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工效学 险情视觉信号 一般要求 设计和检验
工程标准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建设部公告第419号;《铁路电力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7]37号);《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铁路旅客车站客运信息系统设计规范》TB10074-2007;《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铁路信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细则》;《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标准。
遵从的标准和规范:✧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铁路旅客车站客运信息系统设计规范TB10074-2007✧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50300-2001)防护材质选型及指标✧RVVP、RVV、SYV等电缆物理及电气性能指标满足以下标准要求和设计需求。
✧GB9330-2008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GB/T3956-2008 《电缆的导体》✧GB2952-1989 《电缆外护层》✧GB/T304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2951-1997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699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JB/T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GB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18380-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或“二级”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 “二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二级”标准✧《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系统设备所涉及的产品标准、规范;工程标准、规范;验收标准、规范等完全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条例及规范及IS0和IEC的相关标准,采用和部分参考使用的标准与规范包括:●《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2007●《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91-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 50438-200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9-200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公共信息导向系统》GB/T 15566-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GB/T 20501-2006●《中国颜色体系》GB/T 15608-2006●《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GB 20600-2006●《使用基于平板视觉显示器工作的人类工效学要求》GB/T 20528-2006●《城市客车发光二级管显示屏》CJ/T 229-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电子成像成功实施电子影像管理涉及的人及组织的问题》GB/Z 20495-200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20815-2006●《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 50440-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2007●《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条件》GB/T 20907-2007●《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1-2006●《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06●《银行业务报文加密程序(批发) 一般原则》GB/T 20544-2006●《银行业务和相关金融服务信息交换托收指示格式》GB/T 20545-2006●《银行业务安全加密设备(零售)》GB/T 20547-2006●《金融交易卡使用集成电路卡的金融交易系统的安全体系》GB/T 16790-2006 ●《建设事业集成电路(IC)卡产品检测》CJ/T 243-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GB/T 18015-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标准电压》GB/T 156-2007●《中频设备额定电压》GB/T 3926-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GB 4793-2007●《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基本规则》GB/T 5465-2007●《通信用电源设备通用试验方法》GB/T 16821-2007●《电磁兼容限值》GB 17625-200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7626-2007●《电子设备台式机箱基本尺寸系列》GB/T 3047.6-2007●《电气产品标准中引入环境因素的导则》GB/T 20877-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GB/T 4798-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 2423-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 7251-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GB/T 20641-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T 14048-200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31-2007●《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GB/T 20438-2006●《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GB/T 19659-2006●《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功能块》GB/T 19769-2007●《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制造软件互操作性能力建规》GB/T 19902-2006●《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物理设备控制计算机数值控制器用的数据模型》GB/T 19903-2006●《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过程规范语言》GB/T 20719-2006●《企业控制系统集成》GB/T 