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巷道的锚网索喷注联合支护技术
锚网喷注支护技术在软岩巷道的应用

系地 层 和 三迭 系 飞仙关 组 、 宁 镇组 及 关岭 组 等 地 永 层 为主 , 系地 层 层积 岩 相类 型 为海 陆 交替 相 。煤 煤
层顶 板岩性 为 泥岩或 泥质 粉砂 岩 。煤层 底板 岩性 以 褐 色粘土 岩为 主 。
2 煤层 特 征 . 2
4 锚 网喷注技术在松软破碎厚煤 层巷
第3 卷 第1 期 O 0
21 00 o 月 年1
文章 编 号 :6 2 5 5 ( 00 1 — 0 1 0 17 — 0 0 2 1 )0 0 6 — 4
山 煤 H N IO L 西 炭S A XC A
VOf3 NO . 0 . O 1 Oc .2O1 t O
锚网喷注支护技术在软岩巷道的应用
良好 效 果 。 关 键 词 : 软 破 碎 厚 煤层 巷 道 ; 网喷 注 ; 越 性 ; 松 锚 优 中图 分 类 号 :D 5 T 3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 概 况
汪 家 寨 煤 矿 位 于 六 盘 水 市钟 山 区 汪 家寨 镇 境
内 , 田处 于大 河 向斜 中段 , 斜构 造 。井 田范 围在 井 单 地理 坐标 东经 14 1 ~ 0 。5 , 0 。5 14 2 北纬 2 。3 6 7
郑志伟 , 胡祖林
(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 , 贵州 六盘水 530 ) 5 0 9
摘
要 : 岩 、 软破 碎 厚 煤 层 巷 道 支护 问题 一 直 困扰 煤 矿 的发 展 。汪 家寨煤 矿 对 软 岩 、 软 厚 煤层 巷 道 支护 软 松 松
技术进行 了研 究 , 出锚 网喷注联合 支护技 术最适用于软岩 、 得 松软破碎 煤层 巷道 的支护 , 并成功应 用该技 术 , 取得
B090207-锚注联合支护在朱仙庄煤矿软岩巷道的应用(参考模板)

锚注联合支护在朱仙庄煤矿软岩巷道的应用黄胜甘永胜[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矿筹备处,安徽淮北 23500]摘要分析了巷道的破坏原因,采用架棚+锚、网、喷+锚注联合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变形破坏,取得了良好的围岩控制效果。
关键词锚注联合支护软岩巷道-----------------------------------------------------------------------前言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位于淮北矿区宿东煤田北部。
矿井采用立井两水平分区式开拓,一水平标高-435m,二水平标高-680m。
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突出,涌水量大,地压大,巷道受压变形严重。
特别是二水平延深工程II832一区段,由于采用U型棚支护,巷道来压时,两帮收缩、底臌,巷道变形严重,前掘后修,严重影响了安全和生产。
为此,调整支护形式,采用架棚+锚、网、喷+滞后注浆联合支护技术,很好地控制了围岩。
1 巷道概况及破坏原因II832一区段岩巷距八煤层底板30~40m,埋深-560 m。
区段内地质构造复杂,3~5m 小断层比较发育,顶、底板均为泥岩、砂质泥岩,胶结性差,节理、层理较发育,易风化,遇水膨胀率高,软岩特征明显。
一些主要大断层有一定的摆动和延伸,受大断层及其伴生断层的影响,巷道的施工及维护非常困难。
II832一区段已施工段原采用三节U29拱形支架支护,U型钢连接件为螺杆夹板式,这种支护低阻滑移,难以控制和适应围岩变形。
由于底板松软,支架易插底,巷道底臌速度较快,巷道变形较大。
从巷道的变形特征看,两帮内移较大,底臌量较大,断面收缩较严重,其主要是普通 U型钢支护在支护初期,支护与围岩间存在大量不均匀空隙,造成支架初期不承载,支架的设计承载能力难以发挥。
2 支护形式分析巷道支护形式大体可以分砌碹、架棚、锚喷、锚注等支护形式。
(1)砌碹支护砌碹支护属于一种被动支护,存在支护不及时、空帮、空顶及碹后充填不实等问题,在应力集中区容易造成碹顶变形开裂。
锚网索喷支护技术规范

锚网索喷支护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锚网索喷巷道支护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矿井锚网索喷支护巷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涉及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GB 50511-2010 煤矿井巷施工规范GB 50213-2010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MT 146.1-2002 树脂锚固剂行业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3〕1号3 技术要求3.1材质要求3.1.1锚杆、锚盘、螺母、让压构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各构件强度与设计锚固力要匹配。
