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试剂 5,荧光试剂..
荧光试剂分类

荧光试剂分类
荧光试剂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特性进行分类,以下是荧光试剂的一些常见分类:
1. 酞菁类荧光试剂:如金属酞菁(如铜酞菁)、卟啉酞菁、镍酞菁等。
2. 偶氮类荧光试剂:如罗丹明B、罗丹明6G、罗丹明G等。
3. 荧光染料类荧光试剂:如草绿素、乳汁绿素、硫化银、吡啶酮等。
4. 有机荧光染料类荧光试剂:如硫脲染料、聚苯胺等。
5. 金属络合物类荧光试剂:如铬络合物、钌络合物、铂络合物等。
6. 量子点类荧光试剂:如半导体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等。
除了以上分类,荧光试剂还可以根据其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如生物荧光染料、环境荧光探针、食品荧光指示剂等。
百灵威荧光试剂

明星产品推荐
产品编号 337806
英文名称 D-Luciferin, 99%
中文名称 D- 荧光素
CAS 2591-17-5
包装
50 mg 100 mg
1g Bulk
D- 荧光素 (D-Luciferin) 是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底物,其量子效率为 0.88,是 Luminol 的 20 倍。在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荧光素酶促使荧光素与 ATP 反应, 使荧光素被氧化成杂环结构并发出黄绿色的光。这个发光过程可用于 Luc 报告 基因检测,还可用来进行细胞活力测定以及细菌计数。此产品也可与小动物活 体成像系统配套使用,用于标记 Luc 基因的体内活体荧光检测。
异硫氰酸荧光素异 构体 I
C178320
5-Carboxyfluorescein/ 5-FAM
5- 羧基荧光素
518-47-8
100 g 500 g
用于蛋白、多肽标记
3326-32-7
50 mg 250 mg
1g
用于杂交探针设计、 蛋白测序
76823-03-5100 g 1g用于 DNA 自动测 序、核酸探针设计
HO SCN
O
OH
O
+ H2N Protein
O
HO
O
OH
O
S C NH
O
HN
Protein
酶荧光底物
Mol. Pharmaceutics, 2012, 9 (11), pp 3218–3227
产品编号
英文名称
分析化学中有机试剂的应用

中的衍生试剂 、发光试剂 、荧光试剂 、离子探针等 。对于有 机试剂 的研究与应用是现代分析化学 的重要课题之一 ,是分 析化学发展的需要 。 1有 机试 剂的基本构成与分类 1 . 1有机 试剂 的定义 有机试 剂指在 化 学分析 过程 中用于化 学元 素 的定 性或 定量 检测 以及在实验中起着分离、富集 、掩蔽等作用 的一类 有机 化合 物。有机 试剂种类繁多,性 能优 良,应用广泛 ,在 分 析 化 学 中具 有 重 要 的地 位 。
中国 科技期 刊 数据库
科研
分析化学中有机试剂的应用
闫 鹏
材 料 与化 学化 工 学院 成都 理工 大学,四 川 成都 6 1 0 0 5 9
摘- J r - :有机试 剂是分析化 学重要 组成 , 目前 有机试 剂种类繁 多,应 用广泛。被测物质与适宜试刺的化学反应仍是分离、检 出 和 测 定 方 法 的 基 础 , 因此 对 于 有 机 试 剂 的 利 用与 开 发 会 不 断加 深 ,有 机 试 剂 将 会 凸显 出更 重 要 的地 位 。 关键 词 :有机试剂 :分析化学 :基 本构成 :分 类:应 用 中 图分类号 :0 6 2 1 I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7 8 0 ( 2 0 1 5 ) 1 7 — 0 1 8 9 一 O 1
、
3 . 2有机试剂与仪器分析 的综合应 用
现代科技 的力量进步也推动着分析仪器 的蓬勃发展 ,越 来越多的化学分析离不开仪器 。传 统的定量 、定性分析方法 不仅耗 时耗能,其结果与 真实值偏差相对较大 ,因此满足不 了现代 化工水平 的需要。通过有机试剂与分析仪器的综合应 用 ,不仅达 到反应速度快 、灵敏度 高的要求 ,其结果更具可 靠 性。二者的综合应 用对 分析化学具有重大意义 。 4结语 现如今 ,许多性能优 良的有机试剂 已成为许多分离测定 不 同物质 的高灵敏度 、高选择性分析方法的关键 ,也是人们 研 究、追求和寻找 的结果 。有机试剂仍然在不断发展 ,推动 分析化学朝着 “ 更灵敏 、更准确 、更迅速 ”的方 向发展 。对 于 以有机 试剂为 主要 内容 的科学研 究是分 析化学 不可 或缺 的一部分 ,继续合成 、开发、利用新 的有机试剂是 分析 化学 今后的主要任务之一 。 参考文献 [ 1 ] 祝 可锦.有 机硅 试剂在药物合成 中的实践应用 [ J ] . 华东 科技 :学术版 ,2 0 1 4( 9 ) :4 7 1 . [ 2 ] 周伟.无 卤膨胀型有机 防火堵料在化 学火 灾 中的应用分 析[ J ] . 硅 谷 ,2 0 1 1( 1 5 ) :1 5 0 . [ 3 ] 冯 文,谢剑 飞,张建扬.纺 织品化学分析 中有 机萃取试 剂 的 回收 研 究 [ J ] . 中 国纤 检 ,2 0 1 4( 7 ) :8 3 — 8 5 . [ 4 ] 徐 柳 斌 . 原 子吸 收 法在 有 机 分 析 中的应 用 [ J ] .科技风 ,
