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综述
试论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光学设计

试论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光学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光学成像技术,通过探测目标物体在红外波段的偏振特性来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在军事、安防、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随着红外探测器和光学元件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现实世界中,许多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都可以通过其在红外波段的偏振特性来进行表征和识别。
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安全检测和犯罪侦查,还可以在医疗领域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受到光学设计的限制。
对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光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设计原理和流程,进一步提高成像系统的性能和分辨率。
研究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也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推动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在军事、安防、医学和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对物体表面的高分辨率成像和材料特性的识别。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是整个成像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和系统性能。
深入研究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光学设计是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光学系统的光路结构和光学元件的参数,可以有效地优化成像系统的性能,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光学设计在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通过对光学设计原理和流程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指导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推动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研究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光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提高系统的成像效果和性能。
红外偏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偏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红外偏振技术是指利用物质对红外辐射进行选择性吸收、透射和反射的性质,结合偏振器件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技术。
红外辐射是处于电磁波谱中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军事监测、卫星遥感、环境监测等。
而红外偏振技术则通过选择性的偏振器件,使得能够探测特定方向上的红外辐射,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分析和检测。
1.红外辐射的偏振性质:红外辐射也具有波动性质,因此可以用偏振参数来表征其振动的方向和方式。
红外辐射的偏振性质可以通过偏振器件如偏振片等进行选择性的分析和测量。
2.偏振器件:偏振器件是红外偏振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其选择性地透过或封锁一些方向上的红外辐射。
常用的偏振器件包括偏振片、波片、偏振棒等。
这些器件能够根据红外辐射的偏振方向进行选择性透过,从而实现对红外辐射的分析和检测。
3.红外偏振光谱:红外偏振光谱是利用红外辐射的偏振性质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它通过对物质对不同偏振方向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透射和反射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等信息。
1.材料分析:红外偏振技术可以用于材料的分析和鉴定。
不同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透射和反射特性不同,通过对红外辐射的偏振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材料的组分和结构信息,从而实现对材料的分析和鉴定。
2.生命科学:红外偏振技术能够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例如,通过对蛋白质、细胞和组织等生物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偏振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揭示其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监测:红外偏振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例如,通过对大气中各种气体对红外辐射的偏振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此外,红外偏振技术还可以用于地球遥感和卫星监测等方面,为环境监测提供有效的手段。
4.安全监测:红外偏振技术可以应用于安全监测和检测领域。
例如,通过对烟雾、火焰等火灾危险的特定红外辐射的偏振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火灾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偏振红外原理

偏振红外原理偏振红外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光的偏振性质来进行物体识别和检测的技术。
它基于一个基本的原理,即物体对红外辐射的反射和吸收会导致光的偏振状态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偏振红外光的特性,可以获取物体的形状、结构和材料信息。
在偏振红外技术中,光源发射的红外辐射经过偏振器产生一个特定的偏振状态,然后照射到待测物体上。
物体的表面特性会改变照射光的偏振状态,例如,金属表面会使光发生反射,而非金属表面则会使光发生散射。
