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对称美
数学的对称美感悟

数学的对称美感悟数学的对称美,是一种深邃而独特的审美体验,它超越了表面的形式美,深入到数学结构的内核,揭示了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和秩序。
在数学的世界里,对称美不仅体现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上,更体现在代数、数论、分析等多个分支中。
通过对称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几何学中,对称美是最为直观和显著的。
从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圆形,到复杂的三维立体如球体、圆柱体,都展现了对称性的美感。
这些图形具有一种天然的平衡感,使人感到和谐与稳定。
当我们观察这些图形时,会被它们的美所吸引,进而想要探索它们的性质和规律。
这种探索过程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几何学的知识,也让我们感受到数学对称美的魅力。
除了几何学,代数中的对称美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在代数方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对称性的存在。
例如,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就体现了对称美。
通过公式,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根之间的对称性关系,这种对称性不仅使得方程的求解更加简便,也让我们对代数方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在矩阵运算、群论等代数分支中,对称性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体现。
数论中的对称美则更加隐晦而深刻。
在数论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具有对称性的数列和公式。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而当我们从后往前看时,这个规律依然成立。
这种前后对称的特性使得斐波那契数列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此外,在数论中的许多定理和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称性的存在,这些对称性不仅使得定理的证明更加简洁,也让我们对数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分析学中,对称美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微积分中的许多定理和公式都具有对称性。
例如,泰勒级数展开式就是一种对称性的体现。
通过将函数展开为无限级数,我们可以发现级数的每一项都与其对称项具有相同的形式和性质。
这种对称性不仅使得级数的计算更加简便,也让我们对函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在复变函数、傅里叶分析等领域中,对称性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体现。
数学之美内容

“数学之美”的内容
以下是关于“数学之美”内容的描述:
1.数学的对称之美。
在数学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可以体现在数学对象
的结构、性质和关系中。
数学中的对称美具体体现为:数学的几何对称美、数学的代数对称美和数学的组合对称美。
这些对称之美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还能够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和结构。
2.数学的简洁之美。
数学的简洁之美来源于其简洁而优雅的表达方式、精炼的推理和符号
表示。
数学的简洁美不仅使得数学理论更加易于理解和应用,也给人一种审美上的享受。
如数学中的公式和方程往往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数学关系;数学中的定理和证明也往往具有简洁而优雅的特点。
3.数学的抽象之美。
数学的抽象之美源于其超越具体对象和情境的能力,以及抽象化的思
维和符号系统。
如数学中的概念和理论往往能够超越特定的对象和情境,通过引入符号和符号系统,将复杂的数学概念和关系抽象化,使得数学思维更加灵活和高效。
数学的抽象之美常常会启发人们对世界的深入思考,推动人类创造力的发展。
对称美在高等数学中

对称美在高等数学中提要对称美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普遍存在于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各个分支。
本文讨论数学中的对称美,并给出了对称美在高等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美;对称美;对称性引言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哪里就有发现……”数学美是数学科学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和理性的显现,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
数学美的内容十分丰富,对称美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普遍存在于数学的各个分支。
一、数学中的对称美(一)代数中的对称美。
对称是代数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譬如,实数a与-a互为相反数,复数a+bi与a-bi互为共轭复数,导数的运算法则,(u+v)'=u'+v',(uv)'=u'v+uv',这些有着明显的对称性。
还有,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例1古人发现的“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
11112113311464115101051……它具有的性质:(1)每行数字左右对称,由1开始逐渐变大,然后变小,回到1。
(2)第n行的数字个数为n个。
(3)第n行数字和为2(n-1)。
(4)每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
可用此性质写出整个杨辉三角形。
“杨辉三角”形式上所具有的对称美和谐统一,令人叹为观止。
例2似乎黄金分割点(在?棕=0.618处)不是对称点,但若将左端点记为a,右端点记为b,黄金分割点记为c,则■=■,而且c关于中点的对称点d也是ab的黄金分割点,因为■=■,再进一步,d又是的黄金分割点,c是db的黄金分割点。
由此讨论下去,可以视为一种连环对称。
(二)几何中的对称美。
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是对称美最通俗、最直观的解释。
在几何图形中,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的,球形最为特殊,它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也是面对称的图形。
小学数学课件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艺术中的对称美: 绘画、雕塑、音乐、 舞蹈等艺术形式中 经常运用对称手法, 如达芬奇的《蒙娜 丽莎》、芭蕾舞的 足尖鞋等。
家居设计中的对 称美:家具、窗 帘、地毯等家居 用品也可以通过 对称设计来营造 舒适和谐的居住 环境。
