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_中文版)

5复习题1.虽然每条链路都能保证数据包在端到端的传输中不发生差错,但它不能保证IP数据包是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IP数据包可以使用不同的路由通过网络,到达接收端的顺序会不一致,因此,TCP需要用来使字节流按正确的序号到达接收端。
2.链路层能够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有:成帧,链路接入,可靠传送,流量控制,纠错,检错,全双工传输等。
其中,在IP中有的服务是:成帧,检错。
在TCP有的服务是:成帧,可靠传送,流量控制,检错以及全双工传输。
3.会出现冲突。
因为当一个节点在传输数据的同时,又开始接受数据,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冲突。
4.时隙ALOHA:1,2和4(时隙ALOHA只是部分分散,因为它要求所有节点的时钟同步)。
令牌传输:1,2,3和4.5.略6.当一个节点传送一个帧时,该节点只有在此帧在整个环网中传播一遍后才释放令牌,这样,如果L/R比传播延时小,令牌环协议的效率将是很低的。
7.248个MAC addresses; 232个IPv4 addresses; 2128个IPv6 addresses8.c的适配器会处理这些帧,但是不会将这些帧中的IP数据包传递给c。
如果A使用的是广播地址,则c不仅会处理而且会传递这些数据包。
9.ARP查询要在广播帧中发送是因为查询主机不知道哪个适配器的地址对应于要查询的IP地址。
而ARP响应时,由于发送节点知道要给哪个适配器发送响应,所以该响应在包含具体目的MAC地址的帧中发送,而不必发送广播帧。
10.不可能。
每个ARP模块管理该局域网内的适配器,并且每个适配器(MAC)拥有唯一的LAN地址。
11.这三种以太网技术具有相同的帧结构。
12.每个比特发生一次跳变,由于是全1码,因此每两个比特之间也会发生跳变。
2*10M次,即每秒2千万次跳变。
13.第5次冲突后,适配器从{0,1,2…,31}中选择K,故K为4的概率为1/32,它对应于204.8ms的时延。
第五章习题:1.最右面的一列和最下面的一行是校验比特。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7版——习题解答

计算机⽹络⾃顶向下⽅法,第7版——习题解答⽬录前⾔本⽂包含了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7th Edition中部分回顾性习题的问题与解答,主要参考了英⽂第7版和中⽂第7版的正⽂内容,欢迎各位的交流与指正!CHAPTER 1SECTION 1.1R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end system?在计算机⽹络中,⼆者的含义是相同的。
端系统列举:⼿机、平板电脑、环境传感器等⽹络服务器是端系统R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How does Wikipedia describe diplomatic protocol?There are two meanings of the word "protocol". In the legal sense, it is defined as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that supplements or amends a treaty. In the diplomatic sense, the term refers to the set of rules, procedures, conventions and ceremonies that relate to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In general, protocol represents the recognized and generally accepted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courtesy.“协议”⼀词有两种含义。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第一章课后习题与问题答案

《计算机⽹络·⾃顶向下⽅法》第七版第⼀章课后习题与问题答案⾮官⽅答案,本⼈已尽最⼤努⼒,使结果正确,如有错误,请⼤佬指出正⽂:1.1节R1在计算机⽹络中,主机就是端系统举例:PC,⼿机,服务器,⽹络电视WEB服务器是⼀种端系统R2A protocol is a rule which describes how an activity should be performe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diplomacy. In diplomatic services and governmental fields of endeavor protocols are often unwritten guidelines. Protocols specify the proper and generally accepted behavior in matters of state and diplomacy, such as showing appropriate respect to a head of state, ranking diplomat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of their accreditation at court, and so on. One definition is:Protocol is commonly described as a set of international courtesy rules. These well-established and time-honored rules have made it easier for nations and people to live and work together. Part of protocol has always been the acknowledgment of the hierarchical standing of all present. Protocol rules a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ivility.