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测井方法的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电法测井技术解析与地下水资源调查

电法测井技术解析与地下水资源调查

电法测井技术解析与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水源之一,对其进行准确的调查与评估,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关键。

电法测井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资源调查方法,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电法测井技术概述电法测井技术是利用电磁场的传播和分布规律,通过测定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推断地下水的存在与分布情况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高效、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工作之中。

二、电法测井技术的原理与仪器设备1. 原理:电法测井技术的原理基于地下材料的电阻率差异,通过在地表施加电场,测量地下电场的分布情况,并计算电阻率。

地下水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而围岩、岩石等地下材料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阻率的变化推断地下水存在的可能性。

2. 仪器设备:电法测井仪器主要包括发射电极、接收电极、电源、数据采集仪等组成。

发射电极负责产生电场,接收电极用于测量电场的分布情况,电源提供电能,数据采集仪用于记录和分析所得数据。

三、电法测井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 初步调查:利用电法测井技术可以快速、低成本地获取地下水资源的初步信息,通过测量电阻率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水的分布范围、深度等重要参数,从而为后续的详细调查提供依据。

2. 详细调查:在确定地下水存在的基础上,电法测井技术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查。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电阻率进行测量,可以推断地下水的流动性质、水层的厚度、水文地质条件等重要信息,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水源评估:电法测井技术还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的评估与预测。

通过将电阻率数据与其他地下水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估计地下水资源的总量、水质等信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四、电法测井技术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1. 局限性:电法测井技术在测量过程中受到地下杂音、介质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干扰,会对测量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电法测井技术对地下水中的微量离子等特殊成分的探测能力相对较弱。

电法测井技术解析与地质工程勘察

电法测井技术解析与地质工程勘察

电法测井技术解析与地质工程勘察电法测井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可以对地层结构和含水性质进行解析。

本文将对电法测井技术原理、应用方法和数据解释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地质工程勘察提供参考。

1. 电法测井技术原理电法测井技术基于不同性质地质体的电导率差异,通过注入电流并测量电势差来推断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

根据用途和测量目的的不同,电法测井技术可以分为直流电法、交流电法和自然电位法等。

直流电法是最常用的电法测井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在地层中注入直流电流,并测量地面上的电势差。

通过得到的电流密度和电势差数据,可以计算出地下电阻率分布,进而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含水性质。

2. 电法测井技术应用方法2.1 电法测井仪器与设备电法测井仪器包括电极、电源、测量仪器和数据传输系统等。

电极负责将电流注入地层和测量电势差,电源供应电流,测量仪器负责记录地面上的电势差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送到计算机进行数据解释和分析。

2.2 电极布置和测量过程电极的布置通常依据测量目的和地质特征而定。

常用的电极布置方式有双极距法、多极距法和深度电极法等。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层情况选取合适的电极布置方案,并进行测量参数的设定。

2.3 数据处理和解释得到电势差数据后,通过计算并加以解释,可以得出地层电阻率分布图。

数据处理和解释通常依赖于计算机模拟和反演方法。

实际数据解释过程中,需要结合地质资料和其他勘察手段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3. 电法测井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3.1 地下水资源调查电法测井技术可以帮助勘测人员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含水层的厚度。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阻率,可以推断地下水层的位置和规模,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依据。

3.2 地层岩性判定电法测井技术可通过测量地面电势差和电流密度,推断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岩性。

不同类型的地层对电流的传导和电势的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准确判定地层的岩性。

电阻率测井解读与应用

电阻率测井解读与应用

电阻率测井解读与应用电阻率测井是一种常见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和生产过程中。

本文将对电阻率测井的原理、参数解读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理电阻率测井的原理基于电流在地层中的传导特性。

测井仪器通入电流,通过测量电场强度和电流强度来计算电阻率。

地层的电阻率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参数,可以反映岩石的导电能力,进而推断出储层的性质。

二、参数解读1. 孔隙度与饱和度地层的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是电阻率测井中重要的解释参数。

孔隙度指地层孔隙空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孔隙度越大,电阻率越小;而含水饱和度是指孔隙中水的比例,水的导电能力较高,所以含水饱和度越高,电阻率越小。

