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联故事
有趣的对联故事67则

有趣的对联故事67则有趣的对联故事搞笑的对联故事精选(一):(1)州官放火宋朝有个州官叫田登,欺压百姓,横行霸道,还蛮不讲理。
他不许别人直接说出他的名字,说这是不尊敬他,叫“犯上”。
他叫田登,不但“登”字不准说,不准写,而且像“灯”、“蹬”、“噔”什么的,也一律是“禁字”,比皇上还厉害。
谁要是不留神犯了“禁”,立刻叫人拉下去打一顿板子。
这年正月十五要到了,这是民间的元宵节,也叫灯节,家家户户要挂灯、赏灯,叫做“放灯”。
田登让人在城里贴出告示,规定正月十五怎样过。
那告示上写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怎样“放火”呢?本该写“放灯三日”,那“灯”字不是不敢写吗?起草告示的只好写“放火”了。
老百姓看了,又笑又气:大过节的,连灯字都不准说,这是什么世道!有人就借此编了副对联: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敢贴出去呀,老百姓就在下边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并且一向传到此刻。
(2)纪晓岚祝乾隆寿联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寿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
他25岁起当皇帝,整整60年。
他同纪晓岚相处最长,纪20岁就当他的侍读学士,常陪他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乾隆和纪晓岚文字唱和故事甚多。
那里介绍二副纪晓岚纪乾隆的祝寿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是献给乾隆50岁大寿的,歌颂之诚,对仗之工,前所未有。
下联是祝80十岁的大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这是两构思奇巧的数字联,工整自然,无懈可击。
(3)诸葛亮一生数字对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
经过多少年代,许多人曾去研究,终无结果。
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诸葛亮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精选11个)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那么你有了解过对联吗?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民间趣味对联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1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小乔一人娶相传,古时有位教书先生,学识渊博,其七个弟子都中了进士。
为了给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选择佳婿,他出了一个上联: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要求七个学生应对招亲,条件是下联倒序嵌入十个基数。
众人冥思苦想,从上午直到月出,终未成对,其中六位先后悒悒而归。
最末一位百思不解,正欲离去,忽闻更鼓声声,顿时触景生情,悟出下联: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选。
终于成就了一桩文字姻缘,师生皆大欢喜。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学士,九进士,八家文豪七家贤,六国五霸四公子,三鼎二汉一统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2廿日小孩岂称大三两木头不成官唐代的莫宣卿,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因此被称为神童。
有一个姓梁的知县,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
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是,大人。
”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廿日小孩岂称大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
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就对了个下联:三两木头不成官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
知县由此明白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1、解缙是明朝大臣,从小聪明绝顶,才名远播,尤喜对对,走到哪里,总有人要与他对上几回。
有一次,解缙外出散步,口渴,想买个瓜解解渴。
卖瓜的人认出他是对联高手解学士,就说:“你若能给我续上一联,西瓜尽管吃,不要钱。
”解缙笑笑说:“行。
”卖瓜人说了上联: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解缙听后,马上答对: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卖瓜人说吃瓜,读书人说念书,各有千秋。
这时,又有一人走向前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
