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女航天员

合集下载

揭秘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图)

揭秘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图)

揭秘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图)作者:三峡在线6月10日下午,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在发射现场酒泉举行新闻发布会,总指挥部决定,于6月11日17时38分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出现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二次有女航天员的身影,此前首位女航天员是来自河南的刘洋。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第二位女航天员,王亚平也经过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部队的层层严格选拔,最终才走上了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的位置。

三峡在线特地收集了一些资料,为博友总结出与王亚平成长有关的十件博友们不得不知道的事,希望能完整复原王亚平一步步成长为女航天员的经过。

一、第一理想并非航天员王亚平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班长,初中时担任过语文课代表,而且对人很有礼貌,可谓知书达理。

但是王亚平小时候的理想和航天员压根就没关系,据了解,和许多香港电影里的情节一样,王亚平曾经将医生和律师作为自己的理想,没想到最后成为了航天员。

二、从小就是体育达人王亚平能成为女航天员,和她出众的身体条件是分不开的。

但是王亚平强悍的身体素质不是后天进入部队才练就的,而是从小就有的,这源于王亚平从小就是体育达人。

王亚平小时候就帮家里干农活,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王亚平的表现也极为突出,尤其擅长长跑项目。

王亚平7岁就开始参加体育比赛并在区里获奖,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年参加运动会,高中是体育特长生,主攻800米、1000米等中长跑项目。

在部队里,王亚平也喜欢和男战士一起打篮球。

试问,这不是体育达人是什么?三、瞒着家人报考高中在王亚平初中毕业后,因为各种原因,其家人希望王亚平就去读中专,但是心里不愿意放弃大学梦的王亚平却背着家人报考了高中。

现在想来,三峡在线觉得:一、这件事体现出王亚平坚强好胜的性格;二、如果当时王亚平去读中专,可能现在在神舟十号上进行太空授课的就是另一位女航天员了。

神舟一至十三号所有航天员的名字

神舟一至十三号所有航天员的名字

神舟一至十三号所有航天员的名字航天员的名字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陈东、汤洪波、叶光富。

1、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中国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费俊龙,第一个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国人。

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开始了多人多天的太空生活。

10月14日16时,费俊龙在飞船返回舱失重状态下连续做了数次前空翻,成为第一个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国人。

3、聂海胜,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指令长。

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

这是聂海胜第三次进入太空,此前,他还执行过神舟六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4、翟志刚,中国漫步太空第一人。

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与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

期间,翟志刚圆满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出舱活动。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5、刘伯明,再叩苍穹的航天员。

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

这是刘伯明继2008年乘坐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后的第二次“太空之旅”。

6、景海鹏,三度飞天的航天员。

景海鹏是我国首批航天员,有过3次太空之旅,包括神舟七号的两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和神舟十一号的33天中期驻留。

7、刘旺,神舟九号航天员。

2012年6月24日,刘旺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8、刘洋,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

2012年6月,刘洋与陈冬、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太空飞行13天。

她是我国选拔的第二批航天员中第一个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旧照曝光(组图)

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旧照曝光(组图)

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旧照曝光(组图)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

作为唯一的一名女性航天员,来自烟台的王亚平备受关注。

这段时间,一些王亚平的旧照开始出现在网络,有驾驶飞机的工作照,也有聚会时与老师同学的合影,网友们纷纷表示,作为第二个飞天的女宇航员,烟台姑娘王亚平美丽、大气、沉稳。

图为王亚平高中毕业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的王亚平蹲在第一排左起第四的位置,一身黑色套装,清爽干练。

王亚平从小身体素质就非常好,王亚平小学时的体育老师王智兴说他对王亚平印象深刻。

他说王亚平在1985年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参加区运动会,20米跳绳和10米钓鱼,两项都拿了第一。

