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窦洪波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成本会计第三章--窦洪波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核算·材料费用的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外购动力费的核算·折旧费用的核算·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一、材料费用的核算·材料的分类·材料消耗的计量与计价·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一)材料的分类1、材料按其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燃料、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2、相应帐户的设置“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燃料”帐户。
(二)材料消耗的计量与计价1、材料消耗的原始记录领料凭证: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退料单等。
2、材料消耗量的计算(1)连续记录法(永续盘存制)材料的收入、结存、发出均逐笔登记入帐。
(2)盘存计算法(实地盘存制)材料出库不入帐,当期材料消耗量通过期末盘点后倒挤算出。
28本期材料耗用量=期初结存量+本期收入量-期末结存量3、消耗材料的计价(1)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帐户设置:“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
消耗材料的实际成本=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单价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100%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2)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材料一般分批分次购入,其单价并不一致,材料发出时如何确定其单价?可采用以下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
(三)材料费用的分配1、分配原则:构成产品实体并能直接确定归属对象的材料费,应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费的间接材料费,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成本会计(电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成本核算的程后到一家 家具制造企业当了一名会计,在查看以前会计所做 的会计业务时发现,同样是原材料费用,有些计入 了产品成本,有些则被计入了管理费用,这是为什 么?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三)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1 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加以归集和 汇总就是产品成本,生产费用是产品 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 产费用; 2 生产费用反映的是某一定时期内发 生的费用,而产品成本这是反映某一 时期内某种产品所应承担的费用。
【教学互动】
某企业在2010年1月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内容如下, 请判断分别属于哪一种支出。 (1)企业本月支付100 000元购买一套会计软年; (2)支付办公费5 000元; (3)支付税费滞金800元; (4)发放职工工资及奖金180 000元。
成本控制是以预先确定的成本标准或成本计划指标,对实际发 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将其限制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内,并计 算出实际费用与标准费用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 进行分析,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将各项费用限制在计划控制的 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计划的顺利执行。
(五)成本核算(基本职能)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 记录成本计划执行的结果 反应成本控制的成果 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以上这些可以通过成本核算完成。
推荐参考教材:
1.《成本会计学》 黄毅勤 刘志翔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2.《成本会计》 宋常主编 3.《成本会计》乐艳芬主编
4.《成本会计学》
于富生 王俊生 黎文珠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
成本会计学参考书目

成本会计学参考书目第一篇:成本会计学参考书目《成本会计学》参考书目:1、于富生等主编.成本会计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2、罗绍德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3、樊晓琪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4、陈云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25、张宁,李兰田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6、王宗强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3月7、杨洛新,胥兴军主编.成本会计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00,18、贾宗武等主编.成本会计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9、朱朝晖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10、王辛平,陈增寿编著.成本会计学.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311、张爱清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912、侯晓红,林爱梅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13、汪祥耀主编.成本会计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914、常颖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15、刘英编.成本会计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816、辛旭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17、胡元木主编.成本会计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18、樊晓琪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919、徐永超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720、谢灵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21、张智峰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22、李娜,李惠芝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823、杨尚军主编.基础会计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4、《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25、《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第二篇: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浅谈人力资本成本会计核算框架构建【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人力资本成本核算对象特点,重新定位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中的作用,基于消费的投资属性,改进人力资本终身收入计量模型,初步勾勒出企业人力资本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框架。
整套课件教程成本会计第九套

1.3 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任务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一)核算职能 核算是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 际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 理。成本核算职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可靠的成 本信息,从而使成本的分析、考核建立在客观依据的基础上, 同时也为成本的预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 成本会计的产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展
