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麦汁制备(糖化工艺控制点)

合集下载

麦汁制备糖化工艺控制点

麦汁制备糖化工艺控制点

(1)糖化温度 表2-1-1糖化时的温度及其效应
温度(℃)
35-37 40-45 45-52 50 55 53-62 63-65 65-70 70 70-75 76-78 80-85 酶的浸出:有机磷酸盐的分解 有机磷酸机的分解:β-葡聚糖分解;蛋白质分解;R-酶对支链淀粉的解支作用 蛋白质分解,低分子含氮物质的形成; β-葡聚糖分解; R-酶和界限糊精酶对支链淀粉 的解支作用;有机磷酸盐的分解 有利于羧肽酶的作用,低分子含氮物质形成 有利于内肽酶的作用,大量可溶性氮形成,内-β-葡聚糖酶、氨肽酶等逐渐失活 有利于β-淀粉酶的作用,大量麦芽糖形成 最高量的麦芽糖形成 有利于α-淀粉酶的作用,β-淀粉酶的作用相对减弱,糊精生成量相对增多,麦芽糖生成 量相对减少;界限糊精酶失活 麦芽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大量短链糊精生成;β-淀粉酶、肽肽酶、磷酸盐酶失活 麦芽α-淀粉酶的反应速度加快,形成大量糊精,可发酵性糖的生成量减少 麦芽α-淀粉酶和某些耐高温的酶仍起作用,浸出率开始降低 麦芽α-淀粉酶失活
表2-1-3糖化过程中的最适PH值
项目
最高的植酸酶活力 最高的蛋白酶活力 最高的α-淀粉酶(Ca2+ 存在) 最高的β-淀粉酶活力 最短的糖化时间 最高的永久性可溶性氮含量 最高的甲醛氮含量
最适PH值
5.2左右(糖化醪) 4.6-5.0 (糖化醪) 5.3-5.7 (糖化醪) 5.3 (糖化醪) 5.3-5.6(麦汁) 4.6左右(糖化醪),4.9-5.1 (麦汁) 4.6左右(糖化醪),4.9-5.1 (麦汁)
(2)糖化时间 糖化时间有两种解释:①广义指从投料起,至麦汁过滤这一段时间;②狭义指醪液 温度达到62-70℃后,至糖化完全(碘反应完全)这一段时间。 广义的糖化时间,因糖方法不同而异。缩短糖化时间意味着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 麦汁热负荷,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麦汁和啤酒质量。如何合理安排糖化操作,缩短糖 化时间,非常有意义。 糖化时间与麦芽质量、是否使用辅料及其添加量有密切关系。 狭义的糖化时间与麦芽质量有很大关系,在正常操作条件下,醪液温度达到65℃后, 在15min左右糖化完全的,麦芽质量为好,麦汁过滤一般很顺利;在30min左右糖化完 全的,麦芽质量一般,麦汁过滤 不会遇到困难;1h仍不能糖化完全的,麦芽质量差, 酶活力不足,麦汁过滤会有困难,需要改用质量好的麦芽或使用相应的酶制剂。 (3)PH值 糖化醪的PH值随温度而变化,温度越高,PH值越低。因此糖化的实际PH值,较 20℃测定的值要低。糖化醪在不同温度下的PH值见(表2-1-2)所示。 表2-1-2糖化醪液温度与PH值的关系 糖化醪温度(℃) 18 PH值 5.79 糖化醪温度(℃) 70 PH值 5.17

第二章麦汁制备(糖化设备)

第二章麦汁制备(糖化设备)

