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的字帖有两种
容易上手的字帖

容易上手的字帖
以下是容易上手的字帖推荐:
篆书:《白氏草堂记》和《吴均帖》,这两部字帖都是邓石如的,比较适
合初学者。
隶书:《曹全碑》和《张迁碑》,这两部字帖都是隶书,适合初学者临摹。
草书:孙过庭的《书谱》和《怀素小草千字文》,其中《书谱》是墨迹本,更适合初学者入门。
楷书: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这两部字帖都适合初学者
从中楷入门。
行书:米芾的《蜀素帖》和《苕溪帖》,这两部字帖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
流畅的笔势和结字的规律。
此外,还有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神策军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以及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推荐的字帖仅作参考,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字帖进行练习。
适合新手临摹的名家碑帖

适合新手临摹的名家碑帖
作为一个字迷,临摹名家碑帖是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对于许多新手来说,选择一篇适合临摹的碑帖往往是一个挑战。
以下是几篇适合新手临摹的名家碑帖:
1. 《兰亭集序》王羲之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最适合新手练习的碑帖之一。
王羲之的笔画简洁明快,结构清晰,非常适合初学者练习。
2. 《醉翁亭记》怀素
怀素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气韵生动、雄浑有力而著称。
《醉翁亭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碑帖的笔画流畅自如,非常适合新手学习。
3. 《祭侄文稿》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被誉为“颜体之祖”。
他的书法以“气韵生动、雄浑有力”著称。
《祭侄文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碑帖的笔画刚劲有力,非常适合新手挑战。
4. 《张芝龙题记》苏轼
苏轼是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被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书法以自由奔放、情趣横生著称。
《张芝龙题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碑帖的笔画多变、线条流畅,非常适合新手学习。
5. 《太上感应篇》米芾
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以大气磅礴、骨力雄浑
著称。
《太上感应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碑帖的笔画厚重有力,非常适合新手练习。
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碑帖进行临摹是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重要途径。
以上几篇碑帖都非常适合新手进行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摹书法字帖落款范文

临摹书法字帖落款范文
一、简单临摹练习的落款。
1. 楷书临摹落款。
2. 行书临摹落款。
临摹米芾行书,那笔锋的变化简直像魔术。
我这新手,只能慢慢摸索,[你的名字],[年/月/日]。
3. 隶书临摹落款。
刚临了曹全碑,感觉这隶书就像优雅的舞者,我在后面笨手笨脚地模仿呢,[名字],[日期]。
二、较为完整的临摹作品落款(有一定练习成果后)
1. 楷书临摹落款。
2. 行书临摹落款。
已丑春,专心临摹黄庭坚行书。
山谷笔意跌宕起伏,我在这临摹的过程中像坐过山车,时而兴奋时而沮丧,不过也算乐在其中,[你的名字]书。
3. 隶书临摹落款。
《硬笔书法作品》钢笔字帖

《硬笔书法作品》钢笔字帖
钢笔字帖是学习硬笔书法的重要工具,通过临摹和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水平。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硬笔书法作品》钢笔字帖:
1. 《硬笔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选用著名书法家张宇的临摹作品,其用笔和结构都非常接近原作,适合初学者练习。
2. 《曾孺牛临王羲之兰亭序》:曾孺牛的书法风格清新自然,其临摹的作品也非常逼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练习者。
3. 《硬笔临摹钟繇荐季直表》:钟繇的书法风格古朴典雅,其作品《荐季直表》更是经典之作,通过练习可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4. 《王艳临黄庭经》:王艳的书法风格优美流畅,其临摹的黄庭经更是栩栩如生,适合女性练习者。
5. 《硬笔临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的书法严谨端庄,其作品《九成宫醴泉铭》更是被誉为“楷书之冠”,适合想要提高楷书水平的练习者。
6. 《硬笔临摹钟绍京灵飞经》:钟绍京的书法灵动飘逸,其作品《灵飞经》更是千古绝唱,适合喜欢行书的练习者。
7. 《硬笔临摹褚遂良倪宽赞》:褚遂良的书法俊逸挺拔,其作品《倪宽赞》更是被誉为“褚体之冠”,适合想要尝试不同风格的练习者。
8. 《硬笔临摹米芾蜀素帖》:米芾的书法奇崛险峻,其作品《蜀素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练习者。
此外,还有《张海同临张黑女墓志》、《张平临张黑女墓志》等钢笔字帖可供选择。
建议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进行练习。
“临帖与“摹帖临帖和摹帖