王智兴说,王亚平从二年级开始就代表小学和镇里参加体育比赛。

她一直是校运动队里个子最矮的,但却参加中长跑的比赛。

参加区里的比赛,都是第一名,跑的是中长跑800、1500跑完以后,不用教师学生搀扶,下来以后还带着微笑。

图为王亚平小学时合影,第二排右二为王亚平。

图为王亚平代表福山一中参加比赛获奖后师生合影,前排左四为王亚平。

据王亚平初中语文老师曹美娜回忆,王亚平当年皮肤有点黑,扎着长辫子,长得很漂亮,并具备一般小姑娘身上少有的韧性,不管做什么事,有自己的目标,且朝着目标去奋斗。

长跑练的是学生的体力和耐力,“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王亚平不管在体质方面还是在耐性方面都是很强的。

”图为初中时的王亚平与老师同学合影,第一排右一为王亚平。

王亚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校运动队的。

在她十七岁那年,正在这里为高考做准备时,突然听说学校来招女飞行员了。

由于王亚平是校队的,体育成绩好,大家都鼓动她去试一试。

王亚平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加了第一次体检,之后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层层体检。

高考分数出来以后,她顺利收到了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从此与蓝天结下不解之缘。

图为王亚平上大学后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时拍摄的照片。

图为王亚平高中同学聚会时拍摄的照片。

王亚平高中同学给记者介绍当年同学聚会时拍摄的照片。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 现场展示失重环境物理现象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 现场展示失重环境物理现象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现场展示失重环境物理现象朝向地球一侧为下由教育部、中国载人航天办、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于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举行。

神十航天员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主讲人是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地面课堂活动的主持人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老师宓奇和北京市第101中学物理老师史艺。

在与地面课堂学生的互动中,王亚平在聂海胜的帮助下进行90度转身,为同学们演示在太空中人体对方向的感知。

王亚平说,在太空中我们自身的感觉,在方位上无所谓上和下的区别,无论头朝向哪个方向,我们自身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不过在天宫里,为了便于工作和生活,我们也人为地定义了上和下,并且把朝向地球的一侧作为是下方,并铺设了地板。

太空“测重”:聂海胜74公斤授课一开始,王亚平就给地面同学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失重了,我们的身体质量是不是也没有了?要是能测量一下就好了。

在太空中我们航天员想要知道自己是胖了还是瘦了,该怎么办呢?王亚平:不用担心,我们有专门测质量的装置——“质量测量仪”。

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质量测量仪,这是一个人体支架,这是一个腹撑,用来固定待测航天员用。

下面呢,就由我和指令长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测质量的过程。

同学们可以先目测一下我们指令长的质量有多少呢?好,现在我们开始演示,首先让指令长固定在质量测量仪上,然后我把连接运动机构的钢丝绳拉到指定位置,准备开始,拉力使他回到了初始位置,这样就测出了他的质量。

好,让我们的摄像师来个特写,我们来看看我们指令长的质量是多少呢?嗯,74千克。

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王亚平演示失重状况下水的流动状态在授课过程中,王亚平为学生演示了失重状态下水的流动状态。

王亚平说,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我们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水袋,这里有一个止水架,现在我把它打开,如果在地面,此时水肯定是会流下来的。

但是,在太空中失重环境下,水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

航天员在太空中

航天员在太空中

航天员在太空中今天下午,老师组织同学们在教室里观看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的直播。

宇航员王亚平在失重的状态下讲解和演示了几个实验。

我最感兴趣的是魔幻水球的演示,王亚平把水注到一个金属圈里,水没有像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样流下来,而是奇迹发生了,变成了一个水球,水球漂浮在王亚平的脸前,透出的头像是倒立的。

如果大诗人李白看到这一幕,他会写出怎样的诗句呀?这次观赏自学,使我对舱内,牛顿第二定律和水的张力等存有了很深的印象。

真的科学知识也很有意思,女孩子也能够沦为航天员。

放学了,我踏进校门,仰头望着碧蓝的天空,想象如果我就是一名宇航员该多不好啊!我也可以在茫茫的宇宙中积极探索无穷无尽奥秘……今天我们在早上10:00看了航天员王老师给我们讲课。

