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排斥色谱法
第三章 离子排斥色谱法

8 7 6 5 25 30 35 40 45 50
Temperature/℃
1
保留时间与色谱柱温度的关系 图。p-甲苯磺酸 + 乙腈淋 洗液。1. 柠檬酸;2. 酒石酸;3. 苹果酸;4. 琥珀酸;5. 乳酸 ;6. 甲酸;7. 乙酸
色谱柱温度的影响
70 60
Retention time(min)
1.0
1.2
1.5
Flow rate/(mL/min)
保留时间与乙腈体积分数关系 图。p-甲苯磺酸 + 乙腈 淋洗液。 1. 柠檬酸;2. 酒石酸;3. 苹果酸;4. 琥珀酸;5. 乳酸;6. 甲酸;7. 乙酸
色谱柱温度的影响
11 10 9
Retention time/min
7 6 5 4 3 2
1.0 分离柱: 淋洗液: 流速: 检测: 抑制器: 样品: 进样量: 色谱峰: 6 IonPac ICE-AS6 10 mmol/L 全氟丁酸 1.0 mL/min 电导 AMMS-ICE 抑制器 0.25% 硫酸 50 µ L 1. 柠檬酸 0.5 mg/L 2. 苹果酸 1.0 3. 乙二醇酸 1.0 4. 乳酸 1.0 5. 乙酸 1.0 6. 琥珀 酸 1.0
H20
H20 H20 CH3COOH
SO3H+ H20 SO3 H+
Donnan-膜
3.2 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机理
Donnan 排斥
吸附
空间排阻
常见无机酸和有机酸在离子排 斥色谱柱上的相对保留值
酸 硫酸 甲苯基磺酸 亚硫酸 5-磺基水杨酸 氨基磺酸 盐酸 丁炔二酸 三氯乙酸 半乳糖二酸 磷酸 柠檬酸 甲叉丁二酸 丙酮酸 丙二酸
甘油酸 硼酸 L-磺基丙氨酸 马来酸 草酸 三甲基醋酸
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丙烯酰胶

测试与分析
2 0 1 3 年纪代 织名 £ 禾 、 第2 期
离子 排 斥 色 谱 法 测 定 纺 织 品 中丙 烯 酰 胶
汪 磊 , 李 艳’ , 姜 瑞妹 ’ , 赵 珊 红 , 吴 刚 , 陈海 相
3 1 0 0 1 8 ; 3 1 0 0 1 ) ( 1 . 浙江理工 大学 先进 纺织材料与制备技 术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杭州 2 . 浙江省检 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 院, 杭州 摘
t e x t i l e s b y i o n - e x c l u s i o n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Ac r y l a mi d e i n t h e s a mp l e i s e x t r a c t e d b y wa t e r .
f o r I n s p e c t i o n 8 L Qu a r a n t i n e ,Ha n g z h o u ,Z h e j i a n g 3 1 0 0 1 6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wa y o f d e t e r mi n i n g r e s i d u a l q u a n t i t y o f a c r y l a mi d e i n
离子色谱的分离方式

离子色谱的分离方式根据三种不同分离机理,离子色谱可分为高效离子交换色谱(简称HPIC),离子排斥色谱(简称HPIEC)和离子对色谱(简称MPIC)。
用于三种分离方式的柱填料的树脂骨架基本上都是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但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各不相同。
HPIC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0.01 - 0.50mmol/g),"?(@)用高容量的树脂(3-5mmol/g),MPLC用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多孔树脂。
三种分离方式各基于不同分离机理。
HPLC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HPLEC主要为离子排斥,而MPLC则主要基于吸附和离子对的形成。
1. 离子交换色谱(HPIC)方法基于流动相和连接到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基团之间发生的离子交换过程。
对高极化度的离子,分离机理中还包括非离子的吸附过程。
离子交换色谱主要用于有机和无机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分离。
