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施肥技术:08第八章 轮作施肥

合集下载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程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程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程一、前言农作物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本篇文章将从施肥原则、施肥方法和施肥管理三个方面论述农作物施肥技术规程。

二、施肥原则1.科学施肥:根据农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水肥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确保作物获得所需的营养元素。

2.量力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要,施以适量的肥料,避免过量施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均衡施肥:根据农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保证各种养分的平衡供给。

4.调整施肥: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进行适时的施肥调整,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三、施肥方法1.基本施肥:在耕种前或肥料用完后的适当时机,将有机肥或基肥施入土壤,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2.追肥施肥:随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根据作物需要和土壤养分状态,适时进行追肥,补充所需养分。

3.叶面追肥:对于有些农作物或作物特定生长阶段,可以通过叶面追肥的方式,为作物提供迅速吸收的营养元素。

4.基施追结合: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采用基施追结合的方式,综合使用基肥和追肥,实现养分供应的优化。

四、施肥管理1.合理配方: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配合比例和施用时间,制定科学的施肥配方。

2.减少亏损:施肥时要注意避免肥料损失,比如避免施肥量过多导致土壤流失,避免肥料在施肥过程中挥发或淋洗掉。

3.养分监测:定期对土壤和植株进行养分监测,了解作物的营养状况和土壤的肥力,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4.施肥记录:建立施肥记录,记录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等信息,方便后期分析和总结经验。

五、总结农作物施肥技术规程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参考,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科学施肥、量力施肥、均衡施肥和调整施肥是农作物施肥的原则。

基本施肥、追肥施肥、叶面追肥和基施追结合是常用的施肥方法。

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施用技术

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施用技术

标题: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施用技术一、概述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种植模式,它既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

在这种种植体系下,合理施用缓控释肥和同播种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和探讨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施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的特点1.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两种农作物,它们的轮作种植体系在不同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2.小麦和玉米具有生长期和生长特点的差异,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有所不同。

3.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单产和土壤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缓控释肥的优势1.缓控释肥是指在作物需要的生长时期,将肥料以缓慢的速度释放到土壤中,以满足植物的吸收需求。

2.缓控释肥可以减少施肥频次,提高施肥利用率,降低养分损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缓控释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四、种肥同播施用技术1.种肥同播施用技术是指在播种作物的将种子与肥料混合后一并投放到土壤中。

2.种肥同播施用技术可以减少施肥时间,降低施肥成本,提高施肥效果。

3.种肥同播施用技术可以减少对土壤的干扰,减少运输和施肥机械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五、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施用技术的研究进展1.国内外学者对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施用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2.研究表明,在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采用缓控释肥和种肥同播施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

3.研究还发现,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比例,科学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可以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六、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施用技术的应用前景1.小麦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下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施用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该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节约施肥成本,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第二章绪论+作物施肥原理一、名词:1. 富营养化2. 肥料利用率3. 基肥4. 种肥5.追肥二、问答题:1. 试从植物生产的角度说明施肥的重要性。