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的定义,可引用英国会计学家杰·贝蒂(J. L. Batty)的表述:“成本会计是用来详细地描述企业在预算和控制 它的资源(指资产、设备、人员及所耗的各种材料和劳动)利 用情况方面的原理、惯例、技术和制度的一种综合术语”因 此,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 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以标准成本系统为基础的责任 成本控制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是成本会计的第二次革命。
下一页 返回
1.3 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任务
(二)监督职能 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成本、 费用进行控制、调节和考核等,监督企业各项生产经营耗费, 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开支的合理性和 有效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 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任务
二、成本会计的工作环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 辅助方法
第六章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七章 成本报表
第七章 成本报表 第一节 成本报表概述 第二节 成本报表的编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相关书籍

成本会计相关书籍作为一名会计师,成本会计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学习成本会计的过程中,相关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今天我将分享几本我认为优秀的成本会计相关书籍,希望能够对正在学习或者了解成本会计的读者有所帮助。
1. 《成本会计:基础与实践》(Cost Accounting: Foundations and Evolutions)该书由美国国际认证的会计师 Michael R. Kinney 和 Cecily A. Raiborn 合著,是成本会计领域的一本经典教材。
本书涵盖了成本会计的历史、理论、实践和最新趋势,融合了经验和理论知识。
该书重点介绍了成本系统、目标成本管理、过程成本系统等基本概念,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与成本会计相关的财务决策、预算、绩效评估等议题。
实践性强,案例丰富,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管理会计》是美国著名的会计学者 Anthony A. Atkinson、Robert S. Kaplan、Ella Mae Matsumura 和 S. Mark Young 合著的一本书。
书中详细介绍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强调了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本书不仅讲述了成本控制和成本预测等常见的管理会计概念和技术,还对成本计量、绩效评估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语言简洁清晰,结构合理,非常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使用。
3. 《成本会计与管理》(Cost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成本会计与管理》是鲍鹏飞教授编著的一本中文成本会计教材。
书中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重点讲述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管理以及如何利用成本体系进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案例丰富,贴近实际,结构清晰,易于理解,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使用。
4. 《现代成本管理实务》(Modern Cost Management)《现代成本管理实务》是刘建明教授编写的一本关于成本管理的著作。
成本管理会计概述(2)课件

成本管理会计概述(2)
6
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补充、互相配 合,共同提供会计信息;
成本管理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的 结果是否正确,最后还是要通过财务会计进 行检验;
成本管理会计不可能离开财务会计单独存 在。
成本管理会计概述(2)
7
三、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
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定义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 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 产费用的总和。
成本管理会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 动过程中,以资源运用的经济有效为着 眼点,采用数学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 法,对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 测、决策、控制、考核,以达到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实现最优运转目的。
成本预测 成本控制.
成本决策
成本计划 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
成本考核
在成本管理会计的 各个职能中,成本 核算是最基本的职 能;
成本管理会计的各 个职能是相互联系, 互为条件的
四、成本管理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
成本教材习题答案立信会计出版社

〈成本会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二、单选1.B2.A3.C4.B5.B6.C7.D8.D9.A 10.A 11.B 12.A三、多项选择题1.AC2.ABCD3.BC4.ABC5.ACD6.AB7.ABD 8.BC 9.AB 10.ACD四、判断1. Χ2. Χ3. √4. Χ5. Χ6. Χ7. √ 8. Χ 9. √ 10. Χ 11. Χ 12. Χ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基础二、单选1.C2.A3.B4.C5.A6.C7.C8.A9.C 10.D 11.A 12.C 13.A 14.C 15.C三、多项选择题1.ACD2.ABCE3.ABD4.AB5.ABC6.ABD7.ABCD 8.ABCD 9.ACD 10.AC 11.ABC 12.CD 13.CD 14.ABD 15.ABCD 16.ABCD 17.ABC四、判断1. Χ2. Χ3. √4. Χ5. √6. Χ7.√ 8. √ 9. √ 10. Χ 11. √ 12. Χ 13.√ 14. Χ 15. √第三章费用的核算二、单选1.B2.D3.A4.A5.B6.C7.B8.B9.C10.C11.A 12.C13.C 14.D 15.C三、多项选择题1.ABCD2.BCD3.ABD4.ABD5.BC6.ABCD7.ABD8.ABCD9.ABD 10.ABCD 11.AB 12.ABC 13.AC14.BD 15.BD四、判断1.×2.×3.√4. √5.√6.√7.√8.√9.× 10. × 11.√ 12.√ 13.×14.×15.√五、计算题1.先进先出法:发出材料金额=(10×1000+10×1100)+(10×1100+20×1100)=54000(元)一次加权平均法:发出材料平均单价=(10×1000+20×1100+30×1100)/(10+20+30)=1083.333(元/吨)发出材料金额=1083.333×50=54166.67(元)2.分配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表材料名称:A材料单位:元编制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3750——乙产品 20250贷:原材料——A材料 540003.原材料费用分配表材料名称:B材料单位:4.(1)本月领用管理用具时借: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9300贷:周转材料——在库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9300 (2)摊销所领用管理用具的一半价值时借:管理费用 4650贷:周转材料——摊销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4650 (3)摊销所报废管理用具的另一半价值时借:原材料 250 管理费用 1500贷:周转材料——摊销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1750 (4)注销报废管理用具的价值及其累计摊销额借:周转材料——摊销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3500 贷: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35005.A、B产品基本生产共同耗用电费=30000×0.5=15000(元)电费分配率=15000/(36000+24000)=0.25(元/小时)A产品应负担电费=36000×0.25=9000(元)B产品应负担电费=24000×0.25=6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A产品 9000——B产品 6000制造费用 1500管理费用 3500贷:应付账款 200006.(1)每月按30天计算日工资=1260/30=42(元)应付计时工资=1260-1×42-2×42×10%=1209.6(元)(2)每月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1260/20.83=60.49(元)按出勤天数计算应付计时工资=17×60.49+2×60.49×90%=1137.21(元)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应付计时工资=1260-1×60.49-2×60.49×10%=1187(元)(3)实发工资=1209.6+90+86+180-6-69-45=1445.6(元)7.