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的六种不安全心理因素

合集下载

九大不安全心理因素

九大不安全心理因素

常见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常见的不安全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

1.侥幸心理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大多数是“明知故犯”。

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有这种心理的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操作时不认真严肃,对安全工作明知重要,但日子久了,往往只挂在嘴上,而在心里放松了警惕,觉得无所谓。

3.逞能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干出一些愚蠢冒险的事情来。

4.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的人,容易受到社会、家庭、人事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前者和后者,都会影响他在工作中的注意力,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5.从众心理很多人可能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是看见大家都那样做,自己明知不对,但也照着做6.逆反心理有逆反心理的人,常表现为“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样危险,我就不相信”。

7.惰性心理惰性心理就是人的懒惰心理,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想省点力、省点时,为了贪图安逸,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嫌麻烦、图省事而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情况。

8.好奇心理人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如果因为好奇,而忽视安全,做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就不好了。

有的人违章,就是好奇心所致。

例如刚进厂的新工人来到厂里,看到什么都新鲜,于是乱动乱摸,接触到机器的危险区或是造成一些机器出现安全隐患,导致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9.疲劳厌倦心理从事危险、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厌倦心理,导致动作失误增加。

情绪的控制与调节不安全的心理会导致不安全的行为,不安全的行为则是违章作业和事故的起因。

我们在了解了以上心理特征后,要对照自己,找出自己有哪些不安全的心理,在平时注意消除这些心理因素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在碰到一些影响我们情绪和心理的事情后,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一时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就停下手中的工作,等情绪恢复后,再工作。

影响员工安全生产的心理

影响员工安全生产的心理

影响员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员工的心理状态对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定、积极、专注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然而,一些心理因素会对员工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将讨论几个可能影响员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员工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首先,压力是一个可能影响员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

员工可能因为工作任务过重、工作压力大、个人目标等因素感到压力。

当员工处于高压力状态时,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思维不清晰,导致疏忽和错误。

此外,过高的压力还可能导致员工心情烦躁、情绪波动,使他们无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工作的安全性。

为了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企业可以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给员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开展压力管理培训,教会员工有效地应对工作压力。

第二,缺乏工作满意度也可能对员工的安全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与其积极性、工作质量密切相关。

如果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他们可能会变得消极,缺乏工作动力,不再认真对待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企业可以提供员工培训、晋升机会、薪酬福利等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在工作中感受成就感和荣誉感。

第三,员工的焦虑和恐惧也可能影响安全生产。

当员工面临重大任务或高风险的工作时,焦虑和恐惧可能会占据他们的心理,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甚至造成意外事故。

为了帮助员工克服焦虑和恐惧,企业可以提供相关培训,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应对风险和危险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建立相互沟通的渠道,让员工能够及时向上级反映困惑和担忧。

第四,工作间关系对员工的安全生产也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团队合作和良好的领导风格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促进安全生产。

相反,不良的工作关系,如不良的人际关系、缺乏支持的领导风格等,可能导致员工消极和抵触情绪,降低员工的参与度和安全意识。

为了改善工作间关系,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鼓励员工相互支持,提供培训帮助员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制定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估制度,给员工公平的发展机会。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在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其行为轨迹直接或者间接演化为事故,是一个极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由、如何实行预防措施,笔者进一步探讨。

一、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的常见现象企业职工的心理现象,随着时代变迁而渐渐变化,它对安全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列举其中十种:1、疲惫心理。

