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专题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复习(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江南逢李龟年》
答:这两个词语表现了 两位曾经常见面,非常熟悉, 李龟年经常在达官贵人府里 演奏,杜甫也常常出入这些 权贵之家,表达了诗人对于 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 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 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 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 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 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 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 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 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通过“僵”“孤”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孤独; “尚”“思”字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 志。(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豁达的心境。)
安
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 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
故
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园
》
《夜上受降城闻笛》
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 月如霜”所表现的景象。
答: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 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 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令人顿觉冷嗖嗖。
②“涨”字一语双关,极具动态。既写出巴山水满 池塘的秋夜雨景,又表现诗人愁思之深重。
③“秋”字点明了季节,又渲染孤单、悲凉的气氛, 烘托人物孤寂、落寞的心情。
写作手法+情感:
情景交融,描写巴山水满池塘的秋夜雨景,烘托诗人 愁思之绵绵深重。
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炼字+情感
古
统 编
诗 版
七
词 年
复 级
杜
上
佳
习 册
玉
古代诗歌四首
肆
2025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语言风格类课件

4.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 。” “红”与“绿”形象地表明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 的思绪”。
以上各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 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感染力。
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由物及人思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5. 孔尚任《哀江南》“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 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与其他词义相近的词比较)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 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 “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 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 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炼形容词、副词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 夜凉初透。” 又,与以往欢乐形成对比,突出寂寞伤感之情。凉, 既写出秋气的萧瑟,又衬出心境的凄冷。
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老”“肥”: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 态,又见出其动态。
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 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古诗词复习课件公开课件

古诗词复习课件
目录
• 引言 • 古诗词基础知识 • 古诗词名篇欣赏 • 古诗词复习重点 • 古诗词复习方法 • 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02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 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传承中 华文化的载体。
发展
古诗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 ,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流派,如唐诗、宋 词、元曲等。
古诗词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讲究平仄和韵律,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 的描绘。
分类
古诗词可以根据内容、风格、题材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内容可分为抒情 诗、叙事诗等,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04 古诗词复习重点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指古诗词中通过具体物象所表达出来的 情感和思想,如“月”常代表思念,“ 柳”常代表离别。
VS
意境
指古诗词所创造的独特艺术境界,是诗人 通过意象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氛围,如王之 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 河入海流”所营造的壮阔意境。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历史背景
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对于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如杜甫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05 古诗词复习方法
朗读和背诵
朗读
通过朗读古诗词,可以培养语感,加深对诗词的印象和理解。
背诵
背诵古诗词有助于记忆,同时能够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文学素养。
01
02
03
目录
• 引言 • 古诗词基础知识 • 古诗词名篇欣赏 • 古诗词复习重点 • 古诗词复习方法 • 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02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 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传承中 华文化的载体。
发展
古诗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 ,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流派,如唐诗、宋 词、元曲等。
古诗词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讲究平仄和韵律,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 的描绘。
分类
古诗词可以根据内容、风格、题材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内容可分为抒情 诗、叙事诗等,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04 古诗词复习重点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指古诗词中通过具体物象所表达出来的 情感和思想,如“月”常代表思念,“ 柳”常代表离别。
VS
意境
指古诗词所创造的独特艺术境界,是诗人 通过意象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氛围,如王之 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 河入海流”所营造的壮阔意境。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历史背景
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对于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如杜甫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05 古诗词复习方法
朗读和背诵
朗读
通过朗读古诗词,可以培养语感,加深对诗词的印象和理解。
背诵
背诵古诗词有助于记忆,同时能够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文学素养。
01
02
03
古诗词复习课件(47张PPT)

