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求说明
数据处理要求

1、删除姓名列中姓名中间的空格
2、插入实发工资列并计算出应扣医保、住房公积金和扣款小计及实发工资:医保=应发工资×2% 住房公积金=应发工资×5%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分别统计出各单位的总人数、扣医保、住房公积金、扣款小计金额、实发工资总额,结果存放在表格的最下方。
4、首行添加标题:XXX单位工资发放花名册并合并居中。
5、打印时每页必须打印列标题 1分
6、添加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 1分
7、在每页左上角打印本人姓名 1分
8、为方便查看信息,必须将行标题锁定。
1分
9、行高设置为18,垂直居中。
添加表格边框,标题不能有边框。
10、按单位名称、实发工资总额降序进行排序。
11、筛选出实发工资大于1500并小于2000元的人员,并将本行数据用红色填充。
12、添加除标题外的单元格边框并用A4纸横向排版,内容居中。
城市地下空间数据要求-编制说明

《城市地下空间数据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标准项目名称:城市地下空间数据要求国家标准项目编号:20173684-T-466送审国家标准名称:(此栏送审时填写)报批国家标准名称:(此栏报批时填写)承担单位: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当前阶段: 征求意见□送审稿审查□报批稿报批编制时间:2019 年4月《城市地下空间数据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7年12月2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文发布《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批准了本标准的立项,计划编号为20173684-T-466,完成时间为2019年,标准归口单位为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8年4月3日,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SAC/TC230/SEC [2018]5 号文发布《关于下达7项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及编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规定和 GB/T1.1 的要求开展本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报批工作。
2.目的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地下管线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受到高度重视正积极推进;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推动了城市定向有序的发展,并带动了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利用;城市高层建筑的“上天入地”推进了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防护潜能,能够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抗灾能力。
由建(构)筑物、交通设施、综合管廊、管线设施等构成的地下空间设施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确保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地下空间数据是重要的城市地理信息数据,是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服务以及灾害预防、应急、环境治理等的重要支撑信息,是保障城市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基石,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具有规范性、精确性、完整性。
基础数据采录标准和质量要求_概述说明

基础数据采录标准和质量要求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讨论基础数据采录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关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企事业单位重要的资产之一。
基础数据采录是指将各类原始数据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收集、整理和录入,以满足后续应用和业务需求。
而数据质量则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等关键指标。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章节:引言、基础数据采录标准、数据质量要求、数据采录实施过程与注意事项以及结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的概述,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
然后,在第二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基础数据采录标准的定义和背景,并介绍标准内容以及制定过程。
接下来,在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数据质量的定义和关键指标,并阐述数据质量管理流程以及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与技术。
第四章将重点讲解数据采录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包括环境搭建与管理、采录流程与方法论,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并评价基础数据采录标准和质量要求的意义和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有关基础数据采录标准和质量要求的详细信息。
通过阐述相关概念、方法和实施过程,读者将能够了解基础数据采录标准所包含的内容,并明确数据质量要求及其重要性。
此外,本文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数据采录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对基础数据采录标准和质量要求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为其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处理和管理数据提供指导。
2. 基础数据采录标准2.1 定义和背景基础数据采录标准是指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为确保所采集的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而制定的规范和要求。
它旨在统一数据采录的标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进而保证后续数据分析和应用的有效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量的数据被不断产生和积累。
这些数据包含了企业、组织或机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基础信息,如人员信息、财务信息、客户信息等。
数据归集的内容及数据标准要求

