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十三覃十四盐讲义

合集下载

第二十九课 十四盐教学详案

第二十九课 十四盐教学详案

《第二十九课十四盐》教学详案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版《声律启蒙》第二十九课十四盐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下卷“盐”篇,理解大意。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诵读韵文,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词技巧,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学会简单对句。

2.难点:体会文章的情韵之美,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讲述故事: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在一个美丽的故事中走进课堂。

古时候有个员外,想要找一个有才学的女婿。

消息一经传出,登门求亲者络绎不绝,可是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

这天,家里又来了一个年青人,员外一看,嘿,这小伙子真不错,谈吐文雅,长得一表人才。

他心想,我还得考考他,看看有没有真才实学。

当时,待客的厅堂上挂着的一幅《荷花图》,员外见了信手拈来,念出了一个上联:因荷而得偶。

一语双关,暗含一问:你凭什么本事能得到这么好的配偶呢?这时,正好仆人端来了两盘水果,一盘杏子,一盘话梅。

小伙子灵机一动,蹦出了个下联:有幸不需梅。

意思是:只要有好的运气就不需要媒妁之言。

员外见小伙子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很谦虚。

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一幅小小的对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2.别看对联小,往往蕴含着大智慧。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声律启蒙》下卷第十四篇“盐”这篇韵文,一起去感受她的美丽与智慧。

(板书)二、初读识韵1、读课题。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课题。

再来一遍。

2.学生初读。

师引导:接下来让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齐读。

)3、识韵。

读完全篇,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每一个句子的句末都有一个相同的音韵在我们耳边回旋萦绕?预设:生说:an师:你发现了哪些带an的韵?生答:嫌、蟾、尖、绵、甜、帘、潜、炎;添、帘、潜、盐、镰、檐、恬、纤;瞻、阎、髯、帘、淹、厌、谦、占。

声律启蒙十三元原文解释

声律启蒙十三元原文解释

声律启蒙十三元原文解释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声律启蒙十三元的概念
二、声律启蒙十三元的具体内容
三、声律启蒙十三元的意义
四、声律启蒙十三元的影响
正文
一、声律启蒙十三元的概念
声律启蒙十三元,是古代汉语诗词创作中的一种音韵结构,来源于我国南朝时期的《声律启蒙》一书。

该书是古代汉语语音韵律的启蒙读物,对于学习诗词创作和研究古代汉语语音韵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声律启蒙十三元的具体内容
声律启蒙十三元包括了十三个元音韵母,分别是:幽、寂、柳、沔、婉、豌、黝、柚、黝、尤、阈、柚。

这些韵母在古代汉语诗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构成诗词韵律的基础。

三、声律启蒙十三元的意义
声律启蒙十三元在古代汉语诗词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古代汉语语音韵律的基础,对于诗词创作和阅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它体现了古代汉语语音韵律的美感,使得诗词在音韵上更加和谐优美。

最后,它对于研究古代汉语语音韵律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声律启蒙十三元的影响
声律启蒙十三元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对古代汉语诗词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现代汉语语音韵律的研究和诗词创作也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通用新版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十四盐

