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现行公路规范一览

现行公路规范一览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交通部2015年第40号 JTG B10-01-2014
收费公路联网收费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要求 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运营和服务规范 《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运营和服务规范》实施手册
检测
JTJ 056—84(JGJ63-2006) JT G E51—2009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释义手册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释义手册(没货)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
JTG D60—2015 JTG/T D60-01—2004 JTG D61—2005 JTG D62—2004 JTG D63—2007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2018年版)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基础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文件范本 公路工程标准勘察设计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文件(2011年版) 公路工程标准勘察设计招标文件(2011年版) 浙江省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编制办法(2012年版) JTG/TB06-01—2007 JTG/TB06-02—2007 JTG/TB06-03—2007 交通部定额站2009版 JTG/T M72-01—2017 JTG/T B07-1—2006 (JTG/T 6303.1—2017) 交通部2007年第30号 交通部2007年第35号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公路工程施工定额 公路隧道养护工程预算定额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收费公路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第一册 停车移动支付 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 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

交通部公告2012年第3号――关于公布《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高

交通部公告2012年第3号――关于公布《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高

交通部公告2012年第3号――关于公布《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和《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
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公告
【法规类别】公路运输
【发文字号】交通部公告2012年第3号
【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
【发布日期】2012.01.11
【实施日期】2012.01.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交通部公告
(2012年第3号)
关于公布《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和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公告
为提高高速公路监控、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规范高速公路监控和通信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提升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公路
1 / 1。

云南普通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云南普通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云南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云交管养〔2016〕865号)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提高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质量与投资效益和养护管理水平,围绕“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实现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建立公众满意的服务体系和高效可靠的保障体系,为社会提供“畅、安、舒、美”的公路出行条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制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包括一般性养护工程(小修保养、预防性养护、中修和大修工程和改建工程)、专项工程(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灾毁恢复重建工程、安全隐患整治工程及其它工程)和应急性养护工程。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州(市)公路局是指省公路局下属州(市)一级的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

本办法所称的公路分局是指上述州(市)公路局下属县(市)一级的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和管理活动。

第二章 管理职责第六条 省级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一)省交通运输厅是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宣传贯彻、监督执行国家及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与办法等。

(二)省公路局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是云南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维修养护和改善提高,有计划地提高公路的质量和标准;督促检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工作,履行监管职能。

第七条 州(市)公路局主要职责:(一)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二)负责辖区内公路的养护编制及上报工作,组织实施上级下达的公路养护工程任务。

(三)负责辖区内公路养护质量的监督检查与路况评定,对公路养护工程进行质量监督与评定。

(四)负责辖区内公路灾害的防治与抢修,保证所管养公路的安全畅通。

行业管理模式下省级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建设重点研究

行业管理模式下省级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建设重点研究

行业管理模式下省级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建设重点研究作者:李玉玺孙平旺岳向莲岳向武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提速,高速公路日趋网络化,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高速公路建设日渐饱和,普遍存在服务水平不高、运营管理水平有限等不足。

本文结合天津高速公路管理的实际情况,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政府监管模式下省级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的建设重点以及业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监管,路网管理平台,建设,研究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高速公路行业作为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设的里程也迅猛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积极作用。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也正在由建设转向运营管理,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高速公路管理、社会公众对出行服务和突发事件条件下应急处置的要求。

2007年交通运输部第713号文《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准着高速公路信息化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建立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是高速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1年9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的获批,以及2012年1月“三项技术要求”的颁布,都为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剂。

天津市市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规划高速公路1400余公里,截止2011年12月已经建设并通车1103公里,如何代表政府做好高速公路的监管工作,如何做好社会公众出行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工作是摆在公路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认为路网管理平台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1行业管理的特点行业管理是指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以维护本行业利益为目的通过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法规与行业契约对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宏观、有效且规范化的管理。

