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分析报告(1)
财务管理对标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财务管理对标分析。
本报告通过对某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比行业平均水平,找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二、企业概况某企业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某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
企业现有员工XXX人,资产总额XX亿元,年销售收入XX亿元。
三、对标分析指标体系为确保分析的科学性和可比性,本报告选取以下指标进行对标分析:1. 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净利率。
2. 运营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3. 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4. 发展能力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5. 财务风险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四、对标分析结果1. 盈利能力指标(1)净资产收益率:某企业为XX%,高于行业平均水平XX%,说明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总资产收益率:某企业为XX%,高于行业平均水平XX%,表明企业在资产利用效率方面表现良好。
(3)毛利率:某企业为XX%,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XX%,需关注成本控制。
(4)净利率:某企业为XX%,低于行业平均水平XX%,需提高盈利水平。
2. 运营能力指标(1)应收账款周转率:某企业为XX次/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XX次/年,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2)存货周转率:某企业为XX次/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XX次/年,需优化库存管理。
(3)总资产周转率:某企业为XX%,低于行业平均水平XX%,表明资产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3. 偿债能力指标(1)资产负债率:某企业为XX%,低于行业平均水平XX%,说明企业负债水平较低,财务风险较小。
(2)流动比率:某企业为XX%,高于行业平均水平XX%,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对标工作总结报告(共1)

引言概述:
本文是对标工作的总结报告,旨在回顾和总结我所负责的对标工作,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对标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对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正文内容:
一、对标工作的背景和目标
1.确定对标工作的目标和重要性
2.分析市场竞争形势和对标的对象
二、对标工作的组织和策划
1.设定明确的对标指标和评估体系
2.确定对标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负责人员
3.分析对标工作的资源需求和所需数据
三、对标工作的实施过程
1.收集和整理对标数据
2.分析对标数据的差距和优劣势
3.制定对标目标和改进措施
4.实施对标目标和改进措施
5.监控对标工作的效果和调整对策
四、对标工作的成果和问题分析
1.总结对标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成果
2.分析对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提出改进对标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五、对标工作的改进措施和展望
1.改进对标工作的组织和策划
2.提高对标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加强对标工作的宣传和沟通
4.不断完善对标工作的评估体系和指标体系
5.展望未来对标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总结:
通过对标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标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加强组织和策划,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加强宣传和沟通,完善评估体系和指标体系。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标工作,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要展望未来,把握对标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市场竞争提供更准确和有力的参考依据。
汽车桥壳对标分析报告范文

汽车桥壳对标分析报告范文一、前言。
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汽车桥壳的那些事儿。
汽车桥壳就像是汽车的“脊梁骨”,那可是相当重要的部件呢。
为了看看咱们自家的桥壳在江湖中的地位,咱就找了几个竞争对手的桥壳来做个对标分析,这就像是武林高手之间的过招,看看谁更厉害!二、对标对象。
咱这次找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汽车桥壳品牌,就分别叫它们A牌、B牌和C牌吧。
这三个品牌在汽车界都有点小名气,就像江湖中的三大门派,各有各的拿手好戏。
三、结构设计分析。
# (一)A牌桥壳。
A牌的桥壳结构看起来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机械城堡。
它采用了整体式结构,这种结构就像一个坚固的堡垒,整体性非常好。
在关键的连接部位,都有加强筋的设计,就像城堡的城墙加厚了一样,使得桥壳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不容易变形。
不过呢,这种整体式结构也有个小缺点,一旦某个小地方出了问题,维修起来就有点像拆城堡一样,比较麻烦。
# (二)B牌桥壳。
B牌桥壳走的是组合式结构的路线。
它就像一套可拆卸的乐高积木,由几个部分组合而成。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一旦某个部件坏了,只需要更换那一个小部件就行,维修起来特别方便。
但是呢,组合的地方毕竟是个薄弱环节,就像乐高积木拼起来的地方,要是受到连续的强烈震动或者大的冲击力,可能就会出现松动或者裂缝,稳定性稍微差一点。
# (三)C牌桥壳。
C牌桥壳呢,是一种独特的混合结构。
它既有整体式结构的坚固性,又在一些容易损坏的部位采用了类似组合式结构的设计,感觉就像是在坚固的城堡里又设置了一些方便进出的小门。
这种结构在保证整体强度的同时,又提高了维修的便利性,有点取两家之长的意思,是个很聪明的设计。
咱们自家的桥壳呢,目前是整体式结构,和A牌有点像。
不过在加强筋的设计上,感觉还可以再优化一下,让桥壳的抗压能力更强。
四、材料使用分析。
# (一)A牌桥壳。
A牌桥壳使用的是一种高强度合金钢材料。
这种材料就像钢铁侠的盔甲一样,硬度和强度都非常高。
这种材料的成本也比较高,就像钢铁侠的装备一样造价不菲,这可能会让整车的价格也跟着往上抬一抬。
对标分析分析报告

引言概述:本文将对某公司的竞争对手进行对标分析,通过比较其在市场份额、产品特性、市场定位、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表现,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
本报告将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将详细阐述与竞争对手的比较结果。
