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
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国际贸易学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供给与需求

• 学习曲线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积累产 出规模不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
13
14
• 学习曲线所描述的外部规模经济效果,我 们称之为动态报酬递增,或动态规模经济。
• 学习曲线论证了落后国家对幼稚工业的保 护有合理性。
15
第三节 重叠需求国际贸易理论
• 1961年,瑞典学者林德尔(S B.Linder)从 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的成因,提出了偏好相 似说(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29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模式
贸易国分类:
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 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大多数欧洲国家; 某些发展中国家。
30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净出口
发展中国家
t0 t1
t2 t3
t4
t5
发达国家
0
时间
国
内
初
净进口
消 费
始 期
期
成 长
创新国 成
期
熟 期
31
1. 理论价值
第一,实现了比较优势观念由静态到动态演变的飞 跃。
经营成本 转口贸易
经济合作 季节性需要
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扭曲
• 创造差异产品产生贸易的方法
一是改变产品的设计——客观差异
自由贸易理论

国家
分 英国 工 葡萄牙 前 合计 分 英国 工 葡萄牙 后 合计 交 英国 换 葡萄牙
酒产量
(单位)
1 1 2
2.125 2.125
1 1.125
所需劳动
(人/年)
120 80
200
170 170
毛呢产量
(单位)
1 1 2 2.2
2.2 1.2
1
所需劳动
(人/年)
100 90
190 220
220
贸易前的生产与消费(S0) 有贸易的生产(S1) 贸易后的消费(C)
1. 用两国国内商品交换比例解释国际贸易的比 价范围; 2. 用贸易条件解释贸易利得的分配; 3. 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国际交换比价分两步确定:
1.国内产品交换比价决定了国际交换比价的上下 界。超出国际交换比价的上下界,国际交换不会 进行。
2.国际交换比价的确定取决于国际供求 当国际交换比价确定且两国间需求等于供给时,
一﹑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要素禀赋论)
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了要素价格比例不同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了各国商品价格比例 不同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 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直接原因
结论: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 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 产的产品。
绝对成本理论举例
同样付出了300天的劳动,通过贸易交换,英﹑法两国 获得的产品产量都从2个单位增加到了3个单位。
国家
分 英国 工 法国 前 合计 分 英国 工 法国 后 合计 交 英国 换 法国
铜产量 所需劳动
(单位) (天数)
1
100
自由贸易理论

谢谢观看
自由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目录
01 自由贸易概述
03 核心与前提
02 简介 04 理论要点
05 发展阶段
07 有利影响
目录
06 演变与发展 08 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 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 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理论要点
自由贸易பைடு நூலகம்论的要点有:
(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 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 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进出口总额示意图(2)扩大真实国民收入。各国根据自己的禀赋条件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要素就会得 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加国民财富。
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进行了最初的系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英国经 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成本学说,是研究国际贸易原因的第一座里程碑。它们是此后许多国际贸易 理论得以补充、引申和发展的根源,尤其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在假定生产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转移的前提下,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或比较差异成为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不利影响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自由贸易理论在全球 化新格局下的创新
自由贸易理论需要适应全球化新 格局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发 展需求。
创新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全球化新格局为自由贸易理论带 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 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的 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
06
总结与展望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互依存性
认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一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政策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因此,各国 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02
自由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
定义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一个国家在 生产某种产品时,如果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成本优势,则 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03
融合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数字贸易的发展给自由贸易理论带来 了新的挑战,如数字安全、数据主权 等问题,但同时也为自由贸易理论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绿色贸易与自由贸易理论的协同推进
绿色贸易的概念与特点
绿色贸易是指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的贸易活动,具有环 保、低碳、可持续等特点。
自由贸易理论与绿色贸易的协同
20世纪初,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为代表,提出资源禀赋理论
,认为各国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
03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现
代自由贸易理论强调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与合作,认为国家应通过政策手
自由贸易理论