数据归集的内容及数据标准要求一、单位信息归集内容和标准要求1、单位信息归集的项目2、项目的标准与要求:(1)单位代码不能为空,本区内不能重复,不能超过20位;(2)组织机构代码按照不超过20位;(3)隶属关系必须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4)单位名称不能为空,不超过25个字,全市不重复;(5)单位类型必须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6)经济类型必须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7)单位管理类型必须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8)困难企业标志必须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9)是否军转户必须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时间格式为YYYY-MM-DD, 如2011-03-01,不能大于当前时间,不能小于1977-07-01;(1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状态必须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2)生育保险参保时间为选填,如果不填则认为该单位未参保生育,格式为YYYY-MM-DD,不能大于当前时间,不能小于基本医疗参保时间,否则不填;(13)生育参保状态为选项,如果剩余参保时间已填则为必填,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4)大额参保时间为选项,如果不填则认为该单位未参保大额,格式为YYYY-MM-DD,不能大于当前时间,不能小于基本医疗参保时间,否则不填;(15)大额参保状态为选项如果大额参保时间已填写为必填,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6)单位地址、邮编、专管员办公电话、专管员手机向如实填写;二、个人信息归集项目及填写标准1、个人信息归集项目2、项目填写标准与要求(1)单位代码必填,标识个人在哪个单位参保;(2)证件类型必填,统一填写身份证代码;(3)证件号码必填,填写号码为合法身份证号,不超过18个字符;(4)姓名必填,不超过30个汉字;(5)性别为必填,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6)出生日期必填,格式YYYY-MM-DD,如1984-09-26;(7)参加工作时间必填,用于计算工龄,格式YYYY-MM-DD,如1984-09-26;(8)人员状态必填,标识人员状态,填写下列代码值重的一个;(9)医疗人员状态必填,医疗保险待遇享受状态,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0)农民工标识选填,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1)用工形式选填,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2)驻外标志必填,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3)工资类别必填,影响保底封顶原则,填写下列代码值重的一个;(14)申报工资必填,个人实际工资,通过保底封顶后得到个人缴费基数,不超过14位数据,保留两位小数;(15)基本医疗参保时间必填,格式YYYY-MM-DD,如1984-09-26,基本医疗参保状态必填,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6)生育参保时间必填,式YYYY-MM-DD,如2011-03-01,不能大于当前时间,不能小于基本医疗参保时间;(17)生育参保状态必填,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18)大额参保时间必填,格式YYYY-MM-DD,如2011-03-01,不能大于当前时间,不能小于基本医疗参保时间;(19)大额参保状态必填,填写下列代码值中的一个;(20)退休时间选填,退休人员必填,格式YYYY-MM-DD,如2011-03-01,不能大于当前时间,不能小于基本医疗参保时间;2。
数据要求说明书_

北京易游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数据要求说明书版本 <1.0>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引言41.1编写目的41.2背景41.3定义41.4参考资料42.数据的逻辑描述42.1静态数据42.2动态输人数据42.3动态输出数据42.4内部生成数据42.5数据约定43.数据的采集43.1要求和范围43.2输人的承担者53.3预处理53.4影响5数据要求说明书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这份数据要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说明: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b. b.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项软件的计算站(中心)或计算机网络系统。
1.3定义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如: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
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数据的逻辑描述对数据进行逻辑描述时可把数据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
所谓静态数据,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作为参考的数据,它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一般不随运行而改变。
所谓动态数据,包括所有在运行中要发生变化的数据以及在运行中要输入、输出的数据。
进行描述时应把各数据元素逻辑地分成若干组,列如函数、源数据或对于其应用更为恰当的逻辑分组。
给出每一数据元的名称(包括缩写和代码)、定义(或物理意义)度量单位、值域、格式和类型等有关信息。
2.1静态数据列出所有作为控制或参考用的静态数据元素。
2.2动态输人数据列出动态输入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2.3动态输出数据列出动态输出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2.4内部生成数据列出向用户或开发单位中的维护调试人员提供的内部生成数据。
(国内标准)数据要求说明书(GBT——)

