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表内除法讲义
二年级暑假班第6次课------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专题要点1、平均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2、认识除法:“÷”是除号,读作“除以”,不能读作“除”。
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
(被除数÷除数=商)3、除法的意义: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4、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数⨯商=被除数)5、倍数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6、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7、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例1】分一分有8【练习】1、一共有()个笑脸,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个2、把下面的爱心平均分,应该怎么分,请你圈出来。
【例2】35÷7=5,读作(),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练习】1、24÷3=8,( )是被除数,( )是除数,( )是商。
2、把3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篮子里,每个篮子放( )个。
除法算式为( )。
王牌例题剖析【例3】根据乘法口诀填写下表:【练习】20÷5=4 想:( )五二十,商是().20÷4=()想:四( )二十,商是( ).12÷2=()想:二( )十二,商是( ).12÷6=()想:( )六十二,商是( ).【例4】第一排:第二排:第一排有()个,第二排图形是第一排图形的()倍。
【练习】列式计算(1)24里面有几个4?(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3)36是9的几倍?(4)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例5】爷爷家有5个鸡笼,每个鸡笼可以装6只鸡,爷爷买了31只鸡回来,鸡笼能装下吗?【练习】1、小明和爸爸、妈妈各订做一条裤子,平均每人大约需要布料9分米,一块28分米的布料,给他们一家三口每人做一条裤子够不够用?2、小林有40元钱,一支钢笔8元,小林要买5支钢笔,小林的钱够吗?【例6】老师买了36本故事书(1)如果每班分6本,可以分给几个班?(2)如果每班分9本,可以分给几个班?【练习】1、妈妈有16个苹果,又买来4个,将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多少个?2、鸡有27只,鸭有9只,鸡是鸭的几倍?课后练习1、计算45÷9= 32÷8= 24÷4= 16÷2=48÷8= 54÷6= 72÷9= 3÷3=2、列式计算(1)35是5的几倍?(2)被除数是42,除数是7,商是多少?(3)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4)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填表格。
二年级秋季班第6次课------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1、平均分: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2、认识除法:“÷”是除号,读作“除以”,不能读作“除”。
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
(被除数÷除数=商)3、除法的意义: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4、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数⨯商=被除数)5、倍数的认识:(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6、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7、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课前回顾1、28÷4=7,读作(),除数是(),被除数是(),商是()。
2、32÷8=4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表示()是()的()倍;还表示()里面有()个()。
3、6的3倍是();6是3的()倍。
4、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被减数和减数同样多,差是()。
5、把8、9、72三个数字按要求填入括号内()⨯()=()()÷()=()()⨯()=()()÷()=()6、把表格补充完整经典例题【例1】看图列算式()⨯()=()()÷()=()()⨯()=()()÷()=()【练习1】看图列算式()⨯()=()()÷()=()()⨯()=()()÷()=()【例2】利用份数关系解决问题有30个笔记本,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有多少个笔记本?【练习2】1、妈妈有16个苹果,又买来4个,将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多少个?2、二年级(3)班5位同学去植树,计划植树40棵,每位同学需要植多少棵树?3、二年级(1)班有35个同学排队做操,每7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例3】倍数关系张林折了14朵红花,7朵黄花。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讲义

【知识要点一】求商的方法
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其中用乘法口诀求商既快又准。
【知识要点二】借助乘除法关系,运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
1.根据一道乘法算式(两个因数不相同)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求除法算式的商也可以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
【知识要点一】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实际问题
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或已知总数和分的份数,求每份数,都用除法计算。
【例题1】将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例题2】一根长 8 米的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测量它此时的长度是几米。
【例题3】一段人行道长 18 米,在人行道的一端起点先栽1棵树,接着每隔 3 米栽 1棵树,这段人行道共栽多少棵树?
【例题4】一根跳绳长2米,8 米长的绳子能剪几根这样的跳绳?要剪多少次?
1.将桃平均分给6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一根长12米的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则它此时的长度是几米?
3.幸福小区要在一段长 15米的人行道的一边种树,从一端起,每隔3米种一棵(两端植树)。
这段人行道一块种了多少棵树?