通用新版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十四盐
huítóu duìjí mù shuǐ dǐ duì shān jiān 回 头 对 极 目,水 底 对 山 尖。
yāo niǎo niǎo shǒu xiān xiān fènɡ bo duì luán zhàn 腰 袅 袅, 手 纤 纤。凤 卜 对 鸾 占。
kāi tián duō zhǒnɡ sù zhǔ hǎi jìn chénɡ yán 开 田 多 种 粟,煮 海 尽 成 盐。
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化用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和“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的诗句。 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释迦牟尼在灵山讲法,手拈鲜花示众,众人不解禅意,只有摩诃迦叶面露微笑,释迦牟尼 于是将心法传给迦叶。
qíèr 其二
lián duì duàn jiǎn duì tiān dàn bó duì ān tián 连 对 断,减 对 添。淡 泊 对 安 恬,
wén fán ɡuī tǎ jì tǐ yàn bié xiānɡ lián 文 繁 归 獭 祭,体 艳 别 香 奁。
文繁归獭(tǎ)祭:文人罗列典故、堆砌成文。獭祭,水獭捕到鱼,就摆在岸边,如同作祭祀。吴炯《五总志》云: “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体艳别香奁(lián):唐代诗人韩偓,早年诗作多写艳情,以妇女、琐事为题材,辞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
xiāo nònɡ fènɡ lái qín nǚ yǒu yuán nénɡ kuà yǔ 箫 弄 凤 来,秦 女 有 缘 能 跨 羽; dǐnɡ chénɡ lónɡ qù xuān chén wú jì dé pān rán 鼎 成 龙 去,轩 臣 无 计 得 攀 髯。
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萧史、弄玉在凤台吹箫的典故。 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铸成以后,黄帝乘龙升天,他的臣子想抓着龙髯跟黄帝一起升天, 髯断落地,并堕黄帝之弓。百姓抱弓视龙髯而哭。

声律启蒙全文讲解版

声律启蒙全文讲解版

声律启蒙全文讲解版《声律启蒙》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所著的一本关于声韵和音律的教材。

全书以诗词形式呈现,以韵律和音韵规律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解文字读音和声调变化等内容,帮助读者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和准确表达的方法。

以下是对《声律启蒙》全文进行的详细讲解。

第一章词章本章主要讲述了词章的基本知识和创作要求。

纳兰性德首先解释了什么是词章,指出词章是诗词艺术的组成部分,包含了词的结构和格式等要素。

他更详细地说明了词章的五个要点:词章名、神(音节)、韵音、字数、韵趣和调子。

通过这些要点的讲解,读者可以初步了解词章的构成和写作的要领。

第二章山水本章重点介绍了山水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纳兰性德指出,山水词是描写山水景色的一种词体,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他通过列举经典山水词的例子,指导读者如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和拟人等,来描绘山水之美。

同时,他也强调了运用声律的重要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韵律和音韵之美。

第三章花鸟本章重点探讨了花鸟词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纳兰性德认为花鸟词是描写花鸟之美的一种词体,需要在表达自然之美的同时,注重艺术表达的手法。

他建议读者在描绘花鸟时要注意造型和色彩的描绘,同时运用声律使词句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他还提到要运用拟人手法,使花鸟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特点,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第四章人物本章主要介绍了描写人物的词章技巧和创作要点。

纳兰性德强调,人物词需要通过表现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和鲜活。

他建议读者在描写人物时要注重形象描绘和个性特点的塑造,同时运用音律和韵律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第五章其他题材本章涵盖了一些其他题材的词章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纳兰性德提到了游戏、宴饮、怀古等题材,指导读者在不同题材中的词章创作时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使词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还强调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力,在小词中表现大情感,展示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总结《声律启蒙》是一部集中讲解声韵和音律的重要教材,对于学习诗词创作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卷下·十三覃3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卷下·十三覃3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卷下·十三覃3十三覃3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仄平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对外,北对南,贝母1对宜男2。

移山3对浚井4,谏苦对言甘。

千取百5,二为三6,魏尚7对周堪8。

海门9翻夕浪,山市10拥晴岚11。

新缔直投公子纻12,旧交犹脱馆人骖13。

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14;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15。

[1]贝母:药名。

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

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

[2]宜男:(1)旧时祝颂妇人多子之辞。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韦庶人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熊枕宜男。

”(2)谓多子。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神宗此时前星未耀,正急的是生子一事。

见说拾得一个孩子,也道是宜男之祥。

”清昭槤《啸亭杂录·满洲跳神仪》:“其巫用铜铃繫腰以跳舞之,以铃坠为宜男之兆焉。

”(3)指宜男草。

三国魏曹植《宜男花颂》:“草号宜男,既曄且贞。

”《齐民要术·鹿葱》引晋周处《风土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

怀姙人带佩,必生男。

”元吴弘道《青杏子·闺情》套曲:“绿树成阴和烟暗,近香街羞对宜男。

”明李东阳《馈萱邃庵太宰侑以一诗》:“雨后宜男色更深,采来新自玉堂阴。

”[3]移山:移动山岳。

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

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司空图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