考染与银染

常用的蛋白质染色试剂分为已考马斯亮蓝为代表的有机试剂染色、银染、荧光染色及同位素显色。
其中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的应用较为广泛,现将其与其他的蛋白质染色方法(主要是银染法)作一比较,帮助大家更好地去选择合适的蛋白质染色方法。
蛋白质的染色常用的有4类:有机试剂染色、银染、荧光染色及同位素显色.其中有机试剂染色以考马斯亮蓝染色法(Coomasie brilliant blue,CBB)为代表,在蛋白质分析中常用,但对低丰度蛋白质的显现较差;银染灵敏度虽高,却常与质谱不兼容;荧光染色以SYPRO试剂为主,蛋白质检测灵敏度高,能兼容质谱,但由于需要配备特殊的检测仪器及试剂的昂贵,未被作为常规方法使用;而同位素显色则存在安全性和操作局限性等问题。
因此,筛选简便、节约、检测灵敏度高、质谱兼容的蛋白质着色法是蛋白质组研究所需。
由于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的广泛运用,近年来就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在提高其灵敏性方面研究者们作了许多改进,方法众多,评价不一.我们在作双向凝胶电泳时,将常用的几种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及银染进行了比较,并就其染色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试剂固相pH梯度干胶条(IPG strip pH3—10NL,IPG strip pH5—8,17cm)、urea、CHAPS、TBP、DTT、Bio—Lyte 3/10 Ampholyte、IAM、SDS、Tris、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甘氨酸、CBB-G250均为BIO-RAD公司产品。
硫酸铵及磷酸均购自成都科龙试剂厂.AgNO3为Sigma公司出品。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 marker #SW0431为MBI公司出品.甲醛、Na2S2O3与Na2CO3分别为成都天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北碚化学试剂厂和天津市塘沽鹏达化工厂产品。
仪器IPGphor等电聚焦仪、proTEANⅡ垂直电泳仪、Power PAC1000电泳仪、加样溶胀槽、GS—800 Calibrated Densitometer扫描仪、PDQuest凝胶图像分析软件均为BIO-RAD公司产品。
测试荧光剂的简单方法

测试荧光剂的简单方法一、引言荧光剂是一种能够吸收光能并在激发态下发射光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等领域。
测试荧光剂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使用紫外灯。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紫外灯测试荧光剂。
二、准备工作1. 紫外灯:选择波长在365nm左右的紫外灯。
2. 荧光试剂:选择常用的荧光试剂,如荧光素、罗丹明B等。
3. 无色透明容器:选择无色透明的容器,如玻璃试管或塑料小瓶。
4. 水:用纯净水冲洗容器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好无色透明容器和纯净水,将容器用水冲洗干净。
2. 取少量荧光试剂加入容器中。
3. 加入足够量的水使得溶液浓度适当。
4. 将容器放置于紫外灯下方,打开紫外灯开关。
5. 观察溶液是否发出荧光。
如果荧光强度较弱,可将紫外灯调整到更近的位置或增加荧光试剂的用量。
6. 关闭紫外灯开关,取出容器,用纯净水将容器和溶液洗净。
四、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观察紫外灯。
2. 荧光试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