2. 渗透率地层的渗透率是指地层岩石中流体(如石油和天然气)通过能力的指标。

渗透率与电阻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渗透率越高,电阻率越大。

3. 岩石类型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特性。

例如,沉积岩中的砂岩和泥岩的电阻率差异较大,可以通过电阻率测井数据来判别岩石类型。

三、应用电阻率测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油气勘探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储层评价利用电阻率测井数据可以对储层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电阻率测井曲线,可以推断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从而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开发潜力。

2. 油气饱和度计算电阻率测井可以帮助计算油气饱和度。

通过测量地层的电阻率变化情况,结合其他物性参数,可以对油气饱和度进行定量计算,为油气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3. 水层识别在油气勘探中,准确识别水层对于油气开采至关重要。

由于水的导电性较高,利用电阻率测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地层中的水层,有助于合理规划井别和减少水的影响。

4. 地层划分电阻率测井数据可以用于地层划分。

根据地层中的电阻率变化情况,可以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为地质分析和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信息。

5. 钻井过程监测在钻井过程中,电阻率测井还可以用于监测井壁稳定性和识别地层问题。

通过实时监测电阻率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钻井问题,保障钻井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测井方法与原理

测井方法与原理

测井方法与原理测井是一种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以评估地下地层中的油气储层并确定井孔的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井方法及其原理。

一、电测井方法电测井是通过测量井眼周围地层的电阻率来评估石油储层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向井眼中注入电流,然后测量所产生的电位差,从而计算出地层的电阻率。

电测井方法有许多具体的技术实现,如侧向电测井、正向电测井和声波电阻率测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地下岩石信息,帮助确定储层的类型和含油气性质。

二、声波测井方法声波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来评估石油储层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井壁的物理特性和波的传播规律,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从而推断出地层中的可用信息。

声波测井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声波传输率测井、声波振幅测井和声波时差测井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有关地下岩石的密度、孔隙度和饱和度等关键参数,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核子测井方法核子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散射或吸收射线的能量来评估石油储层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源,通过测量射线经过地层后的射线强度变化,从而反推出地层的性质和组成。

核子测井方法包括伽马射线测井、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的密度、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以及岩石组成的定量信息,对于评估储层的含油气性能十分重要。

四、导电测井方法导电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电磁波的响应来评估石油储层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岩石中传播时的电磁感应效应,通过测量反射波的幅度和相位变化,推导出地层的导电性能。

导电测井方法包括感应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地下岩石的电导率、水饱和度、渗透率和孔隙度等信息,对于确定储层的含油气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测井方法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能够评估地层的含油气性能、类型和产能等关键参数。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1. 测井的概述测井是石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下井仪器的测量,以获得井内地层的物性参数,从而评估石油和天然气储层的含油气性质和储量。

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测井的原理测井的原理是基于下井仪器通过测量井壁周围的物理量,利用物理和地质的关联关系来推断井内地层性质的一种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井技术及其原理。

2.1 电测井电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井壁周围的电性参数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的电导率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来判断地层的类型和特征。

2.2 声波测井声波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层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差异,通过测量声波传播时间来判断地层的类型和充实度。

2.3 核磁共振测井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层中核磁共振信号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中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测量共振频率和幅度来反演地层的物性参数。

3. 测井的应用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3.1 储层评价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从而评价储层的质量和产能。

3.2 油气井完井设计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地层的性质参数,帮助优化油气井的完井设计,提高油气井的产能。

3.3 水驱和聚驱监测测井技术可以提供油层和水层的界面位置和分布,帮助监测水驱和聚驱过程中的流体移动和驱替效果。

3.4 储层模型建立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地层的性质参数,用于建立储层模型,从而进行油气资源评估和储量计算。

3.5 井眼修复和沉积环境研究测井技术可以提供井眼的形态和修复情况,帮助判断沉积环境和地层演化过程。

4. 测井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测井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