’”[4]浚(音俊)井:挖井。

浚:疏通,挖掘。

[5]千取百:《孟子.梁惠王上》:“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本家”。

“千乘之中已取百乘,还弒君,是先利而后义。

【声律启蒙】分段解释之十三覃原文及翻译

【声律启蒙】分段解释之十三覃原文及翻译

【声律启蒙】分段解释之十三覃原文及翻译十三、覃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

佛堂1对仙洞2,道院3对禅庵4。

注:1佛堂:(1).佛所住的堂殿。

《毗奈耶杂事》卷二六“即以右足踏其香殿”唐义浄注:“西方名佛所住堂为健陀俱知。

健陀是香,俱知是室。

此是香室、香台、香殿之义。

不可亲触尊颜,故但唤其所住之殿,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

然名为佛堂、佛殿者,斯乃不顺西方之意也。

”(2).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清陈维崧《江城子·鲍让侯载酒泛舟小泊城南诸寺纪所见》词:“驀遇娇红澹粉佛堂边。

恰似湿云倚一朵,扶不定,竹栏前。

”2仙洞:(1).仙人的洞府。

后蜀阎选《浣溪沙》词:“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

”宋无名氏《贺新郎·庆生日子纳妇》词:“想蓬莱、仙洞又献,长生真籙。

”(2).借称道观。

唐白居易《春题华阳观》诗:“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

”原注:“观即华阳公主故宅。

”3道院:道士居住的地方。

五代王周《道院》诗:“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你们寻所道院,趁早安歇罢。

”冯至《蝉与晚祷》:“在他仅有的两间大的小屋内,将屋门关闭,把自己禁锢起来,好像道院中的苦行者。

”4禅庵:禅房;佛寺。

唐温庭筠《赠越僧岳云》诗:“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

”宋王禹偁《牡丹》诗:“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禪庵。

”山泼黛1,水浮蓝2,雪岭3对云潭4。

注:1泼黛:谓一片墨绿。

唐顾况《华山西岗游赠隐玄叟》诗:“羣峯鬱初霽,泼黛若鬟沐。

”宋黄庭坚《诉衷情》词:“山泼黛,水挼蓝。

”2浮蓝:一片蓝色之意。

个人认为与“挼蓝”意义相近。

挼(音若,二声)蓝:浸揉蓝草作染料。

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唐白居易《春池上戏赠李郎中》诗:“直似挼蓝新汁色,与君南宅染罗裙。

”宋周邦彦《蝶恋花·柳》词:“浅浅挼蓝轻蜡透,过尽冰霜,便与春争秀。

”元张养浩《普天乐》曲:“水挼蓝,山横黛,水光山色,掩映书斋。

”清陈维崧《浣溪沙·癸丑东溪雨中修禊》词:“春水挼蓝接远汀,晚山愁黛矗银屏。

声律启蒙亲子课-十四盐②

声律启蒙亲子课-十四盐②

声律启蒙亲子课-十四盐②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绣幕朱帘:也可以说珠帘绣幕。

门窗上装饰着珠玉的帘子和绣花的幕帐。

形容女子住房华丽。

探珠对献玉鹭立对鱼潜探珠:七虞①里读过“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传说中江右,也就是江西地区有个人,趁着深潭谭底的黑龙睡觉的时候,偷走了龙下巴下面的宝珠。

献玉:就是十二侵①里读过的“三献卞和尝泣玉”。

小朋友们可以去复习一下。

鹭立:鹭的下面是一个鸟字,是一种鸟,生活在水边,腿很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像白鹭一样站着。