接收器接收到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后,会经过另一个偏振器,将光的偏振状态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对这个电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取物体的相关信息。
偏振红外技术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在安全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偏振红外摄像机,可以检测到隐藏在衣物或物体下面的违禁品,如隐秘的武器或毒品。
其次,在工业领域中,偏振红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材料的缺陷和裂纹,例如在制造过程中的金属疲劳和焊接质量检测。
此外,偏振红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用于检测人体组织的异常变化,如癌症和皮肤病变。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偏振红外技术还可以在环境监测中发挥作用。
例如,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偏振状态,可以判断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此外,偏振红外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业领域,用于检测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
通过分析植物叶片反射的偏振光,可以了解植物的营养状况和受到的环境胁迫情况。
总结一下,偏振红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光的偏振状态来获取物体的相关信息。
它在安全、工业、医学和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偏振红外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作业一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院(系)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科目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学生姓名X X学号XXXXXXXX2016 年1X 月1X 日1 / 16目录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 (1)2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应用 (2)2.1材料的内部制造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 (2)2.3结构内部损伤及材料强度的检测 (3)2.4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3)2.5建筑外外墙面饰面层粘贴质的检测 (4)2.6在建筑物渗漏检测中的应用[13] (4)3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5)3.1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5)3.2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7)4 参考文献 (10)I / 16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采用主动式控制加热激发被检物内部缺陷,通过快速热图像采集和基于热波理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缺陷检测。
它通过光学机械扫描系统,将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汇聚在红外探测器上,形成红外热图像,由此来分辨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
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非接触、范围广、精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实时观测等诸多优点,适合于裂缝、分层、积水、冲击损伤等问题的诊断。
红外线和可见光及无线电波一样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比无线波短,为0.78~1000m μ,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任何物体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会因为分子的东{转和振动而发出“辐射能量”,红外辐射是其中一种。
如果把物体看成是黑体,吸收所有的人射能量,则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在全波长范围内积分可得到黑体的总辐射度为:()40,M M T d T λλσ∞==⎰ (1.1)式中:()()152121,exp 1c M T c W m m T λλμλ---⎧⎫⎡⎤⎛⎫=-⋅⋅⎨⎬ ⎪⎢⎥⎝⎭⎣⎦⎩⎭ 为黑体的光谱辐射度;1c ,2c 为辐射常数,8241 3.741810c W m m μ-=⨯⋅⋅,42=1.438810c m K μ⨯⋅,σ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8245.6710W m K σ---=⨯⋅⋅,实际的大部分人工或天然材料都是灰体而不是黑体材料,与黑体不同,灰体材料的发射率1ε≠,灰体表面能反射一部分入射的长波()>3m λμ辐射,因此灰体表面的辐射由自身发射的和环境反射的两部分组成,用红外探测器可直接测量灰体发射和反射的总和ap M ,但无法确定各自的份额。
红外成像系统简介

THANKS FOR WATCH时监测
实时红外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目标物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提高预警和响应速度。
动态跟踪
实时红外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动态跟踪,对移动目标进行连续监测, 提高跟踪精度和实时性。
促进智能化应用
实时红外成像技术能够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应 用,提高红外成像系统的应用价值。
性能指标
电源效率、稳定性、可靠性等。
03 红外成像系统的特点
穿透烟雾和灰尘的能力
01
由于红外线波长较长,能够较好 地穿透烟雾和灰尘,因此在火灾 、烟雾等场景中,红外成像系统 能够清晰地观测到目标。
02
在工业领域,红外成像系统也常 用于检测设备运行时的温度异常 ,穿透工厂内的烟尘和气体。
夜间或低光环境下的观测能力
红外成像系统简介
目 录
• 红外成像系统概述 • 红外成像系统的组成 • 红外成像系统的特点 • 红外成像系统的优势与限制 • 红外成像系统的未来发展
01 红外成像系统概述
红外成像系统的定义
红外成像系统是一种能够接收并处理 红外辐射的设备,通过将红外辐射转 换为可见光图像,实现对目标物体的 非接触式检测和识别。
红外成像系统不受光照条件限制,能够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 正常工作,观测目标。
