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件(共47张ppt)

• 他的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 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 作,引起统治者不满和仇恨,曾两 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与 敌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 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 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 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 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 多道路可以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 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 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 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 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慨, 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的思考人生的选 择问题。
2.如何理解“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 路都未经脚步污染”?
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会 遇到类似的麻烦。看起来两者都不错, 都很有魅力,正因为有了这种麻烦, 人类才会创造出“选择”这个颇有分 量的词语。
3.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 回返”?
能选择。伫立(思索)
• 第二节:写我最终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过的 一条路,然而很诱人,很美丽。决定(选择)
• 第三节: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景象,使我
难以再回返。选择后的惆怅
• 第四节:由树林之路悟出的人生之路,同样未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假如”二字?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外国诗两首》课件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4.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 了路。
——鲁迅 5.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
.仿写模板:用象征的手法 题目 开篇:用诗意的方式开头,点明写 作对象。 描述过程: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 结尾:赞美、抒情。
(2)、学了这首诗,你从 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 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 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 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 独立自主的选择。
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怎样选 择呢?你是否像诗人一样清醒而理智的知道: “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是的,明白这一点 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条 件,有取有舍,有舍才有得。忠孝难两全的 时候,你舍什么?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冲 突的时候,你舍什么?实惠和良心相对峙的 时候,你舍什么?你所舍弃的、你所未选择 的或许也是极具诱惑力的,但在你心目中, “更诱人”“更美丽”的是什么?这才是你 取舍的原则。
• 1818年以后,普希金受到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先后创作 了《自由颂》的等诗歌,让沙皇反感,所以普希金被第一 次流放,从外交部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
• 但这并没有让普希金闭紧嘴巴、放弃写诗,反倒激发他创 作了更加浪漫与自由的诗歌《短剑》《囚徒》《致大海》 等。这越发点燃了沙皇政府的怒火,于是他再一次被流放 到更加偏远的地方。对流放乡村生活的感知,让普希金的 诗作风格慢慢转向了现实主义。
品诗:
比较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 的路》这两首诗的异同。提示:可 从诗歌的主题,抒情方式,写作手 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课《外国诗二首》课件

语言探究
1、拟人修辞的运用 语
言
新课讲解
作者做出了选择,那么,对于未选 择之路,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啊,延绵无尽头,恐怕,难以:对未选择之路的留恋和 不舍。)
做了一个选择,对另一个未知的选择,我们也总会念念不 忘呢,多么渴望同时拥有两个选择,然而,这却并不可能,这 不得不能说是一种遗憾啊。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 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 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 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 合作朗读 小组合作,挑选喜欢的一节,进行朗读设计,
读出情感。
思路探究
第一段:
伫立思索: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他看 一条路到尽头。 第二段:
决定选择: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 第三段:
选后惆胀: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 第四段:
新课讲解
时隔多年,回首往事,作者又怎么想呢?齐 读诗歌最后一节,思考:作者在叹息什么呢?
人生必须面临选择的无奈(人生必须有所 取舍的无奈);
人生中做出了一种选择就不能体验另一种 选择的无奈(人生有限,追求无限的矛盾);
新课讲解
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 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 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 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知识梳理及练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知识梳理及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外国诗二首》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两首外国诗歌。
一首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另一首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丁香花》。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白桦树的优美姿态和丁香花的香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外国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中国古典诗歌,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外国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引导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2.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4.增强对外国诗歌的鉴赏能力,拓宽文化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欣赏。
2.诗歌情感的表达和体验。
3.外国诗歌形式和特点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验诗歌的美。
3.比较法:将两首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
4.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运用所学诗歌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文本、插图等。
2.教学音频:准备相关的诗歌朗诵音频资料。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白桦树和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两首诗歌的文本,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强调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互动,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在教学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创作意图掌握得还不错。然而,诗歌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解析对他们来说是个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举例:挑选典型的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描绘事物。
2.教学难点
(1)诗歌内涵的深入解读,尤其是对“未选择的路”的哲理探讨。
举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挖掘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并感悟“选择”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这首诗通过描绘两条道路的选择,反映了人生中面临抉择时的矛盾与困惑。它是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理解作者如何表达选择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选择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环节也能看到他们的成果。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还存在困难。为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优质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生选择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关于选择的短诗。这个创作过程将使大家更深入地体会诗歌表达技巧。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认识到人生选择的重要性。
举例解释:
-在诗歌朗读环节,重点强调学生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例如《未选择的路》中的抑扬顿挫,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
-在词语学习与应用中,以“分歧”为例,通过例句展示,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体会词语的含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2.增强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审美情道德情操:通过探讨诗歌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提高文化自信:了解并传承中外优秀诗歌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在面临选择时的矛盾心理。
-词语学习与应用: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如“分歧”、“伫立”、“抉择”等,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诗歌结构与手法分析:讲解并使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如韵律、节奏,以及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主动提出疑问,分享学习心得。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知识梳理及练习课件(共34张PPT)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 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 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 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80多岁了,千万不要去 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名师导读 1.背景解读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诗《自由颂》 《致大海》,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他 作者简介 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代表作有诗《白桦 树》,诗集《山间》等。
