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原辅料要求
饮料冻果原料验收标准

饮料冻果原料验收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饮料冻果原料验收标准,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质量和卫生要求,并能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标准。
2. 验收标准2.1 外观要求- 原料应具有鲜艳、均匀的颜色。
- 原料应无明显的变色、褐斑或发霉现象。
- 原料应具有适当的大小和形状。
2.2 气味要求- 原料应具有浓郁、正常的水果香味。
- 原料不应有异味或任何味道上的不正常。
2.3 检测要求- 原料应经过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卫生标准。
- 原料应符合国家或地区有关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卫生标准。
2.4 成分要求- 原料应包含适当的水分、果肉和糖分。
- 原料不应含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如添加剂、防腐剂等。
2.5 包装要求- 原料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清洁。
- 原料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
3. 验收程序3.1 选择供应商- 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合规记录的供应商。
- 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确保原料质量的可追溯性。
3.2 接收原料- 对每批原料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符合上述验收标准。
- 如有不合格情况,及时采取退换货或其他处理措施。
3.3 记录和报告- 记录每批原料的验收情况和结果。
- 如有异常情况或质量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4. 验收责任- 验收人员应具有相关的质量和卫生管理知识。
- 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验收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请注意,以上为饮料冻果原料验收的标准和要求,如有其他特殊要求或地区规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参考资料:。
酒吧饮品制作标准

酒吧饮品制作标准酒吧作为社交场所,提供各种时尚美味的饮品,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场所。
为了保证酒吧饮品的质量和口感一致,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制作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酒吧饮品制作的标准流程以及一些常见饮品的制作方法,希望能给酒吧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饮品材料准备1. 配料:酒吧饮品常用的配料有各种果汁、碳酸饮料、苏打水、糖浆、蜂蜜、酒精等。
酒吧应保证配料的新鲜和质量,严禁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配料。
2. 冰块:冰块是饮品中的一项重要元素,酒吧应提前准备好足够的冰块,保证饮品的冷却效果和口感。
3. 调酒器具:酒吧需要配备常见的调酒器具,如调酒壶、搅拌棒、过滤器、量杯等,确保制作过程中的便捷和卫生。
二、制作流程1. 清洁工作:制作饮品前,酒吧工作人员应保证自己的手部清洁,并对各种器具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2. 配料搭配:根据饮品的配方和要求,将所需的配料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到调酒器具中。
3. 搅拌调制: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力度进行搅拌调制,以确保各种配料的充分混合和融合。
4. 装饰装配:在制作完成后,根据需要,可在饮品上装饰一些水果片、薄荷叶或糖霜等,提升饮品的美感。
5. 供应上桌:将制作完成的饮品倒入干净的饮品杯中,适时上桌供客人享用。
三、常见饮品制作方法1. 逍遥自在- 配料:橙汁50ml、菠萝汁50ml、苏打水适量、冰块适量。
- 制作方法:将橙汁和菠萝汁倒入调酒壶中,加入适量冰块,用搅拌棒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杯中,用苏打水补足杯满。
2. 夏日酷爽- 配料:柠檬汁30ml、薄荷叶适量、糖浆15ml、苏打水适量、冰块适量。
- 制作方法:将柠檬汁、薄荷叶和糖浆倒入调酒壶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然后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冰块,最后用苏打水补足杯满。
3. 绅士之果- 配料:苹果汁60ml、蓝莓汁30ml、冰块适量。
- 制作方法:将苹果汁和蓝莓汁倒入调酒壶中,加入适量冰块,用搅拌棒均匀搅拌,然后倒入杯中即可。
通过以上简单的制作方法,酒吧可以轻松提供多种美味饮品给顾客。
饮料生产的原辅料

天然甜味剂,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 用于特定饮料如蜂蜜茶等。
酸味剂与调味剂
柠檬酸
常用酸味剂,可调节饮料酸碱度,增强口感。
苹果酸
具有天然苹果香味,用于果味饮料中增强果味感。
调味剂
如食用盐、谷氨酸钠等,用于调节饮料口感,增强风味。
色素与香精香料
食用色素
改善饮料色泽,提高产品感官质量,常用合成色素如柠檬黄、胭脂红等。
采购计划
根据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原辅料采购计划,明确采购 目标、预算和时间表。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标准