正文内容:一、市场份额比较1.竞争对手A在市场份额方面的表现;2.竞争对手B在市场份额方面的表现;3.竞争对手C在市场份额方面的表现;4.竞争对手D在市场份额方面的表现;5.总结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二、产品特性比较1.竞争对手A的产品特性及其市场反应;2.竞争对手B的产品特性及其市场反应;3.竞争对手C的产品特性及其市场反应;4.竞争对手D的产品特性及其市场反应;5.总结竞争对手在产品特性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三、市场定位比较1.竞争对手A的市场定位策略及其效果;2.竞争对手B的市场定位策略及其效果;3.竞争对手C的市场定位策略及其效果;4.竞争对手D的市场定位策略及其效果;5.总结竞争对手在市场定位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四、销售渠道比较1.竞争对手A的销售渠道及其效益;2.竞争对手B的销售渠道及其效益;3.竞争对手C的销售渠道及其效益;4.竞争对手D的销售渠道及其效益;5.总结竞争对手在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五、市场推广比较1.竞争对手A的市场推广策略及其效果;2.竞争对手B的市场推广策略及其效果;3.竞争对手C的市场推广策略及其效果;4.竞争对手D的市场推广策略及其效果;5.总结竞争对手在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总结:通过对标分析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和决策。
针对不同的对手,我们可以学习其成功经验,并且改进我们的产品特性、市场定位、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终,通过对标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并且通过不断努力,缩小甚至超越这些差距,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对标工作分析报告(通用)(一)

对标工作分析报告(通用)(一)引言概述:对标工作分析报告是指针对某个特定领域或企业,对其竞争对手或同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以获取对方的有益经验和优点,进而为自身的发展制定对策和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以通用型对标工作分析报告为例,分析并总结相关内容。
正文:一、市场定位与竞争环境1.1 了解对手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规模、成立时间、员工结构等。
1.2 分析对手企业所在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
1.3 探究对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弄清其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
二、产品与服务比较2.1 对比自身产品与对手企业的产品,分析其功能优劣和技术创新。
2.2 比较双方的产品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探讨差异和潜在市场需求。
2.3 分析对手企业的服务体系和客户满意度,寻找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三、营销策略分析3.1 研究对手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和宣传推广方式。
3.2 比较双方的市场定价策略和促销活动,了解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3.3 评估对手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渗透率,寻找自身可借鉴的市场推广策略。
四、运营管理比较4.1 分析对手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和供应链管理。
4.2 了解对手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和效率优化措施。
4.3 比较双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员工培训体系,寻找人才管理的优势经验。
五、未来发展趋势预测5.1 对对手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和预估,了解其未来规划。
5.2 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变化,预测对方可能采取的战略调整。
5.3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自身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总结:通过对标工作的深入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对手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特点、营销策略、运营管理等关键要素,并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优点,为自身的发展制定对策和提升竞争力提供参考。
在未来发展中,不断跟踪对手企业的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对标分析报告

——太原市与西安市进行比较按照中共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太原市科技局党组安排,全面开展与中西部省会城市的科技工作“对标”活动,通过找差距、定目标、寻路径,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努力推动太原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
下面就以西安市为对象,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资源整合和创新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等方面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赶超的建议和措施。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衡量一个城市或者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的关键指标。
2022 年,西安市与太原市先后被科技部评选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根据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对目前西安市与太原市的具体科技指标进行比较(见下表)。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就业人员指标值 大专及以上学历 就业人员指标值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 经费 支出 GDP指标值地方财政科技拨款 地方财政支出1- 1 每万个劳动力从事 R&D 人员数量(人年/万人)1-2 万名就业人口中 受过高等教育人数所 占比重(%)1-3 全社会 R&D 投入 占 GDP 比重(%)1-4 地方财政科技拨 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人年万人 人年/万人 万人 万人 %万元万元% 万元 万元44352.3462.5 95.9 70.8 462.5 15.31323902.9272408004.86 38080 276850210821.1167.3 64.7 51 167.3 30.53340001545240 0 2.2 37219 1599065比重(%)2- 1 企业R&D 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 (%)2-2 消化吸收费用支出占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比重(%)2-3 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 (%)2-4 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3- 1 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件/百万人)3-2 百万人口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百万人)3-3 百万人口拥有的有效商标注册量(件/ 百万人)3-4 拥有国家级自主创新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数量(个)4- 1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4-2 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4-3 本年度污染物变化率(%) 