2024年可用课件 3
历代诗歌变化-了解
上古
——歌谣:诗经
先秦
——诗骚:屈原
两汉
——乐府
魏晋南北朝 ——文人诗:三曹二谢一陶
唐代
——唐诗
宋代
——宋词
元代
——元曲
明清
——诗词
一代有一代文学之盛 重点:唐诗、宋词、元曲 其余都是略作变动,主要还是围 绕这三者展开 诗人:熟悉 两类:民间诗歌,文人创作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 词体:婉约豪放,北宋南宋
2024年可用课件 14
诗歌题材[5羁旅思乡诗]
原因: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等, 道路崎岖,交通工具落后,动辄多年,再会难期等
情感:①羁旅孤凄之愁,②恋家怀人之思, ③怀才不遇之苦,④厌战思家之情。
[附]这里的原因,其实也是这类题材常见的情感走向 手法:借景抒情、即事写情(先写所遇之事纷扰,再写故园之思深浓),
2024年可用课件 12
诗歌题材[4托物言志诗]
内容: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 具体事物。 物: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
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 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 关。 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兴寄,拟人、比喻,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2024年可用课件 13
诗歌题材[5羁旅思乡诗]
标题:多含“驿、客、店、次、泊、旅、寄、行、宿、月、忆、思”等, 或 “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名。
时间节点:中秋望月、重阳 登高、除夕孤灯、 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之际
意象:①月,象征人世间的聚散; ②雁,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 ③危楼,古人常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借此表现归思; ④书信,是用来传递相思之苦的,要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历代诗歌变化-了解
上古
——歌谣:诗经
先秦
——诗骚:屈原
两汉
——乐府
魏晋南北朝 ——文人诗:三曹二谢一陶
唐代
——唐诗
宋代
——宋词
元代
——元曲
明清
——诗词
一代有一代文学之盛 重点:唐诗、宋词、元曲 其余都是略作变动,主要还是围 绕这三者展开 诗人:熟悉 两类:民间诗歌,文人创作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 词体:婉约豪放,北宋南宋
2024年可用课件 14
诗歌题材[5羁旅思乡诗]
原因: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等, 道路崎岖,交通工具落后,动辄多年,再会难期等
情感:①羁旅孤凄之愁,②恋家怀人之思, ③怀才不遇之苦,④厌战思家之情。
[附]这里的原因,其实也是这类题材常见的情感走向 手法:借景抒情、即事写情(先写所遇之事纷扰,再写故园之思深浓),
2024年可用课件 12
诗歌题材[4托物言志诗]
内容: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 具体事物。 物: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
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 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 关。 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兴寄,拟人、比喻,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2024年可用课件 13
诗歌题材[5羁旅思乡诗]
标题:多含“驿、客、店、次、泊、旅、寄、行、宿、月、忆、思”等, 或 “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名。
时间节点:中秋望月、重阳 登高、除夕孤灯、 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之际
意象:①月,象征人世间的聚散; ②雁,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 ③危楼,古人常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借此表现归思; ④书信,是用来传递相思之苦的,要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张PPT精品课件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16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示例二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 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 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十月作者第二 次遭贬初到惠州时所作。
2、读关键词
(1).情感词: 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 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 (2).修饰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等,尤其 是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30
方法四:读正文(意象 关键词 尾句)
(3).情感词即“情点”。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之类。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如何读懂诗歌
2、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 “四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示例一
观书有感
借助题目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 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 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 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问: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5分)
24
演练三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①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 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初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 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古诗词的复习ppt课件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 汪 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 汪 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 汪 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三:样题试做 明确方向
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完成1到2题 (《剑指中考》P21) (9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1、“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浓睡不消残酒”中“浓睡”一词用 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6分)
“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春天晚上(1分)雨 点稀疏,(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 分) (“要浓点睡:”时是间沉和睡风、雨酣的睡情、态深)睡之意。(2
答题方法 内容+思想感情
考点3
概括文言诗文的主要内容, 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 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 错误的一项是( B D )
• A.首联运用设问统领下文,生动形象地描绘泰山 拔地而起,在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上都能看见 泰山苍翠的山色的画面,写出了泰山的绵延、高 大。
特点
稀疏矮小、)若有若无
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早春草色稀疏矮小、若有若无的
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
答题方法 这首词通过( )形象或景物, 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描绘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
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 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 了起来,却没有什么绿意了。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A.首联回顾了作者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寒窗 苦读,进入仕途;二是峰烟四起,艰苦抗元。
分)用在这里新颖贴切。(1分)
解题方法 先解释,再分析妙处
考点2、3 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内容的理解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A、这首词曲折未完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 感情。
• B、本词通过主仆对话,表现了女主人娴雅聪 慧、侍女率真粗心的特点。
• C、这首词语言通俗,全篇没有一个典故,而 是用口头语写心中事,明白易懂。
答题方法: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
考点1 正确朗读
• 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词。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
定要、终当
考点2
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赏析句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运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 丽的景色。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造 化/钟/神 秀,阴 阳/割/昏 晓。 吴 楚/东 南/坼,乾 坤/日 夜/ 浮。
答题方法: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 划分
孤 山/寺 北/贾 亭/西,水 面/初 平/ 云 脚/ 低。 乱 花/渐 欲/迷 /人 眼,浅 草/才 能/ 没/马 蹄。
• D、“绿肥红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花儿繁茂,叶儿凋零的景象。
“绿”指叶,“肥”指长得繁盛茂密;“红”指 花,“瘦”指凋零稀少。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 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叶儿繁茂、花儿凋 零的景象。
主题四:课堂练习 落实考点
望岳 杜甫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B.“钟”字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 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运用夸张的 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 C.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时时向“岳”而望 。空间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
• D尾联,写诗人登上泰山,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
考敢点于4攀登语,言俯(视修一切辞的)雄、心写和作气方概法。、思想感情
汗青
史册
作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明诗人 舍生取义的决心、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
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 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如:闻一多 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 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 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 业。
主题五 小试牛刀 展示能力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
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用“
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
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6分
• “割”是划分的意思。一个“割”字,运用夸 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 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 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题方法 解释 +修辞+ 特点(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抒发情感
考点4 欣赏语言
4、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歌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古诗词专题复习课
主题一:聚焦考点 明确目标
阅读材料以课内诗歌为主,也可适当选用与 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诗歌。
1、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2、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4、初步欣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主题二:关注变化 心中有数
2017年中考诗词阅读变化: 由原来的5分增加到9分。 2个题目,选择题3分,简答题6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的意思是是什么?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 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6分)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A.第一句的正确朗读节奏为:天街/小雨/润/如酥 B.“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描写了初春小草沾雨
后的朦胧景象。 C.三、四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满城烟
柳的景色是最迷人景象。 D.这首诗通过描绘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
诗人对初春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