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修订三氯安全技术说明书教材

修订三氯安全技术说明书教材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SDS)产品名称:三氯异氰尿酸依据 GB/T16483等编制订正日期 2016年 3 月 28 日 SDS 编号:SDS201607最先编制日期 2014年 11 月 20日版本:2.1第 1 部分化学品及公司表记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异氰尿酸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三氯( 均) 三嗪三酮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symclosene分子式:C3Cl 3N3O3公司名称:邮政编码:电话:传真:E-mail :jhyhgzc@公司应急电话: 0728-*******产品介绍及限制用途:用于卫生,畜牧养殖业消毒杀菌,织物漂白,橡胶氯化,有机合成工业等。

第 2 部分危险性概括紧迫状况概括:强氧化剂,激烈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

GHS 危险性类型:依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公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告标签和警告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氧化性固体,类型 2。

急性毒性 -经口,类型 4;严重眼损害 /眼刺激,类型 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一次接触,类型 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 -急性危害,类型1;危害水生环境 -长久危害,类型 1。

标签因素:象形图:第 - 1 - 页共 9 页产品名称:三氯异氰尿酸SDS 编号: SDS201607警告词:危险危险信息:可加剧焚烧;氧化剂 ; 可能惹起呼吸道刺激 ,可能惹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对水生生物毒性特别大 ; 对水生生物毒性特别大而且有长久连续影响; 惹起严重眼睛刺激 ; 吞咽有害;。

防备说明:—预防举措:密闭操作,供给充足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佩带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设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禁止抽烟。

防止产生粉尘。

防止与复原剂、碱类接触。

特别要注意防止与水接触。

装备相应品种和数目的消防器械及泄露应急办理设施。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可用沙子、干粉灭火器灭火。

2,4,5-三氯苯酚

2,4,5-三氯苯酚

2,4,5-三氯苯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2,4,5-三氯苯酚化学品英文名称:2,4,5-trichlorophenol中文名称2:2,4,5-三氯酚英文名称2:collunosol技术说明书编码:2712CAS No.:95-95-4分子式:C6H3CI3O分子量:197.44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摄入或吸入有较高毒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密闭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酐、酰基氯接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苯酚化学品英文名:phenol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苯酚108-95-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

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

眼接触可致灼伤。

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

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

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

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2,4,5-三氯苯酚95-95-4

2,4,5-三氯苯酚95-95-4

镜,继续冲洗。
P501
根据…来处理容量/容器。
RS
Hazard symbol(s)
Xn;N
R-phrase(s)
R22;R38;R53
S-phrase(s)
S26;S28;S61
2.3 其它危害物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C6H3Cl3O 分子量 - 197.44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欧洲陆运危规 : 3077
国际海运危规 : 3077
国际空运危规 : 3077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ENVIRONMENTALLYHAZARDOUSSUBSTANCE,SOLID,N.O.S.(2,4,5Trichlorophenol) 国际海运危规:ENVIRONMENTALLYHAZARDOUSSUBSTANCE,SOLID,N.O.S.(2,4,5Trichlorophenol) 国际空运危规:Environmentallyhazardoussubstance,solid,n.o.s.(2,4,5-Trichlorophenol)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半致死浓度(LC50)-Oncorhynchusmykiss(红鳟)-0.274mg/l-96.0h 没有可察觉的有效浓度-Cyprinodonvariegatus(红鲈)-1mg/l-96.0h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 椎动物的毒性。 固定半致死有效浓度(EC50)-Daphniamagna(大型蚤)-0.9mg/l-48h

苯酚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酚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食入:
漱口,给服植物油15〜30ml,催吐。对食入时间长者禁用植物油,可口服牛奶或蛋清。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对症处理
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特别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热。燃烧生成有害的一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Img,重度刺激
呼吸或皮肤过敏: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生殖毒性
雌性小鼠受孕后6-15d经口染毒2800mg∕kg引发颅面部(包括鼻部和舌部)畸形,4g∕kg引发肌肉骨骼系统发育畸形。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o):1200mg∕kg(孕6~15d),引起胚胎毒性
生殖细胞突变性:
DNA抑制:人Hela细胞ImmoI/L.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5μmoI∕L
持久性和降解性:
生物降解性OECD301C,IoOh降解62%,易快速生物降解
非生物降解性水相光解半衰期(h):46〜173;光解最大光吸收波长范围(nm):173-269;水中光氧化半衰期(h):77~3840;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2.28〜22.8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BCF:1.7(金鱼);20(金色圆腹雅罗鱼);39(虹鳞鱼)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转移离泄漏区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灭火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三氯酚

三氯酚

2,4,6-三氯酚(2,4,6-trichloro phenol)注意:2,4,6-三氯酚會燃燒,但不易著火,在火中燃燒會分解出CO, CO2, Hcl, Cl2等毒氣,且可由吸入、食入、皮膚接觸等進入人體,是一種疑似人類致癌物。

一、物質辨識資料表二、物性、化性與災害資料2,4 6-氯酚為不易燃、不易爆、具疑似致癌性之黃色片狀固體,其重要特性如下:1.物性表2.化性表3.災害資料表4.健康危害資料表三、防災設備2,4,6-三氯酚之救災需針對人員防護、火災爆炸預防及洩漏控制等方面選用適當防災器材設備:1.個人防護設備2.偵測及警報設備3.處理設備四、中毒之症狀2,4,6-三氯酚可經由呼吸道、接觸與食入引起人體中毒,症狀如下:1.吸入性中毒之症狀(1)可刺激鼻子、喉嚨及呼吸道等。