”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吟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解缙脱口而出: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围观者见此,无不拍手称绝。
2、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3、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4、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5、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眉毛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的的确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味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
)6、明朝时期,江南有一知府,姓贾名文通。
他博学多才,神思敏捷,尤擅续对。
一次,城中一间档铺贴出一幅上联: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15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

15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1、宦官自讨没趣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2、唐寅嘲商人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流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3、进退两难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4、穷秀才改联抱不平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
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5、郑板桥联辱知府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交忠朝庭因受百姓横批前程金修。
6、舒铁香讽李鸿章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哪些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哪些有趣的对联故事1,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2,哑联兴味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老地主袭改旧楹联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趣味对联故事15则

趣味对联故事15则一、南生考神童一个叫南生的文人从南方来到河北高邑,听说这里出了个神童赵南星(1),有点不相信,他想:自古南方出才子,小小高邑,弹丸之地,能出什么神童?南生打听到这个神童上下学都要从一家酒馆门前经过,于是来到这家酒馆,要了一蝶菜,烫了一壶酒,一边自斟自饮,一边心中打主意,有心要在这里考考北方的神童,让他出出丑,也好抖一抖南方人的威风。
天上沥沥下着春雨,过不多时,鱼里走来一个不满三尺高的小孩,上身穿粗布棉袄,下身穿单裤,头上戴顶破草帽。
店小二告诉他,来的就是赵南星。
南生一看,心想:我还以为赵南星是位少爷,原来是个穷小子。
于是更瞧不起他了。
南生翘起二朗腿,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指着赵南星摆摆手说:“过来,过来!”赵南星一愕,见一个陌生人叫他,便慢慢地走到门钱,深鞠一躬说:“先生,有何指教?”“你是赵南星?”“正是学生。
”“人称你是神童,善于对句?”“神童不敢,对句倒无妨。
”南生一听。
暗自冷笑,年纪不大口气不小。
于是摇头晃脑地说:“今天我要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对得好,赏你一盅酒,对不出,须得从桌子底下爬过去,怎么样?”赵南星听他出言不逊。
并不生气也不还口,住是微微冷笑。
南生见他偶不答话,哈哈大笑地:“怎么样,不敢吗?”赵南星眉毛一扬,高声答道:“好坏有别,何言不敢?”“一个小叫花子,竟没有一点服气的意思。
”南生心里暗想:“哼,今天我非要你钻桌子不可!”于是脱口年出上联:穿冬衣戴夏帽糊涂春秋;赵南星不亢不卑,接口就对:生南方来北地什么东西。
南声听罢,火冒三丈,连声说:“不好,不好!”赵南星说:“怎么不好,你上联含冬夏春秋,我下联对南北西东。
”南生一时惊呆,但依然强词夺理说:你小小三尺顽童,竟敢如此出言不逊,成何体统?赵南星针锋相对:尔堂堂七尺须眉,企图让人身钻桌子,太不象话!南生一听,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注:(1)赵南星(1550--1627年)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
