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操作法
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病人无法自行咳出痰液的状况,因此需要通过吸痰来帮助病人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清洁。
那么,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吸痰法的操作流程:
1. 洗手。
在操作前,首先要洗手,确保手部清洁卫生。
2. 准备吸痰器。
将吸痰器解剖清洗,消毒并准备好吸痰管。
3. 安置病人。
让病人坐起或上半身仰面躺着,头稍微往一侧,便于吸痰过程中的痰液流出。
4. 装好吸痰管。
将吸痰管固定牢靠,以免发生短路或伤害。
5. 开始吸痰。
吸痰过程中,必须掌握时间和力度,在保证充分排出痰液的同时,不对病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6. 完成后注意事项。
完成吸痰后,要注意帮助病人擦拭口腔,以防止痰液吸入再度造成危害。
吸痰法的注意事项:
1. 不要频繁地吸痰。
频繁的吸痰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控制吸痰的频率。
2. 不要过度吸痰。
过度吸痰会使病人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应当合理控制吸痰的力度。
3. 配置不同的吸痰管。
不同类型的病人,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吸痰管,以确保吸出的痰液量充足,同时不对病人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4. 病人应当保持平静和舒适。
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应当保持平静和舒适,不要害怕或惊慌,避免对自己造成危害。
总之,吸痰法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注意安全和卫生,合理控制时间和力度,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医院吸痰法操作流程

8、折叠导管末端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放开导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
9、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如痰未吸净,连续吸痰不超过4次
10吸痰完毕,,取下吸痰管,放入医疗废弃物袋
11脱手套,洗手,协助病人至吸痰前水平,连接吸氧管
吸痰法
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
留取痰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选用抗生素
操作流程
操作
流程
人员: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中心吸引装置,无菌治疗盘(放治疗碗2个,碗内分别盛生理盐水,并在碗外注明吸痰,冲洗用,无菌纱布,无菌持物镊)治疗巾外放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弯盘,医疗废弃物袋,听诊器,治疗巾,必要时准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及简易呼吸机,电极板
12整理床单元,用物,洗手,记录
病人:评估病人病情,呼吸道通畅及缺氧情况
1、核对病人,清醒病人给予解释并取得合作,再次评估患者,确认患者需要吸痰
2、将病人吸氧管取下,加大吸入氧流量,再带上吸氧管
3、铺治疗巾,弯盘放于颌下,协助患者头偏向近侧,检查口腔,取下义齿
4、洗手,打开治疗盘
5、连接吸引器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
6、检查并打开吸痰管,以无菌技术打开吸痰管尾端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中的痰液,帮助患者呼吸顺畅。
正确的吸痰操作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洗手并穿戴好手套,准备好吸痰器、生理盐水或者温开水。
2. 帮助患者取坐或半卧位,保持舒适的姿势。
3. 给患者解释吸痰的过程,让其知道会感到一些不适,但这是为了帮助他们呼吸更顺畅。
4.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滴入患者口腔,以帮助稀释痰液。
5.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直至达到痰液所在的位置。
6. 吸气并轻轻旋转吸痰管,直至吸出痰液。
7. 将吸出的痰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将吸痰管和容器清洗干净。
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后要注意个人卫生,洗手并穿戴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2. 吸痰时要轻柔并且耐心,避免刺激患者的呼吸道。
3. 注意吸痰管的深度,避免伤害患者的口腔和咽喉部位。
4. 每次吸痰后,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通畅。
5. 吸痰后要及时清洗吸痰管和容器,避免细菌滋生。
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患
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护理人员要保持耐心和细心,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确保患者能够呼吸顺畅,促进康复。
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

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一、概述气管切开吸痰法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清理方法,适用于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气道阻塞,无法通过自主咳嗽或气管插管进行呼吸道清理的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切开吸痰法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气管切开吸痰,经过医生评估后确定。
2. 准备好所需器材:手术包、手术灯、手术刀、气管切开套装、负压吸引器、生理盐水等。
3. 患者处于半坐位或仰卧位,保持头部向后仰。
三、麻醉1. 给予局部麻醉药物。
2. 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感,可以给予镇静剂。
四、操作步骤1. 用手指触摸患者颈部中央位置,确定气管位置。
2. 用手术刀在颈部正中线处做一个长约3-4cm的皮肤切口,并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出颈部气管。
3. 用手术剪切开颈部肌肉和筋膜,直至暴露出气管环。
4. 用手指将颈部软组织向两侧推开,清晰地暴露出气管环。
5. 用气管切开套装选择适当的套管尺寸,并将其插入气管中央位置。