返回目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1825年,写于普希金被流放的 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 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写于1915年。1913年,年满40岁,但仍默 写作背景 默无闻的诗人弗罗斯特从英国写信给一位学生:“我是那 种少数有自己理论的人之一……我期望能为改变美国文学 的现状做些什么。”当时他已经做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 选择,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并在英国出版诗集。 这一决定后来使诗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切实提高了 美国诗歌在世界文坛的地位。
C.中国芯片制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华为能突破某些 国家无底线的技术封锁。(将“能突破”改为“能否突 破”)
3. A【解析】 A.不合逻辑, 表示数目不 能用“倍”, 应将“倍” 改为“半”。
D.“网红博主”李子柒拥有逾700多万海外粉丝,她的 视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之美。(删去“逾”或 “多”)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 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 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 下相识的。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了,腰弯 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一
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
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
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
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
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
皇政府的阴谋
策划下
与人决斗
而死,年仅38
岁。
写作背景: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真实写照,《假如生活 欺骗了你》与作者的经历有关系吗?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 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 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
(鲁迅)
写作特点的比较
《未选择的路》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得含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 面对 选择,陷入沉思……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普 希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金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
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
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诗的表面是写
路
自然界的道路, 实则借写自然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界的路来表达 诗人对人生之
象征 《在山的那边》 路的思考。 《行道树》
《纸船》
思考: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象征
比喻
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 作手法
一般要统摄全篇
是一种修辞手法
思考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 为亲切的怀恋”?
一方面诗人强调一种积极 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 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 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 使是痛苦的,所以没有必要消 极悲观。
既然“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为 什么“现在却常是忧郁”?
• 对待生活我们应该抱有积极 乐观的态度,但是生活中常 常有挫折与失意、痛苦与悲 伤,这是不可避免的。
不要 悲伤 不要 心急 须要 镇静 相信 未来
整体把握:
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 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 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 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 都会过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 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 终会到来。
2、写诗人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 的道路。
3、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 却留恋着另一条路,担心选择错 误而难以回头。
4、写诗人遥想未来:未选择的路 或许更好……但现实无法回头。
整体把握:
1. 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2.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 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 一条”, 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 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 出了什么道理?
假如生活 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 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 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 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 得好......”
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 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 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 叮咛和嘱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亚历山大·普希金,俄 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 父”。
作者通过展示他的生活态度,要告诫我们的是:
要积极乐观面对困难, 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 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 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1、面对逆境,我们 就只有耐心等待, 不予抗争吗?说一 说你的看法。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 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shùn)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整体把握:
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困苦甚至 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 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整体把握: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 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只在个别语句、语 段中起作用
1、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 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 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 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 怀恋。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 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
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
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
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 《少年的意志》、 《白桦树》等。
检查预习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 延续不断。 荒草萋萋(:qī)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zhù): 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shè):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尴尬:(gān gà)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出感情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2、《未选择的路》作为题目: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 重在写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 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 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 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 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 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 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 独立自主的选择。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 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 他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 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 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 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出感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不要彷徨,不要哭泣! • 暗淡的生活中需要光明, • 坚信吧,黎明的曙光即将来临。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 不要惊慌,不要沮丧! 阴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 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人的优点像一粒粒珍珠,积极的
心态像根绳子把他们串成美丽的项链, 而消极的心态则会把它们打翻在地, 失去原有的光泽。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诗没有意象,只 是在纯粹说理,但却没有说教意味,语气亲 切自然,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给人以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