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

合集下载

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行为分析

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行为分析

第十章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行为分析(讲课纲要)第一节医疗服务需求行为分析一、需求的基本模型I. 传统的消费者行为模型收入预算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在可供选择的商品中选择一种能使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即最求效用最大化。

其公式是:Max U = U(x)满足 PX = Y现在我们可以导出需求X=X(p,y)需求的决定因素:商品自身价格、相关物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以及消费者偏好。

II. 扩展模型(家庭生产模型)(1)Max U = U(H, Z)H指健康Z指其他商品(也有可能服务、营养品、教育程度等,但不是指通常的商品)。

(2)H=H(Tm, M)Z=Z(Tz, X)(3)T=Tm +Tz+TwTm=医疗服务Tz=消费其他商品的时间Tw=就业时间(4)Px X+PmM=wTw+V(预算限制)V=非就业收入时间(机会成本)(4’)Z(xPx+wTz )+H(mPm+wTm)=wTw+V(完全的收入限制)货币价格时间价格医疗服务货币价格卫生服务需求M:M=M(Pm ;Px;W;V)III. 模型I和II不适合健康的特殊性(1)模型I和II是在假设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没有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建立的。

(2)模型假设消费者的偏好是常数。

消费者的偏好受病人和供方的特征的影响。

二、医疗服务需求的决定因素●人口。

人口数量的增加,医疗需求随之也增加;人口减少,医疗需求随之也减少.也就是说医疗服务需求随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健康状况。

患病率越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大。

●性别用来反映不同性别人群的健康状况,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年龄和年龄结构对医疗服务需求影响很大。

尤其老年人口增加,更为明显。

由于老年人疾病谱特点,要求入院治疗的迫切性更强。

●婚姻状况对医疗服务需求有一定影响。

独身、鳏寡、离婚者比有配偶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多。

独身者要比有配偶者更易发生身心疾病,使得医疗服务的利用增加。

●家庭人口数。

在相同收入的前提下,规模大的家庭人均收入要比小家庭的少。

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分析与优化

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分析与优化

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分析与优化第一章:引言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是指在特定的地区和时间范围内,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该地区人口的医疗需求。

匹配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结构变化以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等背景下,分析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并进行优化,对于建设健康中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现状分析2.1 供给方面的现状分析医疗服务供给主要包括医疗人力资源、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和药品等方面。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医疗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有些地区的医疗资源过剩,而有些地区则严重医疗资源匮乏。

2.2 需求方面的现状分析医疗需求主要包括人口数量、疾病结构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等方面。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需求迫切。

第三章: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分析3.1 匹配度指标体系建立为了量化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可以建立一套指标体系。

包括医疗资源利用率、医疗服务覆盖面、医疗人员分布均衡度、医疗服务质量等指标。

通过统计和分析各指标的数值,可以综合评估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情况。

3.2 分析匹配度的现状利用建立的匹配度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差距,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较高的地区可以总结经验,而匹配度较低的地区则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

第四章: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优化途径4.1 区域医疗服务规划通过制定区域医疗服务规划,针对不同地区和人口需求特点,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使医疗服务供给更加均衡和适应需求。

医疗健康服务的供应与需求分析

医疗健康服务的供应与需求分析

医疗健康服务的供应与需求分析一、引言医疗健康服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之一。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供需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医疗健康服务的现状,以期更好地指导医疗服务的规划和实施。

二、医疗服务供给结构分析A. 国有医疗机构国有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这些机构通常由政府投资兴建,由专业医生和技术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国有医疗机构在许多地方存在着较大的优惠政策,低收费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去排长队等待,也不愿意去花大价钱去私营医疗机构看病。

B. 行业协会和社会资本组织行业协会和社会资本组织在我国的医疗服务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组织通常是由一些具有医疗行业背景的人投资成立,专注于特定的医疗服务领域,如美容整形、中医治疗和体检等。

C. 医疗机构外包为了降低治疗成本,医疗机构通常会把一些次要的医疗服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例如,医院可能会把洗涤手术衣、消毒设备和麻醉药物等服务委托给专业的供应商。

