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治疗仪可行性报告

合集下载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45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肌力的改善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以及尿失禁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盆底功能障碍;电刺激;生物反馈;临床疗效妊娠和分娩都是造成女性患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1]。

在女性妊娠过程中,胎儿的体积不断增大,重量也随之加重,孕妇盆底肌肉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肌张力相应减弱。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产道需要扩张,产妇盆底的肌肉会随之受到更进一步的损伤,从而更容易导致肌肉发生功能障碍。

分娩后如果盆底的支持结构没有及时有效地恢复,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会造成肌功能进一步下降,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只能通过手术的方式解决[2-4]。

国内外相关报道指出,通过电刺激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盆底肌肉功能康复。

本研究对130例患者进行了电刺激+生物反馈辅助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4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115例,年龄26~46岁,平均(36.7±3.8)岁;分娩方式:阴道分娩86例,剖宫产29例;临床表现:盆腔器官脱垂45例(POP-Q评分Ⅰ期30例、Ⅱ期10例、Ⅲ期以上5例),尿失禁30例,性生活有影响的12例;盆底肌力分类:0级2例,1级10例,2级59例,3级44例。

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盆底功能是指盆腔底部的一组肌肉和筋膜,包括骶骨前肌、恶阴肌和阑尾肌等,主要起到支撑盆腔内脏器和维持尿控制功能的作用。

产后盆底功能失调是指产后妇女因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等问题而出现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盆底功能康复逐渐受到重视,而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作为常用的康复方法在盆底功能康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以验证该联合疗法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比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效果,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进一步完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盆底功能康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围产期最为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在盆底功能康复领域逐渐引起了重视。

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训练和干预,提高盆底肌力量和控制力,改善尿失禁等症状,促进盆底功能的康复。

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将为产后妇女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医生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也有望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心理负担,减少负面影响,对促进妇女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的开展将为盆底功能康复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背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产后妇女由于盆底肌群松弛或受损导致的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通过剖宫产来顺利生育。

剖宫产术会破坏盆底结构,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

据统计,产后妇女中约有70%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给她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为产后妇女的健康康复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通过对产后妇女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和康复,提高其盆底肌群的协调性和力量,从而改善盆底功能的问题。

通过本研究,旨在验证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相结合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促进作用,为产后康复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促进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康复和改善。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产后妇女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康复方案,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盆底功能的健康状况。

1.3 研究意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困扰产后妇女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着她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案已经被证实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为产后康复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与策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2. 正文2.1 盆底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盆底功能是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包括盆腔底部的肌肉、韧带和神经组织,对维持尿液、粪便和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

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

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摘要:目的:分析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入院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锻炼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肉力量、子宫脱垂、小便失禁方面改善恢复情况,同时观察其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子宫脱垂、小便失禁的治疗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等方面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具有可行性且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unction disorder,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伤或缺陷导致功能出现障碍等所引发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盆腔脏器的脱垂,排尿、排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1]。

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妊娠期间随胎儿体重增加,盆底肌肉所承受压力逐渐增大,妊娠期间激素水平变化对于盆底结缔组织及肌肉的影响,以及分娩过程中对于盆底肌肉和神经的损伤等均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相关。

若产后盆底肌肉力量不能有效及时地恢复,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功能逐渐下降,临床症状会出现并逐渐加重,保守治疗效果差,只能利用手术方式解决[2]。

利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能够促进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报道常见于国内外媒体中,我国报告相对较少。

本研究为了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可行性,特对我院收治的14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本科室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70例。

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年龄、盆底肌力和临床症状等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其他疾病影响研究结果。

可行性报告 盆底

可行性报告  盆底

一、1、提高当我院围产保健水平,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并且通过预防和减少妇女产后妇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妇女产后生活质量。

2、扩大医院的服务范畴,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同时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随着二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

在我国实行独生子女国策的影响下,现在的妇女“只生一个孩子”,由此,促使妊娠期妇女的营养均衡至关重要,这样既能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又能避免营养过剩或者不足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此外,当今社会的产妇希翼产后得到最好恢复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产后恢复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目前我地区的产后恢复的措施处于一片空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产后恢复治疗系统。

