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二章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
11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孔隙大小与岩石颗粒的分选程度的关系: ? 问:下列2种试样哪种孔隙大?
a—砂砾混合样
b—砾
a试样的孔隙为细颗粒形成的小孔石隙。
分选愈差,细粒占的比例愈大,孔隙愈小! 胶结程度越好,充填物越多,孔隙愈小!
12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 占的比例。通常用 n 表示
n Vn 100 % VT
?问:孔隙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颗粒大小有关? a. 与排列有关——紧密与疏松 理想最疏松孔隙为47.64%,最紧密排列孔隙为25.95%。 b. 与分选有关——下面试样哪个孔隙度大?哪个小? 试样:①砾石 ②砂石 ③混合样
17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颗粒排列方式对孔隙度的影响 理想最疏松排列(立方体):孔隙度为 47.64%; 理想最紧密排列(四面体):孔隙度为 25.95%。 排列愈紧密孔隙度愈小。
18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粘性土的孔隙与孔隙度
粘土颗粒(指直径<0.005mm的颗粒); 粘性土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连结力强;颗粒表面带 电,
达到70%
16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这里与粒径的关系是:粒径愈小,孔隙度愈大!
与以上分析有矛盾!为什么? 砂样与砾石样混合时,砾石样中孔隙体积变小,因此 孔隙度变小。 当粗细颗粒完全混合时,混合样的孔隙度:
n混=n粗×n细 因此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试样的分选程度, 分选愈差,孔隙度愈小! 为何粘性土的孔隙度超过最疏松排列的47.64%可达 70%?

水文地质学基础(2)

水文地质学基础(2)
太阳能和重力势能是水文循环的驱动力。
可编辑版
18
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之为大循环; 海陆内部各自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从海洋表面 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的形式,重又落入海洋;或从陆 地上的河流、湖泊、土面、植物叶面蒸发的水分,又以 降水的形式降落回大陆表面,这种发生在局部范围内循 环过程,称为小循环。 调节小循环条件,加强地区性小循环的频率和强度 ,可以改善局部性干旱气候。
淡水 2.5%
河湖水
咸水
2021/2/13
冰冻\积雪
地下水
可编辑版
5
1.2 地下水的功能(作用)
概念:水文地质学简言之──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 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 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 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地下水——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0.001
0.000165
0.05
大气水
0.0001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0009
0.000129
0.04
生物水
0.000011 0.00001 0.000011
0.003
总储量
13.8598
100
0.3503
100
ww2w0.2th1e/m2/
可编辑版
Company 4Logo
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淡水
(e)岩体溶解空隙 (f)岩体裂隙
2021/2/13
可编辑版
22
2021/2/13
可编辑版
23
1.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在颗粒之间充 满空隙,这些空隙相互连通并呈孔状
•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 积所占的比例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2.水文地质学基础-岩石中的空隙与水解析

2.水文地质学基础-岩石中的空隙与水解析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和重力水
结合水与重力水
(a)椭圆形小粒代表水分子,结合水部分的水分子带正电荷一端朝 向颗粒;(b)箭头代表水分子所受合力方向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2.2 重力水 重力水是指距离固体表面更远、重力对其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
其吸引力、能在重力影响下自由运动的那部分水。 井、泉所采取的均为重力水,为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持水度(Sr)(specific retention)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 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 中的水的体积。常用小数表示,无量纲。存在关系式:m + Sr = n。
有溶隙和溶穴的可溶岩
2.1 岩石中的空隙
2.1.2 孔隙
(1)孔隙是指松散岩石中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特点:①呈小孔状,②分布均匀且密集,③连通性好。 (2)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和孔隙在内)中 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VT=Vn+Vs,其中n为孔隙度,Vn为孔隙体积,Vs 为岩石固体颗 粒体积,VT为岩石总体积。
气态水
Vaporous water
结构水,以H+和OH-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某一位置上的水。
结晶水是矿物结晶构造中的水,以H2O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 定位置上的水。
沸石水(zeolite water):方沸石(Na2Al2Si4O12•nH2O)。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气态水、固态水 岩石空隙中的这部分水含量小。其
2.3岩石的水理性质
2.3岩石的水理性质
给水度是饱和介质在 重力排水作用下可以给 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 体积之比。

