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康复
盆底康复——产后女性的必修课

盆底康复——产后女性的必修课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新生儿的出生无疑是令所有人都非常兴奋的事情,见证宝宝的茁壮成长也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
但是,对于宝宝的妈妈来说,分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有过分娩经历的女性朋友,在说起分娩时都会谈之色变。
的确,分娩是女性朋友非常痛苦的事情,不但要经历分娩过程中超过十级的疼痛感,更会在分娩之后出现一些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就是——盆底功能障碍。
每个母亲在分娩之前都是美丽的少女,而在分娩之后,由于盆地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来说,盆底康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盆底康复能够有效修复盆底功能,也是每个产后女性的必修课。
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盆底康复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想要了解盆底康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群是女性朋友身上非常重要的肌肉群,它就像一个连接器一样,对肠道、膀胱、子宫等盆骨内的器官起到支撑作用。
在女性朋友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时,由于双腿会分开,接触车座的部位一般就是盆底肌群。
那么,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呢?对于分娩之后的女性朋友来说,盆地功能障碍就是由于分娩导致盆地结构出现损伤或者缺损,盆底对肠道、膀胱、子宫等盆内器官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引起相关症状的疾病。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分娩之后的女性群体中,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非常高,已经处于30%以上。
也就是说,在我国平均每10个分娩之后的女性中,就有3-4名盆底功能障碍患者。
根据盆底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盆底功能障碍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分别为性功能障碍、括约功能障碍和支持功能障碍。
其中,性功能障碍是指患者的性功能有所损伤,包括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高潮障碍、性生活疼痛以及性欲减退等等;括约功能障碍主要包括便秘、粪失禁、尿潴留、急迫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跃、压力性尿失禁等等;支持功能障碍主要包括阴道后壁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等等,而子宫脱垂根据脱垂程度不同也分为子宫2型脱垂和子宫3型脱垂。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盆底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耐力,从而恢复盆底功能的正常水平。
本文将从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盆底肌肉的重建、神经肌肉协调的调节以及行为习惯的改变。
1. 盆底肌肉的重建盆底肌肉是维持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的关键肌肉群,其功能障碍常导致尿失禁、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通过采用针对性的肌力训练,患者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并提高其耐力。
常见的肌力训练方法包括Kegel运动、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等。
2. 神经肌肉协调的调节盆底肌肉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而神经肌肉协调失衡常会导致盆底功能异常。
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神经调控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例如,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群按压、放松和协调运动,以增强盆底肌肉受神经调节的能力。
3. 行为习惯的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如长时间憋尿、用力排尿或排便等,以及改善饮食结构、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等,来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二、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介绍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干预等。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盆底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改善盆底肌肉状态和血液循环来提高盆底功能。
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超声波治疗、热疗、冷疗等。
电刺激可以刺激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增强其力量和协调性;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盆底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调节盆底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以帮助恢复正常的盆底活动。
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减轻盆底肌肉的过度紧张,促进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如盆腔脱垂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盆底康复治疗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盆底康复治疗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针对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妇科、泌尿科、产科等领域。
这种治疗技术可以帮助女性恢复盆底肌肉的活力和弹性,预防或改善出现的盆底问题。
然而,在盆底康复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盆底康复治疗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展开讨论。
1. 盆底康复治疗效果不佳盆底康复治疗效果不佳是许多患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主要原因可能是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严重性,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或不规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配合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患者应该找到专业医生进行评估,确立准确的诊断。