首先就是表示质量,其实具体内容的模拟,王亚平给指令短聂海胜表示了一下他的体重。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失重的单摆运动。

在地球上,单摆小球会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晃荡,但是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会做圆周运动。

现场的同学们见到这个现象,也感到眼睛一亮。

第三个实验就是王亚平手里拎了两个我们从小就玩玩的陀螺,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就可以朝着一个方向回去旋转。

第四个实验和水有关,是要验证表面液体的张力,捏出一个水泡之后,形成了一个水膜,后来紧接着的实验就是给一个水膜不断的注水,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

最让大家惊喜的就是王亚平在后来就给这个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进去了一个红色的水滴,这个棉絮状的水滴就蔓延开来,弥漫了整个的水球。

王亚平了解说道,在舱内环境下,人们能以获取结构更加光滑完备、尺寸更大的半导体晶体,有助于积极开展材料学基础性研究,优化和改良地面生产工艺。

舱内条件下热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可以大大提高,可以应用于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系统……神舟十号航天员20日上午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同样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介绍和提问资料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介绍和提问资料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介绍和提问资料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间及内容介绍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间为:6月20日上午10时。

届时将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按照计划,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从而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届时,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将组织收看,天宫一号也将成为中国“最高”讲台。

太空授课观后感资料:太空授课小实验1、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

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牛二定律,就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了。

2、小球单摆实验:用一个支架固定,在摆轴前端用一根细线拴住一个小球,然后将小球拉高到一定位置松开手,结果小球悬浮在当前位置静止不动,并没有跟地面上一样做往复摆动。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想看哦,说出你的答案!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

这是因为: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不一样的天空,就存在不一样的物理现象。

科普无处不在,积极关注,让我们学习更多。

3、陀螺实验: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陀螺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把陀螺先旋转起来,再给它一个干扰力时,陀螺还会跟之前一样运动吗?这时陀螺不做翻滚运动了,而是晃动着向前运动。

很有意思吧!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

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4、水膜实验: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等待奇迹发生的时刻哦!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

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呢。

我国航天事业女航天员的事迹

我国航天事业女航天员的事迹

我国航天事业女航天员的事迹中国航天事业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辉煌,其中女性航天员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

她们以坚定的信念、勇敢的担当和无私的奉献,书写了中华民族航天的壮丽篇章。

以下是我国航天事业女航天员的事迹。

1. 刘洋: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2012年6月16日,载有刘洋的女航天员团队乘坐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刘洋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

在这次任务中,刘洋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和航天器操作。

她在太空中展示了出色的飞行技能和坚强的意志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王亚平: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2013年6月11日,王亚平乘坐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

在这次任务中,她成为了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中国女航天员。

王亚平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展示了女性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风采。

3. 景海鹏:首位三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景海鹏是我国首位三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2012年、2016年和2022年,她分别乘坐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和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

景海鹏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项重要的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汪海波:首位女航天员教官汪海波是我国首位女航天员教官,她长期从事航天员训练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女航天员。

在她的带领下,我国女性航天员的队伍不断壮大,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 秦慧敏:首位女航天员研究员秦慧敏是我国首位女航天员研究员,她主要从事航天医学研究,为我国航天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在她的研究中,揭示了太空环境对航天员身体和心理的影响,为提高航天员的飞行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6. 李庆龙:首位女航天员副指令长2016年10月17日,李庆龙作为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副指令长,进入太空。

她是我国首位担任飞船副指令长的女航天员。

在这次任务中,她负责飞船的操控和航天任务的执行,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束语:总之,这些女性航天员的成就,不仅仅是她们个人的荣誉,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神十候选女航天员王亚平个人资料简历家庭情形照片

神十候选女航天员王亚平个人资料简历家庭情形照片

神十候选女航天员王亚平个人资料简历家庭情形照片王亚平是唯一在选女航天员去年6月,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随神九上天,在天宫一号里工作、睡觉、锻炼、娱乐,生活了10天。