水文地质学基本

水文地质学基本

2.1 岩石中的空隙
成岩和构造裂隙
2.1 岩石中的空隙
2.1.3溶穴 (1)溶穴(溶隙)(Karst)是指
可溶的沉积岩(如盐岩、石膏、 石灰岩、白云岩等)在地下水溶 蚀作用下所产生的空隙(空洞)。 在裂隙基础,水流对可溶岩进一 步作用的结果
——是扩大了的裂隙 溶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
隙、溶洞等
成岩裂隙是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冷凝收缩(岩浆岩)或 固结干缩(沉积岩)而产生的裂隙,以玄武岩柱状节理最有水文 地质意义。
构造裂隙是指岩石在构造变动中受力而产生的裂隙。具有方 向性,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匀。
风化裂隙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破坏而产生的裂隙。 主要分布于地表附近。
2.1 岩石中的空隙
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
2.1.1 岩石空隙的种类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未固结松散岩层 固结岩层 可溶岩层
2.1 岩石中的空隙
分选好,排列疏松的砂
分选好,排列紧密的砂
分选不好,含泥砂的砾石
部分胶结的砂岩
2.1 岩石中的空隙
有结构空隙的粘土
经过压缩的粘土
裂隙发育的岩石
③可溶岩石中的溶穴是一部分原有裂隙与原生孔缝溶蚀而 成,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其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多极不 均匀,为岩溶水。
2.1 岩石中的空隙
2.1 岩石中的空隙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岩土中水的存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岩石中的水
岩石“骨架”中的水 岩石空隙中的水
沸石水
Water in fluorite
水带高度时(H0》hc) ,可达最大μ值。 H0《hc时,地下水位下 降1个高度时,原重力水大多转化为支持毛细水,土层给水量大大 降低,μ变小。土层含水量曲线分析:当水位埋深足够大时,土层 给水度不发生变化(为定值),此时给水度为最大理论给水度。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长安大学
课程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课程负责人马致远
填报日期2012.11.05
陕西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
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
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
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
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21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_孔隙与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_孔隙与水
✓ 可溶岩石中的溶隙是一部分原有裂隙与原生孔隙溶蚀扩 大而成的,空隙大小极为悬殊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 赋存于可溶岩石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通常极为不均匀 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
39
不同空隙类型的比较
空隙比率──孔隙含水介质最大, 溶隙含水介质次之, 裂隙含水介质最小;
空隙渗透性─孔隙含水介质为各向同性, 裂隙含水与溶隙含水介质为各向异性。
A
B
d
A
B
d/
D
C
C
D
图2-附1 等粒岩石立方体排列时的孔喉与孔腹
dA BD2DD0.41 D4
d / A D C A 2 B B 2 D C 2 D 2 D 2 D 0 . 7 D 32
水文地质学基础
10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下图中,试样a、b、c均为理想的等粒球体,立方体排
列,但直径不同(Da>Db>Dc)。那么,试样a、b、c构成
结构孔隙—集合体与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次生孔隙—虫孔、根系孔、干裂缝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
23
36X 800X
水文地质学基础
240X
24
x2000
深圳湾淤泥 新粘土 孔隙度大于90%
水文地质学基础
25
集合体
根孔
龟裂
虫孔
粘性土团 聚结构
水文地质学基础
26
小结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主要有:颗粒大小;颗粒排列; 分选及胶结充填程度,形状。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分选;颗粒排列; 胶结充填程度; 结构及次生孔隙。
水文地质学基础
18
孔隙度(porosity)及其影响因素
?下面试样哪个孔隙度大?哪个小? 试样:a—砾石,b—砂石,c—砂砾混合样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得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得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得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

地下水:地下水就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得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得地下水。

4。

自然界得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得地球各个层圈中得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过程、5。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与地壳岩石空隙中得地下水之间得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水得相互转化过程。

7.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得水分交换、8.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得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得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与水汽含量之比。

11。

饱与差:某一温度下,饱与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得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得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与状态时,超过饱与限度得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

径流:降落到地表得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得水流。

1 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得全部河流得总体构成得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得流域:一个水系得全部集水区域、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得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得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得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得流量。