20720-2006●《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过程设备目录中的数据结构和元素》GB/T 20818-2007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信号控制器》GB/T 20819-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信息工程部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2005●《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通用标准》JG/T 165-2004●《XML使用指南》GB/Z 21025-2007●《基于XML的电子商务》GB/T 19256-2006●《基于XML的电子商务业务数据和过程》GB/T 20538-2006●《基于XML的道路客运结算数据交换》GB/T 20925-2007●《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版本号:4,语法发布号:1)》GB/T 14805-2007●《人-系统交互工效学支持以人为中心设计的可用性方法》GB/T 21051-2007●《人类工效学险情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GB/T 1251.2-2006●《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工效学》GB/T 20527-2006●《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GB 7947-2006●《软件工程软件测量过程》GB/T 20917-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风险管理》GB/T 2091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GB/T 20274-2006●《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 20275-2006●《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技术要求(EAL4增强级)》GB/T20276-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和终端设备隔离部件测试评价方法》GB/T 20277-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GB/T 20278-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和终端设备隔离部件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9-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测试评价方法》GB/T 20280-2006●《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 2028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 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保护轮廓和安全目标的产生指南》GB/Z 20283-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产品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20945-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4-200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 20985-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28-2007●《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评估保证级3)》GB/T 21050-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2-2007●《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PKI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GB/T21053-2007●《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PKI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准则》GB/T21054-2007●《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GB/T 20518-2006●《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特定权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GB/T 20519-2006 ●《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时间戳规范》GB/T 20520-2006●《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0000-2006●《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GB/T 19668-200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
人体工效学国家标准汇总

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 坐姿人体模板功能设计要求 人类工效学照明术语 人类工效学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术语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 工效学 第1部分:设计原则和框架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 工效学 第3部分:媒体选择与组合 使用基于平板视觉显示器工 作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部分:概述 采光测量方法 照明测量方法 室内热环境条件
更新信息 Update info -
GB/T 23699-2009
GB/T 23700-2009
GB/T 23701-2009
GB/T 14774-1993 GB/T 14775-1993 GB/T 14776-1993
本标准给出了成年男性头型三维尺寸,包括成年男性的标准头型及头型尺寸分布。 本标准适用于头部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三维扫描人体测量方法的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20685:2005《应用于国际兼容人体测量数据库的三维扫描方法 般要求 》(英文版)。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三维表面扫描系统采集人体体形数据的规则,以及利用三维表面 扫描系统测量GB/T 5703中定义的能从三维扫描图像中提取的人体尺寸项目的规则。本标准不适用于测 量标记点位置和(或)运动的设备。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人体全身扫描仪,但也同样适用于体段扫描仪(如头部扫描仪, 手部扫描仪和足部扫描仪)。 工业产品及设计中人体测量 本标准规定了被试组的组成方法,在人体测量学特性方面被试组应能代表待测对象 学特性测试的被试选用原则 的目标用户群。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产品及设计的人体测量学特性测试,这些产品及设计或与人体直 接接触,或与人 体尺寸相关,例如:机器、工作设备、个体防护装备、消费品、工作空间、建筑或 运输设备等。 