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到九年级全册物理笔记
八年级到九年级物理复习笔记

八年级到九年级物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换算关系: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方法:(1)选:选择合适的刻度尺,看: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2)放: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与所测长度平行;(3)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4、时间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常用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5、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误差是小强!7、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8、三种特殊的长度测量法:(1)测多算少法,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2)化曲为直,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3)辅助工具法(组合法),如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第2节运动的描述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运动是绝对的.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看所选择的参照物(被选定做标准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结果就不同,所以说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②相同时间比路程③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2vtst s v 3、速度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6m/s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初三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回顾物理8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三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回顾物理8年级下册知
识点
初三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回顾:
1. 数量和单位:
- 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 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
- 国际单位制及其前缀
2. 物理实验和数据处理:
- 实验的概念和特点
- 测量仪器的使用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分析
3. 力与压力:
- 力的概念和性质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测量和单位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 浮力与密度:
- 浮力的概念和性质
-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浮力的计算公式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5. 力的作用点与物体的平衡:
- 力的作用点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 物体的平衡条件
- 平衡杆与力的平衡问题
6. 机械能与机械功:
- 力的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功的单位和性质
- 功与机械能的关系
-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7. 简单机械原理:
- 杠杆原理
- 滑轮原理
- 斜面原理
- 齿轮原理
8. 热与温度:
- 热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 温标和温度转换
这些是初三年级物理下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材有所差异,建议以教材为准进行学习和复习。
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八年级下册物理主要包括力学、压强、浮力等重要内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详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一、力(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
(五)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弹力(一)弹性和塑性1、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二)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三)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
(2)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三、重力(一)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 G 表示。
(二)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 G = mg,其中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 N。
(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四)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四、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

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第一章:力的概念1.1 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态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1.2 力的方向:力是矢量量,具有方向性,通过箭头表示。
1.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根据力的方向及大小的不同,合力有不同的结果。
第二章:浮力与浮力的应用2.1 浮力的概念: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力叫做浮力。
2.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成正比。
2.3 浮力的应用:浮力是水上运动、潜水、飞行等现象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自然现象。
第三章:杠杆和力臂3.1 杠杆的概念: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
3.2 力臂的概念:力臂是力作用于支点处的距离,根据力臂的不同可以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3.3 杠杆的原理: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以计算出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力的平衡或力的放大。
第四章:压力和弹力4.1 压力的概念:物体受到的外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叫做压力。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4.3 弹力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外力挤压或拉伸时,具有恢复形变的性质,叫做弹力。
第五章:功与能5.1 功的概念: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功,叫做功。
功的单位是焦耳(J)。
5.2 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再乘以位移的大小。
5.3 能量的转换: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力做功时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逆过程为机械能转化为能量。
以上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笔记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和机械运动的原理,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重要知识。
第二篇示例: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和深度的学科。
在物理八年级下册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并深入理解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笔记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笔记整理八年级的物理学习,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挑战的冒险。
在这个过程中,我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下那些关键的知识点,仿佛是在为这场冒险绘制一幅详细的地图。
从第一章的“机械运动”开始,我就知道这可不是简单的旅程。
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着,我在下面手忙脚乱地记着。
什么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啊,那刻度尺的读数可真是让我费了不少心思。
我还记得有一次自己拿着尺子量课本的长度,量来量去,眼睛都快要看花了,就怕读错一个数。
好不容易量完了,结果一对比同学的,还不一样,又得重新量。
这时候才知道,测量可真是个精细活儿,一点都不能马虎。
再说到“运动的描述”,那可真是有趣。
我以前总觉得物体要么动,要么不动,哪有那么多说法。
结果物理课上告诉我,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能不一样。
就像我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路边的树,树是往后跑的;但要是看车里的座椅,它又好像是静止的。
为了搞清楚这个,我在路上坐车的时候都不停地观察,惹得我妈还以为我在发呆想啥呢。
“速度”这一节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计算速度的公式一开始总是记错,什么路程除以时间,时间除以路程,搞得我晕头转向。
后来我就自己编了个小口诀:“速等路除时,时除路得速”,这才慢慢记住了。
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速度,我还和小伙伴比赛跑步,计算谁的速度快。
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我们俩跑得气喘吁吁的,就为了算出个速度来。
接着来到“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可太神奇了。
原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还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我就好奇啊,真空到底能不能传声呢?于是我找了个空瓶子,想把里面的空气抽光来试试,结果当然是失败啦,不过这个过程倒是让我对声音的传播理解得更透彻了。
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特性,什么音调、响度、音色,一开始我总是分不清。
后来我就通过听不同的乐器声音来辨别,古筝的声音清脆,那就是音调高;鼓的声音响亮,那就是响度大。
“物态变化”这一章简直是生活中的常客。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些变化随处可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21、力22、弹力33.重力3第八章运动和力51.牛顿第一定律52、二力平衡63、摩擦力:7第九章压强91.压强92.液体的压强103.大气压强11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2第十章浮力131.浮力132、阿基米德原理14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4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61.功162、功率(P)163.动能和势能174、机械能及其转化18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91.杠杆192.滑轮203、机械效率η22第七章力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八到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

八到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在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八到九年级是物理学习的关键时期,它涉及到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八到九年级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它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形变。
2.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传递的,例如推拉力;非接触力是通过距离作用的,例如重力和磁力。
3.力的计量:力的单位是牛顿(N),常用的力的计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二、能量和功率1.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能量,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2.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它可以相互转换。
3.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万有引力和势能:万有引力是一个质点对另一个质点之间的吸引力,势能是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三、静电学1.电荷和静电力:电荷是物质带上的性质,它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2.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描述了带电粒子之间的静电力,即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正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与它们的电量大小成正比。
3.电场和电势: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一种物理场,电势是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四、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直线传播和发生反射现象。
2.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描述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3.光的色散:光通过物质时会因为频率的不同而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
五、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包括质量、加速度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速度在水平方向上抛出,同时受到垂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而产生的运动。
3.弹性势能和弹簧力:当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性势能,弹簧力是一种恢复形变体原状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