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2)第二个里程碑 1983年12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
委员会(World Commisson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1987年,以挪威 首相布伦特兰夫人(Brundtland)为首的世界环境 与发展委员会正式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的研究报告。同年12月, 该报告经过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tōngguò),在 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由法国(fǎ ɡuó)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 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
第九页,共40页。
他认为经济空间是不平衡的,其发展中存在着极 化作用(zuòyòng),即经济空间中会存在一些中心(或 极),这些中心(或极)的作用(zuòyòng)就类似于磁 铁的磁极。这些中心(或极)在对外部因素起吸引作 用(zuòyòng)时,还在相互之间起到吸引和排斥的作 用(zuòyòng)并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些向心力与 离心力相互会形成一定范围的“场”,“场”的中心 就被佩鲁定义为增长极。
第三页,共40页。
一、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jīběn)内容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 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整个景观)在地 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quèdìng) 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第四页,共40页。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 (1)纬度地带性分异
系统(xìtǒng)的特征:
➢ 整体性:按一定的必然性将其各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使系统(xìtǒng)本身产生特定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 各自功能之和。
➢ 功能性:系统(xìtǒng)行为的过程与结果的有用性。 ➢ 层次性:纵向结构,即具有不同层次的子系统(xìtǒng)。 ➢ 协调性:系统(xìtǒng)具有随着内外部条件变化而自动调
旅游规划与开发概述

组织结构
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 旅游企业子系统 旅游支撑和保障子系统
组织结构 示意图
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饭店 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商业 旅游企业子系统
旅游吸引物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目的地 吸引力子系统
旅游客源市场 子系统
本地市场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1、旅行时间
3宿标准
客栈型、经济型、三星、四星、五星
3、景区规模
1A景区、2A景区、3A景区、4A景区、5A景
区
4、餐饮特色
家庭型、经济型、品味型、奢华型
5、娱乐程度
观看表演型、参与活动型、生活体验型、刺
本文对游憩的界定为:在闲暇时间内,在距离日常居住地较近 距离的空间内进行的以放松身心,恢复体力和精力为目的的户外休 闲活动,主要包括非竞技性的运动、娱乐、户外散步、游览、游戏 等等。为便于研究,本文所指的游憩活动包括在城市郊区停留24小 时以上的活动。
2)旅游与游憩的分类
生态游憩 文化游憩 康体游憩 娱乐游憩 观光旅游 休闲旅游 度假旅游 专项旅游
游憩与旅游、休闲三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该研究领域,与“游憩”相似的概念还有“旅游 (Tourism)”和“休闲(leisure)”。对于三者之间的关 系,王兴斌(1996)、保继刚(1999)、俞晟(2003)都 对其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与“游憩”相比,“旅游”的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离开熟悉的环境(居住地和工作地)而 进行的活动,活动的最终目的可以是益智,可以是消遣,也 可以是愉悦身心。可以认为旅游是游憩的一种方式,旅游是 在异地进行的游憩活动。而“休闲”与“游憩”在基本内涵 相似,两者有时很难区分。而游憩活动更倾向于户外的活动, 更着重于它的游玩、健身和放松心情的功能。
旅游创意开发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20′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该概念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还是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应放在第一位来加以考虑。
其次,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破坏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为代价。
2、竞争力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及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3、旅游生命周期“生命周期”(Life Cycle)最早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专业词汇,用来描述某种生物从出现到最终消亡的演化过程。
后来该术语被许多学科,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借用来描述与生物相类似的演化过程。
4、增长极经济空间中会有在一些中心(或极)这些中心(或极)的作用就类似于磁铁的磁极。
这些中心(或极)在对外部因素起吸引作用时,还在相互之间起到吸引和排斥的作用并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些向心力与离心力相互会形成一定范围的“场”,“场”的中心就被佩鲁定义为增长极。
二、判断题15′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区位论的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三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的最大值。
×3、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主要是为了保证代际公平。
×4、生命周期理论说明旅游地总有一天会衰竭,因此规划在实际上是无效的。
√5、旅游人类学以研究旅游中的人类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目的。
√三、简答题20′1、如何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1)公平性原则(Fairness)。
(2)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3)共同性原则(Common)(4)需求性原则(Demand)2、试阐述竞争力的层次性。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概要

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
(旅游经济发达)
周围旅游地
(旅游经济发展较快)
郊区旅游地
(旅游经济不发达)
旅游发展递减
37
3、点—轴系统模式
1995年陆大道提出。 居民点或城镇——交通线——两点聚集各种设
施——交通延伸——形成产业带——交通支线 成为次一级的发展轴。(马路经济)
旅游增长极出现
交通形成旅游带
社会集聚使企业共同使用专门的设备、公共设施和市场,降低成本,实现 集聚效益。(二、三产业)