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元素,如建筑、自然景观等 培养对对称美的敏感度,关注细节和整体结构 尝试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现对称美 发掘对称美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等
添加标题
自然界中的对称美: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对称的现象, 如雪花、晶体等,这些自然现象中的对称美也给人们 带来了美的感受。
添加标题
建筑中的对称美是指建筑物的左右两侧或上下层在 形式和功能上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对称的视觉效果。
添加标题
对称美在建筑设计中常常被运用,如古希腊的神庙、 中国的故宫等,这些建筑通过对称的设计,给人一种 庄重、稳定和和谐的感觉。
促进创造力发展:对称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人们在各个领域 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增强品牌形象:在商业领域中,对称美可以用于品牌形象设计和产品包装等方面,提升品牌 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平衡和稳定性:对称的建筑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平衡感和稳定性,使建筑物更加安全可靠。
美学价值:对称美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能够赋予建筑物更加协调、和谐和优雅的外观,提 升其美学价值。
课件制作:利用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等元素,制作精美课件,吸引学生 注意力。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对称 美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 对称美的实际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互动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 作课件,发现对称美,加深理解。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自己对于对称美的理解和感受, 促进交流互动。
数学中的对称美

数学中的对称美数学的对称美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式〕的对称性美,要紧表达在数〔式〕的结构上,例如,加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交换律ab=ba,a与b的位置具有对称关系,然而能够变化的,变化的结果与原来的位置反而形成一种整齐的美感、均衡感,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从而显示了它的神奇感、奇妙感。
另一种是图形的对称性,整体美、简洁美,图形的对称是指组成图形的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整体之间的一种统一和谐关系。
例如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这些图形匀称美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用途特别广泛,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常常采纳一些对称图形,设计出漂亮的装饰图案。
倒影对称的建筑物,对称的图案,是随处可见的。
绘画中利用对称,文学作品中也有对称手法。
在数学中那么表现在几何图形中有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
在几何图形中对称的图形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不对称的现象中同样存在着美,这确实是黄金分割的美或者更深层次的对称美。
如:一条线段关于它的中点对称,这条线段假设左端点的坐标为0,右端点的坐标为1,那么中点在0.5处。
又如:大概黄金分割点〔在0.618处〕不是对称点,但假设将左端记为A,右端记为B,黄金分割点记为C,那么AC2=AB·BC而且C关于中点的对称点D也是AB的黄金分割点,因为,再进一层看,D又是AC的黄金分割点;C是DB的黄金分割点。
类似地一直讨论下去,这可视为一种连环对称。
现在,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差不多利用这一规律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心碎的建筑和无价的艺术珍宝。
在中学数学中,有关数与形的对称现象极为常见,这种对称有的是形象的,有的是抽象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对称。
等边三角形是关于它的每条高线的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关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交点的中心对称图形。
圆锥、圆柱、圆台是关于它的轴截面的对称图形。
代数中常利用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几何中常利用对称思想添加辅助线,数学的对称美已成为人们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数学对称之美的论述

数学对称之美的论述
数学对称之美
数学被誉为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其中最独特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
是它的对称美。
对称性是数学共性,在数学中,它能够跨越人类普通认知,找到一种纯净又超越性的情感美。
其实,在现实世界中,对称性也一直存在,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景观当中,几何形状的简单对称给人们的非凡感觉,让人们陶醉其中,而在数学里,对称性发挥出更加固有的美感。
在数学中,许多定理和公式都是以对称的形式存在的,它们依靠简单的机制定
义了宇宙的基本规律,从无限小到无限大,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统一的形式。
比如,傅立叶定理、克拉里克定理,这些定理都是以符号和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它们把普通认知所无法概括的宇宙现象转化成一种精致表达,不仅数学公式本身具有美感,它们也就构筑了复杂并且却又达到完美状态的宇宙体系中。
数学中的对称之美体现在它的坚定性和完美性。
一个好的数学理论,它的完整
性有时候会达到一种无可比拟的完美,以至于研究者会为自己探索出的这种完美而兴奋不已,深感无言的美妙。
数学的纯净又超越性的美可以让人们进入一种普通意识无法体会到的新宇宙,
也让人们走进未知的深渊,直至实现自身能力的升华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对数学而言,对称之美可谓是内在的魅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数学中的对称美

数学中的对称美
对称美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也很常见.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对称;球是立体图形中最完美的对称”.
数学中的对称主要表现在几何图形中,有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球体就是这三种对称最完美的表现. 同样,在数学中的代数学科同样有对称.如杨辉三角模型.
下面再略举几例人们构造的对称模型与自然界的对称模型.