(国内标准)数据要求说明书(GBT——)1引言21.1编写目的2 1.2背景21.3定义21.4参考资料22数据的逻辑描述2 2.1静态数据3 2.2动态输人数据3 2.3动态输出数据3 2.4内部生成数据3 2.5数据约定33数据的采集3 3.1要求和范围3 3.2输人的承担者4 3.3预处理43.4影响4数据要求说明书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这份数据要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说明: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b. b.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项软件的计算站(中心)或计算机网络系统。
1.3定义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如: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
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数据的逻辑描述对数据进行逻辑描述时可把数据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
所谓静态数据,指于运行过程中主要作为参考的数据,它们于很长的壹段时间内不会变化,壹般不随运行而改变。
所谓动态数据,包括所有于运行中要发生变化的数据以及于运行中要输入、输出的数据。
进行描述时应把各数据元素逻辑地分成若干组,列如函数、源数据或对于其应用更为恰当的逻辑分组。
给出每壹数据元的名称(包括缩写和代码)、定义(或物理意义)度量单位、值域、格式和类型等有关信息。
2.1静态数据列出所有作为控制或参考用的静态数据元素。
2.2动态输人数据列出动态输入数据元素(包括于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2.3动态输出数据列出动态输出数据元素(包括于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2.4内部生成数据列出向用户或开发单位中的维护调试人员提供的内部生成数据。
2.5数据约定说明对数据要求的制约。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数据质量评估具体要求-2022年修订

数据质量评估具体要求-2022年修订一、基础数据统计要求说明1、门诊就诊人次:是实际就诊的人次。
包括:挂号就诊人次、不挂号就诊人次、急诊人次;不包括:查体、健康管理、就诊后来院进行检查、治疗人次。
2、住院人次:按照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出院人次统计,办理住院手续视为一次住院。
不包括:办理住院后取消住院人次3、护理评估数量:按评估单数量计算。
一张评估单项目包含多个项目仍然计为一次评估。
4、检查检验数量:按照检查、检验单数量计算,一张申请单计为一次检查或检验。
应统计所有类型的检查(如放射、超声、内窥镜、核医学、电生理等)和检验(如血液学、生化、免疫、微生物、病理等)。
5、检查检验报告数量:按照检查、检验报告单数量计算,一张报告单计为一次报告。
6、检查检验项目数量:统一按照申请单中的项目数量计算。
如检验申请中的申请项目为“五分类血常规检验”作为1项,“生化20项”也作为1项。
7、一般治疗项目数量:按照一般治疗记录的项目人次计算。
应统计医院中所有的一般治疗类别(如理疗、透析、高压氧、针灸、中医推拿、激光治疗等,不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药疗相关的治疗,也不包括手术类治疗)。
8、数据质量评估中的各个项目数据统计的时间范围应该一致。
二、数据质量评估内容说明1、数据质量考察项目的类别(1)数据一致性项目(2)数据完整性项目(3)数据整合性项目(4)数据及时性项目2、具体的评价方法(1)数据一致性项目在评价时,考察对应评价项目中关键数据项内容与字典数据内容的一致性。
具体方法为根据本表“数据质量考察项目”栏目中“一致性”对应的项目内容,查看医院信息系统中对应记录的项目内容与医院中相应的字典项目能否进行对照。
记录中有对照的记录为满足要求的记录,项目内容为空或不能与字典内容进行对照为不符合要求。
(2)数据完整性项目在评价时,考察对应项目中必填项、常用项的完整情况。
必填项是记录电子病历数据时必须有的内容;常用项是电子病历记录用于临床决策支持、质量管理应用时所需要的内容。
数据要求说明书