01
供应商资质
评估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 可证等资质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
03
交货能力
评估供应商的产能、库存管理和 物流配送能力,确保供应商能够
按时交货。
02
产品质量
考察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样品质量 是否符合要求,了解供应商的质 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能力。
原胶、果胶等。
茶饮料中的原辅料应用
茶叶提取物
提供茶饮料的主要风味和营养,如绿 茶提取物、红茶提取物等。
甜味剂
调整茶饮料的甜度,常用蔗糖、葡萄 糖等。
酸味剂
调整茶饮料的酸度,常用柠檬酸、苹 果酸等。
抗氧化剂
保持茶饮料的色泽和风味稳定性,如 维生素C等。
功能性饮料中的原辅料应用
功能因子
提供功能性饮料的特殊功效,如牛磺酸、咖 啡因等。
杀菌与冷却
对混合后的饮料进行高温杀菌 处理,以消除有害微生物,然 后迅速冷却至适宜温度。
检验与入库
对灌装封口后的饮料进行质量 检验,合格品入库保存,等待 销售。
02
原辅料在饮料生产
中的作用
饮料生产厂原材料配料比例管理制度

饮料生产厂原材料配料比例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饮料生产厂原材料配料比例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生产饮料的质量和口感达到一致性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满意度。
合理的原材料配料比例是饮料产品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制定该管理制度十分重要。
二、制度目的为了确保饮料产品的质量和口感的一致性,管理各种原材料和其配料比例,使生产过程规范化、可追溯,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提高饮料生产工艺的规范性和效率。
三、适用范围该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司生产的所有饮料产品的原材料配料比例管理。
四、管理责任1. 总经理:负责制定和审核饮料生产厂原材料配料比例管理制度,并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2. 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执行饮料生产厂原材料配料比例管理制度,确保按照制度规定的比例进行原材料的配料。
3. 质量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检查原材料配料比例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处理。
五、原材料选择1. 原材料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从正规渠道采购。
2. 原材料的配比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3. 不同批次的同一种原材料应保持一致的配料比例,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
六、原材料配料比例管理1. 原材料的配料比例应由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的工艺配方进行准确计算,并进行记录和保存。
2. 生产部门应确保每批原材料按照配方要求进行配料,并严格执行配料程序。
七、产品质量检验1. 每批生产出来的饮料产品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配料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2. 质量部门负责对产品的配料比例进行抽查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八、异常情况处理1. 如果在原材料配料比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生产部门应立即停止配料,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2. 质量部门应及时调查并处理配料比例异常情况,确保不合格产品不会流入市场。
九、记录和保存1. 生产部门应按照规定要求对每批生产的产品的原材料配料比例进行记录和保存。
2. 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关记录的归档工作,以备日后追溯和证明。
乳酸菌饮料HACCP计划)

15
标签说明
符合GB 7718的规定
16
适用标准
QB1554
备注
使用原料、辅料及包装物的描述具体见《原辅料、包装物特性描述》。
注明:本产品未添加任何防腐剂。
危害分析工作单
加工工序
(1)
潜在危害
(2)
潜在危害是否显著(3)
潜在危害是否显著的判定依据
(4)
显著危害的
控制措施(5)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辅料储存(乳化剂)
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
很少
严重
11
否
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致病菌繁殖或污染,按PRPs对储存条件进行控制。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辅料储存安赛蜜)
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
很少
严重
11
否
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致病菌繁殖或污染,按PRPs对储存条件进行控制。
化学危害:无
否
按照《加工工艺说明》进行操作不可能导致致病菌残留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包装膜验收
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
很少
严重
11
否