图①图②
图①是一种“牛头形”图案,其做法是:从正方形①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②和②′,以此类推.图②是由正六边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构成的.
图③
图③是通过几何图形演变而产生的美妙的“数学雪花”.
希望同学们从自然界中寻找规律,总结规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让世界变得更美更精彩!。
数学中的数学之美

数学中的数学之美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科,一直以来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探索和惊喜。
在数学的世界中,有着一种特殊而又独特的美感,被称之为“数学之美”。
这个概念源自于数学家吴军的著作《数学之美》,它揭示了数学与现实之间的美妙联系和奇妙的智慧。
本文将探讨数学中的数学之美,并举例说明其在几个重要数学领域的应用。
一、对称美数学中的对称美是数学之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数学中的对称以及对称性在整个自然界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几何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如正方形、圆和螺旋线等。
而对称性的思想则进一步应用到代数中,如群论、格论等领域。
二、简洁美数学中的简洁美是指数学概念和原理能够用简洁而优美的方式表达出来。
数学家们通过推理和证明,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公式和方程,使得数学问题更具可读性和可解性。
例如,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五条公理,以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无一不展示着数学中的简洁美。
三、深邃美数学中的深邃美是指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定理能够揭示出人类观察和思考所无法达到的深邃世界。
高维几何、复数理论以及数论等领域都体现了这种深邃美。
例如,费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这些问题困扰数学家数百年之久,却也催生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数学发现和创新。
四、普适美数学中的普适美是指数学在各个学科和领域中都具有普适性和广泛的应用。
数学无处不在,从物理学到化学,从经济学到生物学,数学都能够为这些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工具方法。
例如,微积分的发展为物理学和工程学等提供了核心的数学工具,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为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领域提供了基础。
总的来说,数学中的数学之美包含了对称美、简洁美、深邃美和普适美等多个方面。
这些美感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数学之美也激发和启迪了人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了数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数学,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不仅仅存在于数学书籍和公式中,更贯穿于人类的思维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中的对称美古代哲学家普洛克拉斯曾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美,即数学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数学美的主要特征有:简洁性、对称性、统一性、奇异性.它们各有其独特的魅力,给人带来不同的愉悦和享受.在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中,对称美表现得尤为突出.对称通常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呈现对称性,例如,人体是左右对称的,太阳是对称的,就连蜂巢、蛛网也成正多边形等等.从数学的观点看,对称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对称只不过是一类很特殊的变换,具有对称性的图形,是指在对称变换下仍变成它自己的图形.以此观之,在其他变换下不变的图形,也应该具有对称美.第二,在抽象意义上,对称意味着数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和在意义上的相反相成关系.数学中的对称美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一致,以及各种数学概念和理论之间存在的“对等性”.因而,对称美是数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数学中的对称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数学中的实例来说明数学的对称美及其在数学研究和解题中的应用.1 数学图形中的对称美是数学美的主要体现]1[“为什么把车轮做成圆形?”这个有趣的问题就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是对数学对称美最通俗直观的解释.在几何图形中,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的;圆关于圆心是对称的,关于直径也是对称的;球形则最为特殊,它既是中心对称的,又是轴对称的,也是面对称的图形.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一切立体图形中最完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是圆.”又如《解析几何》中的圆柱、圆锥、旋转曲面、椭球面等这些图形都有鲜明的对称性,直观地给人以美的享受.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和精美的建筑,从而陶冶了人们的情操.2 数学中的对称美是数学美的重要内容对称是数学美的重要内容,它给人们一种圆满而匀称的美感和享受.