4.1 多物性测井技术随着对复杂储层的勘探和开发需求增加,多物性测井技术被广泛关注。

通过融合多种测井技术,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地层信息。

测井方法及应用范文

测井方法及应用范文

测井方法及应用范文测井(logging)是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对井孔内岩石、水和油气等储层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确定储层的性质、含油气性和产能。

测井方法及其应用广泛且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井方法及其应用。

1.电阻率测井电阻率测井是使用测井仪器在钻井中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

根据岩石电阻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储层的含水饱和度,进而评估储层的可产能、水油层的分层情况和识别导电性较好的矿物质等。

电阻率测井主要包括侧向电阻率测井、垂向电阻率测井和微电阻率测井等。

2.自然伽玛射线测井自然伽玛射线测井是通过测井仪器测量岩石自然放射性元素的射线强度,推断岩石成分和颗粒大小,识别出含油气和含水层,判断含油气层的分布和厚度。

自然伽玛射线测井在海洋石油勘探中应用广泛,在河道地区也有一定的适用性。

3.声波测井声波测井是通过测井仪器发射声波信号,利用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速度来获取地下储层的物性信息,如泊松比、密度、压实度等。

通过对声波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应力状态,进一步确定岩石的类别、类型和品质。

声波测井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沙岩、页岩等油气储层的评价和开发中。

4.核磁共振测井核磁共振测井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测井仪器对岩石中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获得岩石内部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流体类型等信息。

核磁共振测井可以有效评估含水饱和度高的储层,对页岩气和海相碳酸盐岩等特殊储层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5.导电率测井导电率测井是在十字仪器和测井电缆的配合下,通过测井仪器测量井孔周围的导电率,并结合井壁厚度等参数,评估储层的渗透率和流体饱和度。

导电率测井在海洋盐岩和非常规储层等油气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测井方法的应用主要包括储层评价、井段分析、油藏管理和增产技术等方面。

在储层评价中,通过测井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储层的厚度、含水和含油气性质,评估储层的产能和控制油藏开发;在井段分析中,可以识别水、油气层的分层情况,协助井筒钻井、固井和封堵等工程设计;在油藏管理中,可以通过测井数据监测油藏的动态变化以及水或油气层的突破情况,优化油藏开发方案和调整采油措施;在增产技术中,测井数据可以指导酸化、压裂和注气等增产技术的应用,提高油气井的产量。

电法测井原理及应用

电法测井原理及应用

电法测井原理及应用重要提示:本文系《电法测井原理及应用.ppt 》的word 版本。

涉及的内容均来自教科书和搜集来的电子文档,难免断章取义,漏洞百出,宽泛但不深入,里面肯定有很多错误,只能起到引导学习,了解基本概念的作用,建议在此泛泛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正规的教科书学习、参考。

第一章 自然电位测井第一节 自然电场的产生井下自然电场是由钻开岩层时井壁附近的电化学活动产生的,其分布特点取决于井孔剖面岩层的性质。

沿井轴测量自然电位变化的测井方法叫自然电位测井。

由于泥浆和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在钻开岩层后,井壁附近两种不同矿化度的溶液接触产生电化学过程,结果产生电动势造成自然电场。

在石油井中自然电场是由扩散电动势和扩散吸附电动势和过滤电动势组成。

一、扩散电动势离子扩散: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接触时,在渗透压的作用下高浓度 溶液中的离子,穿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1、泥浆和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2、井壁地层具有渗透性;3、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不同。

扩散电动势产生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

纯砂岩扩散电动势可由Nernst 方程计算:w mf d mf w d m w d R R K C C K C C v n Z u n Z v n u n F RT E lg lg lg 3.2==+-=--++-+其中: R —克分子气体常数,8.313J/(K);T —绝对温度,K ;F —Farady 常数,96520 C/equiv ;Cw 、Cm —两种溶液的浓度;U 、v —— 正、负离子的迁移率,S/(m·N)Z+、Z-—正、负离子的离子价;n+、n-—每个分子离解后形成的正离子数和负离子数; Rw 、Rmf 分别为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电阻率。