加工、储存、运输不当可能污染致病菌,按PRPs进行控制。
化学危害:重金属、乙酸、乙醇、正己烷
频繁
严重
3
是
来自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污染物残留
由HACCP计划控制
是
物理危害:无
包装膜储存
生物危害:致病菌污染
原料、包装膜供方资质
原料、包装膜质量
合格证明
对供方进行评价
按进货检验规程进行检测
索取供方当批原料、包装膜的合格证明
饮品制作管理制度

饮品制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饮品制作过程,确保饮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饮品制作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括饮品制作流程、食品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设备维护保养等内容。
第四条饮品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保证饮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第五条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否则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章饮品制作流程第六条饮品原料采购:选择有合格证书的正规供应商采购饮品原料,对原料进行严格检验。
第七条原料存储:严格按照要求将原料分类存放,防止污染和混淆。
第八条原料加工: 原料加工过程中要保持卫生,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第九条饮品制作:严格按照配方和制作流程进行饮品制作,不得随意更改和添加其他原料。
第十条成品包装:对制作好的饮品进行包装,保证包装卫生和密封好。
第十一条成品存储:存放已包装好的饮品,避免受到污染和阳光直射。
第三章食品安全管理第十二条食品安全意识:所有从事饮品制作的人员必须具备食品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制度规定。
第十三条食品检测:对生产出的饮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饮品的质量安全。
第十四条可追溯制度:建立饮品生产可追溯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快速追溯到问题根源。
第十五条废弃物处理: 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不污染环境和影响他人。
第十六条食品安全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章卫生管理第十七条厨房卫生:清洁工作区、设备和工具,保持厨房整洁和卫生。
第十八条个人卫生:从事饮品制作的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卫生,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帽子。
第十九条设备卫生:定期对饮品制作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设备卫生。
第二十条消毒管理: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消毒操作,保证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第五章设备维护保养第二十一条设备保养:对饮品制作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二十二条设备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
饮料调配管理制度

饮料调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饮料调配管理,提高饮料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餐饮企业和饮品制作场所。
第三条饮料调配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节约的原则。
第四条饮料调配管理应符合相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
第五条餐饮企业和饮品制作场所应建立相应的饮料调配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
第二章饮料调配管理程序第六条餐饮企业和饮品制作场所应购买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并保证原料的质量检测合格。
第七条进货验收需要对原料进行检查和登记,若发现问题,需要及时退货并向供应商进行反馈。
第八条原料接收后,需要进行分堆存放,分类储存并标明生产日期,以免造成混淆。
第九条原料库存需要进行定期盘点和检查,并做好库存记录。
第十条饮品制作方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配原料和配料比例。
第十一条饮品制作前需要对制作器具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饮品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配方和工艺要求,确保制作过程卫生和安全。
第十三条饮品制作完成后需要对成品进行检查和试饮,确保品质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完工的饮品需要及时进行包装和标识,防止混淆和污染。
第十五条成品饮料需要储存在干净、通风、阴凉处,并做好记录。
第三章饮料调配管理要求第十六条饮品制作场所需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对设施和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十七条制作饮品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要求,佩戴洁净工作服和帽子,并保持清洁。
第十八条制作饮品人员需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