众所周知,女性的妇科疾病发生与妇女产后身体恢复水平有极大的关联,同时妇女因产后身体各器官而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影响了夫妻的感情协调,随之而来产生的恶性循环是“妇女对生育后代产生恐怖心理!”这也反映出我国医疗机构现有的恢复治疗手段与妇女产后恢复急切要求的巨大差距,减小这个差距已迫在眉睫!以整形修复外科出名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里,要求进行外阴,阴道修复的妇女越来越多,大家深知,她们非但要承担巨大的生理伤痛,而且要付出巨额的手术费用。

这些妇女想要得到的只是家庭的幸福生活、和谐的夫妻感情。

专家们认为这种状况可以避免,主要是因为她们错过最佳产后恢复时期造成,所以有关专家呼吁产妇应即将进行恢复治疗。

三、怀孕和分娩都会对盆底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产后性生活质量及引起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

在我国产前产后盆底肌肉的检测、康复目前还属于新兴项目。

国际上已经普遍认为早期盆底肌肉训练对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及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

盆底肌肉康复已引起医学界特殊是国内大城市的广泛重视,成为继妇科肿瘤、内窥镜的又一妇产科亚学科。

盆底肌肉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盆底肌肉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盆底肌肉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了解盆底肌肉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 年12 月到2012 年4 月来我们盆底康复门诊,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治疗5 ~ 26 次的100 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把疗效评定分为4 类:显效、有效、微效、无效。

结果: 100 例病人治疗5 ~ 26 次的总有效(显效+ 有效)率为78%;生物反馈- 电刺激治疗10 ~15 次者疗效较好;盆底肌肉锻炼42 天以上者疗效较好。

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生物反馈- 电刺激治疗10 ~ 15 次的疗效确切,加上盆底肌肉锻炼42 天以上者疗效更好。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012-02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45% 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绝大多数妇女对盆底肌肉功能认识不足,认为影响不大,即便有些不适,也羞于启齿,隐私部位,不便过多的让医生检查,加上医务人员的宣传不够,经济条件的限制等,使得很多病痛缠身的妇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

我们采用法国杉山公司PHENIX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本文通过对2010 年12 月到2012 年4 月来我们盆底康复门诊治疗的100 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的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了解盆底肌肉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2010 年12 月到2012 年4 月来我们盆底康复门诊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共121 例,其中6 例病人还在治疗中, 15 例病人治疗1 ~ 4 次,我们选择治疗5 ~ 26 次的100 例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2 ~ 65 岁,平均31.21±3.20 岁。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价值分析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价值分析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价值分析引言产后盆底肌力康复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盆底肌的松弛和功能障碍会给女性带来诸多不适,甚至影响生活质量。

在盆底康复的治疗中,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和盆底肌锻炼被广泛应用,它们能够有效地帮助产后妇女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一、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简介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利用电刺激来帮助控制和改善身体功能的治疗方法。

通过精确的电刺激,可以在脑部接收感觉的区域引导患者控制并改善肌肉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盆底肌力康复中,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可用来帮助患者找到盆底肌的准确位置和适当的收缩力度,从而达到有效锻炼盆底肌的目的。

二、盆底肌锻炼在产后康复中的作用盆底肌是人体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支撑着盆腔内的器官,保护着膀胱、子宫、肠道等器官的正常功能。

产后,盆底肌会因为长时间的压迫和伸张而变得松弛无力,导致尿失禁、性生活不适等问题。

而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地帮助产后妇女恢复盆底肌力,预防和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通过盆底肌锻炼,产后妇女可以加强盆底肌群的收缩力度和持久力,恢复盆底肌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的优势1. 精准定位: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更精确地找到盆底肌的位置和收缩程度,避免了传统盆底肌锻炼时由于患者无法准确感知肌肉收缩而导致效果不佳的问题。