数据要求说明书一、引言数据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要求说明书是指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明确要求的文件。
本文将介绍GB856T,88数据要求说明书的概述及其主要内容。
二、概述GB856T,88数据要求说明书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旨在指导各个行业对数据进行管理和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机构和组织的数据管理工作。
三、主要内容1.数据定义和分类数据定义是指对数据进行明确和准确的描述,包括数据的命名、含义和用途等信息。
数据分类是指根据数据的特性和用途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利用。
2.数据收集和存储数据收集是指采集和获取数据的过程,包括数据源的选择、采集方法的确定和数据采集的实施等。
数据存储是指将数据保存在适当的介质中,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3.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是保证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环节,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验证和数据更新等操作。
该部分还涉及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的方法与指标。
4.数据安全与保护数据安全与保护是指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包括数据备份、权限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5.数据共享和利用数据共享和利用是指将数据用于更广泛的范围和用途,以实现数据的最大化利用价值。
该部分包括数据的共享方式、共享的法律和道德要求以及数据利用的限制等。
6.数据管理与维护数据管理和维护是指对数据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数据的更新、删除和归档等操作。
该部分还涉及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四、结论GB856T,88数据要求说明书的发布,为各个行业的数据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在实际应用中,各个机构和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该标准,对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以促进数据的质量和价值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2
1.1编写目的2
1.2背景2
1.3定义2
1.4参考资料2
2数据的逻辑描述2
2.1静态数据3
2.2动态输人数据3
2.3动态输出数据3
2.4内部生成数据3
2.5数据约定3
3数据的采集3
3.1要求和范围3
3.2输人的承担者4
3.3预处理4
3.4影响4
数据要求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数据要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 b.列出本工程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项软件的计算站(中心)或
计算机网络系统。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如:
a.本工程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工程的其他已发表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规范。
列出这些文件的
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
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数据的逻辑描述
对数据进行逻辑描述时可把数据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
所谓静态数据,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作为参考的数据,它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一般不随运行而改变。
所谓动态数据,包括所有在运行中要发生变化的数据以及在运行中要输入、输出的数据。
进行描述时应把各数据元素逻辑地分成若干组,列如函数、源数据或对于其应用更为恰当的逻辑分组。
给出每一数据元的名称(包括缩写和代码)、定义(或物理意义)度量单位、值域、格式和类型等有关信息。
2.1静态数据
列出所有作为控制或参考用的静态数据元素。
2.2动态输人数据
列出动态输入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2.3动态输出数据
列出动态输出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2.4内部生成数据
列出向用户或开发单位中的维护调试人员提供的内部生成数据。
2.5数据约定
说明对数据要求的制约。
逐条列出对进一步扩充或使用方面的考虑而提出的对数据要求的限制(容量、文卷、记录和数据元的个数的最大值)。
对于在设计和开发中确定是临界性的限制更要明确指出。
3数据的采集
3.1要求和范围
按数据元的逻辑分组来说明数据采集的要求和范围,指明数据的采集方法,说明数据采集工作的承担者是用户还是开发者。
具体的内容包括:
a.输入数据的来源,例如是单个操作员、数据输入站,专业的数据输入公司或它们的一
个分组;
b.数据输入(指把数据输入处理系统内部)所用的媒体和硬设备。
如果只有指定的输入
点的输入才是合法的,则必须对此加以说明;
c.接受者说明输出数据的接受者;
d.输出数据的形式和设备列出输出数据的形式和硬设备。
无论接受者将接收到的数据是
打印输出,还是CRT上的一组字符、一帧图形,或一声警铃,或向开关线圈提供的一个电脉冲,或常用介质如磁盘、磁带、穿孔卡片等,均应具体说明;
e.数据值的范围给出每一个数据元的合法值的范围;
f.量纲给出数字的度量单位、增量的步长、零点的定标等。
在数据是非数字量的情况下,
要给出每一种合法值的形式和含意;
g.更新和处理的频度给出预定的对输入数据的更新和处理的频度。
如果数据的输入是随
机的,应给出更新处理的频度的平均值,或变化情况的某种其他度量。
3.2输人的承担者
说明预定的对数据输入工作的承担者。
如果输入数据同某一接口软件有关,还应说明该接口软件的来源。
3.3预处理
对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过程提出专门的规定,包括适合应用的数据格式、预定的数据通信媒体和对输入的时间要求等。
对于需经模拟转换或数字转换处理的数据量,要给出转换方法和转换因子等有关信息,以便软件系统使用这些数据。
3.4影响
说明这些数据要求对于设备、软件、用户、开发单位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要求用户单位增设某个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