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十航天员饮食
揭秘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图)

揭秘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图)作者:三峡在线6月10日下午,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在发射现场酒泉举行新闻发布会,总指挥部决定,于6月11日17时38分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出现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二次有女航天员的身影,此前首位女航天员是来自河南的刘洋。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第二位女航天员,王亚平也经过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部队的层层严格选拔,最终才走上了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的位置。
三峡在线特地收集了一些资料,为博友总结出与王亚平成长有关的十件博友们不得不知道的事,希望能完整复原王亚平一步步成长为女航天员的经过。
一、第一理想并非航天员王亚平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班长,初中时担任过语文课代表,而且对人很有礼貌,可谓知书达理。
但是王亚平小时候的理想和航天员压根就没关系,据了解,和许多香港电影里的情节一样,王亚平曾经将医生和律师作为自己的理想,没想到最后成为了航天员。
二、从小就是体育达人王亚平能成为女航天员,和她出众的身体条件是分不开的。
但是王亚平强悍的身体素质不是后天进入部队才练就的,而是从小就有的,这源于王亚平从小就是体育达人。
王亚平小时候就帮家里干农活,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王亚平的表现也极为突出,尤其擅长长跑项目。
王亚平7岁就开始参加体育比赛并在区里获奖,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年参加运动会,高中是体育特长生,主攻800米、1000米等中长跑项目。
在部队里,王亚平也喜欢和男战士一起打篮球。
试问,这不是体育达人是什么?三、瞒着家人报考高中在王亚平初中毕业后,因为各种原因,其家人希望王亚平就去读中专,但是心里不愿意放弃大学梦的王亚平却背着家人报考了高中。
现在想来,三峡在线觉得:一、这件事体现出王亚平坚强好胜的性格;二、如果当时王亚平去读中专,可能现在在神舟十号上进行太空授课的就是另一位女航天员了。
神舟十号资料

神舟十号资料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飞船进入轨道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03时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22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22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22分/108圈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2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22年4月1日16时54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22年12月30日0时40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22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36分/108圈神舟五号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22年10月16日6时28分。
尺寸、重量:“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
航天员聂海胜作文

航天员聂海胜作文在北京,聂xx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
女儿聂天翔非常活泼可爱。
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xx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
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
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
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
妻子聂捷琳说:“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的付出,比别人要大得多。
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运动员’。
”聂xx是一位细心的女人,除了给丈夫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以外,她每天都和女儿为聂xx叠幸运星,希望这样能够给聂xx带来平安和幸运。