单位为 欧姆·米。

Kd ——扩散电动势系数 ,温度为250C 时,NaCl 溶液的Kd=-11.6mV 钻井液与地层水的矿化度差异越大,扩散电动势越强。

油田常规测井方法应用

油田常规测井方法应用

油田常规测井方法应用0 引言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合理地选用测井方法,可以详细研究钻孔地质剖面,为探测油田提供所必需的数据,如油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和渗透率等,还可以为研究钻孔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规的测井方法和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

1 碳氧比能谱测井方法的应用碳氧比能谱测井是一种脉冲中子测井方法。

其探测深度较浅,主要用于套管井测井,克服了目前电测井不能用于评价套管井中地层含油性的困难。

1.1 碳氧比能谱测井的原理我们都知道,石油是碳氢化合物,不含氧元素;而水是氢氧化合物,不含碳元素。

所以在含油岩层中碳元素的含量比在含水岩层中多,而在含水岩层中氧元素的含量比在含油岩层中多。

利用这个基本原理,向地层发射快中子(14MeV),同时记录分析快中子与地层中元素发生非弹性散射作用而产生的γ射线能谱。

碳氧等多种元素受到快中子非弹性散射作用后,将以发射γ射线的形式使自己的能级退降到原来的稳态。

因为每种元素所释放的γ射线的能量不同,我们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γ射线的能量,来确定某种元素的存在,此能量的γ射线称为该元素的特征γ射线。

碳元素的特征γ射线的能量是4.43MeV,氧元素的特征γ射线的能量是6.13MeV,如此的能量差别很容易将两种γ射线区别开来。

其他元素如硅、钙、氮等也会受到快中子的非弹性散射作用而发射γ射线,但它们或是特征γ射线能量与碳、氧元素发射的能量不同,或是反应几率小,或是在地层中的含量少,在能谱中不作重点分析。

所以分析非弹性散射γ射线的能谱,便可以知道碳氧两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得到碳氧值,再根据碳氧值的高低推断含油饱和度的大小。

1.2 碳氧比能谱测井的应用碳氧比能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世界兴起的一种脉冲中子测井方法,在我国以大庆为代表的测井工作者率先进行了对碳氧比能谱测井方法研究,经过数年努力,测井工作者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不懈努力,现在已经获得一大批技术成果,不断改进和发展碳氧比能谱测井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电测井方法的应用探讨孟 涛,王云智(新疆兵团勘测设计规划研究院地质勘察分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 要] 对常用电测井的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其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并对当前电测井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电测井;常用方法;应用探讨[中图分类号] P 6311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184(2007)01011503[收稿日期] 20060911[作者简介] 孟 涛(1967),男,河北秦皇岛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作。

Appl ica tion and D iscussion on the Comm on M ethod of Electr ica l W ellsM ENG Tao ,W ANG Y unzh i(Geo logical on B ranch ,Investigati on ,D esign and P lann ing In stitu te of X in jiang P roducti onand Con structi on Co rp s ,Sh ihezi 832000,Ch ina )Abstract :T h 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 sses the m ethod and app licati on of the electrical w ell ,concludes its app licati on’s effect and influenced facto rs and p u ts fo r w ard som e advice to i m p rove ou r p resen t w o rk of electrical m on ito ring w ell.Key words :electrical w ells ;the comm on m ethod ;app licati on and discu ssi on0 前言电测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经常应用,为简便实用的物探手段之一。

通过测量人工或天然的电场,研究钻孔剖面介质的电学性质,结合钻探取芯资料,可以对地层岩性、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等方面作出定性和定量解释,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探依据。

1 电测井的常用方法电测井的方法,根据探测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以测量地层导电性为基础的电阻率测井、微电极系测井、侧向测井;以测量地层人工交变电磁场分布规律为基础的感应测井;以测量地层电化学特征为基础的自然电位测井、人工电位测井等,其中在水文地质中应用最常用的方法为自然电位测井,视电阻率测井和激发极化测井,本文着重就以上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111 自然电位测井在测井时电极不供电,接通测量回路,读取仪器显示的电位数值,即自然电位。

