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0职业工效学
第三讲 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工效学-PPT文档资料

有 效 应对 宏 观 环 境 体 系 周 边 环 境 体 系 相 关 环 境 体 系
紧张 效应
微观 环境 体系 心理 生理 行 为
健康 紧 张 Leabharlann 解 无效 应对 疾 病 紧 张 持续
个体特 征 个人 应对 紧 张 策略 婚 姻 /家 庭状况 个人 因 素 与 应激 源交 互作 用
调控 因 子
图2 职业紧张生态学模式
(5)人力资源管理:这是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中又一紧张源, 包括培训、业务发展、人员计划、工资待遇和工作调离等。
(6)物理因素:工作环境的不良物理因素往往可使工作人员 的总体工作负荷增加,从而降低职工对其它紧张因素的耐受 性,这些因素与工人的躯体和心理健康有关。
(7)化学因素:
(三)职业紧张模式
按环境与人之间的不平衡,曾有人提出: ① P-E fit model(Person-environment fit model); ② JD-C model(job demand.control model)。 前者注重强调主观的人(指人的动机和才能)与主观的环境 (感受到的供给与要求)之间不能很好的相适应时,就会引起 种种紧张反应; 后者则强调紧张反应是工作需求与劳动者自主(控制)之间 的不平衡所引起的。 按紧张源(作业环境)、易感者(个体特征)和制约应激 反应的因素(家庭及社会支持)间的交互作用与紧张效应后果 可分为:NIOSH模式(图1)和生态学模式(图2) 。
3.紧张反应(strain or stress reaction):指紧张引起的短期 生理、心理或行为表现(反应)。
4.调节因素(modifier):指影响紧张反应的个体因素和环 境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紧张源 包括三个方面:个体特征、应对能力和职业因素。 1.个体特征: (1)A型特征(A型行为): 1)时间紧迫感,做事不耐心; 2)竞争性强; 3)敌对性(对人疑虑,愤恨)。 (2)性别:妇女参加职业活动后能增强自尊感,增 强应对能力,但增加职业紧张。 (3)支配感:对于被支配或低支配或无决策权者, 则易倾向于发生职业紧张。 (4)资历与发展:包括职务过度提升或提升不足, 职业不适当,缺乏工作保障和组织内人浮于事,工作 前景未知性。 (5)业务与技术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
工效学基础

(2)大强度作业:作业时的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情况下进行
的作业。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3)极大强度作业:在基本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一般不超过2分钟。 (4)劳动强度分级(见下表)
分级依据:劳动强度指数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4. 作业类型 (1)静态作业: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或肢体的某一
四、人体测量与应用
(一)人体测量内容
主要包括人体静态尺寸、动态尺寸、力量、比例、角度、重心、
功能范围等。
(二)人体测量类型
1.静态测量 : 被测者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测量,测量的是人体各部 分的固定尺寸。 2.动态测量 : 被测者在规定的运动状态下进行的测量,测量的是人 体或某一部分空间运动尺寸。
(三)人体测量方法
五、机器和工具
(一)人机系统
1. 分工
人:指令、监控、维修、设计、故障处理以及创造性的工作 机器:笨重、快速、单调、重复性操作以及复杂、精密、危险的工作。
工效学基础
2017
考核要求
要求 了解工效学的发展过程及一般情况
熟悉工效学主要研究内容 掌握工效学基本知识,能够识别人、机器设备和工作环 境中存在的常见工效学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或措施
一、概述
(一)名称
1. 中国
大陆:人类工效学,简称“工效学” (Ergonomics)
香港:工效学 (Ergonomics) 台湾:人因工程 (Human Factor)
部分保持不动的状态下所进行的作业。 特点:能量消耗水平不高。
(2)动态作业:保持肌张力不变,在等张收缩的状态下所进行的作业。
特点:可以持久。
(二)作业能力
1. 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 (1)体力劳动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
职业工效学定义及主要内容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15
(三)合理用力
动力单元(kinetic element)
包括关节在内的某些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以关 节为轴的运动,称动力单元,可以完成简单动作。
动力链(kinetic chain)
两个以上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可以在较大 范围内完成复杂的动作。在组织生产劳动时,尽可能选用较 简单的动力链。
骨骼结构具有承受力强的特性,不同部位骨骼对于 压缩、拉伸、剪切等力的承受能力不同。
软骨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长骨的软骨具有吸收 冲击能量和承受负荷的作用,关节软骨磨擦系数很低, 对运动十分有利。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12
(二)姿势
最常见工作的姿势是站姿和坐姿
站姿 运动比较灵活,便于用力,适合从事体力劳动。 坐姿 身体比较稳定,宜于从事精细工作。
5
一、时间动作分析
研究作业人员在各种操作中的身体动作和花费时间, 目标是减少完成工作所需的动作量,消除多余的动作,减 轻劳动强度,减短劳动时间,使操作简便有效,从而制定 出最佳的动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人 疲劳。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6
代表人物和实验
泰勒和铁锹实验
泰勒通过对“铲”的动作规律分析发现: 铲子的大小及铲动东西的重量对劳动效率会产生明显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 内容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1
概述
职业工效学的定义 occupational ergonomics
是人类工效学应用的重要分支,以解剖学、心理 学、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人群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健 康、安全、舒适,同时保持最佳工作效率。
第三讲职业心理学与职业工效学

