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各阶段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2. 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如C、Java等)编写简单的编译器程序;3. 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技术和策略;4. 了解优化技术在编译器中的应用,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2. 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和编译器开发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遵循职业道德,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旨在通过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编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逐步深入,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编译器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编译器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使学生了解编译器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器的功能、设计方法,以及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器的作用、设计方法,以及上下文无关文法、LL(1)、LR(1)等分析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器的任务、属性文法、语法制导翻译等概念,以及类型检查和符号表管理方法。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1.1 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解释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强调编译器在软件开发中的关键角色1.2 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编译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中间代码器、目标代码器和代码优化器等解释源程序、目标程序和中间代码的概念1.3 编译过程的阶段详细介绍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强调每个阶段的目标和重要性第二章:词法分析2.1 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词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词法单位的概念,如标识符、关键字、常量和符号等2.2 词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词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有限自动机、正则表达式和词法规则等解释词法分析过程中的扫描线和词法单元的产生过程2.3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包括词法规则的定义和词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词法分析功能第三章:语法分析3.1 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法规则和语法树的概念3.2 语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递归下降分析法、LL分析法、LR分析法等解释语法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表和状态机的概念3.3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包括语法规则的定义和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法分析功能第四章:语义分析4.1 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义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义规则和语义错误的概念4.2 语义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义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类型检查、上下文无关文法分析、语义规则等解释语义分析过程中的语义规则和语义冲突的解决方法4.3 语义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包括语义规则的定义和语义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义分析功能第五章:中间代码5.1 中间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中间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中间代码的概念和中间代码的原则5.2 中间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中间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三地址代码、静态单赋值代码等解释中间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5.3 中间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中间代码器,包括中间代码的定义和中间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中间代码功能第六章:代码优化6.1 代码优化的基本概念解释代码优化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代码优化的目标和常见的优化技术6.2 常见代码优化技术详细介绍各种代码优化技术,如常量折叠、死代码消除、循环优化、表达式简化等强调优化技术对提高程序性能的重要性6.3 代码优化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代码优化器,包括优化规则的定义和代码优化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代码优化功能第七章:目标代码7.1 目标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目标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目标代码的概念和目标代码的原则7.2 目标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目标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寄存器分配、指令调度等解释目标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7.3 目标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代码器,包括目标代码的定义和目标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目标代码功能第八章:调试技术8.1 调试技术的基本概念解释调试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调试技术8.2 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详细介绍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如断点、单步执行、查看变量等功能强调调试技术对发现和修复程序错误的重要性8.3 调试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调试器,包括断点的设置、单步执行、变量查看等功能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调试功能第九章:编译器性能评价9.1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解释编译器性能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9.2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详细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如执行速度、内存占用、编译时间等介绍常用的编译器性能评价方法和工具9.3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介绍如何进行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实施提供相关的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评价编译器的性能第十章:编译原理应用与发展趋势10.1 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介绍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领域,如解释器设计、即时编译、程序分析等强调编译原理在提高程序性能和开发效率方面的重要性10.2 编译原理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介绍编译原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编译原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0.3 编译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编译原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如开源编译器项目、商业编译器产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编译原理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编译器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

编译原理_教学设计方案

编译原理_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述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或中间代码的过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 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和优化等编译器核心组件的工作原理。

- 了解编译器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编译器。

- 能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引言:编译器的概念、发展历史和作用。

2. 词法分析:正规表达式、有限自动机、词法分析器设计。

3. 语法分析:上下文无关文法、递归下降分析、LL(1)分析、LR分析。

4. 语义分析:类型检查、作用域分析、语义规则。

5. 中间代码生成:三地址码、四元式、逆波兰表示法。

6. 代码优化:数据流分析、代码优化策略。

7. 目标代码生成:机器代码、汇编语言、目标代码生成技术。

8. 编译器构造工具:编译器生成器、代码优化工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的编译器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现编译器的基本组件。

4.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项目法:设计编译器开发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编译原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的编译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4.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现编译器的基本组件。

5. 讨论:组织课堂讨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及其功能;2. 学习并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3. 了解目标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的一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分析编程语言;2. 学会使用编译器构造工具,如lex和yacc,进行简单的编译器编写;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程序进行编译过程的调试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编译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编译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编译过程的理解和编译器的构造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南邮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对编译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编译原理的基础知识;2. 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编译器构造的基本方法;3.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定义、编译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编译器的整体框架。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理论。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上下文无关文法、递归下降分析和LL(1)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作用、类型检查和符号表等基本概念,探讨语义分析的方法和实现。

