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概述.ppt.68页PPT
合集下载
贫血概述ppt课件

严重程度评估指标
要点一
根据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分级
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
要点二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 查结果综合评估贫血的严重程…
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的出现与程度,以及红细胞大小 、形态等异常指标。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贫血的治疗方案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口服或注射铁剂,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 吸收。
分类标准
依据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积等指标,可将贫血分为轻度、中 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
02
常见类型贫血介绍
缺铁性贫血
定义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 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引起
的贫血。
症状
面色苍白、乏力、头晕 、心悸等。
诊断
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血清 铁蛋白测定来确诊。
治疗
补充铁剂,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ABCD
防止出血
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清 洁用品。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病情给予碱性药物或酸性药物治疗,维持酸 碱平衡。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详细解释贫血的定义 、原因、症状和治疗 方案,让患者全面了 解疾病。
鼓励患者提问,及时 解答患者疑惑,增强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贫血概述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贫血基本概念与分类 • 常见类型贫血介绍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贫血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临床表现
定义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 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积 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
第六篇第二章贫血概述-医学课件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二章
贫血概述
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主要实验 室检查对贫血诊断的意义
2.掌握贫血诊断步骤和方法、病因诊断的重要 意义、治疗原则
3.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学习主要内容
贫血的定义 贫血的分类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贫血的定义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 细胞容量减少,低于(同性别、同年龄 、同地区)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 床症状。
贫血的诊断标准
1972年WHO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以下水平诊断为贫血:
6个月~<6岁的儿童 110g/L
6~14岁儿童
120g/L
成年男性
130g/L
红细胞的功能是向组织输送氧气, 带走组织代谢产物。
血液流经全身脏器,如果贫血,导 致组织缺血,随着贫血严重的程度直接 影响着相应脏器的正常功能,出现相应 的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贫血病因、程度、血容量、缓急、耐受能力有关 1.神经系统 轻者头晕,耳鸣、严重者意识障碍 2.皮肤粘膜 苍白,伴有血小板减少者有紫癜或瘀斑 3.循环系统 心悸、气促,重者贫血性心脏病 4.呼吸循环系统: 5、消化系统:胃肠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溶贫诱发胆结石 6、溶贫对泌尿系统影响 7、内分泌、生殖、免疫、血液系统
(Mφ吞噬活跃,对铁释放差)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 、IRH/IRP、MDS骨髓原位凋亡
四、失血性贫血,
分急性(外伤)和慢性(痔疮、月经过多)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WBC、HB和PLT) •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红系造血
功能 • 骨髓象+骨髓活检:AA和纤维化 • 贫血发病机制检查:如铁代谢各
贫血概述
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主要实验 室检查对贫血诊断的意义
2.掌握贫血诊断步骤和方法、病因诊断的重要 意义、治疗原则
3.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学习主要内容
贫血的定义 贫血的分类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贫血的定义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 细胞容量减少,低于(同性别、同年龄 、同地区)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 床症状。
贫血的诊断标准
1972年WHO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以下水平诊断为贫血:
6个月~<6岁的儿童 110g/L
6~14岁儿童
120g/L
成年男性
130g/L
红细胞的功能是向组织输送氧气, 带走组织代谢产物。
血液流经全身脏器,如果贫血,导 致组织缺血,随着贫血严重的程度直接 影响着相应脏器的正常功能,出现相应 的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贫血病因、程度、血容量、缓急、耐受能力有关 1.神经系统 轻者头晕,耳鸣、严重者意识障碍 2.皮肤粘膜 苍白,伴有血小板减少者有紫癜或瘀斑 3.循环系统 心悸、气促,重者贫血性心脏病 4.呼吸循环系统: 5、消化系统:胃肠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溶贫诱发胆结石 6、溶贫对泌尿系统影响 7、内分泌、生殖、免疫、血液系统
(Mφ吞噬活跃,对铁释放差)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 、IRH/IRP、MDS骨髓原位凋亡
四、失血性贫血,
分急性(外伤)和慢性(痔疮、月经过多)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WBC、HB和PLT) •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红系造血
功能 • 骨髓象+骨髓活检:AA和纤维化 • 贫血发病机制检查:如铁代谢各
贫血概述PPT课件