汽夹套的传热效果也较差。现在,常采用在锅底及侧壁焊接半圆形管的方式, 由于半圆形管较为稳固,因而在关闭蒸汽阀门后不会出现真空吸瘪现象,那 么在煮沸结束时也就不用与空气相通。同时,考虑到成本和传热效果因素, 常使用碳钢板代替不锈钢和铜材制作锅体加热部分,里层则用薄不锈钢,如 此,可使传热效率提高20%以上。
(3)耕糟机:耕糟机对加快麦汁过滤速度、提高麦汁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 大多数情况下,头道麦汁过滤完毕,麦糟已紧密挤压在一起,此时,麦糟阻 力升高,麦汁流量减少,必须借助耕糟机松动麦糟,以减少麦糟的阻力,加 速麦汁过滤。在洗糟过程中,耕糟可以改善水与麦糟的接触,增加新的麦汁 通道,使麦汁过滤得更快、洗糟更彻底。
糖化锅具备加热和搅拌功能。其中搅拌器尺寸的设计非常重要,它的转速 必须与锅体直径相适应,而且线速度不得超过3m/s,否则会对醪液产生剪切 力,使醪液内容物发生改变。
同糖化锅一样,糊化锅也具备加热和搅拌功能,现在,糊化锅加热的方式 有了很大的改进。过去常采用蒸汽夹套加热,由于它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如 果在煮沸结束时忘记找开空气阀门,则容易形成真空,把锅吸瘪。另外,蒸
根据过滤槽的大小,耕糟机可以安装两个、三个、四个或六个耕糟臂见(图2-120)。过滤槽容量越大,则耕刀臂数也越多,同时,耕糟机每转一周的时间 也越长。
耕刀是固定于耕糟臂上的部件,它的设计形状和分布必须确保耕糟的均匀性,避 免形成耕糟盲区。耕刀的形式主要有三类,分别为单脚耕刀、双脚耕刀、弓 形耕刀见(图2-1-21)。
啤酒《酿酒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二级《酿酒师》
பைடு நூலகம்二章《麦汁制备》
第一节《麦汁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
糖化设备 麦汁过滤设备 麦汁煮沸设备 麦汁澄清设备 麦汁处理设备

第二章 麦汁制备工艺.

第二章 麦汁制备工艺.

2. 麦芽的回潮粉碎法
麦芽通过蒸汽或水雾处理短时间 皮壳变得柔软,而胚乳水分基本不变 可缩短10~15%过滤时间 方式
——蒸汽处理:麦芽温度保持在40 ~50oC,干蒸汽 ——水雾处理:麦芽增重1~1.5%,皮壳水分增加100%
新型回潮粉碎的流程示意图
近代干粉碎方式的改进 及其应用
4. 连续浸渍湿法粉碎
麦芽由料斗进入浸渍室后,水分增加 然后进入粉碎机,边喷水边粉碎 醪液打入粉碎机混合室进行调浆后,泵入糖
化锅 整个过程是连续进行的
调湿粉碎方式的改进及其应用
防断水防 阻塞控制
均一水分 吸收控制
控制进醪速度和保证混合均匀
可以进行PH的 调节和绝氧粉碎
变频控制与 全自动控制
小分子的α-氨基氮要符合0.15~0.20mg/g浸出 物
尽可能减少对啤酒有害的脂肪、谷皮酸等物质 的溶解
葡聚糖、磷酸盐等有限度地转化
3.糖化过程的控制方法
麦芽的选择及辅料比的确定
——是确定啤酒风味的一个先决条件
麦芽及辅料粉碎方法、粉碎度的确定
——是控制糖化速度的好方法
糖化工艺方法
粉 88.46 65.3 2.45 71.6
细粒 45.26 54.2 10.61 64.7
粗粒 22.20 51.85 8.55 63.5
麦芽粉碎的技术控制
麦芽溶解度的影响 麦芽水分的影响 糖化方法的影响 过滤设备的影响 粗细粉的比例
粉碎技术控制——麦芽溶解度-1
溶解好的麦芽
糖化工艺参数控制
——加水比;——温度;
——pH值;——时间;
——酶制剂;——加热控制;——添加剂
二. 糊化液化时淀粉的水解

