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古典自由贸易理论ppt
合集下载
古典贸易理论精品PPT

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 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采 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 富。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9
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 )
不足和缺陷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
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11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时间:17世纪下半期 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早期: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禁止金银输出,少买 (或不买)多卖
晚期: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保持顺差 政策: 政府应该竭尽全力刺激出口,阻碍和限制进口 贸易的性质: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8
早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海尔斯(Hales)/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斯的观点,承认即使完美的城市也需要商人进口所需
的产品和出口过剩的产品。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5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6
重商主义的时代背景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9
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 )
不足和缺陷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
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11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时间:17世纪下半期 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早期: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禁止金银输出,少买 (或不买)多卖
晚期: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保持顺差 政策: 政府应该竭尽全力刺激出口,阻碍和限制进口 贸易的性质: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8
早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海尔斯(Hales)/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斯的观点,承认即使完美的城市也需要商人进口所需
的产品和出口过剩的产品。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5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2020/12/13
International Trade
6
重商主义的时代背景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05
古典贸易理论的现代应用
古典贸易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应用
全球化背景下,古典贸易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发挥上。
国家间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可以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古典贸易理论的应用也要求国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 量和技术含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古典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假设条件较为简单
01
古典贸易理论基于一些简化的假设条件,如完全竞争市场、无
交易成本等,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要素禀赋差异
02
古典贸易理论未能充分解释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对贸易的影响
。
对现代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能力有限
03
古典贸易理论主要适用于解释19世纪国际贸易现象,对于现代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 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相互需求理论 • 古典贸易理论的现代应用
0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古典贸易理论的背景
19世纪初至中期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国际贸易活动逐渐增多。
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
基于当时的经济背景和社会环境,古典贸易理论逐渐形成。
古典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思 想,即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发挥。
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符合国家利益的贸易政策,促进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也要考虑国内产业
的保护和发展。
在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国 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国家利益
最新2019-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PPT课件

家的方法,认为各国应当专门生产那些化 费劳动量较少,生产费用相对低的商品, 用于出口以换回那些生产费用相对较高的 商品,即使这些商品的生产费用比别国绝 对低,也应进口。 • 即“有利取重、无利择轻”(两权相利取 其重)
比较成本说模型( 2×2×1)
(两商品、两国家、单要素)单位劳动时间产出
国别/产品 美国
• 该相对价格或价格比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相
等。
• 4、生产消费均衡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 性曲线的切点E即封闭时的均衡点。
(二)专业化方式 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
• 图2-2专业化方式
X Pw
国际比价线 Pw
A
CE
CB
E
u1
u2
u0
Y B
Pw﹥pd(国内比价)
(三)国际贸易与均衡贸易条件
• 两国两商品的贸易模式及均衡贸易条件 • 假设A国在X产品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
• 1)一国的两种产品劳动投入产出比不同,即生产 函数不同。
•
aAX≠ aAY aBX≠ aBY
• 2)两国两产品的劳动投入产出比不同,即两国劳
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
aAX≠ aBX aAY≠ aBY
• 假设A国在X产品有比较优势,B国则在Y产品有比
较优势,则: aAX/aAY<aBX/aBY
•
aAX/aBX<aAY/aBY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边际产品转换率
• 图2-1 封闭的均衡
X A
E
无差异曲线
O
B
Y
3、相对价格与生产均衡 (封闭条件均衡)
