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旅游资源总述
中国旅游地理(修正完整版)

中国旅游地理1.简述中国地貌旅游资源类型和典型代表答:一、登山探险胜地——高山和极高山海拔3500-5000米为高山,5000米以上为极高山。
登山以其艰险的的攀登路线、变化不定的气候条件、缺氧的环境、高山冰雪世界、冰川地貌的奇诡景象、珍贵的地质资源而成为旅游胜地。
著名的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等。
二、观光旅游胜地——中山和低山海拔1000-3500米为中山,500-1000米为低山。
这种高度的山地保留着许多大自然的刀斧神工所形成的奇观,又经过一定程度的开发,所以无论在自然景观方面,还是人文景观方面,可供观赏的内容都比较丰富。
又这种高度也是人们较易到达的,所以是游人最青睐的旅游地。
1、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多奇峰、深壑、怪石,球状风化作用突出,可形成石蛋。
著名的有黄山、华山、泰山、厦门鼓浪屿和万石山、泉州清源山、福州鼓山、安徽天柱山、京东盘山等。
2、丹霞地貌为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著名的有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河北承德磬锤峰和僧帽山、江西弋阳龟峰、贵州赤水五柱峰、湖南武陵源等。
3、流纹岩地貌流纹岩为酸性喷出岩所形成,常有流纹构造。
各种尺度的造型及其丰富、逼真,而且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角度看,会呈现不同形象。
以浙江乐清雁荡山最典型。
4、熔岩地貌地下岩浆涌出地表凝固所形成的地貌。
著名的有山西大同、黑龙江五大连池、云南腾冲火山群、黑龙江长白山、台湾大同火山群。
5、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是以碳酸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地面分为岩溶孤峰和峰林、石林岩溶洼地、岩溶漏斗、岩溶残丘等。
地下则分为溶洞和地下河。
著名的有桂林-阳朔、广西南宁的伊岭岩、柳州的都乐岩、安顺织金洞、龙宫洞、湖南利川腾龙洞、贵州绥阳双河洞、重庆芙蓉洞、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的天坑群、北京房山上方山天坑、周周紫云县“苗厅”、云南石林县石林、四川兴文石林、江苏宜兴三洞、浙江铜炉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辽宁本溪水、旱二洞、广东肇庆七星岩、四川黄龙等。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保护和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中国,生态旅游正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中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因此在生态旅游方面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使得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得到加强,旅游业收入和就业机会连年增长。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1.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因此如何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的评价,以及游客满意度和需求的研究,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者关注如何在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研究中,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社区参与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生态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游客市场调查、消费偏好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研究,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态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学评价和管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科学评价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和科学开发,同时加强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保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生态旅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倾向于跨学科的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维度问题。
描述中国的旅游资源英语作文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a's Tourism ResourcesChina, with its vast expanse and millennia of history, is a treasure trove of tourism resources that captivates travelers from around the globe. From the ancient wonders to modern marvels, the Middle Kingdom offers an unparalleled variety of experiences that cater to every type of traveler.The Great Wall of China stands as a testament to the country's rich history and architectural prowess. Stretching over 13,000 miles, it i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that offers breathtaking views and a profound sense of standing amidst history. Similarly, the Terracotta Army in Xi'an is a silent guardian of the past, with thousands of life-sized soldiers, horses, and chariots buried with China's first emperor, Qin Shi Huang.The 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 a palace complex of imperial China for almost 500 years, is another must-visit. Its 980 buildings house numerous treasures and artifacts, reflecting the grandeur and artistry of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China's natural landscapes are equally impressive. The Yangtze River, the longest river in Asia, offers scenic cruises that reveal the country's diverse geography, from steep gorges to tranquil waters. The karst formations of Guilin and the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 which inspired the floating mountains in "Avatar," are other natural spectacles that attract nature lovers and photographers.For those seeking cultural immersion, a visit to a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house or a Peking opera is a unique experience. The ancient art of tea-making and the dramatic performances are windows into China's cultural soul. Moreover, festivals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and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ffer vibrant celebrations filled with color, music, and traditional customs.China's tourism resources extend to its cuisine, which varies greatly from region to region. From the spicy kick of Sichuan dishes to the delicate flavors of Cantonese cuisine, food in China is a journey in itself. Street food markets and local eateries provide an authentic taste of the country's culinary heritage.China is not just about the past; it's also a nation looking towards the future. The skyscrapers of Shanghai, including the iconic Oriental Pearl Tower, represent the country's moder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High-speed trains, advanced 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re part of the new attractions that showcase China's progress.China's tourism resources are as diverse as its people and landscapes. Whether you are a history buff, a nature enthusiast, a food connoisseur, or simply someone looking for a new adventure, China ha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It is a country that invites you to explore, learn, and experience its rich tapestry of culture, history, and natural beauty.This essay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China's tourism resources, highlighting historical sites, natural wonders, cultural experiences, culinary delights, and modern attractions.。