本标准也适用于与人体尺寸相关的产品在安全方面的测试。 本标准不涉及任务的其他方面和其他要求,如信息的感知(观察对象的几何布置除 外)和控制器的使用(它们的几何布置除外)。 本标准是从人体测量学的角度来选择被试,但类似的一般原则也可用于其他变量的 测试,如生物力学方面的测试。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 本标准规定了GB/T 以人为中心的生命周期过程 18976-2003《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过程》中描述的以人为中心过程的规范模 描述 型。此模型宜用于系统开发和运行时对以人为中心的过程进行规格说明、评估和改 进。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 本标准提供了人 系统模型(HS),该模型可用于ISO/IEC 人-系统事宜的过程评估规范 15504的一致性评估,用以评估组织的成熟度,以便组织在实施这些过程中能确保 系统可用、健康、安全。本标准详细说明了针对人 系统事宜的过程和这些过程的 结果,并详细描述了达到每一过程结果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产生的工作产出。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 求,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操纵器的选用、设计原则和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 系统中用手控或脚控的操纵器的设计和选用。 人类工效学 本标准规定了在生产区域内工作岗位尺寸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及其数值。本标准 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 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坐姿、立姿和坐立姿势交替工作岗位的设计。 数值
(安全生产)武冷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目录全发

138
GB/T15706.2-2007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
139
GB15735-2004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140
GB15760-2004
金属切削机床 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
141
GB16164-1996
小容积溶解乙炔气瓶
27
GB/T50185-2010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8
GB50205-199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9
GB50231-1997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30
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1
GB50236-19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161
GB18568-2001
加工中心 安全防护技术条件
162
GB/T18569.1-2001
机械安全减小由机械排放的危害性物质对健康的风险第1部分:用于机械制造商的原则和规范
163
GB/T18569.2-2001
机械安全减小由机械排放的危害性物质对健康的风险第2部分:产生验证程序的方法学
164
GB/T18831-2002
GB15579.5-2005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 第5部分:送丝装置
134
GB15579.7-2005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 第7部分:焊炬(枪)
135
GB15579.11-1998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 第11部分:电焊钳
136
GB15606-2008
人因工程学信息显示装置 人机工程一般要求

信息显示装置人机工程一般要求JB/T 5062—9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91—05—17批准1992—07—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显示装置的分类、设计、选用基本原则和人机工程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器、设备、仪器仪表、作业场所以及管理过程的操纵和监控。
本标准不适用于某些特殊规定的部门和场合。
2 引用标准GB 2682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GB 3947 声学名词术语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697 人类工效学照明术语ZB Y123 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度的一般规定JB/Z 308 工作岗位一般人机工程要求ZB/T J27 002 操纵器一般人机工程要求3 信息显示装置的分类按照人的感觉器官,信息显示装置分为视觉显示装置、听觉显示装置、触觉显示装置、嗅觉显示装置和多通道显示装置。
3.1 视觉显示是由光源、物体或发光标志组成的信息类型,通过操作者的视觉器官传递各种信息。
3.2 听觉显示是由纯音或复音组成,通过操作者的听觉器官传递信息,操作者不需在某一固定位置也能听到的信号。
3.3 触觉显示是由操作者的触觉器官尤其是手指接触物体的轮廓、表面、几何形状而传递的信息。
3.4 嗅觉显示是由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散发的介质气味(芳香、臭味),操作者不需在某一固定位置,即使在从事其他工作也能感受到的信息。
注:嗅觉显示器用于特定或专门的场合,本标准不涉及此项内容。
3.5 多通道显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觉显示,例如视觉显示同时伴随听觉显示,嗅觉显示同时伴随听觉和灯光显示等。
4 对信息显示装置的一般要求4.1 选用信息显示装置要求:a.需要操作者接受的信息型式;b.传递信息的合理方法、数量和经济性;c.接受一定类型的信息,感觉器官要选择合理;d.保证迅速显示量值或判辨信息,以便操作者及时采取措施。
4.2 设计信息显示装置要求:a.应对控制过程的重要参数进行显示(次要参数多,会增加操作者的心理负荷);b.没有特殊原因,同一信息或数据不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显示;c.显示的信息和数据不应超过操作者的观察范围和注意力(工艺过程中重要显示信息量不应超过7个);d.应考虑人体各种器官接受信息的能力和特点,在一种器官(例如视觉器官)过大负荷的情况下,必须用另一种器官(例如听觉器官)来接受信息;e.显示装置的结构应保证在任何规定条件(例如照明、噪声、振动和气候条件等)下的功能和作用,但首先必须规定对操作者有最佳的工作条件;f.最重要的或常用的显示装置必须布置在操作者易接受信息的最佳位置;g.信息显示装置显示的量值应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的显示;h.力求造型美观,安装和维修方便。
人体工程建设学跟视觉传达设计资料文档

表意清晰、构图简洁的图形符号示例
测试
Ergonomics
Ergonomics
Ergonomics
Ergonomics
Ergonomics
Ergonomics
图形符号设计案例
Ergonomics
Ergonomics
图形符号设计示例
箭头视认性优劣对比 好箭头的基准图
Ergonomics
(3)如车厢内壁整个线路图的尺寸或其他条件没有什么限制,若将文 字尺寸略微加大一些,如取D=9mm,乘客观看起来会更好。从视 觉传达的要求而言,不宜小于8mm。
Ergonomics
例2 邮局、储蓄所等室内,墙上告示的文字该多大?