体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 细胞比容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 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
2021
4
3、红细胞生成与破坏
(一)红细胞的生成 (二)红细胞的破坏 (三)无效造血
2021
5
(一)红细胞的生成
2021
6
(一)红细胞的生成
2021
7
(二)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红细胞 的破坏因素很多,红细胞的生理性破 坏主要是衰老。
320~360 320~360 320~360 <320
急性失血、溶血,再障等 巨幼细胞贫血等 感染、中毒等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等
2021
12
② Bessman分类法(1983):
1、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两项参数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的新指标。
2、RDW是一个较新的红细胞参数,反映红细胞体积 大小的异质程度。
2021
25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2021
26
优点: 对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所表明,帮助
临床诊断和治疗。 缺点:
对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贫血仍无法进行归 属那一类型。
2021
27
3、按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2021
28
4、其他:
根据血清铁蛋白(SF)、网织红细胞( Ret)、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进行分类: 1、 sTfR↑ SF↓ Ret正常:缺铁性贫血; 2、 sTfR↑ SF↑ Ret↑:溶血性贫血; 3、 sTfR↑ SF↑ Ret正常:无效生成性贫血; 4、 sTfR↓ SF↑ Ret↓:增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概述
赣南医学院第五临床医院 主讲:朱华珍
2021
4
3、红细胞生成与破坏
(一)红细胞的生成 (二)红细胞的破坏 (三)无效造血
2021
5
(一)红细胞的生成
2021
6
(一)红细胞的生成
2021
7
(二)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红细胞 的破坏因素很多,红细胞的生理性破 坏主要是衰老。
320~360 320~360 320~360 <320
急性失血、溶血,再障等 巨幼细胞贫血等 感染、中毒等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等
2021
12
② Bessman分类法(1983):
1、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两项参数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的新指标。
2、RDW是一个较新的红细胞参数,反映红细胞体积 大小的异质程度。
2021
25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2021
26
优点: 对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所表明,帮助
临床诊断和治疗。 缺点:
对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贫血仍无法进行归 属那一类型。
2021
27
3、按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2021
28
4、其他:
根据血清铁蛋白(SF)、网织红细胞( Ret)、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进行分类: 1、 sTfR↑ SF↓ Ret正常:缺铁性贫血; 2、 sTfR↑ SF↑ Ret↑:溶血性贫血; 3、 sTfR↑ SF↑ Ret正常:无效生成性贫血; 4、 sTfR↓ SF↑ Ret↓:增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概述
赣南医学院第五临床医院 主讲:朱华珍
血液内科-贫血概述ppt课件

(二)造血器官的改变: 主要在骨髓:不同类型的贫血骨髓中有 核细胞的多少(增生度)不同,不同病因或不 同病理机制的贫血,其骨髓中粒、红、单核、 巨核、淋巴细胞系等各阶段形态、比例、位置 、超微结构、组化反应、抗原表达、染色体核 型、癌基因重排、过度表达及体外干祖细胞集 落培养等情况各不相同。 此外,可合并肝、脾、淋巴结肿大。
血液内科-贫血 概述
定
义
• 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 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常以 血红蛋白(Hb)浓度来表示。
我国:成男:Hb<120g/L 成女:Hb<110g/L 孕妇:Hb<100g/L WHO:成男:Hb<130g/L 成女:Hb<120g/L 孕妇:Hb<110g/L <6y:Hb<110g/L 6-14y:Hb<120g/L
影响贫血指标判断的因素:
• 红细胞体积大小
• 生理性,如婴儿、儿童、孕妇 • 海拔高度,如高原地区居民 • 血浆容量,如血液浓缩/稀释(容易误诊或 漏诊)
分类
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 二、按红细胞形态分: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三、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贫血严重度划分标准
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诊断
内容:确立贫血、贫血程度、类型及原 因,其中贫血的病因诊断最为重要。
病史询问
重点在于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 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寻 找原发病线索和贫血的遗传背景对病因诊 断及为重要。
全面体检
贫血对各系统的影响; 特别注意 : 一般状况的评估,如皮肤粘 膜色泽,肝、脾、淋巴结的检查,注意不 要忽略肛门指检。 贫血伴随的表现 溶血、出血、浸润、感染、营养不良、 自身免疫病等症状、体征。
贫血概述-课件