编制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2000——乙产品 15500——丙产品 175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8500管理费用 9000销售费用 3500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660008.应付计件工资=475×6+475×2=3800(元)9.编制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计算表(1)发生废品损失借:废品损失——乙产品 1136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136 (2)废品残料入库借:原材料 5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50 (3)结转废品净损失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086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1086 10.(1)归集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A产品 24000贷:原材料 10000应付职工薪酬 8000制造费用 6000 (2)修复可修复废品发生的修复费用借:废品损失——A产品 380贷:原材料 200应付职工薪酬 100制造费用 80 (3)应由过失人张某赔偿损失借:其他应收款——张某 10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00 (4)结转废品净损失借:生产成本——A产品 28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280(5)计算合格A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总成本=24000+280=24280(元)单位成本=24280/100=24.28(元/件)11.制造费用分配表根据上述分配结果,编制结转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2300——乙产品 12920——丙产品 19380贷:制造费用 6460012.(1)计算本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计划分配率=234000/(19000×5+6000×7+8000×7.25)=1.2(元/小时)(2)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表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单13.(2)编制废品损失归集和结转的有关会计分录A、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8240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8240 B、不可修复废品残料入库借:原材料27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270C、可修复废品发生修复费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2500贷:原材料 560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640——福利费 89.6制造费用 1210.4 D、结转废品净损失,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047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0470 (3)登记废品损失明细帐14.(1)分配材料费用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5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3200——辅助生产成本 27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210——辅助生产车间 930 管理费用 1050贷:原材料 13590 (2)分配工资费用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400——辅助生产成本 11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300——辅助生产车间 500管理费用 1500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7800 (3)计提职工福利费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476——辅助生产成本 154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82——辅助生产车间 70管理费用 210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1092 (4)计提折旧费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740——辅助生产车间 1530管理费用 2160贷:累计折旧 6430 (5)其他费用的分配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600——辅助生产车间 1400管理费用 1900贷:银行存款 5900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为:4430(6)根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帐户的借方合计数,结转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4430贷: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 4430(7)根据“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帐户的借方合计数,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5280管理费用 3104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8384 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为:13312(8)根据“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帐户的借方合计数,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费用分配率=13312÷(1670+1658)=4(元/小时)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670×4=668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658×4=6632(元)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6680——乙产品 6632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3312(9)登记T型账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1)930 (6)4430 (1)2700 (7)8384(2)500 (2)1100(3)70 (3)154(4)1530 (6)4430(5)1400 本期发生额 8384 本期发生额 8384本期发生额 4430 本期发生额 4430 期末余额 0 期末余额 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1)1210 (8)13312(2)1300(3)182(4)2740(5)2600(7)5280本期发生额 13312 本期发生额13312期末余额 0第四章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二、单选1.C2.B3.A4.B5.A6.C7.D8.B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D3.ABCD4.BCD四、判断1. Χ2. Χ3. √4. √5. √五、计算题1解:(1)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费用:电费分配率=3200/(40000-5000)=0.09143(元/度)水费分配率=5100/(10000-1000)=0.56667(元/吨)基本车间甲产品耗用电费:13000×0.09143=1188.59(元)基本车间乙产品耗用电费:10000×0.09143=914.3(元)基本车间一般耗用电费:8000×0.09143=731.44(元)管理部门耗用电费:3200-1188.59-914.3-731.44=365.67(元)基本车间一般耗用水费:7500×0.56667=4250.03(元)管理部门耗用水费:5100-4250.03=849.97(元)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188.59——乙产品914.3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4981.47管理费用 1215.64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200——供水车间 