离子交换功能基为季铵基的树脂用作阴离子分离,为磺酸基和羧酸基的树脂用作阳离子分离。
2. 离子排斥色谱(HPIEC)离子排斥色谱的分离机理包括Donnan排斥,空间排阻和吸附过程。
固定相主要是高容量的总体磺化的聚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阳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排斥色谱主要用于有机酸、无机弱酸和醇类的分离。
HPIEC的一个特别的优点是可用于弱的无机酸和有机酸与在高的酸性介质中完全离解的强酸的分离。
强酸不被保留,在死体积被洗脱。
3. 离子对色谱(MPIC)离子对色谱的主要分离机理是吸附,其固定相主要是弱极性和高表面积的中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和弱极性的辛烷或十八烷基键合的硅胶两类。
分离的选择性主要由流动相决定。
有机改进剂和离子对试剂的选择取决于待测离子的性质。
离子对色谱主要用于表面活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以及金属络合物的分离。
4. 其他分离方法除上述三种主要的分离方式之外,反相液相色谱(RPLC)用于极性和离子型化合物的分离也越来越普遍。
例如以离子抑制方式在化学键合的十八烷基固定相上分离长链脂肪酸;以磷酸缓冲溶液作淋洗液,在化学键合的氨丙基固定相(aminopropyl)上分离食品样品中NO3-和Br-。
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

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 H
3
+
X
RSO3X
+
H
不可交换离子 可交换离子 待测离子
交换平衡常数或选择性系数
RSO X H RSO X 3 3 s m s Ks RSO3 H s X m RSO3 H s / X m K A KB / H m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含有磺酸基-SO3 H+的树脂
OH 2.阴离子交换树脂:在骨架上引入能电离出 的
碱性基团,如季铵基、氨基、仲胺基,叔胺基。 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有季铵基-N(CH3)+3 OH 的树脂。
交联度和交换容量
交联度:
表示离子交换树脂中交联剂的含量大小,即合成树脂 时二乙烯苯在原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 强酸型--2~16%:强碱性--<10%。 交联度越高。网眼越小,选择性越高,大体积离子愈 难进入树脂基体。
影响Ks的因素
1)溶质的离子电荷数越大或水合离子半径越 小,则KS ↑。 2)交换能力强、选择性大的离子组成流动相 的洗脱力越大,则tR↓, KS↓ 3) pH降低时,弱电解质的离解被抑制(弱酸 ),tR↓, KS↓ 4)交联度↑,交换容量↑, tR ↑, KS ↑
流动相
离子交换色谱多以水溶液为流动相,因为水具有使组
分离子化的特性,也可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有机溶剂(甲
醇,四氢呋喃和乙腈)以增加某些组分的溶解度进而改变 分离选择性,这对分离可离解的有机化合物尤为有利。 以水为流动相的离子色谱中,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分离 度主要通过控制流动相pH和离子强度调节。
离子色谱原理

离子色谱基础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是分析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
一、离子色谱的基本原理离子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有3种分离方式,它们是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离子排斥色谱(HPIEC)和离子对色谱(MPIC)。
用于3种分离方式的柱填料的树脂骨架基本都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但树脂的离子交换功能基和容量各不相同。
HPIC 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HPIEC用高容量的树脂,MPIC用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多孔树脂。
3种分离方式各基于不同分离机理。
HPIC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HPIEC主要为离子排斥,而MPIC则是主要基于吸附和离子对的形成。