2. 施肥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3. 在描述作物产量与施肥量关系方面?4. 何谓施肥中的报酬递减现象?如何克服?5.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施肥的效应?6. 阐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及主要途径?7. 分析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中的作用8.以氮、磷为例分析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9. 请阐述现代施肥技术体系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10. 基肥、种肥、追肥在具体施用时分别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相对应都有哪些具体的使用方法第三章养分平衡法一:简答1. 什么是土壤养分依存率?2. 计算肥料利用率有哪两种方法?3. 地力差减法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计算施肥量的公式各是什么?二者本质的区别何在?4. 如何计算土壤养分校正系数?5. 土壤养分依存率与肥料利用率二者有什么关系?二:计算题1. 石河子某农场2008年小麦亩产300kg,麦收后种植短期绿肥,秋秋播前翻压,估计土壤肥力可恢复到500kg小麦的水平,计划2009年亩产小麦500kg,并准备亩施2500kg厩肥作底肥,不足的氮素用尿素解决,问需要施用尿素多少公斤?已知: 1)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吸氮3kg2)厩肥的含氮量为0.2%,氮素利用率为15%3)尿素氮肥利用率40%2. 设某块菜地为中等肥力,于早春测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测定值分别为:75 mg N kg-1, 35 mg P kg-1,100 mg K kg-1,今年计划种植春茬黄瓜,预计目标产量为60 000kg/ha,需要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各多少公斤/ha?已知:1)每生产1000kg黄瓜需要吸N3kg、P2O5 1.05kg,K2O 4kg2)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35%,23%,32%3)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0%,50%第四章肥料效应函数法一:简答1、什么是肥料效应函数,肥料效应函数的类型与性质2、什么是边际产量及其边际产量的计算,什么是平均增产量?3、什么是边际产值?什么是边际成本,什么是边际利润?4、什么是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最佳施肥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5、“S”肥料效应曲线指的是何种类型的曲线?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何?二:计算1. 冬小麦氮肥试验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如下:Y = 3800 + 50.2X –0.18X2,已知肥料的价格成本为3.4 元/kg,小麦产品的价格为1.3元/kg,请问最大产量施肥量是多少?经济最佳施肥量是多少?2. 玉米的氮磷效应函数为:Y = 156.22 + 15.34N -0.7898 N2 +11.43P –1.193 P2 +0.1071 NP, 已知 N, P2O5的价格分别为1.4元/kg 、1.2元/kg,玉米的价格为0.3元/kg,请问N、P肥的经济最佳施肥量各是多少?第五章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问答题:1. 什么是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英文名称是什么?2.诊断施肥的原理是什么?3. DRIS诊断施肥综合法有哪些关键步骤?4. DRIS图示法高产群体的特征参数有哪些?5.指数法的概念和养分丰缺的判别原理是什么?第六章营养诊断法1、什么是营养诊断?土壤和植物营养诊断的依据是什么?2、营养诊断包括哪几种类型?3、目前植物营养诊断主要采用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4、影响植株体内养分含量主要有哪些因素?5、什么是植株诊断?6、作物组织速测法基于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经常以叶柄或者叶鞘为取样测定部位?7、叶片全量分析法进行营养诊断时对叶片的选择的原则?8、酶学诊断法基于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优点?9、什么是无损伤测试?目前哪种元素的无损测试诊断应用较广泛?为什么?都有哪些具体方法?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一、名词:以磷增氮 “旱重水轻”二、问答题:1. 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 . 以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为例,请设计一个N、P肥施用的施肥方案3. 轮作制度下的施肥与单个作物的施肥有什么不同?4. 请分析长期作物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会产生什么影响?5. 为什么水旱轮作中磷肥的施用要“旱重水轻”第八章保护地施肥技术1、什么是保护地栽培2、保护地土壤的肥力特点是什么?3、保护地施肥的技术要点4、为什么保护地栽培会导致土壤盐碱化?5、什么原因导致保护地土壤的酸化?6、温室施肥中为什么需要进行CO2施肥?。

现代施肥技术

现代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与不合理施肥产生的效应?【合理施肥:1、施肥的增产效应2、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3、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4、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能力5、施肥能有效减轻农业灾害【不合理施肥:1、导致土壤质量下降2、引起大气污染3、引起农产品污染及减产4、引起地下水污染5、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施肥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科学体系:针对不同的施肥对象,以施肥的理论为指导,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无污染为目的,形成的一套综合施肥技术和方法。

【研究内容:1、作物营养和施肥理论研究2、肥料效应研究3、施肥技术研究【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2、统计研究3、试验研究(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土培法、沙培和水培、灭菌培养法)4、化学分析研究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因子综合作用率养分归还学说:李比希英国【内涵: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会越来越低3、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是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土壤固有水平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肥力【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促进化肥工业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产量。