指标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内部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值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指标值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指标值高新技术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指标值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本地区常住人口指标值当年技术市场成交额本地区常住人口指标值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本地区常住人口指标值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高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指标值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标值本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个个%个个%件万人件/百万人万元万人万元/百万人件万人件/百万人个个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吨吨1.38417263238452001.754298.71641.1261.915819083.2483113142.71121843.5133356000843.542205.123078843.527369032442114002468270017.156883001468950038.7194402193223.62.330390016022001.955401070052371033611448423.6438426.8102.678716426.818443.38568426.82022.5321002748.415668103.86.47179887838600085.6157427.71、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投入包含从事科技人员数量、素质,科技经费投入比重, 地方财政支出等多方面指标,近年来,我市现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 对于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所用。
对标调研报告(共3篇)

对标调研报告(共3篇)对标调研报告(共3篇)第1篇对标报告Xx乡对标分析报告一.xx乡基本情况xx乡位于威县北部边缘,西距106国道5公里,北临青银高速公路,与南宫市接壤,是棉花种植.大棚菜种植和畜牧养殖大乡。
耕地68835亩,辖32个村,人口3.2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269元。
二.xxxxxx镇基本情况xx镇位于xx市东部,距市区15公里,维(坊)高(青).昌(乐)大(家洼)公路的交汇处,是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省级先进单位。
面积136平方公里,辖113个村,人口9.3万,是省级中心镇。
xx镇地方财政收入8109万元,农民人均纯8274元。
三.对比差距1.xx镇工业发达,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依托机械制造.工艺制品.木器加工.纺织服装.化工肥料等支柱产业,只年,xx镇就新上投资千万元的项目20个,完成工业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56家。
而我乡工业现状为产业基本为个体小企业,龙头企业少,且没有主打品牌,无市场竞争力。
2.xx镇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结构合理,形成了蔬菜.果品.畜牧.花卉.林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万亩速生杨基地”,拥有蔬菜大棚10.3万个,山药和香菜为主的大田菜已初具规模,新发展畜牧小区200多个,设施农业得到全面推广,农业龙头企业迅猛发展,总数达到了28家,加快了农业二化进程。
其中,以种植大棚为主,有较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结构合理.技术含量高,主要有蔬菜.果品.花卉等支柱产业。
全镇蔬菜大棚就拥有5.3万个,且产品优良符合绿色食品结构。
在畜牧养殖方面,xx镇以小区养殖为主,共有牧养小区200个,且都是特色.高产效的畜牧品种养殖。
而我乡是大棚菜和畜牧养殖大乡,但是规模太小,且技术含量低,只有837个大棚,养殖以散养为主,且产品不具特色,产效低。
因此,与xx镇相比亩产效益和人均纯收入能有23倍的差距。
3.xx镇充分民挥区域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投资建设商住楼.扩建蔬菜批发市场等,使镇区从业人员达到4万多人,农村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对标分析分析报告

对标分析报告——太原市与西安市进行比较按照中共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太原市科技局党组安排,全面开展与中西部省会城市的科技工作“对标”活动,通过找差距、定目标、寻路径,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努力推动太这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西安市,这一方面体现出太原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体现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但在另两项指标上与西安市存在明显差距。
(1)通过对比发现,西安市每万个劳动力从事R&D人员数量比太原市高出30%,而从事R&D人员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应此,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从事R&D人员比例,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工作。
(2)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明显高于太原市,从对比中发现,2009年,西安市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高于太原市2.6个百分点。
据相关技术性标志显示,在R&D投入强度超过GDP业研发能力不足,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 ) 高新技术企业比例不足。
随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9年,西安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3个,太原市为11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例分别为42.7%和23.6%,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严重落后,制约了经济转型发展,降低了我市核心竞争力。
3、知识产权创造、转化能力不足(1)发明专利授权量有待提高。
2009年,西安市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2510件,太原市为4011件,可以看出两个城市在专利申请两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
在另一个体现一个地区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上,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全市欣喜的看到,太原市在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年度污染物变化率、万元GDP综合能耗、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都优于西安市,说明我市在节能环保、调整产业机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标分析报告――太原市与西安市进行比较按照中共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太原市科技局党组安排,全面开展与中西部省会城市的科技工作“对标”活动,通过找差距、定目标、寻路径,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努力推动太原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