1、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应用离子交换的原理,采用低交换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离子,这在离子色谱中应用最广泛,其主要填料类型为有机离子交换树脂,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为骨架,在苯环上引入磺酸基,形成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引入叔胺基而成季胺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此交换树脂具有大孔或薄壳型或多孔表面层型的物理结构,以便于快速达到交换平衡,离子交换树脂耐酸碱可在任何pH范围内使用,易再生处理、使用寿命长,缺点是机械强度差、易溶胀易、受有机物污染。
硅质键合离子交换剂以硅胶为载体,将有离子交换基的有机硅烷与基表面的硅醇基反应,形成化学键合型离子交换剂,其特点是柱效高、交换平衡快、机械强度高,缺点是不耐酸碱、只宜在pH28范围内使用。
离子交换色谱是最常用的离子色谱。
2、离子排斥色谱它主要根据Donnon膜排斥效应,电离组分受排斥不被保留,而弱酸则有一定保留的原理,制成离子排斥色谱主要用于分离有机酸以及无机含氧酸根,如硼酸根碳酸根和硫酸根有机酸等。
它主要采用高交换容量的磺化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填料以稀盐酸为淋洗液。
3、离子对色谱离子对色谱的固定相为疏水型的中性填料,可用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或十八烷基硅胶(ODS),也有用C8硅胶或CN,固定相流动相由含有所谓对离子试剂和含适量有机溶剂的水溶液组成,对离子是指其电荷与待测离子相反,并能与之生成疏水性离子,对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剂离子,用于阴离子分离的对离子是烷基胺类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烷等,用于阳离子分离的对离子是烷基磺酸类,如己烷磺酸钠,庚烷磺酸钠等对离子的非极性端亲脂极性端亲水,其CH2键越长则离子对化合物在固定相的保留越强,在极性流动相中,往往加入一些有机溶剂,以加快淋洗速度,此法主要用于疏水性阴离子以及金属络合物的分离,至于其分离机理则有3种不同的假说,反相离子对分配离子交换以及离子相互作用。
离子排斥色谱-直接电导检测法分析都柿酒中的有机酸

wi e b o - x l so h o a o r p y wih d r c o d c i iy d t c i n n y i n e c u i n c r m t g a h t ie t c n u t t e e t .Ch o t g a h c s p r t n a d v o r ma o r p i e a a i n o d t r n to f h cd s p r o m e n a S i p c CR_ 0 H o u n Ex e l n o d to s f rt e e e mi a i n o e a i swa e f r d o h m- a k S t 1 2 c lm . c l tc n i n o h e i
离 子 排 斥 色 谱 一 直 接 电导 检 测 法
分 析 都 柿 酒 中 的 有 机 酸
原 小 寓 于 泓 王 艳。 张 , , , 巍
(. 1 黑龙 江工 程 学 院 材料 与 化 学 工 程 系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5 ;2哈 尔滨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系, 龙 江 哈 尔 滨 10 2 ;3 500 . 黑 5 0 5 .哈
1 0 0 ,Chn ;4 Ha b n Ra l y Te h ia l g ,Ha b n 1 0 8 ,Ch n ) 00 5 ia . r i i wa c n c l Co l e e r i 0 6 5 ia
Ab ta t A e h d wa v l pe o he s p r to n e e m i a i n o r n c a i s i he b u b r y s r c : m t o s de e o d f r t e a a i n a d d t r n to f o ga i c d n t l e e r
离子对色谱法

A
水相
+B
+ 水相
A B
+ 有机相
A- —待测离
由于离子对A-B+具有疏水性,可被非极性 固定相提取.其它待测离子A1,A2, A3……..因与B离子间的成对能力不同,而 形成不同疏水性的离子对,它们在柱内的 保留值不同,从而达到各组分离子相互分 离的目的. (2)动态离子交换 认为离子对试剂的疏水部分,吸附到固定相并 形成动态的离子交换表面,待测离子被保留在 这个动态的离子交换表面上.