两会期间,周建平同意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仍将有3名航天员随神十上天,他们将在天宫一号里待12天,加上发射和返回共在轨飞行15天。

神十乘组中是不是会有女航天员,备受关注。

周建平透露,神九的3位航天员未参加神十的选拔,王亚平是当前唯一参加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

“选拔条件参照过去,训练内容有转变,因为这次在天宫上有新任务”,周建平介绍,航天员要通过大量严格的训练,包括躯体、体能、知识、操作等方方面面,“一次飞行的代价是很高的,在太空操作的每一项不仅涉及准确性,还关系平安性。

”保证航天员在太空期间的健康、舒适是载人航天很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课题,当前我国还处于初步时期,正是通过一次次飞行任务不断积存体会,完善训练方案,才能让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及早适应环境,充分发挥作用。

近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原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同意媒体采访时表示,神十乘组打算是两男一女,“若是到时候躯体状况许诺的话,王亚平很有可能将乘坐神十进入太空”。

据媒体此前报导,现年35岁的王亚平诞生于烟台一个漫山遍野种满樱桃树的小村落,17岁参加空军招飞选拔,后进入飞行员学校,成为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

XX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第一次向女性开启大门。

经层层严格选拔,王亚平成为首批女航天员之一,另一名确实是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

去年神九任务的选拔中,王亚平是备份乘组的一员。

王亚平是唯一在选女航天员去年6月,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随神九上天,在天宫一号里工作、睡觉、锻炼、娱乐,生活了10天。

两会期间,周建平同意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仍将有3名航天员随神十上天,他们将在天宫一号里待12天,加上发射和返回共在轨飞行15天。

神十乘组中是不是会有女航天员,备受关注。

周建平透露,神九的3位航天员未参加神十的选拔,王亚平是当前唯一参加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十女航天员
两会期间,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仍将有3名航天员随神十上天,他们将在天宫一号里待12天,加上发射和返回共在轨飞行15天。

神十乘组中是否会有女航天员,备受关注。

周建平透露,神九的3位航天员未参加神十的选拔,王亚平是当前唯一参加选拔训练的神十女航天员。

王亚平成唯一在选神十女航天员
计划于今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的神舟
十号飞船,昨天搭乘伊尔-76运输机出征,到达酒泉发射场。

这意味着神十任务进入准备阶段。

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在太空等候与神十相会的“天宫一号”目前状态良好,发射神十的火箭也已完成总装,即将奔赴发射场。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为民表示,“神舟十号”飞船任务主要是从实验型向应用型进一步验证,将首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应用性飞行,并增加绕飞等新试验。

神十档案
身高:约9米体重:约8吨腰围:最大直径2.8米组成: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
发射窗口:2013年6月至8月,瞄准6月上旬
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飞行时间: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
发射初始轨道: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交会对接轨道:
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航天员乘组:3名,或为两男一女组合任务阶段: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收官之战,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定型阶段。

试验任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等
天宫一号
1.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2.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3.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有关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

4.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

飞船分装两架运输机奔酒泉
昨天早晨6点,运送神舟十号飞船的车
队集结,准备开赴机场。

从第一艘神舟飞船开始,这是第十次进行这样的转运。

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和总指挥何宇轻松地聊着行程,看上去更像是要陪老朋友去外地旅行。

过几天,他们也将赴发射场和飞船会合。

运送飞船的卡车全程保持35公里的时速,这与飞船在太空每秒飞行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拉过神九、神五,神三就开始拉了,线路要测好,最主要是注意安全。

”卡车司机介绍,慢慢开车是为不让飞船受到颠簸。

尽管路线已事先测量好,但车队的头车仍装着一个标杆,遇到天桥等障碍时,如果标杆能顺利过去,就说明后面的卡车也能安全通过。

转运过程中还要进行三次停车检查。

“要监测运输环境,因为一路走来,路况颠簸,包括外面环境温度等,对产品有影响”,工作人员介绍,监测数据可实时查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汇报,以采取应对措施,“今天天气不错,路上也开得比较慢,
基本没什么问题”。

