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

合集下载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登高作业管理制度一、登高作业安全管理第一条为减少高处作业过程中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进入以上单位作业的外来施工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坠落可能的位置进行的作业。

高处作业分为四级:高处作业高度在2-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15米,称为二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30米,称为三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第四条进行三级、特级高处作业时,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

高处作业许可证由作业负责人负责填写,现场主管安全领导或工程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未办理作业许可证,严禁进行三级、特级高处作业。

第五条高处作业许可证最长有效期7天,一个施工点一张作业许可证。

高处作业许可证一式三份,分别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及审批人(安全员)保存,保存期为1年。

第六条凡患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第七条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进行高处作业。

第八条安全带必须系挂在施工作业处上方的牢固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

安全带系挂点下方应有足够的净空。

安全带应高挂(系)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

严禁用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带。

第九条在邻近地区设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超出允许浓度的烟囱及设备的场合,严禁进行高处作业.如在允许浓度范围内,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在六级风以上的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要与架空电线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第十条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程和标准。

高处作业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吊架、梯子、防护围栏、挡脚板和安全带等,跳板必须符合要求,两端必须捆绑牢固。

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坚固、牢靠。

高空作业管理制度(4篇)

高空作业管理制度(4篇)

高空作业管理制度1、目的加强高层作业管理,完善公司管理制度,规范施工操作行为。

2、范围公司所属各项目部。

3、职责3.1 安全管理科、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

3.2 各部门配合执行。

4、实施4.1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4.2 凡高空作业一定要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的必须停止作业。

4.3 作业现场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应拆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场地、平台等到上面所用的材料、物件,应堆放整齐,拆下物品及余料和废料应及时清运走,保证通行无阻,操作顺畅。

4.4 高处一切防护设施,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变动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员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4.5 高空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各种设施、装备、电器、小型工具等要经常检查,确认完好可靠,方可投入使用。

5、处罚对违反规定的项目部,公司停止拨付工程款,终止工程决算,并予以相应惩罚。

高空作业管理制度(二)高空作业车管理制度(highaltitudeworkvehicle) 依据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运用安全与事故的运动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的规律,为了改变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以及人与物的异常结合,从本质上超前有效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分为具体预防、控制和综合预防、控制。

1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是依据不同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每类高处坠落事故进行具体预防、控制要点。

(1)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预防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上料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洞口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缮;洞口防护设施严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应背朝洞口作业;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打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挂好安全网;脚手架载荷不得超过270kg/m2;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设安全防护;并要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明确负责登高作业安全管理的机构或部门,确定各级责任和权限。

2. 责任人员:指定专人负责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责任到人。

3. 岗前培训:对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4. 安全装备:要求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安全帽、安全绳索等个人防护装备。

5. 安全检查:定期对登高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6. 作业计划:制定登高作业的详细计划,包括作业时间、地点、作业方式等,确保整个作业过程有条不紊。

7. 作业许可:要求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必须取得领导或专责人员的书面许可,确保作业合格人员。

8. 通讯联系:要求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必须携带有效的通讯设备,保持与其他人员的及时联系。

9. 紧急预案:制定登高作业的紧急预案,包括事故应急处置、伤员救护等,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10. 安全宣传:加强登高作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大家都重视安全。

11. 事故记录:对登高作业中发生的事故进行记录,分析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避免再次发生。

12. 安全监督:实行安全监督制度,定期对登高作业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核。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登高作业的安全,确保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时能够做到安全、高效和有效地完成工作。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安全责任:明确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包括施工方负责人、作业人员、安全员等。

2. 安全培训和考核:要求作业人员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登高作业的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和急救措施等,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3. 作业准备:要求在进行登高作业前,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使用的登高设备是否完好,准备好所需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4. 安全防护设施:要求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例如安全带、防护网、安全脚手架等,以确保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时有良好的安全保障。

登高作业管理规定(5篇)

登高作业管理规定(5篇)

登高作业管理规定(一)凡在计划安排登高作业时,必须认真对使用有关登高的绳索、扶架、人字架、手脚架和跳板、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等工具作检查,保证完成,并教育工人正确使用。