教材章节:第四章5. 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介绍中间代码的特点、生成方法以及常见的优化技术。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内容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内容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够理解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程序进行编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和编译器的基本结构;掌握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对简单的程序进行编译;能够使用至少一种编译器进行程序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编译过程;2.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3.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简单程序的编译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和编译器的基本结构,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程序的编译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使用编译器进行程序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编译原理》;2.参考书:相关编译原理的专著和论文;3.多媒体资料:关于编译原理的PPT、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和编译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在编译原理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学期的编译原理课程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编译原理》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2.教学时间: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18周;3.教学地点:计算机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步骤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步骤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步骤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源程序的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等基本过程;(3)熟悉编译器的优化技术和实现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编译原理相关工具和框架进行程序设计;(2)具备阅读和理解编译器源代码的能力;(3)具备编写简单编译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原理概述:编译器的定义、功能、分类和组成部分;2.词法分析:词法规则、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3.语法分析:语法规则、语法分析树、分析算法(递归下降分析、LL分析、LR分析等);4.语义分析:类型检查、 symbol table、语义错误处理;5.中间代码生成:三地址码、静态单赋值代码等;6.目标代码生成:机器码生成、优化技术;7.编译器实现:编译器框架、代码调试与优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编译原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编译器案例,让学生了解编译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体验编译原理的实际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编译原理》(作者: Alfred V. Aho et al.);2.参考书:《现代编译原理》(作者:Andrew W. Appel);3.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流程;2. 学会使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简单程序进行编译过程分析;3. 掌握程序语言中的类型系统、作用域规则和中间代码生成等关键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编译原理知识,编写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2. 具备分析并优化程序代码的能力,提高程序运行效率;3. 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位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探索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3. 增强学生的学术自信,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困难、持续学习的优良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过程,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熟悉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但可能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编程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及编译器的结构;-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任务、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及相关算法;- 教材章节:第2章 词法分析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方法及递归下降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3章 语法分析4. 语义分析:讲述语义分析的任务、类型检查、符号表管理及语义分析器的实现;- 教材章节:第4章 语义分析5. 中间代码生成:解析中间代码的概念、中间代码表示形式及中间代码生成方法;- 教材章节:第5章 中间代码生成6. 代码优化与生成:介绍代码优化的目的、方法及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过程;- 教材章节:第6章 代码优化与生成7.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的编写和调试,分析并优化给定程序;- 教材章节: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1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实践环节6学时。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2010年3月
目 设 遵 明 设 一 法 培 掌 现 “ 通
的 计 循 确 立 次 ; 养 握 技 编 过
、基 分 开 真
大 ;术译实
编本 工 发 正

”程际
码的 、 小 的

更序设
、软 协 组 实

进的计
集件 作 ; 践

一设和
成开 ;


步计开
和发


的方发
测过


了法,
试程

解和对


和实
SNL Pascal
语 语 法语 词 四 言
言设 总 内
义 法 )法 法 个
分分
分分模
析析
析析块
模模
模模:
块块
块块


LL(1)


方 法 )
下 降 方

语 言 , 即 嵌 套 式 语
言 是 自 定 义 的 一 种 类
的计 编并 译实 程现 序 ;程
序 设 计 语
SNL
体 目 标
代码,自己设计并实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模块; (C语言)
高级
在掌握已有的编译原理方法和实现技术基础上,自己设计并 实现,特别是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想;(Java)
时间安排
01 下午1:00-4:00,请牢记,勿迟 到!
02 上机时间:第3周至第10周
(共8周,3月29日~5月21日)
(P7)
字母:{a..zA..Z} 数字:{0..9} 运算符:{+,-,*,/,<,=} 格式符:{(,),[,],{,},.,EO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海大学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指导教师: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题目一基于语法制导翻译的表达式转换编译器一、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获得对实际编译器的构造原理、过程和方法的感性认识,全面掌握语法制导翻译技术。

二、设计内容采用语法制导翻译模式设计一个包含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符号表管理、错误处理及输出等功能模块的、由中缀表达式到后缀表达式的完整编译器。

该翻译器的规格说明如下:start → list eoflist → expr;list |εexpr → expr + term { print(‘+’) }| expr –term { print(‘-’) }| termterm → term * factor { print(‘*’) }| term / factor { print(‘/’) }| term div factor { print(‘DIV’) }| term mod factor { print(‘MOD’) }factor → ( expr )| id { print( ) }| num { print( num.value ) }三、设计要求1、使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来设计该编译器;2、词法分析模块用于读入输入串,并将其转换成供语法分析模块使用的记号流。