4.一根竹竿长 10 米,每2米锯成一段,可以锯成几段?需要锯几次?。
《表内除法》 讲义

《表内除法》讲义一、什么是表内除法表内除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之后,进一步学习的一种运算。
简单来说,表内除法就是在乘法口诀表的范围内进行除法计算。
例如,我们知道 2×3 = 6,那么 6÷2 = 3,6÷3 = 2 就是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是建立在对乘法口诀的熟练掌握之上的。
通过乘法口诀,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出表内除法的结果。
二、表内除法的意义表内除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个人能得到几个苹果?这就需要用到表内除法来计算,12÷3 = 4,每个小朋友能得到 4 个苹果。
再比如,我们有 20 块糖,每 5 块装一包,可以装几包?通过 20÷5 = 4,我们知道可以装 4 包。
表内除法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配和分组等问题,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1、利用乘法口诀这是表内除法最常用也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因为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所以在已知乘法口诀的情况下,通过逆向思维就能得出除法的结果。
例如,计算 8÷2,我们想二()得八,根据乘法口诀“二四得八”,就能得出 8÷2 = 4。
2、平均分的方法当我们面对具体的物体或数量时,可以通过实际的平均分来理解和计算除法。
比如,要计算 18÷6,可以拿出 18 个小棒,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是3 个,所以 18÷6 = 3。
四、表内除法的算式读法表内除法的算式有两种读法。
以 12÷4 = 3 为例,可以读作“12 除以 4 等于3”,也可以读作“4 除12 等于3”。
这里要注意“除以”和“除”的区别。
“除以”是被除数在前,除数在后;“除”是除数在前,被除数在后。
五、表内除法的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特定的名称。
例如,在 15÷3 = 5 中,15 是被除数,3 是除数,5 是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清单)-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含义的认识,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表内除法的计算技巧,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1、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虽然平均分的分法不同,但是因为平均分的份数和总数都不变,所以平均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1】下列分法是平均分的是()。
【解题分析】选项A分成3份,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不是平均分;选项B分成2份,每份3个星星,不是平均分,符合题意;选项C分成4份,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不是平均分。
【解答】B;判断平均分的关键是看每份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例2】将8个桃子平均放在盘里,下列分法错误的是()。
【解题分析】选项A分成4份,每份2个桃子;选项B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不是平均分;选项C分成2份,每份4个桃子。
【解答】B;【练习】下列如果是平均分,请你在后面的()里画√。
【解答】【例3】把12个小球平均装在4个袋子里,下列装法正确的是()。
【解题分析】选项A分成3份,每份4个小球,虽然是平均分,但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分成4份;选项B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不是平均分;选项C分成4份,每份3个小球,符合题意。
【解答】C;【例4】数一数,分一分,填一填。
(1)一共有()颗小红心。
(2)把这些小红心平均贴方框里,每个方框里贴4颗,需要()个方框。
【解题分析】【解答】(1)16;(2)3;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表内除法(二)讲解

表内除法(二)重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材内容分析:表内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乘法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有关用7、8、9口诀和表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求商共22课时(不内除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法(二)乘除两点计算式题复习具体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解决问题(1):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共计9课时除法(二)解决问题(2):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例:56÷7,想,7×8=5656除以7等于8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与应用例:36÷4,想4×9=36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的变式练习。
通过这个练习,一方面提高学生应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孕伏方程思想。
如,4×□=36,式中的“口”就是要求的未知数,将它用一个字母代替,就变成了一个方程。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受方程的思想。
利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拓展应用1、(1)出示题目4×()=36 6×()=42 63 ÷()=732 ÷()=8 48÷()=6 9×()=54(2)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4×()=36 4乘9等于366×()=42 6乘7等于3663 ÷()=7 7乘9等于63,63除9等于732 ÷()=8 8乘4等于32,32除4等于848÷()=6 6乘8等于48,48除8等于69×()=54 9乘6等于63(3)填空并说说思路2、综合应用,成练习35÷7 42÷6 7×7 72÷8 36÷6()>()>()>()>()第一步:35÷7=5 42÷6=7 7×7=49 72÷8=9 36÷6=6第二步:49>9>7>6>5第三步:7×7>72÷8>42÷6>36÷6 >35÷7(1)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除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shùxué)表内除法知识点:除法几何无王者(wánɡ zhě)之道(这里的几何就是数学)——欧几里德。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帮助大家提高数学成绩。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shùxué)表内除法知识点:除法1、除法的读法、写法、各部分(bù fen)的名称特别强调“÷”读作“除以”而不是(bù shi)“除或除于”2、概念:什么情况用除法?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品的方法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多少?用除法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物品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份有多少来分,求平均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3、除法算式中各部分(bù fen)的意义10÷2=5意义:2即可以表示平均(píngjūn)分成2份,又可以表示每份有2个。