严禁使用没有防滑脚或梯挡的梯子。

(二)登高用具应有防滑、防塌的安全措施。

竹梯要有橡胶防滑垫,架人字架,梯脚横挡之间应有牢固的绳索。

手脚架上放置施工材料不得超载,登高前要认真检查,保证牢固可靠。

(三)严禁直接站在石棉瓦、玻璃钢瓦、油毛毡和单薄的纤维板上操作,应站在脚手架跳板上操作。

(四)高处作业,要防止材料、工具从高处落下,造成伤亡事故。

(五)登高作业要严防架空电线,防止触电、停电等事故发生。

(六)加强对登高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做到进入施工场地要戴安全帽,登高时要扣好安全带,严禁穿塑料鞋,硬底鞋登高作业。

(七)凡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间症、精神病、美尼尔症、严重贫血、严重关节尖或手脚残废等人员禁止登高作业。

(八)迷雾、大雪、雷雨或六级以上大风时不准登高作业。

(九)夜间没有足够照明不准登高。

(十)饮酒、精神不振或经医生证明不宜登高的人,不准登高作业。

(十一)屋面顶端或屋沿口,没有固定的防滑措施,不准登高作业。

(十二)高压电线旁,没有安全遮栏,不准登高。

(十三)登高作业时,使用的电气设备或线路安装、检修、拆除等,必须有电工负责,并严禁带电作业。

(十四)登高作业要全程有人监护,否则不准登高作业。

登高作业管理规定(2)登高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因此需要严格管理。

为了确保登高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一系列管理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登高作业管理规定的建议,共2000字。

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作业目的和范围:明确登高作业的目标和所需执行的具体任务,并将其书面化。

2.制定作业计划:根据作业目标和范围,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作业时间、地点、人员、工具和设备的清单,以及安全措施等。

3.人员培训和资质验证:确保所有参与登高作业的人员都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并拥有合适的资质证书。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High-altitude Work)一、目的和依据: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登高作业的安全,保护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承包商和临时工等。

三、主要内容:1. 管理责任:- 确立作业单位(企事业单位或承包商)的安全管理责任和登高作业负责人;- 制定和落实安全计划、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指定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人员管理:- 确保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证书;- 制定人员配备标准,并保证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参与作业;- 实行岗前培训和体检制度,确保人员健康状况符合登高作业要求;- 严禁未经经过培训和审批的人员从事登高作业。

3. 作业环境管理:- 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确保登高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定期维护检查;- 控制作业高度,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设立作业区域,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围栏;- 在必要的情况下,安排专业的登高监护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4. 作业操作规程:- 制定登高作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 确保登高作业人员按照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规操作;- 设定作业限制和禁止行为,明确作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具和个人防护装备;- 对登高作业人员的实施现场监督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应急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确保发生突发情况时能迅速应对;- 组织定期演练和模拟演习,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提供必要的急救培训和装备,确保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

登高作业安全制度(4篇)

登高作业安全制度(4篇)

登高作业安全制度一、制定目的登高作业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工作,为了确保登高作业的安全,保护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安全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包括公司员工、承包商和临时工。

三、管理机构和责任1. 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登高作业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落实登高作业安全制度,并监督和检查作业的实施情况。

2. 登高作业管理机构应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和指导作业人员的安全工作,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3. 所有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管理人员的指导和要求,切实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安全培训和教育1. 所有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在进入岗位之前,必须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各岗位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内容包括:(1)登高作业的危险性和风险预防;(2)登高作业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3)登高作业中常见的事故及处理措施;(4)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5)登高作业的急救措施和逃生方法。

3. 安全培训和教育应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并对老员工进行复审和巩固。

五、安全控制措施1. 在进行登高作业前,应对登高作业场所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场所的安全性,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

2. 登高作业应使用经过检查合格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3. 登高作业时,应配备专门的安全保护人员,负责监督和指导作业人员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

4. 登高作业中,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其状况,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5. 登高作业中,严禁饮酒、吸烟或使用其他药物,以免影响工作的专注和安全。

6. 登高作业中,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禁止擅自变更。

七、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1. 在登高作业前,应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防护,清除障碍物,消除安全隐患。

2. 登高作业时,应密切关注天气、气温和风力等因素的变化,如超出安全范围应立即停止作业。

登高作业管理制度(三篇)

登高作业管理制度(三篇)

登高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登高作业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确保登高作业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登高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登高作业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登高作业分为计划性和非计划性两种类型,计划性登高作业应提前进行计划和准备,非计划性登高作业属于紧急情况下的临时作业。