其中包括滤掉空格和注释、识别常数、识别标识符和关键字等功能;3、要求在语法分析模块中利用语法制导翻译技术完成具体的中缀表达式到后缀表达式的翻译,其中包括按前述翻译器的规格说明构建对应表达式、项、因子的非终结符expr、term 和factor的函数以及检查记号是否匹配的函数;并在不匹配时调用错误处理模块;4、要求符号表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符号表对应数据结构的具体实现功能;5、错误处理模块负责报告错误信息及位置,并终止分析过程;6、输出模块完成翻译后所得到的后缀表达式的输出。

四、运行结果1、从键盘输入任意中缀表达式,如:4 -5 *6 DIV 4 + 8 MOD 2输出相应的后缀表达式:456*4DIV-82MOD+1、若键盘输入串为非中缀表达式时,如:4 !+*5 -6 DIV 4 + 8 MOD 2输出相应语法错误报告信息,并停止语法分析,如:line 1 : compiler error !五、提示1、将各功能模块设计为独立的源程序文件;2、建立一个全局头文件,将本设计所需要用到的系统头文件的打开、一些必要的宏定义和全局变量的声明信息放在该全局头文件中;3、将本设计所有文件加入一个工程文件。

六、分析与讨论1、如何修改错误处理模块,使得编译器在发现错误后能跳过出错语句,继续进行语法分析;2、试使用手工构造和自动生成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课程设计;3、仔细研读附录C有关“PL/0语言词法分析器的手工构造和自动生成”的设计内容,并通过借鉴PL/0语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方法和具体实现技术,对本课程设计的综合设计进行优化。

题目二说明语句的词法分析器一、设计目的了解词法分析程序的基本构造原理,掌握词法分析程序的手工构造及自动构造方法。

二、设计内容根据PASCAL语言的说明语句形式,用手工及自动方法构造一个对说明语句进行词法分析的程序。

该程序能对从键盘输入或从文件读入的形如:“const count=10,sum=81.5,char1=’f’,string1=”hj”, max=169;”的常量说明串进行处理,分析常量说明串中各常量名、常量类型及常量值,并统计各种类型常量个数。

三、设计要求1、输入的常量说明串,要求最后以分号作结束标志;2、根据输入串或读入的文本文件中第一个单词是否为“const”判断输入串或文本文件是否为常量说明内容;3、识别输入串或打开的文本文件中的常量名。

常量名必须是标识符,定义为字母开头,后跟若干个字母,数字或下划线;4、根据各常量名紧跟等号“=”后面的内容判断常量的类型。

其中:字符型常量定义为放在单引号内的一个字符;字符串常量定义为放在双引号内所有内容;整型常量定义为带或不带+、- 号,不以0开头的若干数字的组合;实型常量定义为带或不带+、- 号,不以0开头的若干数字加上小数点再后跟若干数字的组合;5、统计并输出串或文件中包含的各种类型的常量个数;6、以二元组(类型,值)的形式输出各常量的类型和值;7、根据常量说明串置于高级语言源程序中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模仿高级语言编译器对不同错误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四、运行结果1、输入如下正确的常量说明串:const count=10,sum=81.5,char1=‘f’,max=169,str1=“h*54 2..4S!AAsj”, char2=‘@’,str2=“aa!+h”;输出:count(integer,10)sum(float,81.5)char1(char, ‘f’)max(integer,169)str1(string,“h*54 2..4S!AAsj”)char2(char, ‘@’)str2(string,“aa!+h”)int_num=2; char_num=2; string_num=2; float_num=1.2、输入类似如下的保留字const错误的常量说明串:Aconstt count=10,sum=81.5,char1=‘f’;输出类似下面的错误提示信息:It is not a constant declaration statement!Please input a string again!3、输入类似如下含常量名或常量值错误的常量说明串:const count=10,12sum=81.5,char1=‘ff’,max=0016;输出类似下面的错误提示信息:count(integer,10)12sum(Wrong! It is not a identifier!)char1(Wrong!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char in ‘’.)max(Wrong! The integer can’t be started with ‘0’.)int_num=1; char_num=0; string_num=0; float_num=0.4、其他类型的错误处理情况(略)。

