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间的对联故事
对联大全 故事

对联大全故事对联,那可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超级有趣的一部分呢!它就像一个文化的精灵,在历史的长河里穿梭跳跃。
一、起源故事传说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呢。
那时候,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字。
他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哇,这可就是最早的春联啦。
当时可能孟昶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这随手一写呀,就开启了对联文化的大门。
这就像是在一片未开垦的文化荒原上,种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然后这颗种子就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呢。
二、苏轼和佛印的对联趣事苏轼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个大才子。
他和佛印和尚之间就有好多关于对联的好玩事儿。
有一次呀,苏轼和佛印一起泛舟江上。
苏轼看到岸边有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就出了个上联:“狗啃河上骨。
”这里的“河上”其实是暗指“和尚”,就是在调侃佛印呢。
佛印和尚多聪明呀,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把手中苏轼题字的扇子扔到水里,然后就说出了下联:“水流东坡诗。
”这里“诗”和“尸”同音,可把苏轼弄得哭笑不得。
你看,这两个人就像两个顽童,用对联互相打趣,多有趣呀。
三、解缙的对联传奇解缙也是个对联高手。
他小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有个大官想刁难他,就出了个上联:“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
”这里的“对锯”其实是暗指“对句”,还在嘲笑解缙是小猴子呢。
解缙可不怕,他马上回了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这里的“出蹄”也就是“出题”,把那个大官弄得很是尴尬。
解缙就像是对联界的小英雄,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刁难,还让那些小瞧他的人吃瘪,真是太酷了。
四、民间的对联故事在民间呀,对联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春联的内容可丰富啦。
有的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像“风调雨顺年年好,国泰民安处处春。
”这就表达了老百姓最质朴的愿望呢。
还有些人家结婚的时候也会贴对联,像“红梅吐芳喜成连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这对联一贴呀,整个婚礼的氛围都变得更加喜庆、温馨了呢。
对联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清。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精选11个)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那么你有了解过对联吗?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民间趣味对联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1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小乔一人娶相传,古时有位教书先生,学识渊博,其七个弟子都中了进士。
为了给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选择佳婿,他出了一个上联: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要求七个学生应对招亲,条件是下联倒序嵌入十个基数。
众人冥思苦想,从上午直到月出,终未成对,其中六位先后悒悒而归。
最末一位百思不解,正欲离去,忽闻更鼓声声,顿时触景生情,悟出下联: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选。
终于成就了一桩文字姻缘,师生皆大欢喜。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学士,九进士,八家文豪七家贤,六国五霸四公子,三鼎二汉一统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2廿日小孩岂称大三两木头不成官唐代的莫宣卿,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因此被称为神童。
有一个姓梁的知县,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
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是,大人。
”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廿日小孩岂称大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
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就对了个下联:三两木头不成官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
知县由此明白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对联的典故和趣事

对联的典故和趣事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的书法艺术形式。
对联字数不等,字数相等的为工整联,字数不等的为参差联。
一、对联的典故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桃符。
桃符是古代用于驱邪避害的物品,由两块桃木板制成,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
到了汉代,桃符逐渐演变为春联,人们在桃符上写上吉祥的文字,用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二、对联的趣事
关于对联,民间流传着许多趣事。
1.苏小妹打趣苏东坡脸太长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一次写了一副对联: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
他的妹妹苏小妹看了之后,笑称:“哥哥的脸太长了,这副对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你的脸。
”苏东坡听了,哭笑不得。
2.乾隆皇帝的对联趣事
乾隆皇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他也非常喜欢对联。
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出巡,来到一家酒楼。
他看到酒楼门口的对联写道:天下第一楼
乾隆皇帝觉得这副对联太过于狂妄,便提笔写了一副新的对联:
地下第二泉
酒楼老板看到乾隆皇帝的对联,顿时哑口无言。
对联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有关春联的故事简短

有关春联的故事简短
1、戴大宾巧对对联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
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
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
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
众皆大笑。
2、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3、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4、杨慎神童之举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
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
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
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
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5、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
短篇对联故事(精选20篇)

短篇对联故事(精选20篇)短篇对联故事篇11、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
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2、刘贡父善属对。
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
刘对道: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
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
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
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
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
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5、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
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6、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短篇对联故事篇2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
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
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
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1909—1970年),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江对的下联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另有: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大概也是从此对改动而来。
短篇对联故事篇3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论诗作联,也常常互相取笑,从中得到极大乐趣。
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荤。
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4则

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4则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有趣的民间故事4则,欢迎阅读。
(一)数字联讽“马屁精”某市搞严打,市长的儿子因行迹不轨落入法网。
市长的秘书马某为说情忙得不亦乐乎。
此人善解人意,八面玲珑,处处圆滑如玻璃球,外人送号“马屁精”。
就在马某四处奔走之时,他的家门上多了一副对联。
此联以数学和物理多词嘲弄这位又圆又滑的“马屁精”:曲圆半径处处相等;摩擦系数点点为零。
(二)歪诗联童生妙对答从前,读书最兴作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
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让童生对。
童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对出下联来。
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此废物,看哪个童生先对出来!”有一个童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
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先生点了点头,童生开口对道: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气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三)苏东坡戏联友名对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
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
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
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
”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
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
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四)苏东坡戏嘲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
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
民间对联故事大全有哪些