第二章麦汁制备(麦汁制备过程中的计算)解读

第二章麦汁制备(麦汁制备过程中的计算)解读

代入数据: Y×(1-7.0%)×1.92%×35%×1.1×(1-7.0%)×1000 ————————————————————————————=700mg/L 0.6 则:Y =65.7g 按此工艺和麦芽质量,辅料比只能在35%。 3)麦汁α-氨基氮的估算 12°P浅色定型麦汁,麦汁α-氨基氮水平应≥180mg/L。 麦芽的α-氨基氮是由协定糖化法麦汁计算而得。生产糖化工艺与协定糖化法α-氨基氮水 平之比在0.9-1.3之间。麦汁在加酒花煮沸时α-氨基氮只有2%-3%的损失,可忽略。 现设:定型麦汁α-氨基氮为180mg/L,工艺增加系数为1.2,煮沸损失为2%,每100g投 料得到定型麦汁为0.6L,麦芽比为65%,水分为7.0%。 计算:此时麦汁α-氨基氮水平为: 总投料量×麦芽比例×(1 - 麦芽水分)×麦芽α-氨基氮×工艺系数 ———————————————————————————————— 麦汁产量 =定型麦汁α-氨基氮
混合原料风干浸出率 解:头道麦汁浓度(%)=—————————————×100% 混合原料风干浸出率+加水量 76.2×0.65+81.2×0.35 =——————————————————×100% 76.2×0.65+81.2×0.35+4.4×100
49.53+28.42 =—————————×100% 49.53+28.42+440
25
30 35 45
1:4.0-4.5
1:4.2-4.7 1:4.5-5.0 1:5.5
1:4.5-5.2
1:4.2-4.5 1:4.0-4.3 1:3.0-3.2
显然,随辅料比例增加,无法按倒醪后的混合温度来分配两锅的投料比。
③合理分配计算方法 糊化醪两次倒入糖化锅,即糖化锅在35℃预浸渍后,用糊化醪倒入一部分 使之升高至蛋白质休止温度,另一部分待蛋白质休止结束后再倒入,使之 升至糖化温度。(降低t2法)。 辅料比大于35%时,宜采用将糊化醪用换热器降温后再并醪(降低t1法)。 只要不把糊化醪降至70 ℃以下,不会千百万困难。 固定糊化锅加水比(≥1:5.0),再由总加水量计算出糖化锅加水比,如> 1:3.0,先在糖化锅加1:2.5的水,把计算出的余水,在并锅时加入冷水, (实际也是降低t2法),但得注意,不能使冷水接触糊化醪(防止淀粉回 生)。 在高比例辅料糖化时,有时得把上述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使投料水分配 合理。 5)糖化车间物料衡算 糖化过程计算涉及糖化阶段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糖化阶段物料衡算是指 对麦汁生产过程的所有物料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数量上的计算,其主要内容 包括原辅料投料量、麦汁产量及投料水计算。糖化阶段物料衡算应根据已 定的糖化工艺和物料计算的有关资料进行。物料衡算可以是已知成品(半 成品)计算原料,也可以是确定原料再计算成品(半成品)。啤酒厂糖化 车间先计算每吨麦汁的原料消耗定额,再计算每批(每日/每月/每年)原 料消耗定额。

麦汁制备工艺

麦汁制备工艺

麦汁制备工艺麦芽汁制备工艺第一节概述麦汁制备麦汁制造是将固态麦芽、非发芽谷物、酒花用水调制加工成澄清透明的麦芽汁的过程。

第一节麦芽与谷物辅料的粉碎目的:使整粒谷物经粉碎后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物料中贮藏物质增加和水、酶的接触面积,加速酶促反应及物料的溶解。

一.麦芽的粉碎麦芽的粉碎方法:干法粉碎,湿法粉碎,回潮干法粉碎和连续调湿粉碎麦芽的干法粉碎:近代都采用辊式粉碎机麦芽回潮粉碎:麦芽在很短时间内,通入蒸气或热水,使麦壳增湿,胚乳水分保持不变,这样使麦壳有一定柔性,在干法粉碎时容易保持完整,有利于过滤麦芽湿法粉碎:由于麦芽皮壳充分吸水变软,粉碎时皮壳不容易磨碎,胚乳带水碾磨,较均匀,糖化速度快。

连续浸渍湿法粉碎:改进了原来湿法粉碎的两个缺点第三节糖化原理一.目的和要求及控制方法糖化:将麦芽和辅料中高分子贮藏物质及其分解产物,通过麦芽中各种水解酶类作用,以及水和热力作用,使之分解并溶解于水的过程二、糖化时的主要物质变化1.非发芽谷物中淀粉的糊化和液化糊化:淀粉受热吸水膨胀,从细胞壁中释放,破坏晶状结构并形成凝胶的过程液化:淀粉在热水中糊化形成高粘度凝胶,如继续加热或受到淀粉酶的水解,使淀粉长链断裂成短链状,粘度迅速降低的过程2?¢淀粉的糖化:指辅料的糊化醪和麦芽中淀粉受到麦芽中淀粉酶的分解,形成低聚糊精和以麦芽糖为主的可发酵性糖的全过程。

