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 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5课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5课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第15课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隶书的形成、特点和基本笔画,掌握隶书的基本书写规律,通过观察、临摹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隶书书体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为后续的隶书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了解隶书的形成和特点。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隶书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认识隶书书体的主要特征。

2. 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笔画的练习,包括横、竖、撇、捺等常见笔画,并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笔画书写简单的字。

3. 临摹优秀隶书作品。

选取经典隶书作品供学生临摹,通过观察原作,分析字的结构和笔法,并尝试模仿书写。

4. 自主创作隶书作品。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隶书作品,并尝试运用所学笔法、结构等知识进行创作。

三、作业要求1. 认真观看视频或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隶书的形成和特点。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基本笔画,注意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

3. 临摹优秀隶书作品时,要仔细观察原作,分析字的结构和笔法,力求形似神似。

4. 自主创作时,要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字的结构和布局,使作品整体协调美观。

5. 作业要整洁、规范,不得随意涂改。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对隶书的形成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基本笔画的掌握情况;3. 临摹作品的形似和神似程度;4. 自主创作的整体效果和字的结构布局;5. 作业的整洁度和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建议。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3. 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4. 对学生的自主创作作品进行收藏,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

通过以上就是“小学书法课程《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中作业内容部分的完整介绍。

湘美 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5课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

湘美 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5课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

《认识隶书》教学设计授课人:永安市大湖中心小学赖英授课时间:2018年4月教学目标1、通过对隶书的起源、结构特征、代表碑帖、书法名家等相关知识地讲解,让学生对隶书初步了解。

2、学习隶书的长“横”笔画书写,掌握长横笔画的书写要点。

3、感受我国文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曹全碑》长横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隶书“长横”笔画“一波三折、蚕头雁尾”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毛笔工具箱一套、“隶书横笔画讲解”视频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揭示课题老师现场写个“寺”,请大家猜,这种书写,属于哪个字体呢?今天就随老师一起来认识“隶书”字体吧。

二、学习新知,了解隶书1、起源传说隶书也叫"隶字"、"古书",在小篆的基础上,为了便于书写而产生的。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2、结构特点出示篆书、楷书与隶书三种字体,让学生小组讨论下,和它们比,隶书有什么主要特点呢?填表反馈。

主要特点: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3、碑帖范本在汉代,隶书的发展达到顶峰,出现了很多的名贴,《曹全碑》是其中著名汉碑之一,重点介绍《曹全碑》主要内容和结构特征。

4、隶书名家隶书的发展在汉代达到高峰期,但在之后的唐宋元明时代,进入了一个沉静期。

可是到了清代,隶书的发展又得到了一个高峰期。

清代隶书创作,名家辈出,其中有一位是咱们福建宁化人。

伊秉绶生于宁化城关一个书香门弟,官宦人家。

伊秉绶的隶书给人如对高山,如仰大贤的感觉,用“成拙方为巧,入愚始见奇”这句话对应伊氏艺术再恰当不过了。

三、学习“横”笔画的写法1、教师示范书写,并讲解要点:起笔——逆锋起笔,斜向左下重按后,圆转向右提行笔——中锋行笔,中间要轻,微微向上凸。

收笔——顺势重按后,向右上方,慢慢提笔出锋。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隶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初步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3.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1. 观察并分析隶书作品:学生需选择一幅隶书作品,观察其笔画、结构、布局等特点,并尝试分析其风格和内涵。

2. 隶书字帖临摹:学生需选择一本隶书字帖,进行临摹练习。

要求掌握基本笔画、结构规律,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3. 隶书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隶书作品。

要求布局合理,笔画有力,风格独特。

4. 总结与反思:学生需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作业要求:1. 书写工整:隶书作品要求笔画有力,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书写工整美观。

2. 时间安排:本次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观察分析阶段、临摹练习阶段和创作阶段,每个阶段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 提交作业: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隶书作品及总结反思报告,以供教师批改和评价。

四、作业评价:1. 书写质量:评价学生隶书作品的质量,包括笔画是否有力,结构是否紧凑,布局是否合理等。

2. 技能掌握: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隶书的书写技巧,包括基本笔画、结构规律等。