聂捷琳对远在湖北的婆婆也照顾得非常好,每个月定期给老人寄200元钱,逢年过节寄1000元,还常常把老人接到北京玩,但老人对北京的生活不习惯。
“神六”发射成功后,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聂xx家门口,襄阳市委、市政府,枣阳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隆重的文艺演出进行庆祝。
当地政府授予聂xx家为“航天之家”称号,并授予聂xx的母亲“英雄母亲”称号。
如今,执飞“神十”,聂xx将成为我国飞向太空的最年长航天员。
而她最敬重的母亲已于2009年去世。
当时,聂xx因在执行任务没有办法来赶回老家。
聂xx说他只能以刻苦地训练来回馈老人的真情。
第一次飞天以来的8年间,当他的普通同龄人经历着正常的生理衰退时,聂xx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骨骼代谢变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无法相比。
这是一项属于聂xx的中国纪录。
这是一个职业航天员时刻准备出征的状态。
聂xx以优秀成绩入选“神十”飞行乘组。
在担任指令长的同时,他还将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的操作任务。
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史上,这两项艰巨任务首次由同一人承担。
一年前,刘旺手控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聂xx在地面提供技术支持。
这一次要自己上阵了,他很有信心:“压力肯定有,但我们经历了千锤百炼,绝对不会被压力打垮! ”这是名副其实的千锤百炼:执行任务前,聂xx的地面模拟训练已超过2000次。
航天员的太空食谱

说 到航 天食 品 ,大家可 能会 觉 得特 别单调 , 口感 也 不 好 ,其 实 并 不是 这 样 。 先 说 说我 们 今 天 吃
组 合体 飞 行 阶段 ,我 们 的 食 谱是 五天 一 循 环 ,包 招 主 食 、副 食 、即食 、饮 品 、调 味 品 、功 能食 品等 大 类 ,近 一百 种 。 我 们 不 仅 吃 得 丰 富 ,甚 至 还 可 以 “ 挑挑食 ” , 在 一 个 食 品 周期 之 内 ,可 以同类 替 换 因为 我 之育
的东 西 :早 餐 有 粳 米 粥 、椰 蓉 面 包 、五香 鹌 鹑 蛋 、 酱香 芥 菜 等 ,总 共 七 种食 品 ; 中午 有八 种 ,包 括 什
锦 炒 饭 、 肉丝 炒 面 、 土豆 牛 肉 、紫 菜 蛋花 汤等 ;晚 上有 八 种 ,包 括 绿 豆 炒 面 、牛 肉米 粉 、虾 仁 鸡 蛋 、 什 锦 罐 头 等 ;加 餐 有 五种 ,包 括 麻 辣 猪 肉 、蟹 黄 蚕 豆 、香辣 豆干等 。怎 么样 ,够 丰 富D B 7 不 同飞 行 阶 段 ,吃 的 东 西也 不 同 。 刚入 轨 时 , 我 们 就 会 吃 得 清 淡 一些 ,这 样 更 容 易 消化 。 目前 在
曩 八量。’ 我 们还第一次在太空吃到了贡菜。
i
这次我在太空 过5 0 岁生1 日 ,他们 还 . 雏
个惊喜, 准备了两个罐头装 蜘酶 糕 有巴掌太小, 但逮让我和陈冬感到 很遏暖
除了一 日三餐 我们还有许多点 覆
以补充能量。这些主要是・ 即 食型‘ 类 鄹 包等烘焙食. ,以及糖 乳钠 晶等零稳
非 常多 。
北 京第一 实验 小学韵钟绎如小 月 月 _ 灰
提问: .“ 在 太 空 怎 么 喝水 ? 在 太 空 住 这
揭秘神十航天员饮食

揭秘神十太空人飲食神舟十號已定於11日17時38分發射,太空人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執行任務。
由於神十航太任務正值端午節期間,在神十太空人的飲食中,記者發現了粽子、燒雞腿等食品。
神十所攜帶的豆沙粽包裝袋。
視頻截圖據中央電視臺消息,三位太空人將要帶上太空的航太飲水,直接就可以飲用,在常溫下保質12個月。
其他航太食品包括燒雞腿、水果、水晶蓮子、什錦炒飯等等。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豆沙粽和凍乾冰激淩。
因為隔天端午節,雖然太空人不能在地面上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但是依然可以在太空和自己的隊友一起吃一吃豆沙粽。
豆沙粽的包裝上寫的是加熱食用,裏面還有粽葉,味道香甜可口。
凍乾冰淇淩摸起來是非常硬,白色,非常脆,能吃出牛奶的味道。
我國最早的太空食品是糊狀的、醬狀的,到神十不僅僅吃的東西品種、種類更加豐富,而且可以根據三名太空人的個人口感進行個性化的定制。
浙江大學航太航空學院的4位航空學博士稱,以前,太空人都是“吃統一食堂”,大家的餐點都是一樣的。
10年前中國首名太空人楊利偉的太空食譜,他當時吃了名菜宮保雞丁。
這回問天去,太空人都吃上了個性化餐點。
聶海勝喜歡吃米飯,張曉光愛酸辣口味,王亞平偏愛甜食,都能得到滿足。
經過小編梳理,從“神五”到“神十”,除了“神八”沒有載人升天外,其餘5次太空旅程中,太空人的食譜品質均有提高,從最初的點心等速食食品,到如今針對太空人口味進行的個性化定制,這期間經歷了近10年。
點心和咖啡食品數量:二三十種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是我國首位登上太空的太空人,所以他攜帶的食品值得探索。
據瞭解,他當時只帶了一些速食食品,不需要加熱,也不需要加水。
楊利偉在用餐在太空的20多個小時裏,楊利偉主要食用了點心和咖啡。
這些點心表面塗有一層可食的保護膜,進食時一口一塊,既方便,又不會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在艙內飄浮,且食用時不需要餐具。
有報導稱,該點心包含了約20餘種原材料,製作工藝較複雜。
可吃熱飯菜食品數量:四五十種發射時間:2005年10月12日相比神五時的航太食品,神六的太空人要幸運一些,因為他們可以吃到熱的飯菜,食品種類也增加到四五十種。