鱼潜:鱼在水面以下游泳。

潜,潜水。

玉屑饭水晶盐玉屑饭:唐代的郑仁本游览嵩山,遇到一位仙人,仙人从山上凿下来玉屑,做成玉屑饭给他吃,说吃了可以益寿延年。

水晶盐:一种晶莹清澈好像是水晶一样的盐。

手剑对腰镰手剑、腰镰:都是古代的短兵刃。

燕巢依邃阁蛛网挂虚檐燕子喜欢在幽深的楼阁里筑巢。

蜘蛛喜欢在凌空的房檐上结网。

夺槊至三唐敬德弈棋第一晋王恬夺槊:槊,就是长矛,一种兵器。

唐朝开国名将尉迟恭,字敬德,擅长使用长矛。

唐太宗让他和李元吉比武,他三次夺下李元吉手中的长矛。

弈棋:就是下棋。

东晋王恬擅长下棋,酒后经常自称天下第一。

南浦客归湛湛春波千顷净南浦:南边的水面。

楚辞·九歌里说,送美人兮南浦。

所以也被用作送别之地的代称。

湛湛:清澈。

春天,在辽阔清澈的湖水岸边,与客人道别。

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五代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夜晚,弯弯的月亮好像细细的钩子一样,一个人悄悄地站在西楼上。

声律启蒙亲子课十三覃②

声律启蒙亲子课十三覃②

声律启蒙亲子课十三覃②将对欲可对堪将:将要。

欲:想要。

堪:可;能。

德被对恩覃德被:仁德遍施。

被,施及。

恩覃:恩泽广布,通常指帝王的封赏或者赦免。

覃,深长。

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权衡:秤锤和秤杆,比喻衡量。

尺度:标准。

安邑枣洞庭柑安邑枣:山西运城安邑,古代以产枣闻名。

洞庭柑:洞庭湖古代盛产柑橘。

不愧对无惭不愧:当之无愧,当得起。

无惭:不感到惭愧。

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谏:规劝,使改正错误。

魏征是唐太宗的大臣,以敢于向唐太宗直言相谏而闻名,提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还对唐太宗说,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清谈:也称清言、玄谈,指魏晋时期盛行的一种崇尚老庄虚无、空谈玄理、不切实际的言谈。

王衍善清谈:西晋大臣王衍,喜欢谈论老庄哲学,清谈虚无,每次发表议论以后又觉得不妥,就随口更改。

当时的人讥笑他是信口雌黄,就说他言语多变,就好像古人用雌黄,一种黄色颜料来涂改错别字一样轻率。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传说涂山北面产大梨,紫色,千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海南的荔枝最好,唐玄宗就每年派使者骑着快马,飞跑七天七夜从海南运送荔枝到京师长安。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攘:侵夺,偷窃。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有一个小偷每天偷邻居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人君子的行为,你不要再偷了。

小偷答道:我只能先改为每月偷一只,再每年偷一只,最后就不偷了。

孟子评论说,既然已经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就应该马上改掉,为什么还要等到几年以后呢?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战国时期有一个宋国人,大家都叫他狙(jū)公。