分子量 水溶性 >2000
方法
流动相 水
可溶或不溶 排阻色谱
<2000 可溶但不离 酚,醚,胺等:化学键合相色谱 各种 解 分子量较大的:排阻色谱 水 可溶且离解 酸或阴离子:阴离子交换色谱 缓冲液 碱或阳离子:阳离子交换色谱 不溶 多官能团化合物,异构体,稳定 各种 化合物:液固吸附色谱.如脂溶 性维生素,酚,醇 不稳定化合物,同系物:化学键 各种 合相色谱. 相对分子量较大且尺寸不同的化 各种 合物:排阻色谱(如增塑剂)
5,金属含氧酸的测定(电镀液等) 6,有机化合物分析 7,食品,饮料中的有机酸,酸味剂,防腐剂,风 添加剂等 8,有机胺类化合物; 9,药物和农药(特别是无紫外吸收的化合物) 10,表面活性剂 11,过渡金属离子的分析
五.排阻色谱法 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
K SEC
[C s ] V R V 0 = = [C m ] Vi
尺寸排阻色谱中任何组分的分配系数应符合: 0 ≤ KSEC ≤ 1 大于排阻极限的分子,KSEC=0 , VR = V0 小于排阻极限的分子,KSEC=1.0 , V R = V0 + V i
离子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离子类高效液相色谱法1308102-19 彭陈摘要: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是分析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
离子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
分离方式有3种:离子交换色谱,离子排斥色谱和离子对色谱。
其中离子交换色谱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离子排斥色谱用高容量的树脂,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排斥;离子对色谱用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多孔树脂,分离机理主要是基于吸附和离子对的形成。
一,离子对色谱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或多种)与溶质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到流动相或固定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型离子对化合物,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留行为。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流动相中待分离的有机离子A+(也可以是带负电子的离子)与固定相或流动相中带相反电荷的对离子B-结合,形成离子对化合物A+B-,然后在两相间进行分配:若固定相为有机相,流动相为水溶液,就构成反相离子对色谱,此时A= 的分布系数B-为:当流动相的pH值、离子强度、有机改性剂的类型、浓度及温度保持恒定时,k'与对离子的浓度[B- ]w成正比。
因此通过调节对离子的浓度,就可改变被分离样品离子的保留时间Tr。
离子对色谱法,特别是反相离子对色谱法解决了以往难以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问题,诸如酸、碱和离子、非离子的混合物,特别是一些生化试样如核酸、核苷、儿茶酚胺、生物碱以及药物等的分离。
另外,还可以借助离子对的生成给试样引入紫外吸收或发荧光的基团,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二,离子交换色谱法以及离子色谱法(1)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的固定相一般为离子交换树脂,树脂分子结构中存在许多可以电离的活性中心,待分离组分中的离子会与这些活性中心发生离子交换,形成离子交换平衡,从而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固定相的固有离子与待分离组分中的离子之间相互争夺固定相中的离子交换中心,并随着流动相的运动而运动,最终实现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0 H20 H20
Donnan-膜
CH3COOH
3.2 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机理
Donnan 排斥 吸附 空间排阻
常见无机酸和有机酸在离子排 斥色谱柱上的相对保留值
酸
硫酸 甲苯基磺酸 亚硫酸 5-磺基水杨酸 氨基磺酸 盐酸 丁炔二酸 三氯乙酸 半乳糖二酸 磷酸 柠檬酸 甲叉丁二酸 丙酮酸 丙二酸 α-丁酮酸 甘油酸 硼酸 L-磺基丙氨酸 马来酸 草酸 三甲基醋酸 α-羟基丁酸 α-甲级丙烯酸 异戊酸 异丁基乙酸 巴豆酸 亚甲基双巯基乙酸 丙酸
乳酸;6. 甲酸;7. 乙酸
色谱柱温度的影响
11
Retention time/min
10
7
9
6
5
8
4
7
3
2
6
1
5
25
30
35
40
45
50
Temperature/℃
保留时间与色谱柱温度的关系 图。p-甲苯磺酸 + 乙腈淋 洗液。1. 柠檬酸;2. 酒石酸;3. 苹果酸;4. 琥珀酸;5. 乳酸
;6. 甲酸;7. 乙酸
色谱柱温度的影响
Retention time(min)
70
60
50
6
5
40
4
30 3
20
2 10
1
35
40
45
50
temperature(oC)
保留时间与色谱柱温度的关系 图。0.08 mmol/L 硫酸淋洗液。 1. 邻苯二甲酸 ;2. 水杨酸 ;3. 苯乙酸 ;4. 对羟基苯甲酸 ;5. 苯 甲酸 ;6. 邻甲苯甲酸
相对保留值
0.57 0.57 0.58 0.58 0.58 0.59 0.59 0.60 0.60 0.63 0.64 0.70 0.71 0.72 0.74 0.75 0.75~0.79 0.61 0.61~0.71 0.62 1.49 1.57 1.63 1.66 1.67 1.95 1.15 1.17
第三章 离子排斥色谱法 (HPIEC)
机理:Donnan 排斥、吸附、空间排阻 固定相: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等
流动相:水、无机酸、有机酸等
分析对象:无机弱酸、 有机酸、 醇和醛、 氨基酸等
3.1 离子排斥原理示意图
固定相
SO3-H+ SO3-H+
流动相
δH20
H+Cl-
SO3-H+
H20 SO3-H+
SO42C2O42-
SO42-
分离柱: IonPac ICE-AS1
淋洗液: HCl
流速: 1.0mL/min
检测: 抑制电导
C2O42-
(a) HCl 浓度为0.02mol/L (b)HCl 浓度为0.03mol/L
a
b
ICE流动相中酸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淋洗液中有机溶剂的影响
10.5
9.5
7
6
酸;6. 甲酸;7. 乙酸
淋洗液流速的影响
Retention time/min
21 7
19
6 5
17 4
15 3
13 2 1
11
9
7
5
3
0.5
0.8
1.0
1.2
1.5
Flow rate/(mL/min)
保留时间与乙腈体积分数关系 图。p-甲苯磺酸 + 乙腈 淋洗液。 1. 柠檬酸;2. 酒石酸;3. 苹果酸;4. 琥珀酸;5.