3. 创新与个性:评价学生的隶书作品是否具有自己的风格和创新元素,是否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观。

4. 总结与反思:评价学生是否对本次作业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是否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据此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需对自己的隶书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并与同学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和总结反思报告,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反馈与改进:根据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结果,学生需对隶书学习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隶书的特点和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湘美版小学书法五年级上册《综合-探索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湘美版小学书法五年级上册《综合-探索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隶书书法教学-----横画一、教学目的1、通过与篆书楷书的比较, 初步赏析隶书的特征,感受隶书之美。

2、掌握横的基本运笔,如:一波三折、蚕头燕尾、雁不双飞等基本笔画特征。

3、能区分平横和波画。

4、学生能创作一幅简单的《三十》作品。

1、掌握横的基本运笔,如:一波三折、蚕头燕尾、雁不双飞等基本笔画特征。

2、创作一幅简单的《三十》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程邈献字赎罪的传说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小官,负责文书一类的差事。

因他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监狱中。

他蹲在监狱狱中,度日如年,无事可做。

他左想右想:哎!我都年过三十了,再这样蹲下,岂不是要把牢底坐穿!白白浪费大好时光!觉得实在可惜,何不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求赦免罪过?可是,在狱中能干什么事业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程邈。

当时正值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但是小篆有一个特点,笔画繁多,皇帝和大臣们写起公文和奏折起来,不仅费时而且费力。

写一篇奏折几十个字,有时候花上一个上午。

他苦思冥想,如果能创造出一种容易辨认又容易书写的字体,不是更好吗?于是,他蹲在监狱,翻阅各种文书,潜心钻研字体结构,这一蹲,这一钻研就钻研了十年,终于创造出了隶书。

后来,看管监狱的一些小兵立即报告皇上,秦始皇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哇噻!这种字体既方便认也方便写。

于是,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让他出来做官,提升为御史。

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

听完这个传说,你有什么样的感想?(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师总结:虽然这仅仅是一个传说,不一定可信,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程邈为了追求,那种难人可贵的精神。

因此,我们还是有必要把字练好,这样才有理由对得起程邈。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第15课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第15课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认识隶书(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隶书的基本特征,了解隶书的起源与演变,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为后续的隶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观看教学视频: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隶书教学视频,了解隶书的起源、发展及基本特点。

2. 临摹练习:选取简单的隶书单字,如“人”、“大”等,进行临摹练习。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形状、结构、笔画,尽量模仿原字的形态。

3. 了解隶书名家作品: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隶书名家的作品,欣赏并了解其艺术特色。

4. 创作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幅简单的隶书作品,可以是单个字或短句。

5. 作业记录:记录本次作业的心得体会,包括对隶书的认识、练习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创作灵感等。

三、作业要求1. 临摹练习: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笔画,力求形似。

在临摹过程中,注意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的粗细、运笔的力度等。

2. 创作实践:创作内容积极向上,符合社会正能量。

在创作过程中,要体现隶书的特点,如波磔分明、线条流畅等。

3. 作业记录:学生需真实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

家长需检查并签字确认孩子已认真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临摹练习、创作实践和作业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同学互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家长评价:家长需对孩子的作业态度、完成情况及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同学互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家长辅导:家长需在孩子完成作业后进行辅导,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相信学生将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后续的隶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5课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第15课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书法湘美版五年级上册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隶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3. 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4. 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逐步提高书写水平。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会隶书的特点和美感,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隶书图片、基本笔画演示等。

2. 准备书写用笔、墨汁、纸张等书法用品。

3. 提前与其他科任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已有基础,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4. 可准备一些隶书字帖和练习纸,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隶书作品,请学生欣赏。

2. 提问:这些字与楷书有什么不同?引出隶书的特点。

3. 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隶书,了解隶书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二)讲授新课1. 讲解隶书的起源和历史演变。

2. 展示隶书的字帖,请学生观察,找出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

3. 请学生尝试在田字格中书写“蚕头”和“燕尾”,感受隶书的书写特点。

4.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5. 讲解隶书的几种主要风格和特点,请学生了解并尝试临摹。