(4)精疲力竭 有研究认为精疲力竭的发生是职业紧张的 直接后果,是个体不能应对职业紧张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直接后果,是个体不能应对职业紧张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Maslach提出的精疲力竭症三维模式 主要内容是: 提出的精疲力竭症三维模式, Maslach提出的精疲力竭症三维模式,主要内容是: 1)情绪耗竭:指个体的情绪资源过度消耗,表现为疲乏不 情绪耗竭:指个体的情绪资源过度消耗, 精力丧失、体力衰弱和疲劳; 堪、精力丧失、体力衰弱和疲劳; 2)人格解体: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体验自身或外部世界 人格解体: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 的陌生感或不真实感(现实解体) 体验情感的能力丧失( 的陌生感或不真实感(现实解体),体验情感的能力丧失(情感 解体) 表现为对他人消极、疏离的情绪反应, 解体),表现为对他人消极、疏离的情绪反应,尤指对职业服 务对象的麻木、冷淡、激惹的态度; 务对象的麻木、冷淡、激惹的态度; 3)职业效能下降:指职业活动的能力与效率降低,职业动 职业效能下降:指职业活动的能力与效率降低, 机和热情下降,职业退缩(离职、缺勤)以及应付能力降低等。 机和热情下降,职业退缩(离职、缺勤)以及应付能力降低等。 精疲力竭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丧失工作能力, 精疲力竭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丧失工作能力,还可能危 及生命。 及生命。
(三)职业紧张模式
按环境与人之间的不平衡,曾有人提出: 按环境与人之间的不平衡,曾有人提出: model(Personmodel); ① P-E fit model(Person-environment fit model); JDdemand. model)。 ② JD-C model(job demand.control model)。 前者注重强调主观的人(指人的动机和才能) 前者注重强调主观的人(指人的动机和才能)与主观的环境 感受到的供给与要求)之间不能很好的相适应时, (感受到的供给与要求)之间不能很好的相适应时,就会引起 种种紧张反应; 种种紧张反应; 后者则强调紧张反应是工作需求与劳动者自主(控制) 后者则强调紧张反应是工作需求与劳动者自主(控制)之间 的不平衡所引起的。 的不平衡所引起的。 按紧张源(作业环境)、易感者(个体特征) 按紧张源(作业环境)、易感者(个体特征)和制约应激 )、易感者 反应的因素(家庭及社会支持) 反应的因素(家庭及社会支持)间的交互作用与紧张效应后果 模式( 和生态学模式( 可分为:NIOSH模式 可分为:NIOSH模式(图1)和生态学模式(图2) 。
职业生理与工效学

√职业生理学(work physiology)
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变化与适应, 及其对预防疲劳和提高作业能力的影响。
职业心理学(work psychology)
研究职业群体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 动关系。
√工效学(ergonomics)
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 时提高工作效率。
A 代谢
脑的氧代谢较其他器官高,安静时约为等量肌
肉需氧量的15~20倍,占成年人体总耗氧量的10%。
即使是最紧张的脑力劳动,全身能消耗量的增 高也不超过基础代谢的10%。
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的最主要能源,但脑细胞 中贮存的糖原甚微,主要靠血液送来的葡萄糖来提 供能量。因此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
B 脑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和适应
10” 30” 60” 2’ 4’ 10’ 30’ 厌氧系列 % 90 80 70 50 35 15 5 需氧系列 % 10 20 30 50 65 85 95
表 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系列 乳酸系列 需氧系列
氧
——
——
需氧
供能速度 非常迅速
迅速
较慢
能源
ATP-CP
糖原 糖原脂肪蛋白质
学得的技能。
体力疲劳及其预防
一、疲劳的定义
疲劳是体力和功能性效率暂时的减弱。
Christensen ( 1960 ) 的 定 义 是 : 疲 劳 是 由 于 劳动和劳动环境引起的体内平衡又称自稳态 (homeostasis)的紊乱状态,可引起主观和客观症 状。
疲劳是人不能在给定的劳动强度下继续进行劳 动。
举例说明职业工效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举例说明职业工效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职业工效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如心理学、人类学、工程学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职业工效学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在工作场所中,职业工效学可以帮助员工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益。
2. 在教育环境中,职业工效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在医疗保健方面,职业工效学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疏漏,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
4. 在家庭生活中,职业工效学也可以发挥作用,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家庭事务和时间,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职业工效学将会越来越重要。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将有更多的机会来优化和改进工作流程。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自由职业或远程工作,职业工效学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总之,职业工效学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职业工效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职业工效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1.简述职业工效学的主要内容。
职业工效学的内容主要涉及:
(1)工作过程的生物力学
(2)人体测量及应用
(3)机器和工作环境
(4)工效学相关疾患
2.简述人体测量学的作用。
人体测量学主要作用于:
(1)研究设计和调整工具,最大程度的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发挥机器的性能。
(2)应用于日常生活、人类进化、生长发育、体育、教育等领域。
3.职业工效学与哪些学科交叉应用?