不同规格的锚杆进场后,同一规格的锚杆每1500根或不足1500根的抽样检验不少于1次。
3.1.2 锚杆种类。
根据集团公司实际,规定允许使用的锚杆种类包括以下五种:3.1.2.1等强螺纹钢树脂锚杆。
钢材屈服强度要求不低于335MPa,钢材宜选用螺纹钢、碳素结构钢,直径在Φ18mm、Φ20mm、Φ22mm及以上选取。
3.1.2.2高强预应力左旋无纵肋螺纹钢树脂锚杆1)钢材屈服强度要求在335MPa、500MPa和600MPa三种规格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中选取,直径在Φ20mm、Φ22mm、Φ25mm及以上选取。
2)高强锚杆尾部采用滚丝工艺。
锚盘采用厚度不小于8mm的20MnSi钢板制作,其尺寸应不小于120×120mm或Φ120mm。
三点支撑抗压试验强度不低于设计锚固力。
3)高强预应力左旋无纵肋螺纹钢树脂锚杆实验要求:尾部螺纹部位的破断载荷大于杆体的破断载荷,主要表现在抗拉试验中,锚杆破断位置应在杆体部位,尾部螺纹部位破断或尾部螺纹与杆体交接部位破断视为不合格。
除做屈服载荷实验外,应在杆体滚压螺纹部做抗弯试验。
抗弯试验以Φ175mm为弯芯直径,受弯部位为杆体与尾螺纹交接部位,要求90°弯曲时受弯部位不得脆断。
锚网索喷注联合支护在深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

其 困难 。 针 对 该 情 况 , 秋 煤 矿 在 2 千 1区轨 道 下 山扩 修 施 工 中 , 用 “ 网 喷 +锚 索 桁 架 +壁 后 注 浆 ” 结 合 采 锚 相
的联 合 支 护技 术 , 强 了 深部 软 岩 巷 道 的支 护 , 加 较好 地 解 决 了围 岩 松 软 、 变形 巷 道 的 支 护 难 题 , 术 经 济 效 高 技 益 显著 , 保 了工 程 质 量 和 生 产 安 全 。 确 关 键 词 : 网喷 ; 后 注 浆 ; 合 支 护 锚 壁 联 中 图分 类 号 :D 5 T 35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3— 5 6 2 1 )3— 07一 3 10 00 (0 2 O 0 0 o
g ie e r a e ef cs, n u e h ngne rn aiy a ae p o ucin. an d r ma k bl fe t e s r d te e i ei g qu lt nd s f r d t o
K e wor y ds: lig a h tr tn t r e h; r u ig be i d s a ; o bne u po i botn nd s o c eig wih wie m s g o tn h n h f c m i d s p r ng t t
2024年软岩巷道硐室锚注联合加固技术(三篇)

2024年软岩巷道硐室锚注联合加固技术软岩巷道的维护一直是煤矿生产建设中的难题,在软岩内布置巷道和硐室,围岩变形量大,稳定性差,不仅施工困难,而且屡遭破坏,往往需要反复维修,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状况。
对于软岩巷道的支护,国内外尚无任何可“包治百病”的万能支护方法,只能“对症下药”;采用的支护措施,只有满足其变形力学机制的要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被动性支护方式中,刚性支架、碹体等支护体,由于让压性能极低,根本不能适应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规律的要求;而以U型钢为代表的各种可缩性金属支架,虽有一定的让压能力,也因难以满足软岩巷道围岩巨大变形量的要求,无法获得满意的支护效果。
作为主动性支护方式的传统锚喷支护技术,也已不适应高应力、大变形的软岩巷道(硐室)的控制。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锚注联合加固支护技术是一种将现代注浆加固技术、柔性锚索加固技术与传统锚喷支护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加固支护技术。
是一种较理想的把碎岩由载荷变为承载体,有效改善软弱围岩性能的技术措施。