三、医疗服务需求结构分析A. 健康保健和预防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会对健康保健和预防措施感兴趣。

各种体检项目,如乳腺、肝癌和心脏病筛查,已成为大多数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

更多的人倾向于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以确保身体健康。

B. 慢性病治疗慢性病治疗是人们医疗服务需求中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医疗机构通常会提供体检、医疗设施和安排治疗。

C. 医学美容和整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升高,对医学美容和整形的需求也显著增长。

这些服务包括整形手术、皮肤护理、化妆品等。

四、医疗服务未来供需结构趋势分析A. 供给方面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方向。

在线预约、家庭医生、远程医疗、智能医疗设备等创新技术将会加速扩展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随着医疗社会资本组织的规模和实力不断扩大,它们将成为医疗服务新的主要供应商。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分析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分析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分析一、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概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分为三级,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综合医院。

不同级别的机构服务范围与服务内容也不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同时也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和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综合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等,此外也负责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等。

而大型综合医院则不仅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还开展复杂疾病的诊疗、手术、重症抢救和医学教育等。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概述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指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它与人口、健康状况、服务质量等因素有关。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1.人口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占比较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中,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占比较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3.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分布不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分布不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

三、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是否匹配,直接影响公众的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

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存在以下问题:1.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由于历史原因和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差异较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公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医疗卫生服务内容滞后:医疗卫生服务内容滞后也是影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一个原因。

在目前复杂疾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仍然更多地注重于基本医疗服务,缺乏对新型疾病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更多开发和应用。

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

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
如果消费者自身没有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或没有支 付能力,导致缺乏对医疗服务需求时,政府或社会 就有责任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这些消费者得到必 要的医疗服务,以保护患者或其他人的健康。
23
4、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医疗服务需求能够由人群的患病率或就诊率 等指标来反映,那么就可以对某一人群的医疗服务 需求水平进行预测。但要想预测出哪个个体将要患 哪种病和需要利用多少医疗服务,就非常困难。由 于个人发生病伤是个偶然事件,所以,医疗服务的 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价格成正 向变动。如维生素A缺乏症患者,当富含维生素A食 品价格升高,消费者会更多地使用维生素A药品,医 疗服务物品(或服务)消费就会增加。
31
对未来物品供应情况的预期
对未来物品(或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期也影 响着现在的需求量。
如果消费者预计到今后的医疗费用有可能上升, 他们将会增加对现在医疗服务的利用。例如,在 我国开展“个人账户加大病统筹”的医疗改革地 区,由于消费者预期到今后将要自付更多的医疗 费用(从个人账户),因此,在改革之前的原有 报销体制下,就会增加其对卫生服务的消费,把 该治能治的病都先治了,甚至还要多开一些储备 的药品,从而增加了对现在医疗服务的需求量。
15亿天 1·3亿天 2033万天 1亿天
人均每年患病日×人口数
人均休工日×人口数×在业人口比重 人均休学日×人口数×学生人口比重
人均卧床日×人口数
11
医疗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区别与联系
(2)医疗服务需求主要是由居民的经济状况即 支付能力决定的,衡量指标(WHO)主要有:
已实现的医疗服务需求
两周每千人就诊人数、两周就诊率、每人每年就 诊次数;(门诊医疗需求)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研究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研究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研究医疗服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则是保证良好医疗服务的关键。

因为只有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进行探讨。

一、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意义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意义在于保障人们的健康权益,增强公民的医疗服务获得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医疗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更容易导致医疗资源浪费、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至关重要。

二、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影响因素1.人口因素:例如人口结构、人口数量等因素会影响医疗服务的需求。

2.医疗资源分布问题: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医疗资源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资源。

3.医疗服务品质:医疗服务的质量也会影响整体需求。

如果医疗服务质量达到了公民的期望值,则会吸引更多的患者,提高医疗需求量。

4.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与医疗服务需求有一定联系。

当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医疗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

三、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现状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现状并不理想。

一方面,基层医疗服务相对滞后,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高层次医院,导致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且实行滥用医疗资源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现行医疗服务的管理制度难以实际落实,由此导致了医疗服务的扭曲和市场乱象加重。

