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径分布测定法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安德逊移液管法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安德逊移液管法通风与除尘中所研究的粉尘都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粉尘粒子所组成的聚合体。
粉尘的粒径分布也叫分散度—即粉尘中各种粒径或粒径范围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
以数量统计形式表征的粉尘粒径布称为粉尘粒径数量分布;以质量统计形式表征的粉尘粒径分布称为粉尘粒径质量分布。
粉尘的粒径分布不同,其对人体到的危害以及除尘的机理也都不同,掌握粉尘的粒径分布是进行除尘器设计和研究的基本条件。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 加深对Stokes 颗粒沉降速度方程的理解,灵活运用该方程; (3) 根据粒度测试数据,能作出粒度累积分布曲线主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使用液体重力沉降法(安德逊移液管法)来测定分析粉尘的粒径分布。
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各不相同这一原理而得到的。
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可以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
μρρ18)(2pL p t gd v -=(1)式中:v t — 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 μ — 液体的动力黏度,g/(cm ·s)ρp — 粒子的真密度, g/cm 3; ρL — 液体的密度,g/cm 3 g — 重力加速度,981cm/s 2; d p —粒子的直径, cm 。
由式(1)可得gtHgv d L p L p tp )(18)(18ρρμρρμ-=-=(2)这样,粒径便可以根据其沉降速度求得。
由于沉降速度是沉降高度与沉降时间的比值,以此替换沉降速度。
使上式变为2)(18pL p gd Ht ρρμ-=(3) 式中:H — 粒子的沉降高度,cm ; t — 粒子的沉降时间,s 粒子在液体中沉降情况可用图1表示。
粉样放入玻璃瓶内某种液体介质中,经搅拌后,使粉样均匀地扩散在整个液体中,如图1中状态甲。
经过t 1后,因重力作用,悬浮体由状态甲变为状态乙。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筛分法公示稿(第一次)

附件1: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筛分法草案公示稿(第一次)0982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辅料和药物制剂粉末或颗粒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其中第一法、用于测定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或粒度分布,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第一法(显微镜法)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照显微鉴别法(通则2001)标定目镜测微尺。
测定法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量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注意防止气泡混入,半固体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50μm及以上的粒子。
再在200~500倍的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视野内的总粒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
第二法(筛分法)筛分法是通过合宜孔径的药筛对粉末或颗粒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进行评估和分级的方法。
一般分为手动筛分法、机械筛分法与空气喷射筛分法气流筛分法。
一般情况下,手动筛分法和机械筛分法适用于测定大部分粒径大于75μm的供试品。
;对于粒径较小的供试品,由于其质量较小,在筛分过程中提供的重力不足以克服内聚力和粘附力,使颗粒相互团聚并粘附在筛面上,从而导致预期通过筛面的颗粒被保留,对于粒径小于75μm的样品,则应因此,采用气流筛分法空气喷射筛分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更为合适。
但是在经方法验证可行的情况下,筛分法也可用于粒径中位值小于75μm的粉末或颗粒。
对于只能通过粒度大小进行分类的粉末或颗粒,筛分法是很好的选择。
筛分法需要的样品量大(一般至少需要25g,取决于粉末或颗粒的密度以及药筛的直径),而且难以筛分易堵塞筛孔的油性或其他粘附性粉末或颗粒。
颗粒能否通过筛孔一般取决于颗粒的最大宽度或厚度,而不是颗粒的长度,因此筛分法是一种二维的尺寸估算方法。
土壤—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比重计法

FHZDZTR0008 土壤 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 比重计法F-HZ-DZ-TR-0008土壤—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比重计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土壤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
2 原理土样经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成悬浮液定容后,根据司笃克斯(Stokes)定律及土壤比重计浮泡在悬浮液中所处的平均有效深度,静置不同时间后,用土壤比重计直接读出每升悬浮液中所含各级颗粒的质量,计算其百分含量,并定出土壤质地名称。
比重计法操作较简便,但精度较差,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3 试剂3.1 氢氧化钠溶液:0.5mol/L ,20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
3.2 六偏磷酸钠溶液:0.5mol/L ,51g六偏磷酸钠溶于水,加水稀释至1000mL 。
图1 搅拌棒 3.3 草酸钠溶液:0.5mol/L ,33.5g 草酸钠溶于水,加水稀释至1000mL 。
4 仪器4.1 土壤比重计,又称甲种比重计或鲍氏比重计,刻度0~60g/L 。
4.2 量筒,1000mL 。
4.3 锥形瓶,500mL 。
4.4 烧杯,50mL 。
4.5 洗筛,直径6cm ,孔径0.25mm 。
4.6 土壤筛,孔径2、1、0.5mm 。
4.7 搅拌棒(图1)。
5 操作步骤5.1 称取通过2mm 筛孔的10g(精确至0.001g)风干土样置于已知质量的50mL 烧杯(精确至0.001g)中,放入烘箱,在105℃烘6h ,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至恒量(精确至0.001g),计算土壤水分换算系数。
5.2 称取通过2mm 筛孔的50g(精确至0.01g)风干土样(粘土或壤土50g ,砂土100g)置于500mL 锥形瓶中。