它综合了锚杆加固技术和注浆加固技术的所有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成为解决高应力工程软岩安全维护的有效手段,其显著优点如下:(1)与传统锚喷支护技术中喷混凝土层的作用原理相比,浆液的注入能够明显改善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浆液充填到岩石块间的孔隙之中,使破碎岩石块重新胶结成一体,从而提高了岩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2)在锚注联合加固支护体系中,由于浆液能够与岩体及锚杆全面接触,将杆体内、杆体与钻孔间隙、周围岩体的缝隙全部充填满,从而形成“网络”效应,如同自然界中树木的主根与须根的共同固结作用一样,使锚杆受力传递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得以充分保障,全面调动了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同时使锚杆、锚索自身的加固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3)注浆后杆体与地下水、空气间的联系全部中断,彻底阻止了锈蚀反应,从而保证了锚杆的长期锚固能力,保证了支护体系的长期稳定性。
锚网索喷与注浆联合支护技术在深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

1前言 随着 开采深 度 的不断增 加 , 矿 山压力 逐渐增大 , 受 力环境变 得更加复 杂 , 由 于软岩巷 道不 能为锚 杆提供 可靠 的着 力基 础 , 锚 杆支护 主要使 用在 围岩稳定 程 度 较高 的巷 道 , 在软 岩巷 道 、 深井 巷道 等复杂 困难 条件 下锚 索喷支 护 的锚 固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锚岩体的力学性能 , 软岩巷道的可锚性差是造成锚杆锚 固力低 和失 效 的重要 原 因 , 在 软岩 中施工 大 断面巷 道 , 传统 的支护 理论 和支 护 方 式不 能满 足要 求 , 另一 方面 随着 科学 的进步 和现 代工业 的发 展 , 出现 新的 支 护 理念和 新的支 护材 料 , 兴山煤矿 一开拓 区l 1 5 队在施 工的三 水平南 一石 门2 9 — 3 0 层下 段 收尾材料 道 , 采用 锚网喷 与注浆联 合支 护技术 , 实 现 了“ 锚注 一体化 ” , 确 保 了支 护强度 及 施工安 全 , 满 足 了生产 的 需要 。
固{
3 ) 注浆 孔深 度 。 由于注浆 对裂 隙宽 度有 一 定的要 求 , 而 围岩裂 隙宽 度 由外 往里逐 渐变小 , 一般 地注 浆孔深度 应小于 裂隙 发育围岩 深度 , 因此 , 根据裂 隙发 育的 经验 公式 计算 出注 浆 孔深度 4 m, 4 ) 注浆 孔布 置 : 已巷道 轮廓 线布 置 , 排距1 . 0 m, 间距 1 . 0 r n 。 5 ) 注 浆压力 。 注浆 终压控 制在l ~3 Mp a 之间。 注满 后 , 浆液停 止不动 , , 保持 终压 不变 , 维持l ~3 ai r n , 以保证 注 浆充填 程 度和 密实 性 ; 6 ) 注 意事 项 : ①要 提高 巷道 成形质 量 , 首先 最大 限度地 减轻爆 破时 围岩 的松动破 坏 , 减 少支护 工作难 度。 作 业规程 中要求 周边眼距2 5 0 【 r 皿, 要求缩 短 围岩 暴露 时间 , 掌
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

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王锁【摘要】Anchor is a common rock mass, internal sup-port form, easy and common support, learn from each other, playing to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joint support forms. The bolt grouting support is a good form of anchor injection and grouting joint. At present, the an-chor support has been widely used, especially in soft rocks and other unstable rock strata,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bolt grouting, we can better anchor the bolt in practic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bolt grouting support is found by the case of the anchor grouting support in the unstable rock tunnel.%锚杆是一种常见岩体内部支护形式,容易与普通支护联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点。
因此,出现了许多联合支护形式,锚注支护就是锚喷和注浆联合的一种较好的支护形式。
目前,锚注支护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软岩以及其他不稳定岩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锚注支护的作用机理,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锚注支护。