河北高邑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古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富含智慧和幽默。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以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十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古人的机智和智慧。
1. 孔融让梨相传,公元253年,当时9岁的孔融因为心地善良而被人称为“小圣人”。
一天,他和一个比他小的朋友一起分梨吃。
孔融向朋友提议:“你先挑一颗,我再挑一颗。
”朋友高兴地挑起了最大的一颗梨,孔融却毫不犹豫地挑了剩下的两颗梨。
他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先选,然后我选两颗。
”这个故事中的对联“贤儿少年得所知,愿让梨与他人”一瞬间就走红了。
2. 春联难题古人对春联的创作非常讲究,不仅需要富有意境,还需要字数和字形相对应。
相传明朝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但却总是缺字。
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将这个缺字的问题放大,写下了这样一句对联:“红旗招展挥金椎,年朝贺礼添福寿”。
大家看到后纷纷发问:“字都不全,怎么能算是一副对联呢?”这时,书法家拿出一叠厚厚的红纸,红纸上写满了那个缺掉的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3. 英雄难过美人关南朝时期,刘备攻下荆州后,与周瑜结为联盟。
刘备的对联“英勇奋发图太平,英雄难过美人关”颇有胆识之意,而周瑜则以“奴之胆气,可见一斑”形容刘备的决心。
在这个对联中,既有双方的敌意,同时也展现了彼此的尊敬和互相借力的意愿。
4. 鹦鹉学舌相传唐代时,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受人喜爱,人们称其为“书法鹦鹉”。
这位书法家要贴对联,却总是陷入思考搭配的困境。
于是,他决定请人给他出对子。
结果这位书法家全部都背下来了。
这段趣事儿也成为了“鹦鹉学舌”的典故。
5. 莫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过一篇小说,主角是江小姐,她以聪明机智而著称。
有一天,她的父亲找了一位亲戚来提亲,但江小姐并不满意。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对联:“门前只有平谷翁,莫须有难嫁公孙”。
这副对联以意味深长的隐喻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愿意。
精选有趣对联故事_对联大全

精选有趣对联故事越低越好传说有一个土财主,不识一字。
赶上岳父作寿,他也想附庸风雅送一副寿联,便请来村里一位老学究代笔。
老学究问他想写什么内容,财主回答说:“你把我岳父捧得高高的,越高越好;你把我说得低低的,越低越好。
”老学究思索过后,挥笔写成上联: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上作寿写完念给财主听,问:“高不高?”财主连说:“高,没有比这再高的了。
”老学究又写出下联: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掏井,我在井底挖泥写完又问:“低不低?”财主高兴地说:“好好,没有比这再低的了。
”财主把寿联送给岳父,亲自挂进寿堂。
前来拜寿的人看了直笑:“这老太爷,怎么招了这么个女婿?”东西南北从前,有个人,能诗能文,尤其爱好。
一天晚上,满天乌云,一片漆,他独自一人坐在家里,觉得寂寞,便想作副对联。
他忽然触景生情,得了句上联,满心欢喜,便自言自语地念道: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他把上联刚念完,只听得一声门响,隔壁一个穷秀才应声走进屋里,对他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读书人说:“你是我的好邻居,借点东西有何难!不过,你须先对个对子,对上了要啥给啥。
”于是,便把他的上联念给秀才,要求立即对句。
秀才回答说:“我不是已经对过了吗”?读书人莫名其妙。
秀才又说:“我刚进门说的那句话,不正好是下联么?”读书人一想,觉得实在好笑,连忙让座献茶。
从前,有个读书人,能诗能文,尤其爱好对联。
一天晚上,满天乌云,一片漆,他独自一人坐在家里,觉得寂寞,便想作副对联。
他忽然触景生情,得了句上联,满心欢喜,便自言自语地念道: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他把上联刚念完,只听得一声门响,隔壁一个穷秀才应声走进屋里,对他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读书人说:“你是我的好邻居,借点东西有何难!不过,你须先对个对子,对上了要啥给啥。
”于是,便把他的上联念给秀才,要求立即对句。
秀才回答说:“我不是已经对过了吗”?读书人莫名其妙。
秀才又说:“我刚进门说的那句话,不正好是下联么?”读书人一想,觉得实在好笑,连忙让座献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一:民间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民间趣味对联故事集锦前言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了。
对联是由侓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侓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交际联·行业联·谐趣联和杂联等。
就谐趣联而言,它诙谐有趣,言简意深,通俗易懂。
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