(三)课堂互动1.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隶书的知识或故事?请学生分享。

2. 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将隶书的特点运用到自己的硬笔书写中?3. 请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将隶书与自己的语文学习相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隶书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2.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继续临摹隶书字帖,加强练习。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隶书的特点进行书写,如写名字、写便条等。

3.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和习惯,保护视力。

五、课后延伸1. 推荐一些有关隶书的书籍、网站或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2.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书法比赛或活动,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和自信心。

《第15课认识隶书》教案

《第15课认识隶书》教案
举例:《礼器碑》中笔画的粗细变化,波磔的运用,结构宽松且稳重。
(2)隶书名作欣赏: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隶书作品,如《史晨碑》、《乙瑛碑》等,引导学生从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分析《史晨碑》的笔法遒劲有力,结构严谨,章法和谐。
(3)隶书临摹实践:指导学生掌握隶书的基本书写技巧,进行临摹练习,培养书法实践能力。
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实践,尝试发展个性化的书写风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15课认识隶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书法作品,特别是隶书的美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隶书的魅力。
4.增强团队协作与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学生进行隶书作品讨论与展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在书法艺术领域的综合素质,为新教材要求下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隶书的基本特点:讲解隶书的笔画、结构、布局等特点,如笔画粗细变化、波磔明显、结构宽松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隶书的基本特征。
举例: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的临摹,逐步过渡到完整字词的临摹。
2.教学难点
(1)隶书笔画的书写技巧:隶书笔画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波磔、折笔等,学生难以掌握。
解决方法:通过教师示范、视频教学、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笔画书写技巧。
(2)隶书结构的特点:隶书结构宽松,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较大,学生在书写时容易把握不好结构。

湘美版小学书法五年级上册《综合-探索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湘美版小学书法五年级上册《综合-探索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十五课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隶书(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书法技法技能之外的书法知识的综合性学习,通过了解书法字体演变史,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的书法艺术知识,提高学生书法欣赏水平和素养。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欣赏中了解隶书演变的时代背景、历程和笔画形态,激发他们探索中华汉字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其书法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

3、使学生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欣赏中了解隶书演变的时代背景、历程和隶书的特征,激发他们探索中华汉字的兴趣。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其艺术素养。

教学具准备:毛笔、墨水、墨盒、书法练习纸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创制秦篆(小篆)以令天下的故事2、教师讲故事:“隶书之祖”____程邈。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走进历史,认识隶书。

(一)欣赏秦隶,感受“隶变”。

1、欣赏感受。

出示课件《云梦睡虎地秦简》,引导初步观察欣赏小篆到秦隶的演变。

2、对比分析。

出示课件《泰山刻石》和《云梦睡虎地秦简》,引导观察小篆与秦隶的字形、笔画等方面的不同。

3、示范体验。

教师分别用小篆和秦隶两种书体示范“有”、“不”两个字的写法,让学生感知秦隶书写趋于简易,提高了书写速度。

4、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小篆和秦隶这两种书体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

5、总结归纳。

(二)欣赏西汉隶书,了解隶书的发展。

教师出示课件《居延汉简》,介绍西汉隶书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隶书的演变。

(三)欣赏东汉碑刻,认识隶书的基本特征.1、出示课件,欣赏讲解。

东汉是隶书发展的黄金时代。

大量出土的碑刻可以看出当时隶书书体走向成熟,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如:《乙瑛碑》、《史晨碑》、《石门颂》、《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等。

2、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组内讨论隶书的形体、笔画等方面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隶书的形体扁平,横长竖短,撇捺舒展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隶书(一)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与篆书楷书的比较, 初步赏析隶书的特征,感受隶书之美。

2、掌握横的基本运笔,如:一波三折、蚕头燕尾、雁不双飞等基本笔画特征。

3、能区分平横和波画。

4、学生能创作一幅简单的《三十》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横的基本运笔,如:一波三折、蚕头燕尾、雁不双飞等基本笔画特征。

2、创作一幅简单的《三十》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程邈献字赎罪的传说
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小官,负责文书一类的差事。