下面从不同角度来看数学中的对称美.2.1 数和式中的对称美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约数和倍数,整数和分数,正数和负数等都体现了数学中数的对称性,使人感到一种很强的对称美感.从式的角度看,在代数上形如21x x +,21x x ,321x x x ++,212323222221x x x x x x ++等均称为对称多项式(即一个多项式n x x x f Λ,,(21)中任何两个变元j i x x ,对调后,所得的多项式与原来的多项式相同).几何上关于三角形面积S 的海伦公式便是以对称多项式的形式出现的S =))()((c p b p a p p --- ,这里p 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三角学中的很多公式如: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都体现着对称美.又如二项式的展开式:n n n n n n n n n n n b C ab C b a C a C b a ++++=+---11110)(ΛΛ中,0n C =ΛΛ11,-=n n n n n C C C ,也表现出一种对称美.在这个式子中,a 与b 的位置交换,结果是不变的.在中国古代数学遗产中,值得注意的一例是令中国人骄傲的杨辉三角(如下图),左、右两个斜行各数都是1,其余各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字的和.多么和谐、奇异而美妙的结构,这种对称的排列,内容深刻独到,便于理解和记忆.11 11 2 11 3 3 11 4 6 4 1……2.2 运算中的对称美加与减,乘与除,乘幂与开方,指数与对数,微分与积分,矩阵与逆矩阵这些互逆运算可以看作一种“对称”关系.此外,在集合运算中,以下公式很具有对称性:B A B A B A B A Y I I Y ==,.2.3 函数中的对称美函数与反函数也视为一种对称,更一般地,变换与反变换,映像与逆映像也属于对称.2.4 命题中的对称美与原命题并存,有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逆;原命题与否命题互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可是,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效,逆命题与否命题也等效.射影几何中的对偶定理,布尔代数中的对偶原理,分析中的对偶算子、共轭空间,规划论中的对偶规划等均表现出命题关系中的对称性.2.5 数学思想和方法中的对称美数学中的“对称”体现了数学美,不仅具有美学上的价值,而且在数学理论中应用比较广泛,同时也给数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对称思想和对称方法.常用的对称方法有分析法与综合法,直接法与反证法,逻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均体现了对称美.3 数学中对称美的应用3.1 对称美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对称性本身就是一种美,它是自然美的一种最直接的展示,数学作为客观事物在量和形上的一种表达形式,必然会反映这种美.许多数学家往往出于对数学对称美的考虑而获得重要的数学结果.下面举两个例子.例]2[ 3.1.1 自然对数的产生为什么人们通常采用以e 为底的自然对数(e Λ71828.2≈)而不是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呢?对此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出于对对称美的考虑.从实际看,以10为对数的底的常用对数是很方便的,但是从美学角度看,常用对数却不是十分理想的.因为:第一,真数及其常用对数的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当真数由1增大到10000时,常用对数却只从0增大到4.第二,当真数均匀地增长时,其常用对数却是不均匀的.为了克服这种不对称性,就尝试采用较小的底数,经过试验并使用极限工具,从而产生了自然对数,这正是人们对对称美追求的结果.例3.1.2 射影几何理论的创立我们知道,在欧氏平面几何中,过两点可作一条直线,但直线不总有一个交点(当这两条直线平行时).如果我们设想两平行线相交于无穷远点,那么就形成完全对称关系了.笛沙格正是在此设想下引进了“无穷远点”的概念,从而推动了几何的发展,建立了射影几何学.那么,为什么只是在直线上引进一个无穷远点,而不是两个呢?对于这个问题,唯一的解答就是对对称美的追求.通过引进一个无穷远点,我们就可以在平面上的直线与点之间建立对偶关系.反之,如果引进两个无穷远点,就会破坏这种对偶性.这样,在射影几何理论中,点与直线始终具有对称的重要特征,例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直线确定一点;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三角形,不共点三直线也唯一地确定一个三角形等等.欧氏平面几何的定理与射影几何中的定理之间也就构成一种对称关系.3.2 对称美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数式结构的对称,必将蕴含着解法(证法)的对称.因而,具有相同结构特征的数式具有同等的地位,处理的手法必将相同.从数学中的对称美的角度出发,常能起到优化解题思路和简化解题过程的效果.因此,巧妙地利用数学问题的对称性,有助于找到简洁优美的解决法,也有利于思想水平的提高.下面列举一些运用对称方法解题的例子.例3.2.1 求函数xy z =)0,0(>>y x 在满足条件1=+y x 时的最大值.解 根据y x ,的对称性,令k y k x +=-=21,21,则241)21)(21(k k k xy z -=+-==,故当0=k 即21==y x 时,xy z =取得最大值:412121=⨯=z . 此题有多种解法,而利用对称性求解更令人赏心悦目.例]3[ 3.2.2 已知:0=++c b a ,求证:333c b a ++abc 3=证明 根据对称关系给等式0=++c b a 赋予活的数学内容,那将出现一种新的局面.首先,它不再是一个静止的等式,而是方程0=++cz by ax 有非零解:1===z y x .其次,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等式,而是三个同样的等式:0=++c b a ;0=++b a c ;0=++a c b .最后,将上述两个等式结合起来,得齐次线性方程组:⎪⎩⎪⎨⎧=++=++=++000az cy bx bz ay cx cz by ax 有非零解而系数行列式等于零,即abc c b a ac bb ac c ba 30333-++== 所以333cb a ++abc 3=. 