• 由于劳动可以充分流动假设,在李嘉图的模型中 两个生产部门的工资是均等的w.在完全竞争的市 场结构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即:
比较成本说模型( 2×2×1)
(两商品、两国家、单要素)单位劳动时间产出
国别/产品 美国
• 该相对价格或价格比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相
等。
• 4、生产消费均衡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 性曲线的切点E即封闭时的均衡点。
(二)专业化方式 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
• 图2-2专业化方式
X Pw
国际比价线 Pw
A
CE
CB
E
u1
u2
u0
Y B
Pw﹥pd(国内比价)
(三)国际贸易与均衡贸易条件
• 两国两商品的贸易模式及均衡贸易条件 • 假设A国在X产品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
• 1)一国的两种产品劳动投入产出比不同,即生产 函数不同。
•
aAX≠ aAY aBX≠ aBY
• 2)两国两产品的劳动投入产出比不同,即两国劳
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
aAX≠ aBX aAY≠ aBY
• 假设A国在X产品有比较优势,B国则在Y产品有比
较优势,则: aAX/aAY<aBX/aBY
•
aAX/aBX<aAY/aBY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边际产品转换率
• 图2-1 封闭的均衡
X A
E
无差异曲线
O
B
Y
3、相对价格与生产均衡 (封闭条件均衡)
• 由于劳动可以充分流动假设,在李嘉图的模型中 两个生产部门的工资是均等的w.在完全竞争的市 场结构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即: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课件

培养国际视野
政府和企业应培养国际视野,了解国 际市场和贸易规则,把握国际贸易机 会和挑战。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国民福利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增加,这一思想在 现代经济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适当干预国际贸易
虽然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政府应适当干预 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04
自由贸易的实践与影响
自由贸易的实践
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WTO和自由贸易协定的建 立,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 自由贸易实践。
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推动 了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实践。
贸易便利化措施
简化通关手续、降低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等措施,促 进了贸易便利化实践。
自由贸易的影响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提
01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 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是古典自 由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该理论基于自由竞争和比较优势 原则,主张国家间应通过自由贸 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生产效 率的最大化。
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商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所拥有的更高的生产效 率或更低的成本。
该理论忽略了国际市场的不完全 竞争、规模经济和垄断因素,导 致对现实世界贸易的解释力有限
。
绝对优势理论未能解释国际贸易 中要素禀赋差异和比较优势的来 源,也未能预测国际贸易格局的
论的提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古典经济 学家开始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逐渐形成。
如何运用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指导现代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课件:第3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讨论:谈谈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比较优势。
3.1 3.2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战后发展
3.3
3.4 3.5
3.1 绝对优势理论
3.1.1 绝对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了《国富论》。
· ·
斯密站在产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该书中批判了重商主
· ·
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其主要代表作是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3.2.2 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模型
与亚当•斯密阐述绝对优势原理时一样,李嘉图在阐述比较优 势原理时暗含了诸多理论假设,概括如下:
3.4.3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1. 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国际贸 易发生的根本原因。
2. 不同国家的对外贸易是根据 本国的要素禀赋来确定的。
3.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本国商品价格 趋于均等,而且要素价格也趋于均等。
【课堂讨论】]要素价格均等化能实现吗?请说明理由。
3.4.4 对资源禀赋理论的评价
(8)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 要素投入:劳动。
2.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模式
·
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决定国际分工
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或比较利益, 即国家间也应按“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比较优 势原则进行分工。
·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只要 有利的程度不同,则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比较优势最大的 商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古典自由贸易理》课件

绝对优势理论的实践意义
绝对优势理论为各国参与国际 贸易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促进 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该理论有助于解释历史上一 些国家的贸易格局和比较优
势的来源。
然而,绝对优势理论也有其局 限性,例如无法解释一些国家 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和竞
争优势。
PART 0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
理论的经典之作。
大卫·李嘉图
02
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约翰·穆勒
03
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完善和总结,他的《政治经济学原
