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合集下载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歌谱为高清矢量文件)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描写了秀丽的江南景色。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抗婚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音乐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1. 引子:音乐的魅力说到小提琴,大家肯定都会想起那些优雅的旋律,还有那种能让人心里暖暖的感觉。

而提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哎呀,那可真是如沐春风啊!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曲音乐,它还蕴含了中国古代美丽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听了就心醉神迷。

你能想象吗?在一场音乐会上,乐声起伏、情感交织,就像在看一部扣人心弦的爱情电影,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流泪。

2. 故事背景2.1 经典爱情故事《梁祝》的故事其实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你想啊,这两个小年轻为了真爱,竟然女扮男装、跨越重重阻碍,真是“为爱奋不顾身”的典范啊!最后,他们为了爱情不得不忍受离别,甚至化作蝴蝶,飞舞在一起。

听到这里,多少人不禁感叹:“爱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所以,当小提琴的音符响起,我们就能感受到那种无法言喻的情感,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

2.2 音乐的语言音乐能够传达情感,绝对是小提琴的强项。

尤其是《梁祝》,在指尖跳动的旋律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忧伤和深深的思念。

听着听着,仿佛能看到梁山伯在追逐祝英台的身影,而每一个音符都是他们爱情故事中的点滴瞬间。

那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觉,简直让人心痛不已。

3. 音乐的表现3.1 旋律的起伏再说说音乐本身吧。

《梁祝》这曲子有着非常鲜明的旋律,轻快的部分让人心情愉悦,而悲伤的片段则能瞬间把人带入深渊。

你听,开头的那段旋律,简直像是在描绘春天的花开,柔和又美好。

接下来,当音乐进入悲伤的部分时,那种凄婉的旋律就像秋风扫落叶,让人一下子感受到悲情的压迫。

简直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人无法自已。

3.2 演奏的魅力小提琴演奏家更是将这段音乐演绎得淋漓尽致。

看他们手指在弦上飞舞,那种流畅与激情,真是让人目不转睛。

你能想象吗?每一次弓弦的摩擦,都像是在讲述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浑然天成。

那种与音乐深情对话的感觉,让人真心觉得,音乐就是一种最美的语言。

连那些平时不太喜欢音乐的人,听了也会被深深吸引,真是“琴声何处诉情愁”啊!4. 总结:爱的永恒总的来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仅仅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更是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梁祝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对于梁祝的了解是从文学接触,从文学其中感受到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

那是千古的绝唱,不可承受的痛。

我分明看见了一对古典的情侣,正出落成双飞的蝶,醉入花荫。

对梁祝有了更深的感情,是因为它的音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从一个琴音开始,萦绕在琴弦上的双蝶,翩翩的飞。

一片片粼粼的波光,就是一串串如泣如诉的音符。

琴声呜咽,声声触及痛处。

我的心情不自禁的跟着颤栗。

一把把忧伤的小提琴,倾诉的岂止是一线情缘?有幸学校为我们开了《音乐鉴赏》这门课,才知道音乐也是一种很有力的控诉及情感的表达。

在老师的讲解下及自己用心的倾听,才对梁祝协奏曲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面浅谈我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感受!《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

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

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

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

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如是相遇,幽幽道来,却是人间三月,草长莺飞。

江南三月,钱塘自古风流,你便这么走来了,一童一扇。

如天地结拜,是茫茫人海里的偶遇,还是岁月匆匆,死生契阔的寻觅。

又如何呢,遇到了。

就是这样吧!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

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详细赏析这首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是1959年由何占豪和陈钢根据同名越剧传说于上海音乐学院创造,由呈示、展开和再现三个部分组成。

呈示部分开曲部分由轻柔的炫乐和定音鼓的背景下,长笛吹出了清新秀丽的引子,仿佛故事在一片花香鸟语的原野上展开了。

双簧管吹出了一段歌谣式的旋律,呈现出一幅美丽江南的美丽图画。

在柔和的竖琴的伴奏下,充满 着女性美的小提琴奏出了主旋律,这里描写的是梁祝相遇。

这时候出现的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二重奏象征着梁祝二人在草桥结拜。

主旋律的重复,华彩的乐章暗示着两人的情谊更加的深厚。

随后,小提琴独奏的部分,描写的是祝英台窃喜的心情,窃喜找到了心上人。

随之而来的是一段欢快的旋律,描写的是梁祝二人三载幸福的同窗生活,二人两情相悦,欢快嬉戏。

然而,好景不长,祝英台将奉召回家,乐曲改为慢板,变得柔和,表现出二人的别恨离愁。

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二重奏表现出祝英台与梁山伯二人的窃窃私语,两人难舍难分。

这里就是著名的“十八相送”。

背景音乐部分描绘出他们依依惜别,望着对方远去的身影。

展开部分紧接着,沉重的大提琴、大管等低音乐器奏出了不祥的音调,预示着悲剧将要来临。

铜管表现出了严厉的封建主题,显示出父亲逼婚的场面。

小提琴的散板表现出祝英台惶惑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小提琴奏出了激动和反抗的音调。