“临帖与“摹帖临帖和摹帖“摹帖”和“临帖”,也合称“临摹”。
“临摹”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照着写”。
它是初学书法继承传统的必经之路。
“临”与“摹”有其不同的概念。
“摹帖”是用透明的薄纸(如拷贝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将其字样描下来。
通常有这几种方法:(1)双钩。
即用单线将字的轮廓勾画出来。
通过勾画了解原字的用笔和结体,然后再根据用笔特点填墨,所以又叫做“双钩廓填”。
现今流传的所谓王羲之墨迹,就是唐代采用这种方法流传下来的。
(2)单钩。
即沿笔画的中间画一条单线,然后再沿单线运笔写出字体。
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字体结构。
(3)满摹。
即在覆盖于帖上的透明纸上直接运笔一次描成,以锻炼用笔和掌握字体的结构。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纸上写出来。
所以临帖已是较摹帖前进了一步。
临帖的方法有下面几种:(1)对临。
把字帖放在一旁,照着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
注意临帖时不要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
(2)背临。
所谓的背临也就是默写。
在熟悉原帖的基础上,可以不看字帖,凭记忆和对原帖的理解来背写出来。
(3)意临。
对临和背临的目的,在于继承。
而意临是将所临之帖参入己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古人书迹为我所用。
当然,意临也绝不是随心所欲地信笔挥写,没有一定的功力和成熟的构思是做不好的。
总的来说,正如宋代姜夔《续书谱》所指出的那样:“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学习书法要临与摹相结合,这样才会将古人的碑帖学到家。
什么是临摹?临摹有几种方法?

什么是临摹?临摹有⼏种⽅法?
初学书法,都以临摹开始,那么临摹究竟有⼏种⽅法?如何临摹?
其实,临摹是“临”和“摹”的合称。
“临”也叫“”对临”,是⼈和书⾯对⾯照帖写字;“摹”是把字帖放在宣纸下⾯,再在透明的台⾯下边放⼀盏灯,灯光照射透过字帖把字帖上的字显现在纸上,然后按透过的字迹描写。
临帖
对临⽅法中,还有⼀种⽅法:意临。
意临,只适合具有⼀定书法造诣的书法家在揣摩古⼈⽤笔⽅法时使⽤。
它是把临帖者的个⼈风格与古⼈书风相互融合的再创作过程。
此法,初学者禁⽤。
摹帖
有两种⽅法:⼀是仿影法;⼆是双勾法:(1)仿影法 是把字帖放到透光的台⾯上,再把纸放到字帖上,然后按照字帖透到纸上的字影,进⾏描写。
(2)双勾法 是先⽤笔勾出字的笔画轮廓,然后再⽤⽑笔在轮廓线内填写。
现存的《王羲之·兰亭序》,就是后⼈⽤这种⽅法摹写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作“摹本”。
临帖和摹帖,⽅法不同,产⽣的结果也有差异。
“临”,可以形神兼顾;“摹”,容易注重于形,⽽忽略⽤笔的随意性;尤其描摹的“双勾法”,久⽽为之,会形成匠⽓。
此外,临帖前必须要熟读字帖,做到⼼中有数,⽽后动笔。
尽量避免看⼀眼写⼀笔的不良习惯,否则,将事倍功半。
适合初中生临摹的字帖

适合初中生临摹的字帖
1. 《王羲之兰亭序》,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优雅的笔触和流畅的结构而闻名。
初中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基本的笔画和字形,并通过模仿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巧。
2.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气势和力度而著称。
初中生可以通过临摹他的作品来锻炼笔力和书写的稳定性。
3. 《米芾行书谢白石帖》,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风格独特,富有个性。
初中生可以通过临摹他的作品来学习行书的结构和节奏感。
4.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非常经典。
初中生可以通过临摹他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楷书书写技巧和字形规范性。
5. 《褚遂良柳公权碑》,褚遂良是唐代著名的碑刻家,他的作品以其刚劲有力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而著称。
初中生可以通过临摹他的碑刻作品来锻炼自己的笔力和观察力。
除了以上推荐的字帖,初中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其他书法家的作品进行临摹。
重要的是,临摹字帖不仅要追求字形的准确性,还要注重笔画的流畅和整体的美感。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临摹,初中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学习书法必临的几大字帖