蒙牛牛奶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蒙牛牛奶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从神五到神十,中国载人航天走过十年,蒙牛牛奶作为首个与中国航天结缘的乳品企业,不仅为航天员终身供奶,也连续十年出现在航天系统的基地食堂、办公室、宿舍等日常工作生活的地方,为航天大队、航天专家和航天基金会等航天系统成员供奶。
为了不断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蒙牛也通过努力不断提升品质。
蒙牛规模化养殖帮助从源头上保障牛奶品质。
经过多年建设,蒙牛来自规模化牧场的原奶比例已提升至93%。
与此同时,蒙牛借鉴引入中粮全产业链质量体系,对乳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把控,做到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可追溯,做到让每一滴牛奶都放心。
宇航员太空生活的资料

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话题。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
当然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良好的航天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挡住太空辐射,只是“失重”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式去太空生活,那肯定会闹出很多大笑话。
比如吃饭,你端着一碗米饭,那饭会一粒粒飘满你的座舱,你张着嘴可能一粒也吃不着;而你闭上嘴时,饭粒却可能飘进你的鼻孔呛你个半死。
你想躺在床上睡个舒服觉,可是你会发现太空中找不到上下的界限,“躺”和“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宇航员们是如何在太空中吃饭与睡眠的呢?100多种太空食品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
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
有人以为宇航员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状的挤着吃,肯定很乏味,其实这是早期宇航员的状况,现在早已今非昔比了。
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
不过,宇航员吃饭并不能随心所欲。
他们必须按地面营养师为他们配制好的食谱用餐。
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吃饭时,先把标有第几天第几顿字样的塑料袋从食品柜中取出。
每个塑料袋里装有7种食品,供一名宇航员食用。
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个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将一定数量的水注进容器,然后再放进烤箱里加热。
一顿饭不超过半小时就可以“做”好。
1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太空餐桌是特制的。
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
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
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你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
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聂海胜:英雄航天员的太空之旅

聂海胜:英雄航天员的太空之旅作者:云霓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1年第11期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发射成功的那一刻,太空舱内,57岁的指令长聂海胜对着镜头憨憨一笑,比了个“耶”的手势。
一时间,视频弹幕上飘过一片网友打下的“可可爱爱”。
这位不苟言笑、目光坚毅的航天员,在青年人眼中有了一种“反差萌”。
57岁,三次叩问苍穹,他被誉为“英雄航天员”。
神舟十二号太空舱内的聂海胜,静静望着窗外的蓝色星球。
他的家乡,只是地球上小得看不见的一个点儿。
40多年前,连饭都吃不饱的少年聂海胜,跟今天的“遨游太空”完全沾不上边。
有同学回忆起他小时候常穿姐姐的花衣裳,因此受过不少嘲笑;有老师回忆起他好几次险些辍学,幸亏成绩好,学校给减免了大部分费用,他才能继续读书;有邻居回忆起他从小不爱说话,但特别懂事,一有时间就去田里干农活……19岁,甜蜜开端在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樊庄村走上一圈,很多乡亲都能说出他小时候的二三事。
聂家一共8个兄弟姐妹,父亲早逝,全靠母亲一人拉扯孩子。
聂海胜的一大家子比其他家庭过得更苦。
若非要从这个时期的他身上找到日后当航天员的一丝影子,那可能是聂海胜有一次和同学聊天时,提到小时候做的关于飞翔的梦,以及他超强的平衡能力。
聂海胜读中学时,学校附近的田地里有一根长长的灌溉管。
管子很窄,仅能容下一只脚。
下课后,大家都喜欢在灌溉管上比比谁能走得更远。
其他同学走几步,就会失去平衡;只有聂海胜,每次都能稳稳走完,而且通过灌溉管的时间越来越短。