评注 在这里既没有用到乘方公式,也没有用到因式分解的技巧,而是对方程解的定义的理解,根据对称性,把0=++c b a 转化为齐次线性方程组,从而归结为行列式的简单展开.例3.2.3 设,0,0≠=++xyz z y x 求)11()11()11(yx z z x y z y x +++++的值. 分析 条件式具有对称性,为追求欲求式中三项的和谐统一和考虑出现0=++z y x ,审美直觉心理倾向于在每个括号里添一项,美化成关于zy x 111++的对称统一式. 解 原式可化为: zz y y x x z y x z z y x y z y x x 111)111()111()111(⋅-⋅-⋅-++++++++ =33)111)((-=-++++zy x z y x 评注 根据式子中的轮换对称,通过“添项”,实现了整体形式高度统一,从而获得题突破口,问题得解.这里的“添项”是数学对称美的具体体现.例3.2.4 如图,060=∠=∠ACD ABD ,BDC ADB ∠-=∠21900.求证:ABC ∆ 是等腰三角形.证明 以AD 为对称轴作ABD ∆的对称图形,AED ∆ ABD E AB AE ADB ADE ∠=∠=∠=∠,, 因为BDC ADB ∠-=∠21900 所以ADE ADC CDE ∠+∠=∠ADB BDC ADB ∠+∠+∠=)(BDC ADB ∠+∠=2BDC BDC ∠+∠-=)180(00180=所以CDE 是直线段.在ACE ∆中,因为E ABD ACD ∠=∠=∠所以AE AC =从而,AC AB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例]4[ 3.2.5 设函数)(x f 满足条件3)()(bx x af x f =-+,其中b a ,是常数)0,1(2≠≠b a ,求)(x f .分析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进行解题似乎无从下手,但通过认真观察所给的条件发现x 与x -是一对互为相反数,从对称关系出发,将两者互换又得到了一个方程,因此得到了解题的思路.解 将所给条件中的x 与x -互换得到方程3)()(bx x af x f -=+-,联立已知条件得到⎩⎨⎧-=+-=-+33)()()()(bxx af x f bx x af x f 解得0)()1()()1(=++-+x f a x f a 又,12≠a 整理得:,0)()(=+-x f x f 则函数)(x f 是奇函数.由此可知3)()()()(bx x af x f x af x f =-=-+,即得a bx x f -=1)(3. A B E DC评注 数学的对称美不单是“形”之美,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正如此题,利用好数学的对称思想可以使一些问题解答变得十分简洁而优美,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3 数学中的对称美在规划论中的应用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1)利用有限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去完成最大的任务.(2)利用最少的资源完成规定的任务.这两类题就是《规划论》中的对偶问题.我们把问题(1)视为原问题,问题(2)视为原问题的对偶问题.由于它们具有对称性,我们要求原问题的最大值,就是求对偶问题的最小值;要求对偶问题的最小值就是求原问题的最大值.当原问题的约束条件不等式的个数比决策变量的个数多时,用求解对偶问题代替原问题的求解,可使计算量大大减少.下面先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对偶性规划的意义.例3.3.1 某农场种植某种作物,全部生产过程中至少需要氮肥32公斤、磷肥24公斤、钾肥42公斤.市场上有甲、乙、丙、丁四种综合肥料可供选用.已知这四种肥料每公斤的价格和每公斤所含氮、磷、钾成分的数量如下表.问应如何配合使用这些肥料,才能既满足作物对氮、磷、钾的需要,又能使施肥成本最低?设甲、乙、丙、丁四种肥料的用量分别为4321,,,x x x x 公斤,则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13.01.015.004.0m in 4321x x x x f +++=..t s ,3215.03.003.0421≥++x x x,241.02.005.0431≥++x x x,4207.014.041≥+x x0≥j x ).4,3,2,1(=j现在从另外一个方面提出如下问题:某肥料公司,针对上述类型的农场的需要,计划生产氮、磷、钾三种单成分的化肥.该公司要为这三种化肥确定单价,既要使获利最大,又要能与市场现有的甲、乙、丙、丁四种综合肥料相竞争,问应如何定价?设氮肥、磷肥、钾肥的单价分别定为321,,u u u 元.收益为g .则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422432m ax 321u u u g ++=..t s ,04.014.005.003.0321≤++u u u,15.03.01≤u,1.02.02≤u,13.007.01.015.0321≤++u u u0≥i u ).3,2,1(=i我们称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对偶问题.作为数学美基本特征之一的对称美,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上述所及不过是管中窥豹.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挖掘数学中对称美的因素,利用数学的对称性考查数学对象,思考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维的美学方法和解题策略.美的观点一旦与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特征结合,思维主体就能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的总体思路或入手方向.因此,学习数学的对称思想,体验数学的对称美,培养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并用美的思想去创造美,不仅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发明创造的能力.综上所述,对称在数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从事数学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数学美尤其是对称美的价值,学会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从而把数学学习与研究变得充满情趣,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