学习书法必临的几大字帖
一.《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众多作品总最为优美、成熟的作品。
由古至今的行书几乎都是从王羲之的作品中吸取营养。
二.《荐季直表》
此贴将小楷的笔法表现得是淋漓尽致。
自然含蓄又沉稳大气,犹如温婉甜美的大家闺秀。
三.《灵飞经》
《灵飞经》飘逸、秀丽、温婉是小楷字帖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行笔流美又不失劲键,单字也是各有千秋。
四.《勤礼碑》
练习楷书都从颜体入手,《勤礼碑》是颜体中比较成熟的字帖。
临摹它,今后不管学哪个书体都会有所帮助。
五.《九成宫醴泉铭》
写过欧体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临帖时,感觉结构已经是了然于胸,可是当真正写的时候却总是平淡无奇,感觉就是不到位。
这也是欧阳询的独到之处,每个笔画的长度、位置、角度全都刚刚好,稍微一点点差异都神采皆无。
六.《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它的线条往往是最不好掌控的,有了灵动却少了劲健,写出了劲健有少了灵动。
线条的妩媚姿态上,少一分则呆滞,多一分则俗气。
《雁塔圣教序》把楷书的灵动、线条的妩媚、结构的宽博完全表现了出来。
七.《书谱》
只要参透了《书谱》,那么草书的结构、笔法、线条的婀娜多姿、温婉秀丽文章的妙语均可信手拈来。
八.《曹全碑》
隶书的端庄柔美、圆润舒展没有那个比他表现得更到位的了。
正应了形容美女身材的那句话:多一分有余,少一分不足。
很多人在写
“曹全”时,总是忽略了它的丰润劲健,只注重柔美。
只有真正参透了“曹全”,对线条的表现才会得心应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写好钢笔字临摹的字帖有两种,一种是毛笔字帖,一种是钢笔字帖。
学习钢笔书法,理所当然地要临摹钢字帖,但如果没有理想的钢笔字帖,临摹毛笔字帖的效果也很好。
因为毛笔字帖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了其点画精到、粗细分明、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外,还具有结构漂亮、章法完美的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学习。
另外,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
只是毛笔字帖的线条比较粗壮,而钢笔笔迹比较尖细,所以临摹时应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只要认真学习,定有较大收获。
那么怎样临摹字帖呢?首先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
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字体小一点的字帖,这样可省去缩小的工夫。
其次,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
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
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
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
要求点画写得象,有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
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
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
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
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而应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此外,光临摹也还不够,还要会背、核、用。
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
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最后,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象蜜蜂采百花酿佳蜜一样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
当然,学写字帖也最忌见异思迁,今天摹这本帖,明天临那本帖,象走马灯似的轮换着书写,这样,是写不好字的,初学钢笔行书者务必注意。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
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
具体步骤分述如下:写字的姿势和执笔(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
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
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
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
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
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
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
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
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
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
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
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
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五、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答:只要你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
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
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八、有人说,基本笔画好练,间架结构难写,是这样吗?答:说起来好象很难,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练好了基本笔画之后,就有基础功底了。
所说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
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竖画稍短,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
如果是合体字,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是半包结构,还是全包结构。