⼤体意思就是说,外交协议是指在外交事务中,⼀种⾮书⾯形式的,被各国认为是适当的并普遍接受的⼀种国际礼节规则,有助于各国⼈民和谐共处R3如果两个端系统发送和接受信号的标准不同,双⽅可能并不能正常通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设计第三版 部分习题答案

P648(a) 由于每个用户需要十分之一的带宽,因此可以支持10个用户。
(b) p=0.11314a)“带宽时延”积=(1e7/2.5e8)*1e6=40,000bitb)40000bitc)一条链路的带宽时延积就是这条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的最大值。
d)1e7/4e4=250m,比一个足球场的长度还长。
e)s/R18a)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3600km,因此该链路的传播时延=3600e3/2.4e8=150msb)150e-3×10e6=1,500,000c)60×10e6=6e8bit20a)将报文从源主机发送到第一个分组交换机的时间=7.5e6/1.5e6=5s。
由于使用存储转发机制,报文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总时间=5×3(跳)=15s。
b)将第一个分组从源主机发送到第一个分组交换机的时间=1.5e3/1.5e6=1ms.第一个分组交换机完成接收第二个分组所需的时间=第二个分组交换机完成接收第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2×1ms=2ms。
c)目标主机收到第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1ms×3(跳)=3ms,此后每1ms接收一个分组,因此完成接收5000个分组所需的时间=3+4999×1=5002ms=5.002s。
可以看出采用分组传输所用的时间要少的多(几乎少1/3)。
d)缺点:(1)分组在目标侧必须按顺序排放;(2)报文分组产生了很多分组,由于不论包的大小如何,包头大小都是不变的,报文分组中包头子节的销耗会高于其它方式。
P17012在非流水线的HTTP持久连接中,客户机只能在接收到服务器发来的前一个响应后才能发出新的请求。
在流水线的HTTP持久连接中,浏览器只要有需要就会发出请求,不需要等待服务器的响应信息。
HTTP/1.1的默认模式使用了流水线方式的持久连接P1726The total amount of time to get the IP address is RTT1 + RTT 2+ Λ + RTT n .Once the IP address is known,RTT0elapses to set up the TCP connection and another RTT0elapses to request and receive the small object. The total response time is 2RTT0 + RTT 1+ RTT2+ Λ + RTT n7a)RTT 1+ Λ + RTT n+2RTT0+3×2RTT0=8RTT0+RTT 1+ Λ + RTT nb) RTT 1+ Λ + RTT n+2RTT0+2RTT0=4RTT0+RTT 1+ Λ + RTT nc) RTT 1+ Λ + RTT n+2RTT0+RTT0=3RTT0+RTT 1+ Λ + RTT nP2876P139 rdt3.0协议的发送方与rdt2.2协议的发送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引入了超时机制.我们已经看到超时机制地引入增加了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数据流中出现重复分组地可能性.然而,rdt2.2协议地接收方已经能够处理重复分组.(在rdt2.2中当接收方发送地ACK丢失时,发送方就会重传旧的数据.这时接收方就会接收到重复的分组.) 因此rdt3.0中的接收方同rdt2.2中的接收方相同.14在我们的解决方案中,发送方在接收到一对报文的ACK(seqnum和seqnum+1)后才开始发送下一对报文.数据分组携带有两bit的序列码.也就是说,游泳的序列号是0,1,2,3.ACK信息携带已经确认的数据分组的序列号.接收方和发送方的FSM由下图所示.注意发送状态记录:(1)当前对没有收到ACKs;(2)只收到seqnum的ACK或只收到seqnum+1的ACK.在本图中,我们假设seqnum由0起始,发送方已经发送第一对数据.20有232 = 4,294,967,296个可能的序列号.a) 序列号不会因报文数增加而有增量,而是随发送数据比特数量的增加而有增量.所以MSS(最大报文长度)的大小与问题无关.能够从A发送到B的文件的最大尺寸能被232≈ 4.19 Gbytes所描述.b) 报文数是: [232/1460]=2,941,758.每个报文增加66bytes的首部,所以总共增加了2,941,758×66=194,156,028 bytes的首部.要传输的总比特数为232 +194,156,028 = 3,591×107 bits因此使用10Mbps链路需要10×106=3,591秒=59分钟来传输文件.27P178 收到3个冗余ACK后,TCP将拥塞窗口减小一般,然后线性地增长。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答案及解析