旅游与旅游资源综述

旅游与旅游资源综述旅游与旅游资源综述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放松心情、了解不同文化和风景而不断的旅行探索。
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资源是他们选择目的地和旅游方式的重要因素。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并提供旅游服务的世界各地的地理、自然、人文、历史和经济等各种资源的总称。
旅游资源的分类地理资源:地理资源是指某一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在这方面,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包括各种自然景观(例如海岸线、山脉、河流和湖泊等)和城市地标(例如古老的城墙、城堡和塔楼),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如林区和草原。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态系统的自然要素。
自然资源可以分成三个类别:海洋资源、气候资源和地质资源。
海洋资源可以包括美丽的海滩、温暖的海水和各种海洋动物;气候资源可以包括气候宜人的地区,四季分明的地区和全年都适合旅游的地区;地质资源则是指各种地质景观,如火山、山洞、泉水和矿产等。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指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古老的建筑、博物馆、艺术作品和各种文化活动(例如音乐会、狂欢节和体育赛事)。
人文资源可能是吸引游客的最重要的资产,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旅游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旅游资源分布归根结底是由自然地理的地貌及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活动和社会文化的演变所决定的。
对于不同国家而言,其旅游资源也各有所特色。
在欧洲,多数国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达。
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成为了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为这些国家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浓厚的民俗文化。
例如,中国拥有中国长城和中国古迹大观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南非则有非洲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大量野生动物。
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因为其文化多样性、自然风光和世界级旅游景点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美国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城市,并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如黄石公园、大峡谷和尼亚加拉瀑布等。
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旅游资源的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我国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研究背景我国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成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成为某些地方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整体旅游产品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诱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外出旅游根本性的需求。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景区已有2万余家,新的景区不断涌现,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科学的景区营销是关键。
景区营销是指景区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经过规划、执行、监控来实现和管理景区整个创造游客满意和价值过程。
看似简单的营销工作,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营销工作才刚刚开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营销,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客观原因,更有经营管理人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学习、不跟踪、不运用最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技术和营销手段等主观原因。
因此,分析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景区成功营销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中原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意义一个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资源发现-开发启动-快速增长-平稳发展-衰落或者复苏这样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景区营销将发挥不同作用。
在景区开发启动期之后要制定景区的营销计划。
这时,强大的对外营销力度会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增加潜在游客对景区的了解,有效起到宣传促销、吸引游客前来的作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景区走过了辉煌时期,开始走下坡路。
这时,及时有效的调整营销方式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客源市场对景区的认知度,人为的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使景区的经济复苏,出现新的增长。
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旅游景区要想在旅游市场中取得优势, 就必须将自己的突出特色告知广大消费者, 并通过各种有效的营销手段牢牢抓住消费者, 让自己的产品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在旅游景区的发展中, 营销人员是景区和旅游者关系的纽带。
简述旅游资源的分类

简述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是构成当地供游客观光游玩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总称,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就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
根据其具有的特点,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由大自然形成的自然原貌,包括地貌、植物、动物、矿产等。
这些具有一定特色和生态效益的资源,能够吸引游客参观赏玩以及了解其中的生态价值,从而达到旅游的目的。
自然资源又可分为景观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三大类。
1、景观资源景观资源主要指景观地貌形成的视觉效果,包括山脉、丘陵、峡谷、河流、湖泊、海湾、海礁、海岩等,如黄果树瀑布景区、美丽的雁荡山景区、江南水乡的景色等,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能够吸引游客来参观游玩。
2、植物资源植物资源主要指植物生长形成的景观,如树木、花草、沼泽等,以及其他给人以视觉效果的植被区域,主要体现在林木繁茂、叶色斑驳、花草多姿、灌木细嫩等特点。
如桂林山水、三峡风光、黄山飞来峰景区等,具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可以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