(1)淀粉糖化的要求:糖化时,淀粉受到麦芽中淀粉酶的催化水解,液化和糖化同时进行(2)糖化过程中的淀粉酶:啤酿造中淀粉的分解全部依赖于淀粉酶的酶促水解反应(3)影响淀粉水解的因素:①麦芽的质量及粉碎度:糖化力强、溶解良好的麦芽,糖化的时间短,形成可发酵性糖多,可采用较低糖化温度作用②非发芽谷物的添加:非发芽谷物的种类,支链、直链淀粉的比例,糊化、液化程度及添加数量,将极大的影响到糖化过程和麦汁的组成③糊化温度的影响:糖化温度趋近于63℃可得到最高可发酵性糖④糖化醪PH的影响:淀粉酶作用最适PH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糖化醪浓度的影响:实际生产中,糖化醪温度一般以20%-40%为宜3?¢糖化过程中蛋白质的水解麦芽的蛋白质水解情况对麦汁组分具有决定性意义,而麦芽的糖化过程是可以起到调整麦汁组分的作用。

第二章麦汁制备(麦汁制备过程中的计算)解读

第二章麦汁制备(麦汁制备过程中的计算)解读

②式可简化为: t1-t3 G2=G1————……………………………………………… ② t3-t2 当糊化温度为t1= 100℃,糖化锅蛋白质休止温度为t2 =45-52 ℃ ,并醪后混 合醪的糖化温度为63-67 ℃。 当总加水比在1:4.2-4.5时: 辅料占总投料的质量分数 糖化锅加水比 糊化锅加水比
混合原料风干浸出率 解:头道麦汁浓度(%)=—————————————×100% 混合原料风干浸出率+加水量 76.2×0.65+81.2×0.35 =——————————————————×100% 76.2×0.65+81.2×0.35+4.4×100
49.53+28.42 =—————————×100% 49.53+28.42+440
代入数据: Y×(1-7.0%)×1.92%×35%×1.1×(1-7.0%)×1000 ————————————————————————————=700mg/L 0.6 则:Y =65.7g 按此工艺和麦芽质量,辅料比只能在35%。 3)麦汁α-氨基氮的估算 12°P浅色定型麦汁,麦汁α-氨基氮水平应≥180mg/L。 麦芽的α-氨基氮是由协定糖化法麦汁计算而得。生产糖化工艺与协定糖化法α-氨基氮水 平之比在0.9-1.3之间。麦汁在加酒花煮沸时α-氨基氮只有2%-3%的损失,可忽略。 现设:定型麦汁α-氨基氮为180mg/L,工艺增加系数为1.2,煮沸损失为2%,每100g投 料得到定型麦汁为0.6L,麦芽比为65%,水分为7.0%。 计算:此时麦汁α-氨基氮水平为: 总投料量×麦芽比例×(1 - 麦芽水分)×麦芽α-氨基氮×工艺系数 ———————————————————————————————— 麦汁产量 =定型麦汁α-氨基氮

啤酒酿造的整个工艺过程

啤酒酿造的整个工艺过程

啤酒酿造的整个工艺过程啤酒的酿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步骤:麦汁的制备、麦汁的糖化、酿造、发酵和熟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步骤一:麦汁的制备麦汁制备是酿造啤酒的第一步。

首先,麦芽被浸泡在水中,经过适当的时间和温度,麦芽中的淀粉会转化成可发酵的糖。

然后,提取得到的液体被称为麦汁。

步骤二:麦汁的糖化糖化是将麦汁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糖的过程。

首先,麦汁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加入麦汁糖化酶。

这些酶能够将麦汁中的淀粉分解为可发酵的糖。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进行两次,第一次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产生较多的残留糖,第二次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产生较多的发酵糖。