在盆底康复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肌肉锻炼、物理疗法、行为矫正等。
其次,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
盆底肌肉功能恢复需要时间和耐心,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锻炼,并且坚持治疗过程中的其他辅助措施,比如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善等。
最后,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
患者有责任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包括疼痛程度、功能改善情况等。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2. 盆底康复治疗的安全性问题盆底康复治疗一般是安全的,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或并发症。
例如,肌肉过度紧张可能导致疼痛,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可能加重症状,盆底康复器械不当使用可能引发感染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治疗之前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风险与好处。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锻炼,避免过度紧张或不正确的操作。
此外,对于使用盆底康复器械的患者,要确保仪器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3. 心理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影响盆底康复治疗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敏感问题,很容易引发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焦虑。
这些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重视。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充分倾听患者的需求和顾虑。
盆底康复工作计划

盆底康复工作计划引言盆底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方法来恢复盆底肌肉的功能和力量,以解决盆底功能障碍问题的过程。
盆底功能障碍常见于女性分娩后、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盆腔疾病的人群中。
本文将介绍一个盆底康复工作计划,旨在帮助患者恢复盆底肌肉的功能和力量,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标•恢复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提升盆底肌肉的耐力和灵活性•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不适和症状•增加患者对盆底康复的认识和理解训练方法1.盆底肌肉收缩训练–采用收缩和放松的方式进行训练,每次持续5秒钟–每天进行3-5组,每组进行10次–逐渐增加持续时间和组数,直到能够坚持收缩10秒钟,每天进行5组,每组15次2.盆底肌肉放松训练–采用深呼吸和主动松弛的方式进行训练–每天进行3-5组,每组进行10次–逐渐增加组数,直到能够坚持每天进行5组,每组15次3.盆底肌肉耐力训练–采用持续收缩的方式进行训练,每次持续10秒钟–每天进行3-5组,每组进行10次–逐渐增加持续时间和组数,直到能够坚持收缩15秒钟,每天进行5组,每组15次4.盆底肌肉灵活性训练–采用放松和伸展的方式进行训练–每天进行3-5组,每组进行10次–逐渐增加组数,直到能够坚持每天进行5组,每组15次饮食指导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和全谷杂粮,以提供足够的纤维–纤维可以增加排便的顺畅度,减少盆底肌肉的压力2.避免辛辣食物和咖啡因–辛辣食物和咖啡因会刺激盆底肌肉,增加肌肉的紧张程度–限制辣椒、胡椒等辛辣调料的摄入,减少咖啡和茶的饮用量3.增加水的摄入量–饮用足够的水可以保持盆底肌肉的水分平衡,防止肌肉疲劳–每天饮用充足的水,尽量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生活习惯指导1.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增加盆底肌肉的压力和疲劳–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一些盆底肌肉放松操2.合理安排排便时间–定时排便,避免憋便或过久排便–使用正确的排便姿势,保持盆底肌肉的放松状态3.注意体重控制–过重会增加盆底肌肉的负担和压力–保持适当的体重,减少盆底肌肉的压力4.避免过度用力–避免举重、弯腰等动作过度用力–使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日常活动,减少盆底肌肉的压力康复效果评估每月进行一次盆底功能评估,包括以下指标: 1. 盆底肌肉的力量评估 2. 盆底肌肉的耐力评估 3. 盆底肌肉的灵活性评估 4. 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评估结论通过以上的盆底康复工作计划,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恢复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提高盆底肌肉的耐力和灵活性,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不适和症状。
盆底康复的工作制度

盆底康复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减少因怀孕和生产过程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后果,制定本盆底康复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盆底康复工作流程,确保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工作原则1. 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基础,普及盆底康复知识。
2. 认真执行盆底康复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常规。
3. 推广盆底康复技术,训练时认真、细致,耐心指导,训练适度。
4. 保持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
5. 严格无菌操作,确保康复过程的安全性。
三、工作内容1. 盆底功能检查:开展盆底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盆底肌肉损伤程度,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2. 盆底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瑜伽锻炼等。
3. 康复护理:执行盆底康复护理常规,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4.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5. 健康教育:普及盆底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6. 产后访视:定期进行产后访视,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四、工作流程1. 接诊:热情接待患者,了解患者需求,引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检查。