在军事侦察、野生动物研究等领域,红外成像系统是不可或 缺的工具,能够在黑暗中捕捉到目标的热辐射。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红外成像系统通过测量目标发射的红外辐射来感知温度变化,因此对温度变化非常 敏感。
在医疗领域,红外成像系统可用于检测人体病变部位的温度异常,如乳腺肿瘤等。
工作原理
基于热电效应或光电效应, 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
性能指标
红外偏振成像对伪装目标的探测识别研究_王军

机组合 , 探测 波 段 在 可 见 光 、 近 红 外 波 段, 每个通 探测3个 S 体积较 道各自 选 择 波 片 , t o k e s 矢 量, 大, 有运动部件 。
英国 T h a l e s光学有限公司开展了红外偏振成 像探测研 究 , 利用长波偏振热成像仪与普通热成 像仪进行了比对试 验 研 究 。 图 2 为 被 沙 土 掩 埋 的 采用偏振 融 3 种金属材料物体的强度图 和偏振图 ,
图 2 LW I R 偏振成像与普通热成像试验效果比较 F i . 2 E x e r i m e n t e f f e c t c o m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LW I R g p p i m a e a n d c o mm o n I R i m a i n o l a r i z a t i o n g g g p
1 国内外情况
近 年 来, 发达国家在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研究 取得了很大 方面开展 了 大 量 的 理 论 与 试 验 研 究 , 的 进 展。 美 国 军 方 和 B A E S Y S T EMS 高 级 技 术 中心对偏振成像探 测 技 术 在 军 事 上 的 应 用 开 展 了
4] 。 图 1 为普 大量研究工作 , 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 [
; 收稿日期 : 2 0 1 1 1 1 1 4 2 0 1 2 0 3 0 2 - - 修回日期 : - - , 作者简介 : 王军 ( 男, 江苏沛县人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军用目标光学特性 、 光谱成像及仿真评估技术研究工作 。 1 9 6 8- ) : E-m a i l x a 2 0 5 w a n u n 6 3. c o m @1 g j
: / 中图分类号 : TN 6 5; T P 7 5 1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1 0. 5 7 6 8 J AO 2 0 1 2 3 3. 0 3 0 1 0 0 1
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第6卷 第6期2013年12月 中国光学 Chinese Optics Vol.6 No.6Dec.2013 收稿日期:2013⁃09⁃13;修订日期:2013⁃11⁃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0677009)文章编号 1674⁃2915(2013)06⁃0803⁃07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李淑军1,姜会林1,朱京平2,段 锦1,付 强1∗,付跃刚1,董科研1(1.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2.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考虑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在目标探测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介绍了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的概念,概括了国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的研究历程和发展现状。
基于上述描述,针对偏振成像探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目标偏振特性、信道环境下的偏振传输特性和偏振成像目标全偏振图像的获取等。
最后总结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了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偏振成像;目标探测;通道调制成像;分焦平面成像中图分类号:O436.3;TP3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88/CO.20130606.0803Development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iesof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LI Shu⁃jun 1,JIANG Hui⁃lin 1,ZHU Jing⁃ping 2,DUAN Jin 1,FU Qiang 1∗,FU Yue⁃gang 1,DONG Ke⁃yan 1(1.Institute of Spac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China ;2.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ust_fuqiang@Abstract :As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can offer its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target detection,this paperdiscusses it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Firstly,the concept of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abroad is summarized.On this basis,the key technologies of polarization detection,including the polarization properties of target,the 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in channel environments and polarization imaging acquisition technology,are discussed.Finally,this paper summarizes sever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suggests the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Key words :polarization imaging;target detection;channel modulation imaging;separated focal plane imaging1 引 言 偏振成像是在实时获取目标偏振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目标重构增强的过程,它能够提供更多维度的目标信息,是一项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前沿技术,特别适合于隐身、伪装、虚假目标的探测识别,在雾霾、烟尘等恶劣环境下能提高光电探测装备的目标探测识别能力[1⁃3]。
红外偏振成像机理概述