理》是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PART 0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提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在《国富论》中提出 。
相互需求理论是由约翰·穆勒在19世纪中叶提出 的,作为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穆勒认为,国际贸易不仅受到比较优势的影响 ,还受到各国对对方商品需求大小的影响。
相互需求理论的内容
相互需求理论指出,国际贸易中各国对对方商品的需 求大小会影响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分配。
如果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某种商品需求较大,那 么该国可以通过增加对该种商品的需求来获取更优惠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加速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从而 提高全球经济增长速度。
自由贸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机 会和资源,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01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国富论》是古典自由贸易
03
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国际贸易来提高 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二、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
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 唯一标准,是国家富强的象征,因此该学说主张一切 经济活动都要注重积累财富,也就是金银货币的积累。 重商主义所注重的“商”就是指对外经商,认为获取财 富就是要实现对外贸易顺差,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多 卖少买”,使货币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 国力。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条件假设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大卫·李嘉图和斯密一样推崇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在带 来个人财富增加的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但他并非重复 斯密关于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的阐述,而是提 出了更加系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评论自由贸易与专业 化分工的必要性和规律。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 家生产所有产品都不具备绝对优势,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进 行。这个国家可以专业生产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即该 国家生产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用以出口,而进口其绝对 劣势较大的。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四)贸易利益 开放前 A国生产25单位X,12.5单位Y,B国生产12.5单位X和 25单位Y。在封闭经济中,各国产品的生产量也是各国 的消费量,也即是其所得到或拥有的利益,两国拥有 的产品总量为37.5单位X和37.5单位Y。 开放后 A国可以生产50单位X,B国生产50单位Y。 交换条件1:1,最终两国的消费量(25单位X和25单位Y)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如果一国相 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或具有绝对优 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效率低(或具有绝 对劣势),那么,每一个国家都能通过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与其他国家交换其具有绝对劣 势的产品而获得利益。
古典贸易理论PPT课件

.
11
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 他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是自由 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不应加以任何限制。
他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 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国际分工是“自然” 形成的,即由一国的历史条件、 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造成的。
里 昂 惕 夫 之 谜
国
际 贸 易 新 要 素 理
技 术 差 距 理 论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战 略 性 贸 易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国 家 竞 争 力 理 论
.
3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
.
4
自由贸易理论(The Theory of Free Trade)又称国际 贸易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它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与核心内容。
➢ 15世纪初——18世纪中叶,重商主义
➢ 18世纪中,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大卫.李 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
.
1
➢ 20世纪后的赫克歇尔和俄林的H-O Model; ➢ 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 ➢ 保罗.萨缪尔森建立的特殊要素贸易模型; ➢ 巴格瓦蒂提出的“巴格瓦蒂效应”; ➢ 保罗.克鲁格曼 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 雷蒙.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等。 这些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理论、
.
13
(二)、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 资本主义(英国)从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商品生 产日益丰富,客观上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 英国当局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代表人物:国英古典经济学派的奠基者,亚当.斯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亚当·斯密认为,衡量一国财富和强盛 的不是它所拥有的贵重金属有多少,而是 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以及可以用来生产这 些物品的各种资本。贵重金属只是为了有 效率地交换物品从而增加人们消费的媒介
亚当·斯密认为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正和 博弈(positive-sum game),或者说双赢
2021/1/31
2021/1/31
LINHANG
11
4、亚当·斯密阐述了自由贸易的主张,提 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国由于其绝对有利的生 产条件,无论是“自然优势”,还是后天的 “获得优势”,使其生产的某种商品的绝对成 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应集中资源,专业化 生产这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则从国际 贸易中获利;