高速公路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现状与问题分析-百度

高速公路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现状与问题分析-百度

高速公路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现状与问题分析赵月(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管理处江苏无锡214101)摘要: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路网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简要分析了发挥道路监控的重要性、应急处置的特点、监测与路网相结合的作用,并针对目前高速公路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点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网监测应急处置建议1 引言高速公路的发展带来了路网的发达以及公众出行的快捷,但随之而来的频发的交通事故以及造成的拥堵问题给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应急处置带来新的困扰。

因此,要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路网监测的作用,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应急处置机制,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

2 国内高速公路监控与应急处置的发展现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到2011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5万公里。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畅通、快捷的通行环境,而监控系统从道路数据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决策、信息发布与控制、救援指挥调度全程参与其中,在道路管理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1发展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我国第一条全程监控的高速公路是广佛高速公路,随着路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建设了较为完备的监控系统。

但监控系统信息化建设远没有跟上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脚步,与交通智能化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我国目前道路监测重监视,轻控制。

大部分监控还是人工干预,被动的接受交通信息,被动的采取手段,缺乏有效的自动监测、事件分析软硬件,或者是有硬件而缺乏管理。

(2)信息发布手段有限,布局不合理。

发布的信息多为广告、天气、警示信息,交通诱导和控制的作用有限。

(3)目前许多高速公路都布设了全程监控系统甚至是高清监控,但发挥的作用也只是人工视频巡逻,事件现场查看,采集的信息之间相对孤立,缺乏有效整合手段。

(4)驾驶人获得道路信息预见性和实时性不够。

获取途径主要是当地的交通广播电台、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交通标志。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页脚内容1目录编制说明 (13)《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报批稿) (13)编制说明 (13)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17)第一章总则 (17)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保障全国高速公路和重要国省干线公路以及重要公路设施的稳定运行,加强国家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科学管理,提升国家干线公路网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提高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国家干线公路网全网、全时的“可视、可测、可控”的发展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公路出行服务,制定本技术要求。

(17)第二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应建立统一高效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组织机构,承担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任务,建立值班接警、信息处理、路网监测、调度指挥、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出行服务等相关管理机制,配备稳定的岗位编制,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18)(一)交通运输部主管国家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其设立的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国家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

(18)页脚内容2(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主管省域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其设立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辖区内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

(18)第三条本技术要求定义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简称“系统”,包括:18(一)部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简称“部级路网平台”; (18)(二)省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简称“省级路网平台”; (18)(三)路网监测点外场设施,简称“设施”; (18)(四)相关支撑系统。

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宣贯-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宣贯-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业务软件
应用层
应用中间件、 基础构件等
支撑层
各类数据库
数据层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软件技术要求
• 总体要求-一般规定
应符合国际开放式标准,采用TCP/IP网络通信协议,选用友好的 人机界面 设计应遵循分级、分类的设计原则 宜采用平台无关的、松耦合、标准化、高重用的软件架构,如 SOA架构 应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 性和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部级路网平台软件由部路网中心使用,省级路网平台软件由省级 路网中心使用 部、省两级路网平台软件开发和使用,除应符合本技术要求规定 外,同时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部、省两级路网平台软件数据安全要求应符合本技术要求7.2之描 述
• 平台支撑软件-GIS平台
部、省两级路网平台软件选用的GIS平台需满足以下原则: 先进性和实用性并重,具备成熟应用或成功项目案例 支持标准与规范,支持OpenGIS,OGC的地理信息服务相关规 范
支持WEB图形应用,支持面向网络服务的开放Web GIS平台
支持国家标准空间数据格式;需要支持海量数据的实时调度;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软件技术要求
• 软件核心功能要求-一致性要求
部、省两级路网平台软件核心功能在以下方面具有一致性
核心功能方面应具备一致性
须实现用户权限配置
具备对管辖范围内公路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协调管理,并具
备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功能 通过“接入控制系统”实现数据交互与共享,保证部、省两级路网 平台之间,以及省级路网平台与路网监测点之间数据交换的机密性
权限管理、地理信息管理等构件;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正式稿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正式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பைடு நூலகம்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1