职业工效学是人类工效学的分枝,联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有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解剖学、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
4.从职业工效学角度,劳动工具设计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1)手用工具把柄多设计成圆柱体,尺寸大小符合手的测量尺寸,手握处宜有合适的波纹以增加抓握的牢度;
(2)把柄的直径需考虑使用时用力的大小和使用时间长短,一般用力大或使用时间长的工具,手握处把柄的直径大一些;
(3)如果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工具的重力,则工具的重心宜远离手部,否则,应尽可能使工具的重心靠近手部,以减少手部负荷;
(4)使用工具时应使操作者的手和上肢保持自然状态,如果需要变化角度,应从工具设计中加以解决;
(5)工具要外形美观、坚实耐用、使用安全。
5.与职业性下背痛的发生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重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类:(1)抬举或用力搬移重物;(2)姿势不当;
(3)身体受震动;
(4)气候因素;
(5)重体力劳动;
(6)工作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工效学教学大纲

工效学教学大纲工效学教学大纲工效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认知、人机交互、人机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追求的目标之一。
因此,工效学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工效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一、工效学的基本概念在开始工效学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工效学的基本概念。
工效学是研究如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方式,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学科。
它包括了人的认知过程、人机交互、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工效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二、工效学的教学内容1. 认知过程的理解认知过程是工效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思考等认知过程,并学会如何通过调整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来优化这些过程。
例如,利用提醒工具来增强记忆,通过时间管理技巧来提高注意力集中度等。
2. 人机交互的原理和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人机交互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设计出更加人性化、高效的工作界面,提高工作效率。
3. 工作环境的优化工作环境对于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通过调整工作环境来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合理安排工作空间、调整光线和温度等,都可以对工作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管理时间、处理信息过载等与工作环境相关的技巧。
4. 工作流程的优化工作流程的优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以便能够找到并解决工作中的瓶颈和问题。
通过学习工作流程优化的方法,学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三、工效学的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工效学的应用,加深他们对于工效学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国际劳工组织(ILO) ?国际工效学学会(IEA) ?《工效学名词术语》
职业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 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工效学的主要任务 培训
人
机器
工效学设计 界面(interface )
(这项工作 )是否可 执行且无危险吗?