3. 实验前应检查紫外灯是否正常工作。
4.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紫外灯开关。
五、实验结果分析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试剂溶液,若发现溶液发出绿色或蓝色光,则说明该荧光试剂具有荧光性质。
根据荧光强度的不同可以初步判断荧光试剂的浓度或纯度。
六、总结使用紫外灯测试荧光剂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通过本文介绍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轻松地测试出荧光试剂是否具有荧光性质,并初步判断其浓度或纯度。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需要测试荧光剂的人们提供帮助。
常用有机试剂物理常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附录 5 共沸混合溶剂
溶剂
乙酸乙酯 环己烷 异丙醇 二异丙醚 乙酸甲酯 环乙烷 乙醇 氯仿 乙醇 四氯化碳 乙醇 苯 乙醇 庚烷 甲醇 氯仿 甲醇 二氯甲烷 乙醇 苯 环己烷 甲醇 乙酸乙酯 环己烷 甲醇 丙酮 环己烷 甲醇 乙酸乙酯 丁酮 庚烷 甲醇 苯 丙酮 环己烷 乙醇 甲苯 丁酮 氯仿 丙酮
和水溶性杂质)1~3 次,无水氯化
钙干燥,重蒸.
氯仿
61.2℃
5.2℃ 1.439 以稀氢氧化钾洗涤,再用水洗 2~3 氯 仿 不 能 用 金 属
次,以无水氯化钙干燥,重蒸.
钠干燥,用容易引
起爆炸.
乙酸乙酯 77.1℃
6.1℃ 0.902 工业用乙酸乙酯用 50%碳酸钠洗
至 2 次 ,以无水氯化钙干燥,重蒸.
10.4
12.3 12.47 13.9 14.7 16.56 17.8 18.3 18.5 19.92 20.3 20.7 20.7
溶解度(20~25℃)
溶剂在水 水在溶剂中
中
不溶
不溶
0.00095% 0.0111%
0.010% 0.0055% 任意混溶
0.077% 0.010%
0.1780% 0.063%
氧化物,引起爆炸.
乙醇
78.8℃
26.8 0.794* 工业酒精加生石灰回流 2~4 小时,
℃
重蒸.
甲醇
54.6℃
31.2 0.742 一般重蒸即可,如含有醛酮,可以 重蒸
℃
用高锰酸钾大致测定醛酮含量 ,
加过量的 盐酸羟胺回流 4 小时
危险废物鉴别方法

危险废物鉴别方法
1.外观鉴别法:通过观察废物的颜色、形状、质地、气味等外在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废物的危险性质。
如黄色废物可能是有机溶剂或重金属废物,褐色废物可能是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
2.荧光试剂鉴别法:该方法通过将特定荧光试剂与废物发生反应,观
察产生的荧光颜色和强度来判断废物的危害程度。
常用的荧光试剂有焦亮唑、眩光素等,不同废物对这些试剂有不同的反应。
3.pH试纸鉴别法:将废物溶液滴在pH试纸上,根据试纸颜色变化来
判断废物的酸碱性质。
酸性废物使试纸变红,碱性废物使试纸变蓝,中性
废物试纸颜色保持不变。
4.燃烧鉴别法:将废物进行燃烧,观察其燃烧的颜色、状况和产生的
气味。
有机废物燃烧时,一般会产生黑色烟雾和焦油味;金属废物燃烧时,一般会有明亮火焰和火花飞溅。
5.仪器分析法: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废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如红
外光谱仪、质谱仪、光电离质谱仪等。
通过分析废物的成分和结构,可以
准确判定废物的危险程度。
6.毒性检测法:使用生物检测方法对废物的毒性进行评估。
常用的有
急性毒性试验(如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微生物毒性检测(如动植物的
细胞毒性试验)等。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危险废物鉴别方法,不同的鉴别方法可以互相支持
和验证,以提高鉴别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危险废物鉴别时,应尽量多方
面综合考量,确保废物的鉴别结果准确可靠,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荧光试剂配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荧光试剂的基本配制方法。
2. 熟悉荧光试剂的稳定性及保存条件。