狙公非常喜欢猕猴(狙),养着一大群猕猴。

狙公养猕猴每天都要花很多钱,但是,狙公养的猴子太多了,他越来越穷,逐渐养不起那群猴子了。

于是,他就开始逐渐减少猴子的食物。

但是,他又担心猴子因为食物变少而生气,不听自己的话,就先对猴子们说:“我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子,每天晚上给你们四个橡子,够不够吃呢?”猴子们听了,都觉得橡子给的太少,非常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视已眈眈
出自《周易》:“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指像老虎要捕食那样注视 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掠夺 。
仿联拟对: 随文迁移
我来对对子
字词 千——百 道院——禅庵 窗下——筵前(同类对)成语
诗句积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道院春苔径,僧楼夏竹林。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思考
“窗下”可以对“秋来”吗————(可以的。“来”、“往” 可以对方位词,如“灯里偶然同一笑,书来已似隔三秋”。)
第五章
熟能生巧:拟联作诗
1
2
3
4
读经补句 6分
看联说意 8分
晓联识故 4分
学联拟对 10分
读经补句
白草满郊,____秋__日__牧__征__人__之__马________; 五行式序,___水___下__润__而__火__上___炎_______; 悲对乐,爱对嫌,___玉__兔__对__银__蟾_______。 千对百,两对三,___地__北__对__天__南_______ 。 横槊赋诗传孟德,___引__壶__酌__酒__尚__陶__潜____。 窗下书生时讽咏,__筵__前__酒__客__日___耽__酣____。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 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 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读书六视角:
字音 轻重 押韵 韵脚 节奏 延连
识韵
押韵
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句子的最后一个字 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朗朗 上口。
第四章
仿联拟对:随文迁移
对韵古诗积累
自万安上十八滩号子 其四
明·屈大均
百里飞流尽玉帘。 穿舟奇石水中潜。 滩师曲折随滩意, 笑指峰峰似白盐。
我来对对子
字词
笑——飞(同词性) 一笑——孤飞(同词性)
诗句积累 不避佳人笑,唯惭稚子惊。 一点山光净,孤飞潭影空。 独游空远思,一笑负春风。
生活
文明同日月————遐迩仰辉光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识韵
韵脚
《声律启蒙》“十三覃”的第一段选择了这 一韵目其中:三南庵蓝潭眈酣蚕8个韵脚, 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诵联会意: 图释对读
十三覃


十三覃


十三覃
地北
天南
十三覃
佛堂
仙洞
十三覃
道院
禅庵
十三覃
山泼黛
水浮蓝
十三覃
雪岭
云潭
十三覃
凤飞方翙翙
虎视已眈眈
上联:一笑山川秀 下联:_独__游__天__地__宽_
⑵、拟写下联。 上联:出门逢笑语 下联:_看__月__解__清__凉_
出门考与进门考:本堂知识与能力检测总结
典故故事的人物事件
1
朗读节奏判断
3
检测背诵的成效
5
2 平仄、韵脚的识别
4
拟写上下联
6 对仗的识别
家庭作业:注重知识点与能力点的迁移
熟练背诵并能够默写对词、对句 能够正确标注一首对韵古诗的韵脚 收集生活中的对联并能够识别上下联
大家应该都知道孔子的一句话:不学诗无以言。所以《声律启蒙》和 《笠翁对韵》才有这么大的市场和这么强的生命力。
《声律启蒙》的目录是按照《平水韵》的顺序编 写,《平水韵》中的平声韵一共三十部 。我们直 到今天作旧体诗,如果用古韵的话,每个字的平 仄和所属韵部仍旧以《平水韵》为标准。 旧体诗中的格律诗又叫做近体诗,近体诗必须以 押平声韵,这两本书就是依此确定的目录。 上平十五部: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 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 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十五部: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 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 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十三覃
窗下书生时讽咏
筵前酒客日耽酣
十三覃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
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品联入境: 典故演绎
山泼黛,水浮蓝
这一联出自宋朝大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词《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春 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 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说的是山色青翠,水色明媚可爱。
学诗一定要学会律诗,学赋要学会作律赋,大家知道律诗很严苛 ,其实 律赋也非常严苛。唐朝进士科考的诗是排律,考的赋是律赋。这两种文体都 要求押韵,要求对仗,而且基本都要用典。
古代的读书人一直到民国初期,启蒙教育还是要学习诗赋的。而且文人 在日常生活中,诗词文也是不能缺少的精神食粮,甚至是文人之间、官员之 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 五歌、六麻、七阳、八庚、 九青、十蒸、十一尤、十 二侵、十三覃、十四盐、 十五咸
解释: 十三覃,平水韵表下平声第十三个韵目是“覃”韵,韵目是以第一 个韵脚命名的,“覃”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所以称为“十三覃”。 在平水韵表中十三覃的韵目共收录了两百多个韵脚:覃 南 谈 酣 潭 堪三甘庵岚参惭蓝骖谙探蚕龛贪含毵涵男簪昙耽柑函 楠覃鬖篮憨谭聃担戡眈惔甔篸醰婪驔諵儋镡湛蟫蚶韽 坛嵁泔馣盦锬弇痰壜郯褴谽邯坩渰媅颔唅鹌錾傪藫甝 媕 坍 餤 舑 欦 喑……
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
上联出自唐代诗人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的“曹氏(曹 操)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所以一说到“横槊赋诗”,人们便 自然会想到曹操,他很有才情,在征战天下时,常常感慨萦怀,化为诗篇。 “槊”是古代一种马战的长武器,有点像长矛,但制作非常费工艺,使用起 来也很有讲究,所以槊很贵重,在古时的武将中,一般是世家贵族出身才用 得起。
看联说意
醉侯对诗史
“醉侯”,一般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 “诗史” 一开始是指杜甫那些能反映当时重大社会事 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
山泼黛,水浮蓝
山光青翠,水色明媚可爱。
晓联识故
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 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
学联拟对
根据上联拟写下联(10分) ⑴、拟写有数量词及动词的对联。
谢谢!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识韵
一读:正字音 二读:出节奏 三读:知轻重 四读:晓延连
找韵脚
《声律启蒙》“十四盐”的韵文选 择了这一韵目中的哪几个韵脚串联 成对词或对句的呢?请你来盐


