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联故事集】历史上有趣的对联大全

合集下载

有趣的对联故事67则

有趣的对联故事67则

有趣的对联故事67则有趣的对联故事搞笑的对联故事精选(一):(1)州官放火宋朝有个州官叫田登,欺压百姓,横行霸道,还蛮不讲理。

他不许别人直接说出他的名字,说这是不尊敬他,叫“犯上”。

他叫田登,不但“登”字不准说,不准写,而且像“灯”、“蹬”、“噔”什么的,也一律是“禁字”,比皇上还厉害。

谁要是不留神犯了“禁”,立刻叫人拉下去打一顿板子。

这年正月十五要到了,这是民间的元宵节,也叫灯节,家家户户要挂灯、赏灯,叫做“放灯”。

田登让人在城里贴出告示,规定正月十五怎样过。

那告示上写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怎样“放火”呢?本该写“放灯三日”,那“灯”字不是不敢写吗?起草告示的只好写“放火”了。

老百姓看了,又笑又气:大过节的,连灯字都不准说,这是什么世道!有人就借此编了副对联: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敢贴出去呀,老百姓就在下边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并且一向传到此刻。

(2)纪晓岚祝乾隆寿联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寿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

他25岁起当皇帝,整整60年。

他同纪晓岚相处最长,纪20岁就当他的侍读学士,常陪他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乾隆和纪晓岚文字唱和故事甚多。

那里介绍二副纪晓岚纪乾隆的祝寿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是献给乾隆50岁大寿的,歌颂之诚,对仗之工,前所未有。

下联是祝80十岁的大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这是两构思奇巧的数字联,工整自然,无懈可击。

(3)诸葛亮一生数字对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

经过多少年代,许多人曾去研究,终无结果。

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诸葛亮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历史上有趣的对子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有趣的对子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有趣的对子故事有哪些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下面店铺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对子小故事,一起读一读,涨知识吧!历史趣对小故事1、纪晓岚和乾隆的妙对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

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皇上说得很对。

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纪晓岚衷心感戴圣恩。

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对仗工整,应答如流,不觉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2、李调元妙对唐伯虎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

长老说有事相求。

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

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

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画上荷花和尚画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

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

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3、诸葛亮还击周瑜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瞅”的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即刻对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

这种传说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4、郑板桥见联济贫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又是一年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哪些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哪些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哪些有趣的对联故事1,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2,哑联兴味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老地主袭改旧楹联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古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富含智慧和幽默。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以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十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古人的机智和智慧。

1. 孔融让梨相传,公元253年,当时9岁的孔融因为心地善良而被人称为“小圣人”。

一天,他和一个比他小的朋友一起分梨吃。

孔融向朋友提议:“你先挑一颗,我再挑一颗。

”朋友高兴地挑起了最大的一颗梨,孔融却毫不犹豫地挑了剩下的两颗梨。

他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先选,然后我选两颗。

”这个故事中的对联“贤儿少年得所知,愿让梨与他人”一瞬间就走红了。

2. 春联难题古人对春联的创作非常讲究,不仅需要富有意境,还需要字数和字形相对应。

相传明朝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但却总是缺字。

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将这个缺字的问题放大,写下了这样一句对联:“红旗招展挥金椎,年朝贺礼添福寿”。

大家看到后纷纷发问:“字都不全,怎么能算是一副对联呢?”这时,书法家拿出一叠厚厚的红纸,红纸上写满了那个缺掉的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3. 英雄难过美人关南朝时期,刘备攻下荆州后,与周瑜结为联盟。

刘备的对联“英勇奋发图太平,英雄难过美人关”颇有胆识之意,而周瑜则以“奴之胆气,可见一斑”形容刘备的决心。

在这个对联中,既有双方的敌意,同时也展现了彼此的尊敬和互相借力的意愿。

4. 鹦鹉学舌相传唐代时,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受人喜爱,人们称其为“书法鹦鹉”。

这位书法家要贴对联,却总是陷入思考搭配的困境。

于是,他决定请人给他出对子。

结果这位书法家全部都背下来了。

这段趣事儿也成为了“鹦鹉学舌”的典故。

5. 莫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过一篇小说,主角是江小姐,她以聪明机智而著称。

有一天,她的父亲找了一位亲戚来提亲,但江小姐并不满意。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对联:“门前只有平谷翁,莫须有难嫁公孙”。