3. 了解荧光试剂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荧光试剂是指能够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下,发出荧光的物质。
荧光试剂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领域。
本实验主要研究荧光试剂的配制方法、稳定性及保存条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荧光素钠-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 乙醇- 水合氯醛- 丙酮- 二甲基亚砜(DMSO)- 试剂瓶- 移液器- 荧光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超净工作台- 研钵- 玻璃棒- 烧杯- 电子天平-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荧光素钠溶液的配制:- 称取0.1g荧光素钠,置于研钵中。
- 加入少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 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定容至刻度。
- 摇匀,备用。
2. 水合氯醛溶液的配制:- 称取0.1g水合氯醛,置于研钵中。
- 加入少量乙醇,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 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至刻度。
- 摇匀,备用。
3. 丙酮溶液的配制:- 称取0.1g丙酮,置于研钵中。
- 加入少量二甲基亚砜(DMSO),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 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定容至刻度。
- 摇匀,备用。
4. 荧光试剂稳定性测试:- 分别取荧光素钠溶液、水合氯醛溶液、丙酮溶液各2ml,置于比色皿中。
- 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各溶液在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
- 每隔一定时间,重复测定一次,记录数据。
5. 荧光试剂保存条件测试:- 将配制好的荧光试剂分别置于不同温度(室温、4℃、-20℃)下保存。
- 在保存一定时间后,取出试剂,重复步骤4,测定荧光强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荧光素钠溶液、水合氯醛溶液、丙酮溶液均能成功配制,且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下,发出明显的荧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有机化合物荧光的有机试 剂结构因素
• • • • • • 分子共轭体系 共轭大π键共平面程度及其刚性 .取代基 影响 杂原子影响 分子离子化对荧光的影响 立体结构
分子共轭体系大小对荧光的影响 • 有机荧光团 能发射出荧光的共軛π键的 基团 • (-CH=CH-)n(n>2),苯,萘,对苯 二醌,苯并杂环、吡喃酮以及占吨酮基 团 • 共轭体系越大,荧光量子强度越高
• 两个以上推电子基同时取代,化合物的 荧光会受到抑制 如 甲氧基苯的ФF是0.29 1,4-二甲氧基苯的ФF是0.21, 再如 甲苯的ФF是0.17 对甲酚的ФF等于0.09,
(取代基)加重效应对荧光的影响
• 加重效应减弱荧光
ФF是0.22,ФP(磷光量子产率)是0.14
O CH3 O N N CH3
• 类取代基中的n电子跃迁到π*属于禁阻跃 迁 ,激发态分子数较少 • S1-T1的体系间跨越占优势,激发态分 子放出光子的数大为减少,使荧光减弱 • -CN氰基(-C≡N)是不饱和取代基,它 应使取代的化合物荧光减弱,但实际结 果是表现出推电子的效果—荧光增强 • -F虽是吸电子取代基,但增强荧光
荧光产生的理论基础
• 基态和激发态 • 单重态(S)和三重态 (T)
S2 S1
ic
isc
ic isc
T2 T1
E F ic P
S0
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 λem>λex 斯托克斯(stokes)位移
荧光强度、荧光量子产率和荧 光寿命
• 荧光强度 F= 2.3ФFIoεbc
F—荧光强度;ФF—荧光量子产率,Io—照射到被测物 质上的光强度;ε—该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b—检测