5.3 分散土样:根据土壤的pH 值,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0.5mol/L 氢氧化钠溶液(酸性土壤)、50mL 0.5mol/L 六偏磷酸钠溶液(碱性土壤)或50mL 0.5mol/L 草酸钠溶液(中性土壤),然后加水使悬浮液体积达到250mL 左右,充分摇匀。
颗粒粒径的众多测试方法

颗粒粒径的众多测试⽅法 1)筛分法:筛分法是⼀种最传统的粒度测试⽅法,也是过去最常⽤的⽅法。
它是使颗粒通过不同尺⼨的筛孔来测试粒度的。
筛分法分⼲筛和湿筛两种形式,可以⽤单个筛⼦来控制单⼀粒径颗粒的通过率,也可以⽤多个筛⼦叠加起来同时测量多个粒径颗粒的通过率,并计算出百分数。
筛分法有⼿⼯筛、振动筛、负压筛、全⾃动筛等多种⽅式。
颗粒能否通过筛⼏与颗粒的取向和筛分时间等素因素有关,不同的⾏业有各⾃的筛分⽅法标准。
(2)显微镜法:测量与实际颗粒投进⾯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即等效投影⾯积直径。
包括显微镜、CCD摄像头(或数码像机)、图形采集卡、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它的基本⼯作原理是将显微镜放⼤后的颗粒图像通过CCD摄像头和图形采集卡传输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边缘识别等处理,计算出每个颗粒的投影⾯积,根据等效投影⾯积原理得出每个颗粒的粒径,再统计出所设定的粒径区间的颗粒的数量,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由于这种⽅法单次所测到的颗粒个数较少,对同⼀个样品可以通过更换视场的⽅法进⾏多次测量来提⾼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除了进⾏粒度测试之外,它还常⽤来观察和测试颗粒的形貌 (3)刮板:把样品刮到⼀个平板的表⾯上,观察粗糙度,以此来评价样品的粒度是否合格。
此法是涂料⾏业采⽤的⼀种⽅法。
(3)沉降法:依据颗粒的沉降速度作等效对⽐,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径,即⽤与被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实际颗粒的⼤⼩。
有简单的沉降瓶法和按此原理设计的粒度仪。
例如⼀种纳⽶颗粒粒度分析仪采⽤的是差⽰沉淀法进⾏颗粒粒度的测量和分析。
样品被注⼊到⾼速旋转的液体中,然后在离⼼⼒的作⽤下,样品被快速沉淀并通过检测头被检测并拾取。
因为⼤⼩不同的颗粒到达检测头的时间不同,因此通过记录颗粒到达检测头的时间,就可以知道颗粒的⼤⼩, (4)电阻法:电阻法⼜叫库尔特法,是由美国⼀个叫库尔特的⼈发明的⼀种粒度测试⽅法。
这种⽅法是根据颗粒在通过⼀个⼩微孔的瞬间,占据了⼩微孔中的部分空间⽽排开了⼩微孔中的导电液体,使⼩微孔两端的电阻发⽣变化的原理测试粒度分布的。
“颗粒粒径分析方法”汇总大全

“颗粒粒径分析方法”汇总大全1.图像分析法:图像分析法采用颗粒物料的显微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颗粒粒径分析。
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颗粒的形态和大小,并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2.激光粒度仪法:激光粒度仪法利用激光光束照射颗粒物料,并通过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变化来计算颗粒粒径。
激光粒度仪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颗粒物料的粒径分析中。
3.切向流分析法:切向流分析法是通过颗粒物料在切向流的作用下进行直径分布测定的方法。
在测定中,颗粒物质通过装置,按其体积分布在切向方向,在每个位置软盘,都装有一个由流速控制单元所控制的编码器,标有一个确定的位置或已知大小的孔,然后通过测定颗粒通过的孔的数量与孔的直径,从而推算出颗粒的大小分布。
4.光散射法:光散射法根据颗粒物料对光的散射情况,来推算颗粒的粒径分布。
根据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变化,结合光散射模型,可以计算颗粒的粒径大小。
5.静电感应法:静电感应法利用颗粒物料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来计算颗粒的粒径分布。
通过对颗粒物料施加电场,观察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以推算出颗粒的大小分布。
6.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颗粒物料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的强度来计算颗粒粒径的方法。
通过对颗粒物料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强度的测定,结合经验公式,可以计算出颗粒的粒径大小。
7.声速法:声速法通过颗粒物料在声波场中传播的速度来计算颗粒的粒径分布。
通过对颗粒物料在特定频率的声场中声速的测量,可以推算出颗粒的大小分布。
8.雷达粒度仪法:雷达粒度仪法利用雷达波的散射情况来计算颗粒的粒径分布。
通过对颗粒物料在特定频率的雷达波场中散射强度的测量,可以推算出颗粒的大小分布。
除了上述列出的常见颗粒粒径分析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颗粒物料的分析方法,例如电子显微镜法、X射线衍射法等,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实验要求、仪器设备及经费等因素进行选择。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粒度是指物质颗粒的大小。
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粒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可以影响材料的性质和性能。
因此,粒度的测定是一项关键的实验技术。
粒度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和显微镜分析法等。
筛分法是最常用的粒度测定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物料通过连续不同孔径大小的筛网进行筛分,将不同尺寸的颗粒分离出来。
然后,可以根据筛网上留下的颗粒数量和颗粒的重量来计算颗粒的粒度分布。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度较大的物料。
激光粒度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来测量颗粒尺寸的方法。
它通过激光发射器产生一束激光,然后将激光射入测量区域,颗粒吸收光能并散射回光检测器,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可以确定颗粒的尺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度较小的物料。
显微镜分析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和测量颗粒尺寸的方法。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可以直接测量颗粒的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度较小且形状复杂的物料。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粒度分布是粒度测定的一个重要参数。