6. 确认套管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必要可进行X线检查确认。
7. 将吸痰管连接到负压吸引器上,并放入套管内进行吸痰操作。
注意吸痰操作应轻柔、缓慢、持续5-10秒钟。
8. 吸痰后将吸痰管从套管中取出,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套管。
9. 如需更换负压吸引器袋或其他器械,则应在更换前先关闭负压吸引器。
五、术后处理1. 将手术创口缝合并敷上消毒纱布和绷带。
2. 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3.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4. 术后24小时内应进行X线检查,确认套管位置是否正确。
六、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认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手术区域清洁,避免感染。
3. 吸痰操作时应轻柔、缓慢,避免刺激气管黏膜。
4. 如出现吸痰困难或呼吸窘迫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处理。
5.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吸痰操作法ppt课件

1、吸痰管选择: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导管内 径的1/2,比气管导管长4~5cm;
2、正确调节负压:成人0.04~0.06mPa,小儿 0.02~0.04mPa;
3、吸痰前后按呼吸机纯氧键1~2分钟或用呼 吸皮囊加压给纯氧10~15次(或根据病情延 长时间);
4、吸痰管插入时不要给予负压,动作轻柔,
作间歇吸引,每次吸引不超过15s,切忌上
4、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及 氧饱和度的变化,避免病人缺氧。
完整版ppt课件
9
评价
1、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 2、分泌物清除情况; 3、呼吸型态变化; 4、病人反应。
完整版ppt课件
10
细节要牢记
1、手卫生很重要,吸痰前后要洗手;
2、人文关怀很重要,吸痰前后做好解释,床 单位整理不能忘;
13
气管插管病人
完整版ppt课件
14
气管切开病人
完整版ppt课件
15
气切套管 囊上引流
完整版ppt课件
16
完整版ppt课件
17
吸痰操作法
完整版ppt课件
1
目的
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方法将有或没有 人工气道的病人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 出,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 染。
完整版ppt课件
2
评估
吸痰指征: 1、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 2、喉部有痰鸣音或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 3、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 4、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
下提插吸痰管。 完整版ppt课件
6
人工气道吸痰注意事项
确定吸痰管插入深度的方法 (符合一项即可): 1、吸痰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 2、气管导管通畅,吸痰管已无法再深入; 3、病人出现咳嗽反射。
经鼻口腔吸痰法操作流程

经鼻口腔吸痰法是一种辅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方式,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操作者准备:包括洗手、戴口罩、准备吸痰所需要的器械等。
同时要检查吸痰管包装是否完好,接通吸引器电源后检查仪器是否能够正常建立负压,将检查无误的吸痰管连接至吸引器橡胶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是否通畅。
2. 评估患者:核对患者信息,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有无缺氧等。
如果是清醒的患者,要向其解释做该操作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对于昏迷状态或难以配合的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开口器打开口腔,头偏向一侧。
同时要做好监测,包括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心率以及呼吸音等。
3. 吸痰操作:打开吸引器开关,戴手套,接吸引器,试吸生理盐水测试管道是否通畅。
再将吸痰管插入患者鼻腔或者口腔吸净分泌物。
注意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避免患者窒息。
如果一次未能吸净全部痰液,应休息3~5分钟后再次吸痰,不要连续进行操作。
4. 吸痰完毕:关闭吸引器,取下吸痰管,观察患者病情。
同时清洁患者口鼻,观察患者口腔或鼻腔粘膜有无损伤。
5. 整理器具:将用过的吸痰管及玻璃接头进行消毒处理。
以上就是经鼻口腔吸痰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应在有专业知识、经过相关培训的医疗工作者指导下完成,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
2.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
3.经口鼻腔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拉。
4.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
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四)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
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4.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5.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6.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气管插管内径的1/2。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一】低氧血症1.原因(1)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
(2)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氧气体吸出,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导致吸入氧浓度降低。
(3)吸痰时卷入气体量不足以及气道内注水易引起小气道阻塞和肺不张,导致低氧血症。