7第一章R11 L/R1 + L/R2R13a. 两个用户b. 每个用户需要1Mbps进行传输,若两个或更少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则带宽需求量最大为2Mbps,由于链路总带宽为2Mbps,所以无排队时延;若三个或更多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带宽需求超过3Mbps,多于链路总带宽,因此会出现排队时延。
c. 0.27d. 0.008;0.008R19a. 500kbpsb. 64sc. 100kbps;320sR23应用层:网络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传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网络层:将网络层分组(数据报)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链路层:将分组从一个结点移动到路径上的下一个结点;物理层:将帧(链路层分组)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结点移动到下一个结点。
R25路由器: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链路层交换机:链路层,物理层主机:所有五层P3a. 电路交换网。
因为应用包含可预测的稳定带宽需求的长运行时间,由于传输率已知且非猝发,可在无明显浪费的情况下为每个应用周期预留带宽。
且建立与中断连接的总开销可被均摊在应用长时间的运行时间中。
b. 在最坏的情况下,所有应用同时经一条或多条链路传输。
然而由于每条链路都有足够带宽提供给所有应用,不会出现拥塞情况,因此不需要拥塞控制。
第二章R5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与目的进程套接字的端口号R12当用户首次访问网站时,服务器创建一唯一标识码,在其后端服务器中创建一入口,将该唯一标识码作为Cookie 码返回,该cookie 码储存在用户主机中,由浏览器管理。
在后来每次的访问与购买中,浏览器将cookie 码发送给网站,因此当该用户(准确地说,该浏览器)访问该网站时,网站会立即获知。
R15FTP 使用两平行TCP 连接,一条连接发送控制信息(例如文件传输请求),另一条连接用作实际传输文件。
由于控制信息不会通过与文件传输相同的连接发送,因此FTP 在“带外”发送控制信息。
R19是的,一个机构的邮件服务器和Web 服务器可以有完全相同的主机名别名。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4-6)

课后习题答案(4-6单元):Chapter 4 Review Questionsreview questions:1,2,3,4,8,10,15,16,18,20,23,27,33,34,361.网络层的分组名称是数据报.路由器是根据包的IP地址转发包;而链路层是根据包的MAC地址来转发包.2.数据报网络中网络层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是:转发,选路.虚电路网络层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转发,选路,和呼叫建立.3.转发是当一个分组到达路由器的一条输入链路时,该路由器将该分组移动到适当的输出链路.选路是当分组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时,网络层必须决定这些分组所采用的路由或路径.4.是,都使用转发表,要描述转发表,请参考4.2节.在虚电路网络中,该网络的路由器必须为进行中的连接维持连接状态信息。
每当跨越一台路由器则创建一个新连接,一个新的连接项必须加到该路由器转发表中;每当释放一个连接,必须从该表中删除该项。
注意到即使没有VC号转换,仍有必要维持连接状态信息,该信息将VC号与输出接口号联系起来。
每当一个端系统要发送分组时,它就为该分组加上目的地端系统的地址,然后将该分组推进网络中。
完成这些无需建立任何虚电路。
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路由器不维护任何有关虚电路的状态信息。
每个路由器有一个将目的地址影射到链路接口的转发表;当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该路由器使用该分组的目的地址在该转发表中查找适当的输出链路接口。
然后路由其将该分组项该输出链路接口转发。
虽然在数据报网络中不维持连接状态信息,它们无论如何在其转发表中维持了转发状态信息。
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转发表是由选录算法修改的,通常每1到5分钟左右更新转发表。
在虚电路网络中,无论何时通过路由器拆除一条现有的连接,路由器中的转发表就更新。
8.(1)经内存交换:在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交换是在CPU控制下完成的.输入与输出端口的作用就像在传统操作系统中的I/O设备一样.一个分组到达一个输入端口,该端口会先通过中断方式向选路处理器发出信号.于是,该分组就被拷贝到处理器内存中.选路处理器从分组首部中取出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找出适当的输出端口,并将该分组拷贝到输出端口的缓存中.(2)经一根总线交换:输入端口经一根总线将分组直接传送到输出端口,不需要选路处理器的干预.由于总线是共享的,故一次只能有一个分组通过总线传送.(3)经一个互联网络交换:使用一个纵横的网络,是一个由2n条总线组成的互联网络,它将n个输出端口和n个输入端口连接,一个到达某个端口的分组沿着连到输出端口的水平总线穿行,直至该水平总线与连到所希望的输出端口的垂直总线之交点.10.因为输出线速率慢而导致输出端队列长度加大,最终将耗尽输出端口的存储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分组就被丢弃了。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习题答案(中文版)第一章从电路到分组交换网习题11.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传输的方式不同。