它通常和民间故事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民间趣联故事是人们劳作之余,茶前饭后一道丰盛的佐餐,在笑声中得到知识,教益,开心,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最近我已过花甲奔古稀,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闲暇无事,想把我一生中所听到的,看到的一部分民间趣联故事整理出来,以启后人,又感到自己文化浅薄,知识匮乏,写作能力较差,所以迟迟不敢下笔。
最近得到县文联主席赵斌,作家张新果等同志的鼓励,又有好友“民间趣联故事”爱好者于文志提供了些素材,所以我二人才下决心搜集、整理、编纂。
由于知识有限,肯定有不对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敬请阅后批评指正。
本人不胜感激。
2011年7月一老秀才巧写(改)对联从前,有一位老秀才经常乐于助人,常给乡亲们写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对联,乡亲们找他从不推辞,再加上他根据你的家景,事由编写的妙趣横生。
有一次,村里过春节,他更忙的不可开交,到大年三十晚上,有一家景特别贫困户连门联都没贴,心想大过年的,在穷也得贴付对联啊,于是就请老秀才去写。
老秀才根据他的家竟情况,提笔编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吃一升,籴一升,升升不断。
下联:花一个,借一个,债债无穷。
横批是:一贫如洗,穷人很满意的谢过了。
还有一次,村里一位双目失明的青年经人介绍找了个对象,也是双目失明,倒是门当户对,条件相当,择日要拜堂成亲。
于是便找到老秀才写婚联。
老秀才略加思索写了一付婚联。
上联:恩爱夫妻难见面。
下联:到了晚上省灯油。
横批是:瞎摸。
大家一看都感到妙不堪言。
又有一次,一家给儿子结婚,就请他写了婚联,谁知刚拜完天地,家中年过八十岁的老爷子就咽气了,接下来红事,白事同时出现,怎么办?管事的说:“红事照常进行,暗中筹备白事”。
于是就急忙搭灵棚,准备办丧事,显然大门的婚联不太适当。
于是老秀才灵机一动,又写了一付对联,将原来的婚联换了下来,上联是:“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
” 下联是:“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
” 横批是:“悲欢离合”。
大家一看都拍手叫绝。
再有一次,有家想做卖豆芽的生意,开业时便让老秀才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下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此对联是同字不同音,如何读法,自有妙处。
开张之后,人们好奇,都来看对联,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红火,再加上他本人诚信有佳,工艺严格,质量第一,为此生意越做越大,远近闻名。
原来妙联也是财富啊!二妙联误青春唐代有一倪家庄,庄内有一倪员外,生一女儿,甚是聪明,琴棋书画,作诗应对远近闻名,芳龄二八,长的如花似玉,天姿国色。
转眼到了谈婚论嫁年龄,自然是提亲的很多,一些王孙公子成群结队踏破门槛,但姑娘选来选去,一个都没相中。
最后姑娘提出应对招亲,选一位才子作为终身伴侣,便出一上联:“妙人兒倪家少女。
” 此联人兒合为“倪” 字,少女合为“妙”字,真乃妙趣横生,难度很大,所以一直无人能对上,眼看姑娘年龄越来越大,到了古稀之年,有人竟答出下联:“犟小子孙家强牛。
” 强牛合为“犟”字,小子合为“孙”字,联是对上了,也很工整,但一搭问,答下联的竟是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因年龄悬殊过大,始终未能如愿,最后因聪明误了一生,落了个终身遗憾。
三三句话不离本行春节期间,张·王·李·赵四位老干部聚在一起,饮酒聊天,谈古论今,甚是快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都有些醉意。
有人提出:咱们喝酒是否行个酒令,以便活跃活跃气氛,大家都说可以;又有人提出咱们吟诗作对,对好了奖一杯,对不好罚酒三杯,大家一致表示同意,于是就借着酒兴对起了对联。
老张抢先发言,(他原来在“五·四·三”办公室工作)就以五讲·四美为题吟一上联:“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心灵美,全国人民讲四美。
” 老王接了话茬,(他退休前在纪检委工作)对一下联:“赌博风,贿赂风,吃喝风,贪污风,社会蛀虫刮四风。
” 对的工整又现实,老张·老王各饮一杯奖励酒。
老李·老赵也不示弱,(二位都是退休教师,在一所任教,当时教学条件不好,教室紧张,一·二·三·四年级都在孔子庙中上课,四个年级都面向东·南·西· 北四个方向)老李说就以教学上课为题出一上联:“金·银·铜·铁一炉炼。
” (意思是说四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老赵紧接着对出下联:“甲·乙·丙·丁四等分。
” (意思是说别看在一个教室上课,也能分出一·二·三·四年级)对的也算工整,切合实际。
老李·老赵也对饮一杯奖励酒。
饮后,四位老干部你看我,我看你,齐说:“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 大笑而至。
四秦桧巧对考官传说秦桧转世时是一个巨龟,被岳飞转世前的大鹏鸟伤害一目,故转世后是一只眼。
但自幼聪明,勤奋好学。
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到了大比之年,便进京赴考,不料在进入考场时被考官看到他是个独眼龙,从心目中瞧不起,于是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言道:“看你这五官不全,怎能参加科选,这样吧,我出一上联,你对下联,如对的好,便可让你参加科选。