(4)吸痰操作过程反复,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使呼吸频率下降,引起缺氧。
(5)患者原有缺氧性疾病,吸痰前未将吸氧浓度提高,吸痰时可带走氧气,致使吸痰后患者缺氧。
(6)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置管过深等均可造成低氧血症。
(7)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
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一)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法1、目的应用负压吸出口腔及气道痰液或将气道误吸入的呕吐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评估⑴患者的神志、呼吸状况,判断是否有呼吸困难,听诊是否有痰鸣音。
⑵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⑶患者的口鼻黏液是否正常,有无鼻中偏曲。
⑷患者的合作程度。
3、操作程序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⑵洗手、戴口罩⑶准备用物①备吸痰盘:治疗碗1个(盛放生理盐水或凉开水)镊子(或持物钳)1把,无菌纱布数块、吸痰管数根(一次性)、注射器1个。
②电动吸引器(置100ml清水,按吸痰量投放含氯消毒剂,以达到有效消毒浓度),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
⑷携用物至床旁①查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②吸痰器放于适当位置。
③检查电源的电压与吸引器的电压是否吻合。
⑸试吸①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
②检查各管连接是否正确。
③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的性能,调节负压。
④检查患者的口腔,取下活动义齿;协助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并略后仰。
⑤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右手握包装袋露出吸痰管尾端,左手握住吸引管接头,将吸痰管与吸引管对准衔接。
⑥左手持吸引管,右手撤掉包装袋,用持物钳夹住吸痰管前端,吸取少许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前端并查看吸力。
⑹吸痰①经口腔吸痰:吸痰管由口颊部插至咽喉部15cm左右,在无吸力情况下,乘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插入。
②经鼻腔吸痰:如口腔吸痰困难时,可采用经鼻吸痰法(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在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沿鼻道插至咽喉部,其深度约20~25cm。
③手控吸引力,旋转退管吸痰(防止固定一定吸引力)。
④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将口启开,若患者有舌根后坠情况,在吸引前将下颌托起或用舌钳将舌拉出。
⑤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⑥可反复进行至痰液吸净(吸痰管提出后可用生理盐水吸引冲洗管腔)。
⑦操作完毕,将此次使用的吸痰管弃于医用垃圾。
⑧将吸引管插入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内吸取少许溶液,冲洗管腔。
⑨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引器管头放置呋喃西林溶液瓶内保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 与 气切套管
普通吸痰管 与 封闭式吸痰管
气管插管病人
气管切开病人
气切套管
囊上引流
吸痰操作法
目的
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方法将有或没有 人工气道的病人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 出,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 染。
评估
吸痰指征: 1、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 2、喉部有痰鸣音或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 3、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 4、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 肺底:左、右腋中线第六、七肋间
吸痰方式
1、人工气道吸痰:包括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病人的吸痰,一般在人工气道吸痰后还要 进行口、鼻腔吸痰。 2、口、鼻腔吸痰
人工气道吸痰注意事项
1、吸痰管选择: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导管内 径的1/2,比气管导管长4~5cm; 2、正确调节负压:成人0.04~0.06mPa,小儿 0.02~0.04mPa; 3、吸痰前后按呼吸机纯氧键1~2分钟或用呼 吸皮囊加压给纯氧10~15次(或根据病情延 长时间); 4、吸痰管插入时不要给予负压,动作轻柔, 作间歇吸引,每次吸引不超过15s,切忌上 下提插吸痰管。
人工气道吸痰注意事项
确定吸痰管插入深度的方法 (符合一项即可): 1、吸痰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 2、气管导管通畅,吸痰管已无法再深入; 3、病人出现咳嗽反射。
人工气道吸痰注意事项
1、如痰液粘稠,可在病人吸气相沿气管导管 壁注入2~5ml生理盐水,再予呼吸皮囊加压 呼吸3~4次,使注入的液体到达小支气管并 刺激咳嗽; 2、严格无菌操作,严禁口、鼻腔内吸引后又 行人工气道内吸痰; 3、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及 氧饱和度的变化,避免病人缺氧。
评价
1、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 2、分泌物清除情况; 3、呼吸型态变化; 4、病人反应。
细节要牢记
1、手卫生很重要,吸痰前后要洗手; 2、人文关怀很重要,吸痰前后做好解释,床 单位整理不能忘; 3、安置体位很重要,有利病情及吸痰效果; 4、扣肺很重要,能更有效地清除痰液,但要 做好病情评估,不能扣肺则不扣肺; 5、用物整理很重要,医疗垃圾、生活垃圾要 分清; 6、护理记录很重要,评估评价做对比。
口、鼻腔吸痰注意事项
1、有活动性义齿取下; 2、检查口、鼻腔粘膜完整性; 3、将吸痰管轻柔地经口、鼻插入咽喉部(不 要给予负压),待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插 入气管约20cm,病人有剧烈咳嗽时立即作 间歇性吸引,可在痰多处停留,吸引时间 不超过15s; 4、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及 氧饱和度的变化,避免病人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