分析解决 告示文字都是清晰的,人们可在此驻足观看而非匆匆一瞥,这两
个条件均较优越。视距可设定为L=1.5m。因此可根据告示处的三种 光照条件分别确定文字尺寸大小: ⑴有专设的局部照明,可取D= L/300=(1500/300)mm=5mm。 ⑵无专设的局部照明,但贴告示的地方光照情况不错,可取
Ergonomics
三、字形的比例和排布
(一)字符的高度比例
1.汉字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常根据版面版式、文字的横排竖排等因素来确定文
字的高宽比。一般横排文字的竖高可大于横宽,而竖排文字的横宽宜大于竖
高。
汉字的高宽比范围(以识别性要求为前提)
排向 一般的高度宽度比范围 每行字数较多时的高宽比
横排 (1.0:1.0)~(1.0:0.8)
Ergonomics
Ergonomics
第一节 文字设计
一、文字的尺寸
视觉传达文字的合理尺寸,涉及的主要因素有 ①观看距离(视距), ②光照度, ③字符的清晰度、可辨性, ④要求识别的速度快慢等。
最全的人体工效学标准汇总

最全的人体工效学标准汇总GB 10000-1988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本标准根据人类工效学要求提供了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基础数值。
适用于工业产品、建筑设计、军事工业以及工业的技术发行设备更新及劳动安全保护。
标准中所列数值,代表从事工业生产的法定中国成年人(男18-60岁,女18-55岁)。
GB/T 21051-2007 人-系统交互工效学支持以人为中心设计的可用性方法本标准给出了可用于设计和评估的以人为中心的可用性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每种可用性方法应用时的优点、不足以及与应用相关的其他因素。
GB/T 22188.1-2008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GB/T22188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控制中心设计以及控制中心扩建、改造和技术升级的人类工效学原则、建议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控制中心,主要包括用于过程工业、运输和物流控制系统的控制中心以及用于人员部署服务的控制中心。
虽然本部分主要适用于非移动式控制中心,但其中规定的许多原则同样适用于移动式控制中心,例如船舶上的和飞机上的控制中心。
GB/T 22188.2-201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控制套室的布局原则GB/T22188的本部分规定了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特别是控制套室中的房间和空间的各种布局。
这些设计原则基于对控制室及其相关房间功能和任务的分析,包括确定功能区、评估每一功能区的空间分配、确定各功能区之间的操作链接,以及确定控制套室的初始布局,以便于在控制套室中所有活动之间转换。
GB/T 22188.3-2010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3部分:控制室的布局GB/T22188的本部分给出了控制室布局的人类工效学原则,包括控制室布局、工作站布置、工作站外视觉显示器的使用以及控制室维护的要求、建议和指南。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控制中心,包括过程工业、交通运输和应急服务调度系统的控制中心。
虽然本部分主要适用于非移动式控制中心,但其中许多原则同样适用于移动式控制中心,例如船舶和飞机上的控制中心。
人类工效学

5.1.1.4 资源问题
Ergonomics
从广义上讲,上述的能源、国土(包括山区、森林、草原、 耕地、河湖、海洋),以及生物、矿藏,甚至空气、阳光、 美景、名胜等等都有是自然环境的一种资源。人是消费者, 同时也是生产者或劳动产品的制造者;因此,在某种意义 上,人也是一种资源,即劳力资源。然而这里所指的资源, 仅包括能源、矿藏和森林、草原、耕地、生物资源、水资 源等。 近二、三十年来,像化石能源、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 的消耗速度很大。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消耗下去。据估计要 不了多少年就会被耗尽。从另一方面说,由于人类具有创 造的能力,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 进步,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二 百多年以前人类只限于使用铜、铁等十几种元素,而现在 所使用的已遍及整个元素周期表;新的人工合成材料更是 多到难以计数。毫无疑问,人类绝不会由于所谓“资源枯 竭”而走向末日。相反,摆在人类面前的仍然是无限美好 的未来。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5.1.1.3
能源问题
加工中心-安全防护技术条件

加工中心安全防护技术条件标准号:GB18568-2001替代情况:替代$False$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起草单位:北京机床研究所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点击数:1491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5日前言本标准的第3章、第4.7.3条、第4.8.1条、第4.8.3条、第4.8.4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是根据GB 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结合加工中心的结构特点制定的,是对上述标准的补充和具体化。