描写封建主题的背景音乐与小提琴单调交替出现,形成祝英台抗婚的场面。

代表封建主题的铜管逐渐占据了上风,小提琴表现出无奈与妥协。

祝英台被迫答应嫁给马家。

定音鼓显示出了扣人心炫的效果。

鼓声过后,乐曲转入慢板。

梁山伯去探看祝英台。

小提琴表达了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哀怨。

大小提琴表达出两人对答,两人悲悲泣泣。

这一段就是著名的“楼台会”。

梁山伯痛苦地回到家里,在相思的煎熬下一命呜呼。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音乐急转直下。

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哭诉着,音乐凄楚、哀怨和愤慨。

在钟鼓齐鸣,紧张的音乐,描写了祝英台含恨投坟的场面。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lrc文件[00:00.00]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00:00.30]作曲:何占豪[00:00.50][00:01.00](一)呈示部[00:10.00]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00:15.00]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00:30.00]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01:00.00]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01:05.00][01:14.30]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02:35.00]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02:45.00]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02:55.00]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03:20.00]形成对答(中段)。

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03:30.00]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03:40.00]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03:50.00]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04:00.00]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04:20.00]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04:40.00]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04:50.00]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04:55.00][05:00.00]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05:10.00]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05:30.00]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05:50.00]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06:00.00]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06:10.00]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

[06:30.00]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07:00.00]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07:50.00][08:00.00]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08:20.00]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08:40.00]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09:00.00]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09:10.00]欲言又止的感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题材简介:从题材上看,这首作品是协奏曲,协奏曲是一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

他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技巧性,在音乐作品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竟奏,《梁祝》是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与乐队的协同演奏,其中小提琴有很多高难技巧演奏,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具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快的舞曲。

《梁祝》是单乐章的协奏曲,既有热情的快板,也有抒情的慢板,更有中国戏曲音乐的紧拉慢唱,故深为大众所爱!作品背景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作者简介陈钢;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它器乐作品。

何占豪(1933-)浙江诸暨人。

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

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作品中心思想介绍《梁祝》以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这个故事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歌谱为高清矢量文件)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描写了秀丽的江南景色。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抗婚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音乐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其意境和美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文字是以纸张或网络为载体,作者用神奇的方块汉字描述了自己的感悟和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以肢体的语言,配以欢快或忧伤的乐曲,舞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感触展现出来,给观众以动态的美的享受。

而音乐的语言,则是通过跳跃的音符,跌宕起伏的旋律,或欢快,或忧伤,或激昂,或悲壮!我认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有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吹响战斗的号角,也可以唤回迷失的灵魂;它可以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也可以是温柔缠绵的小夜曲;它可以是一首温婉的小诗,也可以是一首犀利的檄文。

它可以波动心弦,也可以撼动心潮。

……而在我所听过的乐曲当中,我认为只有《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具备上述的任何一种特质。

是的,它既是一曲缠绵哀婉的爱情颂歌,又是一部慷慨悲壮的爱情悲剧。

不知多少次夜深人静时,用心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总会被它那优美的曲调打动,心儿不知不觉中总会随着音符的跳跃而颤动不已,总会沉浸陶醉在那美妙的天籁之音里……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取材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用奏鸣曲式完成,乐曲的开头用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小提琴一遍又一遍地奏响爱情的主题旋律,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旋律,仿佛是在诉说着那段心心相印,耳鬓厮磨,剪影共读整三载的同窗生活……接下来一段欢快活泼的大小提琴协奏描绘了两人追逐嬉闹的情景,纯洁的友谊在祝英台的心中慢慢幻化为纯真的爱情,祝英台暗暗倾慕才气俱佳的梁山伯,无奈自己女扮男装,难以启齿倾诉衷肠,只有草堂结拜为异性兄弟。

祝英台倾心相许,情深意长。

梁山伯心无猜忌,坦坦荡荡。

学业完成了,祝英台要返回故里,十八相送,英台欲言又止,山伯难分难舍,过了一山又山,英台借水里鸳鸯,借观音大士,借山中樵夫,如此种种都未能点化憨厚老实的梁山伯,只有把他比做那只呆头鹅,乐曲中小提琴悠扬缠绵的独奏将英台那种似嗔非嗔,又爱又怨的.娇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慢慢的,一声低沉严厉的声音传来,这是以祝父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怒吼声,一声急过一声,一声强过一声,暴风骤雨一般劈天盖地的席卷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
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而这部分最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

音乐进入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

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

这段旋律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转入“哭灵投坟”的段落,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在这段旋律中,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

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

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

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

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哭灵投坟”这段悲天动地的音乐主要采用了越剧紧拉慢唱的嚣板和绍剧中富有特色的“二凡”腔。

原汁原味的越剧“尺调”哭腔,抒发祝英台痛不欲生的悲痛情感,乐队铜管演奏的是稍加变化的激昂的绍兴大班(即绍剧)“二凡”高腔。

只有中国二胡琴弦上才有的滑指手法,首次出现在小提琴演奏上,使《梁祝》在表现满腔悲愤、痛苦欲绝的情感时,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还有中国越剧、京剧中常用的倒板、嚣板等,首次进入协奏曲,使《梁祝》从内容到表现形
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

最后是再现部。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

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

再现了传说中“化蝶”的场景——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

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

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