旅游业中表现为: (1)提供不同服务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宾馆、旅行社、 交通) (2)提供不同服务的各种企业组成一个地区的总体旅游形象。增 加吸引力,扩大共同的市场,带来整体效益(桂林) (3)地区内各个旅游企业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同一市场,产生集 聚效益(旅游超市、生态美食街、大湘西旅游圈)
9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旅游地居民
经济
对
相 旅游开发者
关
互动关系
象
互 旅游地社会团体 系
文化
旅游者
互动融合
旅游人类学
10
(一)经济互动关系
第二节
旅游地居民
经
济 依
购
赖
关
系
经济交换 关系
旅游者
食、 住、 行
旅游开发者
游
经
、
济
娱
合
作
关
系
旅游地社会团体
11
(二)文化互动融合
第二节
抵触态度 谅解态度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 技术方法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exploiting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环境理论板块
1、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引起的分异。 区域自然条件差异造成内外动力过程不同,进而形成不同
的自然景物。不同的自然景物在旅游规划中就是不同的旅游资 源。 2、 岩性、土质和排水条件的影响。
在同一地貌部位,由于岩石性质、土质状况和排水形成的 不同,又会造成空间进一步分异。坚硬的岩石受节理、断层和 风化作用会形成陡壁或象形石柱,这些独特的陡壁、石柱又是 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3、 人类生产、生活会使空间差异更为复杂。
旅游市场营销学 经济学新理论:增长极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竞争力理论
游憩与旅游理论研究 旅游心理学的相关应用研究 旅游文化学的相关应用研究 旅游系统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环境理论板块
旅游规划与开发环境理论板块主要涉及旅游地理学、旅游生态环境学、 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旅游工程学等。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环境理论板块
(二)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组织优化 的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组织及空间布局的学说。区位 理论研究的实质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 理的布局使得生产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环境理论板块
(二)区位理论
1、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2、旅游产品的价格 3、旅游产品的消费 4、旅游收入、分配与效益 5、旅游投资与决策 6、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7、政府对旅游经济的管理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经济理论板块
二、旅游市场营销学相关的应用研究 旅游市场营销学是以市场营销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应用于
旅游市场的一门新兴应用型学科。
巴特勒用一条近似S形的曲线变化,来说明不同发展阶段 旅游地的发展状况,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变分为六个阶段: 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稳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 或复兴阶段。
旅游规划和开发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方法

旅游规划和开发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方法旅游规划和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它不仅关乎旅游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要实现成功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
一、旅游规划和开发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在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意味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文化的传承。
例如,在开发自然景区时,应制定合理的游客承载量,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在建设旅游设施时,应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的发展如同产品一样,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包括探索期、参与期、发展期、巩固期、停滞期和衰退期。
了解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助于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开发策略。
在探索期和参与期,重点应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推广上;在发展期和巩固期,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停滞期和衰退期,则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和重新定位,以恢复旅游地的吸引力。
3、区位理论区位理论关注的是旅游目的地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区位条件能够为旅游地带来更多的客源和发展机会。
例如,靠近大城市或交通枢纽的旅游地,更容易吸引游客;而与其他旅游地形成互补或集聚效应的区位,也有利于提升旅游地的竞争力。
在旅游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旅游地的区位优势和劣势,合理布局旅游项目和设施。
4、消费者行为理论了解游客的消费行为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重要依据。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游客的旅游动机、决策过程、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分析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可以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针对追求休闲度假的游客,可以开发温泉度假、海滨度假等产品;针对喜欢文化体验的游客,可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民俗村等项目。