2. 评估:根据盆底功能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盆底肌肉损伤程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3. 治疗:执行康复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
4. 护理:执行盆底康复护理常规,做好护理记录。
5.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6. 健康教育:普及盆底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7. 产后访视:定期进行产后访视,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五、工作要求1. 医护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盆底康复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康复过程的安全性。
3. 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
4.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5. 做好护理记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
盆底功能康复健康教育

盆底功能康复健康教育盆底功能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帮助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人恢复盆底肌肉的功能和力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盆底肌肉是人体内一组位于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它们的功能对于维持膀胱、子宫和直肠正常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由于盆底肌肉松弛或过度收缩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尿失禁、便秘、性生活质量下降等。
通过盆底康复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
首先,盆底功能康复的训练重点是对盆底肌肉的功能进行训练。
通过各种力量训练来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持久力,以加强对膀胱的稳定和控制。
训练包括肌肉收缩和松弛的动作,可以通过徒手训练或使用器械辅助进行。
其次,腹肌和背肌的加强也是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内容。
这些肌肉群与盆底肌肉相互作用,通过加强腹肌和背肌的训练,可以提高骨盆的稳定性和整体肌肉的协调性,从而帮助减轻盆底肌肉的负担,促进康复效果。
此外,肌肉的松弛和伸展训练也是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方面。
如果盆底肌肉过度收缩,会导致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感,这时需通过一些松弛和伸展的训练来缓解肌肉紧张,达到康复的效果。
除了康复训练,健康教育也是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盆底功能的重要性和康复的技巧,提高其自我管理和康复的意识。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正确的姿势和运动习惯的指导、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综上所述,盆底功能康复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康复项目,通过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人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这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的指导,并且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康复意识。
通过持续的训练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盆底功能,减轻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盆底康复实施方案

盆底康复实施方案盆底康复是针对盆底功能障碍和盆底肌肉无力等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康复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来改善盆底功能,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从而减轻盆底问题带来的不适和症状。
盆底康复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盆底肌肉的训练和盆底功能的恢复训练。
盆底肌肉的训练包括盆底收缩和松弛的训练,可以通过盆底肌肉锻炼器材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盆底肌肉的主动收缩和放松来进行训练。
盆底功能的恢复训练包括盆底肌肉的协调性训练,可以通过盆底功能评估和功能训练来进行。
其次,针对盆底问题的康复治疗。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盆底问题的治疗措施,可以通过盆底康复器材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盆底功能恢复治疗来进行治疗。
盆底康复器材包括盆底肌肉训练器、盆底肌肉按摩器等,可以通过这些器材来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恢复治疗包括盆底功能的恢复训练和盆底功能的功能性治疗,可以通过盆底功能评估和功能性治疗来进行治疗。
最后,针对盆底问题的康复护理。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盆底问题的护理措施,可以通过盆底护理用品来进行护理,也可以通过盆底功能恢复护理来进行护理。
盆底护理用品包括盆底护理垫、盆底护理巾等,可以通过这些护理用品来进行盆底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恢复护理包括盆底功能的恢复训练和盆底功能的功能性护理,可以通过盆底功能评估和功能性护理来进行护理。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实施方案包括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盆底问题的康复治疗和盆底问题的康复护理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康复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从而减轻盆底问题带来的不适和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所述的盆底康复实施方案对需要进行盆底康复的患者有所帮助,也希望相关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制定和实施。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康复方法和治疗目标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缓解程度:评估治疗后产妇盆底问题的症状是否有改善,如尿失禁、排便困难、盆腔疼痛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2.功能恢复情况:评估盆底肌肉和组织的功能是否恢复正常,例如膀胱控制、排便控制、性功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
3.体力活动改善:评估产妇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更好地完成体力活动,如行走、提重物等,以反映康复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4.盆底肌力:通过测量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持续力,评估盆底肌肉的恢复情况。