抵达机场后,分成三个舱的神舟十号飞船,分别被装进两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

随后,这两架运输机缓缓起飞,运送神十出征酒泉。

去年,同样是伊尔-76运输机,将重约8吨的神舟九号飞船转运至发射场。

自神舟飞船发射以来,这款运输机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降落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远的鼎新机场,飞船空运、火箭惯性器件进场,包括飞船系统做返回舱空投试验等,都由伊尔-76运输机出马。

神十新任务绕着天宫飞
此前不久,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 遥十运载火箭通过评审委员会审议,被准许“出厂放行”,不久也将出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介绍,神十将在太空进行新的实验,如“绕飞”,就是“飞船可以绕着目标飞行器(天
宫一号)进行绕飞,这是为将来空间站建造做准备”。

据介绍,将来空间站或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不一定从一个方向对接,可能需绕到另一个口对接,因此飞船需掌握“绕飞”技术,这次将考核这一功能。

张柏楠介绍,神十飞行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当前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造中的关键技术,“在空间站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予以发现、解决、验证,这是当前的一个重点”。

神十还将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普教育活动,这无疑是此次任务的一大看点。

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今年两会期间介绍,届时天宫一号将成为“太空讲堂”,神十航天员会向地面作科普讲座、演示空间实验,感兴趣的观众都可通过电视“听课”。

周建平介绍,经评估,神舟九号标志中国已经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因此神十的主要使命是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

完成天宫一号和
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将意味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官,此后将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周建平介绍,当前我国正加紧研制大推力火箭和货运飞船,在建的海南发射场预计两年内可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发射空间站的舱段和货运飞船,今后将成为空间站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射场。

王亚平是唯一在选女航天员
去年6月,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随神九上天,在天宫一号里工作、睡觉、锻炼、娱乐,生活了10天。

两会期间,周建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仍将有3名航天员随神十上天,他们将在天宫一号里待12天,加上发射和返回共在轨飞行15天。

神十乘组中是否会有女航天员,备受关注。

周建平透露,神九的3位航天员未参加神十的选拔,王亚平是当前唯一参加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

“选拔条件参照过去,训练内容有变化,因为这次在天宫上有新任务”,周建平介绍,航天员要经过大量严格的训练,包括
身体、体能、知识、操作等方方面面,“一次飞行的代价是很高的,在太空操作的每一项不仅涉及准确性,还关系安全性。

”保证航天员在太空期间的健康、舒适是载人航天很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课题,当前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正是通过一次次飞行任务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训练方案,才能让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尽早适应环境,充分发挥作用。

近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原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神十乘组计划是两男一女,“如果到时候身体状况允许的话,王亚平很有可能将乘坐神十进入太空”。

据媒体此前报道,现年35岁的王亚平出生于烟台一个漫山遍野种满樱桃树的小村庄,17岁参加空军招飞选拔,后进入飞行员学校,成为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

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首次向女性开启大门。

经层层严格选拔,王亚平成为首批女航天员之一,另一位就是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

去年神九任务的选拔中,王亚
平是备份乘组的一员。

中国载人登月计划2025年
据《光明日报》报道,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3月28日表示,我国有可能在2025年实现航天员登月的计划。

在北京航天城当天举行的“李锦记航天奖学金”颁发仪式上,戚发轫介绍,根据我国的规划,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测领域,将把十几吨的航天器送到地球轨道,2020年前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

在探月方面,2020年前将实现“回”的任务,即飞行器不但在月球上落下来,还取一些东西带回地球,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航天员登月。

戚发轫还介绍,我国将建成全球的自主北斗导航系统,中国的人、车、船、飞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靠自己的卫星来导航定位。

而且,今后普通人也将有机会进入太空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