5、系统理论旅游系统是一个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和旅游产业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旅游规划与开发重点梳理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1. 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 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行,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 旅游开发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客源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原材料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其实质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到达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序曲,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4. 旅游业的系统优化特征⑴旅游产业在要素构成上内容广泛⑵旅游系统要素间关联性密切⑶旅游系统具有动态性的特征5. 旅游系统的结构⑴组织结构: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和保障子系统⑵经济结构:旅游需求-旅游供应-旅游市场⑶空间结构:三要素包括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其中包括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⑷层次结构:宏观、中观、微观6. 旅游规划的功能⑴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⑵制定区域旅游的发展战略目标⑶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⑷保障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7. 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⑴相关者分析:包括旅游投资方、区域旅游管理方、开发区所在社区、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⑵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召开座谈会、聘请专业参谋小组、聘请规划领导小组、实行区域公投制度、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8. 旅游规划的内容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原则、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规则、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
旅游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1.旅游系统的概念及其空间三要素。
P2、P5概念: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空间三要素:(1)旅游客源地(2)旅游目的地(3)旅游通道。
2.旅游规划的概念及其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P11概念: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主要利益相关者:(1)旅游投资方(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3)旅游区域开发所在社区(4)旅游者(5)旅游资源(6)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3.旅游开发的概念、内容、原则。
P26概念: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内容:(1)、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2)、旅游地的交通安排(3)、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4)、旅游市场的开拓原则:个性化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注重保护原则、系统开发原则。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1.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义P39(1)、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环境容量共同决定,上限值不成超过四个变量的最小值。
(2)、确定旅游地的等级。
(3)、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
2.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其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应用P41(1)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根据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以及今后旅游消费者可能的消费行为趋势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和路线。
(2)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在市场推广策略的设计方面,针对目标市场中旅游者的心理特征设计可能有效引导消费需求的市场营销策略。
3.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P43概念: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urism Planning and Exploitation
授课教师:邱继勤 E-mail: lyjiqin@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Exploiting
经济成本要素 非经济成本要素
计量学 等方法
以美国库兹涅茨 (S.Kuznets)的预 测性分析模型为 代表
农业区位论
假定条件 农场的经营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在某一圈 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 结构
图5:农业圈层图
中心地理论
¾ 中心地;是为居住在它周
围地域的居民提供商品和
服务的地方
2、研究内容
1)主客关系(Host & Guest)
2)真实性(Authenticity)
3)仪式性特征:
旅游活动具有传统仪 式的功能。
傩戏
主客关系
旅游者
互 动 旅游地居民 关 社会团体 系 开发者
经济互动
交换、依赖和 合作
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 旅游者与旅游开发者 旅游者与社会团体 旅游地居民与旅游开发者 旅游地居民与社会团体 旅游开发者与社会团体
9 德国杜能: “农业生产圈层模型” 9 德国韦伯:“韦伯工业区位论”
近代区位理论
市场均衡研究
9 时 间: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9 研究内容: 9 代表理论:
9 德国克里斯泰勒德国:中心地理论 9 德国廖什:市场区位论
成本最小化
市场最大化
现代区位理论
多因素综合研究
9 时 间: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9 研究内容: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内涵
1)消费者行为理论也叫做效用理论,它研究消费者如 何在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分配他们的收入,以达到 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2)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内容:空间行为模式、消费行 为模式和消费心理模式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2、在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1)旅游产品及线路的设计 2)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简单技术和工 具
农业为主
简单天然动力
缓慢退化
国家范围或洲 际范围
复杂技术与体 系
工也与服务业 为主
非生物能源
短期污染与长 期生态应力
洲际范围或全 球范围
智力转换与再 循环体系
决策与管理为 主
可替代能源
与环境协同共 进与资源再生
4、可持续理论的指导意义
1)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 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需要。
3、对旅游规划的启发
1)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¾ 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