3.3 固定相
(1) 聚合物基质: 聚苯乙烯基质的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聚丙烯酸基质的羧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2) 硅胶基质: 未经修饰的硅胶
3.4 流动相
(1) 水 (2) 无机酸:H2SO4 、HCl (3) 有机酸:
烷基磺酸:辛烷磺酸 全氟羧酸:全氟庚酸 (4) 糖: (5) 醇:正丁醇、聚乙烯醇 (6)以上试剂 + 有机溶剂(乙腈、甲醇等)
Inj. Volume: 50 µL
Detection: Suppressed conductivity,
3
9 10
6
12
AMMS®-ICE (4 mm) Regenerant: 5 mM Tetrabutylammonium hydroxide
µS
12
8
11
13 Peaks:
(ppm)
1. Oxalic
淋洗液浓度的影响
Retention time/min
10 9 8 7 6 5 0.5
1.0
1.5
2.0
2.5
Eluent concentration/(mmol/L)
6 5 4
3 2
1
3.0
保留时间与淋洗液浓度关系图。p-甲苯磺酸 淋洗液。1. 柠 檬酸;2. 酒石酸;3. 苹果酸;4. 乳酸;5. 甲酸;6. 乙酸
8.5
5
Retention tim5 1%
2% 4% 5% 6% 8%
Methylcyanide volume fraction(%)
4 3 2 1
9%
保留时间与乙腈体积分数关系 图。p-甲苯磺酸 + 乙腈淋 洗液。 1. 柠檬酸;2. 酒石酸;3. 苹果酸; 4. 琥珀酸; 5. 乳
5.0 mg/L
5 7
2. Tartaric
淋洗液浓度的影响
Retention Time(min)
80
6
60
5
4
40
3
20
2
0
0.00
1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Mobile phase concentration(mmol/L)
保留时间与淋洗液浓度关系图
1. 邻苯二甲酸 ;2. 水杨酸 ;3. 苯乙酸 ;4. 对羟基苯甲酸 ;5. 苯甲酸 ;6. 邻甲苯甲酸
3.5 检测
(1) 电导 : 抑制电导 非抑制电导
(2) 紫外-可见光度 (3) 电化学检测 (4) 质谱
3.6 应用
(1)有机酸分析 (2)无机弱酸分析 (3)醇和醛的分析 (4)氨基酸的分析
有机酸的分离(ICE-AS6)
7 4
Column: IonPac® ICE-AS6 (9 x 250 mm) Eluent: 0.4 mM Heptafluorobutyric acid Flow Rate: 1.0 mL/min
酸
相对保留值
丁二酸 乙醇酸 乳酸 甲酸 己二酸 反丁烯二酸 戊二酸 氯乙酸 乙酸 乙酰丙酸 L-焦谷氨酸 α-戊酮酸 氰尿酸 二氯乙酸 巯基丁二酸 丙烯酸 碳酸 异丁酸 丁酸 苯乙醇酸 氢肽酸 对羟基苯甲酸 苯基丙酸 戊酸 糠酸 环己羧酸 2,4-二羟基苯甲酸
0.82 0.82 0.84 0.9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13 0.80 0.80 0.81 0.82 1.23 1.26 1.32 1.45 1.49 1.21 4.46 5.40 2.09 2.09 3.26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