五、提示本课程设计重点有三个:一是作为常量名的标识符的识别;二是如何根据“=”后出现的内容来判断常量类型;三是对各种错误的处理。

难点是对整型和实型常量的判断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可能情况。

提示:1、用指针或数组与指针相结合来处理输入的常量说明串;2、对整型和实型常量处理时,重点考虑常数中‘0’的位置。

六、分析与讨论1、若考虑用E或e的科学计数法来表示整数和实数,应该如何实现?2、若考虑布尔型常量,且规定其值只能为true或false,应该如何实现?3、如何对手工构造的词法分析程序做进一步的优化,以提高代码质量和运行效率?题目三基于预测分析方法的表达式语法分析器一、设计目的了解预测分析器的基本构成及用自顶向下的预测法对表达式进行语法分析的方法,掌握预测语法分析程序的手工构造方法。

二、设计内容已知文法G[S]:S->ATA->BUT->+AT|$U->*BU|$B->(S)|m其中,$表示空串。

对该文法构造预测分析表,并手工构造预测分析程序,对输入串m+m*m#进行语法分析,并根据栈的变化状态输出分析过程。

三、设计要求:1、判断上述文法G[S]是否LL(1)文法,若不是,将其转变为LL(1)文法;2、对转变后的LL(1)文法建立预测分析表;3、根据清华大学出版、吕映之等编著的编译原理教材教材第五章Page 88的图5.11手工构造预测分析程序;4、用预测分析程序对键盘输入串m+m*m#进行语法分析,并根据栈的变化状态输出给定串的具体分析过程。

四、运行结果从键盘输入串:m+m*m#;输出:五、提示本课程设计重点有两个:一是如何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实现预测分析表存储和使用;二是如何实现各规则右部串的逆序入栈处理。

建议:使用结构体数组。

六、分析与讨论1、若输入串不是指定文法的句子,会出现什么情况?2、总结预测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和实现的一般方法。

题目四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表达式语法分析器一、设计目的了解用算符优先法对表达进行语法分析的方法,掌握自顶向下的预测语法分析程序的手工构造方法。

二、设计内容对简单表达式文法构造算符优先分析器。

三、设计要求1、对下列简单表达式文法G[ E’]构造算符优先关系表。

E’→# E #E → E + T | TT → T * F | FF → P / F |PP → ( E )|i2、根据算符优先关系表,使用栈结构来实现算符优先分析:设置两个栈:存放运算符的OPTR栈和存放操作数或运算结果的OPND栈。

具体算法描述如下:(1)首先置操作数OPND栈为空栈,将#入运算符OPTR栈。

(2)依次读入表达式中每个单词,若是操作数则进OPND栈,若是运算符则转(3)。

(3)当前设读入的运算符为θ2,查找算符优先关系表,比较θ2与OPTR栈顶元素θ1 :若θ1<θ2,则θ2进OPTR栈,转(2);若θ1=θ2, 如θ2为#,则分析成功,否则OPTR栈顶元素θ1出栈,并转(2);若θ1>θ2,则出栈OPND栈顶元素存放到b,又出栈其新栈顶元素存放到a,再出栈OPTR栈顶元素至t,进行运算r=a t b (t为运算符),并将结果r存入栈OPND 后转(2);(4)若θ1和θ2之间无优先关系,则报错。

1、从键盘输入表达式,利用算符优先法求出其值,如输入表达式有错,则给出报错提示。

表达式以“#”结尾。

四、运行结果1、从键盘输入表达式串:10+15*4#输出: 702、从键盘输入表达式串:10+*15+输出:The expression is error!五、提示2、参考严蔚敏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语言版《数据结构》P52-P54的表达式求值算法。

题目五递归下降分析法一、设计目的掌握递归下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预测符集的求法,掌握递归下降分析程序的构造方法。

二、设计内容假设文法中有如下的产生式A→β1 | β2 | … | βn,则应按如下方法编写语法分析子程序procedure A()begin if token∈Predict(A→β1) then θ(β1) elseif token∈Predict(A→β2) then θ(β2) else……if token∈Predict(A→βn) then θ(βn) elseerror()end其中对βi =X1X2…X n,θ(βi) =θ’(X1); θ’(X2);…; θ’(X n);●如果X i∈V N,θ’(X i)= X i●如果X i∈V T,θ’(X i)= Match(X i)●如果X i= ε, θ’(λ) = skip(空语句)三、设计要求:理解递归下降语法分析方法的主要原理,理解递归下降分析法对文法的要求,熟练掌握Predict集合的求法,熟练掌握文法变换算法(消除左递归和消除公共前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