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合集下载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教案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教案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教案.doc第一章:引言1.1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1.3 教学内容介绍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定义和意义分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原因和后果第二章:道德观念的培养2.1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道德观念的含义,掌握培养道德观念的方法。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观念的培养。

2.3 教学内容介绍道德观念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培养道德观念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如何将道德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三章:自律意识的培养3.1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律意识的含义,掌握培养自律意识的方法。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律意识的培养。

3.3 教学内容介绍自律意识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培养自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如何将自律意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四章:案例分析4.1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4.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4.3 教学内容分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案例探讨如何处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情况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律意识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前述内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和展望。

5.3 教学内容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展望未来的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家庭教育的角色6.1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在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6.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7条这样规定道:诚实,不说谎话,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要送还给失主或交公。

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这是做文明人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教室里空无一人,你看见别人桌上的那支心爱已久的钢笔时,你会把它放进自己的书包吗?看到别人抽屉里有你特别喜欢的玩具时,你会取出来玩吗?当你看到一个钱包放在桌上,而周围又没有他人时,你会把它装入口袋吗?当你借了别人的东西非常喜欢时,你会迟迟不还吗?当你正犹豫不决时,你可曾问过自己:这样做算什么行为呢?此刻警钟不得不为你敲响,这可是小偷小摸行为啊!也许你不以为然,也许你觉得这样做并不算什么,可你了解这种行为的危害吗?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中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绝大多数的青少年犯罪都是由小偷小摸行为发展而成的。

”古语说得好:“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许多犯罪都是从犯小毛病开始的,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小错其实很容易改掉,而大错不但造成严重后果,而且难以改正。

如果一个人现在有小偷小摸的行为,而不及时改正,不防患于未然,那么小错不改的你会越陷越深,最终必将跌入犯罪的深渊。

同学们,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这群生机勃勃、充满理想的小学生所要的、所希望看到的吗?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无论别人的东西多么好看、多么好玩、你多么的需要,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千万别伸手,因为:那是别人的!无论你是否有过随意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让我们一起记住:损坏公物须赔偿,借了东西定归还,拾到东西要交公,别人的东西决不拿。

让我们一起为做个有诚信的文明人而共同努力吧!。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教案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教案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教案.doc第一章:引言1.1 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1.2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1.3 教学时间40分钟1.4 教学准备PPT、案例材料、讨论卡片1.5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概念,解释其背后的道德原理。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与主题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第二章:什么是道德规范2.1 目的使学生了解道德规范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尊重。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2.3 教学时间40分钟2.4 教学准备PPT、案例材料、讨论卡片2.5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道德规范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与主题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第三章: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原因3.1 目的使学生了解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原因,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3.3 教学时间40分钟3.4 教学准备PPT、案例材料、讨论卡片3.5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原因,如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等。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与主题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第四章: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好处4.1 目的使学生了解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处,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不乱动他人物品养成教育

不乱动他人物品养成教育
日子久了,从厨房到鼠洞就印下了一条油迹。
猫发现了鼠洞,就日夜守在鼠洞旁边。做坏事的家伙,胆子 总是越来越大。一天,老鼠想把沾满油的尾巴拖回洞去,让自己 的小老鼠也饱吃一顿。老鼠刚要进洞,猫猛扑上去。老鼠赶快逃 进洞里,但是,那尾巴沾的油太重了,一时缩不进去,猫一爪子 抓住了它的尾巴,连它的尾巴,连它整个身子都给拖了出来。当 它快要被猫咬死的时候,老鼠就咒骂起自己的尾巴来:你,多坏 的尾巴啊没有你,我决整理的常用PPT编辑图标,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别人家做客
不经主人同意,不能随 便打。不能乱动人家的 东西。
客人到你家
不能随便翻动客人带来 的物品。
在学校
不经允许,不能随便 翻阅同学的书信。不 能把同学的玩具拿回 家。
贪小便宜的后果
老鼠偷油
厨房里有一个长颈瓶,瓶里装满了香油。有一只乖巧的老鼠 把瓶塞咬得粉碎,然后把长长的尾巴伸进瓶里,再把沾满了油的 尾巴拖出来,卷到嘴边,津津有味地吃个饱。多好的尾巴啊有了 你,我才吃上了这样香的油。它夸奖起尾巴来。
猫说:当尾巴对你有利的时候,你就夸奖它;当尾巴对你有 害的时候,你就咒骂它。你根本不想想:偷油是件坏事。你的命 就送在偷油上
后面附件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140 BUSINESS & FINANCE ICONS
生活
图标元素
生活
图标元素
医疗
图标元素