所以画图题的答案不是只有一个,第一题可以2个2个的圈,也可以5个5个的圈。
但,如果出现画图又填空(tiánkòng),就得看等号后面的得数是不是与想要的答案统一。
重难点:做题时,一定先找准要把谁平均分,即平均分的总数是多少。
注意哪个数是题目给的信息(xìnxī),哪个数是要求得的结果。
★4、用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区别(搞清楚什么情况用乘法算式什么情况用除法算式,其实就是找准题目中哪些数是给的,哪个数是求出来的。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nénggòu)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总结(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除法几何无王者之道(这里的几何就是数学)——欧几里德(2)注意哪个数是题目给的信息,哪个数是要求得的结果(3)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4)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讲义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讲义一、表内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 + 3 + 3 + 3 + 3= 15,写成乘法算式就是 3×5 = 15 或 5×3 = 15。
在这个例子中,3是相同的加数,5 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二)乘法算式的读法乘法算式的读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来。
比如2×3 =6,读作“2 乘 3 等于6”。
(三)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的重要工具。
我们要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才能又快又准地进行乘法计算。
1、乘法口诀的编排规律乘法口诀表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的。
一般来说,都是从 1 开始,按照相同的数依次相乘。
比如,一的乘法口诀有“一一得一”,二的乘法口诀有“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以此类推。
而且,乘法口诀的得数是随着乘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的。
2、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记忆乘法口诀有很多方法。
比如,可以通过理解乘法的意义来记忆,知道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就能记住对应的乘法口诀。
还可以通过有规律的背诵,比如先横着背,再竖着背,或者按照规律分组背诵。
另外,多做一些乘法计算的练习,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乘法口诀。
(四)乘法的应用乘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一个苹果 2 元,买 5 个苹果需要多少钱?就可以用乘法计算,2×5 = 10(元)。
还有,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如果长是 6 厘米,宽是 4 厘米,面积就是 6×4 = 24(平方厘米)。
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意义除法可以理解为平均分。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例如,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几个?用除法计算就是12÷3 = 4(个)。
又比如,20 里面有几个 5?算式是 20÷5 = 4。
(二)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读法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学思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hsx01102 年 级:二年级 课 时 数:1.5 学员姓名:刘嘉艺 辅导科目:数学 学科教师:陈老师
课 题 表内除法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5年03月30号
教学目的
1、学习乘法口诀,并能理解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转换;
2、进一步加强计算速度和数学转换思维。
教学内容
一、上次作业检查与讲解;
二、学习要求及方法的培养:
三、知识点分析、讲解与训练: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3、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4、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5、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例一、(1)30÷6=5,读作( )。
A .30除以6等于5 B .30除以5等于6 (2)20里面有4个( )。
A .10 B .4 C .5 D .16
(3)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这堆苹果可能有( )个。
A .24 B .25 C .36 D .35 (4)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用算式表示是( )。
A .5+6-9 B .5+ 6-9 C .5×6-9 D .5+6-9
例二、按照乘法口诀填写下表:
典例精讲
知识精讲
例三、4×5=20 20÷5=4想:(四)五二十,商是4.
20÷4=()想:四()二十,商是().
12÷2=()想:二()十二,商是().
12÷6=()想:()六十二,商是().
24÷4=()想:四()二十四,商是().
24÷6=()想:()六二十四,商是().
例四、列式计算:①24里面有几个4?②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
③18除以6等于多少?④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例五、(1)解决问题:
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6人一组,需要4条船。
如果每8人一组,需要几条船?
(2)小艺将一根木棍截成4段需要12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棍截成5段需要多少分钟?
巩固练习
1、用下面卡片上的数摆成学过的除法算式。
2、
乘法算式:( )X( )=( ),( )X( )=( )
除法算式:( )÷( )=( ),( )÷( )=( )
3、填表格。
被除数 5 1524812
除数3825
商 1 6 4 3 6
四、应用。
1.一个乒乓球2元钱,4个羽毛球12元钱,哪种球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2.超市饮料降价,买3瓶鲜橙汁6元钱,买6瓶多少钱?
3.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4.小宁带了100元去买文具,想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盒。
他带的钱够吗?
5.一辆小汽车可以坐4人,一辆面包车上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3倍,一辆小汽车和一辆面包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6.一条绳子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段?需要剪多少次?如果剪一次要2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才能剪完?
7.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
卖出18个,还剩多少个?
8.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
卖出18个,还剩多少个?
9.
书数是苹果的5倍
(1)鱼数是苹果数的几倍?
(2)书有几本?
10.
(1)一共有几条鱼?
列式:
(2)平均分成2份,每份()条。
列式:
(3)每5条鱼为1份,能分()份。
列式:
(4)每3条鱼为1份,能分()份,还剩()条。
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