疲惫是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力量暂时降低的现象。

员工疲惫心理主要有:精神恍忽,工作失误。

人的疲惫使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

员工带着疲惫心理,从事发电生产工作,存在安全隐患,简单发生事故。

2、厌烦心理。

厌烦是人的心情受到影响,大脑对工作失去兴趣,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

员工厌烦心理主要有:消极对待,抵触心情。

工作任凭,不细致,缺乏主动性,没有挑战性。

心情取代理智,埋怨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人为我解决的问题。

3、急躁心理。

急躁是人的心情轻浮急躁,内心焦躁耽心的现象。

员工急躁心理主要有:行为任凭,过者为灾。

耽心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缺乏塌实工作的耐性。

内心显得特殊脆弱,心绪不宁而急躁,表现为过急期望转变命运的欲望。

4、麻痹心理。

麻痹是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的知觉力量降低的现象。

员工麻痹心理主要有:丢失警觉,事故频发。

麻痹心理者,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得过且过,凭自己过去习惯阅历去工作。

5、胡涂心理。

胡涂是对事物的熟悉含糊或者混乱的现象。

员工胡涂心理主要有:盲目操作,造成事故。

工作关系胡涂不清,对工作任务不清晰,生产过程不熟识,我行我素,难于对付各种简单多变的状况。

6、幸运心理。

幸运是偶然的原由,得到胜利或者免去灾难的现象。

员工幸运心理主要有:习惯违章,自演惨剧。

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故技重施,抱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无非”的心态,认为违章不肯定出事,出事不肯定伤人,伤人不肯定伤已。

浅谈10种不安全心理

浅谈10种不安全心理

浅谈10种不安全心理(1)惯性心理。

是指人的思维及行为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

习惯性违章是惯性心理的外在体现,纠正习惯性违章心理需要反复多次,才能使其变成正确的作业习惯。

各级管理者应通过提醒、警示、警告、惩戒等方式使其转变固有的不良习惯。

(2)应付心理。

是指下属对待安全文件及安全指令等抱有应付态度,执行能力低下。

表现为找客观原因辩解、找借口推托、讲条件搪塞。

各级管理者对具有应付心理的员工应主动进行面对面沟通,进一步明确其安全职责;出现问题必须追究其责任,对执行偏离事件必须追究其经济责任。

(3)侥幸心理。

是指员工对待自身的行为后果没有预想或认为其后果不可能出现。

表现为蛮干和耍小聪明。

各级管理者应对具有侥幸心理的员工加大监管力度,对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先告知和提醒;对没有按照预先告知和提醒去做的,必须进行严格惩戒,重点控制其萌芽状态。

(4)抵触心理。

是指员工对上级组织的人或事有意进行抵触,以获取心理快感。

表现为思想落后、行动滞后及执行力低下。

各级管理者应对此类员工开展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抵触的具体事件严格按安全文件进行惩戒,安全资质不达标时及时进行岗位淘汰。

(5)逆反心理。

是指员工将安全文件及安全指令置之脑后,对安全工作者的工作不配合。

表现为明知违章违纪而不从自身找原因,误认为是对自己有偏见,因而有过激的行为。

各级管理者对此类员工应加大安全教育力度,转变其不良的情绪及性格缺陷,按不同类型进行对症下药的惩戒。

(6)惰性心理。

是指人性中存在的“省事”和"“懒惰”心态。

表现为图省事、走捷径等。

各级管理者针对此类员工应进行现场教育,告知其行为可能引发的不安全后果,并对其执行偏离的行为进行及时警告及惩戒。

(7)从众心理。

是指人的内心都存有效仿的暗示,人在没有肯定自我之前都在效仿他人的思想及行为。

表现在别人违章作业没有发生事故自己也去效仿,别人违反安全文件自己也去违反等。

各级管理者针对此类员工必须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示范效应,对正面典型进行激励,对反面案例进行惩戒,做好观念引导及思想疏通工作,提高此类人群的安全意识及危险防范技能。

电力企业运行人员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成因及对策

电力企业运行人员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成因及对策

电力企业运行人员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成因及对策电力企业的平安生产有三大要素组成:即人、设备、管理,而人是第一位。