糖化完成后,得到了含有糖分的稠密液体。

步骤三:酿造酿造是将糖化后的麦汁转化为啤酒的过程。

首先,糖化后的麦汁被加热到沸腾,此时会加入一定的啤酒花。

啤酒花是一种植物,它主要提供苦味和香气。

啤酒花中的化合物在沸腾过程中释放出来,与麦汁中的糖分反应,形成苦味和香气。

沸腾过程通常持续60至90分钟,然后将液体冷却至合适的发酵温度。

步骤四:发酵发酵是将麦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当麦汁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后,酿酒师会添加酵母。

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它能够分解麦汁中的糖分,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发酵过程通常需要持续几天或几周,取决于所使用的酵母类型和发酵条件。

步骤五:熟成发酵完成后,啤酒会经过熟化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低温下,使得啤酒中的味道和口感能够更好地发展。

熟成过程通常需要几周或几个月。

在这期间,啤酒会慢慢充分发展其风味,同时二氧化碳会逐渐溶解到液体中,使啤酒具有适当的气泡。

以上就是啤酒酿造的整个工艺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啤酒在酿造中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步骤或配方。

此外,精确的工艺参数和时间也会根据酿造者的经验和偏好略有不同。

第二章麦汁制备(麦汁制备过程中的计算)方案

第二章麦汁制备(麦汁制备过程中的计算)方案

1:4.0-4.5
1:4.5-5.2
30
1:4.2-4.7
1:4.2-4.5
35
1:4.5-5.0
1:4.0-4.3
451:5.51来自3.0-3.2显然,随辅料比例增加,无法按倒醪后的混合温度来分配两锅的投料比。
③合理分配计算方法
糊化醪两次倒入糖化锅,即糖化锅在35℃预浸渍后,用糊化醪倒入一部分 使之升高至蛋白质休止温度,另一部分待蛋白质休止结束后再倒入,使之 升至糖化温度。(降低t2法)。
0.6 则:Y =65.7g 按此工艺和麦芽质量,辅料比只能在35%。 3)麦汁α-氨基氮的估算 12°P浅色定型麦汁,麦汁α-氨基氮水平应≥180mg/L。 麦芽的α-氨基氮是由协定糖化法麦汁计算而得。生产糖化工艺与协定糖化法α-氨基氮水 平之比在0.9-1.3之间。麦汁在加酒花煮沸时α-氨基氮只有2%-3%的损失,可忽略。 现设:定型麦汁α-氨基氮为180mg/L,工艺增加系数为1.2,煮沸损失为2%,每100g投 料得到定型麦汁为0.6L,麦芽比为65%,水分为7.0%。 计算:此时麦汁α-氨基氮水平为: 总投料量×麦芽比例×(1 - 麦芽水分)×麦芽α-氨基氮×工艺系数 ————————————————————————————————
[80×(1-5.0%)×(1-80%)+20×(1-13.0%)×(1-94%)]/(1-85%)=108kg 正常情况糖化料水在1:3-5,糊化料水比1:4-6,现取糖化料水比1:3.5,糊化料水比 取1:4.5,设糖化过程水分蒸发忽略不计,则
糖化投料水:80×3.5=280kg 糊化投料水:20×4.5=90kg 头道麦汁浓度:77.2/(77.2+280+90+80×5%+20×13%)=17% 洗糟用水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酶活力 最高的α-淀粉酶(Ca2+ 存在) 最高的β-淀粉酶活力 最短的糖化时间 最高的永久性可溶性氮含量 最高的甲醛氮含量
最适PH值