2. 激励有效性: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能够通过在患者体内产生电刺激的方式来激发盆底肌群的收缩,增强盆底肌的锻炼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还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使治疗更加有效。

3. 促进恢复: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可以帮助盆底肌群更快地恢复功能,减少恢复期间的呼吸困难、疼痛等不适症状,加速产后康复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20例疗效观察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20例疗效观察

Ⅲ级 1 1例 : 照组 2 0例 , 失 禁 患者 16例 , 生 活 质量 0 对 2 尿 1 性 下降 3 3例 。 子宫脱 垂 7 例 (I度 轻型 4 1 2例 、 I度 重型 1 例 、 8 Ⅱ度 轻 型 1 例 )盆 底肌 力 0级 8例 , 1 , I级 2 0例 , Ⅱ级 9 例 , 2
w ow r igoe ysre igw r slce n a d m ydvd dit et n ru (2 ae) n o t l ru h eeda n sdb ce nn ee eetda drn o l iie not a r me t o p 2 0 css a dc nr o p g og
wi evcf o y fn to r m b ttisa d g n c lg l i n o rh s ia r m u y 1 t 2 0 t a u r s,2 2 t p li o rd su cin fo o serc n y e oo ci c i u o ptlfo J l s, 01 oJ n ay 1 t 01 h l y n
22 6 第9 第 8 0年 月 1 l 1 卷 期
・临床 研 究 ・
电刺激 生物 反馈疗 法联合盆底肌 肉锻炼 治疗女性 盆底功能 障碍性疾病 2 0 2 例疗效观 察
米 建锋 梁桂 玲 劳 东玲 庞 琼 燕 苏 小容 55 0 30 0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钦 州市 第二 人 民医 院妇产 科 , 西钦 州 广
Ob e v t n o h fe to lc rc lsi u a i n b o e d a k t e a y c m - s r a i n t e e c fee t ia t o m l to i f e b c h r p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治疗仪可行性报告关于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治疗仪可行性报告一.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治疗仪适用的范围1.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医学专家指出,目前前列腺病病种多、发病率高、发病年限长,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前列腺疾病在男人的一生中随时都可能发生,一般年轻人前列腺炎较多见,而老年人则良性增生为多。

据统计,20岁以上男性,31%~40%患有慢性前列腺炎;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50%患有前列腺增生,7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8%。

前列腺器官虽小,但它带给男性的问题、麻烦却不少,前列腺是男性体内的“三岔口”,它是排尿的必经之路,又兼射精通道,而且还分泌前列腺液营养精子。

一旦前列腺发生病变,其伴随出现的性功能障碍及生殖障碍却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夫妇感情不和,家庭破裂。

因此,前列腺疾病常被人们称之为“男性健康的杀手”。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在青壮年,临床上前列腺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前列腺炎临床上较少见,慢性前列腺炎在成年人群中发病较高,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人的1/5左右,因慢性前列腺炎多伴有精囊炎,故又称为前列腺精囊炎。

(一)病因慢性前列腺炎其病因较为复杂,少数由急性前列腺炎未能彻底治愈迁延而来,绝大多数病人则未曾经历过明确的急性阶段。

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次有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其它致敏原等。

性欲过旺、前列腺充血、下尿路梗阻、会阴部压迫、损伤,邻近器官炎症病变波及前列腺以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等,都可能是造成慢性前列腺炎的原因之一,甚至病人的精神状态也是影响症状轻重的一个因素。

总之,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造成经久不愈的原因,很可能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病因,或在同一时期存在一个以上的致病因素。

(二)临床表现不同病人症状表现相差很大,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病人自觉症状可不完全一致,一些病人症状显著,但前列腺触诊、前列腺液检查可无特殊发现或改变轻微,而另一些病人前列腺液有大量脓细胞,前列腺质地变硬,却可全无症状。

因此,症状的轻重可能还和病人的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

常见的症状有:1.疼痛后尿道可有烧灼感、蚁行感,会阴部、肛门部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腹股沟、耻骨上区、阴茎、睾丸等,偶可向腹部放射。