本标准按GB/T 16755—1997《机械安全安全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标准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床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维、李祥文。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加工中心存在的主要危险应采取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措施及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的加工中心。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1997)GB 1251.1—1989 工作场所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eqv ISO 7731:1986)GB 1251.2—1996 人类工效学险情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GB 1251.3—1996 人类工效学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GB 2893—1982 安全色GB 2894—1996 安全标志(neq ISO 3864:1984)GB/T 3168—1993 数字控制机床操作指示形象化符号(neq ISO 2972:1979)GB 4053.1—199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2—19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3—19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4—1983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T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eqv IEC 204—l:1992)GB/T 6527.2—1986 安全色使用导则(eqv ISO 3864:1984)GB/T 6576—1986 机床润滑系统(neq ISO 5170:1977)GB 7247—1995 激光产品辐射安全、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idt IEC 825:1984)GB/T 7632—1987 机床用润滑剂的选用GB/T 7932—1987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neq ISO 4414:1982)GB 8196一t987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 8197—1987 防护屏安全要求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2265.1—1997 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12265.2—2000 机械安全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12265.3—1997 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T 13379-一1992 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系统照明(neq ISO 8995:1989)GB/T 14775—1993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T 14776—19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5241.2—1999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第2部分:设计原则(idt ISO 10075-2:1996)GB/T 15706.1—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GB/T 15706.2—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GB 15760—1995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T 1625l—1996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eqv ISO 6385:1981)GB 16754—1997 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eqv ISO/IEC 13850:1995)GB/T 16769一1997 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GB/T 16855.1—1997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一部分:设计通则GB/T 16856一1997 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GB/T 17161—1997 机床控制装置的操作方向(eqv ISO 447:1984)GB/T 17454.1—1998 机械安全压敏防护装置第1部分:压敏垫和压敏地板设计和试验通则GB 17888.1—1999 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1部分:进入两级平面之间的固定设施的选择GB 17888.2—1999 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2部分:工作平台和通道GB 17888.3—1999 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3部分:楼梯、阶梯和护栏GB 17888.4—1999 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4部分:固定式直梯GB/T 18153—2000 机械安全可接触表面温度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效学数据GB 18209.1—2000 机械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第l部分:关于视觉、听觉和触觉信号的要求(idt