这副对联以意味深长的隐喻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愿意。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个有趣的⼩故事,不得不佩服古⼈的机智⼩⼩的⼀幅对联,虽貌不惊⼈,却传承了华夏⽂明。

古往今来,流传下来不少与春联有关的趣闻趣事。

1。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偷⾛,某年除⼣,他想出了⼀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副对联:福⽆双⾄祸不单⾏偷联的⼈到王宅前⼀看,都摇头⽽去。

初⼀清晨,王羲之⼜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的⼀幅佳作:福⽆双⾄今朝⾄祸不单⾏昨夜⾏ 2。

北宋⽂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磨⾯。

12岁那年,⼀位师爷命他以磨⾯为题做联⼀副,王禹偁即道:但取⼼中正⽆愁眼下迟⼀⽇,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鹦鹉能⾔难似凤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消息传开。

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蜘蛛虽巧不如蚕3。

宋⼈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某年春节,⼀位穷苦⼈请他代写⼀副春联,吕写道:⼆三四五六七⼋九横额:南北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数⼈围观。

众⼈始觉其“怪”,继⽽称其“妙”。

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下联少“⼗”,正是“缺⾐少⾷”的谐⾳: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法写尽了穷⼈的⽣存窘相。

4。

宋代词⼈晏殊路过扬州时在⼤明寺⾥⼩憩,⽆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王琪,便请王来⼀起⽤饭。

饭后⼆⼈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个佳句,⽐如我曾做出过这么⼀句:⽆可奈何花落去⾄今也没想出下联。

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联句被晏殊写⼊他的词《浣溪沙·⼀曲新词酒⼀杯》中,成了千古名句。

5。

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底⽉为天上⽉众友⽆句答对,杨⼤年刚好赶到,对⽈:眼中⼈是⾯前⼈众友皆齐声喝彩。

6。

宋⼈刘贡⽗善对,王安⽯出句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四诗风雅颂王安⽯拍⼿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可分为“⼤雅”和“⼩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最有趣的19则对联趣闻故事

最有趣的19则对联趣闻故事

最有趣的19 则对联趣闻故事古往今来,对联不仅在民间流传广泛,也一直备受文人推崇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以下10 则最有趣对联,不仅立意精巧,还令人忍俊不止。

王羲之巧防小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张贴都被贼偷走。

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偷春联的人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贵妃妙对唐明皇一日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机敏伶俐,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唐明皇的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 坐”拆成两个“人”和一个“土”。

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 明”字拆成“ 日”和“ 月”,又采用暗喻手法,将皇上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聪慧机敏尽显无遗。

李白对句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则暗指李白。

李白微微一笑:“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 不想杨国忠刚想抬腿,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刚抬脚就被讥讽“畜生出蹄”,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秀才巧改进士联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仗着有财有势欺负百姓。

进士的儿子也花钱买了进士,为了炫耀,老进士在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送礼,年年落榜。

见了这副对联,计上心头。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一大堆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拍手叫绝。

进士老爷打开大门一看,立马昏倒在台阶上。

原来对联被秀才改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唐伯虎戏弄商人苏州有个商人请求唐伯虎为自己题写一幅对联,唐伯虎多番推辞,无奈经受不住纠缠,大笔一挥写下: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古代对联趣事

古代对联趣事

古代对联趣事对联,*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对联趣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两猪一槽晋代有一个读书人,自恃能诗善文,常出联嘲弄人。

一日,他与友人正在一起吃饭,看到一位身穿妇女领着两个小孩从门前走过,便嘲弄道:一羊引双羔那个妇女回瞪了他一眼,正眼答对:两猪共一槽2、光棍难拿传说,从前有一穷书生,娶不起媳妇,一个人过日子,但生*刚烈,好打抱不平,经常为受冤屈的百姓写状子,为豪绅所痛恨。

一次有人诬告穷书生,县官将其逮捕,出了一个对子,并限定在从一数到十的时间内对出,否则严办。

县官上联是: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话音刚落,穷书生不假思索,随后对出下联: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说完,掉头就走。

