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习题及解答-PPT精品文档
《数字测图概述》课件

数字测图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数字测图经历了从模拟测图到数字化测图的 转变,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
详细描述
早期的地形图测绘采用模拟方法,通过手工 测量和绘制地形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 化技术的发展,数字测图逐渐取代了模拟测 图。数字测图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纸质 地图数字化到现在的全数字化测量,精度和 效率不断提高。同时,随着GIS技术的发展
《数字测图概述》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 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 • 数字测图的应用领域 • 数字测图的优缺点 • 数字测图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HAPTER
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数字测图的定义
总结词
数字测图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地形图测绘的方法。
详细描述
数字测图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实地测量得到的数据转换为 数字地图的过程。它利用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获取地形 、地物等空间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图 形绘制和编辑,最终生成数字地图。
数字测图需要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计算 机等设备,增加了测图成本。
数字测图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 平和操作经验,否则可能会出现数据误差 和地图失真等问题。
数据安全问题
法律法规限制
数字测图的数据以数字格式存储,存在被 篡改、盗取和损坏等数据安全问题,需要 采取相应的数据保护措施。
数字测图涉及到地图测绘等敏感领域,受 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需要遵守相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
治理提供依据。
环境质量监测
利用数字测图数据,对环境质量 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
决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保护
通过数字测图技术,对自然资源 进行保护和管理,维护生态平衡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PPT课件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apping
第七章 碎部测量
7.1 碎部测图方法 7.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7.3 地物测绘 7.4 地貌测绘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第七章 碎部测量
• 控制测量—— 先把一系列起控制作用的地面点,经 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地图投影)处理后,作为进一步测 绘及制图的基础。
返回
方格网的绘制
900
800
700
600
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1000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控制点展绘
900
P3 53.648 800
P2 52.234
700
P4
600
51.888
P1 52.117
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1000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 经纬仪测图:采用经纬仪与分度规(量角器)配 合测图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第七章 碎部测量
7.1 碎部测图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7.1 碎部测图方法
• 1 地形图的内容
•
地物:地面各种固定性的物体。
• 人工地物:铁路、房屋、桥梁、大坝等
• 自然地物:江河、湖泊、森林、草地
地貌:地面各种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深谷、陡坎、悬 崖峭壁和雨裂冲沟等。
– 地形图的内容
0.2毫米, 0.3毫米
1)、对角线法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2)、坐标格网 尺法
3)、绘图仪法 格网检查与注记
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习题及解答

K容
五. 控制测量
3、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待定点坐标。
A
xA =1640.460m yA =1111.401m
J1
98°20'02" 0m 71 . 8 15 100°39'30"
10
8.
43
0m
xB=1540.386m yB=1236.702m
一. 测量学基本知识
3、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为63.464m,B点高程 为44.529m。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两点的高程各应为 多少?
答案: HA =63.435 m ; HB =44.500 m
4、何谓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对测图有何意义?试说明比例尺为 1∶1000和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各为多少。 答案: 1∶1000 0.1m ; 1∶2000 0.2m
31.26
注:
=90°-L
=2.871-1.128
2 1.42 2.00 1.743 100 cos 34 7 173.54 tan3 4 7
=90°-86°13′ =20.36+10.90
五. 控制测量
1、如图所示,已知A(2456.657m,3412.908m),B(2287.453m,3533.112m), P(2300.145m,3589.004m)试求:
+12.9;-15.6;+18.8;-21.0
答案:
[] 1964 .02 m 8.09 n 30
二.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2、在斜坡上量得斜距L=247.50m,中误差mL=±0.5cm;测得倾斜角 α=10°34′,中误差mα=±3′。求水平距离D及中误差mD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及其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东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备考题库一、概念题(本大题共66小题,其中()内为补充内容)1. 测绘学: 测绘学是以地球形状、大小及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的几何形状和地貌的形态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如何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地貌测绘成图及将设计、规划在图纸上的各种建筑物放样于实地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2. 地球椭球体:在测绘工作中选用的用来代替地球形状作为测量基准面的一个非常接近大地水准面、并且可用数学式表达的几何形体。
3. 地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旋转椭球。
4. 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5. 参考椭球定位:确定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使参考椭球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最佳拟合,称为参考椭球定位。
6. 大地水准面:水准面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7. 大地坐标系:把地面上的点沿着椭球面法线方向投影到椭球面上并用经纬度来表示其位置的坐标系叫大地坐标系。
8.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叫大地体。
9. 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称,或称海拔。
10. 地物: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统称为地物。
11. 地貌: 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12. 视差:由于物像没有和十字分划板重合,当人眼相对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时物像也和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13. 照准部偏心差:是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14. 照准误差:是指视准轴偏离目标与理想照准线的夹角。
(即视准轴不垂直于仪器横轴时产生的误差)15.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到正确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垂直线有一个微小得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
)因竖直度盘指标线偏离了正确而使竖直角与正确值产生的差异被称为竖盘指标差。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

