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局面的形成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冷战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冷战优秀教案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
课题: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教学目标:
1. 了解冷战的起因、特点和发展阶段;
2. 掌握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包括东西方集团的对立、冷战期间的国际冲突;
3. 能够分析冷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冷战的起因和特点;
2. 冷战期间的国际冲突。
教学难点:
1. 理解东西方集团对立的原因;
2. 认识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
2. 多媒体设备;
3. 索引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背景和氛围。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冷战的起因和特点;
2. 分析东西方集团的对立和冷战期间的国际冲突。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冷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并记录在索引卡上。
四、展示交流(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五、反思总结(5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冷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鼓励学生多思考和探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文章。
川教初中历史下《2.4第1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word教案 (3)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教学步骤】导入1、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2、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二战”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明确“冷战”政策的概念。
一、冷战政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叫“遏制”?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二、“铁幕”演说:1946年、演讲,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
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背景:
序幕:“铁幕”演说
冷战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表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和华约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教学反思:《“冷战”局面的形成》主要讲的是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上
完这节课后,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或改进:
本课的内容重点明确,主要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及美苏争霸的表现等几个问题。
学生基本上都能明确这些问题,课堂也基本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但对有些问题的理解却仍显得欠缺,比如说对冷战这一含义的理解,有些学生并不是十分理解,所以仍需要进一步强调。
而对于美苏争霸的表现这个问题,因为对那些典型事件并没有完全展开讲,所以在记忆上就增加了一些难度,这些都是需要在课下或下节课继续努力的地方。
还有就是本课的学习在几个班的情况不太一样,有的班完成的很轻松,能及时巩固且有充足的联系时间,而有的班却没有太多当堂巩固的时间,形成了一定的差距。
虽然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也成了我今后备课中需要关注的事情。
希望以后能做的更好!。
九年级历史下册 4.1《“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

第1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导入1、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2、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3、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川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川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第1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和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和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理解美苏冷战与美苏霸权斗争的异同。
美苏冷战是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夺霸权的斗争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越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是一种敌对和对抗行为,而不是战争;美苏争夺霸权的斗争既包括和平对抗,也包括局部战争,如美国入侵越南和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苏冷战和争夺霸权的斗争在形式、实质和结果上都有相似之处。
导入1.回顾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主义的联合攻击。
在打击法西斯主义的同时,美苏两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2、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3.引用英国一句著名的外交谚语: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苏联对美国霸权的遏制,美苏关系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朝阳中学李萍)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重庆市朝阳中学李萍一、课标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知道“铁幕演说”的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及影响;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经过及具体内容;记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及影响;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初步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实质的探讨,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漫画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片、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表现、原因、影响的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形成过程的整体和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整体、全局的视角观察历史,从而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通过对两极格局的国际经济政治影响的学习,认识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一步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四、教学难点:什么是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多媒体展示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让学生读懂漫画并说说从漫画提取到什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接着教师强调:二战的帷幕落下不久,世界上两大阵营之间打了一场持续将近半个世纪的战争,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
你知道这是什么“战争”吗?弓I入新课。
教学环节2自主复习并完成学案:多媒体展示要求(一)阅读本课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二)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正文、小子内容,图示,地图册都要认真阅读)(三)请把重要知识点落实在教材上教学环节3展示复习学案(一)、冷战的背景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岳麓版历史选修3《“冷战”的形成》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15课“冷战”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一、“冷战”政策的提出(一)原因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2、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二)提出1、1946年,凯南八千字电报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第一枪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二、美苏展开冷战(一)美国“冷战”政策1、“冷战”的含义: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冷战”政策的表现(1)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出台①背景:英国无力承担对土耳其、希腊的援助,希望美国接管。
②内容:③影响:美国发动冷战的标志。
阅读并回答: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三:“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咨文(节选)问题一:材料一二中“两种生活方式”、“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是指什么?两种生活方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来自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问题二:材料三当中“转折”是指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转折”?转折:美国外交政策从原来的孤立主义,转变为称霸世界的外交战略。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力量急剧膨胀,及战后美国面临的经济转型的问题。
问题三:杜鲁门咨文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其有何影响?目的:宣告美国在全世界的扩张,目的把苏联势力遏制在其本土和东欧范围,不准苏联干涉其他地区的事务,干涉美国的扩张行动。
冷战 优秀教案

冷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冷战”政策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知道“冷战”政策表现(“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知识的学习,从总体上认识美国“二战”后的“冷战”政策。
2.通过学习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使学生感知“二战”后美苏双方实力的消长情况,并引导学生会总结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因素。
3.组织学生会讨论美苏争霸对世界政局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中国要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发展综合国力。
2.通过对美国在“二战”后的霸权政策之一的“冷战”政策的学习,联系实际来说明美国现今仍然在全球推行其霸权政策。
3.使学生认识到,美苏,局部战争不断,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从而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美苏展开“冷战”的原因以及“冷战”的性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空前强大,与美国针锋相对,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争霸斗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苏“冷战”。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冷战的发生1.背景: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3.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也称欧洲复兴计划。
其直接目的是复兴欧洲经济,真实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以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美、苏从盟友到敌手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关于冷战,目前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一种认为冷战
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冲突和对抗状态;另外一种认为冷战是二战后初期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两种对立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首先是美国和苏联之间,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经济的以及包括局部军事冲突在内的对抗。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
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
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
雅尔塔会议。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形成
D.华约的形成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措施被称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铁幕”演说
D.“冷战”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美国放弃战时与苏联的同盟
B.美苏争霸
C.“冷战”政策的实施
D.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4.1969年,尼克松将美国对外战略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收缩的主要原因是()A.尼克松放弃了与苏联争霸
B.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C.美国经济被苏联超过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5.美苏争霸基本结束于()
A.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
B.美国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
C.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D.里根出任美国总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