贫血RDW亦可增高。 cg 溶血性贫血由于网织红细胞增高将使RDW增高, MCV正常或升高。 c 再生障碍性贫血RDW 均正常, MCV 多数增高而少部分病例可正常。
ppt课件
1
(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红细胞生成 减少
(1)骨髓干细胞损伤或异常:①再生障碍性贫血;②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毒;也绝不能一次大剂量,否则易致急性铁中毒
铁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休克等,严重者可致昏迷、惊厥等,甚至死亡。
ppt课件
2
3. 口服铁剂时应将药物放在舌面上,直接用水冲 饮下肚,不要咀嚼药物,以免染黑牙齿,影响美观
4. 应在饭后服药,避免空腹服药,以减轻药 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同时服用维 生素C 或果汁, 因酸性环境有利于铁的吸收。
ppt课件
3
cg根据血常规检查中Hb及红细胞数的比值,也可进行简便的分类。 cg设正常人Hb均值为145g/L,红细胞为5x1012/L, cg 则二者的比值近于3时为正细胞性贫血, cg明显>3为大细胞性贫血,
cg 明显<3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g后者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ppt课件
1
cg 根据血片中红细胞形态,可粗略进行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并与计算 法的结果相互核对。
(1)急性失血性贫血
(2)慢性失血性贫血
ppt课件
2
(三)按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对贫血分类
ppt课件
3
根据血清中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和网织 红细胞结果对贫血分类
ppt课件
1
ppt课件
1
(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红细胞生成 减少
(1)骨髓干细胞损伤或异常:①再生障碍性贫血;②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毒;也绝不能一次大剂量,否则易致急性铁中毒
铁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休克等,严重者可致昏迷、惊厥等,甚至死亡。
ppt课件
2
3. 口服铁剂时应将药物放在舌面上,直接用水冲 饮下肚,不要咀嚼药物,以免染黑牙齿,影响美观
4. 应在饭后服药,避免空腹服药,以减轻药 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同时服用维 生素C 或果汁, 因酸性环境有利于铁的吸收。
ppt课件
3
cg根据血常规检查中Hb及红细胞数的比值,也可进行简便的分类。 cg设正常人Hb均值为145g/L,红细胞为5x1012/L, cg 则二者的比值近于3时为正细胞性贫血, cg明显>3为大细胞性贫血,
cg 明显<3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g后者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ppt课件
1
cg 根据血片中红细胞形态,可粗略进行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并与计算 法的结果相互核对。
(1)急性失血性贫血
(2)慢性失血性贫血
ppt课件
2
(三)按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对贫血分类
ppt课件
3
根据血清中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和网织 红细胞结果对贫血分类
ppt课件
1
贫血概论PPT

。
七、贫血的诊断思路
4.肝、脾淋巴结肿大: 肝、脾、淋巴结均肿大见于: 白血病、恶组、恶性淋巴瘤、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病性贫血; 肝、脾肿大为主者: 溶血性贫血、肝病致脾功能亢进
5、合理的实验室检查
七、贫血的诊断思路
对任何贫血患者的诊断,首要问题是查明贫血的原因,然后 是纠正或治疗引起贫血的疾病。贫血不能当疾病来诊断,不 能满足于贫血的有无和轻重,贫血的严重性取决于贫血的基 本疾病,其意义超过贫血的程度。
低于正常范围下限: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 孕妇血红蛋白<100g/L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二、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红细胞生成不足:多种原因可以影响骨髓造血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环境、调节异常:慢性病贫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肾功能不全、类风湿等
18
五、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骨髓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必不可少
骨髓涂片、骨髓活检、铁染色 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可分为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
五、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三、其他:
1.溶血性贫血检查 2.铁代谢及原发病检查 3.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原发病检查 4.染色体、细胞表型、融合基因及病理学检查 5.失血性贫血原发病检查 6.特殊检查
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形成障碍性贫血、G-6PD酶 缺乏症等
六、贫血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
1、全面的体格检查以衡量贫血对机体的影响 2、寻找与病因有关的体征 3、注意有无黄疸、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六、贫血的诊断
三、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
七、贫血的诊断思路
一、从红细胞形态入手
七、贫血的诊断思路
4.肝、脾淋巴结肿大: 肝、脾、淋巴结均肿大见于: 白血病、恶组、恶性淋巴瘤、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病性贫血; 肝、脾肿大为主者: 溶血性贫血、肝病致脾功能亢进
5、合理的实验室检查
七、贫血的诊断思路
对任何贫血患者的诊断,首要问题是查明贫血的原因,然后 是纠正或治疗引起贫血的疾病。贫血不能当疾病来诊断,不 能满足于贫血的有无和轻重,贫血的严重性取决于贫血的基 本疾病,其意义超过贫血的程度。
低于正常范围下限: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 孕妇血红蛋白<100g/L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二、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红细胞生成不足:多种原因可以影响骨髓造血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环境、调节异常:慢性病贫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肾功能不全、类风湿等
18
五、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骨髓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必不可少
骨髓涂片、骨髓活检、铁染色 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可分为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
五、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三、其他:
1.溶血性贫血检查 2.铁代谢及原发病检查 3.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原发病检查 4.染色体、细胞表型、融合基因及病理学检查 5.失血性贫血原发病检查 6.特殊检查
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形成障碍性贫血、G-6PD酶 缺乏症等
六、贫血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
1、全面的体格检查以衡量贫血对机体的影响 2、寻找与病因有关的体征 3、注意有无黄疸、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六、贫血的诊断
三、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
七、贫血的诊断思路
一、从红细胞形态入手
贫血概述ppt课件