Height
Brachior . Biceps
三角肌 Deltoid
斜方肌 Trapezius
74
5.0
4.2
9.3
8.1
79
5.0
4.4
10.2
9.0
84
5.1
4.6
11.1
9.5
注: MVC( %)为肌肉最大随意收缩百分比
合理用力
合理运用体力,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减轻疲劳程度,降低慢性肌肉骨骼损伤的 发病率,提高工作效率。
动力作业(Dynamic work)
定义: 主要依靠肌肉的等张性收缩保持肌肉张力不变, 运用关节的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特点 ? 肌肉交替收缩与舒张 ? 血流量增加 ? 不易疲劳 ? 做功效率高,较少引起肌肉关节的损伤
放松状态
动力作业
静力作业
需血量 供血量
需血量 供血量
需血量 供血量
姿势
人在劳动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posture )
职业功效学(p59) ergonomics
? 概述 ? 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 ? 人体测量学及其应用 ? 机器和工作环境 ? 劳动组织 ? 预防措施
职业工效学概述
? 职业工效学(ergonomics):又称人类(体)工程学,人类 (体)因素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学、工效学、人体因素 工程学。
? Ergonomics 由两个希腊语的词根组成: Ergo= 劳动, 工作; Nomos= 规律, 规则 Ergonomics= 工作的自然规律
图
3-2
肢 体 重 心 与 功 耗 ( M )
对称用力 ? 生产中用力要注意力的对称,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与稳定,否则机体为保持某种姿势需要有较多的肌肉收 缩而消耗能量。 ? 生产劳动可能使用各种动作,要根据生物力学基本原理, 合理运用体力 。
合理应用体力有助于降低能量消耗,减轻疲劳程度, 减少劳动引起的慢性损伤,提高劳动效率。
? 避免头部、躯干、四肢长时间处于倾斜状态或强迫体 位
? 使操作者不必改变姿势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需要观察的 区域;
? 操作者的手和前臂避免长时间位于高出肘部的地方;
? 如果操作者的手和脚需要长时间处于正常高度以上时, 应提供合适的支撑物。
不同高度工作台操作时各肌肉) 肱桡肌 肱二头肌
根据肌肉收缩情况、参与劳动肌肉量的多少 以及是否做功等,可将作业类型分为 静力作业和 动力作业。
静力作业(Static work )
定义: 主要依靠肌肉的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一定的体位, 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势所进行的作业。
特点
? 不能持久 ? 耗能不高但易疲劳 ? 需要的恢复时间较长 ? 容易引起肌肉关节的过度紧张和损伤 ? 工作效率低
下背痛(low back pain, LBP ) ◆是肌肉骨骼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半数以上的劳动者在 工作年龄都曾患过下背痛。 ◆站姿作业和坐姿作业均可发生下背痛,因此许多作业均 可引起这种疾病,其中以站立负重作业发病率最高 ,如搬 运工。
常见疾患
? 强迫体位引起的疾患 ? 个别器官紧张 ? 压迫及摩擦所致疾患
1. 强迫体位引起的疾患
? 肌肉骨骼损伤
下背痛 颈、肩、腕损伤
? 下肢静脉曲张 ? 扁平足 ? 腹疝
(1)肌肉骨骼损伤(musculoskeletal injury )
是一种常见的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影响面很广,在各种行 业都可以发生。
? 重心
物体的重心:为了减少用力,在劳动时应尽可能使物体 的重心靠近人体,这样可以使力矩变小。采用这种方法, 做同样的功可以搬运更重的物体,提高做功效率。
图3-1 物体重心与作业效率
? 人体重心:除了物体重心以外,人体本身也有重心。
? 除了整体重心以外,人体各个部分,又称体段 (segment ),也有各自的质量和重心,如头、手、前 臂、上臂、躯干等,每一部分力矩的大小取决于该体 段的空间位置与相应的关节(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图3-2)。距离越大,力矩越大,机体的能量消耗也 随之增加。
对程用力 动作自然 动作的节奏性 利用身体的重力
掌握正确劳动姿势的注意事项
身体保持自然状态 避免身体任何部位长时间处于强迫状态 使操作者不用改变姿势就能观察到需观察的区域 避免手和前臂长时间高出肘部,如需手、脚长时间处 于高出正常高度,应提供合适支撑物 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劳动过程中适当变换姿势。 对称用力: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保持稳定和平衡
肌肉骨骼肌的力学特点
运动系统主要组成及作用 ◆肌肉:主动部分
肌肉做功的效率与负荷大小有关,负荷过大或过小, 效率都低。 当肌肉负荷为肌肉最大收缩力的一半时,肌 肉收缩 所做的功具有最大值。
◆骨骼:被动部分 主要功能是支持、运动和保护;骨骼强度青年人比 老人高,男>女。
◆关节:支点 是骨间连接,以转动的方式运动
机器
环境
1.人体方面
? 生理学(生物力学) ? 解剖学(人体测量与应用) ? 心理学
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
职业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 : 主要研究工作过程中人和机器设备间的力学关系,
目的是提高工作能力并减少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 。
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
? 骨骼肌力学特性 ? 姿势 ? 合理用力 ? 常见疾患
? 常见的姿势是站姿和坐姿
? 不管采取何种姿势,人体都要承受由于保持某种姿势所 产生的负荷,如站或坐时颈椎需要承担头部的负荷 ,腰 椎需要承担腰以上躯体的负荷 ,这种负荷称作姿势负荷 (posture load )。
为了方便操作和减少姿势负荷及外加负荷的影响,在 采用作业姿势时需注意:
? 尽可能使操作者的身体保持自然的状态;
合理用力
? 动力单元:由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组成。 一个动力单元可完成简单的动作,两个以上的动力单元组 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完成复杂动作。
多数劳动是通过动力链来完成的。但是一个动力链包括的 动力单元越多,出现障碍的机会也就越多,因此,在组织 生产劳动时,应尽可能用较简单的动力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