粒度分布指的是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数量或体积的分布情况。
常用的粒度分布表达方法有累积分布曲线和差异分布曲线等。
累积分布曲线是一种常用的粒度分布表示方法。
它通过绘制颗粒粒径对应的累积百分比来表示不同粒径颗粒的占比。
累积分布曲线的斜率越大,表示颗粒粒径的分散程度越大。
差异分布曲线是粒度分布的一种补充曲线。
它通过绘制颗粒粒径的频率对粒径的对数进行尺度变换,并计算累积频率来表示颗粒粒度的分散情况。
差异分布曲线可以更加细致地描述粒度的分布情况,尤其对于颗粒粒径较小的材料。
总之,粒度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技术。
不同的材料需要选择适合的粒度测定方法,以获得准确的粒度参数,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粒度分布的分析也是粒度测定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粒度分布可以了解颗粒的分散情况和性能特点。
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粒度的测定和粒度分布的分析始终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药品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德信诚培训网
药品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一目的:制定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规范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
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其中第一法、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第一法(显微镜法)
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用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及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镜测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将镜台测微尺置于显微镜台上,对光调焦,并移动测微尺于视野中央;取下目镜,旋下接目镜的目镜盖,将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筒中部的光栏上(正面向上),旋上目镜后反置镜筒上。
此时在视野中可同时观察到镜台测微尺的像及目镜成测微尺的分度小格,移动镜台测微尺和旋转目镜,使两种量尺的刻度平行,并令左边的“0”刻度重合;寻找第二条重合刻度,记录两条刻度的读数,并根据比值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该物镜条件下所相当的长度(um)。
由于镜台测微尺每格相当于10um,故目镜测微尺每1小格的长度为: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一、引言在粉体工程中,粒度和粒度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加工工艺。
对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必要的。
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颗粒在不同体积或质量下所占的百分比,通常通过粒度分布曲线来表示。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有多种方法,其中第二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二、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概述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是指采用分级分选和间接测定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分析和计算来得出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不同的颗粒物料,可以有效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从所需的粉末样品中取得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测性。
2. 分级处理:通过筛分或离心分级等方法,将样品按照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的组分。
3. 间接测定:通过对分级后各组分的颗粒大小进行测定,如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仪器等设备进行测定。
4. 计算分布:将测定得到的各组分的粒度大小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粒度分布曲线和相关参数。
三、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优缺点优点:1. 可适用性强:适用于各种颗粒粉末的测定,广泛用于化工、医药、冶金、建材等行业。
2. 测量结果准确:通过多次测定和计算,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粒度分布曲线,有助于分析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 操作简便:相对于其他测定方法,第二法的操作相对简单,设备也比较常见。
缺点:1. 耗时较长:需要进行分级处理和多次测定计算,整个过程较为耗时。
2. 仪器要求较高:粒度仪、分析仪器等设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我个人认为第二法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它虽然在操作上可能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耗时性,但通过严谨的操作和计算,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径分布测定法
本方法基于激光静态散射(衍射)原理测定中药粉末粒径分布情况。
来自He-Ne 激光器的激光束经扩束、滤波,汇聚后照射到测量区,测量区的待测颗粒群在激光的照射下产生散射谱(散射谱的强度空间分布与被测颗粒群的大小有关),被光电。
1、供试品处理
供试品水分应在6.0%以下,高于6.0%的样品采用烘干法干燥,于60℃干燥2小后测定水分,如仍高于6.0%,重复操作,直至符合要求。
2、测定法
2.1 测定前:激光粒度分析仪开机遇热30分钟以上。
2.2 进样:将进样粒斗插入干粉进样器的进样口中,在进样槽中加入超微粉或经复粉碎后的超微饮片样品3-5g,单击操作键,激光粒度分析仪将测定约20个测量数据,在测量的数据中,遮光比应控制在0.5-3之间,剔除遮光比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以第一个符合要求的数据起,选择连续的10个数据进行处理,工作站自动测量出小于75μm粒径颗粒的累计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