深部软岩巷道锚喷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应用实践

深部软岩巷道锚喷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应用实践摘要: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软岩巷道支护的问题日趋严重。
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并利用软岩巷道锚喷网耦合支护技术对初始设计进行修改,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变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软岩巷道;锚喷网索;耦合支护锚杆支护技术已在软岩巷道支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许多软岩巷道的锚杆支护设计都是凭借经验或工程类比法来完成的,一味地强调支护体的强度、刚度,忽略了软岩本身具有较大塑性变形的特点,从而盲目施工,造成巷道支护效果不理想,甚至由于巷道局部出现的塑性大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致使巷道由局部破坏发展成整个巷道失稳。
锚喷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充分地注意到了软岩巷道围岩本身具有的剧大变形能,并通过支护体与围岩相互作用,实现支护一体化、荷载均匀化,及时限制围岩由于塑性大变形产生不协调部位,实现巷道的稳定。
1地质概况与巷道初始设计1.1地质概况徐州矿务集团义安煤矿东三七煤运输下山巷道埋深850m,按-17o坡度以220o方位穿层施工,由于巷道埋深大,已超过软化临界深度,巷道围岩呈现出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现象;加之受断层构造带的影响,巷道围岩十分破碎,其岩性为灰色泥岩,巷道开挖后泥岩吸附工程用水及空气中的水分,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1.2 巷道初始设计巷道初始设计采用工程类比法,支护方式为直墙半圆拱形锚喷网索支护方式,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①巷道支护规格(宽×高)为:3.4m×2.8m,全断面每排共布置11根锚杆,锚杆选用直径20mm,长2000m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间排距为700mm×800mm,每根锚杆使用2卷Z2335型树脂锚固剂进行端头锚固,设计锚固力不低80KN,铁托盘规格为:120mm×120mm×10mm。
②钢筋梯规格:净长3.0m,由直径12mm的圆钢加工而成;金属网采用电焊平网,规格:网片尺寸2.4×1.0m2,网孔尺寸50×50mm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岩巷道的锚网索喷注联合支护技术
关键词:软岩巷道二次支护锚喷支护
1 概述
对软岩巷硐进行维护在煤矿生产建设中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困扰着煤矿的生产。
在软岩巷道施工中,由于围岩变形量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稳定性,同时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并且巷道屡遭破坏,导致维修的次数大大增加,并且需要对其进行多重维护,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运行。
由于煤矿的实际生产条件存在差异,使得国内外无法形成统一的支护方法。
为了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只有对其力学原理进行具体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支护措施。
我矿井为垂深210m的斜井,泥岩及砂质泥岩共同构成斜井所处的岩层结构,对于该岩层机构来说,其泥岩的特点是:裂隙多,层理复杂,易风化,低强度,并且遇风风化、遇水膨胀,泥化现象比较严重。
在对井巷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巷道进行维护难度较大,尤其是部分巷道已经发生严重的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多次修复,但是仍难以确保其稳定。
2 巷硐变形原因
导致巷道发生严重变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首先,巷道断面较大,层理较多,并且应力分布不均;其次,构成巷硐围岩的泥岩和砂质泥,岩层强度低,完整性差。