5.2左右(糖化醪) 4.6-5.0 (糖化醪) 5.3-5.7 (糖化醪) 5.3 (糖化醪) 5.3-5.6(麦汁) 4.6左右(糖化醪),4.9-5.1 (麦汁) 4.6左右(糖化醪),4.9-5.1 (麦汁)
最高的可发酵性糖含量
最高浸出率(浸出法) 最高浸出率(煮出法)
5.3-5.4 (糖化醪)
5.2-5.4 (糖化醪) 5.3-5.9 (糖化醪)
表2-1-4糖化过程中的PH值变化
PH值
糖化过程 糖化用水 糊化(50℃) 糊化(70℃) 糊化(100℃) 蛋白分解 糖化(68℃) 糖化(75℃) 原麦汁 混合麦汁 硬度较大的糖化用水 7.5-7.7 6.5-6.7 5.9-6.0 5.8-5.9 6.0-6.1 5.7-5.9 5.7-5.8 5.6-5.8 5.6-5.8 硬度较小的糖化用水 6.6-6.7 6.0-6.1 5.8-5.9 5.6-5.8 5.5-5.7 5.7-5.8 5.75-5.85 5.68-5.71 5.5-5.65
(2)糖化时间 糖化时间有两种解释:①广义指从投料起,至麦汁过滤这一段时间;②狭义指醪液 温度达到62-70℃后,至糖化完全(碘反应完全)这一段时间。 广义的糖化时间,因糖方法不同而异。缩短糖化时间意味着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 麦汁热负荷,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麦汁和啤酒质量。如何合理安排糖化操作,缩短糖 化时间,非常有意义。 糖化时间与麦芽质量、是否使用辅料及其添加量有密切关系。 狭义的糖化时间与麦芽质量有很大关系,在正常操作条件下,醪液温度达到65℃后, 在15min左右糖化完全的,麦芽质量为好,麦汁过滤一般很顺利;在30min左右糖化完 全的,麦芽质量一般,麦汁过滤 不会遇到困难;1h仍不能糖化完全的,麦芽质量差, 酶活力不足,麦汁过滤会有困难,需要改用质量好的麦芽或使用相应的酶制剂。 (3)PH值 糖化醪的PH值随温度而变化,温度越高,PH值越低。因此糖化的实际PH值,较 20℃测定的值要低。糖化醪在不同温度下的PH值见(表2-1-2)所示。 表2-1-2糖化醪液温度与PH值的关系 糖化醪温度(℃) 18 PH值 5.79 糖化醪温度(℃) 70 PH值 5.17
效应
85-100
酶的破坏
为了防止麦芽中各种酶因高温引起破坏,糖化时的温度变化一般是由低温 逐渐升至高温的。糖化不同阶段采取的主要温度及其效应如(表2-1-1)所示。 糖化温度的控制为: ①35-40℃:此时称为浸渍温度,有利于酶的浸出和酸的形成,并有利于β-葡聚 糖的分解。 ②45-55 ℃:此时的温度称为蛋白质分解(或蛋白质休止)温度,温度偏向下限, 氨基酸生成量相对多一些,偏上限,可溶性氮生成量相对多一些;对溶解良 好的麦芽来说,温度可以偏高一些,分解时间短一些;溶解好的麦芽可以放 弃这阶段;对溶解不良的麦芽,温度应控制偏低,并延长蛋白质分解时间。 在上述温度下,内β-1,3葡聚糖酶仍具活力,β-葡聚糖的分解作用继续进行。 ③62-70 ℃:此时的温度称为糖化温度。在62-65 ℃下,可发酵性糖比较多,非 糖的比例相对较低,适合制造高发酵度啤酒;若控制65-70℃,则麦芽的浸出 率相对增多,可发酵性糖相对减少,非糖比例提高,适于制造低发酵度啤酒; 控制65℃糖化,可以得到最高的可发酵浸出物收得率;糖化温度偏高,有利 于α-淀粉酶的作用,糖化时间(指碘试时间)可以缩短。 ④75-78 ℃:此时的温度称为过滤温度(或糖化最终温度),在些温度下,α-淀 粉酶仍起作用,残留的淀粉进一步分解,其它酶则受到抑制或失活。
醪液浓度过浓或过稀,对浸出物收得率都有影响。醪液过浓,麦糟中残糖高, 影响浸出物收率;醪液过稀,洗糟用水少,洗不净,也影响浸出物收得率。 制造淡色啤酒和浓色啤酒所采取的醪液浓度不同。淡色啤酒采取较稀的醪液 浓度,洗糟水相对较少,头道麦汁与最终麦汁的浓度差小。浓色啤酒则采取 较浓的醪液浓度,洗糟水相对较多,头道麦汁与最终麦汁的浓度差大。一般 可根据(表2-1-6)所列情况加以掌握。 使用糖化用水应注意的问题 表2-1-6麦汁浓度的控制