电路交换是建立一条专用的、固定的通信路径,该路径在通信会话期间始终保持不变。
而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分组),然后通过共享网络进行传输。
分组交换中,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并且可以与其他数据包并行传输。
习题21.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虚拟连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通过虚拟连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可以通过创建逻辑上的连接来确保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习题31.端系统用于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网络接口称为网络接入点(Network Access Point,NAP)。
网络接入点是一个物理设备,允许端系统将数据发送到互联网或从互联网接收数据。
2.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是为端系统提供与互联网连接的服务的公司或组织。
ISP通过网络接入点提供访问互联网的能力,并提供其他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
第二章应用层习题41.应用层协议是在应用层进行通信的一组规则和约定。
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网络上进行通信,包括数据格式、数据传输方式等。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SMTP等。
习题51.使用HTTP协议对特定URL的访问过程如下: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包含URL的HTTP请求。
2.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URL找到对应的网页文件。
3.服务器将网页文件作为HTTP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4.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将网页文件显示在用户的浏览器上。
习题61.DNS(Domain Name System)在应用层提供了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服务。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键入一个域名时,浏览器会向DNS服务器发送一个DNS请求,以获取对应的IP地址。
DNS服务器返回对应的IP地址给浏览器,浏览器根据IP地址访问对应的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1-3)

课后习题答案:::没有不同,在本文书中,“主机”和“终端系统”可以互换使用。
终端系统包括,工作站,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连接的,等。
通过电话线拨号调制解调器:住宅通过电话线的:住宅或小型办公室光纤电缆:住宅交换以太网:公司无线:移动电话蜂窝移动接入(例如):移动电话电路交换网络可以为一个通话保证特定数量的端到端带宽。
大多数现在分组交换网络(包括)可以提供所有端到端带宽保证。
在时间发送主机开始传输。
在 时,发送主机完成传输并且整个分组到达路由器(没有传播延迟)。
因为路由器在时间拥有整个分组,所以它在时间开始向接收主机传输此分组。
在时间 ,路由器完成传输并且接收主机接收整个分组(也没有传播延迟)。
因此端到端延迟是 。
) 可以支持两个用户因为每个用户需要一半的链路带宽。
) 因为在传输过程中每个用户需要,如果两个或更上用户同时传输,那么最大需要。
因为共享的链路的可用带宽是,所以在链接之前没有排队延迟。
然而,如果三个用户同时传输,那么需要的带宽将是,它大于共享链路的可用带宽,在这种情况下在链接前存在排队延迟。
) 给定用户传输的概率是。
) 所有三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是()333133--⎪⎪⎭⎫ ⎝⎛p p () 。
因为当所有用户都传输时,队列增加,所以在队列增加的分数(它等于所有三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是。
延迟组件是处理延迟,传输延迟,传播延迟和排队延迟。
除了排队延迟是变化的,其它所有延迟都是固定的。
; ; ;))) ;协议栈中的层——从顶到底——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
章节中概述了各自的主要职责。
路由器处理从第层到第层(这不完全准确,因为新型的传感器又是充当防火墙或缓冲组件,并且也处理第层)。
链路层交换机处理第层到第层。
主机处理所有层。