县官瞠目结舌。

3、圆满从前,有一位商人,父母去世后合葬,由于不懂规矩,误将父亲葬在西边,母亲葬在东边。

后来经人提醒,商人决定改正,但又不好移坟,于是便在坟前立二石柱子,准备求人写一副对联,刻于上面,以求补正。

遍请乡中文士,皆推辞说不能。

最后请到一位进士。

那进士笑说:“那便试试看。

”随机提笔写道:生前既不离左右死后何必分东西过往者读此联,皆称其善。

4、和尚骨与东坡尸一天傍晚,苏东坡与好友佛印泛舟*上。

忽然,苏轼用手往左岸一指,又指指佛印,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正啃骨头,顿有所悟,随手将自己手中写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四目相对,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幅哑联,苏轼:*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水流东陂尸(诗)。

5、竹“短”竹“无”明代翰林学士谢缙,家贫,居处与曹尚书府第竹园相对,于是在自家大门上书一联云: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见后不愉快,心想:我家的竹园岂能为他人借用,于是名家人把竹子砍去一截。

谢缙见了就在对联上添了两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读后更气愤,忙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一、唐伯虎点秋香之对联趣事话说那风流才子唐伯虎,有一天在大街上闲逛。

他看到一群人围在一个华宅前,原来是华太师府上在征联选婿呢。

华太师出的上联是:“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

”这上联可有点难度,把“十口心”组合成了“思”字,还表达了一种心怀天下的情怀。

唐伯虎那可是对对联的高手啊,他略一思索,就对出了下联:“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这里呢,巧妙地把“八目尚”组合成了“赏”字,而且最后还点明了他心仪的秋香。

华太师一听,觉得这小伙子不仅才思敏捷,下联还对得如此巧妙又不失风雅,就把秋香许配给了唐伯虎。

从此啊,唐伯虎点秋香就成了一段佳话。

二、苏轼和佛印和尚的对联斗趣苏轼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这俩人没事儿就爱互相打趣。

有一天,苏轼去拜访佛印和尚。

他一进门就看到佛印和尚正在吃鱼,和尚看到苏轼来了,就把鱼藏到了磬里。

苏轼心里暗笑,他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和尚顺口就接:“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马上说:“既然是‘庆有余’(磬有鱼),那快把磬里的鱼拿出来共享吧。

”佛印和尚这才知道上了苏轼的当,只好把鱼拿出来一起享用。

还有一次,苏轼和佛印和尚在江上划船。

苏轼看到岸边有只狗在啃骨头,就灵机一动,说:“狗啃河上(和尚)骨。

”这是在打趣佛印和尚呢。

佛印和尚也不示弱,他把手中题有苏轼诗的扇子扔到水里,说:“水漂东坡诗(尸)。

”两人相视大笑,这一对好友啊,真是趣味相投。

三、解缙妙对曹尚书解缙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有个曹尚书听说了解缙的才名,就想考考他。

曹尚书把解缙叫到府上,他指着门口的石狮子说:“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了?”这上联有点刁钻,是在故意为难解缙。

解缙看了看院子里的葡萄架,马上回答:“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曹尚书一听,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曹尚书又出一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这上联气势很大,把天当成棋盘,星星当成棋子。

解缙不慌不忙,对道:“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曹尚书连连点头,心里对解缙的才华十分佩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2、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3、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
4、宦官自讨没趣。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5、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6、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7、混、球联句。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

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8、上下凭等。

针对封建社会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
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横批是:上下凭等
9、王毅之接对联。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

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10、明代戏联。

男无假,女无真,为何无人嫌假
你不来,我不来,怎么不请自来
11、不如不说与何必多说。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

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2、贪官受辱。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13、三国名人入对。

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狠关羽不得张飞
14、乾隆出谜联。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与群臣猜谜,出一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

和狐狼猫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摸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在场的纪昀道出谜底,为猜谜。

15、老字没一点。

有个农民欠财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横批只写了一个老字(没有里面一点)。

财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16、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

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17、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

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

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18、不如不说与何必多说。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

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9、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20、混、球联句。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

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