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 ...................................................................................1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 则 .............................................................................................................. 1 系统规划与建设 ............................................................................................ 1 系统运行与管理 ............................................................................................ 2 信息监测与发布 ............................................................................................ 3 路网协调管理 ................................................................................................ 4 路网应急处置 ................................................................................................ 5 附则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目录编制说明 (4)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9)第一章总则 (10)第二章系统规划与建设 (11)第三章系统运行与信息管理 (12)第四章信息内容与采集 (12)第五章信息报送与传输 (13)第六章路网协调管理 (14)第七章路网应急处置 (14)第八章公路出行信息服务 (15)第九章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15)第十章附则 (16)第二部分暂行技术要求 (17)第一章总体框架与功能要求 (17)1.1一般规定 (17)1.2总体框架 (17)1.3总体功能构成 (18)1.4功能基本要求 (20)1.5建设与运行要求 (23)1.6技术保障与系统检测 (24)第二章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 (25)2.1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体系 (25)2.2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的测算 (25)第三章公路网信息采集要求 (33)3.1公路网信息采集内容 (33)3.2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 (33)3.3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基本参数要求 (35)3.4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要求 (37)3.5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38)第四章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软件 (42)4.1软件总体要求 (42)4.2软件核心功能要求 (43)4.3数据字典 (47)4.4平台支撑软件 (47)4.5应用中间件及构件管理 (49)4.6软件开发工具 (50)4.7应用软件开发 (50)第五章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 (52)5.1组网方式 (52)5.2传输内容 (53)5.3数据传输周期 (54)5.4接入控制器 (55)5.5 IP地址规划 (59)第六章公路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要求 (62)6.1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基本要求 (62)6.2可变情报板功能要求与技术要求 (64)6.3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网站技术要求 (70)第七章系统安全技术与检测要求 (72)7.1系统安全建设总体要求 (72)7.2部、省级路网平台信息安全要求 (73)7.3路网监测点信息安全要求 (83)7.4检测要求 (85)第三部分技术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术语与符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视频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C 交通运行状态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D 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E 数据交换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F 部、省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数据字典............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G 信息安全密码设备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2010年3月31日,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发函(《关于委托编制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函》交工便字(2010)57号)委托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编制“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旨在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全国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

函中明确指出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内容应包括建设、管理、维护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涵盖公路沿线设施、通信传输、系统集成等各个方面,编制格式可参考《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

一、主要编制过程2010年4月8日,部公路院召开编制工作第一次会议,确定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相关要求,成立了编制工作组,并制定了编制工作计划。

会后,编制工作组立即开展工作,制定了编制大纲,内容包括管理办法、技术要求和技术附件三部分内容。

2010年4月15日,部公路局邀请全国公路行业相关专家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编制大纲研讨会,李华局长出席了。

会议明确了“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定位于政策性技术文件,包括公路网运行监测和服务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适用范围包括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不仅包括道路本身,也包括服务区、维修站等服务设施。

会议明确了编制工作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1)坚持公路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把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2)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区别对待,分别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统一高效的管理平台;(4)与相关的信息系统和相关的政策文件统筹衔接;(5)总体设计从上到下,分布实施自下而上。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编制工作组按照进一步完善的编制大纲明确的基本原则,遵循“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编制思路,于2011年5月完成“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

2011年6月至9月,编制工作组多次讨论并征求行业内专家对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同时按照部发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最新精神,结合近年来各地方在《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指导下,开展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具体工作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送审稿)。

2011年10月-11月,在送审稿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现在的报批稿。

二、编制思路与核心内容由于“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编制时间跨度经过近1年半,特别是这段时期恰逢‘十一五’收官和‘十二五’开端。

因此,编制工作组在今年6月调整了暂行技术要求部分编制思路,将强调技术稳定性、功能基础性和业务关联性等核心思路融入到报批稿的编制过程中。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方面突出强调了系统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按照制定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单元和技术要求,规范和设计系统各项技术指标;(二)提出建立国家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特别是拟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其他级路网监测点的三级信息采集体系,为部、省两级路网平台开展路网监测与服务工作奠定信息基础与数据来源;(三)提出建立全国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指标体系,通过选择代表公路网运行实时状态评估的基本指标,定义指标算法与定性评级,从而为宏观掌握公路网运行实际态势设立直观数据指标;(四)明确提出采取“公专结合”的联网方式,确保部、省两级路网平台的实时通信与数据传输;(五)将第一部分由原“管理办法”更名为“总体要求”,对路网中心机构、职责及业务事权等问题进行了相对简化处理,以便更好地突出系统功能技术要求。