十四盐


十四盐
玉兔
银蟾
十四盐
醉侯
诗史
十四盐
眼底
眉尖
十四盐
风飁飁
雨绵绵
十四盐
李苦
瓜甜
十四盐
画堂施锦帐
酒市舞青帘
十四盐
横槊赋诗传孟德
引壶酌酒尚陶潜
十四盐
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
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第三章
品联入境:典故演绎
醉侯、诗史
“醉侯”,一般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他嗜酒如命,后遂以“醉 侯”相称。唐人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之二:“他年谒帝言何事,请赠刘伶 作醉侯。”不过古来称“醉侯”的大有人在,比如宋人种放就是其中之一。《宋 史·种放传》中讲:此人“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日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 云溪醉侯。” “诗史”之说,最早见于唐代孟棨的《本事诗》:“杜(甫)逢(安)禄山之难, 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一开始 是指杜甫那些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
学 习 指 导
1 读联识韵:音韵相谐 2 诵联会意:图释对读 3 品联入境:典故演绎 4 仿联拟对:随文迁移 5 熟能生巧:拟联作诗
如何读?
读联识韵:音韵相谐
一读:正字音 二读:出节奏 三读:知轻重 四读:晓延连
本书编写体例:按韵分编 平水韵
上卷
下卷
一东、二冬、三江、四 支、五微、六鱼、七虞、 八齐、九佳、十灰、十 一真、十二文、十三元、 十四寒、十五删
二冬:第一段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 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 风飁飁、雨绵绵,李苦对瓜甜。 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 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 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 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发现了什么呢?
字音 押韵 节奏
轻重 韵脚
延连
押韵
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句子的最后 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 或咏唱时朗朗上口。
声律启蒙
选讲(十三覃 十四盐)
《声律启蒙》是康 熙年间的车万育 (1632~1705年) 编写,《笠翁对韵》 早一点,是明末清 初的李渔 ( 1611 ~ 1680 ) 编写,李渔字笠鸿, 号笠翁,书名因此 而得。
《声律启蒙》的讲法:
学习目的
——学习这一类书是为做好诗赋打基础。古人读书一定要学诗赋,为了 便于学习,前人不仅编写了《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龙文鞭影》等 书,还编写了大量的类书、诗话、词话等。
学习作用?
对仗与句法
除了绝句以外,律诗的中间联是必须对仗的,《声律启蒙》的句子都 是以对仗的形式呈现的,而且形式多样: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 龙,舞蝶对鸣蛩。街泥双紫燕,课密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 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从对仗来说,书里的对仗方式很多,例如从字数来说就有三字对,五字对, 七字对,九字对;还有扇面对、流水对等等;从句法来说,也是多种多样, 主谓宾,偏正词组,状语加主谓,省略主语等;二二结构,二一二结构, 二二三结构;而且平仄严格相对。 ——《声律启蒙》训练了对仗和句法的基本功。
十四 盐
读联识韵: 音韵相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