2021/1/31
LINHANG
5
二、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一)斯密的绝对成本论产生的背景
1500-1778年,重商主义流行于西欧各国
18-19世纪,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废除重商 主义时代制定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要求强 烈
其原因:
① 产业革命的发展,需要进口原料; ② 产业革命形成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业制品,需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不但能够扩大贸 易双方的生产量,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消费量,使 得贸易双方都能得到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应地,在政策上,各国应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
制和障碍,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实
现自由竞争
2021/1/31
LINHANG
2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始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2021/1/31
LINHANG
10
3、斯密从个人的分工推论到国际分工, 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 换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 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不大会是荒唐的。如果 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 我们,那么,我们最好就用我们具有某些优 势的行业中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来向他们购 买。” ——斯密
1776 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即《国富论》)在伦敦出 版。著作中坚定地提出经济自由主义, 重新定义了价值、劳动分工、生产过 程、自由贸易、制度发展、天赋人权、 政府的作用和资本的作用。(法国影 响:重农主义学派国唯物主义伦理学)
2021/1/31
LINHANG
7
(二)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2021/1/31
LINHANG
9
他列举了“制针”与“裁缝和鞋匠”的例 子来说明专业化生产的好处
“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序都由他 完成,每天最多生产20枚。如果实行分工生 产,由10个人去完成各种工序,平均每人每 天能生产4800枚。”
“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会遵循以下准则:从 不在家里生产那些比购买的还贵的产品。裁 缝不会试图自己做鞋,而是从鞋匠鞋匠那里 买鞋。”
LINHANG
8
2、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进首先 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提高劳动生 产率,就加强分工。他阐述了劳动分工对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
(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2)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 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他认为即便在生产要素不变的条件下,依靠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又称古典国际分工学说
2021/1/31
LINHANG
1
引言:
又称国际贸易理论,它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
广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分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 理论,狭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仅指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又分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和现代自由 贸易理论
2021/1/31
LINHANG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政策都是基于最简单的假设:一个 国家的财富是由它所拥有的金、银等贵重金属 所决定的 在这样的假设下,出口是有益的,而进口则是 有害的 既然出口有利进口有害,根据重商主义而制定 的国家政策必然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早期的重商主义主张只出口不进口;晚期的重 商主义主张发展生产,多出口少进口 在重商主义的假设下,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 弈(zero-sum game)
这种以各种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的理论,被称为“地域分工理论” 或“绝对成本学说”
2021/1/31
LINHANG
12
亚当·斯密所举的例子:
假设毛呢和葡萄酒交换价值比例为:1单位毛呢:1单位葡萄酒 假设英国和葡萄牙的劳动总量分别为220和190。
分工前每单 位产品投入 劳动
分工后产量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所提出的交换模式 只适用于贸易双方至少各拥有一种绝对优 势的商品对外国进行销售的情形。 那么,如果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方 面相对于另一国的同种商品都处于绝对劣 势地位,这时还会不会存在分工和贸易?
2021/1/31
LINHANG
14
附:亚当·斯密分工交换理论的其他思想
要有宽松环境和条件向国外扩张。
2021/1/31
LINHANG
6
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诞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克考第;十四 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十八岁又 进入牛津大学深造;1751,在格拉斯 哥大学连续任教。
1759 年,斯密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科 学巨著:《道德情操论》,这部著作 标志着他哲学和经济思想的形成。
以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为标志,西方国际 贸易理论体系正式建立
约翰·穆勒创立相互需求说,解决了李嘉图 遗留下的贸易利益划分问题,补充和发展 的比较成本论
马歇尔运用数学工具阐释穆勒的相互需求 说,使其理论进一步“精密化”。
2021/1/31
LINHANG
3
本章的内容框架:
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 二、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四、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五、马歇尔的进一步阐释
两国交换后
毛呢 葡萄 呢绒
酒
酒
呢绒 酒
英 100 120 (100+120)
国
/100=2.2
1.1 1.1
葡 110 80
(110+80) 1.1 1.275
萄
/80=2.375
牙
结论:交换后英国财富增多了——多得的0.1单位呢绒和0.1单位酒。
2021/1/31
LINHANG
13
5、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
亚当·斯密认为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正和 博弈(positive-sum game),或者说双赢
2021/1/31
2021/1/31
LINHANG
11