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3、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4、我国某处地面点A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234567.89m,y=38432109.87m,问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而得?A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A点在该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5、何谓绝对高程(海拔)?何谓相对高程(假定高程)?何谓高差?第二章 水准测量1、 进行水准测量时,设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后视水准尺读数a=1.124m ,前视水准尺读数b=1.435m ,问A 、B 两点的高差hAB 为多少?设已知A 点的高程为20.024m ,问B 点的高程为多少?2、 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视差应如何消除?3、 什么叫做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其目的是什么?经过测站检核后,为什么还要进行路线检核?①测站检核是指在测站上对后、前视标尺的黑红面读数之差,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进行检核。
目的:若测站上有关观测限差超限,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即可重测。
②每个测站的误差累积后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故要进行路线检核。
4、 何谓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如何计算水准测量的容许高差闭合差? ①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是指水准测量观测值与重复观测值之差。
②高差闭合差计算:三等水准测量: ()mm L f h 12±= 四等水准测量: ()mm L f h 20±= 普通水准测量: ()mm L f h 40±=L 为符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的长度。
以公里为单位。
5、 用DS3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什么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绘图说明)?6、 水准测量中设置转点有何作用?在转点立尺时为什么要放置尺垫?何点不能放置尺垫?7、 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计算高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和高程。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及其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数测试题库一、填空题(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20题)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为坐标原点,为x轴,以为y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8.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9.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km。
10.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顶的绝对高程为 m。
11.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
12.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所组成的角度。
13.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14.测量学的任务是。
15.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16.由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7.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18.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19.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为。
20.距离丈量是用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的形式来表示。
21.用平量法丈量距离的三个基本要求是。
22.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23.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方向与该点的方向的夹角。
24.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25.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26. 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 距离。
27. 森林罗盘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
28. 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方位角为 。
29.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项目有30. 水准仪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为31. 由于水准仪校正不完善而剩余的i 角误差对一段水准路线高差值的影响是 成正比的。
《数字化测图》习题及答案

项目一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1.数字测图:利用计算机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或自动处理(自动计算,自动识别,自动连接,自动调用模式等)自动绘出地形图。
2.数字地图:用数字形式存储全部地形信息的地图。
3.扫面矢量化:二、填空题1.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数据采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计算)、(数据输出)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要素转换为数字量,然后由电子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数字地图)。
3.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中,制图的数据类型有三种:(野外地面数据)、(航空数据)和(原图数据)。
4.数字测图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5.(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
6.常说的4D产品主要指(正射影像图)、(数字地面模型)、(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图)。
7.(测定点位)是测量的基本工作,(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关键阶段。
三、选择题1. 数字测图是一种(B)测图技术。
A.图解法B.全解析法C.半解析法2.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是20世纪(B)年代电子速测仪问世后发展起来的。
A.60B.70C.903.数字测图是以(B)的形式表达地形特征点的集合形态,数字测图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的方法。
A.文字B.数字C.图像4.数字测图系统是以(C)为核心,结合硬件、软件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A.专业软件B. 绘图仪C.计算机四、判断题1.数字测图可以实现作业自动化,信息数字化,采集、绘图、用图一体化。
(√)2.野外数字测图比白纸测图精度高。
(√)3.使用普通经纬仪也可以进行数字测图。
(√)4.数字地图可以作为GIS的数据源。
(√)五、简答题1.与白纸测图相比,数字测图有哪些特点?答: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其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可以以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绘图输出,且易于修改,可极大的缩短成图时间;可以很方便地与卫星影像、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结合,生成新的图种;可以利用数字地图记录的信息,派生新的数据。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件