) 病毒需要某些人的互动形式来传播。
典型的例子是电子邮件病毒) 蠕虫不需要用户复制。
在感染的主机中的蠕虫扫描地址和端口号,寻找容易的进程进行感染。
) 特洛伊木马隐藏在某些有用的软件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第一章R11 L/R1 + L/R2R13a. 两个用户b. 每个用户需要1Mbps进行传输,若两个或更少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则带宽需求量最大为2Mbps,由于链路总带宽为2Mbps,所以无排队时延;若三个或更多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带宽需求超过3Mbps,多于链路总带宽,因此会出现排队时延。
c. 0.27d. 0.008;0.008R19a. 500kbpsb. 64sc. 100kbps;320sR23应用层:网络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传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网络层:将网络层分组(数据报)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链路层:将分组从一个结点移动到路径上的下一个结点;物理层:将帧(链路层分组)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结点移动到下一个结点。
R25路由器: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链路层交换机:链路层,物理层主机:所有五层P3a. 电路交换网。
因为应用包含可预测的稳定带宽需求的长运行时间,由于传输率已知且非猝发,可在无明显浪费的情况下为每个应用周期预留带宽。
且建立与中断连接的总开销可被均摊在应用长时间的运行时间中。
b. 在最坏的情况下,所有应用同时经一条或多条链路传输。
然而由于每条链路都有足够带宽提供给所有应用,不会出现拥塞情况,因此不需要拥塞控制。
第二章R5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与目的进程套接字的端口号R12当用户首次访问网站时,服务器创建一唯一标识码,在其后端服务器中创建一入口,将该唯一标识码作为Cookie码返回,该cookie码储存在用户主机中,由浏览器管理。
在后来每次的访问与购买中,浏览器将cookie码发送给网站,因此当该用户(准确地说,该浏览器)访问该网站时,网站会立即获知。
R15FTP使用两平行TCP连接,一条连接发送控制信息(例如文件传输请求),另一条连接用作实际传输文件。
由于控制信息不会通过与文件传输相同的连接发送,因此FTP在“带外”发送控制信息。
R19是的,一个机构的邮件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有完全相同的主机名别名。
MX 记录被用来映射邮件服务器的主机名到它的IP地址。
如果Type=MX,则Value 是别名为Name的邮件服务器的规范主机名。
RR:resource record. 为了获得邮件服务器的规范主机名,DNS客户机应当请求一条MX记录;而为了获得其他服务器的规范主机名,DNS客户机应当请求CNAME记录。
Type=CNAMEP4a. 请求的文件为/cs453/index.html.Host : 区域显示了服务器名称/cs453/index.html显示了文件名称b. 1.1,显示在第一对<cr><lf>之前c. 持续连接,显示在最后一行Connection: keep-alived. 这是个智障问题。
该信息不会被包含在HTTP报文中,因此无法仅通过HTTP报文读出。
需要IP数据报。
e. Mozilla/5.0. 服务器需要浏览器类型信息,以便向不同浏览器发送相同内容的不同版本。
P5a. 状态码为200,短语为OK,表明浏览器已成功找到文档。
在Tuesday, 07 Mar 2008 12:39:45 Greenwich Mean Time (第一个首部行)b. Saturday 10 Dec 2005 18:27:46 GMT (第三个首部行)c. 3874 (Content-Length那行,懒得数了)d. <!doc (两个<cr><lf>后的前五个字)同意(Connection: Keep-Alive field )P22计算客户-服务器的最小传播速率,使用下列公式:D cs = max {NF/u s , F/d min }类似的,计算P2P 的最小传播速率,使用下列公式:)}u , NF/(u , F/d max{F/u D N 1i i s min s P P ∑=+=2F = 15 Gbits = 15 * 1024 Mbitsu s = 30 Mbpsd min = d i = 2 MbpsNote, 300Kbps = 300/1024 Mbps.客户-服务器N10100 1000 300 Kbps 7680 51200 512000u700 Kbps7680512005120002 Mbps768051200512000P2PN101001000u 300 Kbps76802590447559 700 Kbps76801561621525 2 Mbps768076807680第三章R6是的,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将可靠数据传输放到应用层协议中完成。
但是这需要相当大的工作量和进行调试。
R8对每个持续的连接来说,Web服务器将创建一个独特的“连接套接字”,每个连接套接字由四元组辨识(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
当主机C收到IP数据报时,它将在数据报/负荷中检测这四元组,以决定哪个套接字应通过TCP段的负荷。
因此,A和B的请求通过不同套接字,两个套接字的标识都有端口80,然而对源IP地址来说这些套接字的标识具有不同的值。