2.泌尿系症状:炎症累及尿道,病人可有轻度尿频、尿急、尿痛,个别病人尚可出现终未血尿,清晨排尿之前或大便时尿道口可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排出。

3,性功能障碍:可有性欲减退、阳萎、早泄、射精痛、遗精次数增多等,个别病人有血精或因输精管道炎症而使精子活动力减退,导致不育。

4,神经衰弱症状:由于病人对本病缺乏正确理解或久治不愈,可有心情忧郁、乏力、失眠等。

5.继发症状:由于细菌毒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可出现结膜炎、虹膜炎、关节炎、神经炎等。

典型举例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采用Laborie公司的Urostym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行尿动力检查及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观察并评价疗效。

(周家杰张先觉杨光华熊泽安)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选择3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37.8岁;病程2月-10年;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行尿动力检查及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治疗次数5-10次,每天一次或者隔天一次,刺激电流18-38mA根据患者感觉调整电流量的大小。

结果: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为:膀胱尿意感觉敏感者占45.9%;逼尿肌不稳定者占16.4%,膀胱出口梗阻占19.2%,可疑梗阻占34.4%;肌电图测定,有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者占30.2%。

治疗前症状评分17-34分,平均25.4分;治疗后评分5-26分,平均减少12.7分,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症状评分减少,平均减少,尿动力学复查,膀胱尿意感觉正常,恢复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

结论:1.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大多存在盆底肌肉神经功能失调,尿动力学检查提示以尿意感觉敏感,DI及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为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下尿路症状,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调节盆底肌肉神经功能,达到治疗下尿路疾病的目的,本组治疗38例慢性前列腺炎,近期治疗效果满意,是目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2.尿动力检查能有效判定膀胱尿道肌肉的神经功能,完善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但是病人有一定的痛苦,难以接受,故选择病史长、一般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

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能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客观的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

2.治疗慢性难治性前列腺炎对于大多数的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来说,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尽管采用了许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却不理想,或者治好后不久又有复发,从而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出现这种“老大难”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一般认为与前列腺本身的解剖位置和病理生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难治归难治,却还是要治的,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去治好慢性前列腺炎。

那么,到底有哪些治疗方法,哪一种又最有效呢?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应该以药物为主。

口服抗生素是最方便的方法。

至于到底应该选用哪一种药物最好?要根据前列腺液的菌培养结果采决定,看看细菌对何种抗生素最敏感,就用哪种抗生素。

一般说来,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和复方新诺明等药,因其疗效较好、价格低廉,已广泛使用;而新近研制出来的氟嗪酸、、环丙氟哌酸和泰力特等抗生素,虽可透入前列腺内,使局部的药物浓度明显升高,达到抑杀细菌的作用,但它们的价格偏高(一天所用药费在10元以上),难于长期使用。

至于抗生素应该用多长时间,需要根据治疗效果来决定,通常都得要3—6个月才行。

这是因为大多数病人在有规律的系统用药一个月左右,前列腺内的细菌虽然已被抑制住,但还不能完全有效地被杀灭,一有适当的机会,它们就可能再次活动,引起复发。

同时,如果长时间用同一种抗生素,还容易出现耐药性,就是说细菌已经适应了某一种抗生素,不仅不再怕这种药物,而且可以抵御这种药物了。

因此,现在有人建议,治疗开始阶段用“冲击”疗法,即选择两种以上的有效抗生素交替或同时使用一个月。

等到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后作维持性治疗,方法是每隔15天左右更换一种抗生素,并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维持时间多在半年以上。

这种用药方法比较麻烦,疗效可能会好些,需要病人有耐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而且抗生素作用的局限性,也是慢性前列腺炎难治的原因之一。

许多病人经过治疗,前列腺液可以恢复正常,但仍然感到局部疼痛不适。

这是因为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腺体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和肌肉挛缩,可压迫前列腺周围神经产生种种不适。