下面就以西安市为对象,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资源整合和创新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等方面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赶超的建议和措施。
一、现状评估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的关键指标。
2010年,西安市与太原市先后被科技部评选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根据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对目前西安市与太原市的具体科技指标进行比较(见下表)。
、存在的问题1、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投入包含从事科技人员数量、素质,科技经费投入比重,地方财政支出等多方面指标,近年来,我市现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对于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所用太原市在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所占比重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这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西安市,这一方面体现出太原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体现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但在另两项指标上与西安市存在明显差距。
(1)通过对比发现,西安市每万个劳动力从事R&D 人员数量比太原市高出30%,而从事R&D 人员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应此,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从事R&D 人员比例,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工作。
(2)全社会R&D 投入占GDP 比重明显高于太原市,从对比中发现,2009 年,西安市全社会R&D 投入占GDP 比重高于太原市个百分点。
据相关技术性标志显示,在R&D 投入强度超过GDP 的2%时,技术研发处于技术创新阶段,说明两个城市都处在技术创新的关键阶段,但西安在总体投入还是高于太原。
2、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活力不足(1)“重引进、轻消化”。
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的意识在不断提高,用于技术引进的经费逐年增加,但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方面的能力仍显薄弱。
2009 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5540万元,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10700万元西安市企业消化吸收费用支出占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比重高于太原市该指标200 个百分点,充分表现出我市企业.“重引进、轻消化”的基本特征。
(2)企业缺乏创新力。
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能够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正日益成为各类研发人员的吸聚地、新产品的开发地和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地。
西安市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是太原市的一倍,充分表明太原市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 )高新技术企业比例不足。
随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9 年,西安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3 个,太原市为114 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例分别为%和%,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严重落后,制约了经济转型发展,降低了我市核心竞争力。
3、知识产权创造、转化能力不足(1)发明专利授权量有待提高。
2009 年,西安市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2510件,太原市为4011 件,可以看出两个城市在专利申请两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
在另一个体现一个地区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上,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实施和转化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2)百万人口技术市场成交额差距明显。
对比发现,2009 年,西安市当年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356000万元,太原市当年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78716万元,西安市百万人口技术交易额约为太原市的倍,无论从交易总量还是平均比都存在不小差距。
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多少能够体现出地区创新环境、服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技术、新产品能否在当地落地生根,以及优秀专利成果的转化。
(3)品牌意识不强,商标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质量管理、营销策略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开展竞争、拓展市场的有力武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重要性,太原市百万人口拥有的有效商标注册量与西安市相差接近三分之一,体现出我市企业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
4、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偏低。
在高新产业指标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太原市在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年度污染物变化率、万元GDP 综合能耗、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都优于西安市,说明我市在节能环保、调整产业机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这一指标上与西安市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太原市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企业产值还相对落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还十分有限。
5、科技惠民效果还不明显。
数据显示,西安市在百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城市污水处理率这三项指标均高于太原市,说明市在科技改善民生、改善环境当中的举措值得太原市借鉴。
三、采取措施针对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一)加大R&D 经费的投入带动企业、科研院所提高R&D的投入,使其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① 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企业R&D 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