高中毕业后,19岁的聂海胜考入长春飞行学院。
他至今还记得,在去学校报到的火车上,接兵的部队干部给他们每人发了半斤糖果。
糖果融化在聂海胜的嘴里,让他带着这样的甜蜜记忆,走向了新生活。
飞行学院的训练异常艰苦,和他同期受训的学员,有吃不了苦半途退出的,有亲眼见到同学发生空中事故后产生畏惧情绪离开的。
但聂海胜咬牙坚持了下来,并成为那一届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神十航天员饮食
北京6月11日电神舟十号已定于11日17时38分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执行任务。
由于神十航天任务正值端午节期间,在神十航天员的饮食中,记者发现了粽子、烧鸡腿等食品。
神十所携带的豆沙粽包装袋。
视频截图
据中央电视台消息,三位航天员将要带上太空的航天饮水,直接就可以饮用,在常温下保质12个月。
其他航天食品包括烧鸡腿、水果、水晶莲子、什锦炒饭等等。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豆沙粽和冻干冰激凌。
因为隔天端午节,虽然航天员不能在地面上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但是依然可以在太空和自己的队友一起吃一吃豆沙粽。
豆沙粽的包装上写的是加热食用,里面还有粽叶,味道香甜可口。
冻干冰淇凌摸起来是非常硬,白色,非常脆,能吃出牛奶的味道。
我国最早的太空食品是糊状的、酱状的,到神十不仅仅吃的东西品种、种类更加丰富,而且可以根据三名航天员的个人口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浙江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4位航空学博士称,以前,航天员都是“吃统一食堂”,大家的餐点都是一样的。
10年前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的太空食谱,他当时吃了名菜宫保鸡丁。
这回问天去,航天员都吃上了个性化餐点。
聂海胜喜欢吃米饭,张晓光爱酸辣口味,王亚平偏爱甜食,都能得到满足。
经过小编梳理,从“神五”到“神十”,除了“神八”没有载人升天外,其余5次太空旅程中,航天员的食谱质量均有提高,从最初的点心等速食食品,到如今针对航天员口味进行的个性化定制,这期间经历了近10年。
点心和咖啡
食品数量:二三十种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
杨利伟是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所以他携带的食品值得探索。
据了解,他当时只带了一些速食食品,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加水。
杨利伟在用餐
在太空的20多个小时里,杨利伟主要食用了点心和咖啡。
这些点心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进食时一口一块,既方便,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在舱内飘浮,且食用时不需要餐具。
有报道称,该点心包含了约20余种原材料,制作工艺较复杂。
可吃热饭菜
食品数量:四五十种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
相比神五时的航天食品,神六的航天员要幸运一些,因为他们可以吃到热的饭菜,食品种类也增加到四五十种。
聂海胜在喝水
仅仅是在主食方面,就有白米饭、八宝饭、咖喱饭、糯米饭四个品种,每天可以换着食用,饭后还有冻干的巧克力奶油冰淇淋,调味酱有特制的辣、酸、甜3种。
神六航天员饮用水则是从地下1700多米抽上来的地下水,然后再用银离子进行消毒,最后罐装。
有报道称,神六飞船上罐头、复水菜、冻干水果、糕点、主食、饮品等等应有尽有,就连宫保鸡丁、牛肉丸、红烧肉等均带到了神六飞船上。
据喜好调味
食品数量:近八十种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
神七的食品跟神六比没有太多变化,只是种类大幅度从40多种增加至近80种。
此外,航天员在用餐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酸、辣、咸等口味的调味品。
据了解,航天员在太空吃饭的方式和地面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食品都是软包装的,米饭和菜可以连包装放到加热器中进行加热,然后用勺子和叉子把食物取出来放到餐盘中吃。
但需格外小心,如果食物取太多或者航天员用餐力度过大,米饭和炒菜就可能会飘走。
四天不重样
食品数量:至少八十种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
在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余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
这些食品主要包括主食、配菜、调味品、饮料等几大类。
神九航天员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炒米饭。
除了主食,黑椒牛柳、雪菜肉丝这些平时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炒菜在太空也能吃到。
此外,还有酱萝卜等小菜,搭配颇为精心。
据了解,航天员在失重的环境下,有可能会出现味觉暂时退化的情况,为了避免口味变化,神九食品包中还备有各种调味品,如叉烧酱、川味辣椒酱等。
为了防止航天员感觉饮食单一,食谱周期为四天。
也就是说,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时,四天内不会吃到重样的食品。
