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_金色的鱼钩_(五年级课文)解析

合集下载

15金色的鱼钩-(1)解析

15金色的鱼钩-(1)解析
金 色 的 鱼 钩
在长征成功的背后,是红 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 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金
色的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 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 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颧(quán)(颧鬓骨) (bìn)(两鬓) 稞(kē) (青搪稞) (táng)(搪瓷) 熬(áo) (煎熬)唉 (ài)(唉声叹气)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可敬可亲。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班 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什么地方最能打 动你,做下标注,与小组成员说说从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 与全班同学分享。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 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 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 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 我们吃。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 鱼。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 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 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 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 么……”
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合材料。
用较快速度读课文
1.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红军当年从这里过草地
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 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 3 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 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 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 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 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 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15.《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一、说教材《金色的鱼钩》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15课。

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现主要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点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说学法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我采用了“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之间碰出火花,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当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导学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以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目标,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以“五环节”课堂教学为基本结构,以“问题”为教学切入点,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三为主”为教学原则,以“多种教法”为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为教学宗旨,以“形成学生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策略。

【教育资料】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学习专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1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选自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

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现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点: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结合本区的学案导学模式,我采用了导读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之间碰出火花,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当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生使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回味,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导入,直奔重点。

1、齐读课题,继续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

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

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
本系列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资料整理,家长和学生可以下载打印来,用来帮助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掌握本课文。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金色的鱼钩》语文课教案与评析

《金色的鱼钩》语文课教案与评析

《金色的鱼钩》语文课教案与评析内容提要《金色的鱼钩》是任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的课文。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运用阅读、交流、感悟、延伸等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理解了课文,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设定。

关键词:注重体验理解感悟情感升华教评结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重点词语,知道老班长是如何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的。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中感人的场面,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抓住课文线索,通过反复朗读,自我感悟,体会,理解课文重难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他为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以及人物内心思想的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教学准备:幻灯演示重点词语、重点语段、课文插图。

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信息资料。

教学流程;一、信息交流,激发兴趣。

1、请学生讲学过的有关长征的课文。

2、让学生汇报有关搜集长征的信息资料。

3、师:幻灯打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时代背景。

补充: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奇迹。

在这个奇迹中,包含了许多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我们今天就融入到长征过草地途中来感受英雄的创举吧。

点评:让学生通过信息资料的交流,以及长征路线图和时代背影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求知的热切性。

红军长征的初步影响在学生脑海中显现。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提示:抓住课文围绕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这个故事特点进行学习。

2、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

3、学生读后进行交流。

4、板书:班长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鱼钩)。

点评:让学生通过自由阅读,理清故事的脉络,使学生学习有了目标。

15 金色的鱼钩之教材分析-最新教学文档

15 金色的鱼钩之教材分析-最新教学文档

15 金色的鱼钩之教材分析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5 金色的鱼钩之教材分析_课文_案例_课堂实录_教后感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15 金色的鱼钩一、教学解读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②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15《金色的鱼钩》课件解析

15《金色的鱼钩》课件解析

这篇课文运用了(

描写,( )描写,( )
描写,( )描写等手法,塑
造了( )高大光辉的英雄形
象,让我们为老班长(

和(
)的革命精神而深受
感动,鼓舞和震撼。
思考:
文章主要写的是老 班长,题目为什么却 叫“金色的鱼钩”呢 ?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 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 事?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思考下面题目:
1.说说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试试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 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 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 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 斑白了。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 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 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 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1.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 发生的故事。
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 思想感情。
3.注意用口语讲述。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很多 很多。课外找《倔强的小红军》来读 读。
红军过草地
金色的鱼钩
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
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 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 的感人故事。《金色的 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背景介绍: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 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 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

金色的鱼钩课文的知识点

金色的鱼钩课文的知识点

金色的鱼钩课文的知识点解析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写一个鱼儿的经历,寓意着追寻梦想与追求自由的人生价值。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解析这篇课文的知识点。

一、主题思想金色的鱼钩通过描述鱼儿被金色的鱼钩吸引,并最终被捕获的过程,表达了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鱼儿代表了追求自由的个体,金色的鱼钩象征着世俗的诱惑和束缚。

故事告诉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受外界的干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

二、情节安排故事分为三个部分:鱼儿的追求、鱼儿被钩住和最后的反思。

在第一部分中,鱼儿看到了金色的鱼钩,为之着迷,执意要去触摸;在第二部分中,鱼儿被钩住了,面临着被捕获的危险;在最后部分,鱼儿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意识到了金色鱼钩的虚伪和危险。

整个故事通过清晰的情节安排,生动地传达了主题思想。

三、形象描写作者通过形象描写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比如,鱼儿在追求金色鱼钩时,作者描绘了鱼儿欣喜若狂的样子,使读者更能感受到鱼儿内心的冲动和渴望。

而在鱼儿被钩住后,作者生动地描写了鱼儿奋力挣扎的情景,让读者更加明白鱼儿正面临的危险和困境。

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可感知性,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寓意。

四、修辞手法在课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增强了故事的表现力。

比如,通过对金色鱼钩的形容,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如金子般灿烂夺目”,使金色鱼钩显得更加引人注目和诱人。

再比如,在鱼儿被钩住后,作者使用了反问句“是谁追求自由的鱼儿?”来强调鱼儿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让读者深入思考追求梦想的真正含义。

五、启示与意义金色的鱼钩这个寓言故事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被表面的诱惑迷惑。

其次,通过鱼儿的错误经历,我们明白了追求梦想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包含着艰辛和困难,需要坚持和勇气。

最后,故事让我们反思人生的意义,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综上所述,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通过丰富的情节、生动的形象描写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追求自由和追求梦想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的鱼钩
——革命回忆录•源自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 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 ,平行着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 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 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 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 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 ,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 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 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 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 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 至10斤,一般的带有 5至6斤,有的只有 3、4斤 。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 生 命 代 价 。
1.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 所发生的故事。 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 的思想感情。 3.注意用口语讲述。
自读课文
• 1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 2 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 • 3 画出与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有关 的语句。
认识生字 检查预习
颧 鬓 稞 搪 熬 唉
敛 疙 瘩 奄 噎 锈
读读下列词语
肠胃病 搪瓷碗 红锈 颧骨 哽咽 两鬓皱纹 青稞 保姆 弥漫 熬过 掣起 收敛
心理描写
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 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 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 鬓都斑白了。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 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 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 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默读课文: a.说说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b.试试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 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 解。
• 思考: • 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 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 钩”呢?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 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 事?
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纵长 500 余里地,横宽 300 余里地,面积约 15200 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 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 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远远望去,似一片灰 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 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 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 ,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 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 ,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 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 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抽噎 疙瘩
热气腾腾
奄奄一息
搀扶
粗糙
瞻仰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默读课文: a.说说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b.试试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 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 哪些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
红军进入草地不久就断了粮,战士们跋涉 在茫茫草地上,到处只见野草和污浊的 水洼。没有吃的,同志们就挖野菜,把 枪套、皮带烧焦了,割成小块吃,可就 是这样的东西,在草地里也成了不错的 伙食,最后大家把缴获的敌人的皮鞋都 吃光了,然而战士们的身体还是越来越 虚弱,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有些同志 踉踉跄跄地走着走着,突然一头栽倒, 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