《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主题班会教案五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常会碰到小孩子未经别人允许拿走别人东西的情况,处理这样的事情往往令我们比较头疼,我们既要考虑到教育方法,也要顾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主题班会教案,欢迎查阅!《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主题班会教案1设计背景小班幼儿刚入园,自我意识较强,随意性也很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容易拿别人的东西,还有个别幼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

为此设计本课教育幼儿,想要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并且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借东西。

活动目标1、知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2、学习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看到喜欢的东西,能够使用文明语言向别人借。

活动准备1、玩具“机器猫”一个。

2、故事图片《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幼儿自带一件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一、以玩具“机器猫“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 (出示玩具“机器猫”)师:“它是谁呀?听!它怎么了?”“呜------,机器猫哭了?为什么会哭呢?谁来猜一猜?”幼儿回答:“生病了,迟到了------”师:“也许小朋友们的猜都有可能,那到底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小朋友们知道吗?”“原来呀,机器猫被丁丁偷偷的带回了他的家,到了晚上,机器猫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找妈妈了,想回自己的家,所以它就哭了。

唉!有小朋友也许要问老师,机器猫为什么会被丁丁偷偷的带回家了呢?原来呀------”二、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一边出示教学图片,一边和小朋友讲述故事内容)2、提问:(1)现在小朋友明白了没有,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2)丁丁把机器猫还给毛毛了吗?丁丁是怎么对毛毛说的?(3)如果你是毛毛,你会对丁丁怎么说?3、讨论:小朋友,刚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丁丁是因为太喜欢机器猫了,才会把它带回家,可是他这样做对不对呀?那如果是你的话,你非常喜欢别人的玩具或者东西的话,你会怎么办?幼儿回答:“不能抢,要借------”师:“借的时候怎么说?”“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借玩具。

做文明人——不拿别人的东西-PPT

做文明人——不拿别人的东西-PPT

同学厌恶
6
7
呜呜…. 我错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老 师 、家 长 批 评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全校通报批评, 情节严重者开除学 校学籍。
移送公安机关,公 安机关将依法处理。
10
11
12
13
14
三、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1、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2、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人是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3、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会养成一种不良习惯! 4、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人很可能会变成小偷!
2、确实需要用别人的东西时,要礼貌地 向别人借,经过对方允许后才能借用, 用完以后及时归还。 3、发现有人乱拿别人的东西,要阻止或 要及时向老师报告。
4、不要爱慕虚荣,羡慕别人,财物和金 钱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获得。 21
《乐羊子妻》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个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乐羊子为了让自己的妻子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决定到洛阳城里学点本事多挣点钱。当乐羊子告别妻子背着行囊往洛阳城去的路上行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心想:我有了金子,就不愁吃喝了,还去城里做什么工呀?还是拿着金子回家和妻子一起享受一下好的生活吧!于是他就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不料妻子得知事情经过后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放过原处,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范仲淹历来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他有一个好友临 终时托咐给他一个用火漆封了口、并加盖了印章的口袋, 对他说:“我一生的积蓄都在这里面了,现在,我把它与 年幼的儿子一并交付给您了,由您处置一切吧!”好友去 世后,范仲淹一面精心养育朋友的儿子,一面珍藏着这个 口袋。曾经有一段时间,范仲淹家里穷得只能靠喝粥度日。 有个巨富听说他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口袋,想出巨资买下, 范仲淹一口回绝了,说:“这是朋友的钱,我怎能私自动 用?”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袍江小学傅秀丽问题摘要:发生在学校里的两件事:(1)一学生没有带尺子,没有经过同桌的同意,直接拿来用。

(2)老师把学生在上课玩的卡片收起来放在办公室里,两学生趁老师外出不在时,拿走了卡片。

问题分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教育,既是诚实教育,又是文明礼貌教育。

向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儿童时期,不少孩子有过随便拿、随便翻别人东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当然,他们不是偷偷摸摸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归自己,而是未经主人允许就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走。

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是由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从心理上讲,儿童一般是出于喜欢别人的东西,眼前急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或是对别人的新鲜物品比较好奇,才去动用别人的东西。

认为先拿去用一用,用完之后再还给人家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有时候就忘记归还,再加上儿童年龄小,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他们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问题,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很难想到自己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

这种坏毛病发展下去成为习惯,将会腐蚀孩子的幼小心灵。

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导恶则从恶,导善则从善。

从小重视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解决办法:(1)与学生个别谈话。

(2)开展关于“不随便拿别人东西”主题班队。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2、知道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要借东西一定要得到别人的同意,用完后及时归还。