啤酒《酿酒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二级《酿酒师》
第二章
第一节
麦汁制备
麦汁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
一、学习目标 了解糖化工艺的制定原则,能针对原料、啤酒品种制定糖化工艺; 了解麦汁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检查点,了解麦汁制备设备的结构特征, 级根据工艺方案计算糖化各段水量和麦汁浓度(如水比、洗糟水量、 原麦汁浓度、满锅浓度) 二、相关知识及生产技术管理方法 1、糖化工艺控制点 糖化是一个生化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技术 条件来发挥麦芽中各种酶的最适作用。但是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并 不完全一致,因此要运用其综合性的有利条件,使制成的麦汁达到质 量要求。糖化所要控制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啤酒类型 淡色啤酒 浓色啤酒 料液比 1:4~5 1:3~4 100kg原料的用水量(L) 400~500 300~400
糖化锅的料水比应比较低,一般控制在1:3.5左右,浓醪有利于蛋白质 分解。糊化锅的料水比则较高,一般控制在1:5.0左右,稀醪有利于淀粉的 糊化和液化。根据辅料添加比例和兑醪后所要达到的温度适当调整两者用水 的比例。 辅料用量过高,兑醪发生困难时,可采用两次兑醪办法,即糖化锅在 35℃时兑入一部分糊化醪,使达蛋白质休止温度。经过蛋白质休止后,再将 其余部分醪液兑入,使其达糖化温度。但第二部分糊化醪的温度,不能降至 80℃以下,防止淀粉回生,难以酶分解。 实际生产中,因醪液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水分被蒸发,其用水量应较 计算量略高些,蒸发量多少按生产条件另外估定。 料液比的影响 糖化醪液浓度对酶的反应、浸出物收得率和麦汁成分影响很大。 醪液愈浓,酶耐温稳定性愈高,但反应在速率则较低,β-淀粉酶在浓醪情况 下,能产生较多的可发酵性糖;蛋白分解酶也是在浓醪情况下比较稳定,产 生较多的可溶性氮和氨基氮。 醪液浓度在8%-16%时,基本不影响各种酶的作用,浓度超过16%,酶的作 用逐渐缓慢。因此,淡色啤的头道麦汁浓度以控制在16%以内为宜,浓色啤 酒的头道麦汁浓度可适当提高至18%-20%
啤酒类型 淡色啤酒 浓色啤酒 头道麦汁浓度(%) 最终麦汁浓度(%) 14~16 18~20 12 12 浓度差(%) 2~4 6~8
使用溶解不良、糖化力弱和谷皮粗厚的麦芽,糖化醪应适当稀一些,使酶的 作用充分发挥。 使用碳酸盐含量高的水制造淡色啤酒时,糖化醪液应稀一些,以减少洗糟用 水,避免洗出较多麦皮中的不利物质。 麦芽粉碎物较细,糖化醪液应稀一些,便于麦汁过滤和减少洗糟用水。
煮沸并加酒花后麦汁
5.5-5.6
5.42-5.49
(4)糖化用水和洗糟用水 糖化所需要的用水量,包括糖化用水和洗糟用水两部分,用量由糖化用 料量及其浸出率,麦汁容量和浓度、糖化方法和洗糟方法以及麦汁煮沸蒸发 量(取决于煮沸时间和煮沸强度)所定。 ①糖化用水 直接用于糊化锅和糖化锅的水,使原料组成得以溶解,并进行化学生物 转化所需的水量,称为糖化用水。 糖化用水量: 如不使用谷类辅助原料,糖化用水量则以糖化锅用水量计算;如使用谷类辅助原 料,糊化和糖化用水量分别计算。 糖化用水量多以原料和水之比(料液比)表示之,如每100kg原料用水的升数或 公斤数,不同类型啤酒的糖化用水量有差别,如(表2-1-5)所示。 表2-1-5不同类型啤酒的糖化用水量