IEC 61310-1:1995)GB 18209.2—2000 机械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第2部分:标志要求(idt IEC 61310-2:1995)JB/T 8356.1—1996 机床包装技术条件JB/T 8356.2—1996 机床包装箱JB/T 8356.3—1996 机床包装用中、小木箱JB/T 9878—1999 金属切削机床粉尘浓度的测定JB/T 9879—1999 金属切削机床油雾浓度测量方法JB/T 10051—1999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3 机床的危险3.1 机械危险3.1.1 挤压危险a)主轴箱与工作台之间的挤压危险;b)工作台与墙或其他物体之间的挤压危险;c)滑鞍(或滑板)与墙或其他物体之间的挤压危险;d)刀具与刀库之间的挤压危险;e)刀具与刀具夹紧机构或机械手之间的挤压危险;f)工件与工件动力夹紧机构之间或工件运动(例如:工件分度)的挤压危险;g)机械排屑装置运动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的挤压危险;h)由于操作者意料不到运动或观察加工时产生的挤压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工效学险情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GB 1251.2—1996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3-26批准1996-10-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DIS 11428《人类工效学险情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1992年版)而制定的,在技术内容上与编写规则上与之等效。
主要区别在于:1.在“范围”一章中增加了“本标准适用于”的规定;2.为了本标准使用方便,增补了亮度等三个名称的解释,并列入“定义”一章;3.因本标准属信号,其颜色标准应引用GB 8417《灯光信号颜色》,取代ISO 3864《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本标准与已经实施的标准GBl251.1《32作场所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GB 12800《声学紧急撤离听觉信号》和与本标准同步制定的《人类工效学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是同一系列的标准。
这样,使我国在跟踪国际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所属劳动环境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场所信号和语言通讯工作组制定的系列标准同时,尽快地与国际上有关标准接轨。
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从1996年10月1日起所有险情视觉信号的设计和检验应符合本标准一般要求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张铭续。
0 引言本标准规定了在人们欲察觉信号并作出反应的区域内,用于察觉险情视觉信号的准则。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险情视觉信号的安全要求和人类工效学要求以及有关的检验方法,还规定了该信号的设计指南,信号须符合GB/T15706.2中5.3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特别适用于高噪声环境下配合听觉信号传递险情。
本标准不适用于用文字或图形呈现的险情显示器,也不适用于以数据显示单元传递的险情显示器。
除特殊规定外,如对公害和公共交通方面要求不受本标准限制。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51.3—1996 人类工效学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GB 8417—87 灯光信号颜色GB/T 15706.2—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险情视觉信号visual danger signal标示危险状态的先兆或发生的可能,而且要求人们作出排除或控制险情反应的视觉信号。
险情必须包括人身伤害或设备事故风险。
根据险情对人危害的紧急程度和可能后果,险情视觉信号分为两类:警告视觉信号和紧急视觉信号。
3.1.1 警告视觉信号visual warning signal显示需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消除或控制险情发生可能性和先兆的一种信号。
3.1.2紧急视觉信号visual emergency signal显示涉及人身伤害风险的险情开始或确已发生并需采取措施的一种信号。
3.2信号接收区signal reception area人们察觉信号并做出反应的区域。
3.3 视野 field of vision在给定位置,眼睛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
3.4 险情信号灯 danger signal lights用亮度、颜色、形状、配置和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瞬时图等一个或几个参数表明险情存在的光源。
3.5 亮度 luminance产生视觉刺激的物理量,用从发光面或透光面或反射面的每单位面积上,在给定方向s(通常为向着观察者)的发光强度来表示,它等于从一个表面元在给定方向所发射或反射的发光强度除以该面元投影到同一方向上的面积。
符号:L单位:坎德拉每平方米(cd /m 2)注:一个理想的漫反射表面的亮度上由下式给出,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 πρE =L 式中:E ——照度,单位为勒克司(lx),ρ——受照面的反射比。
3.6 照度 illuminance入射于一个点上的光通量( )密度。