应该继续完善、落实各项有利于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的配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政策的落实。
② 吸引包括政府在内的投资主体加大对企业、科研院所研发的投入。
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企业自身对研发的更大投入。
③必须加大新品开发的力度,把自主创新的方向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大研发投入,缩短新品的研发时间,将新产品尽快推向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④ 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创新要素集聚。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 着力培育创新主体。
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选择扶持一批国有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转制科研院所创建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
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链部署重大专项和集团项目,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
建立专业创业研发园,孵化企业集群,以此为载体,引导企业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2.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构建行业骨干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新机制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支持高等院校设立国家级、省市级技术转移中心,创办科技产业园区。
支持工业技术研究院所与产业园区的共建合作,实现产业技术的集成创新。
实施产学研合作工程项目,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依托,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实施“双千人才”创新创业引导行动。
以政府计划为引导,促进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为企业服务。
支持优秀留学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通过政府组织和计划引导,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企业创新,形成以市场利益为纽带的联合研发与成果转化机制。
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和重大科技项目引进等方式,引进一批符合太原发展需求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
(三)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张、提升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传统产业为目标,全力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培育新的增长点。
围绕绿色百强和培育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产业项目,争取国家重大专项和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太原布局实施,形成中省市支持重大项目的联动机制。
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2. 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
以做大做强汽车制造、重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煤机装备、电子产品装备为重点,增强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企业的融合度,以产业重大共性技术的集成创新,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提升新型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层次结构。
通过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发展,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建设太原科技资源大市场,集聚高校院所和行业集团人才、信息、设备、技术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设备共享,落实技术交易、咨询服务等支持政策。
组织并推荐有条件的孵化器申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构建产业创新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实施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推进计划,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融资。
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投资方式、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探索建立科技银行。
完善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联保贷款。
4. 着力发展服务外包业。
以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目标,优化服务外包业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
重点推进以西安高新区软件园为核心的软件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以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为重点,培育一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大型骨干企业。
鼓励在岸服务外包业发展。
支持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措施扩大规模。
积极开展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积极拓展以欧美日为主的服务外包发包市场,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1•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积极培育自主创新成果,着力推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落实市政府已出台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各项政策措施,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增加专利申请补助资金额度,加大对优秀专利申请项目的资助力度,适当提高单项专利申请项目的补助金额,扶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再创造,开展企业专利“灭零”行动和专利特派员、专利专员行动,促进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实施标准化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国际标准、国家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制定,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
鼓励企业结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形成优势产业事实标准。
积极开展创建名牌活动,鼓励主导产业、特色行业中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五)着力落实科技惠民(1)组织实施民生科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