因他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监狱中。

他蹲在监狱狱中,度日如年,无事可做。

他左想右想:哎!我都年过三十了,再这样蹲下,岂不是要把牢底坐穿!白白浪费大好时光!觉得实在可惜,何不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求赦免罪过?可是,在狱中能干什么事业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程邈。

当时正值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但是小篆有一个特点,笔画繁多,皇帝和大臣们写起公文和奏折起来,不仅费时而且费力。

写一篇奏折几十个字,有时候花上一个上午。

他苦思冥想,如果能创造出一种容易辨认又容易书写的字体,不是更好吗?于是,他蹲在监狱,翻阅各种文书,潜心钻研字体结构,这一蹲,这一钻研就钻研了十年,终于创造出了隶书。

后来,看管监狱的一些小兵立即报告皇上,秦始皇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哇噻!这种字体既方便认也方便写。

于是,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让他出来做官,提升为御史。

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

听完这个传说,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师总结:虽然这仅仅是一个传说,不一定可信,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程邈为了追求,那种难人可贵的精神。

因此,我们还是有必要把字练好,这样才有理由对得起程邈。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而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于是书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有时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书体。

(三)出示三幅图片,根据字体外形基本特征,辨别字体,强化隶书的显著特征。

总结:字体特征篆书---字体修长隶书-----字体扁平楷书------字体方正
(四)介绍隶书代表作
《张迁碑》古朴淳厚,雄强大气
《乙瑛碑》书风颇为严谨,富有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
展示老师临摹的两幅幅曹全碑作品《逢雪送芙蓉山主人》《三十》
猜一猜,王老师写《三十》这幅作品有何用意?(正所谓男人三十而立,立家、立人、立业。

三十正当年壮,必须纪念一下!所以写下了这幅作品)
(六)指导书写
1、这幅作品当中有两个字,这两个字当中有一个共同的笔画是什么?(横板书课题:横)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隶书中的横。

要写好一个笔画,要完成三个部分?你们知道是
哪三个部分吗?(起笔、行笔、收笔)
起笔,起是什么意思?早上起来一件事嘛?起床;跑步一件事,起跑;唱国歌开始怎么唱?起来!没起来后面也唱不了。

行笔,行就是行走,人行道,人走的道。

收笔,丰秋,秋收的感觉。

收住了就叫收笔。

想一想,和我们穿衣服一样,会空上衣吗?会系扣子吗?会穿裤子吗?都会了自然会穿衣服。

至于怎么搭配,不是主要问题,因人而异。

同样道理,如果你会写起笔,行笔和收笔了,每一种笔画都会引刃而解。

2、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这个“三”字,一共几横?你发现了什么没有?请生观察回答(有两种横)
先了解第一种横,平横。

(1)请生来说说这平横是怎么运笔的。

用手指示意一下。

(2)师带领生再用手指疏通运笔。

(板书:欲右先左)
(3)指导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课件出未图片)
(4)师范写平横,边写边讲解运笔要点。

(5)生在桌上练习,师巡查指导。

(6)展示学生平横作品,师生共评。

3、学习第二种横,波画(波横)
(1)请生说波画运笔的注意事项,全班一起来疏通运笔。

(板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雁不双飞)
(2)师范写波画,边写边讲解运笔要点。

(3)生在桌上练习,师巡查指导。

(4)展示学生平横作品,师生共评。

4、学习作品《三十》
(1)要完成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十”字的竖要写得短;“三”字的三横间距要相等。

(2)教师范写《三十》作品,并讲解运笔要点。

(“十”字的竖,起笔是欲下先上,与之前的“欲右先左”有异曲同工之妙。

收笔时尖尾收笔,略尖,和我们的悬针竖有点类似,但比悬针竖要短。

最后,落款,盖章。


(3)学生在桌上练习,师巡查指导。

(4)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

(5)总结:
孩子们伟大的诗人孟浩然曾经写过一句诗:“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他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三十岁还一事无成。

今天我们学习了隶书中的横,横在隶书当中还有许多字,你们课后可以再去认真观察,认真发现。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也希望大家在平时当中,利用课余时间,勤加练习,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课件出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板书
隶书-----横
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
雁不双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