【基本内容: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3、只有布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正确选择肥料种类的基本原理,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种类促进化肥工业【延伸为:限制因子律、最适因子律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速度却在逐渐递减【米氏学说: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与现在的产量之差成正比dy/dx=c(A-y)即为y=A(1-e^-cx). y:施一定量肥料所得产量A:施足量肥料所获得的最高产量或极限产量x:肥料用量e:自然对数c:常数/效应系数【实质内涵:1、总产量按一定渐减律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极限2、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按一定比例递减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最高产量,在条件改变时该因素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变化【指导施肥的意义:1、反映了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作为一个经济法则广泛用于农业工业畜牧业等生产领域2、米氏方程首次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达了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作为计算施肥量的依据,开创施肥有经验到定量的新纪元3、是有限的肥料发挥了最大的增产效益因子综合作用率:【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再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提高。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烟草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施肥科学的发展趋势,系统掌握施肥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为指导农业生产中的肥料资源的合理施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要求学生具有作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程中能够积级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施肥科学发展概况,施肥的效应,施肥科学的体系、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以加强对合理施肥概念的认识,初步了解施肥科学研究方法。

要求阅读绪论后所列参考书。

2.课程内容(1)施肥的效应(2)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3)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3.考核知识点(1)施肥可能产生的良好效应与不良效应(2)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4.考核要求(1)掌握施肥的效应(2)了解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3)了解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掌握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5)了解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养分归还学说等施肥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以及这些原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从而在实践中能够自觉运用这些原理指导施肥实践。

2.课程内容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第二节最小养分律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第四节因子综合作用律3.考核知识点(1)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发展(2)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内容与发展(3)报酬递减律的基本内容(4)米采利希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发展(5)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与发展(6)上述施肥基本原理在指导施肥方面的意义4.考核要求(1)掌握考核知识点中的全部内容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以便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应用这些基本原则与依据指进行施肥决策。

现代施肥

现代施肥

◆施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统计研究,化学研究及其它分析研究。

․养分归还学说: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以恢复土壤肥力,保持元素平衡。

․最小养分率: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

․报酬递减率:作物的增产量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

․因子综合作用率:作物产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限制因子的制约。

․施肥基本原则: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协调营养的平衡原则,产量与品质的统一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

․作物品质: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

․肥料利用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使用该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提高肥料作用率的途径及意义:途径:肥料配合施用,按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特性,施肥措施和其他农艺措施配合,改良施肥方法,作物性状遗传改良。

意义:提高经济效益,减缓资源耗竭,减少环境破坏。

◆养分平衡法:又称目标产量法,以实现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分量的差额作为确定施肥量的依据,以达到养分收支平衡。

F=[(Y*C)-S]/(N*E)。

其中F:施肥量;Y:目标产量;C: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S:土壤供应养分量;N:所施肥料中的养分含量;E:肥料当季利用率。

․依存率(相对产量):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依存率=无肥区产量/完全肥区产量*100% ․地力差减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方法。

施肥量=[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基础产量:又称空白产量,指不施肥的作物产量,反映土壤供肥量。