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对策与建议1.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品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品质是保证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关键。

政府应该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加强投入,完善医疗设施,扩大医疗团队规模,并且鼓励医护人员进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工作。

同时,基层医疗服务品质的提高也需要医护人员自身不断进行学习和进修。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研究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研究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研究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日益凸显。

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不仅仅包括医院、诊所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还包括医疗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等方面。

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则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和结构、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以及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需求等因素。

因此,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享受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

如果供给不足,医院和诊所的容量将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可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等待治疗,或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

这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本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和不必要的死亡发生。

另一方面,如果供给过剩,将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给社会经济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其次,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还涉及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医疗资源的分配应该基于人们的需求和公平原则,但现实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如医疗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医疗资源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分配不均等问题等。

这种不平衡的分配不仅影响到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满足程度,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

在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导致慢性病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进行治疗。

其次是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需求,人们对医生的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医疗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需要相应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地区差异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情况,需要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进行差异化的布局,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集中化过程中带来的不平衡。

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问题的卫生经济学视角解读

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问题的卫生经济学视角解读

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问题的卫生经济学视角解读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问题是卫生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服务供给不能无限扩张,这就导致了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是卫生经济学中的一种市场机制。

在医疗服务市场中,供给方主要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而需求方则是患者和家庭。

供需平衡的核心是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配,以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对于医疗服务供给方来说,他们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医疗机构需要维持正常的运作和发展,医务人员也需要获得收入和福利。

因此,他们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提供哪些医疗服务,以及如何定价等。

而对于医疗服务需求方来说,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需求程度来选择医疗服务的类型和时机。

在实际操作中,医疗服务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往往存在一定的失衡。

一方面,供给方往往存在着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的倾向。

这主要是因为医疗机构往往面临着财务压力,需要通过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来增加收入和利润。

此外,医务人员也会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不愿意放弃收入机会。

另一方面,需求方往往存在着过度需求医疗服务的倾向。

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往往存在着过度保健的需求,即对于自身未出现明显疾病状况,也会频繁地就医和检查。

而对于慢性疾病患者,他们也会存在着治疗过度的倾向。

由于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

一方面,医疗资源的浪费会导致医疗成本的增加。

医疗机构过度提供医疗服务,会增加医疗服务的费用和损耗,从而导致医疗成本的上升。

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会导致人民群众的获得医疗服务的难度。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患者往往无法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从而影响生命健康。

为了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的问题,在卫生经济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下愿意并且能购买某种物品的需要量。 2、需求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消费者的购买愿望; 二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医学课件ppt
3
3、医疗服务需要
医疗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 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消费者 个体或医学专业人员分析判断是否应该获得 医疗服务以及获得医疗服务的数量。
第二讲 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
医学课件ppt
1
内容提要
医疗服务需求
需要与需求的概念 医疗服务需求的特点 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医疗服务供给
供给的概念 医疗服务供给的特点 医疗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医学课件ppt
2
一、医疗服务需求
(一)需要与需求的概念 1、需求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
医学课件ppt
13
广东省医疗需求指标与全国比较(1993)
医疗需求指标
两周每千人就诊人数 两周就诊率(‰) 每人每年就诊次数 急诊率(‰) 每年每千人住院人次 每年每千人住院天数 每人每年住院天数
每年每千住院者手术人次
广东省
全国
合计 城市 农村 合计 城市 农村
92 92 91 90 103 86
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和内分 泌疾病呈上升趋势。
城市慢性病患病率和构成已转向以高血压、冠心 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白内障等疾病为主。
医学课件ppt
11
广东省医疗需要量指标估算(1993年)
医疗需要量指标 估算值
估算公式
全省居民每年患病人次数
2·3亿人
全省居民每年患慢性病例数 次
全省居民年因病活动受限例数 755万例
残疾率(‰)
14·6
124·7 130·7 12·6
115· 1 90·8
17·0
140·1 169·8 21·2
175· 2
285· 8
19·5
128·2 130·7 22·1
平均人年患病天数 21 22 20 29 39 26
人均在业者年休工天数 3·1 2·1 4·3 6·2 4·5 6·8
学生人均年休学天数 1·6 1·7 1·5 2·3 3·0 2·1
按病种分析,前15位慢性病依次为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 炎、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白内 障、椎间盘疾病、肺气肿、冠心病、扁桃体炎和气管炎、贫 血、胆结石与胆囊炎、哮喘、糖尿病,合计占慢性病总数的 66.2%。
医学课件ppt
10
广东省居民疾病谱的变化(1985~1993)
传染病、寄生虫病患病率显著下降,但流感、结 核、肝炎、痢疾等传染病仍较为多见。
人均卧床日×人口数
医学课件ppt
12
医疗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区别与联系
(2)医疗服务需求主要是由居民的经济状况即 支付能力决定的,衡量指标(WHO)主要有:
已实现的医疗服务需求
两周每千人就诊人数、两周就诊率、每人每年就 诊次数;(门诊医疗需求)
每年每千人住院人次(天数)、每年每千住院者 手术人次;(住院医疗需求)
由消费者个体认识到的需要 由医学专家判定的需要
医学课件ppt
4
4、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服务需求是居民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医 疗服务需要量。
医疗服务需求的类别
个体医疗服务需求与群体医疗服务需求 门诊医疗服务需求与住院医疗服务需求