报批稿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对暂行技术要求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进行说明,对各级路网中心的路网监测、协调指挥、应急处置等业务内容进行的初步规定,重点对公路网运行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与发布工作,相关外场监测设施(路网监测点采集设备),以及部、省两级路网平台的功能及系统组网方式等进行了原则要求和明确规定。

第二部分:对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进行规定,确定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求和关键指标;提出了全国干线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的6个单项指标和1项综合指标;明确规定了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以及路网监测点布设原则及相关监测设施布设要求;对部、省两级路网平台软件的设计与功能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定,并对系统数据传输的组网与联网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详细规定了数据传输、交互与共享的技术方法与格式规范;从发布内容、方法及具体发布方式等方面,对公路网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进行规定;最后,明确提出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二级保护相关标准规范建立安全保护体系,并采用行业统一的密钥安全认证服务体系对信息交互进行保护。

第三部分:主要规定了公路网运行监测设施设备的具体功能和技术参数,部省两级平台数据库及数据交换的接口规范,信息安全密码设备技术要求,以及系统检测的具体指标与要求等。

三、有关章节及内容的说明(一)关于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中有关组织机构及职责问题由于部路网中心机构职责尚未最终确定,故在编制第一部分总体要求相关内容时,对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业务事权等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保留了关键内容和基本要求。

建议此部分待部公路局相关政策明确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关于路网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与道路服务水平评价的关系本技术要求提出利用公路网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对公路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价,这部分内容与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有联系也有区别,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对即时状态进行评价。

道路服务水平相对侧重评价与体现一段历史时期公路交通负荷状况,且对于公路网运行的实时状态评价没有给出直接的结论。

本技术要求中提出的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体系更侧重于对公路网运行即时状态与驾驶感受进行评价,特别是在某路段实时运行状态指标的基础上形成公路网运行状态评价指标集。

两者在部分评价指标有相似处,但部分评价指标的深层含义和核心算法存在一定差别。

例如:本技术要求中拥挤度的基本含义与道路服务水平中的拥挤度定义相似,拥挤度等级划分的阈值也与服务水平等级划分的阈值具有相关性。

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要求的拥挤度评价主要采用时间平均速度作为主要指标,而道路服务水平一般选择车流密度作为主要指标。

此外,本技术要求提出的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体系还包括了公路突发事件对公路网运行状态的影响评价,这与道路服务水平有较大差别。

(三)关于“信息”与“数据”的含义差别本技术要求将“数据”定义为可通过各类监测设施自动采集的,可存储于部、省两级路网平台数据库中或用于平台之间交换与共享的“数据”。

本技术要求将“信息”定义为通过人工报送的公路突发事件、通过交换与共享平台获取的预报预警及灾害性结果“信息”,以及通过各类发布方式对公众进行发布的出行服务“信息”等。

此外,“信息”一词作为统称,在特定语境及词汇中包含数据的含义。

例如“公路网信息”、“公路网运行信息”等,其内涵包括上述“信息”与“数据”的综合含义。

四、下一步编制工作建议本技术要求经过大纲编制、技术稿件编制、意见征求、送审稿编写等流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报批稿。

望获得部公路局审核后,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终稿编制工作,并发布实施。

五、主要编写人员王笑京李爱民董雷宏王琰盛刚孙丹李宏海李琳王珣沈湘萍蒋海峰龚民李丁江运志李长城施强周洲苏鹏蔡蕾于加晴宋向辉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11年11月16日第一部分总体要求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保障全国高速公路和重要国省干线公路以及重要公路设施的稳定运行,加强国家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科学管理,提升国家干线公路网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提高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国家干线公路网全网、全时的“可视、可测、可控”的发展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公路出行服务,制定本技术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