另外,掘进后处于稳定期的巷硐,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持续蠕变;巷硐两帮的较大变形及底板鼓起直接
影响巷硐围岩的整体稳定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难以对巷硐进行围护。
3 巷硐治理支护技术
3.1 巷硐治理的控制原则
①预留断面,二次支护,对围岩、帮角等进行固结和加固。
②在掘进巷硐过程中,产生集中应力,围岩强烈变形,通过“锚、喷、网”支护体系对围岩变形进行控制,需要进行复喷处理。
③对围岩进行预应力锚索支护和注浆加固,避免巷硐掘出后稳定期间出现较大的、长时间的蠕变。
④对帮、底进行加固处理,是确保巷道两帮整体稳定性的重点,受巷道帮、底变形的影响和制约,通过用倾斜锚杆和倾斜锚索对巷道底角进行加固,同时对两帮、底角和底板通过高效速凝材料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3.2 施工设计
通常情况下,将材料斜井巷道的断面设计成半圆拱形,同时按照宽度4000mm,墙高1500mm,中高3500 mm的标准设计掘进巷道。
锚杆规格为φ28×2600mm,并且具有强度高,可延伸的特点,按照排距800×800 mm设置锚杆的间距。
如图1所示,按照设计要求,将下底角的两根锚杆与底板之间的夹角设置成40°。
利用2卷
z2335的中速药卷进行锚固处理,同时使用普通的钢筋网。
喷层厚度控制在50mm,在一定程度上将钢筋网覆盖。
锚索布置如图2所示,长6.5m,孔深6m,排距2.4m。
通过 4卷z2350的药卷进行锚固,锚索托板采用250×250×20mm钢板进行制作。
通常情况下,将4
个锚索孔作为注浆孔,注浆孔深2m,排距为1.4m。
■
图1 材料斜井断面锚杆布置图图2 材料斜井断面锚索布置图3.3 施工工序及要求
3.3.1 锚杆施工工序
通常情况下,①巷道掘出;②钢筋网铺设,每个断面使用4条?覬14mm的钢筋梯子梁进行相应的处理;③架设临时支护,顶部锚杆施工;④帮部锚杆施工后进行喷浆操作。
按照上述四个步骤对锚杆进行施工。
3.3.2 锚索施工的要求
①在误差方面,钻孔深度控制在±20mm,外露长度控制在100±300mm;②预紧力控制在100kn。
3.3.3 围岩注浆施工
在对围岩注浆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按照喷浆封闭岩面、打眼封孔、拌料注浆、清洗管路、施工组织、注浆监测及质量检查的顺序进行。
4 效果分析
在对现场仪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按照“十”字布点法,对施工后巷道的顶板、底和两帮进行布置测点,观测支护段150m范围内的巷道,得到变形曲线如图4-1、4-2所示。
通过对图进行分析可知,巷道剧烈变形主要发生在前30d内,此期间的变形量占总变形量中的50%左右,当巷道持续变形80d后,巷道进入稳定期,此时巷道两帮变形速度基本在1mm/d以内。
通过对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软岩巷道条件下,通过将“锚、喷、网”与锚索注浆进行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软岩巷硐围岩的变形进行控制,巷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5 结论
①利用“锚、喷、网”、锚索对巷道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巷道进行及时封闭处理,软岩风化现象可以有效避免。
通过注浆填充的方式对围岩裂隙进行处理,提高了软弱围岩的承载能力,与“锚、喷、网”一起组成喷网组合拱,同时与锚索组成喷锚注索加固圈,支护阻力和刚度有了较大的提升,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明显降低,提高了巷道的稳定性。
②为了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利用“锚、喷、网”和锚索注浆的方式进行处理,巷道变形在2个月内趋于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③对巷道进行“二次支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支护强度和岩体强度,同时对破碎岩体起到固结的作用,岩体整体强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张保.综采大断面沿空拆除硐室支护技术设计及应用[j].
价值工程,2011(13).
[2]吴润玺.特殊岩性边坡锚喷支护质量控制要点[j].中小企业
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2).
[3]杨荣钦.谈深基坑施工应用边坡锚索支护技术——龙岩市第
二医院分院医疗区地下室工程为例[j].知识经济,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