医学课件ppt
5
5、医疗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区别与联系
(1)医疗服务需要是由居民的健康状况决定的,衡 量指标主要有:
患病的频数指标
两周患病率 慢性病患病率 残疾率 患病人次数
患病的严重程度指标
患病天数 因病休工、休学、卧床天数
医学课件ppt
6
广东省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要指标及其与全国的比较
1993年广东省
1993年全国
总计 城市 农村 总计 城市 农村
两周患病率(‰) 120·4
慢性病患病率(‰)112·9
两周患病率 4.83 1.16 0.90 0.74 0.36 0.34 0.22 0.15 0.13 0.13
构成 40.1
9.6 7.5 6.1 3.0 2.8 1.8 1.3 1.1 1.1
医学课件ppt
9
1993年广东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
按系统分析,前5位慢性病依次为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 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眼及附器疾病,这5 大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总数的82.7%。
人均年因病卧床天数 1·4 1·医3学课件p1pt·6 3·2 3·2 3·2 7
广东省城乡居民医疗需要的构成
1993年广东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状况
按系统分析前5位的患病率及构成情况(%)
系统类别
患病率
构成
呼吸系统疾病
7.45
63.5
消化系统疾病
1.30
10.8
循环系统疾病
0.75
6.2
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
5·5 6·5 4·1 7·7
医学课件ppt
14
1993年广东省医疗需求量估算
医疗需求指标
全省每年病伤就诊人次数 全省居民每年急诊人次数 全省居民每年住院人次数 全省每年住院手术人次数 全省每年住院总天数
估算值
4·4亿人次 478万人次 316万人次 40万人次 4424万天
估算公式
两周就诊率×26×人口数 急诊率×人口数 住院率×人口数 住院手术率×人口数 316万×平均住院日(14天)
0.55
4.6
损伤和中毒
0.32
2.6
合计
87.7
医学课件ppt
8
1993年广东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状况 [按病种分析前10位疾病的患病率及构成(%)]
疾病名称 急性鼻烟炎 流行性感冒 扁桃体炎气管炎 急慢性胃肠炎 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支气管炎 高血压 口腔疾病 贫血 消化性溃疡
233 222 245 170 199 160
6·0 5·8 6·4 4·4 5·2 4·2
65·6 73·3 56·2 44·7 75·2 34·4
43·4 49·4 35·9 35·6 50·4 30·6
636 805 460 712 1512 428
0·63 0·81 0·46 0·7 1·5 0·4
全省残疾人数
278万例
98万例
两周患病率×26×人口数 慢性病患病率×人口数 活动受限率×人口数 残疾率×人口数
全省居民每年患病总天数 全省在业者每年休工总天数 全省学生每年休学总天数 全省居民每年卧床总天数
15亿天 1·3亿天 2033万天 1亿天
人均每年患病日×人口数
人均休工日×人口数×在业人口比重 人均休学日×人口数×学生人口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