与UDP不同,当传输层向应用层传递一个TCP段负荷时,不会详细说明源IP地址,因为其已被套接字标识隐性地说明。
R12a. 分组丢失将会造成超时,之后所有五个分组将会重传b. 一个ACK的丢失不会引发重传,因为回退N步机制使用累加确认方法c. 发送方将不能发送第六个分组,因为发送窗口大小固定为5R13a. 当分组丢失后,接收到的四个分组会被接收方缓存。
在超时后,发送方重发丢失的分组,接收方将缓存的分组以正确的顺序交付给应用b. 接收方发送丢失ACK的一个副本c. 发送方将不能发送第六个分组,因为发送窗口大小固定为5当一个分组丢失后,回退N步机制重传所有分组,选择重传机制仅重传丢失分组。
在ACK丢失的情况下,选择重传机制发送丢失ACK的副本,而回退N 步机制使用累加确认方法,因此ACK的副本是不必要的。
R15a. 20字节b. 确认号为90R17R/2P27a. 序号为207,源端口号为302,目的端口号为80b. 确认号为207,源端口号为80,目的端口号为302c. 确认号为127,表示其仍在等待字节127及其之前的内容d.Host A Host B 超时P40 a. [1,6] 与 [23,26]b. [6,16] 与 [17,22]c. 三个冗余ACK 。
若出现超时,拥塞窗口大小会降为1d. 超时,因为拥塞窗口大小降为1e. 32,因为到达该窗口大小时,慢启动停止,拥塞控制启动f. 当分组丢失被检测到时,ssthresh 被设置为拥塞窗口大小的一半。
当丢失在16轮回中被检测到时,拥塞窗口大小为42,因此ssthresh 为21g. 当丢失在22轮回中被检测到时,拥塞窗口大小为29,因此ssthresh 为14(14.5向下取整)Ack = 247 Seq = 127, 80 bytesh. 分组1在1轮回中发送,分组2-3在2轮回中发送,4-7在3轮回中发送,8-15在4轮回中发送,16-31在5轮回中发送,32-63在6轮回中发送,64-96在7轮回中发送。
因此分组70在7轮回中发送i. 当分组丢失被检测到时,ssthresh应被设置为拥塞窗口大小(8)的一半,且拥塞窗口大小应被设置为新ssthresh大小+3MSS,因此新的ssthresh和窗口大小为4和7j. 21,1k. 17轮回,1个分组;18轮回,2个分组;19轮回,4个分组;20轮回,8个分组;21轮回,16个分组;22轮回,21个分组。
总共52个分组。
P42如果TCP是停等协议,那么将超时间隔加倍作为拥塞控制机制已经足够。
然而,TCP使用流水线(因此不是停等协议),这允许发送方有数倍的未被确认的报文段。
当端到端路径高度拥塞时,将超时间隔加倍不会阻止TCP发送方在第一次发送时发送大量报文段。
因此就需要一种拥塞控制机制,当出现网络拥塞的迹象时,阻止“接收来自上层应用的数据”。
第四章R3转发是当一个分组到达路由器的一条输入链路时,该路由器将该分组移动到适当的输出链路。
路由选择是当分组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时,网络层必须决定这些分组所采用的路由或路径。
R8经内存交换:在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交换是在CPU控制下完成的。
输入与输出端口的作用就像在传统操作系统中的I/O设备一样,一个分组到达一个输入端口,该端口会先通过中断方式向选路处理器发出信号。
于是,该分组就被拷贝到处理器内存中。
选路处理器从分组首部中取出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找出适当的输出端口,并将该分组拷贝到输出端口的缓存中。
经总线交换:输入端口经一根总线将分组直接传送到输出端口,不需要选路处理器的干预。
由于总线是共享的,故一次只能有一个分组通过总线传送。
经互联网络交换:使用一个纵横的网络,是一个由2n条总线组成的互联网络,它将n个输出端口和n个输入端口连接,一个到达某个端口的分组沿着连到输出端口的水平总线穿行,直至该水平总线与连到所希望的输出端口的垂直总线之交点。
只要所有分组将被转发到不同输出端,任何互联网络都可并行发送多个分组R1311011111 00000001 00000011 00011011R15通过8个接口,检索3次转发表R21链路状态选路算法:是用完整的、全局性的网络信息来计算从源到目的地直接的最低费用路径。
距离向量选路算法:以迭代的、分布式的方式计算出最低费用路径,每个节点只能算出到达它要发给分组报文的相邻节点的最低费用路径,然后通过迭代计算出到达目的节点的最低费用路径。
R25使用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时,一个路由器周期性向自治系统内所有的其它路由器广播选路信息,而不仅仅是向其相邻路由器广播。
这个由路由器发出的路由信息中,该路由器到每个邻近路由器的距离信息都显示为一个相应的条目。
使用RIP(选路信息协议)时,一个路由器只向邻近的路由器发送通告,通告中包括该路由器到AS内所有目的子网全部网络的信息(经过哪个路由器,需要多少跳到达目的子网)。
P10a. 前缀 链路接口11100000 00 0 11100000 01000000111100002 11100001 13其他情况3b. 第一个地址前缀为第五入口:链路接口3; 第二个地址前缀为第三入口:链路接口2; 第三个地址前缀为第四入口:链路接口3.P16IP 地址范围为 128.119.40.128 到 128.119.40.191四个子网: 128.119.40.64/28, 128.119.40.80/28, 128.119.40.96/28,128.119.40.112/28P19每个分片的最大大小为680字节(IP 首部占20字节),因此分片数量为4680202400=⎥⎥⎤⎢⎢⎡-=每个分片的标识号都为422,除最后一个分片外,每个分片大小为700字节(包括IP 首部),最后一个分片大小为360字节(包括IP 首部),四个分片的偏移量分别为0、85、170、255,前三分片的flag=1,最后分片的flag=0 P20MP3文件大小为5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