3、动物资源动物资源主要指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动物的分布,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动物等。
它反映了当地地形、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改变了世界环境及其对野生动物种群和家畜动物群落的影响。
有很多旅游景点能够满足游客观赏野生动物的爱好,如大理洱海湿地公园、九寨沟、长白山等。
二、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主要指人类改变影响的自然资源,如文化遗产、建筑景观、考古发现、民俗文化、文学作品等,这些资源是文明发展的见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它们能够帮助游客理解当地的文化,发展文化旅游。
人文资源可分为历史遗产资源、文化遗产资源和新发展的资源三大类。
1、历史遗产资源历史遗产资源指古代文明和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园林景观、历史故居、古墓葬等,前景包括故宫、丽江古城、西安兵马俑等,可以为游客提供文化类旅游的特色服务,帮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2、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包括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文学文化、艺术文化等,表现为传统民俗、民间艺术、文学作品等形式。
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求和利用的具有观赏、游览、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的特点包括多样性、独特性、可持续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
下面将从这五个方面对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多样性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种类繁多,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可以体现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方面。
自然景观包括山水风光、湖泊河流、峡谷峰岭等,人文景观包括建筑群、古镇、古村落、文化遗址等。
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二、独特性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是指每个旅游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没有完全相同的景点。
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以体现在自然地貌、生物种类、人文历史等方面。
例如,世界自然遗产地黄山以其奇特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云海景观而著名;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独特魅力。
旅游者可以通过游览这些独特的旅游景点,领略到不同地区的特色和魅力。
三、可持续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利益。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传承的保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系统;世界文化遗产地在旅游开发中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
只有通过可持续的旅游开发,才能使旅游资源得到长期利用。
四、经济性旅游资源的经济性是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旅游资源的经济性体现在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的增长、旅游经济的带动等方面。
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酒店、餐饮、购物等服务业的兴起;旅游消费的增长可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旅游经济的带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综述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资源的三个共同点(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阿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2.旅游资源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旅游资源分类:(1)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二分法):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按此标准,旅游资源被分成8个主类和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
(3)按照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存在状况分类原生性旅游资源:经过漫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过程所形成,对于现今而言是先天赋予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所有作为历史遗产的人文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长期性、稳定性)萌变性旅游资源: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投资因素新营造出来的人为旅游吸引因素(不断萌生、发展变化、可复制、可发展创新)二、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1.审美性与文化性2.地域性与广域性3.季节性与节律性4.组合性与整体性5.“永续性”与易损性6.萌变性与创新性(从旅游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所耗时间、精力与费用等成本效益出发,旅游资源的组成因素协调配合越好、组合规模越大、组合内容越丰富,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价值就越高。
)三、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1.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并具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组合特色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4.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强,文化积淀丰厚(我国观光型原生旅游资源无论在总体数量和质量上的世界地位均非常突出;度假型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则相对逊色,但仍具较大开发潜力;萌变性旅游资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起点低而发展潜力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旅游资源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旅游活动在全球各地的开展,其规模之大,不仅成为令全世界关注的社会现象,而且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在不少国家中,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位列三甲的产业。
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基于我国的国情,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选择了以入境接待为优先的旅游业发展途径,凭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其根本在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对于旅游资源的分类;开发;评价;保护,成为了旅游业能否更快更好发展的根本所在。
中国旅游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
以地貌景观而论,从低于海平面155米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
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再以旅游气候资源为例,中国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
仅仅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就有29个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中国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许多方面,比如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
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饮食购物: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
旅游分类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种分类所侧重的有所不同。