4、亚当·斯密阐述了自由贸易的主张,提 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国由于其绝对有利的生 产条件,无论是“自然优势”,还是后天的 “获得优势”,使其生产的某种商品的绝对成 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应集中资源,专业化 生产这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则从国际 贸易中获利;
2021/1/31
LINHANG
5
二、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一)斯密的绝对成本论产生的背景
1500-1778年,重商主义流行于西欧各国
18-19世纪,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废除重商 主义时代制定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要求强 烈
其原因:
① 产业革命的发展,需要进口原料; ② 产业革命形成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业制品,需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不但能够扩大贸 易双方的生产量,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消费量,使 得贸易双方都能得到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应地,在政策上,各国应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
制和障碍,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实
现自由竞争
2021/1/31
LINHANG
2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始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2021/1/31
LINHANG
10
3、斯密从个人的分工推论到国际分工, 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 换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 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不大会是荒唐的。如果 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 我们,那么,我们最好就用我们具有某些优 势的行业中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来向他们购 买。” ——斯密
1776 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即《国富论》)在伦敦出 版。著作中坚定地提出经济自由主义, 重新定义了价值、劳动分工、生产过 程、自由贸易、制度发展、天赋人权、 政府的作用和资本的作用。(法国影 响:重农主义学派国唯物主义伦理学)
2021/1/31
LINHANG
7
(二)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2021/1/31
LINHANG
9
他列举了“制针”与“裁缝和鞋匠”的例 子来说明专业化生产的好处
“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序都由他 完成,每天最多生产20枚。如果实行分工生 产,由10个人去完成各种工序,平均每人每 天能生产4800枚。”
“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会遵循以下准则:从 不在家里生产那些比购买的还贵的产品。裁 缝不会试图自己做鞋,而是从鞋匠鞋匠那里 买鞋。”
LINHANG
8
2、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进首先 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提高劳动生 产率,就加强分工。他阐述了劳动分工对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
(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2)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 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他认为即便在生产要素不变的条件下,依靠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又称古典国际分工学说
2021/1/31
LINHANG
1
引言:
又称国际贸易理论,它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
广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分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 理论,狭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仅指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又分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和现代自由 贸易理论
2021/1/31
LINHANG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政策都是基于最简单的假设:一个 国家的财富是由它所拥有的金、银等贵重金属 所决定的 在这样的假设下,出口是有益的,而进口则是 有害的 既然出口有利进口有害,根据重商主义而制定 的国家政策必然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早期的重商主义主张只出口不进口;晚期的重 商主义主张发展生产,多出口少进口 在重商主义的假设下,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 弈(zero-sum game)
这种以各种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的理论,被称为“地域分工理论” 或“绝对成本学说”
2021/1/31
LINHANG
12
亚当·斯密所举的例子:
假设毛呢和葡萄酒交换价值比例为:1单位毛呢:1单位葡萄酒 假设英国和葡萄牙的劳动总量分别为220和190。
分工前每单 位产品投入 劳动
分工后产量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所提出的交换模式 只适用于贸易双方至少各拥有一种绝对优 势的商品对外国进行销售的情形。 那么,如果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方 面相对于另一国的同种商品都处于绝对劣 势地位,这时还会不会存在分工和贸易?
2021/1/31
LINHANG
14
附:亚当·斯密分工交换理论的其他思想
要有宽松环境和条件向国外扩张。
2021/1/31
LINHANG
6
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诞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克考第;十四 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十八岁又 进入牛津大学深造;1751,在格拉斯 哥大学连续任教。
1759 年,斯密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科 学巨著:《道德情操论》,这部著作 标志着他哲学和经济思想的形成。
以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为标志,西方国际 贸易理论体系正式建立
约翰·穆勒创立相互需求说,解决了李嘉图 遗留下的贸易利益划分问题,补充和发展 的比较成本论
马歇尔运用数学工具阐释穆勒的相互需求 说,使其理论进一步“精密化”。
2021/1/31
LINHANG
3
本章的内容框架:
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 二、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四、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五、马歇尔的进一步阐释
两国交换后
毛呢 葡萄 呢绒
酒
酒
呢绒 酒
英 100 120 (100+120)
国
/100=2.2
1.1 1.1
葡 110 80
(110+80) 1.1 1.275
萄
/80=2.375
牙
结论:交换后英国财富增多了——多得的0.1单位呢绒和0.1单位酒。
2021/1/31
LINHANG
13
5、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