第五条登高作业必须符合登高作业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进行任何登高作业。

第二章任务和责任第六条登高作业任务由上级单位下达,下达任务的单位或个人负责组织和安排登高作业。

第七条登高作业任务的下达应当明确任务的目标、工期、工作内容、作业限制、安全要求等,并及时提供必需的资料、工具和装备。

第八条登高作业的责任主体是作业单位(包括作业组织者和作业执行者)。

第九条登高作业的组织者负责制定登高作业方案,明确作业安全措施和操作流程,并组织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第十条登高作业的执行者应按照作业方案进行作业,确保作业的安全和顺利完成,并严格遵守作业限制和安全要求。

第十一条监护人要负责对未成年人的登高作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其安全完成任务。

第三章登高作业的安全措施第十二条登高作业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安全鞋和安全带,必要时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其他安全装备。

(二)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登高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确的警示标志和告示牌,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靠近作业区域。

(四)对于特殊环境、危险区域或高风险作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配备氧气瓶、防火装备等。

(五)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适合从事登高作业。

第十三条对于计划性的登高作业,应提前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明确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设备,保证其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对于非计划性的紧急情况登高作业,应进行临时安全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登高作业管理制度范文

登高作业管理制度范文

登高作业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意义登高作业是指在高空环境中进行的一种作业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作业效率和质量,制定登高作业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登高作业的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登高作业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技术人员、装修人员等。

三、管理程序1. 登高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由项目负责人或者直接主管安排作业,并明确作业任务和要求。

(2)安排有关人员参加登高作业的培训,掌握相关安全操作知识。

(3)核实所需的登高工具和安全设备是否完备,若有缺失或损坏应及时更换。

(4)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和隔离措施。

2. 登高作业中的安全措施(1)穿戴符合安全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滑鞋、安全带等。

(2)在登高作业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反应能力。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登高作业,禁止擅自行动或超负荷作业。

(4)保持沟通畅通,与同事之间保持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5)遵守工作规范,不酗酒、不吸烟、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3. 登高作业后的安全管理(1)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移除登高工具和安全设备。

(2)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消毒,保证工作环境的卫生。

(3)对登高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四、安全责任和管理措施1. 项目负责人(1)对登高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负责组织安排培训,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

(3)定期检查登高工具和安全设备的完好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换。

(4)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合规行为予以表彰。

2. 员工(1)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登高作业,不违反安全规定。

(2)积极参与安全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配合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安排和指挥,保证作业的高效和安全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公司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
1、目的:建立并规范高处作业程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登高作业
3、责任者:任务下达单位、登高作业单位、安环科、综合办
4、程序:1)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的一切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的定义:厂区内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两米以上(含两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为高处作业。

虽然在两米以下,但在作业地段坡度大于45度的斜坡下面或附近有洞、升降口、坑、井、沟和风雪袭击、机械震动、设备和管道易泄漏或有可能排放有害气体、液体、熔融物或有转动机械及其他易伤人的物体等,应视为高处作业。

A)一般高处作业分级:a)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为一级高处作业。

b)高处作业高度在5~15m时,为二级高处作业。

c)高处作业高度在15~30m时,为三级高处作业。

d)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B)特殊高处作业。

a)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b)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c)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d)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e)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f)在接近或接触带电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g)在无立足或无牢靠立足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h)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i)凡是框架结构生产装置(设备),虽有护栏但工作人员进行非经常性作业时有
可能发生意外的视为高处作业。

k)在无平台、护栏的塔、釜、炉、罐等设备、架空管道、汽车、特种集装箱、天车轨道等上面进行作业时视为高处作业。

l)在高大塔、釜、炉、罐等设备内进行登高作业视为高处作业。

m)作业下部或附近有排液沟、排放管、液体贮池、熔融物或在易燃、易爆、易中毒区域等部位登高作业视为部位登高作业。

3)高处作业必须做到:a)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国务院《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高处作业的安全规定。

b)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以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准登高作业。

c)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整齐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带的栓挂不得低挂高用。

不得用绳子代替,酒后人员不许登高作业。

d)六级强风或其他恶劣气候条件下,禁止登高作业。

抢险需要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分管付总(或总工程师)要现场指挥,确保安全。

e)凡高处作业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时,必须同时遵守所有的有关安全作业的规定。

交叉作业,必须戴安全帽,并设置安全网。

严禁上下垂直作业,必要时设专用防护棚或其他隔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