第十九条饮品制作场所需要建立健全的饮品调配记录档案,确保可追溯和检查。
第二十条饮品制作场所需要定期进行卫生、环境和消防检查,确保饮品调配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二十一条监督部门需定期对餐饮企业和饮品制作场所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原料购进、储存、加工和制作流程、卫生、安全等。
第二十二条如发现餐饮企业和饮品制作场所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应当予以警告、罚款、责令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

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软饮料是指能直接饮用的、带有特定风味和口感的非酒精饮料。
软饮料的原辅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下面将就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软饮料的主要原辅材料之一是水。
水的质量对软饮料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软饮料需使用经过处理后的纯净水。
纯净水需要去除其中的杂质、异味和致病微生物等,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口感。
同时,水的硬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过高或过低的硬度都会影响到软饮料的口感。
因此,选择合适的水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非常关键。
其次,软饮料中的甜味剂是实现产品甜度的关键成分,也是消费者口感认知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加糖方式已经逐渐被新型甜味剂所取代,这些甜味剂能够提供甜味但却不具备糖分的热量。
甜味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其甜度、稳定性、耐热性、非毒性等因素,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甜度和健康的需求。
此外,对于一些健康有意识的消费者,甜味剂的天然性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另外,酸味剂是软饮料中的一个重要成分,用于调节产品的酸度和口感。
常见的酸味剂包括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
选择合适的酸味剂需要考虑到其酸度、稳定性、溶解性以及与其他原辅材料的相容性等因素。
酸味剂的添加量需要根据产品特性进行调整,以获得理想的酸度和口感。
另外,软饮料中的香精是赋予产品特定风味和口感的关键成分。
香精可以分为天然香精和人工香精两种。
天然香精是从天然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而人工香精则是通过合成方法制备的。
选择合适的香精需要考虑到其稳定性、溶解性以及能否满足产品的风味需求。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消费者群体,如儿童、孕妇等,对香精的限制也需要进行考虑。
此外,软饮料还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剂,如色素、防腐剂、酸度调节剂等。
这些辅助剂能够增加产品的诱人度、延长其保质期,并调整产品的酸度等属性。
选择合适的辅助剂需要考虑到其安全性、功能性以及与其他原辅材料的相容性。
综上所述,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主要包括水的质量、甜味剂的选择、酸味剂的添加、香精的选取以及辅助剂的使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的杂质及其对水质量的影响
悬浮性杂质 胶体杂质 溶解性杂质
软饮料用水的净化处理
生活饮用水部分标准
项 目 要 求
色 嗅和味 混浊度 肉眼可见物 总铁 锰 铜 锌 挥发酚类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氟化物 硫酸盐 总硬度 pH值 细菌总数 大肠杆菌 游离性余氯 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它异色 不得有异臭和异味 不得超过3度,特殊情况﹤5 度 不得含有 不超过0.3 mg/L 不超过0.1 mg/L 不超过1.0 mg/L 不超过1.0 mg/L 不超过0.002 mg/L 不超过0.3 mg/L 不超过1.0 mg/L 不超过250mg/L 不超过450mg/L 6.5~8.5 不超过100个/mL 不超过3个/L 管网末稍不低于0.05mg/L
软饮料用水的软化
(3)离子交换法 2R—H+Ca2+→R2—Ca+2H+ R—OH+Cl-→R—Cl+OHH++ OH-→H2O R2—Ca+HCl→R—H+ Ca2++ Cl-(氢型阳离子树脂的再生) R—Cl+NaOH→R—OH+ Na++ Cl-(阴离子树脂的再生) Ca2+ Ca 2 R—Na+ or →R2 or +2Na+ Mg2+ Mg Ca R2 or +2NaCl →2R—Na +Ca2+or Mg2+ Mg (阴离子树脂的再生)
三、软饮料常用酸味剂的相当酸度
柠檬酸 1.0 苹果酸 1.2 酒石酸 1.2~1.3 乳 酸 1.2 磷 酸 1.0 同浓度酸液酸味的大小 磷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乳酸>抗坏血酸>葡萄糖味剂的酸味特点
柠檬酸、葡萄糖酸、抗坏血酸:具有圆润滋美、爽快、 新鲜的酸味,有清凉感。 酒石酸:酸味强烈,略带涩味和尖酸味。 苹果酸:酸味清鲜,略带刺激性的苦涩味。 乳酸:酸味尖利,具有涩、软的收敛味。 磷酸:具有强烈的收敛味与涩味,尖酸味。
无味无臭 <50 <0.1 <100 <3 不得检出
<10
水中的杂质及其对水质量的影响