方 大地纬度 过地面某点的椭球面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大地纬
法 度,用B表示。
规定:从赤道面起算,由赤道面向北为正,从 0°到90°, 称为北纬;由赤道面向南为负,从 0°到90°,称为南纬。
大地高 P点沿椭球面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H,称为大地高, 从椭球面起算,向外为正,向内为负。
图2-4
第2章 测量基本知识 2.2 测量常用坐标系和参考椭球定位
第2章 测量基本知识 2.1 地球形状和大小
2.1.1.2 铅垂线
数 字 测 图 原
地球表面任一质点,都同时受到两个作 用力: 其一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其二是整个地球质量产生的引力。 这两种力的合力称为重力。
理
重力的作用线又称为铅垂线。铅垂
与
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线。
方
图2-1
法
2.1.1.3 水准面
原
图。这种测图方法的实质是图解法测图,在测图过程中,数字的精度由于刺点、绘图、
理
图纸伸缩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会大大降低,而且工序多、劳动强度大、质量管理难。
与
图解法测图的最终成果是地形图,图纸是地形信息的惟一载体。
方
广义的数字测图包括:利用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利用手扶
法
数字化仪或扫描数字化仪对纸质地形图的数字化;以及利用航摄、遥感像片进行数字化
2.2.1.2 空间直角坐标系
数 字 测 图 原
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 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 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 手直角坐标系O-XYZ。在该坐标系中,P点 的位置用x,y,z表示。
理 2.2.1.3 WGS-84坐标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344 8.3(m)m
n1 61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Mm8.33.4(m)m n6
算术平均值相对中误差:
KM 3.4 1 L 13665450000
二.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4、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为、、 ,已知 及 角之权分别为4、2,角
AC的坐标方位角 αAC13100 ,求AC的真方位角和磁方位角。
答案: Aαγ13 100 213 120 A mAδ13 120 ( -515)13 275
6、某点经度为112°40′30″, 纬度为38°22′40″ ,计算其所在1:5万 地形图的编号。
答案:
m[] 19.062 48.09
n
30
二.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2、在斜坡上量得斜距L=247.50m,中误差mL=±0.5cm;测得倾斜角 α=10°34′,中误差mα=±3′。求水平距离D及中误差mD
答案:
D Lcos 247.50cos1034 243.30m dD cos dL L(sin) d
点号
观测值l (m)
改正数v (mm)
vv
1 136.658 -3
9
2 136.666 -11 121
3 136.651 +4
16
4 136.662 -7
49
5 136.645 +10 100
6 136.648 +7
49
Σ
819.930
0
3443.65m 5 6
一. 测量学基本知识
1、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 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答案: 6°带 N=19 L=111°
3°带 n=37 l =111°
2、若我国某处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102467.28m, y=20792538.69m。问: (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 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 子午线的哪一侧? (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
的中误差为±9 ″,则
(1)计算单位权中误差;
(2)求 、 角的中误差 m、m ;
(3)根据 、 计算 角,求 角之权 P 。
答案:
(1)P
m02 m2
,得: m0
m
P 9 4 18
(2)m m0
1 18 P
1 9 2 12.7 2
mD
cos2
mL2
L2
sin2
2
m2
cos21034(0.5)2 247502 sin21034 (3)2 34382
4.0cm
二.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3、对某一段距离同精度丈量了6次,其结果列于下表中,试完成表 中的计算。
答案:
附注
A
00 03 48
B
左
48 48 30 48 44 42
A
B
A
180 03 54 49
48 44 47
B
右
228 48 46 50 48 44 52
O
三. 角度测量
2、整理竖角观测记录表,计算出竖角(竖盘为逆时针注记)。
答案:
测 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
指标差
(″)
半测回竖角
(°′″)
答案: (1) 6 °带;(2)第20带,L20 =117°E,东侧; ( 3)距中央子午线292538.69 m ,距赤道 3102467.28 m
一. 测量学基本知识
3、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为63.464m,B点高程 为44.529m。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两点的高程各应为 多少?
二.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某三角网共有30个三角形,根据观测值算得各三角形的角度闭合差如下。(按 闭合差的绝对值大小排列)。 +0.5;-0.6;-0.8;-1.0;+1.4;+l.7;-1.8;+2.1;+2.5 -2.7;-2.8;+3.2;+3.6;-4.0;-4.2;-4.8;+5.3;+5.9; +6.1 ;+6.8;+7.5;-7.9;+8.5;-9.1;-9.8;+11.3; +12.9;-15.6;+18.8;-21.0
m m2 m2 92 (9 2)2 9 3 15.6
(3)P
m02 m2
182 (9 3)2
4 3
三. 角度测量
1、整理水平角观测记录表,计算出该水平角。
答案:
测站 O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角读数 (°′″)
角值 (°′″)
平均角值 (°′″)
一测回竖角
(°′″)
左
97 05 30
+7 05 30
A
+3
+7 05 33
右 262 54 24
+7 05 36
O
左
85 34 06
-4 25 54
B
-6
右 274 26 06
-4 26 00 -4 26 06
四. 距离测量和全站仪
1、今用同一钢尺丈量两段距离。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126.78m,返测值为 126.68m。另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357.23m,返测值为357.38m。试问这两段 距离的测量精度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哪段距离的精度高?
答案:
K1
12
6.78126.68 126.73 1
答案: HA =63.435 m ; HB =44.500 m
4、何谓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对测图有何意义?试说明比例尺为 1∶1000和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各为多少。
答案: 1∶1000 0.1m ; 1∶2000 0.2m
一. 测量学基本知识
5、已知A点的磁偏角为 515,子午线收敛角为 2,直线
答案:a[382240/4]11( 0J) b[1124030/6]149
10,15
c4/10( [ 382240/4)/10]24[22240/10]2414010 d( [1124030/6)/15]1[44030/15]1181019 J49E0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