(2)吸入高濃度會造成呼吸困難、虛弱、顫抖、甚至死亡。

2.皮膚接觸性中毒之症狀造成皮膚之紅腫、熱、痛且可能併發皮膚炎。

3.眼睛接觸性中毒之症狀流淚、眼睛刺痛等症狀(若接觸其蒸氣)。

4.食入性中毒之症狀若不小心食入,會有虛弱、顫抖、噁吐等現象,若食入太大量甚至會死亡。

五、急救方式2,4,6-三氯酚中毒之搶救者須按前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防護設備穿戴完整方可進入災區救人。

而2,4,6-三氯酚中毒之急救最重要是將患者迅速搬離現場至通風處,檢查患者之中毒症狀,判斷出中毒路徑給予適當之救護(參見圖9.1)。

1.中毒急救基本處理原則2.吸入性傷害之急救3.皮膚接觸性傷害之急救4.眼睛接觸性傷害之急救5.食入性傷害之急救六、災害狀況判斷及應對措施七、救災方式及災後處理1.洩漏之救災2.火災之救災3.災後之處理(1)少量洩漏以砂土、木屑等撒在洩漏處待作用成為混合狀時,即迅速將其清除乾淨。

(2)若無分散劑,可以細沙代替,待其吸收後,將污沙剷入桶中,依相關法規處理。

(3)事後應以清潔劑和水,徹底清洗災區,產生之廢水應導入廢水處理場。

苯酚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酚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
别: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转移离泄漏区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灭火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事故响应:
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和水清洗。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服。被污染的衣服须经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眼睛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食入:漱口。不要催吐。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如果接触或有担心,就医。收集泄漏物
食入:
漱口,给服植物油15〜30m1,催吐。对食入时间长者禁用植物油,可口服牛奶或蛋清。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对症处理
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3-氯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3-氯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3-氯苯酚化学品英文名:3-chlorophenolCAS号:108-43-0分子式:C6H5ClO分子量:128.56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吸入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4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02吞咽有害H312皮肤接触有害H332吸入有害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无•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吸入有害。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二醇300至400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

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氯苯酚
英文名称 trichlorophenol
国标编号 61705
CAS号 88-06-2
分子式 C6H3Cl3O;HOC6H2Cl3
分子量 197.44
无色针状结晶或黄色固体,有强烈的苯酚气味;蒸汽压0.133kPa/76.5℃;闪点99℃;熔点68℃;沸点246℃;溶解性:微溶于水(0.8 g/L),易溶于醇、醚、氯仿、甘油、石油醚、二硫化碳;密度:相对密度(水=1)1.4901(75/4℃);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15(有害品,远离食品);主要用途:用作染料中间体、杀菌剂、防腐剂,也用作聚酯纤维的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820mg/kg(大鼠经口);270mg/kg(大鼠腹腔);人经口500mg/kg,最小致死剂量。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29000mg/kg(78周,间断)致癌阳性。

污染来源:2,4,6-三氯苯酚可用作杀菌剂、防腐剂、脱叶剂。

用于有机合成,在造纸厂、印染行业使用较多。

在这些行业中使用的2,4,6-三氯酚在意外事故或贮运过程中均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腐蚀性。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来源类别
气相色谱法;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和废水
水中的测定:样品用氯甲烷萃取后,再用火焰离子化或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测定(EPA604法)或者采用色质联用仪测定(EPA625法)
5.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8) 环境空气中基本安全浓度 3μg/m3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Ⅲ类水域) 0.0012mg/L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0.6mg/L
二级:0.8mg/L
三级:1.0mg/L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001~0.0016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小心扫起,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被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⑴水体被污染的情况主要有:水体沿岸上游污染源的事故排放;陆地事故(如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翻车事故)发生后经土壤流入水体,也有槽罐直接翻入路边水体的情况。

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查明水体沿岸排放废水的污染源,阻止其继续向水体排污。

②如果是液体2,4,6-三氯酚的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设法堵住裂缝,或迅速筑一道土堤拦住液流;如果是在平地,应围绕泄漏地区筑隔离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可沿污染物流动路线,在斜坡的下方筑拦液堤。

在某些情况下,在液体流动的下方迅速挖一个坑也可以达到阻载泄漏的污染物的同样效果。

③在拦液堤或拦液坑内收集到的液体须尽快移到安全密封的容器内操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④已进入水体中的液体或固体2,4,6-三氯酚处理较困难,通常采用适当措施将被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之手段,如可在较小的河流上筑坝将其拦住,将被污染的水抽排到其它水体或污水处理厂。

⑵土壤污染的主要情况有各种高浓度废水(包括液体2,4,6-三氯酚)直接污染土
壤,固体2,4,6-三氯酚由于事故倾洒在土壤中。

①固体2,4,6-三氯酚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使用简单工具将其收集至容器中,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将表层土剥离作焚烧处理。

②液体2,4,6-三氯酚污染土壤时,应迅速设法制止其流动,包括筑堤、挖坑等措施,以防止污染面扩大或进一步污染水体。

③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机械清除被污染土壤并在安全区进行处置,如焚烧。

④如环境不允许大量挖掘和清除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污染。

如对地表乾封闭处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采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以促进苯酚蒸发的自然降解法等等。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废料同其他燃烧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光气生成。

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防毒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

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