5.盆底功能评估量表:使用专业的盆底功能评估量表,如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PFDI)等,来评估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6.患者满意度:了解产妇对康复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来获取患者的满意度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反馈的简介⏹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 BFT)是现代物理治疗学中涉及多学科综合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包括物理医学、控制论、心理学、生理学等多个学科。
定义⏹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肌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体内变化,借助电子仪器转化为可以意识到的视听信号,并通过医生指导和自我训练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的功能,用于疾病防治及康复训练的方法。
生物反馈的基本原理⏹借助生物反馈仪器将各种生理变化放大并显示出来,通过反复实践、强化和定型,通过不断自我总结,逐渐形成和保持不依赖仪器进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一般是利用仪器或运用患者自己想象中的松弛感、温热感等感觉的方法形成。
通过生物反馈仪显示出来的生理状态信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训练,使间接感知转化为直接感知,并得到强化,最终形成并保持脱离反馈仪而进行自行控制和调节自身某些心理、生理的反应能力。
生物反馈在外科中的应用⏹肛门括约肌撕裂、斜颈、截肢后康复等。
生物反馈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盆底肌训练,包括:肛门括约肌或阴道肌电图加腹内压,尿道内压加腹内压训练,增强盆底肌紧张度,对因为盆底肌松弛所致的急迫性或压力性尿失禁及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盆底肌痉挛、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Ⅲ型前列腺炎)和排尿动作不协调进行辅助治疗等。
⏹其它:如尿潴留、勃起功能障碍等。
生物反馈治疗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失禁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面,目前可供尿失禁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多,虽然以骨盆底肌悬吊方式:如Stamy、Pereyya、Raz等传统手术以及近来的Fascia Sling、TVT、TVT-O等手术,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
但对患者存在一定的创伤和并发症,长期追踪的有效期正在观察中。
⏹药物治疗上,抗副交感神经和抗痉挛的药物,对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疗效均有待证实,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可直接或通过神经反馈间接引起反射性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神经肌肉受刺激后形成冲动,兴奋交感通路;抑制副交感通路,进而抑制膀胱收缩,长期作用则可降低膀胱逼尿肌的兴奋性,增加膀胱容积。
⏹有研究者对26例育龄期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采用表浅肌电图相关型生物反馈治疗(s-EMG biofeedback)行盆底肌肉锻炼(PFME)。
在采用7日排尿日记、1小时尿垫试验、盆底肌力测定等方法对疗效进行评估后发现,61.5%的患者达到了治疗目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他们认为短期生物反馈治疗是有效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的新手段。
⏹有人对135名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安慰剂的对照研究,生物反馈疗法治愈率为23%,61%患者的漏尿次数明显减少。
还有人利用肌电图式的生物反馈装置治疗48名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时,60%患者的漏尿次数减少,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
另外,与手术治疗相比,生物反馈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上效果稍差,但没有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发症和高额的费用。
国内研究人员对OAB患者采用盆底电刺激治疗方案⏹阴道电极0~70mA±10%FS,肛门电极0~25mA±10%FS;刺激频率:5~100Hz;电极大小:阴道电极13cm,直径2cm,肛门电极长11cm,直径1cm;刺激电流最大强度:8~75mA,治疗10~20次。
生物反馈对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生物反馈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围手术期行为治疗,尤其是生物反馈治疗在改善术后尿失禁方面有一定优势。
国外有研究者选择了125例53~68岁拟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
术前经过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较对照组在术后尿失禁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他们认为,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患者对排尿的控制能力,并减少尿失禁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盆底肌肉收缩能力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后发现,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治疗术后尿失禁的有效手段,而且无创伤,患者依从性好,应作为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尿失禁的一线治疗方案。
⏹盆底电刺激——刺激神经和肌肉,通过形成冲动,兴奋交感通路并抑制副交感通路,抑制和降低膀胱收缩能力。
⏹生物反馈、电刺激二者结合具有协同作用生物反馈在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应用⏹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仍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手段,前列腺电切术后往往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尿失禁,在我国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远多于前列腺癌的患者,所以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治疗研究更具有临床意义。
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ⅢA/B型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病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确。