․15N法测定的氮肥利用率可靠、真实性高,一般略低于差值法的测定值。

․养分系数:农作物在其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济产量所需要从介质中吸收各种养分数量。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手册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手册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手册第1章现代农业种植概述 (4)1.1 农业种植发展简史 (4)1.2 现代农业种植的特点与趋势 (4)1.3 我国现代农业种植现状与展望 (5)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5)2.1 土壤类型与特性 (5)2.1.1 土壤分类 (5)2.1.2 土壤特性 (5)2.2 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5)2.2.1 土壤改良技术 (6)2.2.2 土壤管理技术 (6)2.3 土壤养分监测与调控 (6)2.3.1 土壤养分监测 (6)2.3.2 土壤养分调控 (6)第3章播种与种植技术 (6)3.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6)3.1.1 土壤准备 (6)3.1.2 种子处理 (7)3.1.3 农资准备 (7)3.2 播种技术 (7)3.2.1 播种时间 (7)3.2.2 播种方法 (7)3.2.3 播种深度 (7)3.3 种植模式与密度 (7)3.3.1 种植模式 (7)3.3.2 种植密度 (7)3.4 间作、套作与轮作 (8)3.4.1 间作 (8)3.4.2 套作 (8)3.4.3 轮作 (8)第4章灌溉与水分管理 (8)4.1 灌溉水源与水质 (8)4.1.1 水源选择 (8)4.1.2 水质要求 (8)4.1.3 水质监测与处理 (8)4.2 灌溉方式与设备 (8)4.2.1 灌溉方式 (8)4.2.2 灌溉设备 (8)4.3 水分需求与灌溉制度 (8)4.3.1 作物水分需求 (9)4.3.2 灌溉制度 (9)4.4.1 节水灌溉原则 (9)4.4.2 节水灌溉技术 (9)4.4.3 水肥一体化技术 (9)4.4.4 智能灌溉系统 (9)第5章肥料种类与施用技术 (9)5.1 肥料分类与特性 (9)5.1.1 有机肥料 (9)5.1.2 无机肥料 (9)5.1.3 微量元素肥料 (10)5.2 肥料施用原则与方法 (10)5.2.1 施用原则 (10)5.2.2 施用方法 (10)5.3 有机肥料的施用 (10)5.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0)第6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11)6.1 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监测 (11)6.1.1 病虫害发生规律 (11)6.1.2 病虫害监测 (11)6.2 农业防治技术 (11)6.2.1 抗病虫害品种选择 (11)6.2.2 田园清洁 (11)6.2.3 轮作 (11)6.2.4 优化施肥 (11)6.3 生物防治技术 (11)6.3.1 天敌生物防治 (11)6.3.2 生物农药防治 (11)6.3.3 性信息素诱杀 (11)6.4 化学防治技术 (12)6.4.1 农药选择 (12)6.4.2 施药技术 (12)6.4.3 施药时期 (12)6.4.4 农药安全使用 (12)第7章农田杂草防除技术 (12)7.1 农田杂草种类与危害 (12)7.1.1 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等,其生长速度快,与作物竞争水分、养分和光照资源。

施肥技术--期末考试

施肥技术--期末考试

1、肥料利用率: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2、施肥技术:是将肥料施入各种栽培基质或直接施与作物的一种手段,其组成要素包括施肥量及其养分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式和采用适当的机具等。

3、根外施肥诊断:采用叶面喷涂、气切口浸渍枝干注射等办法,提供某种被怀疑缺乏的元素,让植物吸收,观察其反应,根据症状是否得到改善等做出判断。

4、叶面施肥:把肥料配成一等浓度的溶液,喷洒在作物体上的施肥方式。

5、症状诊断:根据作物体内不同营养元素其生物功能和移动性各异,缺乏或过剩时会表现出各种特有的症状,只要用肉眼观察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作物某种营养元素失调的一种方法。

6、养分临界浓度:当植物体内养分低于某浓度,作物的产量(或生长量)显著下降或出现缺乏症状时的浓度。

也称临界值(水平)。

7、管道施肥技术:采用大贮肥池统一配制肥液,用机械动力将肥液压入输送管道系统,直接喷施于树体上的一种施肥方式。

8、注射施肥:在树体、根、茎部打孔,在一定的动力下,把营养液通过树体的导管,输送到植株的各部位,使树体在短时间内积聚和储藏足够的养分,从而改善和提高植物的营养结构水平和生理调节机能,同时也会使根系活性增加、扩大吸收面、有利于土壤中矿质营养的吸收利用。

9、轮作施肥技术:10、精准施肥:①通过RS或其他技术手段获取土壤信息,借助GIS支持的决策系统,采用装备有GPS的变量施肥机进行定位定量施肥。

②在定位采集地块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地块土壤、水肥、作物病虫、杂草、产量等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根据农艺的要求进行精确定位定量耕种、施肥、灌水、用药的农业技术。

11、平衡施肥:是指植物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合理供应和调节,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满足作物的需要,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土壤肥力。

12、地力差减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出实际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方法。