民间对联故事大全有哪些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学形式,值得大家了解并学习对联知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民间对联故事大全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神童姐妹善对巧答武则天唐武则天时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
姐姐张兰十三岁,妹妹张芳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尤其善于作诗联对。
这消息传到女皇帝武则天耳里,她不太相信,便传下一道圣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俩送到京都。
金銮殿上,姐妹俩对武后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武后听了十分惊奇。
接着,武后出联要张兰对: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这是异字同音联,“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容易。
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替张兰担心。
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旁为武后弹琴的美女一眼,开口就对: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武后面露喜色,连连颔首。
两旁的官员们也扬眉舒气,低声议论“情、琴、清、青”这四字同音对得更妙。
神童姐妹善对巧答武则天武后接着问张芳:“朕还有一副绝对,你能不能对上?”随即吟出上联: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联中“冰、兵”同音,“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确是绝对。
大臣们手里又捏了一把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张芳的脸上,只见她歪着头,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对道: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隆中飞。
武后听了十分高兴。
众大臣齐声夸赞:“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情,被这小女娃一语道出了。
”武后越听越高兴,即令摆酒设宴,款待这对小姐妹。
秀才自命不凡空自扰从前,有张李两个秀才。
一天,他俩结伴到郊外春游,途中登上一座小桥。
他们放眼回顾,只见山峦起伏,流水淙淙,油菜青翠,桐花洁白,一片大好春色。
此情此景,李秀才不禁手舞足蹈起来,口中啧啧称好:“风景这般美好,如果没有好诗相配,岂不辜负了春光?你我何不对吟一下,以试文才?”张秀才听后拍手附和:“妙,妙。
李兄才华出众,就请开个头吧!”李秀才微微一笑,背着手踱了几圈,然后摇头晃脑地说道:人在桥上过;“高,高,果然名不虚传。
民间对联故事3则_对联大全

民间对联故事3则一:宋丑子招亲明朝年间,有个村庄叫宋家庄,一对夫妻无儿无女,年过五旬,夫人怀孕,生下一女,为了成人,起名叫丑子。
夫妻俩,老来得喜,爱如掌上明珠。
宋丑子,名丑人不丑,转眼间已过二八,出息的聪明伶俐,人不但长的出众,还是当地的才女。
老夫妻年近七旬,为老有所养,决定招一上门女婿。
一日,有一少年路过,见到姑娘,便萌生爱慕之情,不知不觉多看了几眼。
姑娘并不害臊,看少年眉清目秀,年龄相当,便上前搭话,随口出了个上联:“绿方巾,蓝方巾,看上去南北不分。
”少年随口吟道:“红绣鞋,黄绣鞋,走起来东西摇晃。
”姑娘又出第二联:“大门外进来只黑白花猫。
”少年吟道:“小院里卧着条灰黄大狗。
”姑娘接着又出第三联:“红白高照,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少年又吟道:“绿帘低垂,喜喜欢欢,共度春夏秋冬。
”三对下来,姑娘甚是满意,立即禀明父母,老人见后也很满意,于是择日给小两口办了喜事。
对联故事二:某县文化局,召开春节茶话会,局长就讲了话,说:“今天的茶话会,咱们以电影名为题,对对联。
”(以下简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朝阳沟,枯木逢春。
”乙:“槐树庄,柳暗花明。
”丙:“松花江上无名岛。
”丁:“云雾山中不夜城。
”戊:“英雄儿女花枝俏。
”己:“光荣人家喜盈门。
”庚:“扬门女将三关排宴(险)。
”辛:“赵氏孤儿零点起兵(飞)。
”壬:“秦香莲三笑密杀令。
”癸:“刘三姐祝福画中人。
”甲:“白莲花七月流水战上海。
”乙:“李清照千古风流对人间。
”此茶话会中的电影名对联,非常精彩,广为流传。
在春节茶话会上,检察院院长布置,以不正之风为题,每人写一付讽刺对联。
(以下简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联故事三:甲:“黄花白酒只怕少,麻桌钞票不嫌多。
横批:多多益善。
”乙:“手中有权强占理,心中无民最缺德。
横批:民心难欺。
”丙:“两片变形阴阳嘴,三寸不烂是非舌。
横批:人妖之面。
”丁:“谁使公吃年千亿,却叫贫民日无米。
横批:好吃难咽。
”戊:“难怪鬼雾迟不退,原来钟馗早受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民间的对联故事
传说古时一河岸渡头有一艄公,平时喜与人对诗。
一日,岸边来了两上京赴考的秀才欲过河,艄公正欲启锚摆渡,忽有一孕妇叫等等,也欲上船来过渡...艄公见此妇人长得有些颜色,起了嬉戏之心.于是对船上的三人说:我们来做诗,谁做得好,我就不收他的船钱。
做得不好,不予摆渡。
两秀才说:这有何难,唯孕妇面有难色。
于是艄公先做一样:
我篙儿尖尖,船儿圆圆.渡头讨生活,往来都挣钱。
秀才甲:我笔儿尖尖,砚儿圆圆。
下笔如有神,定是文状元。
秀才乙:我箭儿尖尖,弓儿圆圆。
操场夺魁首,钦点武状元。
随后三人都用怪怪的眼光盯着孕妇说:该你了...
只见孕妇不慌不忙,一脚跨上小船,说:
我脚儿尖尖,肚儿圆圆.一胎生三子,文武二状元.老大不争气,河边撑小船。
到岸,孕妇上岸走了.两秀才也低着头上了岸.只艄公一人蹲在船上生闷气,一分钱未收到.反被孕妇嗘落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