个性化定制
食品数量:暂未公布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
神十航天员食品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就是根据航天员的口味进行个性化定制,在神九的基础上,增加了豆沙粽、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等。
据了解,单从酱料一类看,神十的酱料比神九多一款,神九带上天的酱料有海鲜酱、叉烧酱、川味辣椒酱、番茄酱和泰式甜味酱。
而神十的酱料是根据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的口味定制的,
通过改进工艺提高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
在包装上,去年的酱料类似方便面的包装,每一袋为一次性使用;今年的包装更为人性化,类似牙膏状,拧盖挤出酱料即可,不会喷撒,便于保存。
延伸链接:
美宇航员上太空在超市挑选食品
俄罗斯供应的食物很多是罐装的,有加了蔬菜的羔羊肉、掺有大麦的牛肉、鲟鱼和鸡肉饭。
还有很多其他的脱水食物,像蔬菜、意大利通心面、西红柿、油炸米饭、小虾等等。
航天员所要做的就是往袋中加水,等上几分钟,再将勺子插进袋子里吃这些食物。
在脱水食品复水时,要确信这些汤料和水已经完全融合,需要将包装袋前后晃动,或抓住包装袋,上下拍打,利用离心力将水挤到袋子中。
当大家看到一名宇航员抓住一个食品袋并且上下挥舞,这不是他为午餐而兴奋,只是为了将食物和水混在一起。
大多数美国太空食品是装在密封袋中的,它们与罐装食品很像,但却不是罐头,另外还有装在密封袋中的坚果、干果、面包等等。
美籍华人宇航员爱德华·卢杰上太空前挑选了一些在超市买到的、可以长期保存的食物:中国食品(像一种放入甜豆酱的糯米饭)、夏威夷牛肉干、罐装法国食物(豆焖肉鸭、加沙司的牛肉)和一些袋装即食糯米饭。
韩国首名宇航员李素妍2008年带上空间站的韩式太空餐包括泡菜、速冻米饭、大酱汤和辣椒酱等。
此外,还有用各种粮食混合制成的“甜点”以及绿茶、红参茶等。
营养专家说太空食品:
吃饭要“漂游”到厨房
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变得可以随处飞扬,好像空气一样。
这样,宇航员就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可以随时取食,轻松地嚼咽,不然就会因食物不能下咽而卡在食道中间,危及生命。
因此,科学家在研制宇宙飞船的同时,也研究制造太空食品。
供宇航员食用的食品大多是高度浓缩的、流质状的。
所以,宇航员的进食方式与在地球上的不同。
吃饭时,只要“飘游”到厨房内,向食品盒注入一定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就可以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
挤进嘴里美餐一顿。
当然,如果要吃花生米类硬颗粒状食物,那就不能直接往嘴里送,否则会塞到鼻孔里。
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让花生米在空中漂着,然后张大嘴去捕捉。
在世界航天食品当中,我国的航天食品有中国特色,特别是传统的中式菜品都尽可能出现在航天食谱中,相比西餐更加色香美味,可口宜人。
太空饭“不好吃”
由于太空环境特殊,所以航天员的食品与我们在地球上的食品要求不同。
在微重力下的狭小空间中生活和工作,航天员的口味变得很特别,胃口不好,消化能力变弱。
因此,航天食品必须有足够和合理的营养成分;每天的食谱都要变化;食品必须严格符合卫生要求,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还要让航天员进食方便,容易储存。
携带式食品按用途可分为食谱食品、储备食品和救生食品;按加工类型、使用方法和具体用途则可分为复水食品、热稳定性食品、干燥食品和辐射食品,其中除压缩干燥食品为救生食品外,其余均为食谱食品。
食谱食品是预先给航天员确定每天食谱、按食谱制成的各种便于食用和贮存的食品。
如复水食品,实际上是一种低温干燥食品,食品干燥后体积、质量都很小,便于携带。
这种食品包装袋上都有一个单向注水阀门,食用前要先注入一定量的水。
热稳定食品是经加热灭菌处理的软包装
和硬包装罐头食品;冷冻冷藏食品是地面上冻好带进太空的,解冻后即可食用;辐射食品是经过放射线杀菌后的食品,这种食品不易变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食品。
例如当飞行器发生故障时,航天员到舱外长时间维修,这时航天员必须穿着带有应急食品的航天服。
它通常是用铝管包装、放在头盔颈圈内一种叫供食器中的固体或半固体、流质食品,供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食用。
太空中的吃饭动作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
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
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
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你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
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
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本文由 嘉康利爱购网yyd编辑整理发布。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