共轭大π键共平面及其刚性的影响
• 有机分子具有共軛平面结构才显示出荧 光特性 • 分子的共轭体系必须具备共平面性 • 共軛体系的平面结构还要有一定程度的 刚性
(C H ) N
2 5 2
O C COOH
பைடு நூலகம்
+ N(C 2H )
5 2
(C H ) N
2 5 2
+ N(C 2H ) C
5 2
取代基的影响
• 对于稠环芳烃,具有相同芳香环数的化 合物,芳环的连接和排列顺序不同,化 合物的有关荧光性能也不同 • 芳环直线性排列的化合物的荧光发射波 长比非线性排列的波长要长 • 芳香环数越多,共轭体系越大,荧光越 强 • 芳香环或共轭体系增加到一定程度,只 是荧光发射波长向长波红移,ФF不再增 加,还可能降低
两类取代基共同作用
• 推电子基和吸电子基共存时,推电子基结合在对于吸 电子基共振电子密度减小的原子上,构成荧光性 • 7-羟基香豆素(ФF =0.37) • 6-和8-羟基取代香豆素无荧光 • 4-甲基-7-羟基香豆素则因甲基的超共轭效应使荧光增 强(ФF =0.41)
8
7 6 5
O 1 4
O 2 3
O
ФF约1.0
NH
ФF 0.86
N
ФF 0.90
.分子离子化对荧光的影响 • 分子离子化对荧光影响很大
• 取代基种类的影响 取代基有推电子取 代基和吸电子取代基 • 推电子取代基:-NH2、-NHR、-NR2、OH、-OR(R=-CH3、-C2H5等 • 吸电子取代基:C=O、-NO2,-COOH,CHO、-COR(R=-CH3,-C2H5等)、N=N-、卤素(-F,Cl,Br,I)等 • 推电子取代基增强荧光
第五章 荧光试剂
• • • • • • 荧光的发现及发展 荧光产生的理论基础 分子荧光光谱 荧光强度、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 有机试剂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代表性荧光试剂
荧光的发现及发展
• 十六世纪被发现,但对荧光的产生原理和条件 • 1852年Stokes考察奎宁和叶绿素荧光 发现荧光波长比照射光波长要长,认定是物质 吸收光后重新发射出的光,,提出了“荧光” • 1867 Goppetsroder 桑色素荧光检测铝 • 二十世纪初,已荧光素、稠环芳烃及曙红等 600余种化合物有荧光 • 1924年 Wawwillous测定荧光产率 • 1926年 Gavila对荧光寿命进行了测定
推电子取代基增强荧光 • 取代基中O或N上的孤对电子参与有机荧 光分子的共轭大π键,扩大共轭体系 • 波长红移,荧光强度明显增加 • 极性溶剂中易形成氢键,强酸中易质子 化,碱性介质中可离解出H • 质子化试剂分子带正电,使荧光减弱 • 离解出H试剂分子带负电荷,荧光增强
吸电子取代基 减弱荧光
池厚度;c—物质浓度
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与荧光强度的区别
• • • • 荧光量子产率是荧光物质的固有属性 其与物质浓度无关 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有密切关系 同浓度下,荧光量子产率高的荧光越强 (排出外界条件影响)
荧光寿命
• 荧光寿命(τ) • lnFo-lnFτ=-t/τ Fo和Fτ分别代表t=0和t=τ时的荧光强度,通过实 验测量不同时间的Ft值,确定lnFt—t的关系曲 线,应为直线 • 直线斜率就是荧光寿命 • 用式子τ=10-5/εmax估计荧光寿命,εmax为最大吸 收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如S0-S1跃迁的ε值 一般为103,估计荧光寿命是10-8s.
CH3 N N
S CH3 N N CH3
CH3 N N
ФF等于10-5,ФP变为0.43
O
芳香环中杂原子的影响
• 增强或减弱荧光,看杂原子化合物结构 • 吡咯、噻吩及呋喃荧光量子产率很小 , 苯并后的吲哚、硫茚及苯并呋喃荧光大 大增强 • n——π*跃迁变为 π——π*跃迁
问题:从分子结构和光谱特性讨 论有机显色剂和荧光试剂的联系 与区别。
• 磺酸基含有不饱和键,表现出吸电子性 能,应减弱荧光 • 但它易离解出H带负电荷,又体现出推电 子的行为,使荧光增加 • 增减相低,磺酸根的引入一般无显著荧 光变化,最明显的是试剂水溶性的增加
取代基数量及其所处位置的影响 • 对于不同的发光母体,同类取代基所处 位置不同所表达的荧光强弱变化规律也 不相同 • 小体积取代基所贡献的共轭效应小只是 体现出其电荷影响 • 大的取代基如苯或乙炔基苯,其共轭效 应大,取代后扩大共轭体系,荧光增强 的效应大于其吸电子使荧光减弱的效应 结果是取代后的荧光强度不是减弱而 是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