13、田间差减法: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其差值可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轮作制度下施肥计划的制定
(三)
三估算轮作周期内土壤供给养分 用不施肥作物产量估算
四估算轮作周期养分补给量 按照养分平衡法计算,即作物需要量-土壤供应量
五制定轮作周期各作物施肥计划
小结
理解轮作的意义和茬口土壤肥力特性 掌握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原则 理解轮作制度下施肥计划的制定程序
3熟茬
栽培过豆科绿肥、牧草等作物,这类作 物作为绿肥栽培,也称为养地作物
四轮作制度下作物养分归还特性
五轮作制下肥料分配原则
均衡增产,保证重点 根据作物的产量水平、市场需求、经济效益,肥料重
点分配给当地经济、人民生活有重要影响的作物,如 粮食主产区,重点是粮食作物
效益优先 少量肥料施在较大面积上比大量肥料集中施在小面积
二轮作的益处
不同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不同,尤其温度,轮作可充 分利用气候环境
不同作物对养分种类、数量需求不同,残体归还种类 和数量不同,轮作利于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蔬菜需钙 多,豆科需氮少)
不同作物根系分布不同,对养分、水分吸收能力不同, 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水分
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不同,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轮作可抑制病虫害
第八章 轮作施肥技术
一轮作的定义
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作物的 种植方式
二轮作的必要性
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温度)和营养特点 连作产生负面影响
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对土壤养 分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科学合理的施肥 应该考虑整个周期,而不只是单一作物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作物轮作类型、肥力特性与肥料 分配原则
第二节轮作制度下施肥计划的制定
第一节作物轮作类型、肥力特性与肥 料分配原则
一轮作类型 按作物: 粮-粮(水稻-小麦) 粮-经作(水稻-油菜) 粮-菜(水稻-大蒜、瓜菜) 粮-绿肥(水稻-苕子) 菜-菜(辣椒-豇豆)
按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二熟,一年三 熟,两年三熟等
按土壤水分:水旱、旱旱
三轮作制度下茬口土壤肥力特性
(三)分类 按照作物对土壤营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吸收消耗与生物量归
还数量和换茬间隙长短,茬口土壤肥力特性可 分为:生茬、半熟茬、熟茬 休闲茬:人多地少国家,土地轮流耕作,减缓 土壤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分解,抑制土传病害
1生茬
栽培过禾谷类、块根、块茎、 茎叶类作物等
2半熟茬
栽培过油料作物、食用豆类作物、 棉花等
田地上效益高。 考虑肥料特性、土壤供肥特性与作物养分需求特点, 如磷肥,旱旱轮作磷肥优先施在需磷较多的作物上, 需磷特性相似的作物轮作时,磷肥用于秋播的越冬作
物 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 前茬为豆科作物,后作可少施氮肥
可持续发展(用地养地结合),施肥除 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还应培肥地力,尤 其土壤肥力较低的
六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应用实例
两年三熟:冬小麦-甘薯 春玉米,有机肥主要 分配给冬小麦、春玉米,尤其春玉米,既能为 春玉米提供营养,又能为下茬冬小麦提供营养。 化学氮肥、磷肥主要分配给冬小麦、春玉米, 钾肥分配给甘薯,尤其是生育后期。
间套作:小麦-大白菜 玉米-大豆,对养分消 耗大,多施有机肥,主要分配给消耗养分较多 的小麦,大白菜 ,由于蔬菜一般产量高,消耗 养分多,应多分配化学氮肥、磷肥、钾肥及钙 肥等
六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应用实例
一年一熟:大豆 小麦 玉米3年轮作 有机肥主要分配给小麦,其次是玉米,化学氮
肥主要分配给小麦、玉米,磷肥主要分配给大 豆、小麦
六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应用实例
一年两熟:小麦-玉米,两种观点:小麦生育 期长,主食,玉米生长期高温多雨,可利用后 效,有机肥主要分配给;
小麦、玉米都分配有机肥,保证均衡增产,小 麦为60~70%,玉米3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