环节。因为初级产品旳需求弹性小,加上初
级产品旳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旳贸易
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旳出现就
不可防止了。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8
❖ 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因为初 级产品出口旳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 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旳出口,利用技术进 步来增进产业升级。但因为本身基础单薄, 主要经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 术外溢和改善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 际分工中旳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 节。但是这种改良型旳比较优势战略因为过 分旳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久得 不到提升,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 达国家旳技术进步。
又因为该理论尤其强调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旳生产要 素百分比,故人们又将之称为要素百分比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Proportions)。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26
❖ 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稀 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而取得贸易利益。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1
1.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
❖ 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与“谷物法”有关 ❖ 1823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地主贵族阶级旳利
益颁布了《谷物法》。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2
(二)比较优势理论旳主要内容
❖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旳条件下,一国在 两种产品旳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 国都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旳国家 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旳那种产品,处于 劣势势地位旳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 旳那种产品,然后参加国际贸易,双方均能 够取得利益。
第三章现代自由贸易理

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E.Heckscher) 俄林(B . Ohlin)
赫克歇尔小传
赫克歇尔(1879-1952),瑞典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 个犹太人家庭。著名的经济学家。
1897 年起,赫克歇尔在乌普萨拉大学跟耶尔纳学习历史, 跟戴维森学习经济,并于1907 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 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 年-1929 年任 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此后,因他在科研方面的过人天赋,学 校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 为瑞典各大学的一门研究生课程。
美国 小麦 1﹩ 纺织品 2 ﹩
英国 3£ 1£
美国 小麦 1 ﹩ 纺织品 2 ﹩
英国 2£ 4£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结论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供给)的差异→生产要素 价格的差异→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商品价格 的差异→国际贸易产生。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基本含义:商品的国际贸易,即商品在国家间 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 动,拉平各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家间要素 流动性的不足,减少国家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 不均所造成的要素价格差异。
原料周期理论
梅基和罗宾将原料周期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需求产生的繁荣阶段”时期。某种产品的需
求大量增加会引起该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料需求的增加, 原料价格将大幅度上升。 第二阶段是“需求和供给来源的替代”时期。世界上天然 原料的供给开辟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来源,产品的原有原 料将被相对较便宜的替代品所取代。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缓慢下来,甚至出现实际下降的情况。 第三阶段是“合成或研究与发展的介入阶段”时期。研究 与开发最终引致人工代用品的发展,或者,出现了节约使 用原料的重要方法。原料进入生命末期。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资 源 赋 予 论 的 图 示 说 明
技 术 要素禀赋的差异 最终产品需求差异 收入分配差异 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 要素供给差异 要素需求的差异 商品价格差异 要素价格均等化 国际贸易 要素随商品流动而流动
消费偏好差异
图
示
说
明
需求偏好和生产中要素所有权的分 配共同决定了商品的需求, 配共同决定了商品的需求,对商品 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该种商品所需要 的要素的派生需求 要素的需求与要素的供给共同决定 了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 了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要素价 格与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决定了最终 产品的价格。 产品的价格。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对 商品价格的差异决定了比较优势和 贸易模式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该定理的含义是:商品的国际贸易, (一)该定理的含义是:商品的国际贸易,即商品在国家间 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 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拉平各 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际间要素流动性的不足, 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际间要素流动性的不足,减少国 际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要素价格差异。 际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要素价格差异。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 韩国:劳动力多----工资低;资本少----利息率高 ----工资低 ----利息率高 韩国:劳动力多----工资低;资本少---于是,韩国的厂商更愿意多使用廉价的劳动力, 于是,韩国的厂商更愿意多使用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愿 多使用资本。结果, 多使用资本。结果,韩国生产并出口较多的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则少生产多进口。 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则少生产多进口。 日本:劳动力少----工资高;资本多-------工资高 ----利息率低 日本:劳动力少----工资高;资本多----利息率低 日本厂商生产和出口情况与韩国相反。 日本厂商生产和出口情况与韩国相反。 久而久之,韩日两国的要素价格会趋于均等。 久而久之,韩日两国的要素价格会趋于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要素禀赋相同的国家 2.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要素投入比例相同的产品
H-O模型无法解释