5100(2)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费用:A、计算交互分配率电费交互分配率=3200/40000=0.08(元/度)水费交互分配率=5100/10000=0.51(元/吨)B、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费用供电车间应负担的水费:1000×0.51=510(元)供水车间应负担的电费:5000×0.08=400(元)C、计算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对外分配费用供电车间对外分配费用调整为:3200+510-400=3310(元)供水车间对外分配费用调整为:5100+400-510=4990(元)D、计算交互分配率电费对外分配率=3310/(40000-5000)=0.09457(元/度)水费对外分配率=4990/(10000-1000)=0.55444(元/吨)基本车间甲产品耗用电费:13000×0.09457=1229.41(元)基本车间乙产品耗用电费:10000×0.09457=945.7(元)基本车间一般耗用电费:8000×0.09457=756.56(元)管理部门耗用电费:3310-1229.41-945.7-756.56=378.33(元)基本车间一般耗用水费:7500×0.55444=4158.3(元)管理部门耗用水费:4990-4158.3=831.7(元)分录:交互分配时: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510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4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400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510对外分配时: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229.41——乙产品945.7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4914.86管理费用 1210.03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310——供水车间 4990(3)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费用:供电车间耗用水费:1000×0.5=500(元)供水车间耗用电费:5000×0.1=500(元)基本车间甲产品耗用电费:13000×0.1=1300(元)基本车间乙产品耗用电费:10000×0.1=1000(元)车间一般耗用水电:8000×0.1+7500×0.5=4550(元)管理部门耗用水电:4000×0.1+1500×0.5=1150(元)供电车间差异:3200+500-40000×0.1=-300(元)供水车间差异:5100+500-10000×0.5=600(元)按计划成本分配时的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300——乙产品100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500——供水车间 500制造费用 4550管理费用 11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4000——供水车间5000结转成本差异时的分录借:管理费用 3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00——供水车间 6002解:(1)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36O──运输 240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 36O──修理 240(2)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 12784管理费用 1256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5160──运输 88803解:(1)按计划成本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_供电 550_机修 700基本生产成本 4,500制造费用 4,150管理费用 300贷:辅助生产成本_供电 5,450_机修 4,750 (2)成本差异借:管理费用 1828贷:辅助生产成本_供电 1204_机修 6244解:(1)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的分配率:修理车间分配率=19000/20000=0.95元/小时运输部门分配率=20000/40000=0.5元/公里(2)交互分配:运输部门应分配修理费=1000×0.95=950(元) 修理车间应分配运输费=1 500×O.50=750(元) (3)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修理车间:19 000+750-950=18 800(元)运输部门:20 000+950-750=20 200(元)(4)交互分配后的分配率:修理车间分配率=18800/19000=0.98947元/小时运输部门分配率=20000/38500=0.52468元/公里(5)对外分配:基本生产车间为修理费=16000×0.98947=15 831.52(元)运输费=30 000×0.52468=15 740.40(元)行政管理部门为修理费=3000×O.98947=2 968.48(元)运输费=8 500×O.52468=4 459.60(元)(6)会计分录为:交互分配时,应记: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750——运输 950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 750——修理 950对外分配时,应记: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31 571.92 管理费用 7 428.08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18 800——运输 20 2005解:(1)代数分配法设每度电成本为x元,每一个修理工时成本为y元,则联立方程为: 3 520+200y=44 000x ①3 360+4 000x=4 200y ②解联立方程得:x=O.084y=O.88按照所计算的各辅助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进行分配: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车间 2 982制造费用 210管理费用 168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36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696借:制造费用 3 432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76管理费用 88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 696(2)直接分配法对外分配劳务量供电:44000-4000=40000(度)修理:4200-200=4000(小时)费用分配率为:供电:3520/40000=0.088(元/度)修理:3360/40000=0.84(元/小时)对外分配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车间 l 628——二车间 1 496制造费用——一车间 1 644——二车间 1 852管理费用 26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 520—--机修 3 360(3)交互分配法交互分配前的分配率:供电:3360/40000=0.084修理:3520/4000=0.88交互分配:机修车间应分配电费:4000×O.08=320(元) 供电车间应分配修理费:200×O.80=160(元)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供电:3 520+160-320=3 360(元)机修:3 360+320-160=3 520(元)对外分配率供电:3360/40000=0.084修理:3520/4000=0.88对外分配费用(见分录中数字)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6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160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2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20借:基本生产成本 2 982制造费用 210管理费用 168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 360借:制造费用 3432管理费用 88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 520(4)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结果如下表: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20基本生产成本 2 840制造费用 200管理费用 16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 520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80制造费用 3 510管理费用 9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 780借:管理费用 18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80借:管理费用 10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1006解:(1)电车间用水的计划成本2000×0.55=1100供水车间用电的计划成本 4000×0.35=1400基本生产车间水成本:5500×0.55=3025 电成本:30000×0.35=10500 管理部门水成本: 1500×0.55=825 电成本:6000×0.35=2100 (2)供水车间的计划总成本:(2000+5500+1500)×0.55=4950供电车间的计划总成本:(4000+30000+6000)×0.35=14000(3)供水车间的实际总成本:3500+1400=4900供电车间的实际总成本:12400+1100=13500(4)供水的成本差异:3500+1400-4950=-50供电的成本差异:12400+1100-14000=-500(5)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1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025管理费用 825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950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4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0500管理费用 210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4000借:管理费用 55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50——供电车间 500第五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二、 单选1.A 2.B 3.D 4.D 5.B 6.C 7.A 8.A 9.C 10.A 11.B 12.D 13.B 14.D 15.D 16.C 三、多项选择题 1.BD 2.ACD 3.ABCD 4.AC 5.BCD 6.CD 7.ACD 8.AC 9 ABD 10.BC 11.BD 12.ABCD 13.ABC 14.ABCD 四、判断1. Χ2. √3. Χ4. √5. ⨯6. √7. ⨯8. ⨯9. ⨯ 10. √ 11. √ 12. √ 13. Χ 14. √ 15. ⨯ 16. √ 17. Χ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五、计算题(一)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分配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会计职称考试必备参考书目推荐