2 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得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得平均水层厚度、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得径流深度与降水量得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得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得时空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岩石没有无空隙的,也就是说再致密的岩石也
存在空隙。 岩石—水文地质学中指坚硬的岩石及松散的土层。 岩石中的空隙 — 岩石中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间。 空隙—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 岩石的空隙性— 岩石空隙的大小、多少、形 状、连通情
况和分布规律。
岩石中的空隙按成因分为三大类:
a.松散岩石中的孔隙(pore); b.坚硬岩石中的裂隙(fissure);
②优势方位;
③裂隙的展布情况;
④连通的(好、中、差);
⑤充填性;
⑥粗糙度。
裂隙率(Kr) —岩石中裂隙的体积Vr与包括裂隙在内的 岩石体积V之比。 Kr= Vr / V (小数或百分数)
体积裂隙率 —(同上)。
面积裂隙率 — 单位面积岩石上裂隙面积所占的比例。
线裂隙率 — 在垂直于裂隙方向上单位长度内裂隙所占
的运动条件则首先取决于孔隙的大小,影响孔隙大小的主要因
素是颗粒大小,颗粒排列方式,对于粘性土,结构孔隙及次生
孔隙的影响不可忽视。
孔隙大小特征的描述:
孔喉: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
孔腹: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
①颗粒的大小—颗粒大则孔隙大,反之则孔隙小。
注意:对于分选不好,颗粒大小悬殊的松散岩石来说,孔
隙大小并不取决于颗粒的平均直径,而是取决于细小颗粒的直
………………..
可编辑版
12
二、裂隙 (fissure)
裂隙—坚硬岩石中由破裂变形而产生的裂缝式 空隙。
松散沉积物的空隙主要是孔隙,而固结坚硬岩 石除沉积岩含有一定原生孔隙外,火成岩和变质岩
的空隙主要表现为裂隙。裂隙按成因可分为三种: 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a. 成岩裂隙 — 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裂隙。 b. 构造裂隙 — 岩石在构造运动中受力破坏所 产生的裂隙。
径。
②颗粒的排列方式—以理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颗粒直
径为D,孔喉直径为d,立方体排列时,d=0.424D,作四面体
排列时,d=0.155D。
③考虑粘性土的结构孔隙可及编辑次版生孔隙。
9
可编辑版
10
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称作孔喉,最宽大的 部分称作孔腹,孔喉对水流的影响更大。
可编辑版
11
松散岩石分类(按粒径的毫米数大小)
比例。
可编辑版
16
三、溶穴 (vugular pore space)
在孔隙、裂隙、溶穴这三种空隙中,溶穴的大小和形状
变化范围最大,分布也最不均匀。一些可溶沉积岩,如:岩
盐、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等,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会产生各
种空洞,这种空洞就称溶穴,大的叫“溶洞”。
溶穴 —可溶岩在地下水作用下所产生的洞穴。
注意:三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岩石,排列方式
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
②颗粒的分选—在颗粒大小不等时,分选差则孔
隙度小, 分选好则孔隙度大。
③颗粒的形状及胶结—磨圆愈好,孔隙度愈小,
胶结可以降低孔隙度。
④考虑粘性土的结构可孔编辑隙版 及次生孔隙。
6
可编辑版
7
可编辑版
8
松散岩石储容水分的能力,与孔隙度关系很大,而地下水
c. 风化裂隙 — 岩石在风化作用下破坏而产生
的裂隙。
可编辑版
13
• 风化裂隙
赋存于岩体的风化带中。风化作用与卸荷作用决定了岩 体的风化裂隙带在近地表处呈壳状分布,通常厚数米至数十 米。风化裂隙通常分布比较均匀,连通性好,从地表至地下 逐渐闭合。
• 成岩裂隙
赋存于各类成岩裂隙中。成岩裂隙是沉积岩固结脱水及 岩浆岩冷凝收缩形成的裂隙。一般情况下,成岩裂隙多为闭 合,但陆地喷溢的玄武岩裂隙发育且张开,可构成良好含水 层。岩脉及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冷凝后可形成张开的 呈带状分布的裂隙。熔岩流冷凝过程中末冷凝的熔岩流走, 在岩体中留下的巨大熔岩孔道,易形成管状裂隙。
n Vn 100% V
其中:Vn ——岩石的孔隙体积,V——包括孔隙在内
的整个岩石总体积。
可编辑版
5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颗粒排列情况及分选程
度,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①颗粒的排列—以理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理
论上几何计算立方体排列最疏松,孔隙度为47.64%
,四面体排列为最紧密,孔隙度为25.95%。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gy
水文地质学基础
可编辑版
1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1 岩石中的空隙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2.4 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可编辑版
2
2.1 岩石中的空隙
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地壳表层就象 是一个饱含水的海绵!地下水的赋存空间是空隙!这是水文地 质学基础地质。
岩溶率(Kk)— 溶穴的体积Vk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 V之比。
Kk = Vk / V (小数或百分数) 溶穴的规模十分悬殊,大的溶洞可宽达数十米,高数十
乃至百余米,长达几至几十公里,而小的溶孔直径仅几毫米。
岩溶发育带岩溶率可达百分之几十,而其附近岩石的岩溶率
几乎为零。
可编辑版
17
可编辑版
18
空隙特征的比较
• 构造裂隙
构造裂隙是固结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最为常见
的裂隙。构造裂隙分布不均匀,连通性不好,小到节理大到
断层,大小悬殊,具有方向可编性辑。版
14
可编辑版
15
裂隙岩石的空隙特征:主要表现在裂隙发育方向,几何
大小,分布的不均匀性,裂隙间的连通程度,裂隙的充填
情况以及裂隙面的粗糙度等方面。
主要参数: ①裂隙(密度)
c.可溶岩石中的溶穴(溶洞)(vugular pore space)。
可编辑版
3
可编辑版
4
一、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在颗粒之间充满 空隙,这些空隙相互连通并呈孔状,就称“孔隙”。松散 岩石的空隙性主要表现为孔隙的多少和大小。
孔隙 — 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 的空隙。 孔隙度(n)——孔隙体积(Vn)在包括孔隙在内的 某一岩石体积(V) 中所占的比例。孔隙度是反映孔隙多 少的一个参数。
漂砾 、块石 >200
大于罐头瓶
Hale Waihona Puke 卵石、碎石 砾石、石屑200 ~ 20 20 ~ 2
罐头瓶 ~玻璃球 玻璃球(鹌鹑蛋 ~大米
砂(粗、中、细) 2 ~ 0.05 大米~小米~粗玉米面 粉砂(土) 0.05 ~ 0.005 细玉米面
黏土
<0.005
特粉
混合类:砂黏(砂质黏土),以黏土为主但含少量砂
砂卵石,以卵石为主,含少量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