最近国外在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方面进展显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其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改善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
生物反馈治疗CPPS的适应证⏹复发性前列腺炎,其他治疗无效,而且细菌学检查无细菌感染⏹复发性尿频、尿急而膀胱镜检查无异常⏹DRE发现盆底肌紧张或有扳机点⏹盆底肌电图检查发现EMG明显增高系统的生物反馈训练⏹首先应建立治疗动机,示范性的将患者与仪器连接,讲解生物反馈疗法的机理和优越性。
⏹训练日程安排一般每周5次,2周为一个疗程,以诊室治疗结合家庭练习的模式进行。
⏹诊室治疗每次使用肛门电极将患者与机器连接20分钟,连接完毕后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舒张练习,患者可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反馈信息,清楚的看到盆底肌收缩/舒张的情况,并根据系统的指引,逐步学会掌握正确的盆底肌收缩/舒张动作。
⏹家庭作业是将治疗室练习所获得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患者还可以采用自我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症状、用药量、诊室治疗与家庭练习的体验和次数、情绪、睡眠状况、生活事件以及努力方向等。
⏹每次诊室治疗医生都应查看患者家庭作业日记并与其交谈,交谈内容包括评价日记内容以及了解患者的感受和要求,目的在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乐观情绪。
⏹我们通过对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发现,患者尿道口滴白、盆底肌紧张及痉挛等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还发现,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并能减少前列腺液或精液中的白细胞计数。
生物反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国内学者对ED患者,先行盆底肌肉锻炼,然后通过肌电生物反馈进一步提高患者收缩肌肉的质量。
电刺激改善盆底肌群的感觉和帮助患者收缩坐骨海绵体肌及球海绵体肌。
物理治疗改善ED效果的生理解释是:盆底肌的收缩使得阴茎根部的压力增高,减少静脉回流。
⏹对于不同原因ED患者,疗效并不相同。
在静脉闭合功能不良引起的ED患者中作者获得了最好的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阴茎血流的变化是ED最常见的原因。
⏹国外研究发现盆底肌肉锻炼和测压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排尿终末滴沥有治疗作用。
⏹经过研究,他们发现生物反馈对ED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并推荐为治疗的一线方案。
同时他们提出严重的动脉及神经因素导致的ED患者不适合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只是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生物反馈仪是学习和训练的工具,不是单纯的治疗仪。
任何将生物反馈单纯理解为仪器治疗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并可能影响疗效。
⏹单纯生物反馈治疗较少,常需要与盆底肌肉锻炼和电刺激连用。
⏹由于生物反馈治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神经、心理治疗,需要患者与医生之间密切协作和充分信任。
此外由于此种治疗方法可能治疗时间较长,疗效逐渐显现,因而我们建议在治疗前向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讲明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树立信心,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对出现的疗效进行鼓励!⏹对症状无明显改善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并寻找原因,必要时停止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的禁忌⏹阴道电极禁用于重度子宫脱垂和阴道松弛脱垂致阴道缩短者。
⏹女性月经期及孕妇⏹肛门电极禁用于重度痔疮、肛裂者。
⏹另外我们认为由于生物反馈需要患者有良好的神经功能和意识能力及良好的依从性,能够配合,意识清楚。
所以精神疾患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如心因性精神障碍不适合此种治疗方法。
⏹生物反馈治疗不应用于严重的精神疾病、抑郁症或者强迫性神经症、过度疲劳和病态人格的患者。
对于糖尿病及代谢系统疾病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因为治疗可能会增加体内胰岛素及其它药物的剂量。
⏹由于生物反馈可以导致患者症状缓解,因此可能导致疾病症状被掩盖,从而加重疾病的进展,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因此,在使用生物反馈治疗前,应明确诊断,禁用于病因不明的患者。
⏹由于生物反馈多为门诊治疗,所以需要患者住址及交通便利,方便定期治疗。
前景及尚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生物反馈治疗开展较晚,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造成了各治疗中心疗效不一,从而无法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因而我们主张对生物反馈治疗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
⏹理论上说生物反馈是无创性治疗手段,但由于医学伦理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在其是否对人体某些系统会产生影响,尚有一些不同看法,故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如何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是生物反馈治疗面临的又一问题。
而且,目前的临床研究缺少对远期预后进行观察。
⏹生物反馈治疗目前的研究尚无法采用双盲法,精神-躯体相互作用尚需充分的理论依据。
盆底康复(PFR)•盆底康复(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是一项以康复为目的的诊断治疗方法,它着重于盆底功能的监测和恢复,包括盆底肌肉群、生殖、泌尿、肛肠系统。
•研究范围涉及:神经肌电、肌肉收缩动力、尿流动力、肛肠动力•无创性诊疗方法,主要有:生物反馈Biofeedback、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和盆底肌肉和动力学的基础评估。
谁将从盆底康复(PFT)中收益?那些曾经遭遇到:•盆底肌肉潜在性损伤(分娩、运动、疾患)•尿失禁(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尿渚留•慢性盆底痛(阴道痉挛、前列腺炎等)•慢性便秘•大便失禁•性功能障碍•功能失调性腹泻/排尿障碍如何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康复仪监测到特定肌肉群的收缩信号(生物信号),并将信号以声音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可听或可视信号),•信号传达给被治疗者,并通过声音的高低或图像的变化使被治疗者了解自己肌肉的功能(反馈),•控制肌肉的收缩(强度和时间),信号也相应变化;从而可以按照视听信号的提示有意识的控制特定肌肉,达到锻炼的目的(治疗)。
盆底电刺激治疗(PEES)•运用微电流刺激特定肌肉群,达到肌肉被动收缩收缩,从而改善收缩强度、持续程度和敏感度。
•调节参数:双向波的脉冲节奏电流振幅电流频率波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