会计职称考试必备参考书目推荐为了帮助考生有效备考会计职称考试,本文将推荐几本必备的参考书目。
这些书目涵盖了会计职称考试的各个科目和内容,将为考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备考指导。
以下是推荐书单:1. 会计基础- 《会计学原理》:作者郭志刚,是一本经典的会计学教材,系统介绍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
2.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学》:作者周立波,该教材详细讲解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适合初学者掌握。
- 《财务管理导论》:作者陈少敏,内容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 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作者刘明义,该书全面介绍了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加深对会计原理的理解。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程》:作者华章教育,该教材针对会计职称考试的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全面覆盖考试范围。
4.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学》:作者王小权,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强调了成本、预算和绩效评估等内容。
- 《成本会计》:作者张金堂,该书详细解读了成本会计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帮助读者掌握成本核算和管理。
5. 财税法规- 《财经法规》:作者江蔚云,该教材介绍了我国财税法规体系以及税收政策,内容全面且实用。
- 《财税法规与实务》:作者李桂兰,该书主要介绍了财税法规和实务的基本知识,重点解读了涉及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6. 注册会计师法规与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法规与职业道德》:作者张艳芳,该书对注册会计师的法规和职业道德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7.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与应用》:作者陈晓东,该书系统介绍了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总结:以上是会计职称考试必备参考书目的推荐,这些书目内容全面、实用,并且符合考试要求。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进行学习。
通过认真阅读这些参考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相信考生一定能够在会计职称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核算∙材料费用的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外购动力费的核算∙折旧费用的核算∙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一、材料费用的核算∙材料的分类∙材料消耗的计量与计价∙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一)材料的分类1、材料按其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燃料、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2、相应帐户的设置“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燃料”帐户。
(二)材料消耗的计量与计价1、材料消耗的原始记录领料凭证: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退料单等。
2、材料消耗量的计算(1)连续记录法(永续盘存制)材料的收入、结存、发出均逐笔登记入帐。
(2)盘存计算法(实地盘存制)材料出库不入帐,当期材料消耗量通过期末盘点后倒挤算出。
本期材料耗用量=期初结存量+本期收入量-期末结存量3、消耗材料的计价(1)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帐户设置:“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
消耗材料的实际成本=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单价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100%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2)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材料一般分批分次购入,其单价并不一致,材料发出时如何确定其单价?可采用以下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
(三)材料费用的分配1、分配原则:构成产品实体并能直接确定归属对象的材料费,应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费的间接材料费,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2、分配标准的合理与简便合理性:所选择的分配标准与所应分配的费用大小有密切联系。
简便性: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容易取得。
3、材料费用分配标准的类型定额消耗量比例、系数比例、产品产量比例、重量比例、体积比例等。
4、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以上方法可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采用按定额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
公式如下: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材料单价÷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单价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材料1200公斤,每公斤4元。
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4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公斤;乙产品的实际产量为8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5.5 公斤。
试计算分配甲、乙产品各自应负担的材料费。
答案:方法一: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40 ×4=560(公斤)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0× 5.5 =440(公斤)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200÷(560+440)=1.2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560×1.2=672(公斤)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440×1.2=528(公斤)合计1200(公斤)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672×4=2688(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528×4=2112(元)合计4800(元)方法二: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40 ×4=560(公斤)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0× 5.5 =440(公斤)材料费用分配率=(1200×4)÷(560+440)=4.8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560×4.8 =2688(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440×4.8 =2112(元)合计4800(元)5、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及其帐务处理(1)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2) 帐务处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用于辅助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的费用(或成本)项目;基本生产车间管理耗用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厂部管理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记入“管理费用”帐户;产品销售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记入“销售费用”帐户。