” 秦桧点头同意。
考官随口吟一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
” 只见秦桧不慌不忙应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 应对的如此工整,考官只得让他进入考场,参加应试。
果然名列榜首,中得状元。
后来得皇上宠幸,便当了宰相。
树大自直,官大自奸,随着官位的升迁,野心也越来越大,便成为谋害忠良的奸臣,受世人唾骂,此是后话。
五王安石三联成快婿著名宰相王安石,自幼勤奋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明,吟作对无不叫绝。
到了大比之年,上京参加科选,行至一村镇,天色已晚,便找一客栈住宿,客栈住宿客人很多,晚上闲谈之中,有人说:“此地有一才女,芳龄二八,天资国色,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现正在选婿,吟诗作对,优胜者便可中选。
” 一连数日无一中选。
王安石听了,第二天便到姑娘家应试,去后说明来意。
于是,姑娘便吟一上联:“张长弓,骑奇马,魑魅魍魉,四鬼立边,亚心成恶。
” (此联长弓合为“张”,奇马合为“骑”,亚心合为“恶”,魑魅魍魉左边都是“鬼”字旁)此上联堪称绝妙。
王安石一听,果然难度很大,心中暗想:姑娘果真不同凡响。
便细想一番,便吟出下联:“伪为人,桃兆木,琴瑟琵琶,八王在上,合手成拿。
” (此联为人合为“伪”,兆木合为“桃”,合手合为“拿”,琴瑟琵琶四个字上边共有八个“王”字)姑娘听了满意的一笑,看了看池中的荷花,便吟了第二个对联:“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 王安石随口应道:“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 此联对的也算工整。
姑娘抬头看见了树枝上的鸟随口吟出了第三个上联:“鹊噪鸡啼,并立枝上谈祸福。
” 王安石也抬头看见飞燕,大雁正好飞过,便吟出下联:“燕来雁往,相逢途中话春秋。
” 三联过后,姑娘及父母都很满意,便让家人设宴款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女方提出择日完婚。
王安石道:“我此去科考完毕,再禀明父母后,便来完婚。
” 商量定后,就去了京城参加应试,结果三榜得中,被皇上钦点为状元,很快就回来完婚,真乃是双喜临门。
至今王安时三联成快婿传为佳话。
六暗讽联过去,某一村庄,有一位土财主,家有良田千顷,騾马成群,杖着有钱有势,鱼肉乡里,欺压百姓,横行霸道,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那年他五十四岁,看上了一家农户女儿,芳龄一十六岁,杖着自己财大气粗,强行娶农户女儿做妾,在结婚那天,有人送去一付对联,上联:“二八素装强红裹。
”下联:“六九乌鸦霸麻雀。
” 土财主看罢,气昏了过去。
七高则成拒婚宋朝年间,有一青年,姓高名则成,常年出差,这一天他走到秦州地界,天色已晚,便找了一家客栈休息,这家客栈是一对中年夫妻经营,膝下有一女,年芳一十九岁,长的倒有几分姿色。
见来一青年,很是文雅,像是书生模样,便产生了爱慕之情。
姑娘父母只有一女,也有此意,愿招一上门女婿。
由父母出面询问了青年王则成的情况,有心当面提亲,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便让姑娘出面出了一个上联:“雨无门户能留客。
” (联中的“雨”指女子,意思是姑娘尚无婚配,可留他做上门女婿。
)王则成明白其中含义,不愿留下,但爱于面子,便答出下联:“虹有桥梁不渡人。
”没有成全姑娘好意。
八宋丑子招亲明朝年间,有个村庄叫宋家庄,一对夫妻无儿无女,年过五旬,夫人怀孕,生下一女,为了成人,起名叫丑子。
夫妻俩,老来得喜,爱如掌上明珠。
宋丑子,名丑人不丑,转眼间已过二八,出息的聪明伶俐,人不但长的出众,还是当地的才女。
老夫妻年近七旬,为老有所养,决定招一上门女婿。
一日,有一少年路过,见到姑娘,便萌生爱慕之情,不知不觉多看了几眼。
姑娘并不害臊,看少年眉清目秀,年龄相当,便上前搭话,随口出了个上联:“绿方巾,蓝方巾,看上去南北不分。
”少年随口吟道:“红绣鞋,黄绣鞋,走起来东西摇晃。
”姑娘又出第二联:“大门外进来只黑白花猫。
”少年吟道:“小院里卧着条灰黄大狗。
”姑娘接着又出第三联:“红白高照,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少年又吟道:“绿帘低垂,喜喜欢欢,共度春夏秋冬。
”三对下来,姑娘甚是满意,立即禀明父母,老人见后也很满意,于是择日给小两口办了喜事。
九青云直上有绝招清朝年间,皇帝选派钦差奉旨到各地考察地方官员,政绩优者,可考虑晋升提拔。
有一年,到了考察的时候,皇帝选派了一个叫张不正的钦差。
这个张不正在翰林院供职,整天不务正业,好吃,好喝,好玩,好赌。
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张不正。
这一次,他奉旨来到江南考察,到了一个叫“千山县”。
这个县的知县叫雷昌盛,由于他爱好打麻将,并对棋也有一番研究,时间一长,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垒长城。
垒长城跟钦差张不正约好,安排了三人陪着玩麻将。
这一来,真是臭味相投,便玩起了麻将。
张不正出身翰林,随不务正业,但也有些文才。
边玩麻将边以麻将为题出起了对联。
雷已有准备,也胸有成竹。
(以下简称“张”“雷”)张:“天和,地和,天地和。
”雷:“仙乐,人乐,仙人乐。
”张:“山中孔雀东南飞。
”雷:“门外瑞雪西北飘。
”张:“幺鸡打鸣,东南西北中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