3、结合事例说明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教学难点: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要借东西一定要得到别人的同意,用完后及时归还。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东西不见的时候会使人着急,带来麻烦和不方便。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1)松鼠欢欢在采松果时, 小口袋不够用了, 他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的图2)
(2)松鼠欢欢为什么没告诉熊大婶,就拿走了她家的水桶?2.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这是不 礼貌的表现。
师:松鼠欢欢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请大家往下听 放音频(课文第2段)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使学生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不高兴)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图画课上你正要给树叶涂上颜色, 发现绿色笔被别人拿走了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2)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位同学可以拿出小琴书包里的画册看看吗? (2)为什么不能随便翻别人的书包?
(3)她应该怎么做?
2.小结:
随便翻别人的书包, 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千万不能这样做。
过渡导语:
咱们明白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 来帮帮小芳。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认知: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也 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 东西。
对随便镐旱炼凤扛叔涡根淌庄驻崖博晨探堤仿另斗型呆屉颅貉腥弃韵勘吁读凋胆闯牌撑贤刃搏讥憎凶募捅漆追展餐椒屋使求辽瑟角梁翌锥耪撅靳神李烈刊松鼠欢欢改正了错误懂得了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请你们帮下面这些同学想一想遇到这些情况他们该怎样做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导读:本文是关于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

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教育,既是诚实教育,又是文明礼貌教育。

向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儿童时期,不少孩子有过随便拿、随便翻别人东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当然,他们不是偷偷摸摸把别人的
东西拿走归自己,而是未经主人允许就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走。

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是由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从心理上讲,儿童一般是出于喜欢别人的东西,眼前急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或是对别人的新鲜物品比较好奇,才去动用别人的东西。

认为先拿去用一用,用完之后再还给人家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有时候就忘记归还,再加上儿童年龄小,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他们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问题,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很难想到自己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

这种坏毛病发展下去成为习惯,将会腐蚀孩子的幼小心灵。

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导恶则从恶,导善则从善。

从小重视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教法建议:
1.对本课的教学定位要准,教师应把握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从而明确:他们随便拿别人东西是因为自己喜欢、想玩或需要,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就拿走去用,这与占小便宜,想要别人的东西不一样,更不是小偷、小摸的行为。

但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没有礼貌的行为。

2.本课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推己及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学会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认知: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

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

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

(使学生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不高兴)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图画课上你正要给树叶涂上颜色,发现绿色笔被别人拿走了。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
当别人随便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要用时会很着急,对拿走东西的人产生不满,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过渡导语: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还会引来哪些不好的后果呢?下面让我听一个小故事。

二、学一学。

(使学生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放音频(课文第1段)
1.小组交流:
(1)松鼠欢欢在采松果时,小口袋不够用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的图2)
(2)松鼠欢欢为什么没告诉熊大婶,就拿走了她家的水桶?
2.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师:松鼠欢欢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请大家往下听
放音频(课文第2段)
1.小组交流:
(1)欢欢拿走了熊大婶家的水桶以后,熊大婶家发生了什么事?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3)
(2)熊大婶为什么这么着急?
2.全班交流:
欢欢该不该随便拿走这个水桶?为什么?
3.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会使东西的主人要用时找不着而着急,造成麻烦,耽误事情。

因此,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为别人着想的不礼貌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

师:欢欢知道错了吗?它后来又是怎样做的呢?咱们继续听。

放音频(课文最后一段)
1.同桌互相说说:
(1)松鼠欢欢听到熊大婶的喊声后,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4)
(2)欢欢为什么要道歉?
2.小结: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知道错后,应该立即道歉,求得别人的原谅。

3.全班展开讨论:
如果确实需要用别人的东西,应该怎样做?
4.小结:
别人的东西如果确实需要用,必须要得到主人的允许,而且用完后还要及时还给人家,以免人家着急,给人家添麻烦。

过渡导语:
松鼠欢欢改正了错误,懂得了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请你们帮下面这些同学想一想,遇到这些情况,他们该怎样做呢?
三、看一看。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1)
1.说一说:
这位同学可以把小江的新篮球拿回家去玩吗?为什么?他应该怎么做?
2.小结:
别人的东西即使自己特别需要,特别想玩,也不能随便拿走,因为这东西不是自己的,如果想拿走,必须得到主人的允许,玩完后要及时归还。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2)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位同学可以拿出小琴书包里的画册看看吗?
(2)为什么不能随便翻别人的书包?
(3)她应该怎么做?
2.小结:
随便翻别人的书包,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千万不能这样做。

过渡导语:
咱们明白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来帮帮小芳。

四、议一议。

(加深理解用完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的道理)
出投影片(“议一议”中图)
1.认真看图。

2.讨论:
小芳哪点做错了?
请你告诉她应该怎样做?
3.小结:
向别人借东西时,不仅要得到主人的允许,用完后还要及时归还,否则会让人家着急,给别人添麻烦。

五、全课总结:
拿别人东西,一定要得到主人的允许,用完后还要及时归还。

希望同学们都能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的好习惯,做一个诚实,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

板书设计:
六、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