但都是为了旅游资源能够更好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规模、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及开发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对旅游资源自身来说,中国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丰厚性、古老性、奇特性等特点。
1.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
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
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
3.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
4.奇特性;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
如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等。
在资源的开发方面,中国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
首先我国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国内的旅游需求正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国内旅游市场,并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国际市场也不断扩大。
其次,我国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远超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
最后,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对环境无害,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被世界各国誉为“无烟产业”。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多彩的自然景观,丰厚的人文景观,因此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必然的结果。
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对旅游资源进行严谨的开发,对旅游资源进行认真的评价,对旅游资源进行由心的保护是让中国旅游业有质的飞跃的根本所在。
了解旅游资源,不仅仅是因为它以后会融入我们的生活,更是因为我们都有着中国梦。
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把潜在的旅游资源改造成旅游吸引物,并促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旅游资源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资源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2)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3)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4)培训人才完善旅游服务。
旅游资源开发有独特的理念和原则,而对于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利用其独特之处开发利用。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不胜枚举的奇山异水—高山、湖泊、峡谷、溶洞、瀑布,绚丽多姿。
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自古以来被合称为“五岳”,乃中国名山。
其中绵亘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气势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岳之首”之称。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则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组成奇幻的自然景观。
九寨沟、黄果树瀑布和桂林山水均位于中国西南部。
四川北部的九寨沟,是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兼有湖泊、瀑布、雪山和森林之美,被称为“童话世界”;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为一大瀑布群,由18个地面瀑布和4个地下瀑布组成,五公里之外就能听到轰鸣声;在广西境内,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2公里,蜿蜒于岩溶峰林之间,江水清澈,风景如画,是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在地。
在中国北部的高原上,众多的高山平湖蔚为壮观。
新疆境内的天山天池,海拔1980米,最深处约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长江三峡景色久负盛名,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优美动人的传说令人神往。
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秀丽深幽;西陵峡滩多水急,礁石林立,更有小三峡葱郁苍翠,水清见底。
修筑在此处的三峡大坝,为中国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文旅游资源内容十分丰富,最具历史意义的七大古都,即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安阳。
它们在历史上曾作为都城,集中了全国的人之精粹,物之精华,在某些方面独具特色,如西安的文物古迹,杭州的风光优美。
古典园林,宗教建筑和风土民情无不流露出人的智慧和信仰的力量。
“出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的园林使自然与艺术融为一体,如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园林;龙门石窟,白马寺,白云观等记载了我国宗教艺术的发展;少数民族的建筑和节日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傣族的孔雀舞,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独具特色的文化交织成中华民族的文明。
总之,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景色奇特。
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人数与旅游需求,如何正确与可持续的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如何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做出抉择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刺了旅游业的发展。
当一种业发展的近乎急功近利,我们就需要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起,探讨旅游对环境和生态的学者日渐增多。
1993年英国创刊发行了《可持续旅游杂志》;1995年4月24日至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了可持续发展旅游会议,7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确立了许多被普遍接受的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这里指出,也是旅游界普遍的理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产值增加,而是生态、社会和经济三维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三大结构之一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的保护,遵循一定的原则: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环境不可分离原则,和谐协调存在的原则,以科技进步保护的原则。
旅游资源可能会因种种原因遭到破环,自然的破环,人为的破环,那么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就相当的有意义。
这与我国几千年来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一致的。
近年来很多人追求生态旅游,它恰好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新的途径。
我国对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的研究上,极大的遵循了旅游开发保护的原则。
我国学者做出了大量细致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例如游客机械践踏对避暑山庄造成的不良影响,指出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目前存在生态与旅游开发滞后性,环境污染扩散,环境保护后发优势等规律,所以应该加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一体化研究,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体系,加快立法,树立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观念,科学确定人容量、功能分区利用,健全管理体制,处理好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经济的关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旅游问题可能会不断显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在将来仍受高重视的问题,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会持续深入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