的鱼钩》

15《金色的鱼钩》

红军长征中跋涉的草地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 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 粮炒面。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 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 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
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色 的 鱼

颧骨
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
剩下约七千。
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的草地为泥质沼泽。远远望 去,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 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 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 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 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 乃至被灭顶吞没。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 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 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和震撼。
这篇课文运用了( 语言 )描 写,( 动作 )描写,(神态 ) 描写,( 心理 )描写等手法, 塑造了( 老班长 )高大光辉的 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 ( 忠于革命)和( 舍己为人) 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
和震撼。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 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 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 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 感人事迹。 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再读课文,做好批注:
1、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 动你,你从中你感受到了 什么?画出来,写出体会。 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红军进入草地不久就断了粮,战士们跋涉 在茫茫草地上,到处只见野草和污浊的水洼。 没有吃的,同志们就挖野菜,把枪套、皮带 烧焦了,割成小块吃,可就是这样的东西, 在草地里也成了不错的伙食,最后大家把缴 获的敌人的皮鞋都吃光了,然而战士们的身 体还是越来越虚弱,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有些同志踉踉跄跄地走着走着,突然一头栽 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对应章节为《金色的鱼钩》。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传承革命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金色的鱼钩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

3. 课堂讲解: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旨和写作技巧。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字词:正确认读、书写3. 课文内容:主旨、写作技巧4. 例题与练习:典型题目及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简述文章主旨。

(3)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短文。

答案:(1)略(2)文章通过讲述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下,用金色的鱼钩钓鱼,喂养伤病员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作品,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3. 文章主旨的把握4.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应用5. 例题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确保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15、金色的鱼钩(优秀课件)

15、金色的鱼钩(优秀课件)

搀扶 念叨 抽噎
瞻仰
Hale Waihona Puke 合不拢眼喜出望外 目不转睛
无边无涯
三长两短 奄奄一息
• 合不拢眼:合不上眼睛。本文指老班长为三个病号的食 物发愁而不能入睡。
• 喜出望外:喜悦出乎意料。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 非常高兴。
• 目不转睛:看时连眼珠都不转动。形容注意力集中。 •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 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动作描写
•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 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 就皱紧眉头咽下去。
➢ 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语言描写
•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 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 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 脆弱!”
➢ 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品读人物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 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用横线画出相关 句子,并做简单批注。
外貌描写
•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 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不满了 皱纹。
➢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炊事班长?
外貌描写
•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 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 绪鼓励着我们。
语言描写
•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 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 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 你们都瘦得……”
➢ 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故事读到这儿,你发现这是一位怎样的 老班长?
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进入草地不久就断了粮,战士们跋 涉在茫茫草地上,到处只见野草和污浊的水 洼。没有吃的,同志们就挖野菜,把枪套、 皮带烧焦了,割成小块吃,可就是这样的东 西,在草地里也成了不错的伙食,最后大家 把缴获的敌人的皮鞋都吃光了,然而战士们 的身体还是越来越虚弱,许多同志得了肠胃 病。有些同志踉踉跄跄地走着走着,突然一 头栽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小组合作讨论: 这四个词语是描写老班长的什么的?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 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 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我的喉管, 失声叫起来:“老班长,你怎 么……”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 千斤重 Nhomakorabea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 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 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初读要求: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 意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把和题目有关的句子找出 来。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 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外貌: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 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 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两鬓都斑白了。
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 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 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 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 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 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小组合作讨论:
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 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 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凝结了老红军只 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 红锈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 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 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 难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