〈综述与评论〉红外偏振成像机理概述徐参军,赵劲松,蔡毅,冯生荣(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摘要:偏振成像的机理是偏振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
从菲涅尔公式、瑞利散射、物体表面纹理和光洁度等方面对偏振成像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揭示了偏振成像机理很复杂且不唯一,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红外波段自然光波的偏振特性最显著,因而红外偏振成像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红外成像;偏振成像;偏振测量术中图分类号:O4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891(2007)07-0381-05A Summary of the Mechanism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XU Can-jun,ZHAO Jin-song,CAI Yi,FENG Sheng-rong(Kunming Institute of Physics,Yunnan Kunming 650223, China)Abstract:The characters of polarization of nature light are the physical base of polarization imaging. In this paper, different phenomena of polarized light are discussed, which based on Fresnel formulas, Rayleigh scattering, the texture and the roughness of man-made surfaces, respectively.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polarization imaging is not only and very complex, which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Furthermore, it is showed that the contrast of polarization of the light reflected or emitted from the scene interested is very remarkable, especially near the Brewster angle of incidence in Infrared wave ban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olarization imaging operated in Infrared wave band has greatly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frared imager,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and civil applications.Key words:infrared imaging;polarization imaging;polarimetry引言光波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包括振幅(光强)、频率(波长)、位相和偏振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8 卷 第 2 期 2006 年 2 月红 外 技 术 Infrared TechnologyVol.28 No.2 Feb. 2006〈综述与评论〉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综述聂劲松[1],汪 震[2](1.电子工程学院 503 室,安徽 合肥 230037;2.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安徽 合肥 230031)摘要:论文对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在论述红外偏振特性物理本质的基础上,指 出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比较传统的红外成像技术具有的优势;给出了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概况;分析 了国外研究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得到的主要结论;最后,指出红外偏振成像技术不仅是红外侦察技术的 一次革命性进步,而且对传统的红外伪装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偏振;红外;成像;探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N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891(2006)02-0063-05Summarize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NIE Jing-song[1],WANG Zhen[2](1.503 offic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hui Hefei, 230037, China; 2.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hui Hefei, 230031, China)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 was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 to traditional infrared imaging detect were given, and the main conclusion of overseas on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 was analyzed. In the e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hallenge of this technology to traditional detect technology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polarization;infrared;imaging;detection technology 式显示隐蔽的军事目标。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作为比较传统的红外成像技术 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偏振测量无需准确的辐射量校准就可以达到相 当高的精度,这是由于偏振度是辐射值之比。
而在传 统的红外辐射量测量中红外测量系统的定标对于红外 系统的测量准确度至关重要。
红外器件的老化,光电 转换设备的老化,电子线路的噪声,甚至环境温度、 湿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红外系统。
如果红外系统的状 态已经改变,但是系统又没有及时定标,那么所测得 的红外辐射亮度和温度必然不能反映被测物的真实辐 射温度和亮度。