担心全因素一般分为:人的心理因素、人的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设备因素等。

运行人员的自我平安意识、劳动态度、行为规范和管理机制都是平安生产的打算性因素。

下面就担心全心理因素、行为因素作一分析:一、担心全心理行为因素表现:1、麻痹心态:主要表现为缺乏良好的工作激情和仆人翁责任感,自我平安意识差,思想松懈,麻痹大意或仅凭借“老阅历”办事,这是一种最易引发事故的担心全心理因素。

2、应付心态:主要表现为担心心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工作疏忽。

3、侥幸心态:主要表现为工作不仔细,缺乏敬业爱岗精神和仔细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够正确熟悉,缺乏丰富的应变力量。

4、盲目心态:主要表现为技术不精,业务不熟或阅历不足,主观臆断,盲目推断或操作,违反操作规程和平安规定。

5、逞强心态: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盲目自信,有章不循,自以为是,冒险作业。

6、厌烦心态:主要表现为由于工作岗位单一,环境单调枯燥,以及长时间工作等,产生心理疲惫,精神不振,精力分散,心情郁闷、烦躁,心情低落。

7、畏难心态:主要表现为工作缩手缩脚,顾虑重重,缺乏自信念,遇到一点干扰或特别状况便慌张不定,茫然无措,无所适从。

8、惰性心态:主要表现为懒散,依靠性强。

检修施工怕苦怕累,偷工减料,质量低劣,运行巡察检查不到位,不准时,发觉问题不能准时处理,小问题酿成大事故。

9、浮燥心态:主要是由于生理或心理以及外界因素干扰而引起心情不稳,行为慌乱不定,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

躁中生乱。

10、抵触心态:主要是由于生活、工作中不如意或对一些现象心存反感,从而,心理失衡,失去工作热忱,付之于消极对立心情,人为破坏或应付工作。

11、冒失心态:主要表现为工作冒冒失失,热忱有余而稳重不足,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这多存在于一些刚进厂的青工中。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企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重视他们的安全问题。

虽然企业中有各种安全规定和安全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员工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对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第一,自卑感。

员工心理上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想在工作中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因此这种心理会使员工在操作时过于谨慎,而不敢敢于创新和提出新的建议,不敢负责任。

第二,恐惧感。

员工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难题和困难,一些员工心理上会因为难以解决而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可能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过于犹豫和害怕决策,导致操作失误。

第三,焦虑感。

员工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紧急事件和突发情况,这种情况下一些员工可能会产生焦虑感,这种心理状态下员工很难冷静思考和正确决策,导致错误发生。

第四,麻痹感。

员工在长期工作中会形成成熟的操作习惯,但这种过于惯性的操作可能会导致员工的警惕性下降,对于一些不常见的情况难以适应,从而发生安全事故。

第五,急躁感。

员工在面临一些时间紧急的任务时,因为时间紧张容易产生急躁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员工可能会忽略一些关键环节,导致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第六,固定性思维。

员工在长时间单一的工作中,可能会产生思维定势和固化,这种固定性思维能力可能会导致员工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清醒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生安全事故。

第七,得意忘形。

员工在多次成功的工作中,会形成自满和得意的情绪,这时候员工容易忘记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导致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第八,自负感。

员工在工作中有时感觉自己技术和经验比同事好,自负感可能会导致员工忽略其他人的提醒和建议,操作上存在风险隐患,最终导致安全事故。

企业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引导和激励员工正确的心态和专业的操作能力,以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