球形RBC
泪滴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
锯齿红细胞
形
圆
椭
靶 形
RBC
RBC
口 形
RBC
镰
刀
形
RBC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见于铅中毒、MgA、HA、MDS、 白血病等。
Howell—Jolly小体:见于MgA、HA、MDS、 白血病、脾切术 后。
Cabot ring:主见于MgA、HA、MDS等。 海蒽次小体:见于G-6-PD酶缺乏等。
2、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这一平衡被打破并超过了
骨髓代偿能力时,即引起贫血
HA。
3、RBC丢失过多
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一、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病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血常规报告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 Wintrobe分类法
类型
根据MCV、MCH、MCHC分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贫血概述
贫血发生示意图
骨髓
外周血
RBC在入血前被 破坏、死亡
无效造血
胆红素
原卟啉
多能造血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原始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120天后衰老死亡
血红素、蛋白质
排除体外
Fe
被机体重新利用
无效造血:又称为无效RBC生成或原位溶血。 RBC在骨髓内分化、成熟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
大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泪滴形红细胞 伴有核红细胞 裂红细胞及碎片 棘形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豪-周小体 卡波环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巨幼细胞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加症、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加症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HbC/S、 HbE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加症
贫血概述知识PPT课件

骨髓活检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了解骨髓造血 组织的结构、细胞成分等,对某些特 殊类型的贫血有诊断价值。
其他检查
铁代谢检查
检测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水的抵抗力,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等。
05 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01
总结词
补充铁剂、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02
补充铁剂
根据贫血程度和病因,医生可能会开出铁剂补充剂,如硫酸亚铁、富马
酸铁等。患者需按照医嘱服用,避免过量引起中毒。
03
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肝、蛋黄等。同时,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
物,如茶、咖啡和某些蔬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身
04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等
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贫血的程度。
网织红细胞计数
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活性,有助于判断贫血的原因和治疗 效果。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
骨髓穿刺
通过抽取骨髓液,观察骨髓增生程度、 细胞成分等,有助于判断贫血的病因, 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体对铁的吸收和利用。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总结词
控制感染、避免诱因、输血和药物治 疗
02
控制感染
感染是溶血性贫血的常见诱因,因此 应积极控制感染,预防疾病复发。
01
03
避免诱因
了解并避免可能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因 素,如某些药物、化学物质等。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了解骨髓造血 组织的结构、细胞成分等,对某些特 殊类型的贫血有诊断价值。
其他检查
铁代谢检查
检测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水的抵抗力,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等。
05 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01
总结词
补充铁剂、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02
补充铁剂
根据贫血程度和病因,医生可能会开出铁剂补充剂,如硫酸亚铁、富马
酸铁等。患者需按照医嘱服用,避免过量引起中毒。
03
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肝、蛋黄等。同时,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
物,如茶、咖啡和某些蔬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身
04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等
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贫血的程度。
网织红细胞计数
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活性,有助于判断贫血的原因和治疗 效果。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
骨髓穿刺
通过抽取骨髓液,观察骨髓增生程度、 细胞成分等,有助于判断贫血的病因, 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体对铁的吸收和利用。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总结词
控制感染、避免诱因、输血和药物治 疗
02
控制感染
感染是溶血性贫血的常见诱因,因此 应积极控制感染,预防疾病复发。
01
03
避免诱因
了解并避免可能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因 素,如某些药物、化学物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