修正H-O模型的前提假定, 现代产自由生贸易了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2、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前提下,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即使不存 在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本身也可以是产生贸易的原因。比如, 一些国家(如战后的日本)要素禀赋极其缺乏,却在国际贸 易中相当活跃。这类国家正是依赖规模经济获得竞争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 3、同样,战后大量发生在要素禀赋相同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国 际贸易以及要素投入比例相同的同一种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 之所以能够获利,其重要原因也在于规模经济。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2、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大 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国家或者集中在一个国家的一 个地区,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使得该产业的各个 企业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收入增加。
①外部规模经济依赖于产业中企业数目的增加, 而不是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 ②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通常倾向于在地理 位置上的集中。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外部规模经济的来源
➢这种产业集中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产业集中的原因 是外部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专业化优势和技术 优势。 ➢第一,技术创新优势。一方面,大量企业的集聚加 强了竞争的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改进技术,改善经 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企业集聚又加 强了技术外溢效应,特别是一些高技术产业,使得他 们彼此之间互相了解最新技术发展的信息,互相促进, 推动新技术更加迅速发展。 ➢第二,专业化分工优势。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 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 ➢第三,成本优势。企业集聚带来了专业人才、专业 服务、专业生产零部件企业的集中,从而形成了从原 材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各种专业化 设备和专业化服务的的集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增现加代自收由入贸易。理论
Case 1绍兴纺织业集群
• 集群内部有数千家 面料企业,环境、 区位优势、运输条 件、物流成本、原 材料价格、设备、 工资水平一样,只 有创新;
• 一个创新很难长期 独享,人员流动, 用户之间串连等, 必须不断创新。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Case 2 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
整机生产企业E 组装调配
企业A 企业B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一)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 1、克鲁格曼认为,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 是规模收益不变,这在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前工业化时代, 是基本接近现实的。然而,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工业生 产中,许多产业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随着规模的 扩大,产出的增加超过投入的增加,从而带来单位产品成本 下降,收益递增,规模报酬递增又称“规模经济”。
企业Cபைடு நூலகம்
企业D
电子夹
压电点火装置
跳板
铖钩
电子汽箱
密封圈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Case 3 苍南金乡标牌产业集群
国内90%以上
分工带来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
标牌生产工序: 设计、熔铝、写字、刻膜、晒版、打锤、 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码、装 配以及包装
800多家企业参与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维修
金融
原材料
保养
运输
加工
零部件 仓储
售后服务
通用零件标 准件
装配 营销
最终产品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Case4 诸暨大唐袜业产业集群
产值:年产袜50亿双,产值近百亿元
全镇袜子生产企业2000多家,平均每家纺织机8台
克鲁格曼在《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1979)、《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贸易格局(1980 年)等论文中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
虽然历史上也曾有经济学家认识到规模经济是导致 贸易发生的原因之一,但他们没有将这种思想模型化 并做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克鲁格曼的成功之处就在 于他构建了一个不仅是全新的,而且是综合了传统观 点的新贸易理论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年-)美 国经济学家,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 理论研究领域 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 经济系教授。 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获奖的 直接原因是其在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新经济学”研 究浪潮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
克鲁格曼对经济学的突破性理论贡献之一是创建了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有别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之处在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李嘉图比较优势 原理基础之上,新贸易理论则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 之上的。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二)规模经济的分类
• 规模经济可以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 1、内部规模经济 •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产量增加时,企业的平
均成本下降,即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存在于企 业内部。
自行车数量
1 500 50,000
投入劳动 (小时)
10
每辆自行车投入劳动 (小时)
10
3,000
6
150,000
3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 第一,企业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但可分摊性。如相 对小企业,大企业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较低。
• 第二,企业规模较大,采购费用和销售费用较低; • 第三,大企业的内部协作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中
间环节,既节省时间又节省费用,从而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 第四,大企业内部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发挥专业 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专业化技术、专业化设备的 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 • 典型的内部规模经济例子:波音和空客控制了全球 商用飞机的生产;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控制了 手机芯片的生产;全球汽车业则由美国、德国和日 本的几家公司等控制。
• 知识要点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预览
• 能力要求
理解几种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内涵
掌握几种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差异
• 相关知识
规模经济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一、规模经济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