在实践中,一个给定被照表面的平均照度是由落在该被照表面上的光通量除以被照面面积(A)来计算(见图1(a))E =φ/A符号:E单位:勒克司(1x) (1 lx =l lm /m 2)注:根据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和入射角θ,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特定点P 在给定距离d 的照度[见图1(b)]。
23cos 1dE θ⨯=图1 照度计算示意图3.7 对比度 contrast这一术语用于主观和客观方面。
a) 主观意义:对视场内同时看到或相继看到的两部分表观差异的主观评价(因而有:视亮度对比,颜色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b) 客观意义:数量上通常定义为亮度比L2/L1(常用于继时对比);或以下列公式表示(用于同时对比):112L L L - 式中:L1——背景亮度;L2——物体亮度。
当不同亮度的面积大小相近,若欲取其平均值时,则可用下列公式代之:)(5.01212L L L L +-4 安全要求4.1 通则险情视觉信号的特征必须是,在信号接收区内的任何人都能察觉、辨认信号,并对信号作出反应,预期的险情视觉信号应该是:——在各种可能的照明条件下易于看见;——与其他的灯和灯光信号易于分辨;——在信号接收区内应对该信号规定一个特定的含义。
在信号的察觉性、可分辨性和含义明确性方面,险情视觉信号必须优于其他一切视觉信号;紧急视觉信号必须优于所有的警告视觉信号。
每隔一定时间或是在信号接收区中每使用一种新信号时,应注意检查险情视觉信号的有效性。
注1 险情视觉信号通常应伴随险情听觉信号,当险情信号是紧急信号时,听觉的和视觉的信号应当同时呈现(见GB 1251.3)。
2 关键的危险信号灯最好配有一指示光源,以示其功能正常。
4.2 察觉性4.2.1 发光面和点光源4.2.1.1 发光面当非点光源时,确定主要察觉参数的判据是:表面亮度,背景亮度及其二者之比。
亮度比(对比)不受观察距离的影响(除非把透射比考虑进去,见4.5),因此可以规定一个适宜的亮度比,适用于各种观察条件。
警告视觉信号的亮度至少应当是背景亮度的5倍。
紧急视觉信号的亮度至少应当是警告信号的2倍,即至少是背景亮度的10倍。
4.2.1.2 点光源把信号灯作为点光源对待的最小尺度是,昼光条件下视角是1′,黑暗条件是10′。
在这种条件下,可见度的评价指标与到达观察者眼睛的照度和背景亮度有关。
图2给出所需要的照度和背景亮度之间的关系。
图2 所需照度和背景亮度之间的关系4.2.2 闪光信号灯明和暗闪烁信号通常可提高信号的察觉性,而且可以造成紧急的感觉。
作为险情视觉信号,首先推荐闪光灯作紧急警告信号灯,闪光频率应以2至3Hz为宜,明和暗间隔时间大致相等。
4.2.3配置和视野为了使信号接收区内的所有人能立即察觉到险情视觉信号,应当把信号设置在紧靠潜在危险源或是将要进入该区的地方,不排除在紧急危险源以外的地方,如控制室或控制面板上设置辅助的险情视觉信号。
险情视觉信号接收区应有明确地针对性,例如只是一个独立操作者的控制台,工厂的一部分或者是整个厂矿。
直接显示险情信号的信号灯应设置在作业地点(信号接收区)的视野之内。
在垂直方向上,视野范围为眼的视轴(该轴是由水平线向下150)向上45°和向下20°。
在水平方向上,视野范围大于土90°,但是对于颜色编码的信号,视野范围偏离视轴不得大于土50°。
当由于作业活动而改变眼睛的方向时,或是几个人的视野不能重合时,则应当安装辅助的信号灯,以便在信号接收区内任何一点至少能见到一个险情信号。
4.3 可分辨性4.3.1 通则当察觉险情视觉信号之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是极其重要的,因而需要明确地传递信号含义。
分辨险情视觉信号应根据下述一个或几个参数来决定。
4.3.2 信号灯的颜色险情视觉信号应为黄色或红色。
紧急视觉信号应为红色;警告视觉信号应为黄色或红色,他取决于紧急程度。
如果需分辨紧急信号和红色警告信号,则紧急信号应:——至少有两倍于警告信号的光强;——闪光;——最好使用两个相同的信号灯,也可得到闪光编码信号。
指示灯的颜色及其含义在GB 8417中述及。
注:在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中,颜色的选择见GB 1251.3。
4.3.3 配置为了使观察者能及时、正确地理解险情性质和采取应急措施,应尽可能设置险情视觉信号。
4.3.4 信号灯间的相对配置若在一个信号装置中使用两个或更多的信号灯,则红色信号灯应在黄色信号灯之上;若使用两个红色信号灯,如4.3.2所述,则应呈水平排列。
4.4 眩光4.2和4.3所要求的险情视觉信号的察觉性及可分辨性不应因信号接收区内的其他光源,如阳光产生的眩光所削弱。
险情视觉信号本身也不应成为眩光光源。
4.5 距离为了增加有效照度或减少必须的光输出,应该尽可能地缩小光源和观察者间的距离。
注:到达眼睛的光通量与光源到眼睛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因为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当光源和观察者之间有雾、雨、雪或烟、蒸汽和尘埃情况下,介质的透射比低,使信号的照度降低。
在某些情况下,透射比能低到使灯光信号失效,因此必须更多地依靠警告听觉信号。
4.6 持续时间在察觉险情状态并采取正确行动后,通常应把信号改变到不太紧急的状态。
如果余留的危害是微不足道的或是处于可控制之下,应关闭警告信号灯。
注:当险情视觉信号不再需要时,按照GB 1251.3可以使用“解除警报”信号。
5 测试方法5.1 测量应进行照度和/或亮度的测量,以验证险情视觉信号是否符合要求。
然而,此物理数据不应作为险情视觉信号合格的唯一依据。
5.2 视觉检验鉴于许多场合的视觉环境的复杂性,尤其更要考虑观察者的个体差异,因此未经有代表性的人群样本作检验之前,不能把险情视觉信号系统视为有效。
视觉检查步骤:首先由5人及其以下小组观察没有预先通知的险情视觉信号。
若观察者以自发的手势或议论作出反应,则可结束试验。
若有些人未显示出任何明显的手势,则要立即询问他们试验期间的最后一分钟或几分钟时他们的视觉印象如何,根据最后得到的回答判断险情视觉信号有效性。
受试者小组宜包括如下人员:——年龄为45至55岁的人;——视敏度0.8至1.0者;——有色觉缺陷(红—绿色盲)者;——佩戴护目镜者。
视觉检查的程序是在各种场所,以各种不同的人并且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重复多次,直到获得一个有代表性的一套观察结果为止。
如果所有人对信号都有反应,则认为该险情视觉信号系统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