(四〕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其程序和方法与材料费用分配基本相同。
1、在燃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应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存货核算应增设“燃料”一级帐户;燃料费用分配表应单独编制。
2、在燃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小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帐中无需单独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应将燃料费用直接记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存货核算中“燃料”可作为“原材料”帐户的二级帐户进行核算;燃料费用分配可在材料费用分配表中加以反映。
(五)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1、摊销额处理:领用时,其价值损耗应计入成本、费用中。
因其摊销金额较小,无需专设成本项目,因此,产品生产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记入“制造费用”帐户;厂部管理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记入“管理费用”帐户;辅助生产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
2、摊销方法: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1)一次摊销法(适于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的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其价值一次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即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等帐户,贷记”低值易耗品”帐户。
报废时,其残料价值冲减有关成本、费用。
即借记“原材料”等帐户,贷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帐户。
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本月领用生产工具一批,计划成本为600元,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4%。
另有一批生产工具在该月报废,残料入库作价30元。
试作出必要的会计分录。
答案:领用生产工具,借:制造费用600贷:低值易耗品600结转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借:制造费用24(600×-4%〕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24报废生产工具残料入库,借:原材料40贷:制造费用40(2)分次摊销法(适于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低值易耗品)∙特点: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按其使用期限分月摊入成本、费用。
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转作“待摊费用”,分月摊销;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转作“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分月摊销。
∙帐务处理:领用时,借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
分月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科目。
例:某企业生产车间领用专业工具一批,计划成本为36000元,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为+2%,该批低值易耗品在两年内分月平均摊销。
答案:领用时,借: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36000贷:低值易耗品36000月末调整成本差异,借: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720 (36000×2%〕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720分月摊销时,借:制造费用1530 【(36000+720)÷24】贷: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1530二、工资费用的核算(一)工资总额的组成1、计时工资: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工资标准是指每一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应得的工资额。
2、计件工资:分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
3、奖金: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津贴和补贴:为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它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物价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二)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企业应按每个职工设置“工资卡”,内含职工姓名、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等资料。
计算职工工资的原始记录,有“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
1、考勤记录:是登记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的记录,为计时工资计算提供依据。
形式:考勤簿、考勤卡片(考勤钟打卡〕、考勤磁卡(刷卡〕2、产量记录:是登记工人或生产小组在出勤时间内完成产品的数量、质量和耗用工时的原始记录,是计件工资计算的依据,同时也是统计产量和工时的依据。
如派工单、加工路线单、产量通知单等。
(三〕工资的计算1、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
月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两种方法:∙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算(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1-病假扣款率)∙日标准工资的计算方法:按30天算日工资率:日标准工资=月标准工资÷30按20. 92天算日工资率:日标准工资=月标准工资÷ 20. 92其中,20. 92=(365-104-10〕÷12∙在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由于节假日也算工资,因而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出勤日算工资。
事价病假等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出勤日扣工资,在按20.92天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节假日不算、不扣工资。
例:某企业某工人的月工资标准为840元。
8月份31天,事假4天,星期休假10天,出勤15天。
根据该工人的工龄,其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90%计算。
该工人病假和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
试计算该工人本月应得工资。
答案:(1)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日工资率=840÷30=28(元〕∙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算(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840-4×28-2×28×(1-90%)=840-112-5.6=722.4(元)∙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1-病假扣款率)=28×(15+10)+2×28×90%=700+50.4=750.4 (元)(2)按20.92天计算日工资标准:日工资标准=840÷ 20.92 =40.15(元)∙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算(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840-4×40.15-2× 40.15 ×10%=671.37(元)∙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15×40.15+2×40.15×90%=674.52(元)2、计件工资的计算(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一: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这里的产品产量=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料废品:非工人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应计算并支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