采用麦汁过滤槽的糖化醪,应较采用麦汁压滤机者稀一些。采用压滤机,麦芽的粉碎 物较细,麦糟内含有多量的可洗脱浸出物,需用较多的洗糟水洗脱,以保证正常收得 率。 ②洗糟用水 头道麦汁过滤出后,用水将麦糟中残留的糖液洗出,其所用的水称洗糟用水,洗出 的浸出物称洗涤麦汁。 洗糟用水量 主要根据糖化用水量确定。这部分水约为煮沸前麦汁量与头道麦汁量之差,对麦汁 收得率有较大影响,制造淡色啤酒,糖化醪浓度较稀,洗糟用水量则少;制造浓色啤 酒,糖化醪液较浓,相应洗糟用水量大。 洗糟的技术要点 洗糟用水温度75~85℃。 洗糟残糖浓度:控制在1.0% ~ 1.5 %。对制造高档啤酒,应适当提高残糖浓度在1.5% 以上,以保证啤酒的高质量。 混合麦汁浓度:低于最终麦汁浓度1.0% ~ 1.5 %。过分洗糟,增加麦汁煮沸时的蒸发 量是不经济的。 ③麦水混合(仅用于干粉碎) 麦水混合的要求 麦芽粉散布水中后,调制成一种无结块的醪浆。 麦水混合方式 先放水于糖化锅内,调好水温,然后经过一输料筒,将贮箱中的麦芽粉缓慢送入糖 化锅中,边混合,边搅拌,防止结块。利用麦水混合器,使麦芽粉和水在进入糖化锅 前先行混合,再进入糖化锅。这样处理可以防止麦粉飞扬和结块现象。
(1)糖化温度 表2-1-1糖化时的温度及其效应
温度(℃)
35-37 40-45 45-52 50 55 53-62 63-65 65-70 70 70-75 76-78 80-85 酶的浸出:有机磷酸盐的分解 有机磷酸机的分解:β-葡聚糖分解;蛋白质分解;R-酶对支链淀粉的解支作用 蛋白质分解,低分子含氮物质的形成; β-葡聚糖分解; R-酶和界限糊精酶对支链淀粉 的解支作用;有机磷酸盐的分解 有利于羧肽酶的作用,低分子含氮物质形成 有利于内肽酶的作用,大量可溶性氮形成,内-β-葡聚糖酶、氨肽酶等逐渐失活 有利于β-淀粉酶的作用,大量麦芽糖形成 最高量的麦芽糖形成 有利于α-淀粉酶的作用,β-淀粉酶的作用相对减弱,糊精生成量相对增多,麦芽糖生成 量相对减少;界限糊精酶失活 麦芽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大量短链糊精生成;β-淀粉酶、肽肽酶、磷酸盐酶失活 麦芽α-淀粉酶的反应速度加快,形成大量糊精,可发酵性糖的生成量减少 麦芽α-淀粉酶和某些耐高温的酶仍起作用,浸出率开始降低 麦芽α-淀粉酶失活
麦水混合的水温 冷水混合法:取2/3糖化用水(冷水)与麦芽粉混合,其他1/3糖化用水采用 热水,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缓慢兑入麦醪中,使其温度达到要求的麦芽浸 渍温度(35-40℃)或蛋白质分解温度(50 ℃左右 )。这种做法一般说无害, 但对酶活力很低的麦芽来说不利。冷、热水的数量和温度,可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之。 温水混合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任何生产情况,即将水放入糖化锅 中,水温先已达到或稍高于混合后的要求温度,然后加入麦芽粉,边加边搅 拌之。 热水混合法:此种方法只适用于快速短时糖化法。其作用是破坏部分蛋白酶 活力,防止麦芽过分的蛋白质分解,有利于啤酒的适口性和泡持性。 2、糖化工艺的制定原则 糖化方法是指麦芽和非发芽谷物原料的不溶性固形物转化成可溶性的、 并有一定组成比例的浸出物,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包括配料浓度、 各物质分解温度、PH、热煮出的利用等,常常还包括酶制剂、添加剂的选择 使用等。 糖化方法选择的依据是麦芽质量、辅料种类和添加比例,啤酒类型对麦 汁组成的要求、收得率要求、糖化作业时间的限制等诸因素。但这些因素之 间有一定矛盾,如麦汁收率和麦汁质量之间,糖化方法的选择依据主要矛盾 兼顾其他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