沿井轴连续测量,并根据井深与自然电位绘制曲线,称为自然电位曲线。

产生自然电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和泥浆溶液之间的离子扩散作用和地层颗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同时也和泥浆柱与地层间的压力差在孔隙中产生的过滤作用有关。

通过自然电位测井可以研究钻孔剖面岩性,判断含水层位置及富水性。

112 视电阻率测井在测井时,使用三个井下电极即电极系测量地层电阻率,供电后井中地层因岩性、含水层特征的不同,测量得到不同的地层电阻率值,沿井轴连续测量,并根据井深与地层电阻率绘制曲线,称为电阻率曲线。

井下电极系按其电极排列方式和测量特点可以分为梯度电极系和电位电极系,梯度电极系有底部梯度和顶部梯度两种方式,电位电极系有正装电位和倒装电位两种方式。

地层电阻率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层岩性、地下水矿化度。

通过视电阻率测井可以划分钻孔地质剖面,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和厚度,研究含水层的孔隙511 2007年1月第29卷 第1期 地下水Ground w ater Jan 1,2007V o l 129 NO 11度。

113 激发极化测井测井方法与电阻率测井基本一致。

地下岩层在人工电场作用下发生电化学作用并形成了一个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化的极化电场,习惯上称人工电场为一次场,极化电场为二次场。

按激发方式可以分为时间域激发极化和频率域激发极化两种。

通常采用时间域法,测量二次场的电参数极化率,根据沿井轴连续测量的极化率绘制曲线称为激发极化曲线。

极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低极化井液的分流作用和井孔空间对二次场的分布影响。

通过研究激发极化测井曲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寻找第四系含水层,并判断含水层岩性,确定含水层界面。

2 应用与探讨211 划分地层剖面,确定含水层位置和厚度(1)自然电位曲线含水层厚度大于井径的四倍时,含水层界面位置可用自然电位曲线的半幅值确定,含水层厚度小于井径的四倍时,其界面位置适当往极值点方向移动。

当泥浆矿化度与含水层地下水矿化度差别较大时,自然电位比较清晰,当含水层地下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时,对应含砂质含水层自然电位显示为负异常,粘性土隔水层显示正异常;当含水层地下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时,对应含砂质含水层自然电位显示为正异常,粘性土隔水层显示负异常;当泥浆矿化度与含水层地下水矿化度差别较小时,自然电位曲线平直,显示异常很小,不易区分。

(2)视电阻率曲线含水层在视电阻率曲线上的反映,视含水层及上下围岩的电性而定,通常含淡水的粗颗粒地层相对于作为隔水层的细颗粒地层或第三系基岩是呈高阻反映。

地下水矿化度小,水质为淡水时,含水层电阻率曲线反应为相对高阻,隔水层反应为相对低阻,曲线对应粗颗粒含水层底板出现高阻极大值;地下水矿化度高,水质为咸水时,电阻率曲线反应为低阻,对地层颗粒大小反应不明显。

此外,裂隙水由于围岩电阻率很高,也常呈低阻反映。

利用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和极小值位置,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含水层上下界面的深度。

对于较薄的含水层,其极值点不明显,可以用2 3幅值距估算含水层界面位置和厚度。

(3)激发极化曲线由于二次场衰减速度和岩层孔隙度及含水性相关,一般情况下,曲线对于第一个高极化层的上界面反映灵敏,如果第一个含水层是上层滞水或潜水,由激电曲线特征点反映的深度应为地下水位;如果含水层为承压水时,反映深度应为承压含水层顶板位置,而不是底下水位。

根据极化率的极值,结合地面电测深,可以推测岩层含水量和极化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进一步判断岩层是否含水。

通常在时间域激发极化测井中,为减少二次场对下一读数的干扰,一般采用顶部梯度电极系或倒装电位电极系观测,采取自下而上的提升电缆方式。

212 确定电性地质参数水文地质工作中,需要了解测区电性—地质特征,确定电阻率与地层岩性的对应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全测区的地质特征,为水文地质相关计算提供依据。