对此,抗生素治疗是无能为力的,常常需要再配合物理治疗等其它方法,以缓解组织的纤维化。

而Laborie公司生产的Urostym生物反馈治疗仪能有效的治疗慢性难治性前列腺炎,对前列腺的痛疗效最为显著。

典型举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复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采用Lraboie公司的Urostym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慢性难治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报告。

(叶章群蔡丹杜广辉蓝儒竹袁晓奕陈忠马扬之胡幼明曾桂云)方法:从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期间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病人,NIH分类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

病人大多经过抗炎治疗半年以上症状无缓解,前列腺细菌培养阴性,白细胞10-15/HP、卵磷脂+—++,NIH症状评分:频率30-45,其中口疼痛不适者(睾丸、阴茎、盆底痛或肛门、阴囊赘胀不适者)31例;排尿刺激(尿频、尿急、尿不尽感)62例;尿滴白13例;尿分叉4例;性功能下降者6例。

采用Lraboie公司的Urostym 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刺激强度15-23mA,持续20分钟,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

结果:经生物反馈治疗一疗程,60例患者症状显著好转或治愈,2例无明显好转,无一例恶化,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症状评分:频率症状评分降至10分-20分(平均下降18分),严重程度评分降至0-15分(平均下降20分),58例WBC降至0-5/HP,56例卵磷脂升至++-+++。

所有病人疼痛不适之症状在治疗2-3天后均不同程度的减轻和消失,尿滴白在4-5天明显好转和消失,尿不尽及尿频亦大多数在5次治疗后好转,只有2例尿频,腰酸,乏力者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慢性难治性前列腺炎具有显著疗效,其中对前列腺痛疗效最为显著,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长期随访资料,其作用机理亦有待于深入分析。

5.治疗慢性盆底痛综合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叶章群蔡丹杜广辉陈忠袁晓奕张建华伍庄陈圆)目的:评价生物反馈仪治疗慢性盆底痛综合症的疗效方法:病例选自2001年1月2003年6月期间在院泌尿外科门诊病人200例,NIH分类为慢性非细菌性非炎症性前列腺炎(即慢性盆底痛综合症CPPS,前列腺炎ⅢB型)。

所有病人都经过抗炎、a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半年以上症状无明显缓解,前列腺细菌培养阴性,尿四杯试验阴性,白细胞记数0-9/HPF(高倍视野)、卵磷脂+ - + + +,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中度以上。

其中疼痛不适者(睾丸、阴茎、盆底痛或肛门、阴囊坠胀不适者)153例;排尿刺激(尿频、尿急、尿不尽感)162例;尿滴白46例;尿分叉32例。

采用采用Lraboie公司的Urostym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刺激强度为15-23mA,每次持续时间20分钟,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

结果:经生物反馈治疗一疗程,185例患者症状显著好转或消失,15例无明显好转,无一例恶化,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症状评分降至6-14分,平均降至21分,治疗前后NIH-CPSI 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患者睾丸疼痛、阴囊不适之症状在治疗7-8天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尿频及尿不尽感大所数在两周后改善,尿滴白在4-5天后好转或消失,性功能下降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00例患者中仅有18例尿频、腰酸、乏力者症状无明显改善。

随访2-4月,20例复发,但症状均较前有所减轻,经再次行生物反馈治疗一疗程以上都有好转。

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仪对CPPS具有显著疗效,其中对盆底区疼痛不适,排尿不适者的症状改善最为显著。

有学者认为通过生物反馈治疗仪给予一定强度的电微波刺激达到缓解病人盆底肌肉松弛而起到治疗效果。

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长期随访资料,其治疗作用亦有待于深入探讨。

二.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治疗仪市场前景2.社会效益针对目前前列腺炎难治愈的难题,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1)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并且缺乏十分明确的治疗方法,疗效判定方法也不统一。

(2)前列腺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大多数抗菌药物难以透过包膜,进入腺体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3)前列腺位置深在,其分泌的腺液要经前列腺腺管排入尿道,有些前列腺腺管与尿道呈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其分泌的腺液不容易排出,尤其在发生感染时,脓栓易填塞腺管,因引流不畅而使炎症不易消退,出现症状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