八种员工不良心理状态及纠正措施

八种员工不良心理状态及纠正措施

1
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进行规章制度和典型事故案例的教育
借鉴系统内外以及本岗位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的一
2
些典型事故案例,并安排这类人员到事故现场参观。采取直观、立体
式的安全教育形式,请事故当事人现身说法,,吸取事故教训
对企业中那种经过思想教育仍然自由散漫,对一切规程制度
3
都满不在乎的个别人,从保证安全生产角度考虑,建议这类人
D
处理时
B 年末即将实现全年无事故兑现奖励 或上级来检查工作等原因,使其心 情紧张,心理压力增大,忙中出错
01 为解决这一心理现象,企业应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开展“藐视一千天,重视一
伸手”的教育,使员工建立一切都从“零开始”的理念
02
“天天从零开始”,包含着对安全生产工作“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包含着对安全 生产工作有居安思危的责任感;包含着对安全生产工作科学管理的使命感
向上的情绪
04
自主性地遵守相关 的现场安全操作规 程,规范地进行各 项操作,科学、冷 静、理智地处理安 全生产中的问题
主要表现:
A
B
C
03 01
02
04
主要表现:
与别人共同作业或操作时,自己主观
A 上不积极努力,不严格按照自己承担
的作业项目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对作业工具是否齐全,作业现场安全
C 措施是否正确和完备,有无其他不安
到领导的批评或罚款等
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
1
特别是对于因工作失误受到处罚或因家庭问题造成情绪低落的员工,应多给一此关
心,并帮助员工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
各级领导要注意工作方法,从严治企,要严得公正,不能对张三严,对李四松,让 员工心悦诚服地接受从严管理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1、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有个体内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观因素: 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

1.1知识与技能缺陷⑴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教育方法不佳等,不能使作业人员准确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易出现盲目甚至野蛮作业等不安全行为。

(2)部分员工不思进取不愿学习操作规程,业务技能低,生产实践经验缺乏,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没出事故就育目效仿,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因而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1. 2思想和情绪因素思想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1)有无所谓思想的人,对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态度,视一些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为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

(2)有麻痹思想、自以为是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视,做事马虎大意。

⑶持浇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浇幸过关的态度。

(4)由于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原因,导致情绪烦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与外界环境不能很好协调,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5)情绪急躁的人,由于求胜、赶时间心切,工作不仔细,易出现有章不循现象。

(6)部分员工由于疲劳、体力下降、视力不佳、年龄偏大等生理原因,也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1.3利益与管理原因⑴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安全,产生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⑵规章制度、作业规程不完善,协调配合不当,监督检查不严,信息传递不畅通等,也易引起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⑶生产环境影响。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生产环境对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①夜间视野窄,容易造成作业不准确,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误。

②设备部件之间空间狭小易使操作动作变形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员工的六种不安全心理因素
一、自我表现心理
这种心理在年轻员工身上比较突出,他们虽然进入公司的时间较短,工作经验往往不足,但常常表现得非常自信,很有把握,在同事面前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

有的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生硬作业;有的甚至横充“好汉”,乱摸乱动。

对这种心理,如果不及时纠正和制止,是很危险的。

二、经验心理
持这种心理状态的员工多为老员工,特点是喜欢凭自己的经验来办事,对别人合乎科学依据的劝告常常听不进去,经常说的话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这么做的,也没出啥事故”。

有的在技术上有一套,工作热情很高的老员工发生事故,多数原因在于过分相信“自我经验”上。

三、侥幸心理
完成一些操作,往往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

有些安全操作方法比较复杂,部分工人心存侥幸心理,为图省事,常把安全方法视为多余的繁琐,理由是别的省事的方法也不一定会出事故。

把“不一定”这样的偶然当作“一定”的必然。

于是,对明明要注意的事项不去注意,严令禁止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操作。

四、从众心理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环境下,都会有所表现。

比如中午休息吃饭时,看到有部分人越过产线抄近道,自己心想“这么多人都这样,我跟着过去也不会有事”。

五、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表现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情况下。

持有这种心态的员工往往气大于理,他的指导思想可能是“你要我这样做,我偏偏要那样做,跟你对着干”,于是,由于逆反心理引起的违章作业,从而产生的安全事故的案例不乏其例。

六、反常心理
人的情绪通常受到生理、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夫妻间争吵后上班的职工,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小孩生病在家或牵挂着家里某件要紧之事的员工,在工作时会心神不定。

一心二用,职工在反常心理状态不能得到缓解的情况下作业,很容易出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