电性地质参数可通过电阻率测井和井旁电测深获得,方法为利用电测井所确定的地层电阻率平均值与已知钻孔地层岩性比对,取得电阻率与地层岩性相关关系,通常电阻率测井和井旁电测深所取得的数据并不完全吻合,可以通过电测井原位测量结果调整修正系数,以达到地面电法和电测井所取得的电性地质参数的一致性。

例如,新疆伽师某农用水源地电性—地质参数符合测区特点,经钻探取样和水质分析,与地层一致性很好。

如表1。

表1 水源地电性—地质参数表岩 性电阻率值(81m)矿化度(g L)含水层水质细砂>25<115淡水细砂11~24115~215微咸水细砂、粉细砂<10>215咸水213 研究地下水矿化度(1)利用电阻率曲线,确定某一含水层电阻率平均值,与水质分析结果比对,可以建立电阻率Θ—矿化度M相关关系曲线,不同测区具有不同的地层结构和含水层物性特点,因此具有不同的关系曲线形态,但是总的趋势都为幂函数曲线,即M=aΘb,a,b为可变常数,决定曲线形态。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a, b的值,在相关程度符合勘察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对同一测区的地下水未知地区,可以通过地面电法工作,近似预测其地下水矿化度。

根据不同的水质要求,如农田灌溉用水、农村饮611用水标准,确定实际其矿化度指标,再从测区电阻率Θ—矿化度M相关关系曲线,确定对应电阻率值。

根据不同深度的含水层电阻率值,可以近似地划分该深度内的咸淡水分区。

(2)利用自然电位曲线,研究地下水矿化度。

当含水层较厚且围岩为低阻地层时,由于R W>>R0+R N,所以根据溶液电阻率与浓度的关系,△V S近似为E S=K S lg(C0 CΥ)。

常温下,K S=6916(V),上式变形为:C0=CΥ×10010144△V S式中:R W—井液等效电阻;R0—含水层等效电阻;R N—围岩等效电阻;K S—总自然电位系数,根据经验系数确定;C O—地层水矿化度;CΥ—井液矿化度,通过井液测量获得;△V S—电位差,实测。

因此,通过自然电位测量,可以近似计算地下水矿化度。

同时应注意,式中△V S应是自然电位异常极值,对于正异常时,△V S取负值,对于负异常时,△V S 取正值。

214 研究含水层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岩层中孔隙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对于计算储水量非常重要。

可以在实验室测定,也可以利用电测井资料获得近似含水层孔隙度。

在饱和情况下,含水层的孔隙度Υ可用下式表示:Υ=(aΘw Θ)1 m式中:Θw—孔隙水的电阻率,可由水样分析确定;Θ—含水层电阻率,可由实测厚层含水层确定;a—岩层系数(016~115),根据地层岩性确定;m—孔隙系数(115~310),根据地层松散程度确定。

因此,通过电阻率测量,可以近似计算含水层孔隙度。

215 指导钻探工作(1)提高钻探分层精度,正确编录地层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由于钻进工艺影响,在风化地层,破碎带地层取芯往往出现漏层或者误判,或取芯率低,或岩样摆放混乱,常出现地层描述与采样不符的情况,对地层资料的准确性有极大影响。

在电测井时,不仅可以根据电性对地层进行分层,还可以对上述可能发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补充,提供完整正确的钻孔资料。

(2)确定滤水管排放位置,保证钻井质量实际工作中,钻井地层条件很好而出水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而报废的例子屡见不鲜,除因为孔径、洗井、滤料规格等钻探工艺上的不足造成外,很多都是因为滤水管位置不合理造成的。

通过在下管前进行电测井,可以根据地层实际情况计算滤水管长度,准确编排滤水管位置,科学合理开采地下水,保证钻井质量。

3 结语311 电测井的局限性电测井理论建立在理想地层和电极系的基础上,实际应用时对于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电性及其变化规律要进行充分研究,考虑井径变化,泥浆性质及邻层影响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目前电测井工作,采用方法较少,所能获取的地质电性参数也较少。

划分地层时相对上下地层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电性差异较大的地层如粗砂与粘土容易区分,对于电性差异较小如粉土与粉质粘土的划分则比较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