2) 根据调研国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的数据说明, 目 标和背景差别较大,其中自然环境中地物背景的红外收稿日期:2005-07-05;修改日期:2005-11-08 作者简介:聂劲松(1970-),男,博士,现在解放军电子工 程学院从事军用光学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主 要研究方向是激光技术和光电子技术。
引言由菲涅耳反射定律可知当非偏振光束从光滑介质 表面反射时,会产生部分偏振光。
另外根据基尔霍夫 理论,热辐射也表现出偏振效应。
所以地球表面和大 气中的任何目标,在反射和发射电磁辐射的过程中都 会产生由他们自身性质和光学基本定律决定的偏振特 性。
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状态(例如粗糙度、 含水量、构成材料的理化特征等)会产生不同的偏振 状态,且与波长有密切关系,形成偏振光谱。
由于偏 振信息是不同于辐射的另一种表征事物的信息,相同 辐射的被测物体可能有不同的偏振度,使用偏振手段 可以在复杂的辐射背景下检出有用的信号,以成像方偏振度非常小(<1.5%) ,只有水体体现出较强的偏 振特性, 其偏振度一般在 8%~10%。
而金属材料目标 的红外偏振度相对较大,达到了 2%~7%,因此以金 63第 28 卷 第 2 期 2006 年 2 月红 外 技 术 Infrared TechnologyVol.28 No.2 Feb. 2006属材料为主体的军用车辆的偏振度和地物背景的偏振 度差别也较大,所以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识别地物 背景中的车辆目标具有明显的优势。
3)军事上的红外防护的主要方法是制造复杂背 景,在背景中杂乱无序地放置各种红外点热源和面热 源, 使背景不均匀, 红外系统无法从背景中区别目标。
但是这种杂乱的热源和目标的偏振特性可能存在不 同,因此这种形式的防护对红外偏振成像侦察就存在 局限性。
4)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在取得偏振测量结果的同 时,还能够提供辐射量的数据。
直接旋转偏振片方式的结构框图和实物照片[1]。
2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目标的反射辐射和自发辐射都含有偏振信息,偏振度与目标表面的光滑程度、探测器观 测角、目标温度有很大关系。
自然环境中地物背景的 红外偏振度非常小, 只有水体体现出较强的偏振特性。
水体表面的偏振度一般在 8%~10%。
2.1 B. Ben-Dor[2]等对地物背景研究的结论(观测条 1)植物背景(草,树等)偏振度小于 0.5%; 2)岩石,沙石,裸土等背景偏振度介于 0.5%~ 1.5%; 3) 水面, 水泥路面, 房顶等背景偏振度大于 1.5%。
2.2 Stephanie[3]等的研究表明红外偏振对于增强材料 的探测具有优势(观测条件:8 µm~12 µm,探测器 观测角 80°) 。
图 2 是其红外偏振热像仪的结构图。
其 选用的探测器是 256×256 元的 HgCdTe 面阵, 金属线 。
栅偏振片(消光比在 8.9 µm 是 300) : 件:8 µm~12 µm,探测器观测角 70°)1国内外的研究概况1)国外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就对红外偏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包括室内外的实验研究。
通过调 研公开发表的文献,国内尚未对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进 行深入的研究。
图2 Fig.2国外某型红外偏振热像仪结构图The structure of a overseas infrared polarization thermal imaging system2.3Timothy J.Rogne 等[4]对军方提供的油漆样品的偏振特性进行了研究(观测设备是热像仪加旋转金属 线栅偏振片, 可以同时测量垂直和水平方向) 证明红 , 外偏振图像可以较好的抑制普通红外图像中背景杂乱图1 国外某型直接旋转偏振片方式的 红外偏振成像设备结构和外形图 Fig.1 The structure and figuration of a overseas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equipment using direct rotated polarimeter的问题。
3 是不同油漆样品的测量结果 图 (观测条件: 温度 270 K,天空晴朗,太阳光入射角 45°,探测器观 测角 45°) 。
图中标记 REF 的是垂直观测的结果。
2.4 Lawrence B. Wolff[5]在实验室中对金属和塑料的 偏振特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对聚甲醛树酯塑料和钢 材料分别制作的圆柱加热到 70℃,采用工作波长为 3 µm~5 µm 的探测器,使用偏振成像的方法消除背景 的影响,结果如图 4 所示。
2) 随着红外热像仪的发展, 近年来国外红外偏振 成像设备都采用了面阵红外成像器件,测量不同偏振 方向红外偏振辐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旋转偏 振片,另一种是偏振片固定,旋转 1/4 波片。
图 1 是 64第 28 卷 第 2 期 2006 年 2 月聂劲松等: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综述Vol.28 No.2 Feb. 20068 7 Degree of Polarization % 6 5 4 3 2 1 0 Ref1 1A 1B 1C 1D 1E Ref2 2A 2B 2C 2D Ref3 3A 3B 3C 3D R e f 4 4 A 4 B 4 C 4 D Measurement Group Ideal Surface图3 Fig.3不同的油漆样品在 7.5 µm~12 µm 波段、45°观察角度情况下的热辐射偏振度The polarization degree of thermal radiation from a kind of paint samples in the 7.5 µm~12 µm band at 45° Empirical data VS.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ptically smooth aluminum surface(3 µm~5 µm)Partial polarization %plastic cylinderEmpirical data VS.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ptically smooth plate glass(3 µm~5 µm)Partial polarization %steel cylinder 图4 聚甲醛树酯塑料和钢材料的 3 µm~5 µm 的偏振成像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on 3 µm~5 µm of polyoxymethylene resin plastic and steel 图5 光滑金属铝和光滑平板玻璃表面不同发射角度情况 下偏振率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Fig.5 Comparison on the theoretic value and experiment value of the polarization degree of aluminium and glass on different emission angleFig.4同时对于表面光滑的铝板和玻璃,观测角度和偏 振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5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