弄清这六个区别,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
这样,就可写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
例如:“好”“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就好办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注意居中对齐;常掌二字是个长形体势,不要写太长,稍加紧缩;好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左边稍小,右边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当,参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吗?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当,一宽一窄,线条轻重不分,那就难看了十、怎样安排好字形有大小?答:中国汉字有大有小,形状各异,不论用毛笔或钢笔,写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样,我们管它叫“参差有序”。
具体要求:笔画多的写细稍收缩,笔画少的写粗稍扩散。
要写得大小匀称,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
例如:“腾”字同“小”字;“口”字同“国”字;“工”字同“骞”字。
十一、写字讲究呼应,这指什么说的?答:要想把字写得生动活泼,就得注意线条的往来和笔势的呼应。
笔画相间有呼应,句间的开头和末尾也讲究呼应,这样的写法是为了避免机械式和堆砌现象。
我们经常提到的“笔断而意连”,使点画互相间的声势具有连贯性,这种声势好比幼儿伸手喊妈妈,妈妈伸手接幼儿的那种动作。
《书筏》中说:起笔为呼,收笔为承。
反之,如果写完一笔再考虑下一笔,中断笔间势能,那就是《续书谱》所批评的:“图写其形,末能涵容,皆支离而不贯,其结果多成珠子,字形当然活不起来”。
所以要使字写得生动活泼,情趣诱人,呼应二字是不能忽视的。
十二、据说横竖有原则写法,是这样吗?答:是的,这是当代书法家邓散木说的,邓老讲得有道理。
写“横”要稍斜,左边低,右边高,其斜度约在5-7度上下。
不要低于5度。
不要高于7度。
这是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如果把“横”画写成平直,那么,由于两眼的错觉,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汉字的“竖”画比较重要,在一字当中起着栋梁作用。
虞世南在《笔随论释行》(引王羲之语)说:“为竖必弩,贵战而雄。
”故写竖画要刚劲有力。
如中、牛、千、山等字。
十三、练字用什么样纸好?应注意些什么?答:用方格本较好,因为它有一定的方格,对你练写的字形在规范上有一定的约束。
在练写时要按行按序进行,每写完一页,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写完一本,也要留存起来,以鉴别对照,衡量进步的程度。
在练写时,切不能无规律地东写一个,西写两个,这样的练字会影响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着次序练写,一能练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会帮你养成写好行序的好习惯。
如果任意乱写一通,那你在正式写作时,虽然字形本身写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规整,这是个大事。
十四、写字在快慢上有关系吗?答:关系很大。
写字在行笔快慢上有极大关系,字形的优美,线条的神韵,大部在快速行笔中体现出来。
呼应的连贯笔势也是在快速运笔中体现。
慢笔写出的字是没有神韵的。
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笔的人写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气势!这就是他们运用了“一气呵成”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笔,达到满意的效果,除了要对字形本身结构具有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执笔要正,并尽量往上些。
书写每个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义去构思,信指而书,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饰。
“笔劲洞达美而韵,书贵瘦硬方有神”。
这就是写字在快慢上应当体现的一面。
十五、书写基本笔画时,应注意哪些?答:(1)写“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2)写“横”要稍斜。
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下“横”写俯势;(3)“竖”画粗而壮,写直不要歪;(4)“撇”之发笔利,“捺”之发笔扬;(5)“折”的发笔缓,“钩”之发笔冲。
初练稍慢,循序渐进。
要知道,书体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好,它是写好一切书体的立足点。
十八、衡量一个字、一篇文章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答:第一要看字的“笔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间架结构规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
“笔力”分布怎样,结构相间的疏密程度是否适当,字间、行间、开头、结尾等,条理是否分明。
要知道,真正的书法功底还要注重在挺拔雄劲的楷书上面。
十九、怎样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答:书写文章时,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应当看准一句,接连不停地写下去。
这样的写法,能使字序整齐,气韵丰满。
如果看一个写一个会产生字间、行间以致整个篇幅的不规则现象,这虽然是个小事,但对衡量作品的整个格调是很主要的。
钢笔字横写居多,要边写边向左方看齐,竖写时边写边向上部看齐。
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宽高度,字间的距离应占一个字的一半,行间距离应占一个字的宽度。
字形写得虽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当,是要降价三分的。
因此必须重视对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写作时养成好的习惯。
钢笔的执笔姿势执笔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具使用的得当与否;它与笔法有着密切的联系1.“三指虎口”执笔法所谓“三指虎口”执笔法,即以大拇指第一关节和食指第一关节的前端,从左右两面夹信笔杆;以中指第一关节的侧面,从下往上抵信笔杆(三个手指在笔杆上的高低位置应基本一致);笔杆的尾部靠在虎口上。
无名指和小指不触及笔杆,但须紧抵中指,五个手指均向手心微微弯曲,切忌紧握拳头,要做到指实,掌虚。
虎口处能见到一对“凤眼”。
2.执笔角度与执笔高低的关系执笔角度的大小及执笔部位的高低,与笔画的粗细有关(园珠笔例外,因为园珠笔笔尖是一颗360度的园球,任何角度书写时,只要轻重不变,粗细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