悬浮性杂质:主要是泥沙、动植物残屑、浮游生物 及微生物等。其粒子直径>10-5 Cm,使水混浊、沉 淀,并影响水的色、嗅和味。用过滤法可去除。 胶体性杂质:主要是腐殖质、腐植酸等高分子有机 胶体。颗粒直径为10-5 ~10-7 Cm,使水混浊、沉淀, 并影响水的色、嗅和味。用混凝法可去除。 溶解性杂质:主要是溶解性盐类和一些低分子有机 物以及一些溶解性气体。其粒子直径在10-7 Cm以下, 以分子或离子态存在于水中,与水形成真溶液。影 响水的硬度、pH值、碱度、色度等。影响饮料的稳 定性、色泽、风味、质地等。
四、甜味剂的其它加工特性
就感觉而言,10%的糖液一般呈快适感,20%的 糖液则呈不易消散的甜味(腻口感),因此,软 饮料加工时,糖的浓度宜控制在8~14%。 甜味剂与其它呈味物质的关系
蔗糖+ 葡萄糖 增甜 (87~88%蔗糖+12~13%葡萄糖)
糖+ 盐 糖+ 酸 糖+ 苦
增甜 减甜、减酸 减甜、减苦
(三)软饮料用水的软化
水的软化: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无机盐(主要是钙、镁盐类)
方法: (1)加热法 Ca(HCO3)2→CaCO3↓+H2O Mg(HCO3)2→MgCO3↓+2H2O (2)化学法——石灰及石灰纯碱法 Ca(HCO3)2+Ca(OH)2→2CaCO3↓+2H2O Mg(HCO3)2+Ca(OH)2→2CaCO3↓+Mg(OH)2↓+2H2O MgCO3+Ca(OH)2→CaCO3↓+ Mg(OH)2↓ Mg2++Ca(OH)2→Mg(OH)2↓+Ca2+ Ca2++Na2CO3→CaCO3↓+2Na+
第三节 酸味剂
一、酸味剂在软饮料中的作用
赋予软饮料特定的酸味; 改进软饮料的风味; 通过刺激产生唾液,加强软饮料的解渴作用; 具有防腐作用。
二、软饮料中常用的酸味剂
有机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葡萄糖酸、醋 酸等。 无机酸:磷酸(主要用于可乐饮料)
第四节 食用色素
一、食用色素在软饮料中的作用
模仿天然产品的色泽; 弥补加工中的变色; 适应消费者的嗜好要求。
二、食用色素的种类
(一)天然食用色素 特点:无害性;成本高;性质不稳定;不易调色。 饮料中常用的天然色素:红曲色素、虫胶色素、姜黄、 焦糖色素、叶绿素铜钠(最大允许使用量为0.5g/kg)等。 (二)人工合成色素 特点:对人体有害;成本低;性质较稳定;调色方便。
离子交换法软化水的装置
硬水(含Ca2+与Mg2+)
NaCl (阳离子树脂再生)
R2—Ca
R2—Mg
R—Na
R—Na
R—Na——钠离子交换树脂 R2—Ca R—Na R2—Mg
水反冲(松散)
软水
Ca2+与Mg2+
软饮料用水的软化
(4)电渗析法
- + + - + - ClMg2+ Ca2+
OH-
P
⊿H
5%的 水 糖液
20%的 糖液
水
溶液
渗透现象
反渗透现象
(四)水的消毒
目的:杀灭水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水的卫生质量。 消毒方法: (1)氯消毒法 Cl2+H2O HOCl+H++ClH++OCl[O]+ClHOCl 易接近细菌和渗透到菌体内,在菌体内再离解 成原子氧,破坏细胞结构和某些酶系统,使细菌死亡。 常用氯消毒剂(见下表)
水 紫外灯
高压放电
水
玻璃 套管
水
水上反射式紫外消毒器
水 隔水套管式紫外消毒器
第二节 甜味剂
一、常用甜味剂的种类
天然甜味剂:如蔗糖、果糖、葡萄糖、蜂蜜等
按来源分 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蛋白糖等 发酵性甜味剂:如蔗糖、果糖等 按在人体内的利用情况分 非发酵性甜味剂:如糖醇、糖精等 营养型甜味剂(产热量>蔗糖的2%) 按产生的热量分 非营养型甜味剂(产热量<蔗糖的2%) 软饮料常用甜味剂:蔗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浆、糖精、 甜蜜素、蛋白糖、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菊糖甙
+
-
+
Ca2+ SO42OHNa+
+
阳离子膜(只能通过阳离子)
-
- 阴离子膜(只能通过阴离子)
ClNa+ SO42-
Na+ OH-
Cl-
阴极水 软水 极水
软水
阳极水
(5)反渗透法(RO)
反渗透法净化水的原理是利用一种只允许水分子通 过的膜,使水与其它杂质分离。又称为膜分离技术、超 滤等。已广泛应用于果汁、牛奶、咖啡等的浓缩和软饮 料用水的软化及海水淡化。 反渗透装置根据其支撑体形状可分为:板框式、管 式、中空纤维式、螺旋卷式等。
第一章 软饮料用原辅料
饮料用水 甜味剂 酸味剂 香料和香精 食用色素 包装容器 防腐剂 乳化剂 增稠剂 二氧化碳 酶制剂
第一节 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
软饮料用水的要求
(1)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 (2)符合《软饮料用水标准》(GB10791)
软饮料用水的来源
地表水——江、河、湖、泊 地下水——井水、泉水等
五、软饮料中各种酸味剂的一般用量
柠檬酸 0.05~0.35% 酒石酸 0.1~0.2% 磷 酸 0.045~0.1% 苹果酸 0.1~0.55% 乳 酸 0.1~0.2%
酸味剂
六、酸味剂的其它加工特性 酸味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几种酸味剂混合使用,只要浓度不变,酸味强 度不变,但可明显改善酸味味质,因此,软饮 料加工时,酸味剂多混合使用(柠檬素可单独 使用) 七、酸味剂与其它呈味物质的关系 酸+ 糖 减效作用; 酸+ 盐 酸味减弱,咸味增加; 酸+ 苦、涩味物质 酸味增加。
常用氯消毒剂
种 液氯 氯胺(氯亚明) 漂白粉(氯与 石灰作用产物) 漂白精 (次氯酸钙) 类 存在形式 液 态 固 态 固 态 固 态
一般用量
0.5~2.0 mg/L 我国规定优质 饮用水的残氯 4~8 mg/L <0.05 mg/L, 8~20 mg/L 2~6 mg/L
软饮料用水的 残氯<0.1 mg/L,日本规 定软饮料用水 的残氯为0。
软饮料用水的净化
软饮料用水净化的过程
(一)澄清与过滤: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浮杂质和胶
体杂质。方法: (1)混凝澄清(在水中添加混凝剂—Fe(OH)3或Al (OH)3 与水中有机胶体结合沉淀,并吸附水中悬浮杂质沉 淀,使水澄清)。
水膜 电荷 H H 其它杂质 H H
沉淀
胶体1
胶体2
水的过滤
(2)砂芯过滤 (3)活性炭过滤 砂芯棒 原 水 原 水 颗 粒 活性炭 活性炭 过滤器
70
32 20000~70000 5000 5000 30000 100~140
甜菊糖
糖精
三氯蔗糖
4000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