射
¾ 确定旅游地的等级
憩
¾ 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
辐 城市 区
2)杜能农业布局圈层理论
¾ 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城市中心区、城市近 效区和远效区; ¾ 距离城市较近的游憩带以市场休闲和康体 为主导功能,而较远的发带则以生态旅游和 度假旅游为主要吸引点。
据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理论的内涵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启示
1、理论内涵
1)什么是旅游社会学
研究旅游的动机、角色、制度和人际关 系,以及上述因素对旅游者和被访地的影响。
2)什么是旅游人类学
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 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即研究旅游活动中的人类的科学,研究旅游活 动中的多种人际关系。
3)区位论的发展过程
区位理论的萌芽期 古典区位理论时期 近代区位理论时期 现代区位理论时期
萌芽期与古典区位论
影响因素研究
9 时 间: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 9 代表理论: 英国亚当斯密(A.Smith)1776年
“地租和水陆运费对区位的影响”
企业微观研究
9 时 间: 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 9 代表理论:
门槛
¾ 根据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
服务的特性,其可分成若
干档次;
等级
2、空间结构理论
1)空间结构的内涵
是指社会经济主体在 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 的主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 规模和集聚形态。
2) 增长极理论
物 资
增长极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物资、能量、信息、 人才会逐渐聚集到少数条件优越的区域,使之成为区 域经济增长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区域的增长极。
(四)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Butle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Plog模型 双周期模型 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运用
1、Butle旅游地生命周期
1)加拿大学者Butler于1980年提出 Butler旅游地生 命周期理论,该理论为应用最广泛的旅游地生命周 期理论。
2)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
学习目标: 1、区位理论、 空间结构理论 及应用; 2、旅游地生 命周期理论及 应用 3、旅游人类 学、社会学理 论及应用
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 技术方法(自学)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
(一)理论的四大板块
1、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
图6: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图
2、Plog模型
心理细分类型正态分布
近
多
多
中
中
心
间
型
型
中间型
近
自
我
型
自
我
型
图7:Plog模型图
3、双周期模型
短周期 发展
长周期(不规则曲线)
起步 中途衰落
复兴
最终衰落
图8:旅游地生命双周期示意图
时间
4、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
反对旅游开 发的团体( 如环境保护 主义者)异
探查阶段(exploration stage) 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 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 停滞阶段(stagnation stage) 衰落或复苏阶段(decline or rejuvenation stage )
第二次中断
收
尾
4、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启示
旅游规划应 以旅游者为 中心,要遵 循“以人为 本”的规划
理念
协调利益相 关者之间的
关系
社区参与
利益相关者(stockholder) 能够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决 策和行为影响的个人和团 体;
旅游规划中 的利益相关 者有哪些?
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构成
¾ 投资商 ¾ 区域旅游的管理者(审批) ¾ 社区(当地居民) ¾ 旅游者 ¾ 旅游资源
人文理论板块
规划理论 板块
边缘性 学科
经济理论板块
环境理论板块
(二)理论的四大层面
关于旅游规划实践的理论
应用层面
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
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
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
基础层面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竞争力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2)指导意义:
9 科学论证,有效开发; 9 保护环境,权衡效益
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网络虚拟现实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
小结及作业
1、小结
旅游学所具有的边缘学科性质决定了旅游规划是一 个多学科知识交互运用的创新过程,由于规划涉及面 非常广泛,它的理论基础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 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规划的理论基础, 并能对相关理论进行运用。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区位理论 空间结构理论 对旅游规划的启发
1、区位理论
1)区位的概念
自然地理位置(经纬度)、经济地理位置 (与中心城市的远近、市场的相对位置)和交通 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2)什么是区位论
区位论是研究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 和区位的影响的一种学说。
1) 区位理论
议
游客的需要 、期望和价
格敏感度
政府干预和立法机构 影响
旅游地生 命周期
交通供给厂商、 旅行社等影响
旅游替代 品发展
现有目的地 竞争
新目的地 开发
5、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预测客源市 场规模
案例讨论: 用旅游地生命周期
理论来指导国际级旅 游地的开发。
指导旅游产 品的创新开
发
提供旅游规 划调整的依
文化冲突
文化互动、旅游者文化与旅 游地居民文化
文化认识
(客源地文化)(旅游地文化) 文化整合
真实性
¾ 真实性(Authenticity) 最初来自希腊语,意 思为自己做的、最初 的;
¾ 旅游中不同主体对法
初入 旅游目的地
中断期
集中 调研阶段
文化抵触期 文化适应期
2、作业
完成教材P60页案例分析题:鼎湖山旅游地的衰落与 复兴。
习题:鼎湖山旅游地的衰落与复兴
鼎湖山旅游生命周期图
游
客 量
(发展)停滞
衰落期
期
发展期
参与期
复兴期
1970 1977
1986 1991 1995
2001
时间
图9:鼎湖山旅游生命周期图
鼎湖山避免生命周期影响的措施
¾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这些旅游产品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具有轰动效应,二是与市场需求相符合,三是与 原有产品形成互补; ¾重视旅游营销,重塑旅游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